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设计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利用说明第一单元课文导读一、单元学习内容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走进大自然,那漂亮的风光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遇让人兴奋……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它等待着咱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
本组教材确实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山中探友》向咱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情感。
《山雨》一文为咱们刻画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
《草虫的村落》以丰硕的想象,带咱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
离开想象世界,走进漂亮的大自然,咱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色带给人们无穷的美感。
二、单元学习重点、难点一、培育咱们酷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引导咱们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看、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3、体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硕语言的积存。
三、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术一、学习本组,要会写19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语句,体味优美的语言,不断丰硕语言的积存。
3、整体感受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4、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进程与方式一、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丰硕课堂内容。
二、运用多种朗诵方式,领会课文内容。
3、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说明词语、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培育酷爱自然的美好乐趣。
四、单元学习方式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一起点:作者展开丰硕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山中探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刻画成一场音乐会。
《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硕的想象给予小甲虫以生命、漂亮与聪慧。
《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学习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导学案

-使用方法:课件中包含重点词汇、句子、文章结构等,教师结合课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视频资源
-作用: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如关于穷人生活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使用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播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深入理解课文。
五、作业布置与评价标准
(一)作业布置
为巩固课堂所学并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重点加强对生字词、重点句子的理解。
2.撰写一篇关于《穷人》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300字,体现对文章主题、人物情感的理解。
3.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并阐述其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如何关爱身边的贫困同学,提出具体建议。
-具体操作: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如描述穷人生活艰辛的句子,让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情感。
(三)巩固练习
1.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具体操作:
a.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问题探究,如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
(三)情感目标
具体可测的目标包括:1.能主动关心身边的同学,尤其是需要帮助的同学,表现出关爱之情;2.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学会感恩,体现在日常言行中;3.面对困难,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努力克服;4.能关注社会现象,关心国家大事,表现出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与预习指导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有较好的掌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穷人》这篇课文的学习兴趣点主要在于了解不同社会背景下人物的生活状态,以及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然而,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难点包括:对文中复杂情感的理解,对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识,以及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
《桥》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3.组织学生质疑课题。
1.谈观后感受,互相补充、评议。
2.齐读课题。
3.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这是哪里的桥?这座桥什么样子?为什么要用“桥”做题目?
提示学生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这几个方面来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把握整体(用时:17分钟)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课前准备
1.准备有关“山洪暴发、洪水肆虐”的视频。(教师)
2.准备课文配乐朗读。(教师)
3.准备洪水灾害、桥的图片。(教师)
4.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边读书,边作批注,将自己的疑问写下来。(学生)
2.迁移写法完成练笔。
可以阅读《丰碑》《船长》等。
(2)结合学生汇报,理解“老汉沙哑地喊话”“党员排在后边”这两句话,并通过朗读体会。
2.党员排在后边。
多媒体出示课件: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为什么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当时已经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2)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理解。
(2)结合自己的理解想象老汉要喊的话语。
(3)在情景中朗读:
①当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的时候,老汉站在没腿深的水里,镇定得像一座山,他用沙哑的嗓音喊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洪水开始跳舞,木桥开始发抖,水已经蹿上了老汉的腰,老汉威严如一座山,他冲上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全集(109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使用说明一、学案的编写意图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为此,我们编写了集教与学于一体的学习资料。
小学语文“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融入了我旗“小语整改”、“自主探究式教学”等科研成果,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化了读书训练,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得法。
整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导学案的设计真正落实了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
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提示学习准备课时六年级上册学案课前预习(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学后疑问)我来盘点自我挑战学习过程合作探究自主、合作学习作业布置达标训练拓展延伸相关链接学生在学习每课前首先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提示、学习准备”,在此基础上学生按要求进行课前预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随时看看这些要求,切实做到心中有教材、有目标、有重点、有学法,一句话心中有数,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关于“课前预习”。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课前预习课文的能力,因此,我们设计了此环节。
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认真的预习课文。
它包括三个小版块,即:基础知识、内容了解、学后疑惑。
基础知识:主要是本课的字和词认识、理解和书写,是依据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和读书的能力而设计的。
内容了解:是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而设计的题目,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大意有所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1.山中访友(第1课时)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1 年 8 月 24 日主备人: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读写课文中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走进大自然。
情感态度价值观4.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本课将进山观赏景物比作山中访友的新奇构想。
2.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巧妙之处,体会访友的心情。
三、知识梳理学会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四、学法指导以读促讲在读中感悟五、学习过程(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出示学习目标,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1.自学指导(1)读文时,用心,边读边想像。
(2)边读边画,并在印象深刻句子旁写出感受。
2.教师设问(1)作者到山中拜访的到底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称呼他们?(2)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好心情。
3.小组讨论对疑难问题组进行讨论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1、展示汇报教师设计的问题1、2。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四)达标检测评价(8分钟)1、给加点字注音汩汩.( ) 嗅.到( )犬吠....( )..蕴藏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清爽( )依然( )宁静( )蕴藏( )陡峭( )热切( )奥秘( )3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③你好,清凉的山泉!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好,陡峭的山崖!你好,悠悠的白云!( )(查一查、评一评)1.山中访友(第2课时)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1 年 8 月 24 日主备人:王春莲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
2.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3.读重点句子体会感情.并引导学生品析句子。
人教六上语文导学案(全册)

1.山中访友教学目标1.领悟文章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背诵有关段落。
3.感受作者与大自然之间浓浓的友情,体验人景相融构建出的美好境界;养成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领悟文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拓展阅读资料、音乐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里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一切是那么美妙。
我们要将学习的第一组课文,会带领着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你们猜猜看,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的一位朋友呢?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碰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用笔画出来,借助字典解决)2.感知内容,学习字词。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古桥、鸟儿、露珠、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等。
(2)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理解词语。
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唱和、树冠、血液、短暂等。
注意写好下列字形:瀑、蕴。
注意理解下列词义:唱和、蕴含、津津乐道、德高望重、别有深意等。
3.默读课文: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1)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流露出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深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自由读,找出描写“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小学导学案设计年级六单元一主备人教师课型探究新知课题1、文言文两则:学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在自读自悟中获得人生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重点难点1、能对照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2、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知识链接学习过程环节学案导案前置性自我探究(课前进行或课上(5 分钟)一、简介孟子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剩下的时间用来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1、结合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和本小组的同学讨论2、逐句理解,讨论解决3、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让学生自主熟悉课文。
全班交流探究、练习(15 分钟)1、说说故事的内容2、什么的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3、说说你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4、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在展示环节上,有些学生说得不够具体的,可叫其他学生帮忙补充回答。
加强生生互动5、背诵课收获与感悟( 5 分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懂得了什么?检测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小学导学案设计年级六单元一主备人教师课型集体课题1、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在自读自悟中获得人生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点难点通过弄清诗句意思,理解两个孩子的不同看法及想法产生的原因知识链接学习过程环节学案导案前置性自我探究(课前进行或课上( 5 分钟)一、简介孔子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能复述故事明确学习目的小组合作探究(15 分钟)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2、组内读文,纠正字音3、组内自学生字,先分工,再学习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能复述故事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探究、练习(15分钟)1、说说故事的内容2、两个小孩和孔子各具有什么样的精神?3、说说你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4、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5、背诵课展示环节鼓励学生回答,回答有误或不完整教师及时纠正或补充。
《穷人》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三、研读课文,感受品质(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桑娜一家的生活状况。
2.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引导思考:环境描写对刻画主人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抓住描写心理的句子,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贫穷。
1.自由读第1、2自然段。然后交流:桑娜家的生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温暖、贫穷。)
2.以小组为单位,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抓住屋外的“寒风呼啸”与屋内的“温暖而舒适”进行对比,感受桑娜的勤劳。
3.品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抓住“从早到晚”“勉强”等词语,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
4.小组交流,在思维碰撞中感受到桑娜是个善良、勤劳的人。
4.小组交流,在思维碰撞中感受到桑娜是个善良、勤劳的人。
在学生回答“环境描写对刻画主人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时,可能不够全面,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示、补充。
四、总结回顾,拓展练习(用时:3分钟)
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请你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来描述一下“桑娜的一天”。
1.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课所得。
4.学生想象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
1.“课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对写作方法的理解,加深认识,指导以后的习作练习,学生可联系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应该是比较简单的。
2.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说到本文的主题上即可,不必要求太全面。
3.学生续写得合理即可,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二)通过“朗读——抓重点——讨论”的形式,感受渔夫的善良。
1.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内容,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读书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四)达标检测评价(8分钟)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通过作者拜访了山中的_________等朋友,营造了一个_____的世界,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①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②这山中的一切,文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③作者是用第( )人称来叙述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走进大自然。
情感态度价值观
4.感受作者所重难点
1.重点
理解本课将进山观赏景物比作山中访友的新奇构想。
2.难点
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巧妙之处,体会访友的心情。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
1.自学指导
(1)读文时,用心,边读边想像。
(2)边读边画,并在印象深刻句子旁写出感受。
2.教师设问
(1)自由读课文,都准字音,都通课文。
(2)作者在描绘这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图时,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划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讨论
对疑难问题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1.重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2.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三、知识梳理
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四、学法指导
以读促讲在读中品析—回读理解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课前随堂设计。
(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的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的修辞手法。
三、知识梳理
学会生字词,感受山雨的韵味,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
四、学法指导
以读促讲在读中感悟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课前随堂设计。
1、展示教师设计的问题。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四)达标检测评价(8分钟)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这段话描写了雨至山林时的音响特点,文中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____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_______,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_______,为读者展示出了一幅_________的动态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山雨_________之情。
清爽( )依然( )宁静( )
蕴藏( )陡峭( )热切( )奥秘( )
3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③你好,清凉的山泉!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好,陡峭的山崖!你好,悠悠的白云!( )
(查一查、评一评)
(2)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好心情。
3.小组讨论
对疑难问题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1、展示汇报教师设计的问题1、2。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
(四)达标检测评价(8分钟)
1、给加点字注音
汩汩()嗅到()犬吠蕴藏()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
1.自学指导
(1)读文时,用心,边读边想像。
(2)边读边画,并在印象深刻句子旁写出感受。
2.教师设问
(1)作者又探访了哪些朋友?它们的关系如何?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作者把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了什么?这样有什么好处?
3.小组讨论
对疑难问题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查一查、评一评)
3、草虫的村落(第1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 作者:
———————————————————————————————— 日期:
1.山中访友(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1 年 8 月 24 日 主备人: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读写课文中生字词语。
1.山中访友(第2课时)ﻩ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1 年 8 月 24 日 主备人:王春莲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
2.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3.读重点句子体会感情.并引导学生品析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4.培养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3. 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所描绘的景色,感受山雨的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味作者优美的语句,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三、知识梳理
学会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四、学法指导
以读促讲在读中感悟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
1.自学指导
(1)读文时,用心,边读边想像。
(2)边读边画,并在印象深刻句子旁写出感受。
2.教师设问
(1)作者到山中拜访的到底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称呼他们?
3.读第六自然段,这一段作者用__句式,使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
句子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仪式指的是_________;从中作者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雨
授课总时数:1 授课日期:2011年 8 月 29日 主备人:王春莲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2、这________仿佛在雨雾中流动,________我的眼睛,_____-我的心胸.这句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有魅力的色彩________-.连用两个___-体现了这个绿,不光是用眼睛看到的,更实用____感受到的.通过对山雨色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_____之情。
3、课文是按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___觉和____觉所及,发挥合理而又新奇的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绘回了山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