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接口与通信第二章3

合集下载

计算机基础(第二章)课件

计算机基础(第二章)课件
• 上述按不同标准对操作系统的分类可以用下图所示的分类图表示。
§2.1.1 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 操作系统种类繁多,但其基本目的只有一个:为不同应用目的的用户 提供不同形式和不同效率的资源管理。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往往是将
• 上述多种类型操作系统的功能集成为一体,以提高操作系统的功能和 应用范围。例如在Windows NT、Unix及Linux等操作系统中,就融合了 批处理、实时、网络等操作技术和功能。 •
§2.1.1 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 1. 什么是操作系统 • 计算机系统是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组成的,为了使安装在 计算机的软件与计算机硬件资源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工作 ,就必须有一个软件对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硬件资源进行统 一管理和调度,这个软件就是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OS)。 • 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全 部软件和硬件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一组程序,是运 行在硬件上的第一层系统软件,其他软件必须在操作系统的 支持下才能运行。它是软件系统的核心。因此,操作系统是 计算机硬件与其他软件的接口,也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 下图为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与用户关系图,它表示了操作系 统在其中的位置。
• (3)网络功能及安全功能强大 • 内置了TCP/IP协议和拨号上网软件,用户只需进行一些简单的设置就 能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等。内置了Internet连接防火墙,可以有效 地防止黑客入侵,抵御来自外部的攻击,保证系统的安全。同时 Windows XP对局域网的支持也很出色,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在Windows XP中实现资源共享。 • (4)多媒体功能 • 媒体播放器与Windows XP融为一体,支持音频、视频的编辑及播放工 作,可以支持高级的显卡、声卡。用户可以轻松地播放最流行的音乐 或观看影片,也可以用麦克风和摄像头进行网上的语音或视频聊天。

计算机网络第二章作业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二章作业答案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data):传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analogous data):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数据。

模拟信号(analogous signal):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信号。

基带信号(baseband signal):来自信源的信号。

通常指数字信号,含有低频成份或直流成份。

带通信号(Bandpass signal):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数字数据(digital data):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数据。

数字信号(digital signal):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信号。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Simplex Communication):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Half-duplex Communication):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全双工通信(Full-duplex Communication):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串行传输(Serial transmission):使用一条数据线,将数据一位一位地依次传输,每一位数据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

并行传输(Parallel transmission):在传输中有多个数据位同时在设备之间进行的传输。

2-05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些什么内容?答:物理层的接口有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和功能特性。

(1)机械特性说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_习题答案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_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解答2.01 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件的作用。

答:1)信源和信宿信源就是信息的发送端,是发出待传送信息的设备;信宿就是信息的接收端,是接收所传送信息的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信源和信宿设备都是计算机或其他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 ui pment,DTE)。

2)信道信道是通信双方以传输媒体为基础的传输信息的通道,它是建立在通信线路及其附属设备(如收发设备)上的。

该定义似乎与传输媒体一样,但实际上两者并不完全相同。

一条通信介质构成的线路上往往可包含多个信道。

信道本身也可以是模拟的或数字方式的,用以传输模拟信号的信道叫做模拟信道,用以传输数字信号的信道叫做数字信道。

3)信号转换设备其作用是将信源发出的信息转换成适合于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对应不同的信源和信道,信号转换设备有不同的组成和变换功能。

发送端的信号转换设备可以是编码器或调制器,接收端的信号转换设备相对应的就是译码器或解调器。

2.02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

答:数据:通常是指预先约定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符号和字母的组合。

信号: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的表示形式。

模拟数据:取值是连续的数据。

模拟信号:是指幅度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数据:取值是离散的数据。

数字信号:时间上是不连续的、离散性的信号2.03 什么叫传信速率?什么叫传码速率?说明两者的不同与关系。

答:传信速率又称为比特率,记作R b,是指在数据通信系统中,每秒钟传输二进制码元的个数,单位是比特/秒(bit/s,或kbit/s或Mbit/s)。

传码速率又称为调制速率、波特率,记作N Bd,是指在数据通信系统中,每秒钟传输信号码元的个数,单位是波特(Baud)。

若是二电平传输,则在一个信号码元中包含一个二进制码元,即二者在数值上是相等的;若是多电平(M电平)传输,则二者在数值上有R b=N Bd×log2 M的关系。

第二章 串行通讯

第二章 串行通讯
第24页 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
第2章 串行通讯
RS-422A与RS-232C不 兼容,双端平衡输出驱动, 双端差分接收,从而使其抑 制共模干扰的能力更强,传 输速率和传输距离比RS- 423A更进一步。 RS-423A与RS-422A带 负载能力较强,一个发送器 可以带动10个接收器同时 接收。RS-423A与RS- 422A的电路连接分别如图 5-8(a),(b)所示。
第10页 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
第2章 串行通讯 1.总线描述
RS-232C标准定义了数据通信设备(DCE)与数据终 端设备(DTE)之间进行串行数据传输的接口信息,规 定了接口的电气信号和接插件的机械要求。RS— 232C对信号开关电平规定如下(负载3~7kΩ): 驱动器的输出电平为: 接收器的输入检测电平为: 逻辑“0”:+5~+15V 逻辑“0”:>+3V 逻辑“1”:-5~-15V 逻辑“1”:<-3V RS-232C采用负逻辑,噪声容限可达到2V。
第23页 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
第2章 串行通讯
针对以上不足,EIA于1977年制定了新标准(RS—449), 目的在于支持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远的传输距离。 RS-449标准定义了RS-232C所没有的10种电路功 能,规定了37脚的连接器标准。RS-422A和RS- 423A实际上只是RS-449标准的子集。 RS-423A与RS-232C兼容,单端输出驱动,双端差分 接收。正信号逻辑电平为+200mV~+6V,负信号逻 辑电平为-200mV~-6V。差分接收提高了总线的抗 干扰能力,从而在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优于RS- 232C。
第4页
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
第2章 串行通讯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章课后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章课后答案

第二章 1. 8086CPU内部由哪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8086CPU 内部由执行单元 EU 和总线接口单元 BIU 组成。

主要功能为:执行单元 EU 负责执行指令。

它由算术逻辑单元(ALU)、通用寄存器组、16 位标志寄存器(FLAGS)、EU 控制电路等组成。

EU 在工作时直接从指令流队列中取指令代码,对其译码后产生完成指令所需要的控制信息。

数据在 ALU 中进行运算,运算结果的特征保留在标志寄存器 FLAGS 中。

总线接口单元 BIU 负责 CPU 与存储器和 I /O 接口之间的信息传送。

它由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寄存器、指令队列、地址加法器以及总线控制逻辑组成。

2. 8086CPU 中有哪些寄存器?各有什么用途?答:8086CPU 内部包含4组16位寄存器,分别是通用寄存器组、指针和变址寄存器、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和标志位寄存器。

(1)通用寄存器组 包含4个16位通用寄存器 AX 、BX 、CX 、DX ,用以存放普通数据或地址,也有其特殊用途。

如AX (AL )用于输入输出指令、乘除法指令,BX 在间接寻址中作基址寄存器,CX 在串操作和循环指令中作计数器,DX 用于乘除法指令等。

(2)指针和变址寄存器 BP 、SP 、SI 和DI ,在间接寻址中用于存放基址和偏移地址。

(3)段寄存器 CS 、DS 、SS 、ES 存放代码段、数据段、堆栈段和附加段的段地址。

(4)指令指针寄存器IP 用来存放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在现行代码段中的偏移地址。

(5)标志寄存器Flags 用来存放运算结果的特征。

3. 8086CPU 和8088CPU 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8088CPU 的内部结构及外部引脚功能与8086CPU 大部分相同,二者的主要不同之处如下:(1)8088指令队列长度是4个字节,8086是6个字节。

(2)8088的BIU 内数据总线宽度是8位,而EU 内数据总线宽度是16位,这样对16位数的存储器读/写操作需要两个读/写周期才能完成。

第2章 系统总线

第2章 系统总线

2.2 总线的基本概念
• 一个单处理器系统中的总线,大致分为3类: ① CPU内部连接各寄存器及运算部件之间的总线,称 为内部总线。 ② CPU同计算机系统的其他具有高速传输功能的部件 ,如存储器、通道等互相连接的总线称为系统总线。 ③ 中、低速I/O设备之间互相连接的总线称为I/O总线。 最常见的计算机互连结构使用一个或多个系统总线。
2.2.3 总线内部结构
总线按传输信息,都可以分成3个功能组: • 数据总线:系统模块间传输数据的路径 • 地址总线:指定数据总线上数据的来源和去向 • 控制总线:控制对数据地址线的访问和使用
C PU 存储器 … 存储器 I/O … I/O
控制 地址 数据 总线
2.2.4 总线标准
• 为了使系统设计简化,模块生产批量化,确保其性 能稳定,质量可靠,实现可移植化,便于维护等, 人们开始研究如何使总线建立标准,在总线的统一 标准下,完成系统设计、模块制作。 • 为了获得广泛的工艺和法律支持,要求总线:
1个时钟周期为1/100MHz 0.01s。 总线传输周期为0.01s×4 0.04s。 由于总线的宽度为32位 4B(字节)。 故总线的数据传输率为4B/(0.04s) 100MB/s。 若想提高一倍数据传输率,可以在不改变总线时钟频率的前提下,使数 据线宽度改为64位,也可以仍保持数据宽度为32位,但使总线的时钟 频率增加到200MHz。
第二章 系统总线
重点内容: •总线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主要包括总线 的特性、总线性能指标、总线标准、总线连 接方式、总线仲裁、总线定时, •总线数据传输模式、PCI总线。 计算机系统的主要部件(处理器、主存、 I/O模块)为了交换数据和控制信号,需要进 行互连,由多条线组成的共享总线是构成计 算机系统的互连机构。当代系统中,通常是 采用层次式总线以改善性能。

计算机二级-计算机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二级-计算机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基础第一章 计算机的发展§1.1计算机的发展史1.ENIAC(埃尼阿克):战争催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30多吨重,170平方,速度却很低下,1946年(20世纪40年代)产于美国。

2.冯·诺依曼:现代计算机之父。

冯·诺依曼计算机原理:①采用二进制:在计算机内部,程序和数据采用二进制形式进行存储。

②程序储存,自动执行: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存储中,无需人工进行干涉。

3.发展历程:采用不同元件:①电子管:稳定性好,功耗和体积大;②晶体管:体积小;③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越高,体积越小功耗越低;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越高,体积越小功耗越低。

4.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年份&器件考的最多,其他不考)§1.2计算机的应用、特点和分类1.计算机的特点:(不常考)①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②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③强大的存储能力;④自动功能;⑤网络与通信功能。

2.计算机的应用:①早期:主要用于大型计算;②现在:应用广泛:a.科学计算:·进行数值运算;推动科研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基因测序/轨道计算/天气预报/云计算。

b.数据/信息处理:·进行非数值运算;图像、文字、声音等信息处理;·典型应用:OA办公系统。

c.过程控制:(实时控制)应用于工业制造;d.计算机辅助:·让计算机代替人的部分工作·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I计算机辅助教育;·CAT计算机辅助技术;CIMS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网络通信:购物、聊天、搜索;f.人工智能:游戏中的人机对战模式;g.多媒体应用:文本、图像、声音、视频;h.嵌入式系统:mp3、相机、手机、电视。

§1.3未来计算机发展趋势(不考?了解一下即可)1.发展方向:①巨型化:计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功能更完善、可靠性更高、运算速度可达万万亿次/秒、存储容量超过几百T字节。

第二章 总线与接口标准

第二章 总线与接口标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总线定时协议 在总线上进行信息传送,必须遵守定时规则,以使源 与目的同步。定时协议一般有下列几种方法: ①同步总线定时:信息传送由公共时钟控制,公共时 钟连接到所有模块,所有操作都是在公共时钟的固定 时间发生,不依赖于源或目的。 ②异步总线定时:信息传送时每一操作都由源(或目 的)的特定跳变所确定。 ③半同步总线定时:操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变化, 但仅能为公共时钟周期的整数倍。 5、多路复用 是指数据线和地址线是否共用。如果数据线和地址线 共用一条物理线,即某一时刻在该线上传送的是地址 信号,而在另一时刻在该线上传输的是数据信号。这 种把一条线做多种用途的技术称为多路复用。采用多 路复用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总线的数目。
PCI总线的主要特点和性能
1、传输率高。当工作频率为33MHz、数据宽度为32位 时,数据传输率为132MB/s;当数据宽度升级到64位 时,数据传输率可达到264MB/s;1995年新标准定 义工作频率可为66MHz,则传输率可达到264MB/s (32位)和528 MB/s(64位)。 2、多总线共存。PCI总线在体系结构上,通过PCI桥 路(PCI桥接组件)实现CPU总线与PCI总线的桥接; 通过标准总线转换桥路实现PCI到ISA、EISA等标准 总线的桥接,从而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多总线系统。 因此,高速设备就可以从标准总线(如ISA、EISA、 MCA等)上卸下来,转移到PCI总线上去,而低速设 备仍可挂在原来的标准总线上,继承原有资源。
2、2 系统总线
EISA总线


由Compaq、HP、AST、Epson等9家公司联合 起来,在ISA总线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种与 ISA兼容的总线标准,称为增强型工业标准体 系结构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EISA总线既保持了与PC/XT、ISA总线的100% 兼容,又能较好地满足了32位微处理器的数 据传输要求,支持多总线主控部件、猝发式 传送(Burst Transfer),是一种高性能的32 位标准总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态信息经读回命令锁存后,CPU对相应 的计数器执行输入指令可以读回一个字节 的状态信息,格式如下:
D7 D6 D5 RW1 D4 RW0 D3 M2 D2 D1 D0 BCD M1 M0

OUTPUT NULL COUNT



其中:D5~D0位应与写入的方式控制字相 同。 D7:该计数器的OUT端的状态(1为高电 平)。 D6:指明置入CR(计数寄存器)的初值是 否已装入CE(减法计数器)。如果CR值已 装入CE,则该位为0。



COUNT位:“计数值锁存”命令标志位。 该位为0表示由D3D2D1指明的计数器的计 数值分别在对应的OL内锁存。 CPU对相应的计数器执行输入指令不仅能 读入锁存的值,还可对这个锁存器起到 “解锁”的作用。 STATUS (D4) 位:对每个计数器的状态 寄存器读状态,0有效。读回命令还可用于 对计数器状态信息的锁存。



例如,向计数器0置入的控制字节的高4位为 0011,那么以后向CR预置初值时,每次必须写 两条输出指令,如下: MOV DX,TIM MOV AL,INIOL OUT DX,AL MOV AL,INIOH OUT DX,AL 其中INIOL和INIOH分别是要置入计数器0中 计数寄存器CR的低位字节和高位字节的初值。 TIM是计数器0的CR和OL地址。


MOV AL,73H ;01110011b OUT 73H,AL ;将计数器1设置为模式1 MOV AX,MCNT OUT 71H,AL ;对计数器1设置初始值 M(BCD码) MOV AL,AH OUT 71H,AL MOV AL,96H ;10010110b OUT 73H,AL ;将计数器2设置为模式3 MOV AL,NCNT OUT 72H,AL ;对计数器2设置初始值 N(二进制)


§2.5.1 8254可编程计数/定时器 的功能与结构



8254是8253的提高型(Super Set), 它具备8253的全部功能。凡是用8253的地方都 可用8254代替,而原来的硬件连接和驱动软件都 不必做任何修改。 在Intel815EP芯片组的82801BA中也集成了 8254,它除了工作的最高频率有所不同外,其功 能和编程等均与8253和8254完全一样。 在微机方面, PC/XT机中用的是8253,而PC /AT及以后的系统中用的是8254。
表2-11 6条读回命令按次序发出的操作
读回命令字
11000010 11100100
命令的功能 锁存计数器0的计 数值和状态信息 锁存计数器l的状态 字节 锁存计数器2、1的 状态字节
依次序操作结果 计数器0的计数值和状 态信息被锁存 计数器l的状态信息字 节被锁存
计数器2的状态字节被锁存, 但计数器1的状态字节已在 上条命令时被锁存,此条 命令不起作用

例如:下列3条指令执行后,将把计数器1的CE内 容锁存入OL: MOV DX,TIM+3 MOV AL,01000000B OUT DX,AL 若前面初始化时,置计数器1为先读/写低字节后 读/写高字节方式,那么,完成了上述操作之后, 要用下列两条IN指令读入锁存器OL的内容: MOV DX,TIM+1 IN AL,DX MOV AH,AL IN AL,DX XCHG AH,AL 这时,AX的内容就是发出计数锁存命令瞬间 的计数值。


每N个CLK脉冲,OUT输出重复一次,其中 N一1个CLK周期输出高电平,1个CLK周期 输出低电平。 这种方式相当于一个对CLK信号进行N次分 频的分频器。


上述操作是以GATE输入端加高电平为条件 的。如果GATE端加低电平,则不进行计数 操作。 在计数期间,如果送入新的计数值,而 GATE端一直维持高电平,那么输出端OUT 将不受影响。但在下一个输出周期中,将 按新的计数值进行计数。
1 1 1 1
0 0 0 0 * 1
0 0 0 0
1 1 1 1 * 1
0 0 1 1
0 0 1 1 * *
0 1 0 1
0 1 0 1 * *
计数初值写入计数器0 计数初值写入计数器1 计数初值写入计数器2 向控制寄存器写控制字
读计数器0当前计数值 读计数器1当前计数值 读计数器2当前计数值 无操作 禁止使用 无操作
§2.5.2 8254的操作方式和编程


2.5.2.1 控制字的设置 3个计数器的控制寄存器公用一个I/O 地址,即TIM十3 (A1A0=11时)。 控制字节的格式为:


对8254的3个控制寄存器设置控制字,需 对相同地址TIM十3执行3条OUT指令才能 完成。假设INIC0、INICl和INIC2分别是 要置入计数器0、1和2的控制字节,设置时 要用下列指令: MOV DX,TIM十3 MOV AL,INIC0 OUT DX,AL MOV AL,INICl OUT DX, AL MOV AL,INIC2 OUT DX,AL




设8254的地址为0070H~0073H,即控 制寄存器端口地址为73H,3个计数器的端 口地址分别为0070H、0071H、 0072H。 将初始值L,M、N分别用标号LCNT、 MCNT和NCNT表示,其中L、 N为二进制 数,并且都小于256,M为BCD码。初始化 程序段: MOV AL,14H ;00010100b OUT 73H,AL ;将计数器0设置为 模式2 MOV AL,LCNT OUT 70H,AL ;对计数器0设置计 数初始值L(二进制)



如果GATE上是上升沿起作用,则GATE上的上升 沿信号使一个依靠上升沿置1的触发器置1,然后 在CLK脉冲上升沿瞬间测试这个触发器状态,测 试后这个触发器立即复位为0。这样就保证了无论 触发信号什么时间出现,总可在CLK的上升沿瞬 间检测到。 最后,初值从CR向CE装入操作和减1计数操作都 发生在CLK脉冲的下降沿瞬间。 初值的最大值为0,等效于二进制计数的2^16或 BCD码计数的10^4。计数值达到0值后,计数操 作没有停止,在方式2和方式3情况下,初值装入 和计数将周期性地进行下去;对于方式0、1、4 和5,计数值将从FFFF(十六进制)或9999(BCD) 继续计数。
6种方式的共同的特点:



当用输出指令设置方式控制字时,对相应 计数器的控制逻辑起立即复位作用,OUT 输出端可立即变为应进入的初始输出状态。 GATE端的输入信号,对方式0和4,是信 号电平起控制作用;对方式1和5,是信号 上升边起触发作用;对方式2和3,信号的 上升边沿和电平都起控制作用。 对GATE信号是否有效则,在CLK脉冲的上 升边瞬间测试。如果GATE端上是电平信号 起作用,则在CLK脉冲上升边测试时, GATE信号此瞬间的电平值就被认定。

作业:按目前的电路设计及编程运行,不 能实现题目要求,无法正常工作。经检查, 是8254芯片设计出错,请找出原因并正确 完成设计。
(3)8254的外部引脚



面向系统总线的信号有: 1.数据总线D7~D0 :三态输出/输入线。用于将 8254与系统数据总线相连,是8254与CPU接口 数据线,供CPU向8254进行读/写数据、传送命 令和状态信息。 2.片选线CS:输入信号,低电平有效。当CS为 低电平时,CPU选中8254,可以向8254进行读/ 写;当CS为高电平时,CPU未选中8254。CS由 CPU输出的地址码经译码产生。 3.读、写信号RD和WR:输入信号。它们由CPU 发出,用于对8254寄存器进行读/写操作。




控制字节的M2、M1和M0组合指明工作方 式。组合与工作方式的对应关系是: 000 方式0 001 方式l ×10 方式2 ×11 方式3 100 方式4 101 方式5 BCD位为0表示读/写的是二进制代码, 为1表示读/写的是BCD码。
2.5.2.2
8254的工作方式
§2.5 8254可编程定时 /计数器
பைடு நூலகம்


计算机系统中经常要用到定时信号。 可以用软件和硬件两种方法来获得。
1:用软件方法,一般都是根据所需要的时 间常数来设计一个延迟子程序。 2:用硬件方法,要用到计数器/定时器 (简称T/C),并令其在简单的软件控制下, 产生准确的时间延迟。 后者最突出的优点:计数时不占用CPU的 时间。


4.地址线A1和A0:它们一般分别接到系统 地址总线的A1和A0上。用于选择8254内 部寄存器,以便对它们进行读/写操作。 8254内部寄存器与地址线A1和A0的关系 如表2-10所示
表2-10 8254内部寄存器与外部端口 的关系
CS RD WR A1 A0
0 0 0 0
0 0 0 0 1 0 操 作 内 容



允许在读回命令字中设置D5和D4位同时为 0。这意味着计数值和状态信息都要读回。 这时,计数值和状态信息都被锁存起来。 计数值的读入和状态字节的读入都用输入 指令,而且I/O地址相同,都是对应的计 数器地址。 区别它们的方法是输入次序:第1次读入的 一定是状态字节;接着的一条或两条输入 指令(取决于置方式字时指定的是一个字节 还是两个字节的读/写)将读入锁存的计数 值。





RLl和RL0指明对CR(计数寄存器)写 和对OL(输出锁存器)读的规则: RLl、RL0=00 :命令,将CE(工作计 数器)的内容锁存于OL (将进一步讨论); RL1、RL0=01 :只读(OL)、写(CR) 的低位字节; RL1、RL0=10 :只读(OL)、写(CR) 的高位字节; RL1、RL0=11 :先读(OL)、写(CR) 的低位字节,后读、写其高位字节。
2.5.2.3 计数瞬时值和状态信息的读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