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潜在功能

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潜在功能
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潜在功能

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潜在功能学校教育担负着培育健全的国家建设者的重大使命,而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一个学生评判的标准往往注重的是他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忽视了学生文化艺术教育素养的提高,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先进文化的论术,明确地为我们为教育行为指明了方向,学校教育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全面组成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修养方面,有具大的潜在功能。因此,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育人环境,培育合格人材的重要一环,正因为如此,部分学校已认识到了校园文化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将校园文化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同时许多学校也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尝到了共解推进素质教育的甜头。

总体说来,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潜在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学生高尚情操的形成与发展

学校的艺术教育是校园文化的主阵地,其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提高明辨善恶、丑美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教育

部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学校的艺术教育,就是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来诱发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操,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滋味,美的营养,美的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在精神状态上,生活情趣上及至理想抱负上得到陶冶。

术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音乐教育,已不仅仅是以唱歌为主,还融入了音乐欣赏、演奏、表演等,以昂扬、优雅的主弦律,导引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增强了抵御低级的靡靡之音的能力,体现了音乐的美育功,还不只是一般的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发展,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有帮助的。

另一门艺术教育的重头科目美术,对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发挥其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不但能促进学生欣赏,评价美,更能激发学生去创造美。

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其指向性也越来越明确,就是以愉悦学生的感觉和使其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总识为目的。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导出了内涵丰富的校园艺术节,“寓教于乐”是校园艺术节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教育形式使学生身心都处在愉快、自由的状态中,而学生又是校园艺术节的主体,例如一台文艺节目的成功演出,除了要准备精彩、高雅的节目外,还得有优美的布景,明快的节奏,这些都必须得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动脑去想,遇到的困难,他们得自己克服;一个美展的举办,学生要去绘画、雕塑,布置展台,更需要他们去采景、去发现美,再去创造美。这些都促使学生积极地在实践中完成。

同时,由于校园文化与社会的联系紧密,学校又往往将艺术节搞成是开放性质的,因此,会有诸多的家长及各界人士光临,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动力,他们为了展示他们已是“大人”了,他们书没白读,会淋漓尽致地展示他们的才干,这就势必促使他们去搞调查研究,随之而来的除了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外,就是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而这恰恰是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实现的。

三、促进学生的精神文化修养提高

校园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传统的泱泱大国,传统文化也源远流长,从远古传说,先秦文学,唐诗字词,到科技发展,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一大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学校教育就是要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从中汲取丰厚的养料中,有其途径也有明显优势,首先是学校的图书可发挥巨大的作用,结合一些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书海中接受熏陶,在灿烂的中国古文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拾金不昧,尊敬长辈,文明礼让等传统美德教育,在惠及后世科技创新发明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在广四海的边界优秀文化中,汲取全人类共同的精典智慧,其次是发挥学校教育的群体优势,针对校园文化对外界的一切不健康的文化有意识排外,对社会文化的精华有意识汲取的特性,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接触当地的特色文化,民间文化,历史遗杰,风景名胜。。。。。。。。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吸纳本民族的特有的文化精神,`气质的神韵,振奋民族精神,守护精神家园,在细无声的润物当中,升华自己的精神文化修养。

四、促进校园环境的文化化、特色化

学校做为育人之地,必然要体现共同遵循的教育管理规律,但由于学校类型不同,发展历史以及所处的地域环境的不同,校园文

化的内容、体现方式也各有特色。

从校园环境这一角度来看,各种硬件设施,校园布局活动场所等等这些具有直观性的物质文化,是学生每天都能直截了当的看到的,学生从对它们的解读中,在培育着良好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价值趋向等。因此校园环境的文化化,特色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突出了校园文化氛围。

悬挂于教室之外的名人画像及名人名言,激励着学生蓬勃向上的理想、信念。园林化的校园景观、一草一木、一件雕塑,既渗透了学生的辛勤汗水,也召示着学生改善自然,美化生活环境付出劳动,是每个社会成员责无旁贷的,唤起的是学生的公德意识,校园板面,校园壁画中色彩斑谰的内容,折射出的是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自身价值的体现,所有这些,使校园时时处处洋溢浓厚的文化氛围,学生置身于干净、雅趣的环境中,既约束了自己不规范的行为,又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而高素养的学生,又还是学校特色的保证。

校园文化在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让人无时不感受到它透射出的那种校园感染力,凝聚力,这种对学生潜在的感化作用,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

发挥学校育人功能----彰显校园文化特色

发挥学校育人功能彰显校园文化特色 ——平海上店小学创建市级“校园文化建设合格学校”工作总结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有利于师生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暂行标准(试行)的通知》(闽委教宣[2012]40号)、市委教工委、市教育局《转发关于印发福建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暂行标准(试行)的通知》(莆委教[2012]宣15号)、《转发关于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验收的通知》(莆委教〔2012〕宣28号)和秀屿区委教育工委、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莆秀委教[2012] 1号)等文件精神,我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我校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基本思路是: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育人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工作思路,既重视硬件建设,也重视软件建设,既体现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个性发展,从而实现了我校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全面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是: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整合校园时代文化精华,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充实校园师生生活内涵,提高学校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的辨证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的辨证关系 木兰县新民一中高鸿雁 2005年11月

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的辨证关系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环境氛围和办学风格的反映,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师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透射出独特的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它不仅对师生具有巨大的感染作用,而且通过培养出的人才的高素质辐射向社会,其影响是全面深刻和持久的。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构现代化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的心路之途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过去我们在强调教育功能和途径时,比较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而对“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则不太重视,其实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校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可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不仅使学生学会做事,更重视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而提高素质则更多是解决如何“做人”,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结合,才是理想完整的教育,所以说素质教育不是对教育的分类,而是一种指导思想,一种教育观念,它强调一种基础、一种素养,是一种做人与做学问的功底。因此在学生正值可塑性最强的教育时机,学校应教育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应是一种受用终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夯实正确的思想道德基础。若因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重智轻德,造成教育的缺失,往往错过最佳教育时机,学生终生难以弥补。 比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础的层次,或说最基本的文明教养。要提高将来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在中学这个行为习惯正在形成的阶段就必须着力解决好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文化范畴。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播先进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凝炼优良校风,创设育人环境的有效途径。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正确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全员性等原则。只有理念先行,培育践行校园文化之魂;构建合力,健全大学校园文化的微观基础,并且重在理念、机制和内容创新,才能创建与时俱进的大学校园文化。【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特征;现状;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高校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国家扩大招生规模、联合办学、私人投资办学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利于高校管理者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开拓创新,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提供保证。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受教育者提供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物质条件。这无疑加速了校园文化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这必然对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广大师生为主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现象,是指课堂教学以外,以校园为活动背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校园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学风等文化环境和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系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广大师生共同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内交往的人际关系等。所谓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学校领导者有意识的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因素、克服不良的校

浅谈中学校园文化的功能

浅谈中学校园文化的功能 海盐县澉浦中学纵明 论文摘要 本篇论文在基于对校园文化概念认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中学校园文化的功能,并依据校园文化的存在形式论述了如何发挥中学校园文化的强大功能,指出只有具备完善而又强大的校园文化功能,才能源源不断的向社会各高一级学校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充分展示新时期教师队伍的风采,才能更好的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 关键词:中学、校园文化、功能、教育 对于学校来说,其最根本的生命意义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幸福、快乐、凝智、健体的校园,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在其中获得一种幸福感,我们也必须为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不懈努力。而校园文化是学校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所以要促进学校的发展,我们就不可能离开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如何丰富、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的功能也就成了一个不断探讨的话题。本文则主要就中学校园文化的功能问题发表一些浅显的看法。 校园文化的研究在我国起源于八十年代中期,它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是随着近二十来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兴起,和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生等一起被人们所认识、研究、建设及利用的,而对校园文化的研究也主要是从高校兴起的。后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人们对其研究也逐渐延伸至中小学乃至幼儿教育,对校园文化的研究也不断的深化至其功能、构成、建设等各个不同成份。 研究认为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它不断的受到商品经济、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外来文化(包括要方文化、港台文化等)、市场文化等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的碰撞。在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许多学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上发展都很迅速,一些充满现代及时代特色的校区不断兴起,也比较注重人文管理及制度文化建设。当然也有一些学校存在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建筑布局缺乏文化内涵和格调,校园环境不和谐,校园管理观念陈旧等问题,限制和影响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健全与发展。 基于此认识,为了进一步了解与研究校园文化,以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一线教师在此也斗胆谈一下自己对中学校园文化功能的一点浅薄的认识。 我想,要谈一谈校园文化的功能,还是有必要认识一下什么是校园文化。因此笔者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对校园文化和中学校园文化功能的认识。 一、校园文化的界定及其存在形式。 (一)校园文化简述,即什么是校园文化。 没有学校就根本谈不上对人才的系统的培养与教育,学校与文化也有着永远无法割舍的联系。从学校的布局与调整,校园的建筑群体到学校的管理、人际关系,从教育的目的到内容、方法等都是一定的社会文化的折射。因此,从这一方面说,学校的所有活动也是整个社会文化中最具有效力的一种活动,而校园文化的功能也是其它的任何社会组织及个人所不能比拟的。①人们对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其中以下观点比较有代表性: 课外活动说:认为校园文化以开展活动为主,作用为娱乐、调剂学生文化生活。 第二课堂说:认为校园文化是学生接受道德和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 氛围说:认为校园文化既非为课内活动,也非为课外活动,而是创设特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文化形态。 校园精神说: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在物质上、意识上的具体化。 规范说: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为学校成员所认同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 上述观点笔者认为不免有些片面,校园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构成,单纯的理解为一种或活动或课堂或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其育人功能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其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环境氛围和办学风格的反映,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师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透射出独特的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这些理论概括说明了优质教育和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优质教育是指质量优良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一流的教育。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活动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2006年4月25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基[2006]5号),该《通知》对于引导各级教育部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进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文明、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民发展和健康成长。笔者在深入学习《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的基础上,联系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时所讲授的“校园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读与思考。在对“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就“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有了一些自己思考与认识。 对于什么是校园文化,人们的观点不一,可谓见仁见智。这一方面反映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 我认为,校园文化就是以校园为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

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文化。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现象。 校园文化是间接地、潜移默化地对教育者--校园文化的主体产生影响的,这对学校进行校园文化整体设计和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面就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谈一些本人的浅见。 1、创建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象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般情况下,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其效率都比较高,这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心情比较愉快,精神比较轻松,做事的积极性就高。学校要想方设法把校园环境建设好,并加以美化。校园或大或小,其建筑物要求做到大的雄伟,小的玲珑,布置整洁、优美、品位高雅、错落有致。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滋生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使学生在爱美、审美、创造美的过程

让校园文化深蕴素质教育的韵味

让校园文化深蕴素质教育的韵味 诸城市密州路学校邱世荣 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环境文化,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更能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在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成长方面,都有"润物细无声"的积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应试教育曾经让一种灰色的语言充斥校园的角角落落,甚至还有的学校的教室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些句子:“零抬头,无声音!”“怕吃苦莫进此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莫偷懒,想想父母的血汗”“不想成为社会渣滓,就从现在苦干!” 想想这些话的内涵,显示的无非是一种急功近利式的教育理念,根本无法让学生心胸开阔,志向高远起来,亦无法让学生做到真正的读书成长。或许我们也培育出了大量人才,可是那些在如此环境下熏陶出的学生,是经不起任何利欲考验的,这样的目标又可以支撑他们走多远呢?何谈成为祖国栋梁呢?我们的学生不可能每人都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但是志向亦不可如此之功利狭小啊。大家可以想象,在这样空气沉闷紧张的教室里,人的思绪无法飞扬,创造的灵性不会闪出火花!任何时候,我们需要的也不是把学生压抑得抬不起头来的

励志语句。这种急功近利教育的前景令人堪忧。 教育的清新之风,你来自哪里? 当你走进诸城密州路学校每个教室里的时候,或许能感受到这里的文化韵味。在这里,洁净的地面,齐整的桌凳,丰富的图书角,窗台上数盆怒放的鲜花,教室里的学生清新自信的脸庞,一切都能让人感到一种赏心悦目、奋发向上的文化力量。然而最醒目的,莫过于教室四面墙壁上的美术字励志语句。这些语句有的是名人名言,有的是古诗词句,多数用的是黑体或仿宋体大字粘贴的:“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生活若剥去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不如意的时候不要尽往悲伤里钻,想想有笑声的日子吧”;“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学校这些精彩纷呈、特色各异的教室文化,自然让人感觉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怡人的教育空气。白茫茫的四面墙是稍显空洞,但当用这些或优美或激昂或朴素的语言精华点缀其上,则既充实了空间,又给学生带来一份精神的感召,一种奋斗的力量,这的确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教室文化设计。 极为有幸的是,在一次的监考中,我走进了六年级一教室里,这个班级浓郁的文化气息令我沉醉。天蓝色的纤秀的仿宋字体,衬以纯白的墙壁,周围纤尘不染,纯净异常;学生们身着蓝白相间、寓意蓝天白云

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各高校都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了环境育人的途径。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一)大学精神的失落。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是大学校园文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其基本内容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可是看今日的大学校园大学精神何在?是在发展中消失了吗?还是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过浓的功利性,使大学把更多的资金、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去研制新型的科学技术、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实用性成果、如何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上,而对人文精神大为忽视。不少理工科学生连基本的中国历史常识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或许这对他们来说有点苛刻。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不只在于他为社会贡献了多少实用性财富,还在于他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和谐需要的是文明的精神。刘海洋与马加爵的学业水平应该是比较优秀的,但是他们却不能算是合格的大学生,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文明发生了太大的偏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大学一味地突显物质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追求。洪堡曾说,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纽曼也说,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不论是高深学问,还是普遍知识,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作为研究主体的知识分子,更应该保持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是受社会物质化浪潮的侵袭,学术世俗化倾向凸显。不少教师为了金钱与地位,可以放弃了自己本应遵循的价值取向,把学术当成是谋求获得金钱与地位的路径,大量制造学术垃圾,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在这样的校园里,在大学精神失落的校园里,如何让大学生去追求提高人文素养、去热情地追求真善美呢? (二)运行机制不当。管理者群体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 建设的策划者和引导者,但目前不少大学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甚至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来开展,把校园文化建设仅当作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育校园精神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教师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和主力,但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使一些教师缺失了教书育人的职责甚至于使少数人沦为市侩;岗位考核的压力又使教师单纯忙于完成工作量和撰写论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越来越少,从而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学生本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可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更多地将大学教育视为投资或机会。目前的工作机制使大学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未能形成合力,极大地制约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 (三)校训重复雷同。校训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它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所大学的校训,最集中地反映了大学人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表达的是大学管理者对求学者的热切 希望。久而久之,它融入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血脉和灵魂,形成为一种大学精神。因此,古今中外名校都很重视校训,并以此长期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但是,不少高校在校训用词上出现严重反复,一些学校的校训不仅用词完全一样,甚至连词的排列顺序都完全一致。付进军老师的统计表明,我国139 所高校,在校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求是”,使用的院校有57 所,占41%;其次是“创新”一词,使用院校为54 所,占38.9%;排在第三位的是“团结”、“勤奋”两词,分别为47 所和46 所院校使用,占33%左右。同时“严谨”、“求是”用的院校也不少。校训严重雷同,无法体现学校的特色和风格,难以对教职工及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四)师德考核流于形式。高校虽已建立教师考核制度, 但偏重于对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考核,忽视对其政治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的考

浅谈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浅谈校园文化的建设与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和补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有利于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后代的主力军,只有让学生学习了文化,他们才有机会对文化进行传承与积淀。本文就校园文化的含义、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及怎样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谈点看法。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指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可分为:“精神层面”和“环境层面”,它的最主要表现是校园的特殊性、多元性。校园文化的完善,就是充分发挥了教育导向、开发创造、娱乐调节、激励凝聚等功能,为育人营造了最优化的环境,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它所包括的容广泛地播散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形成一种特有的校园文化现象。 二、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 . .

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潜在功能

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潜在功能学校教育担负着培育健全的国家建设者的重大使命,而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一个学生评判的标准往往注重的是他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忽视了学生文化艺术教育素养的提高,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先进文化的论术,明确地为我们为教育行为指明了方向,学校教育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全面组成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修养方面,有具大的潜在功能。因此,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育人环境,培育合格人材的重要一环,正因为如此,部分学校已认识到了校园文化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将校园文化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同时许多学校也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尝到了共解推进素质教育的甜头。 总体说来,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潜在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学生高尚情操的形成与发展 学校的艺术教育是校园文化的主阵地,其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提高明辨善恶、丑美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教育

部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学校的艺术教育,就是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来诱发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操,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滋味,美的营养,美的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在精神状态上,生活情趣上及至理想抱负上得到陶冶。 术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音乐教育,已不仅仅是以唱歌为主,还融入了音乐欣赏、演奏、表演等,以昂扬、优雅的主弦律,导引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增强了抵御低级的靡靡之音的能力,体现了音乐的美育功,还不只是一般的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发展,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有帮助的。 另一门艺术教育的重头科目美术,对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发挥其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不但能促进学生欣赏,评价美,更能激发学生去创造美。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影响越来越大。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1.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具有凝聚作用,通过研究和宣传科学理论,可以把人们紧紧地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校园文化具有引导作用,通过传授人类文化,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校园文化具有辐射作用,通过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可以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2.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文化始终体现先进性和永藻生机的源泉。传承文化是高校的基本功能,研究文化是高校的活动基础,创新文化是高校的崇高使命。高校校园文化是科学思想萌生的催化剂,是先进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它既从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又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强大动力、做出巨大贡献。3.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先进文化要发挥社会作用,就要把文化内化到人们的灵魂里,积淀到人们的思想中。办大学就要建设校园文化,让学生学习、感悟、理解,从而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完善自己。校园文化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新华出版社《高等院校党的建设培训教程》)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所谓校园文化,概括地讲就是发生在校园范围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全方位地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以培养和造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中原镇中心学校王春满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谈点看法。 一、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通道,美观科学的教师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通道,美观科学的教师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建设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关、价值观的形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学生随着知识的增长、思维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感情更加丰富,兴趣和爱好也更加广泛。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应适当的增加投入和设施,开展一系列活动:①思想性活动。如:每周一回的升旗仪式、每学期一项的专题活动。②娱乐性活动。可以组织书法、美术、音乐的课外兴趣小组,举行艺术节,现场书画表演,广场音乐会等等。③竞赛性活动。开展各种球类比赛,组织师生对抗赛,在学生中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和各类征文比赛等等。另外,学校以广播站、橱窗、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充分发挥教育导向作用;举办文学社,使学生有自己的刊物;还可以开设讲座,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是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大胸怀;另

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吉林省双辽市服先镇勤俭小学张宝华 古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揭示出了我国古代的德育经验并流传至今。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德育工作与校园建设逐步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学生人生中相当一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同时校园文化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及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文化和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校园为空间的多方面、多类型的文化活动。就其内容而言,它主要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构成。它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将其长期培育和积淀的专业精神和传统作风,形成该环境中的青少年共同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为人处事从而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主体,实现以德育人的目的。 1、校园文化的作用

首先是潜在的规范作用。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校园环境和全校师生员工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它是在学校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的。就学校来说,各个学校,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学校,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已的特点和传统,这些特点和传统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会被历史地承袭下去,形成为一种环境气氛和集体舆论。逐步形成以学校群体的荣誉感、自豪感和集体的意志作风为主的环境氛围和集体舆论,从而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产生教育作用,以潜在的规范性影响着每个成员的行为,使生活在这个群体中的成员不断调节自已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这种环境熏陶;使一些不能适应这种环境要求的人和事,受到群体的批评甚至谴责,而改变原来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培育出各类优秀人才来。 其次是非强制性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虽然对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习惯具有潜在的规范性,但除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外,一般来说,它并不具有强制性,而只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它通过特定文化心理氛围的熏陶和有目的地传播信息及文化知识内容,以主动地选择代替简单地全盘接受或盲目斥责,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再次是个性发展的塑造作用。在良好的校园氛围和校园环境中形成的群体需要、目标对受教育者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激励总是由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引起的,对中学生来说,中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制约其人格及“三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会给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打上深刻的烙印,具有持久性的影响。大量的事实说明,从校风良好的学校毕业的学生,

素质教育方案

邮亭圩中学2010-2011学年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加快我校标准化建设进程,推进素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学校良性循环,特制定邮亭圩中学2010-2011学年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现代化办学理念为指导,围绕“铸师魂、办名校、争一流”目标,以“三个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为重点,以为平民百姓子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依法治校、文化立校、名师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战略,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打造文化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办学理念 以德立校,依法治校,和谐兴校,教研强校。以社会称道为办学追求;以德高品优、真才实学、身心俱健为育人目标,关注学生的成绩,着眼于学生的成功,追求学生的成材,立足于学生的成人。 学校校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激励师生自强不息,锲而不舍;注重实际,务求实效;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凝心聚力,和衷共济。 学校学风:勤学、多思、求实、笃行。引导学子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师生做人做事的核心标准:敬业、忠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团队意识、注意细节、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不找任何借口、有较强的执行能力、直主自发的工作、维护单位的形象、给学校提合理的建议、与学校同命运。 三、发展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形成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文化浓郁、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管理科学、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质量一流、办学特色鲜明、品牌优势明显的优质完全中学。 具体目标和要求: 办学规模:到2014年,学校办学规模发展为初中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0人左右。 办学水平: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改革,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学校风险防范机制、教育教学质量和声誉形象预警机制、危机处理机制,三风(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提高,中高考质量保持全区领先水平,在惠民助困、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等方面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综合办学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声誉和知名度有效提升, 2014年争创为“永州市农村示范性初级中学”。 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建立和完善教师终身学习机制、继续教育考核

[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设计师禅师这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 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开展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辅导员培训班专题报告提纲) 史华楠 (2006年8月25日下午3:00) 这次党校、党委学工部利用暑期专门组织辅导员培训班,是一件很有眼光、意义深远的事。培训班对讲座内容进行精心策划,其中安排了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充分说明了校部领导的真知灼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是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同年,教育部、团中央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和创新,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需要硬件和软件,需要载体和队伍,尤其需要处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辛勤劳动。 前几年本人对校园文化有过一些兴趣和研究,曾主编过我国第一本《校园文化学》、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这几年因研究方向和重点发生转移,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关心得不是很及时和充分。感谢学工部和党校领导给了一次让我继续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本讲座,既是我学习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和教育部、团中央16号文件的心得体会,也是我接受任务后利用这一机会,学习思考有关校园文化问题的不成熟成果,现把它抛出来与大家作一交流。 校园文化涉及问题很多,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如何全面理解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如何正确认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如何积极营造高品位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我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内,占地400.31亩,学院现有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国际贸易、会计学等五个教学系和一个基础部,开设会计电算化、旅游管理、计算机技术与维护等15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5264人,教职工232人。 我院已有40多年办学历史(前身为安徽省贸易学校)。长期以来,学院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培养和选拔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作为学院办学方针、办学理念的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5年,我院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97.5%,其中研究生(含在读)占33.3%;高级职称占40%、中级职称占22.5%,“双师型”教师占20%。 学院党委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围绕着建设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为主线,狠抓“三风”(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教职工队伍建设,重视文化建设中的人本因素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教师的“学历提升工程”,提高学历结构层次。学院列出专项经费激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目前,研究生(含在读)占教师总数的33.3%;二是通过在职进修、高校教师资格培训、国内访问学者、主干课程培训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三是加大对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四是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 学院制定《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规范班主任工作,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白雪燕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如何认识高校文化的特点,如何建设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如何利用校园文化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 引言 校园文化是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形态、多层面的文化现象。校园文化来源于社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中的折射和反映,也是社会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体而言,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促进师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广阔的校园为活动空间,以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和校园精神为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题,所创造的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1.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师生员工创造的各种文化的总和,一般而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时代性 高校校园文化的时代性是指高校校园文化打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文化是一定经济和一定政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就有什么样的文化,高校校园文化也不例外。高等学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建设人才的重任,高校校园文化必然要适应时代主题变化,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弘扬时代旋律。因此,高校校园文化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在不同时代,高校校园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形式和特点各不相同。 1.2开放性 高校校园文化的开放性是指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存在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其他文化现象影响和制约的。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主流和支流、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这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不可能完全孤立存在,肯定要受到其他文化现象的影响和制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离不开社会主流文化,高校校园文化要 作者简介: 白雪燕,包头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助教,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