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
安徽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化学试卷 (含解析)

安徽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安徽历史文化闻名全国,下列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B.C. D.2.下列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 H2CO3=H2O+CO2↑B. 4P+5O2− 点燃 2P2O5C. Zn+H2SO4=ZnSO4+H2↑D. 2HCl+CuO=CuCl2+H2O3.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B.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C.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我们要保护空气D.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4.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燃烧时发光、放热②燃烧时有水雾生成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A. 只有①②③B. 只有③④⑤C. ④D. ①②③④5.有关金属或非金属的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3,发出淡蓝色火焰B. 跑步比赛的发令枪是红磷燃烧,生成白色的P2O5气体C. 木炭在纯氧中燃烧,生成CO2气体,发出白光D. 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Fe2O3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取用固体粉末B. 量液体时读数C. 取用液体试剂D. 闻气体的气味7.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 必须使用催化剂B. 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做原料C. 必须加热D. 必须用排水法收集8.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A. 红磷的量过多会影响实验结论B. 红磷的量过少会影响实验结论C. 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D. 完全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9.下列有关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有两种物质参加的反应是化合反应B. 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C. 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D. 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10.如图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应变化关系的是()A. 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B. 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C. 浓H2SO4加入水中D. 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二、连线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1.A或B中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A补齐物质与其用途的连线B补齐标识与其含义的连线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原因是______。
2023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中考化学联考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中考化学联考试卷1.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天然气燃烧自行车胎爆炸B. 石蜡熔化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C. 铁生锈纸张撕成碎片D. 灯泡通电发光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霉变大米蒸煮后食用B. 亚硝酸钠可代替食盐C. 味精常用于菜品增鲜D. 福尔马林用于食品防腐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量取液体C. 验满二氧化碳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主要来自海鲜类食品.美国墨西哥湾的原油泄漏事件造成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对海洋生物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判断硒的有关知识不正确的是( )A. 硒元素是金属元素B. 硒的原子序数为34,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C. 硒与氧元素、硫元素位于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为6D. 硒在形成化合物时,与硫元素有相似之处,化合价可显5. 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 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D. 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6.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团队发现达芦那韦能显著抑制新冠病毒的复制,为控制新冠肺炎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下列关于达芦那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达芦那韦是氧化物B. 达芦那韦中含有一个硫元素C. 达芦那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 达芦那韦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7:377. 正确理解和使用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H表示2个氢元素 B. 、、中均含有氧分子C. 表示1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D. Ne,Cu均可表示一种物质8. 下列各组物质能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 Fe 、溶液、AgB. Fe、Cu、Ag、稀盐酸C. Fe 、溶液、溶液D. 溶液、溶液、Ag9.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方法A KCl溶液加适量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B溶液加足量,充分反应后,过滤C NaCl固体加水溶解,过滤D溶液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A. AB. BC. CD. D10.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新型催化剂,能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微观示意图如图。
2020-2021学年安徽省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2020-2021学年安徽省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1分)以下古代生产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冶炼生铁C.烧制陶器D.棉纱织布2.(1分)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供给呼吸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D.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3.(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塞紧胶塞B.贮存氧气C.过滤D.吹灭酒精灯4.(1分)某同学从衡阳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发现从衡阳带来的密封饼干包装袋鼓起了。
包装袋鼓起的原因是()A.袋内饼干的体积变大B.袋内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C.袋内气体分子个数增多D.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变大5.(1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肥皂水不能区别硬水和软水B.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C.生活污水可以随意排放D.在河水样品中加入明矾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6.(1分)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人们使用的一种免洗洗手消毒液里含有三氯羟基二苯醚(简称三氯生,化学式为C12H7O2Cl3)。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三氯生由碳、氢、氧、氯元素组成B.一个三氯生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C.三氯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9.5gD.三氯生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7:27.(1分)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C.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8.(1分)市售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A.﹣1B.+1C.+2D.+59.(1分)某种火箭在发射时,其燃料发生反应的微粒种类变化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都存在N2分子C.每个甲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10.(1分)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2020-2021学年安徽省九年级(上)联考化学试卷(一)(附答案详解)

2020-2021学年安徽省九年级(上)联考化学试卷(一)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纸张燃烧B. 矿石粉碎C. 酒精挥发D. 冰雪融化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以下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A. 垃圾露天焚烧B. 废气达标排放C. 工地洒水除尘D. 大面积建设公园绿地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倾倒稀盐酸B. 熄灭酒精灯C. 滴加液体D. 闻药品气味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A. 人体呼出的气体、四氧化三铁B. 冰水混合物、白酒C. 液氧、红磷D. 矿泉水、海水5.学习化学要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酒和醋的酿造都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B.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C. 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D. 利用化学研发新的药品,可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6.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A. 制取O2时,始终收集不到O2-------装置漏气B. 量筒量取液体时,所得液体偏少---------俯视读数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D.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7.人类离不开空气,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 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解了氧气B. 空气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依次是氧气、氮气、二氧化碳C.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可观察到有白雾产生,生成黑色固体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A. 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B. 收集氧气C. 检验蜡烛燃烧有水生成D. 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9.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
实验表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B. 尽量避免在菜肴温度较高时使用味精C. 谷氨酸钠受热不发生反应D. 用烧杯盛放味精需要垫石棉网加热来完成实验10.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10.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C.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氧化碳+水D.水 氧气+氢气
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发出大量的热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氧气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D.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二、填空题
11.请从如图所示常见仪器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②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__。
③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3)选择如图代替课本实验图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该实验中的红磷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硫来代替。
2.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是( )
A.一氧化碳B.二氧化氮C.二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调和油B. 沙拉酱C. 蒸馏水D. 食用醋4.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A. B. C. D.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 “蜡炬成灰泪始干”--化学变化B. “千锤万凿出深山”--化学变化C. “北风卷地白草折”--物理变化D. “风吹草低见牛羊”--物理变化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 倾倒液体B. 过滤C. 加热液体D. 熄灭酒精灯3.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A. 大理石、二氧化碳B. 洁净的空气、水银C. 蒸馏水、液氧D. 果汁、稀有气体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B. 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对人体有害,因为二氧化碳有毒C. 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保存食品D.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将二氧化碳逐渐转化为氧气5.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钠原子有11个质子B.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gC. 钠属于非金属元素D. 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到电子6.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一种氨基酸)能增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免疫能力,半胱氨酸的化学式为C3H7N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半胱氨酸属于氧化物B. 半胱氨酸中碳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8C. 半胱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1D. 半胱氨酸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7.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 田间焚烧秸秆B.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河流C. 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D. 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8.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
AgNO3见光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 SO2 B. NH3C. N2D. NO2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B. 若X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28,则反应中X与Z的计量数之比为1:2C. 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为7:2D. 若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10.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是()A. 将一氧化碳倒出B. 将气体点燃C. 将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中D.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1.用化学用语按要求填空(1)氧元素______ ;(2)2个氯原子______ ;(3)3个氮分子______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 ;(5)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 ;(6)2个亚铁离子______ ;(7)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2.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卷 (116)(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卷 (116)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0分)1.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 制作陶胚B. 天然气燃烧C. 金属冶炼D. 光合作用2.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分子在不断运动B. 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C. 分子之间有间隔D. 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3.有关硬水和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硬水洗涤衣物不容易洗净B. 硬水通过蒸馏可以得到软水C. 硬水烧开后有白色沉淀产生D. 硬水通过过滤就可以得到软水4.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
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 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B. 汽车油箱着火时用水浇灭C. 酒精在桌面上着火时用湿布盖灭D. 图书档案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5.关于燃料和能源的利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B.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不一定通过燃烧反应来实现C. 火力发电,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D. 化石燃料的使用带来诸多环境问题,所以应使用清洁燃料替代化石燃料6.下列对几种气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 氮气在干燥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21%C. 氢气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D.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7.下列各图反映的是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的关系图(横坐标为加热时间t),其中不正确的是()A. 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时间关系B. 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变化情况C. 加热氯酸钾的对比情况:a添加了二氧化锰,b未添加二氧化锰D. 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8.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子序数为30B. 核外电子数为30C. 元素符号为ZnD. 相对原子质量为65.39 g9.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描述的是同一化学符号,此化学符号是()甲:表示一种物质乙:表示一个分子丙:表示由两种元素组成丁:表示一个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A. NH3B. O3C. HCND. ClO210.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事实解释A.木炭能做燃料木炭具有可燃性B.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具有导电性C.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氧化性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A. AB. BC. CD. D11.在化学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从下列各图的气密性检查结果判断,装置漏气的是()A. B. C. D.12.实验中有些变化虽然是“<”或“>”的,但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符合的是()A. 铜丝的质量为m g,在火焰上灼烧后的质量为n g,则m<nB. 木炭的质量为m g,在火焰上灼烧后所有灰烬的质量为n g,则m>nC. 浓盐酸的质量为m g,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为n g,则m>nD.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 g,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为n g,则m<n13.如图是镁元素、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B. 表示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EC. 镁元素与氯元素的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等D. 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1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 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1:1D.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5.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中含二氧化氯(ClO2),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 B. C. D.2.某物质有硬的外观,银白的金属光,一些同学认为它是铁。
在讨论中,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拿磁铁吸一下”属于科学中的()A. 实验B. 假设C. 观察D. 做结论3.下面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B. C. D.4.科学探究离不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加热液体B. 过滤C. 熄灭酒精灯火焰D. 称量固体物质5.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氧气——火箭发射——可燃性B. 干冰——制冷剂——升华吸热C. 氮气——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D. 稀有气体——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苹果腐烂B. 石蜡熔化C. 酒精挥发D. 蔗糖溶解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右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反应物肯定不属于氧化物B. 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电解水的反应C. 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D. 该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8.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后是纯净物B. 水能够溶解所有物质C. 物质着火都能用水扑灭D.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导致水体污染9.下列有关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A. 点燃某可燃物,在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的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可燃物一定是H2或含有H2B.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沉淀生成,可能是因为盐酸太浓C. 某混合气体能使灼热的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且导出后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D. 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水蒸气、氮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干燥剂(假定每步都充分吸收),最后只剩下氮气10.下列图像对应的关系正确的是()A. 甲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B. 乙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C. 丙表示硫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D. 丁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产生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11.某物质经分析知道:它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种物质属于氧化物B. 这种物质属于混合物C. 这种物质属于化合物D. 这种物质不属于单质12.小明对于蜡烛燃烧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如图所示),蜡烛减小的质量等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B. 在燃烧的蜡烛上方罩上干冷烧杯,看到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C. 将大烧杯罩在燃烧蜡烛中,一会儿,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 已知蜡烛的主要成分C x H y燃烧的方程式是C x H y+33O225CO2+16H2O,则物质的化学式是C25H32二、填空题(共8题;共25分)13.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________(倒或正)放,原因是________标签向着手心原因是________.14.请从H、C、O、N、Na、Fe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1)一种液态的可再生燃料________;(2)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3)纯碱________;(4)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物形式)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水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二、实验题
11.(1)由碳、氢、氧、镁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请按要求填写其化学用语。
①一种气态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
(4)SO2通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实验室用F、G装置收集一瓶SO2,则F、G装置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3.有A、B、C、D、E、F、G、H等八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无色气体E是一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有毒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A(玻璃管+固体)
m1
m2
B+C(广口瓶+混合液)
m3
m4
(3)若猜想②成立,则理论上(m4一m3)__________(m1-m2)(选填“<”、“>”或“=”)。
(交流反思)实验开始前缓缓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松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稀盐酸滴到水泥板上,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查阅资料发现∶水泥板中含有碳酸钙。那么,水泥板与盐酸反应的快慢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小松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图中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3)图中用装置A与C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当观察到装置C中___________才开始收集。
7.党的八大报告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全面关停化工企业B.限制生产含磷洗涤剂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D.对煤进行脱硫处理
8.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O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SO2B.NO2C.NH3D.N2
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B. C. D.
3.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空气B.氯酸钾、水
C.金刚石、冰水混合物D.干冰、海水
4.你认为下列传闻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A.干冰经常用于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D.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6.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B.维生素C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9:1:12D.维生素C是一种氧化物
③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实验的目的是∶①_________(填字母,下同);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
C验证水与CO2是否反应
D验证CO2溶解性
E验证碳的还原性
12.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装置。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伐薪烧炭南山中”是白居易所写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
A.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B.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B.某地有个神秘的“死亡谷”,野兔和狗等低矮的动物走进去常会窒息而死
C.有人声称他发明了石墨通过物理变化可变成金刚石的方法
D.有人因误服假酒而导致中毒死亡
5.如图是镁元素、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
B.表示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E
C.镁元素与氯元素的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等
(1)实验时A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猜想①成立,B、D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B中变浑浊,D处能点燃bB中变浑浊,D处不能点燃
cB中无明显实验现象,D处能点燃dB中无明显实验现象,D处不能点燃
方案二∶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
取一定量炭粉和4g氧化铜的混合物进行实验,并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1)写出指定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
(2)写出A物质的组成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H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H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 NhomakorabeaM
N
O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该基本反应是化合反应B.反应后X为1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4:5D.物质Q可能是催化剂
四、科学探究题
14.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作出猜想)猜想①∶CO猜想②∶CO2猜想③∶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实验装置如图(浓硫酸具有吸水作用)。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喷灯和酒精灯,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喷灯和酒精灯,打开K,再通一段时间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