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差动放大电路的实验,掌握差动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加深对放大电路的理解。
实验原理,差动放大电路由两个共集极放大器组成,其中一个放大器的输出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同,另一个放大器的输出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
当输入信号作用在两个放大器的基极上时,输出信号为两个放大器输出信号的差值,即差动输出。
差动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差模信号有很好的放大作用。
实验仪器和器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压表、电阻、电容、集成运放等。
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好差动放大电路的电路;2. 调节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信号,并输入到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3. 通过示波器观察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并记录数据;4. 调节信号频率,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变化;5. 测量差动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并且测量了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
实验结果表明,差动放大电路对差模信号有很好的放大作用,对共模信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随着信号频率的增加,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会有所变化,但整体特性基本保持稳定。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了差动放大电路的实验操作方法,并获得了实验数据。
差动放大电路在电子电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地抑制干扰信号,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
因此,差动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信号发生器频率调节不准确、示波器波形不稳定等。
我们通过仔细调节仪器参数、重新连接电路等方法,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确保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差动放大电路是一种重要的放大电路结构,具有很好的信号处理特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差动放大电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差分放大器实验报告

差分放大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差分放大器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差动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熟悉差动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及其参数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差动放大器是运放常用电路之一,由两个反相输入、一个反相输出和一个非反相输出组成。
该电路对于输入信号中公共模信号即同等量级的噪声信号具有一定的抵消作用,能够提高电路的增益,并减小电路的噪声。
差动放大器主要由晶体管、共模抑制电容、偏置稳定电阻等组成。
三、实验器材1. 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电压表、电流表4. 直流电源5. 差分放大器电路板6. 大量电缆、万用表等组成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电源和差动放大器电路板连接,并将电源接通并连接交、直流电源与电路板。
根据电路原理和电路板图纸在板上焊接所有器件,并按照图纸接线。
2. 测试偏置电压:将示波器负极接地,正极接输入端差模(+)和差模(-)互相交替。
记录偏置电压。
3. 测量差动放大器电压增益:将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50mV幅值、1kHz正弦波,在输入端交替连接同相、反相信号。
测量差分放大器输出信号幅值。
4. 测量输入电阻:将信号发生器接入差动放大器输入端,固定一个电压,改变电压源内阻,读取两个数值,计算差分放大器的输入电阻。
5. 测量输出电阻:通过连接负载和电压表,固定输出电压,测量输出电流,通过计算得到输出电阻。
6. 测量共模抑制比:将信号发生器产生信号,同时加入同相和反相信号,测量差模输出电压,并计算共模抑制比。
七、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顺利的实现了差动放大器的电路部署,并测量了其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以及共模抑制比等参数。
数据表明,本实验设计和测试方法正确可行,并为近期电路实验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技术积累。
结语本次实验通过学习和实践的相结合,让我们了解了电路基本原理和电路参数测量知识,也帮助我们掌握了差动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期望未来在电路设计和开发中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和有效技术指导。
差动放大器 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引言:差动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广泛应用于信号放大和抗干扰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差动放大器电路并进行实验验证,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差动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结构;2. 了解差动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如增益、共模抑制比等;3. 进行差动放大器的实验验证,观察其输入输出特性。
二、实验器材:1. 电压源;2. 电阻、电容等被测元件;3. 示波器;4. 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过程:1. 搭建差动放大器电路,按照给定的电路图连接电阻、电容等元件;2.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接入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3. 通过示波器观察差动放大器的输入输出波形,记录相关数据;4. 分析实验结果,计算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和共模抑制比等性能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输入输出特性: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我们可以看到差动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差动放大器的频率响应和非线性特性。
2. 增益与共模抑制比:差动放大器的增益是指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比值。
通过实验测量输入输出电压的数值,我们可以计算出差动放大器的增益。
同时,共模抑制比是衡量差动放大器抗干扰能力的指标,它表示在输入信号中存在共模信号时,差动放大器对共模信号的抑制程度。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共模分量,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进而计算共模抑制比。
3. 性能评估: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对差动放大器的性能进行评估。
通过与理论值的对比,我们可以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优化差动放大器的设计和参数选择,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差动放大电器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器实验报告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2. 掌握差动放大电路的参数测量方法;3. 研究差动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箱;2. 某型号差动放大电路芯片;3. 功能发生器;4. 串联耦合电容;5. 变阻器;6. 电压表。
三、实验步骤:1. 将差分放大器芯片正确插入实验箱中;2. 将功能发生器的输出端与差分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设置合适的频率和振幅;3. 通过串联耦合电容将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示波器相连,观察放大器的输出信号;4. 使用电压表测量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5. 调节变阻器,观察不同阻值对放大器增益和频率响应的影响;6. 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不同频率下,测量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并计算差分放大器的增益。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增益-频率曲线图,计算放大器的功率带宽积;2. 通过调节变阻器,观察不同阻值对放大器增益和频率响应的影响。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论:1. 差分放大器具有高增益和高共模抑制比等特点,适用于需要抑制共模干扰的场合;2.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差分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了解其在不同频率下的放大倍数和相位特性;3. 实验结果还可以用于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优化,如选择合适的补偿网络,提高其频率响应特性。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差分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参数测量方法,掌握了差分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特性的测试技巧。
同时,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准确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此外,实验中还应注意安全使用电器设备。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差分放大器实验,我对差动放大电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实验中获得了实际的数据和结果,并对电路的参数和性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引言差动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广泛应用于信号放大和抗干扰电路中。
本文将介绍差动放大器的原理和实验过程,并分析实验结果。
原理差动放大器是由两个共尺寸的晶体管组成,其中一个晶体管作为放大器的输入端,另一个晶体管则将被放大的信号与输入端的信号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两个输入端的信号差异,差动放大器可以放大差值信号,并抑制其中的共模信号,从而提高信号的品质。
实验过程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集成电路作为差动放大器的核心部件。
首先,我们搭建了差动放大器的电路图,并进行了电路仿真。
通过仿真,我们可以预测放大器的输出特性,并在实际实验中进行验证。
接下来,我们准备了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元件,包括集成电路、电源、电阻和电容等。
然后,我们按照实验电路图进行了实验搭建。
在搭建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放大器电路对元件的要求较高,需要保持稳定的电源和合适的电阻值。
在搭建完成后,我们开始进行实验测试。
首先,我们调整了电源电压和电阻的数值,确保电路能正常工作。
然后,我们输入了不同幅度和频率的信号,并通过示波器观察了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波形。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以下现象。
首先,差动放大器能够有效地放大差异信号,使其增益明显高于输入信号的幅度。
其次,差动放大器能有效抑制共模信号,使其输出幅度相对较小。
最后,差动放大器对输入信号的频率也有一定的响应特性,对低频信号的放大效果相对较好。
讨论与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差动放大器的放大效果与电源电压和电阻的数值有关。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电源电压和降低电阻值能够提高放大器的增益,但超过一定值后则可能导致放大器失真。
其次,差动放大器对共模信号的抑制效果也与电源电压和电阻的数值相关。
适当调整电源电压和电阻值,可以提高共模抑制比,进一步提高差动放大器的信号品质。
结论本实验通过搭建和测试差动放大器电路,验证了差动放大器的原理和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差动放大器具有良好的差异信号放大和共模抑制效果,并且对输入信号的频率响应较为稳定。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背景差动放大电路作为一种常见的电路结构,在许多电子设备中都有广泛应用。
其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信号放大,并且在信号放大过程中抑制了共模噪声的干扰。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差动放大电路并对其进行测试,进一步了解其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器材与步骤1. 实验器材本次实验采用的实验器材包括:操作示波器、函数发生器、功能信号发生器、电阻、电容。
2. 实验步骤(1) 将差动放大电路按照给定的电路图连接好,并注意正确的电路连接。
(2) 将函数发生器的正弦波输出接入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调节函数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和幅度。
(3) 通过示波器观察差动放大电路输入与输出的波形,并记录相应的数值。
(4) 对不同频率和幅度的输入信号进行测试,并观察测试结果的差异。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搭建了差动放大电路,并通过函数发生器输入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进行测试。
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和记录相应的数值,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和分析:1. 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关系:通过调节函数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可以观察到差动放大电路正确放大了输入信号,并产生了相应的输出信号。
而且,输出信号的幅度随着输入信号的幅度增大而增大,说明差动放大电路的放大增益较高。
2. 噪声抑制能力:差动放大电路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抑制共模噪声。
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入了一些干扰信号,如电源纹波和环境的电磁干扰等,观察到差动放大电路能够有效地抑制这些共模噪声,并输出较为干净的信号。
3. 频率响应特性: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可以观察到差动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差动放大电路在较低频率时的放大增益较高,但随着频率增加,放大增益逐渐降低。
这是由于差动放大电路的内部结构和元器件参数导致的。
4. 幅度非线性:在一些高幅度的输入信号条件下,观察到差动放大电路存在一定的非线性现象。
这可能是由于电路中的元件饱和或者过载引起的。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对差动放大电路进行调整,以优化其性能。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 掌握差动放大电路的组成、电路图和基本分析方法。
3. 学习差动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调整、差模和共模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
4. 分析差动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比(CMRR)和输入阻抗等性能指标。
二、实验原理差动放大电路由两个性能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具有抑制共模信号、提高差模信号放大倍数的特点。
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为两个输入电压之差,即差模信号,而共模信号则被抑制。
本实验采用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模拟电路实验箱2. 数字示波器3. 数字万用表4. 信号发生器5. 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器件四、实验步骤1. 实验电路搭建: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搭建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包括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
2. 静态工作点调整:调整电路中的偏置电阻,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晶体管的静态电流和静态电压,调整偏置电阻,使静态电流和静态电压符合设计要求。
3. 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将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接入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调整信号幅度和频率。
使用数字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4. 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将信号发生器输出共模信号接入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调整信号幅度和频率。
使用数字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5. 测量共模抑制比(CMRR):将信号发生器输出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同时接入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调整信号幅度和频率。
使用数字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计算CMRR。
6. 分析输入阻抗: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静态工作点调整:经过调整,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静态电流和静态电压符合设计要求。
2.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实验测得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20dB,与理论值相符。
3.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实验测得的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2dB,与理论值相符。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

E
UIC(V) 1.8
UID=URP
UO1(V)
UO2(V)
UO(V)
AUD2= UO/UID
12
直流稳压电源
万用表直流电压挡
V COM
12V series 12V
- + -+
-12V GND
+12V
4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测量表格中的有关电压,并计算相关的电压,电流。
万用表直流电压挡
直流稳压电源
V COM
12V series 12V
- + -+
-12V GND
+12V
(V)
UB2(V)
实验目的
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1
2
实验内容和线路
1.正负电源的连接
为了给差动放大电路提供±12V工作电源,调节双路输出稳 压电源,使E1和E2均为12V。关掉电源,将稳压电源按图接线, E1的正极端子输出电压+12V,接在实验板的VCC处。E2的负极 端子输出电压-12V,接在实验板的VSS处。 E1的负极端子和E2的 正极端子连接后,接在实验板公共接地端。
直流稳压电源
万用表直流电压挡
V COM
12V series 12V
- + -+
-12V GND
+12V
8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测量表格中的有关电压,并计算相关的电压,电流。
万用表直流电压挡
直流稳压电源
V COM
12V series 12V
- + -+
-12V GN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与综合(计算与设计)实验报告1、实验时间10月31日(周五)17:50-21:002、实验地点实验楼9023、实验目的1. 熟悉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差动放大器的静态、动态分析方法)2. 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3. 学习差动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4. 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5. 熟悉恒流源的恒流特性6. 通过对典型差动放大器的分析,锻炼根据实际要求独立设计基本电路的能力7. 练习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辅助分析设计实际应用电路8. 培养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验仪器数字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模拟实验板、三极管、电容电阻若干、连接线5、电路原理1. 基本差动放大器图是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结构。
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
部分模拟图如下1.直流分析数据2.直流分析仿真数据3.交流分析数据4.交流分析仿真数据具有平衡电位器的差动放大器分析内容 BQ ICQ ICQ UCEQ U空载 A m 100.43-⨯ 双出 A m 100.43-⨯ 单出A m 100.43-⨯分析内容 BQ ICQ ICQ UCEQ U空载 A m 109.83-⨯ 双出 A m 109.83-⨯ 单出A m 100.93-⨯分析内容 u Ai Ro RCMR K 空载 -189 15k Ω 10k Ω ∞ 双出 15k Ω 10k Ω ∞单出15k Ω5k Ω分析内容 u Ai Ro RCMR K 空载 15k Ω 10k Ω ∞ 双出 15k Ω 10k Ω ∞单出15k Ω5k Ω图是差动放大器的结构。
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近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
1.直流分析数据2.直流分析仿真数据3.交流分析数据4.交流分析仿真数据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分析内容 BQ ICQ ICQ UCEQ U空载 A m 100.43-⨯ 双出 A m 100.43-⨯ 单出A m 100.43-⨯分析内容 BQ ICQ ICQ UCEQ U空载 A m 108.83-⨯ 双出 A m 108.83-⨯ 单出A m 108.93-⨯分析内容 u Ai R o RCMR K空载 -93 Ω1.30 10k 0 双出 Ω1.30 10k 0 单出Ω1.305k分析内容 u Ai R o RCMR K空载 Ω1.30 10k 0 双出 Ω1.30 10k 0 单出Ω1.305kR15kΩR25kΩR31kΩR41kΩR55kΩ2N55512N555120mVrms 1kHz 0°VCC12VVEE RL 5kΩR6100ΩKey=A 50%图2-3是差动放大器的结构。
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近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
1.直流分析数据2.直流分析仿真数据3.交流分析数据4.交流分析仿真数据分析内容 BQ ICQ ICQ UCEQ U空载 A m 100.43-⨯ 双出 A m 100.43-⨯ 单出A m 100.43-⨯分析内容 BQ ICQ ICQ UCEQ U空载 A m 102.63-⨯双出 A m 102.63-⨯ 单出A m 104.63-⨯分析内容 u Ai R o R CMR K空载 93 Ω1.30 Ωk 10 0 双出 Ω1.30 Ωk 10 0 单出Ω1.30 Ωk 5∞分析内容 u Ai R o RCMR K空载 Ω1.30 10k 0 双出 Ω1.30 10k 0 单出Ω1.305k∞R15kΩR25kΩR31kΩR41kΩR75kΩ2N55512N555120mVrms 1kHz 0°12VVEERL 5kΩR6100ΩKey=A 50%2N5551图 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当开关K 拨向右边时,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晶体管 T 3 与电阻3E R 共同组成镜象恒流源电路 , 为差动放大器提供恒定电流E I 。
用晶体管恒流源代替发射极电阻E R ,可以进一步提高差动放大器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
1、差动电路的输入输出方式根据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不同方式可以有四种连接方式,即 :(l) 双端输入 -双端输出,将差模信号加在1s V 、2s V 两端 , 输出取自1o V 、2o V 两端。
(2) 双端输入 -单端输出,将差模信号加在1s V 、2s V 两端 , 输出取自1o V 或2o V 到地。
(3) 单端输入一双端输出,将差模信号加在1s V 上,2s V 接地 ( 或1s V 接地而信号加在2s V 上 ), 输出取自1o V 、2o V 两端。
(4) 单端输入 -单端输出 将差模信号加在1s V 上,2s V 接地 ( 或1s V 接地而信号加在2s V 上 ), 输出取自1o V 或2o V 到地。
连接方式不同 , 电路的性能参数不同。
差动放大器当输入差模信号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d A υ的大小与输出方式有关,而与输入方式无关。
2、静态分析(工作点的估算)静态时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不加信号。
(A )典型电路EE BEE EV V I R -≈(认为120s s V V ==)1212C C E I I I ==(B)恒流源电路212333()CC EE BEC E E R V V V R R I I R +-+≈≈ 11312C C C I I I ==CC EE 3、动态分析(交流参数指标计算) (1)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当差动放大器的射极电阻E R 足够大,或采用恒流源电路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d A υ由输出端方式决定,而与输入方式无关。
双端输入一双端输出时: E R =∞,P R 在中心位置,差动放大器的差模电压增益为1(1)2o Cud iB be PV R A V R r R ββ==-+++ ])1([2P be B i R r R R β+++= C o R R 2=双端输入-单端输出时,电压增益为1112o ud ud i V A A V == 2212o ud ud i V A A V ==- ])1([2P be B i R r R R β+++= C o R R =(2)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对于共模信号,设差动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同时加上大小相等 , 极性相同的两个信号即12ic i i V V V ==单端输出时,共模电压增益11212(1)(2)2oc C C uc uc ic EB be P E V R RA A V R R r R R ββ-===≈-++++]221)(1([2E P be B i R R r R R ++++=βC o R R =共模电压增益c A υ<1,共模信号得到了抑制。
双端输出时,在电路完全对称的理想情况下,输出电压12oc oc V V =, 共模增益为0ocuc icV A V == 上式说明,双端输出时,差动电路对零点漂移,电源电压的波动等干扰信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
实际上由于元件不可能完全对称,因此c A υ也不会绝对等于零。
(3) 共模抑制比CMRR为了表征差动放大器对有用信号(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和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通常用一个综合指标来衡量,即共模抑制比 ud CMR uc A K A = 或 ()20ud CMR ucAK Log dB A = 6、实验步骤特别注意:搭建和调整电路过程中不能带电作业 1. 检查实验仪器设备2. 检测元器件和导线,排除具有接触不良和断路的导线。
3. 检查实验电路图4. 搭建实验电路直流通路,测量静态工作点并记录调试过程。
5. 搭建完整实验电路,接入信号源,测量交流参数。
6. 按照对放大器性能指标的要求对电路元器件作相应的调整7、实验内容根据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合理选择元器件,用NPN 型三极管设计出以下几种指定的差动放大电路,以求满足相应的性能指标要求:A. 具有发射极调零电阻的基本差动放大电路输入信号:正弦波交流信号,有效值: 100mV ;频率:1kHz 。
供电电压:+12V,-12V输出端带有10kΩ的负载单端输出差模增益:不小于30单端输出共模增益:不大于1/2输入与输出反相保证信号不失真放大。
实验结果=12V U EE =-12V R L =∞(双入双出)=12V U EE =-12V R L =5k(双入双出)(双入单出)(单入双出)(单入单出)B. 发射极接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输入信号:正弦波交流信号,有效值: 100mV;频率:1kHz。
供电电压:+12V,-12V输出端带有10kΩ的负载单端输出差模增益:不小于30单端输出共模增益:接近于零输入与输出同相保证信号不失真放大。
实验结果=12V U EE =-12V R L =∞(双入双出)(双入单出)(单入双出)(单入单出)=12V U EE =-12V R L =5k(双入双出)(双入单出)(单入双出)(单入单出)8、数据整理分析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深入客观分析,有助于锻炼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能力。
现阶段分析内容侧重于元器件参数对电路直流工作状态的影响;元器件参数对交流参数的影响。
只有掌握了元器件参数和电路参数之间的内在关系,才能搭建出性能指标优良的实用电路。
9、实验总结(1)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由于输入电路(R B)的配置原因,导致双入时不能产生完全的对称,故测得的单出数据完全不是双出的1/2左右。
解决办法:采用单端输入(2)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电路接触不良解决办法:排查接线并更换连接方式(3)根据设计技术指标及实验记录总结实验体会。
实验时要善于思考,遇到问题要耐心,逐步排查原因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