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课堂实录及课后点评
乡下人家教学实录(通用7篇)

乡下人家教学实录(通用7篇)乡下人家篇1一、导入:师:同学们,当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当我们站在夜晚的池塘边,会听到青蛙的歌唱,这节课,让我们跟着陈醉云先生一起走进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师手势,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初步感知师:请大家打开书本,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pp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处风景。
试着给每处风景加个小标题。
3.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检查字词,扫除障碍。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文中这些生字你都会读了吗?【pp生字】谁来读一读,(生1读)齐读一次。
在这些生字中,有没有哪个生字要提醒同学不要读错的?(冠)【pp生词】刚才,老师还发现了一些词语比较难读,大家有信心读准它吗?哪个小组开火车读。
齐读一遍。
3、反馈交流,提炼中心。
师:课文读完了,咱们来聊聊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很美)美在哪里?师: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风景呢?(板书:各个风景名)师:乡下人家真是太美了,作者也用了一句话高度赞扬了它,请你迅速浏览课文,然后用——划出来。
汇报,【pp中心句】齐读句子。
([pp]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师问;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怎样的风景?(强调“独特、迷人,板书)三、品读语言,感受美景★走进“瓜藤攀檐图” 师:想看看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吗?那好,让我们沿着乡间的小路,先来到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下。
谁来为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屋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画中都有哪些景物?1. 指名读。
(生朗读)师评:你读得真流利,谢谢你的朗读。
在这幅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师:你们听得真仔细!【pp图】你看,这么美的画面,我们怎么能错过呢!请同学们拿起书美美地读一读。
师:作者说呀,在这儿,有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你知道是指什么吗?2. 生汇报,【pp出示句子:青、红的瓜……可爱多了。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乡下人家》教学实录3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乡下人家》教学实录【1】一、提纲挈领,迷人风景心自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随作家沉醉云走进了平凡的农家小院,领略了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书:独特、迷人)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独特”,什么又是“迷人”呢?生:“独特”就是“独一无二”。
“迷人”就是非常美丽,让人流连忘返。
生:“独特”就是与众不同的,“迷人”就是令人陶醉的。
师:是呀,那么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生:乡下人家门前的瓜架、菜,别有一番情趣。
师:请你把“瓜架”写在黑板上。
生:乡下人家门的鲜花盛开。
师:清你把“鲜花”写在黑板上。
生:乡下人家雨后春笋出来了。
师:清你把“春笋”写在黑板上。
师:你看别有情趣的瓜架、门前盛开的鲜花、屋后探出头的春笋都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真是独特迷人。
难怪作者说——生: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乡下人家还有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好好欣赏欣赏这些风景。
请同学们自由渎一读第3-6自然段,用这样的问语或简单的句子把你所看到的风景说一说。
(生自由读第3-6自然段,师巡视。
)师:你又欣赏到了哪些独特迷人的画面?生:我欣赏到了乡下人家晚上的情景,可以说是一幅月夜图。
生:我欣赏到了鸡鸭觅食图。
师:你觉得哪一幅图是最独特最迷人的?找出来读一读,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独特迷人的,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
)二、关联生活,无限情趣在其中师:你选择了哪一幅图?生:我选择了吃晚饭的图。
师:是么?请你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这幅图最独特的地方在哪儿?生:很内然,很和谐。
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能和归巢的鸟儿一起和谐共处,让人觉得非常自然。
师:他们吃晚饭和我们吃饭有什么不一样?生:他们都是在小院里吃的。
师:吃饭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师:是的,吃饭的地点发生了变化。
因为地点发生了变化,所以很多情况都发生了变化。
请你再找一找,看能找出哪些“不一样”?(生自由阅读,找画相关句子。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乡下人家(课堂实录)

2.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课堂实录[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连着上了两堂课,你看!个个眼睛还是亮亮的,腰板儿挺得直直的,还精神特别饱满!真棒!忍不住要表扬你们![上课]一、复习巩固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怎么样?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指名生上前)师:其他同学拿出练习纸,写在第一题下面的横线上。
两位同学准备好了吗?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棚架风趣装饰鸡冠花大丽菊鲜嫩师:同学们,看一看都写对了吗?(对着一名学生说)你写对了吗?好!奖励自己一个五角星,画在上面。
真能干!都对了!好!把笔放好了,人坐挺!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随着课文,你看到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你也可以用上这里的词儿来说一说。
生1:我看到它的屋前的棚架上有瓜藤,到了秋天的时候,结出青的红的瓜。
师:还看到了?生2:它们的屋前有棚架,棚架上有许多鲜红的瓜,便成了别有风趣的装饰。
门前还种着鸡冠花、大丽菊,房后还有鲜嫩的笋。
师:一口气都说出来了。
同学们也都一样,看到了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是不是?对呀,它们是那么得诗情画意,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读一读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齐读)二、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一)自主学习3—6自然段师:我们也在对比、想象中领略到了瓜、藤、鲜花和嫩笋的独特、迷人之处,那么其他的风景怎么样呢?作者又是怎么把它们写得独特、迷人的呢?我们继续来欣赏!打开课文,同学们读一读3到6自然段,你觉得那一个风景最能让你感到独特和迷人的?找出来,好好地读一读。
和刚才一样,画出描写风景独特、迷人的句子。
还是把感受简单地写旁边,开始吧!(生自主学习)(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师:大部分同学都用行动来告诉我他们已经好了,那谁来交流你的学习收获呢?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三自然段。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乡下人家》课堂实录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乡村风光,提高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增强人文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字词的学习,如“藤”、“蔓延”等,这些词汇在课文描述乡下人家环境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应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能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词汇描述生活中的具体事物。
二、核心素养目标
《乡下人家》课堂实录
1.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并运用描述性语言表达对乡村生活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3.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描绘生活中的细节,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生字词、修辞手法以及乡村生活的美好。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美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乡下人家》课堂实录
一、教学内容
《乡下人家》课堂实录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乡下人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学习生字词,如“藤”、“蔓延”等;2.理解课文描述的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生活情景及生活情趣;3.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4.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5.学习通过观察描绘生活中的细节。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提10分钟)
《乡下人家》评课稿(6篇)

《乡下人家》评课稿《乡下人家》评课稿(6篇)《乡下人家》评课稿1好像很久没有出去听课了,今天有幸去实小听了两节语文课,张老师和苏老师同课异教《乡下人家》一课,收获真的很多。
张老师大气沉稳,苏老师活泼灵秀。
听课的时候,我也用两个词概括了一下两位老师的课给我的印象:XX师的课细致,苏老师的课紧凑。
张老师对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十分细致,光读就有基本的默读、指读、默读体味优美的语言、有滋有味地读、分组读等等多种形式,每一遍读都会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体会。
XX老师在教学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指导了学生如何概括小标题,如何发现作者的写作顺序,如何体味重点字词的作用,比如说对别有风趣的体味……这些指导都为学生后面的自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有法可依。
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XX老师的课堂就是自然和谐。
原来教美术的时候就认识苏老师,那时候她在美术教学方面就获得过很多荣誉,在区里小有名气了。
今年有幸听了苏老师的语文课,觉得她的语文教学更加的优秀。
她的这节课各个环节十分紧凑,容量很大,让学生整节课都能保持集中注意力,收获很多。
期中苏晗老师对“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一句话中逗号的用法的教学让我印象最为深刻,苏晗老师对课文的挖掘的深入让人十分的佩服。
两位老师有太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了,漂亮的板书,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或沉稳或灵秀的教态,还有对课文的深入地挖掘。
,这次听课真的是向两位老师学到了很多很多,学以致用,两位老师的一些教学方法我已经开始运用在我的教学中了。
《乡下人家》评课稿2《乡下人家》是新课标人教版四下的一篇课文。
全文语言朴素而清新,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在教学中,向老师以阅读为主要教学手段,从指导阅读方法入手,引导学生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整堂课就像是在欣赏一部优美的散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散文教学的散文化探寻——《乡下人家》课堂实录及点评

散文教学的散文化探寻——《乡下人家》课堂实录及点评执教:福建省福州市钱塘小学梁琳点评: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王崧舟一、读通全文,初步感受文句美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
(板书:散文)题目是——生:(齐)乡下人家。
师:读这篇文章,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很关键。
请拿出学习单,上面列出了课文中的长句子。
可以自己读,可以同桌一起读,同桌相互读,还可以选难读的句子互相检查。
老师说明白了吗?(生点头)开始!(生读,师巡视指导)师:谁愿意来读?选读一句。
请你来!生:(读)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师:你读得很流利。
再请一个同学。
生:(读)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要连贯一些!再读一次好吗?(生再读)生:(读)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师:三位同学都读得很正确,很通顺。
读课文就像说话一样,语调要自然。
看这个句子!(师范读)“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你再来一次!(生再读)师:嗯,不但通顺连贯,而且自然了。
你来!生:(读)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步地走来走去。
师:好。
虽然这些长句子里有生字,有多音字,但我们这样读着读着就能都读正确了。
(点评:教学,就这样自然地展开。
从一句“这篇课文读好长句子很关键”,引出了新课教学,这是开局的自然;给足时间让学生练读,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范读,要求读得自然,这是目标的自然;而达成目标,策略就是“读”,这是方法的自然。
乡下人家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修改版]
![乡下人家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16c7074693daef5ff73db5.png)
第一篇:乡下人家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课堂实录师:这节课我们一同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那里独特的乡村生活。
(大屏幕显示)(板书:乡下人家)师:齐读课题(指板书)生:(齐读)乡下人家师:上午一读书,我就发现咱们班同学认读生字词的能力特别棒,咱们比赛,看看谁字音读得准确。
(大屏幕显示)这组轮读。
生:(开火车读)屋檐、装饰、鸡冠花、捣衣、和谐、几场春雨、还有些人家在场地上种几株花师:字音读得真准确!下面请大家打开书,小声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开始吧!(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师:读好了吗?生:(齐答)读好了。
师:喜欢这篇文章吗?生:(齐答)喜欢。
师:谁来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生:“乡下人家”非常质朴,非常善良。
师:嗯,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乡下的风光非常美丽。
师:是呀,乡下的风光多美呀!生:那里的人们非常勤劳。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我是从他们种了很多很多的树、草和花,看出他们的勤劳。
师:他们除了勤劳,他们还非常热爱什么?1 生:热爱大自然。
师:热爱生活。
生:我认为“乡下人家”一年四季的景色都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
师: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作者看到乡下人家的这些景色的感受,你找到了吗?生:(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是这句话吧!(大屏幕显示)生:对!师:大家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此句)师:(再指名一人读,同时板书:独特、迷人)师:(再指名一人读)师:走,咱们一起去欣赏这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怎么样?(大屏幕显示:乡下风景画)生:好!师:谁来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就请你来读吧!大家边听边圈划出作者都写了哪几种独特、迷人的景物?生:(读第一、二自然段)师:谢谢你的朗读,你读得真流利。
注意有一个字音,“chánɡdì”,跟老师读──生:“chánɡdì”师:大家划好了吗?生:(齐说)划好了。
《乡下人家》教学纪实、反思与评析

《乡下人家》教学纪实、反思与评析熟悉的乡下人家自我创作教材,让我们直接感受到乡土文学的原汁原味。
它将中国的传统文学风貌,以及古老的文化习俗引入课堂,使学生可以直观体验乡土文学的魅力所在。
《乡下人家》作为一篇典型的中国乡土文学,不仅展示出乡村生活的复杂多种,也以其优美的笔调勾勒出乡下人家的淳朴传统心态,从而印证了乡土文学的传统主题。
由此,我们从教学活动中获得的最深的体验就是,乡土文学中本质的文学体系也拥有自己的美学思想和文化观念,其中乡土文学主题的传承更加强烈,深入人心。
实施《乡下人家》教学活动中,我开展了以下内容: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在阅读《乡下人家》一文时,我将现代化教学技术作为有力的桥梁,将学生引入文本,在这里特别引用了网络技术让学生更直观熟悉文本内容。
我从文本背景介绍开始,分析作品的作者、发表时间,主要情节、人物性格特点等,充分让学生对这部作品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进行分析思考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采用细致深入的分析思考来挖掘作品内涵,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学以致用。
从内容上,分析乡土文学的表达方式以及传统文化蕴涵的丰富多彩;从笔触上,探究作品的特色语言以及细节把握的精准性。
三、尊重学生自由发言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尊重学生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活跃的教学氛围,同时也将文学讨论与常识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另外,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自由发言,倾听学生每一份看法,将他们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思维,激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本次教学活动,使我进一步深入探究了乡土文学的主题,完善了乡土文学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中国乡土文学的熏陶。
从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进一步认识到,以普及中国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氛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突出学生参与感,增强学生对文学的把握能力,让学生从文学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深刻理解文化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下人家》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认识5 个生字,学会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准备:实物投影,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热闹的繁华的都市,我们每天看见的是高大的楼房和遍地奔跑的汽车有感而发:生:我喜欢,这样的地方很美丽。
生:我喜欢能生活在这样的地方。
生:这里的空气肯定很新鲜。
师:乡下的风景是那么的美丽,空气是那么的新鲜,在那生活的人们是那么的悠闲,自在,今天就让我们随作家陈醉云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田园特有的诗情画意。
(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范读课文,认读生字词师: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课文,为了帮助大家学习,我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请同学们仔细听读,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发音。
(播放课文录音)师:听完课文录音,谁能来读读课文生字词?开火车试试,不会的后面的同学帮助完成。
棚架装饰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屋檐独特依着时令天高地阔月明人静自然和谐迷人鸡冠花(开火车朗读生字词)生: ..... 依着时令“着”不知怎么读,纠正后继续)........... 自然和谐(学生不确定,老师范读后继续)........(请学生当小老师再领读一遍)师:同学们读字词的声音可真响亮,那这些词当中有没有不理解意思的词呢?生依次说出:什么是依着时令?天高地阔?棚架?向晚? 师:这些词语哪个同学能当小老师,替这些同学解释一下。
生:依着时令是按时间顺序。
师:“时”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时节,季节,“依着时令”可以说是按着时节顺序,按着季节顺序。
生:“棚架”是种有些瓜就要搭一个架子师出示“向”字在字典里的几种解释,让同学选择哪种解释放在“向晚”比较合适,从而理解“向晚”的意思是傍晚。
范读词语“天高地阔” ,启发学生从老师的语调中感受词语的意思天地空间的宽阔师小结:同学们以后理解词语可以通过相互交流,查查字典,有时候可以通过朗读,通过联系上下文学习。
师过渡语:字词问题解决了,如果把这些字词放回到课文中,同学们能不能自己读呢?(生:能!)三、指名读课文,引导想象画面。
学生读完第一段,师纠正多音字“结”课文中应该读第一声,老师范读该字所在的句子,学生跟读一遍。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棒,老师听她读着,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你们的脑海中是否也有画面呢?其中都有些什么景物呢?生:一座房子的门前有许多的瓜。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她看到的景物?生:鲜果飘香师:哦,这位同学不但看见了,还闻到了鲜果的香味。
(师板书:鲜果飘香)师:这位同学边听,边读,边想象出文字描绘的画面,这样就能让文章鲜活起来,我希望后面的同学也能这样边读边想象。
哪位同学能接下来继续读课文?师问:你读完后,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竹林。
师:怎样的竹林?生:碧绿、茂密的竹林。
生:我的眼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花。
师:谁能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一下,看到了怎样的花?生:朵朵的鲜花盛开。
生:我看见一个个的笋儿,带着春雨的滋润,诱使我赶快吃掉它。
因为它们非常鲜嫩。
生:那眼前看到了茂密竹林,如果走进去一定会闻到竹子的清香味。
师小结:这时同学们看到的是盛开的鲜花、茂密的竹林。
(师板书:盛开的鲜花,茂密的竹林)师过渡:剩下的时间,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手上拿着笔,看看自己眼前都能出现哪些美丽的画面,用笔画画,写写。
四、讨论交流自己在读课文中又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请用几句简短的话给大家描述一下。
生:我似乎看见了几只肥肥的老母鸡正带着一群小鸡。
生:我似乎看到几只公鸡在伸着脖子鸣叫。
师:哦,因为公鸡爱打鸣。
生:我仿佛看见有些肥肥的鸭子边悠闲的游着,边找寻食物。
师:是啊,有了食物,鸭子就肥肥的。
生:我看见了屋前有一棵大树,树旁有一条小溪,这让我想起一句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你真是一个有文学修养的孩子,能用诗句来表达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生:我似乎看见一些动物跑进了竹林,那真是它们觅食的好去处,他们生活在那很快乐!师过渡:是啊,他们生活在这非常的快乐,乡下人家的景色非常美丽,如果让你用一两个词来概括一下,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让人感觉怎么样?生:我觉得那很舒服。
生:我觉得很让人心旷神怡。
生:我觉得与其在电脑上玩“快乐农场”不如真实的到那去体验一下乡下人家的快乐。
生:我觉得在那生活肯定很幸福!生:我觉得在那生活的孩子每天都会洋溢着笑容. 师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那我们本文的作者陈醉云她对乡下人家的生活又有怎样的感受?哪位同学来替作者发表一下感慨?生:(读出课文最后一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这是课文中的那句话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来替作者表达一下。
(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师过渡:刚才有位同学说很想去亲身体验一下乡下人家的生活,虽然我们不能亲自前往,但我们走进作者的文字,走进作者的描写,去细细的感受那道风景的美丽,那风景的独特和迷人。
下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个段落,找一处你最喜欢的风景。
细细的读,细细的感悟。
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那个地方?五、品读课文,交流个人读文的感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再和大家朗读交流。
生:我最喜欢的是第五自然段。
师:第五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生:描写的是乡下人家吃晚饭时都把桌子搬到门前来吃。
可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这也让想起我以前和奶奶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师:你能简单给大家描述一下和奶奶在一起是怎样的生活吗?生:我们那时总是在外面一会儿到那,一会到这乘凉,还能看见月亮。
师:那这样的乡下人家他们也生活怎样让你感觉到向往呢?(引导齐读,感受他们的生活的快乐。
)师:他们这顿晚饭吃得是.......生:天高地阔。
师引导:这段写的是乡下人家露天吃完饭,天当屋顶,脚踩地,天地直接就是他们巨大的餐厅,在那吃饭有什么感受?生:心旷神怡。
生:很清新。
出示相应的图片,播放小溪水、小鸟的声音,创设相应的情境。
师:这时人们的心情一定是非常的愉快,非常的舒服。
生:他们非常的快乐!请一位同学再读这一段,再来感受一下他们愉快,舒服的心情。
师:啊!难怪作者会发出感慨:乡下人家.........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接读:.... 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过渡:还有哪位同学喜欢乡下人家怎样的风景呢?生:我喜欢第一自然段描写的风景。
师:你喜欢那的什么呢?生:我喜欢那有很多的大瓜,不愁没菜吃。
而且夏天不怕热,在绿叶下乘凉,真是人在青山上,不怕没柴烧!引导同学再读第一段,读出“人在青山上,不怕没柴烧”的安稳。
师:听了她的朗读,我似乎看见了瓜藤悠闲自在的长啊长啊,爬呀爬, 它想爬上藤架就爬上藤架,想爬上屋檐..............生接:..... 就爬上屋檐,师:有一天早上,瓜藤还会伸进你的窗户。
然后花谢了,还会结出丝瓜、南瓜,它们想长在哪........生接:..... 就长在哪,师:想长多长.......生接:..... 就长多长,师:想长多大.......生接:..... 就长多大。
师:你能感觉到乡下的生活怎么样?生:乡下的生活自由自在。
生:乡下人家的生活很幸福。
具体比较不同的感受:引读课文:比较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竖着两个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拿乡下人家的瓜棚和城里的石狮子、竹竿比起来,石狮子是什么感受?生:非常威武。
师:石狮子令人生畏,法院、政府门前的旗杆也是让人震慑,不敢靠近。
而在乡下农家的小院里,瓜棚下,你会感觉怎样?生:感觉非常的爽。
师:所以作者就会感叹乡下的生活比城里可爱多了。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一起感受乡下生活的轻松和自在。
“青、红的瓜............................. ”(学生齐读)师:还有喜欢其它地方的吗?生:我喜欢第二自然段,师:你读读看。
(学生读后)师:你在那似乎看见了什么?生:我看见鲜嫩的笋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同学们想想,竹笋在土里整整埋了一个冬天,春雨的滋润,春雷d呼唤,它终于从土里钻出来了。
情境模仿:学生蹲在桌下,老师说:竹笋在土里整整埋了一个冬天,春雨的滋润,春雷d 呼唤,它终于从土里探出头来了。
”同学们想象自己是竹笋,从土里探出头来了,(学生从桌下站起来),小竹笋看见什么?听见什么?想说什么?老师来采访一下。
生:小竹笋出来后会看见许多碧绿高大的竹子。
生:它会看见周围有青的草,绿的叶,美丽极了。
师:是啊,春天到来了,到处都美丽极了。
生:我终于长出来了,没想到这个世界这么美丽!早知道我冬天就出来呢!生:我昨天还听妈妈唠叨,天凉要多穿衣裳,所以,妈妈给我穿了一件又一件的绿衣裳。
生:小竹笋会听到一只只小鸟在开音乐会。
师:它们在开音乐会,在唱着春天的歌,是吗?师:这些小竹笋可爱吗?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感受小竹笋的可师:我再屋后能看见竹林,竹笋,我要是绕到房屋前面还能看到什么?生:我还能看见成群开放的鲜花。
师:谁能用上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这些花?生:鲜花盛开、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师:美丽的花把鸟儿也吸引来了,多美啊!可惜我们不能亲自去看看,那就跟着老师的屏幕过过瘾吧。
(播放房前屋后鲜花盛开的景象)师旁白介绍:看,春天芍药花张开了笑脸,芍药花还没有褪去,夏天的凤仙花就昂首挺胸了,鸡冠花、大丽菊也赶来凑热闹,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生:这是一番美丽的景象。
生:这是一番令人难忘的景象。
生:这是一番印象深刻的景。
引导学生再读这一段:有些人家..........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了,这些花开的是万紫千红,五颜六色、争奇斗艳,那为什么作者会在文中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生:可能因为那写花很普通,很漂亮。
师:是的,这些话很普通,在任何的一户乡下人家,或农家小院的门前都能见到,还有同学们想想我们城市的花种在什么地方?生:花坛里、生:小区里生:花园里师:这些花草都有专门的园丁来呵护,而乡下人家门前的花草是怎样生长的?生:就杂草丛中冒出一朵漂亮的鲜花。
生:春天洒下种子,不久就会长叶开花。
师:是的下乡人家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去给花草太多的呵护,它只要有一点春雨,有一点泥土,它就会自然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