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37式动作和要领

杨氏太极拳37式动作和要领

第一式:预备式

动作:面朝南,两脚左右分开站立,平行与肩宽。两臂自然下垂,腋下留有空隙。两掌心朝内,五指自然伸直。头正直,目平视。

要领:心静体松,周身骨节、肌肉、内脏在意识的引导下,自然松弛,形成上虚下实。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个套路动作之中。

第二式:起势

动作:1、两臂缓缓向前平举至肩高,同肩宽。同时臂内旋使两掌心朝下,五指朝前。

2、随即两肘下沉,两掌随势向下按至两胯旁前,掌心朝下,五指朝前,眼平视。要领:两手平举时,应以两手中指领劲,带动腕,小手臂、大手臂,并徐徐吸气,身体有拔长、内力充实之感;而落臂时,则肘尖下沉,带回小臂,并缓缓呼气,使内气沉入丹田,同时注意举臂时脚跟勿起,落时腿勿蹲,应使周身骨节“寓动于静,静中求动”之中。

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掤式

动作:1、两膝微屈,身体略沉,两掌稍向左向上微起,接着右脚尖外撇60度,身随体转,重心移于左腿屈膝坐实,左脚跟随之领起。与此同时,右掌随转体经腹前向上至右胸前,使掌心朝下;左手随转体向左平抹,掌心朝下,与腹同高。

2、前势不停,右掌向外向右向里抹一小平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左脚离地虚领。接着左脚向正南方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之身体转朝西,左脚尖内扣约30度踏实,然后重心移向左腿,弓左、蹬右腿成侧弓步式,此时的左脚尖同右脚掌以在一条直线上;随弓步左小臂向左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掌心朝右偏上,左肘与腕平略低,肘尖与左膝齐,右掌向右下采,掌心朝下,坐腕,手指朝前。眼神顾及两掌前视。

要领:在叙述手眼身法之动作时虽有先后,身体各部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做到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二)右掤式

动作:1、重心移向腿,右腿自然领起,腰稍左转。同时左臂内旋,使掌心朝下移于左胸前尺许,右掌随之由右向左经腹前弧形抄至左手下,臂外旋使掌心朝上,与左手成抱球状,两臂呈弧形。

2、右脚向正西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而全脚踏实,右腿弓,左腿蹬成右弓步式。同时右小臂由下向前上掤,掌心朝内,高与胸平,左掌随右臂略向下向前推送,掌心朝下。眼神先顾及两手左侧抱球,再随右掤前视。

要领;凡迈步(或撤步),必须分虚实,即以坐实之腿来控制所迈之步,先以脚跟(或腿尖)轻着地,感实了,再缓缓移动重心,做到“迈步似猫行”;凡弓步,所弓之膝瓣不超过脚尖,后则以垂直于脚跟为度,膝与足尖方向一致。后腿膝关节了能挺直,也不能太曲,而应寓意于直中有松。两脚横向距离约肩宽,不能在一条直线上。(扌朋)要圆(扌朋),手臂不要伸直,肩关节不可前探,身体不可过于前扑。

(三)捋式

动作:1、右臂内旋使掌心朝左下,左臂外旋使掌心朝右上,腰胯微松沉。

2、重心坐实左腿,成右虚步,同时身体微左转。两臂随体向左向后粘履,左手在左胸前,右手仍与左手保持一腕肘距离。

要领:重心后坐时应注意膝开、裆圆、松胯,前腿膝关节不能挺直而要微弓回履时两掌不外

豁,也不要向下履,两肘尖松活。

(四)挤式

动作:身体微右转,重心渐前移成右弓步式。同时左臂外旋使掌心朝里,左臂内旋掌心朝前,随着弓步右手前挤,左掌移向右掌脉门处。眼向前平视。

要领:挤式初动时腰胯微右转,双手挤出时身向正前方,注意沉肩坠肘。

(五)按式

动作:1、右臂内旋使掌心朝下,左掌心经右掌上平抹,随即两掌分开,稍窄于肩。接着身体重心后移成右虚步,同时屈肘撤掌,随撤随着臂外旋使两掌心稍相对下沉,停于胸前。

2、接着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时两掌向前微向上弧形推出,随推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朝前,坐腕,指尖朝上,掌心与肩平。眼神先关顾两掌回抹,再随按出前视。

要领:重心后移时腰胯要松活,后坐时臂部无厥,前脚尖勿翘,身体保持中正。两臂回屈肘不夹肋,前伸不要过直。

第四式:单鞭

动作:1、右腿重心不变,两掌展平,掌心朝下,右胯微沉,脚尖微翘,然后右脚尖尽量内扣,身体同时带动双臂向左抹转半个平面椭圆至东南方向,两掌保持同肩高宽。

2、身体微右转,两掌屈肘微收,经胸前向右抹转半个平面椭圆,两掌心仍朝下。

3、重心全部落实右腿,左膝领起使左脚离地自然下垂。同时右掌向右斜方伸出,边伸展五指撮拢指尖下垂成吊的,左掌臂外旋使掌心里。

4、身体向左微转,左脚向东方迈出,先脚跟落地,再全脚踏实,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式。同时,右吊手继续松肩右伸,左掌经面前随左腿方向内旋展出,掌心朝前,坐腕,眼随左手前视。

要领:1、由右向左转体,右脚腕与右胯放松,手、腰、脚同时转。

2、旋转时身体要正,去时胸不俯,回时身不仰。还要注意身势平稳,不可忽高忽低。

3、定式时,左手尖、鼻尖、足尖方向一致,叫三尖相对。右手尖与右脚尖对叫上下相垂。对身体的整体要求,做到“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第五式:提手上势

动作:

1、左腿重心不变,脚尖内扣45度落实,身体随之自然右转。同时右吊手变掌,与左手同时掌心朝下,坠肘,两臂微合于两肋旁前。

2、接着右脚提起,向身体正南一步偏右落地,脚尖自然翘起,右膝微弓,成右虚步。随着右脚迈出,两掌合劲,向身体前方偏右伸出,右掌在前,高与鼻齐,掌心向左。左掌在后,掌心朝右,正对右肘关节。眼神顾及两掌动作,成提手时通过右掌前视。

3、腰稍左转,左掌内旋使掌心朝下与左胸齐,右手向下松落弧形抄至左手下侧,掌心朝上与左手略成抱球状。随之右脚稍提即落原地,先脚跟着地。

4、随右脚落地,脚内扣30度,重心渐移向右腿成右侧弓步式。同时随弓步右臂向右靠挤,右掌与肩平,掌心朝左。左手坐腕,附于右肘关节里侧。眼神先顾及右臂靠撞,再随右掌前视。

要领:凡虚步,后腿重心十之有九,前脚十之有一,实腿要松胯坐实,虚腿脚腕、膝均要放松,前脚之膝不能伸直,也不能太曲。身体不可前俯,臀部不可突出,也要注意“外三合”要求,身体偏左肩与胯合;两肘不抬不夹,松掤有度,手脚上下呼应手与足合;双膝微开裆圆,自觉上下势浑肘与膝合。在做靠挤动作时,身体不能失重,肩不可耸起,肘不过屈。

第六式:白鹤亮翅

动作:腰微右转,使重心落于右腿,左脚稍提起,移至右脚前,脚掌轻点地,膝微弓。随着左脚点地,腰随和地朝正东转正;同时右掌向前上弧形提起,随提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向前停于右额前上则。左掌也同时弧形下落于左胯旁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前,眼神顾及两掌上下分开,即向前平视。

要领:由前式过渡到白鹤亮翅,其势要连贯,要有朝上的气势,但右腿仍要下坐,沉气落胯腰拔起,应有上下对拉、肢体拔长之咸。势定时,重心不可过于偏后,左肘尖不可过背,不可外翻,也不要夹肋,要自然松沉。右肘尖不可抬起,意要下坠沉肩,手臂呈弧形。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

动作:1、右腿重心不变,腰右转30度,右掌自下而上臂外旋,经面前、胸前弧形落至右胯旁,掌心朝里上。同时左掌也自下中弧形移至胸前中线。

2、腰身仍右微转,左脚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右手仍弧形向右斜角上移高与肩齐,掌朝上,左手继续向右弧形落于右腹前,掌心朝下。眼神随右手,顾及左手。

3、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先脚跟落地,左掌向前下移至腹中线,掌心朝下,而右掌同时向肩、耳旁移动,内旋使掌心朝前下,同时腰身稍向左松转。

4、接着左脚落实弓步成左弓步式,左掌经膝前上弧形搂至左膝旁,掌心朝下,五指朝前。而右掌同时向前沉肘腕推出,掌心朝前,五指朝上,高不过口。眼随右掌推出前视。第八式:手挥琵琶

要领:注意四肢要随合协调,“一动俱动,一到俱到”,搂膝、推掌、弓步到同时到位。动作姿势要高低平稳,不要出现身体后仰前俯的现象。

动作:重心稍前移,右脚轻提向前一脚许落下,随后重心移于右腿,左脚稍起距原地向前一脚许落下,脚跟着地,脚尖微翘成左虚步式。同时,右手先稍前松送,随重心后移向右胸前下回采,臂外旋使掌心朝左,左掌由下向前上弧形上举,臂外旋使掌心朝右,高与眼眉齐,两手如抱琵琶状。眼神顾及右掌后撤,随即通过左掌向前平视。

第九式;右搂膝拗步

要领:重心一前一后的虚实转换要求上体正直,不可前俯或后仰,两手合抱时要随着松腰拔背两臂微向前送,有意气下沉,劲往前发之势。

动作:1、右腿重心不变,腰微右转右掌自胸前下弧形落至右胯旁,掌心朝里上。同时左掌自前、上弧形移至胸前中线。动作2、3、4及要领与第七式左搂膝拗步同。

第十式:十字手

动作:1、左腿重心不变,沉胯,左手由下向前上平举与右手平,两掌心朝下,两臂微内旋。

2、左脚尖里扣90度,同时身体朝南转正,两掌内旋,两肘撑圆,两臂等距离地随转体上弧形移至额前。接着两臂向左右弧形分开,两手同肩高,掌心朝前下,眼神顾及两掌分开。3、随即右脚左移与在脚平齐同肩宽,重心均移,两腿仍屈蹲。两臂继续弧形下落与腹前相交,右手腕在左手腕下,掌心朝里下,两腿仍屈蹲,重心均移。

4、接着身体渐立,两手向上捧起至锁骨前,随举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朝里,右手在外,左手在里,两手成十字交叉。眼先顾及两掌划弧,将要交叉时,即向前平视。

要领:由前势动作时,两肩肘务须松沉圆活,饱满柔韧,不可耸肩亮肘或两肩后张。两膝屈蹲和立起,身体要中正安舒,身手相随。

第十一式:抱虎归山

动作:1、双手交叉不动向上伸并屈膝下降,重心落在右脚,左脚尖里扣,重心移到左脚。左掌下降变仰掌。右掌里翻变俯掌,两手相抱。

2、动作及要领与第九式右搂膝拗步相同。

第十二式:肘底看捶

第十三式:倒撵猴

动作:1、重心不变,左脚轻踏实。同时左掌稍外旋前伸,右拳变掌,由肘带掌外旋后帛使右掌移至右胯旁,掌心朝上,五指朝前。眼神关顾左掌前伸。

2、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提起虚悬,腰身随之右转。同时,左小臂仍外旋前伸,掌心朝上,右肘继续后抽,右掌随抽随着向身后右斜角弧形撩起,掌心向上,高与肩齐。眼神咩顾右掌后举。

3、左脚后撤一步,稍偏左落下,先以脚尖轻着地,同时腰微左转,身体朝正前方。随转腰左肘微抽沉,右掌上弧形收至肩耳旁,掌心朝下。眼前视。

4、左脚跟内收落地,重心渐移向左腿。随重心后移,右脚尖向左摆正落实成右虚步式。同时左肘继续后抽,使左掌移至左胯旁,掌心朝上,五指朝前。右掌从耳旁向前推出,沉肘坐掌,掌心朝前偏左,高与鼻齐。眼神顾及右掌前推。动作5、6与动作2、3同,唯左右相反。

要领:退步时必须一腿坐实,控制另一腿的后退。后脚落步时,先以脚尖轻着地,似有先探虚实之意,虚了即能收回,实了渐次落下。所支撑的腿要始终保持原来的高度,速度也要保持原来的速度。两臂园转运动时,始终注意双肩要平,同时贯穿松肩、沉肘、坐腕的要求。第十四式:海底针

动作:1.随右腿撤步重心后移,同时左手从肩耳旁向前下按,右手臂外旋曲肘回带至右胸前,掌心朝左,五指朝前。眼神顾及右掌。

2.右腿坐实,左脚稍里收落下,脚尖虚着地,成左虚步,同时身体折腰下沉。随折腰,右掌向下前插,指尖向前下,腕与左膝齐,左掌弧形下落于左膝旁,掌心仍朝下,五指朝前,眼神顾及右掌下插略前视。

要领:当重心后移时,右腰胯微后抽,右膝渐蹲,由腰劲领回右肘、右腕。当折腰时,左脚虚点地面,膝微弓,重心仍在右腿,不可前移。右手下插时要以肩催肘,以肘催手。注意身体前俯时不要低头弓背。

第十五式:通扇背

动作:1.身体渐起,右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右下,同时左掌移于右腕内侧,掌心朝右.随身体拔起,左脚自然领起,右掌屈肘稍回带,高与肩齐.

2.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变左弓步式,同时右掌弧形上托,掌心朝外,置于右额前,左掌向前平推,腕与肩平,坐掌,眼神随左掌前视.

要领:身体拔起时右腿要沉坐,不要立起.上腿弓步与右掌上托,左掌前推要一到俱到.还要注意松沉右肩肘.

第十六式:斜飞式

动作:1.左腿重心不变,左脚尖内扣,身随之右转.同时两手顺时针划成抱球式,右脚提起.

2.接着右脚向西北方撤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两腿沉胯开裆,两脚呈"八"字步.两臂仍呈抱球状.

3.然后松腰胯,右掌由下向西北方列出.与右脚方向一致,高与额齐.左掌向左下采,置于左胯前,掌心朝下.随两手分,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式,眼随右手列出前视.

要领:斜飞式是先撤步后转身,不能一边转身一边迈步.还要注意转身时先松腰胯,避免笨拙。

第十七式:云手

动作:1.左脚跟内收使脚尖朝正面,同晨重心左移.随重心左移,腰身左转,右脚尖内扣成左弓步式.与此同时,左手由左胯旁臂外旋稍逆时针弧形上掤与胸齐,掌心朝里;右手臂内旋由上向左向下弧形下落与右胯平,掌心朝下,眼随左臂前视.

2.腰身仍微左转,右腿先脚跟后脚小离地提起.同时左掌向左上弧形运展,随运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前,坐掌,与肩平.右掌也同时配合经腹前向左上弧形运转,掌渐外旋,使掌心翻朝里与左肘对齐,两臂呈弧形.眼随体左转移视.

3.右脚向在脚旁一脚许平行落下,先脚尖后脚跟着地,同时身体重心移中成小开步.右掌随转体自左而上而前向右顺时外运转,掌心仍朝里,高与眉齐;同时左掌下沉逆时针移至左腹前,掌心朝里下.眼神关顾右掌右运.

4.重心右移腰微右转,左腿先脚跟后脚尖提起.同时右掌继续顺时针向右弧形运展,随运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左下,坐掌,高与右肩齐.左掌继续逆时针向右上运转,掌渐外旋使掌心翻朝里与右肘对齐,两臂呈弧形.眼随右掌前视.

5.左脚向左横跨半步,先以脚尖着地,接着重心左移而全脚踏实成骑马步.同时左掌继续自右而上、而前逆时针运转,掌心朝里,高与眉齐。右掌下沉仍顺时针移至右腹前。眼神关顾左掌左运。

6.重心左移,腰仍左转,右腿提起。同时左掌仍逆时针向左弧形运展,右掌仍逆时针向左上运转,其动作与动作2同。

要领:云手步法要平行横向移动,踏下时要脚尖先着地,然后意含脚的外缘依次着地,而不是先脚跟或脚内缘先着地。一脚一经踏实,另一脚即离地,此起彼落,连绵不断;两臂运势要自然松展、园活、紧凑;四肢运动和身体转动均要以腰为轴,腰随手走,步随身换,缓缓转动,徐徐呼吸。注意立身中正和呼吸顺逆舒畅的要求。

第十八式:单鞭

动作:1.右脚下落于左脚旁,脚尖成45度内扣踏实,接着重心移于右腿,左脚提起。同时右掌向左斜方平展,臂内旋使掌心朝下,五指渐撮成拢成吊手,左掌仍向下向右向上臂内旋使掌心朝里抱于胸前。动作2式第四式“单鞭”动作4相同。

第十九式:高探马

动作:1.重心渐向后移,左脚尖随重心后移而自然落地。同时右吊手变掌,屈右肘,右掌水平弧形移至右肩前,掌心朝前下;左臂外旋肘微曲使掌心翻朝右上。眼神稍顾及右掌内收,随即关顾左掌翻转。

2.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提回,向里半步落下,脚尖轻着地,右腿同时徐徐立起,右胯直中有曲。同时,右掌经左臂上前探,手指斜朝左前方,掌心朝下,高与眉齐;左掌经右掌臂下收于左腰前,掌心朝上,指尖朝右前,体微上长。眼向前平视。

要领:重心后移时,腰微右松转,收右胯根,使重心平稳过渡到在腿。身体立起时,注意松沉腰胯,实腿脚跟不能浮起,要有上下意气对拉之感。右掌前探,注意松肩松肘,身体不要前俯。

第二十式:右分左蹬脚

(一)右分脚

动作:1.右脚渐屈蹲,左脚提起,同时右掌顺时针向右往里弧形抹转,左掌也顺时针向左向前平抹,右掌心仍朝下,左掌心仍朝上。

2.左脚向左前(东北)迈出渐成左弓步式,同时左掌随迈步向前向右抹转平弧,而右掌经左臂上向前向右抹展,此时左腿已成弓步,右臂向右斜方(东南)展出,掌心朝下,左掌在右肘里侧横于胸前,掌心朝上,眼神随右掌抹转前视。

3.重心渐移于左腿,右腿提起。同时左掌向向上移与锁骨齐,右掌自右而下弧形抄至左掌外侧。随抄随着臂外旋,在左手外侧与左手成十字交叉,两掌心朝里。

4.左腿渐立,仍直中有曲。右腿提起,右腿向右斜角(东南)分出,脚面自然蹦平,高与跨平。同时,两掌内旋,稍上弧前后分开,左掌在后高与耳齐,右掌与右脚一致高与眼眉齐,两掌心俱朝外,指尖朝上,沉肘坐腕。眼随右掌前视。

(二)左蹬脚

动作:1.右脚下落虚悬,左腿渐下蹲。同时左掌屈肘向右弧形移至胸前,掌心朝下,右掌臂外旋使掌心朝上,并随体沉而沉肘下落在右膝上。动作2、3、4与右分脚动作2、3、4相同,唯左右式相反和左蹬脚时跟蹬出,脚尖翘起,右分脚方向为东南,左蹬脚方向为东北。

要领:右分蹬脚的虚实、开合、起落,俱要做到“以腰为轴”、“上下相随”、“一动无有不动”和“意气相随”,均匀柔顺的要求。比如右分脚:当左脚迈出,两掌抹转时,左掌相随地与左脚同出,腰同时自然地先右后左微转,此时为合;当左腿弓步,腰右转,右掌展出时,要求腿到手到,不可腿先到,手后到,也不能出现身体前俯或后爬,此时为开;当重心全部移于左腿时,腰要同时地松沉向左转而带动右腿提起,右腿应提膝与腰齐。同时左手采右掌捋,随腰而抄。此时应注意因左手移动的距离短、右手抄的距离长而出现左手等于右手的现象,左手应随腰而缓移,与右手、腰、腿一动俱动,一静俱静。此时为合、为蓄、为起;当右腿分出、两掌前后分开时,左腿仍需徐徐起立,腰微右转,裆要开,左胯微收,气沉丹田,胸含背圆,松肩松肘,此时为开、为发。配合以呼,意注内外三合,方能做到顺遂稳定、立身中正。

第二十一式:左打虎

动作:1.左脚下落虚悬,右腿渐屈蹲,左手由上向下向右划弧,同时臂内旋使掌心朝上移至右腰前。右手掌心翻朝下落至身体右侧,同腰齐。同时腰身稍向右松转,两手方向为东南,眼随右掌移视。

2.腰身稍向左松转,同时带动右脚尖内摆90度落实,使脚尖朝正北,两手臂也随之向左平移。

3.接着左脚向西北方迈步渐成左弓步式。同时左掌自右腰前而下经左膝上向左向上划弧,使拳心翻朝外(两掌同时渐握拳)停于左额前上方;右掌渐握成拳自右而前左平面划弧,屈肘横臂置于胸口前,拳心朝里,拳眼向上,下左拳眼上下相对。眼先随左拳,随势定而前视。

要领:要注意上下协调,要一边迈步,一边松转腰,两臂随势左移,要边弓步边两臂划弧,腿弓到了,两臂动作也同时完成。

第二十二式:双峰贯耳

动作:1.左腿动作不变,左脚尖内扣90度,同时两拳变掌下落与左腰平,右掌心朝上,左掌心朝下。

2.接着右腿提起,腰胯向右松转,使身体朝东南方。同时两臂平移,稍上转至胸前,左手臂外旋使掌心与右掌一致朝上。

3.右脚向前(东南)迈出一步,并渐成右弓步式。同时,两肘下沉带动两掌背下落,自胸前经右膝上向两旁沉落分开,随弓步两臂内旋向前上划弧,两掌渐握成拳以虎口相对,两拳相距与脸宽,稍高于头,眼神关顾两掌成拳相合前视。

要领:右脚迈出时要裆劲下沉,两掌以整体的沉劲沉着松净地落下、划开。两拳向上时劲起脚跟,由腿而腰面背节节贯穿于两臂两拳。

第二十三式:进步栽捶

动作:1.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提起,腰随之稍右转。同时右拳下落,向后向里划弧

停于右腰间,拳心朝里,左拳变掌,随右手下落于腹前,腕肘呈弧形,掌心朝下。

2.左脚向前迈出一步渐成左弓步式。随弓步,腰身向左松转至正前方。同时左掌向下向前经膝前向左搂至膝旁,掌心朝下,五指朝前,而右拳向前下方打出,拳心向左。眼俯视前下方。

要领:弓步、搂膝、打拳要注意先搂、再击、弓相随。不可先弓步后搂击。折腰时,自颈脊到腰脊仍要保持成直线,不可弓背、低头或抬头。

第二十四式:翻身白蛇吐信

动作:1.身体直起右转(朝南),左腿重心不变,使脚尖尽力内扣。随转体,右臂内旋,右肘向上向下移至右肋旁,右手仍握拳横于胸前,拳心朝下。同时左拳处左而上弧形上举于左额前上方,掌心朝外,眼随转体平视。

2.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提起,身体仍向右松转,同时,左掌向右经面前由右小臂外弧形下落,右拳略现上向右前搂。

3.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先脚跟着地。同时右拳渐变成掌,向前弧形撇出,掌心朝上,五指朝前,与锁骨高,左掌由小臂外稍向下向里向上绕一浅半弧,停于右小臂里侧。

4.接着右脚落实渐成右弓步式,右肘后移,带动右掌弧形下沉收于腰侧,掌心朝上。同时左掌由胸前经右小臂里侧上方向前推出,坐腕,高与肩平。眼顾及左掌前推平视。

要领:由进步栽捶到翻身白蛇吐信,动作在意识上要贯通相连,整个动作要环环相扣,不可有停顿断劲之处。

第二十五式:左右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动作:1.重心不变,右脚尖外撇45度落实,接着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腿提起。同时右掌臂内旋,稍同外向上向里抱以弧形,使右掌心翻朝下与胸齐,左掌稍外旋下弧形抱于右掌下,掌心朝上。

2.左脚不停,向前迈出一步渐成左弓步式。随弓步左掌向前上再稍向左以大拇指一侧弧形列出,掌心斜朝上,高与眉齐,与左脚上下对,方向一致。右掌向右下弧形采于右胯旁前,肘微屈掌微坐,掌心朝下,指尖斜朝前,眼神关顾左掌列出前视。

(右)野马分鬃

动作:1.重心不变,左脚尖外撇45度踏实,接着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腿提起。同时左掌内旋,屈肘收于左胸前,掌心朝下,右掌向左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与左手相对成抱球状。

2.右脚不停,向前迈出一步渐成右弓步式。随弓步右掌向前上再稍向右以大拇指一侧弧形列出,掌心斜朝上,高与眉齐,与右脚上下对,方向一致。左掌向左下弧形采于左胯旁前,肘微屈掌微坐,掌心朝下,指尖斜朝前,眼神关顾右掌列出前视。

要领:移重心,后腿起,注意腰胯随向左或右松转。两手前后分时注意由腿而腰而背而肘而手节节相随贯穿,肩勿起,身勿仆。

第二十六式:玉女穿梭

(一)左穿梭

动作:1.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提起。右掌外旋使掌心朝上,屈肘沉落于右胸前,同时左掌屈肘移至右肘下,掌仍朝下。

2.左脚向西南方迈出一步。随左脚迈出左小臂经右小臂下向前微上掤,掌心朝下,右掌同时向右腰旁沉抽,掌心仍朝上。

3.重心渐前移成左弓步式,同时左小臂内旋上掤使掌心朝外停于额前,右掌同时向前坐掌推出,掌根与胸口齐。眼随左臂上掤前视。

(二)右穿梭

动作:1.重心不变,身体渐右转,右脚尖尽力里扣踏实。同时左手臂内旋向下松沉,掌心朝里斜横于胸前,右掌随之外旋掌心朝里附于左肘尖。

2.身体仍自然向右松转,右脚提起。同时右掌移至左腕处使两掌略十字手。接着右脚向东南方迈出一步渐成右弓步式,右臂相随地臂内旋向前上掤,掌心朝外至额前,左掌同时向前推出、坐掌,掌根对心口。眼前视。

要领:右穿梭旋转角度大,要注意松腰开胯,保持动作平稳松活。上手掤翻时防止肩上引肘上抬。掤手、推掌与弓步协调一致,专主一方。

第二十七式:单鞭

动作: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腿提起,腰身随之右松转,同时右掌向右斜方下落并渐变吊手,左掌臂内旋使掌心朝里横抱于胸前,眼随右手移视。动作2与第四式"单鞭"4同。第二十八式:下势

动作:1.右脚尖外撇踏实,重心稍后移,右吊手不变,随后脚外摆而微后移展,左手外旋使掌心朝右,手指朝前。

2.接着重心继续后移,右腿渐屈膝下蹲成左仆步。同时,左臂渐屈肘里收下沉,左掌仍坐腕,经胸前弧形而下,由左腿里侧前穿。

要领:当右脚尖外撇、重心微后移时,周身骨节均需松开,重心意向往后下落,而不是向右脚上坐。重心下落时身要正,不要前俯。

第二十九式:金鸡独立

动作:1、随着左掌前穿,左膝渐朝前弓,右腿渐蹬成左弓步式。随左膝前弓,左脚尖外撇踏实。同时右吊手渐变掌下移至右胯后方,掌心朝里,左掌前穿,掌心朝右,五指朝前。

2、重心继续前移,腰随势稍左转,右腿随即提起,以膝领足,膝上顶与腰平,小腿自然放松下悬。同时左腿渐立起成左独立式,手指朝前,而右掌随右腿起向上弧形上托,屈肘置于面前,手指朝上,高与眉齐,掌心朝左。

3、右独立式,左腿渐下蹲,右脚向左脚跟旁下落渐踏实,随即重心移于右腿。随重心右移左腿渐起,以膝领足,膝尖上顶与腰平,小腿自然放松下悬。同时右腿渐立起成右独立式,右掌由上向下臂内旋落置右胯旁前,掌心朝下,手指朝前,左掌随左腿起向前上弧形上托,屈肘置于面前,手指朝上,高与眉齐,掌心朝右。

要领:由单鞭到下势,由下势到左右独立,形若波澜,前后上下运动要"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活泼于腰,气通九曲,柔韧、协调而圆转。

第三十式:退步七星

动作:1.左腿后撤一步,先以脚尖轻着地,接着重心移于左腿,右足提起。同时左手由下向上,右手接在左手腕外,两掌心均朝下,随重心后移,两掌渐握拳回抱于胸前。眼神略关顾两掌变拳回屈。

2.接着右脚向前半步落下,以脚前掌落地成右虚步式。两拳同时前掤,拳心朝两侧下,高于锁骨齐,眼神随两拳前掤前视。

要领:“七星”指人体的头、肩、肘、手、胯、膝、足这七个部位。动作要求做到“手脚相随”、“分清虚实”、劲掤而不僵,体松而不软。

第三十一式:退步跨虎

动作:1.左腿仍屈膝坐实,右脚稍提即向后撤一步,先以脚尖轻着地。同时两臂稍向下松沉,两拳渐变掌,右臂外旋,使左掌心朝下,右掌心朝上,两腕部仍相交,两臂呈弧形。

2.接着重心后移,左腿随势领起,腰向右随转,两掌渐下落分开,右掌向后向右外上方弧形展开,左掌稍向前下沉。眼随右掌移视。

3.既而腰左转使身体朝正前方,左脚虚步下落,脚尖着地。同时右掌仍弧形上举于

身体右侧上方,高与头齐,掌心朝前,左掌随体转自前而左弧形落于左胯旁前,掌心朝下,手指斜朝前外。眼先关顾右掌向右划弧,随定势而前视。

要领:左右腿的虚实转换乃腰胯的旋转要顺遂自然,身体不可忽高忽低,或俯或仰,或左右偏摆。两臂在沉落旋转开展之中,要舒展圆活,与腰腿配合自然。

第三十二式:转身摆莲

动作:1.左掌自左胯旁向外向上弧形移至左额前,掌心朝前;右掌自上向右向里弧形下落,经右肋旁推至胸前,掌心朝左前。两臂呈弧形,两腿仍成左虚步,但腰胯要松活。

2.以右脚为轴,轴心落在右脚掌,腰身向右后转,带动左腿内旋。同时两掌向右后运转,右掌从左掌内侧渐起渐展转高与鼻齐,左掌渐落与胸平,两掌心皆朝下,眼随右掌前视。

3.随身体右转不停,左脚踩地而起向右扫摆至西北方落下。此时右手仍在上在前,左手仍在下在后,两手臂方向朝东南,身体朝东北,两脚尖也朝东北,重心仍在右腿,眼朝右手方向前视。

4.接着身体重心移向左腿,腰微左旋,随即领起右脚自右向左向上弧形摆起,随摆随着长腰、身起(左膝稍起)。继而右脚向右摆出,脚面略蹦平;同时两掌自右向左迎着右脚面拍击,先左掌后右掌。随势,两手移至身体左侧同腰齐,左掌心朝下,右掌心朝上,左腿略屈沉,右腿落下虚悬,眼随两掌迎击而左视。

要领:做“转身摆莲”动作要充分体现杨澄甫先后曾说过的“柔腰百折若无骨,撒去满身都是手”的精辟论言,其要点是“柔腰”。比如:作动作1时,两臂圆转,左虚步式虽不变,但要膝曲裆圆,胯落腰塌,注意腰隙间顺势动而内随,气息调节,劲贯四稍,内力充实。当转身旋转时,内气潜转,腰身右旋,重心全部落于右脚掌,由两肩肘松柔的起落右运,带动腰围向右平移转,而左脚略踩地即起,随腰外旋,促身圆转。整个旋转动作,稳定平衡。而不是单靠扭身或靠左腿的划圈抛动使其旋转及至完成拍脚动作和下势"弯弓射虎"动作,均要有“杨柳摆春风”之盎然意趣。

第三十三式:弯弓射虎

动作:

1.腰向右松转,右脚向东南方迈出一步,先移脚跟着地。随右转腰带动两臂平移至身前,右掌心仍朝上,左掌心仍朝下。

2.右脚全脚落地踏实,重心渐前移,两臂向西南方弧形展出。接着重心移向右腿成右弓步式。同时,两掌渐握成拳,向右上,再向东北角打出。右拳内旋拳心朝外停于右额前,左拳经胸向东北角击出,拳心朝右,高与胸平,臂直中有曲。眼先顾及两手向右上绕,再随左拳前视。

要领:"弯弓射虎"接前势时要动作连贯,要随两臂自然地右转左随,两拳出击时要松沉,防止肘抬、肩耸、身仆。

第三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动作:1.重心移于右腿,腰渐左松转。同时左拳变掌,经右拳下向左后捋,随捋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朝上;右拳同时略向下向前经左掌上前伸,拳心朝下,高与胸齐。此时,左掌在右肘左侧。

2.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右脚提回。同时左掌向左而上划弧,随划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右侧方坐掌,高与肩齐,右拳自下,两臂呈弧型。

3.右脚向右前约45度迈出一步。同时右拳向前上微提,左掌屈臂附于右手腕部。

接着右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右拳自左而上,经胸前向右搬出,随搬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朝里上。而左掌与右拳相随而附于腕内侧。

4.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随着跟起。同时右拳向后下沉抽,拳心朝上,左掌坐掌向前微推。

5.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左掌随之前推,右拳沉抽到腰际,接着左腿弓渐成左弓步式,右拳随之前击,边出拳边内旋使掌心朝左,左掌稍向左拦沉肘回收于右肘内侧,指尖朝上,眼平视。

要领:搬拦锤动作腿法上要连贯,中间不要停顿。手与步要配合协调一致,开合有序。凡握拳,四指蜷曲,指尖轻贴于掌心,拇指压在中指中节。拳背与小臂平齐,腕关节不可上下里外扭拗。

第三十五式:如封似闭

动作:1.腰胯稍松沉,右拳变掌外旋,使掌心朝上,并微左移;左掌平放掌心朝下,并经右肘下向右微伸。接着重心后移,右手肘回抽于胸前,左掌外旋在右手臂外,掌心朝里。

2.重心仍后移腰微左转,身体朝正前方。同时两掌左右分开,随分随着臂内旋使两掌心相对朝前下停于两胸前。

3.接着重心前移渐成左弓步式。同时两掌向前微向上弧形按出,随按随着两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前,坐掌,腕与肩平。眼向前平视顾及两掌按出。

要领:两掌随重心封回时,要松肩坠肘,两肘略分,微含掤意,不要夹肋自缚其身。

第三十六式:十字手

动作:1.左脚尖里扣90度,同时身体右转,重心偏于左腿。随转体,两掌微内旋,两肘微圆撑,两臂等距离地随体渐上移,带动两掌移至额前,掌心朝餐,眼随体平视。

2.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脚跟离地,体微沉。同时两臂呈弧形渐开,两掌约同肩高,两掌心朝前下。眼神顾及两掌分开,略偏视右掌。

3.接着右腿提起,左移于左脚旁与肩同宽,两脚平行。同时两臂继续弧形下落合抱于腹前,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掌心朝里下,两腿仍屈蹲。眼神顾及两掌合抱前视。

4.两腿重心均移,身体渐渐立起。同时两手上掤于锁骨前。随举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朝里,右手在外,左手在里,两手成为十字交叉。眼先顾及两掌划弧,随即前视。

要领:两手上举时肩肘务须松沉。整个十字手的运动,要做得圆活松净,饱满柔韧。两膝屈蹲时,身体不可爬下,身体立起时,不可后仰。注意收住尾闾,虚灵顶劲,劲贯足跟。第三十七式:收势

动作:两掌向前随伸随分开,两手同肩宽,同时两臂内旋使两掌心转朝下;随即两肘下沉,自然带动两掌徐徐下按至胯前,手指朝前,掌心朝下。最后,两臂与两手指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42式太极拳动作要领解析

42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访问次数:919 一、起势 1.并脚站立:身体保持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手轻贴大腿侧,头颈端正,胸腹舒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眼视前方。 2.左脚开立:左脚向左轻轻开步,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屈膝按掌:上体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下按,落于腹前,掌膝相对。 学练要点:重心放在两腿之间。两臂下按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屈膝要松腰、松跨,臀部不可凸出,两臂要沉肩垂肘,手指自然微屈。 二、右揽雀尾 1.丁步抱球:重心左移,身体右转,右脚外撇;右臂屈抬,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上,两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右移,左脚收回右脚内侧;眼视右手。 2.弓步棚臂:上体左转,左脚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前棚,与肩同高,手心向内,右手下按,落于胯旁,手心向下,两臂微屈;眼视左臂。 3.丁步抱球: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手翻下右手翻上,两手成抱球;眼视左掌。 4.弓步搠臂:上体右转,右脚向右迈出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臂前搠与肩同高,左臂下按,落于左胯旁;眼视右臂。 5.两掌前伸:右掌前伸,掌心向下,左掌同时翻转前送。 6.后坐下捋:重心后移;两掌向下后捋至腹前。 7.转体搭手:右臂屈肘横于胸前,掌心向内,左臂搭于右腕内侧,掌心向外。8.弓步前挤: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手同时向前挤出,两臂撑圆;眼视前方。

9.扣脚旋掌:重心左移,上体右转,右脚上翘;右臂屈肘平划弧至右肩前,左手随右腕划弧。 10.丁步按掌:右脚内扣落地,上体微右转,重心右移,左脚收回,脚尖着地成丁步;右掌向右立掌按出,掌心向外,左掌附于右腕内侧;眼视右掌。 学练要点:棚、捋、挤式要做出杨式的特点,舒展大方;云手要做出吴式的特点,圆活细腻;下按中的跟步要表现出孙式的轻灵。棚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搠出、松腰、弓腿三者必须协调一致。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全脚掌着地。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动作要与弓腿相一致。 三、左单鞭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迈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掌变勾,左掌经面前翻转向前推出,掌心向前;眼视左掌。 学练要点: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上下肢动作要协调一致。单鞭时,上体保持正直,松腰,两肩下沉,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 四、提手 1.扣脚摆掌:重心右移,上体右转,左脚内扣;左掌向右平摆划弧。 2.虚步合提:重心左移;右勾变掌,两手微提,上体右转,右脚提转,脚跟着地,脚尖上翘,成右虚步;两手相合,左掌合于右肘内侧;眼视右掌。 学练要点:收右脚与上肢合抱要协调一致。虚步时,右脚跟着地,两臂微屈,沉肩垂肘,身体保持正直,要缩胯收臀,用腰带动来回摆掌。 五、白鹤亮翅 1.转身抱球:上体左转,右脚稍后撤,脚尖内扣;两手向左下方划弧,同时插抱,左上右下。 2.转腰带掌:重心后移,上体右转;两手合转。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要领

一、起式 1、两脚开立 2、两臂前举 3、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 2、转身上步 3、弓步分靠 4、坐腿转身撇脚 5、抱球收脚 6、转身上步 7、弓步分靠8、坐腿撇脚转身9、抱球收脚10、转身上步 11、弓步分靠 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手 2、坐腿转腰 3、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右臂前摆 2、摆臂收脚 3、屈臂上步 4、弓步搂推 5、坐腿转身撇脚 6、摆臂收脚 7、屈臂上步 8、弓步搂推 9、坐腿转身撇脚10、摆臂收脚11、屈臂上步 12、弓步搂推掌 五、手挥琵琶 1、跟步展臂 2、坐腿引手3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转体撒手翻掌2、退步卷肱3、后坐虚步推掌 4、转体撒手翻掌 5、退步卷肱 6、后坐虚步推掌 7、转体撒手翻掌8、退步卷肱9、后坐虚步推掌 10、转体撒手翻掌11、退步卷肱12、后坐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 1、转体撒手 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1、转身分手 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 九、单鞭 1、坐腿转身扣脚云手 2、云手、勾手、收脚 3、转身上步 4、弓步推掌 十、云手 1、坐腿转身勾手松开 2、左云翻掌收步 3、右云翻掌开步 4、左云翻掌收步 5、右云翻掌开步 6、左云翻掌收步 十一、单鞭 1、右云勾手 2、转身上步 3、弓步推掌 十二、高探马 1跟步翻掌2、坐腿屈臂3、虚步探掌 十三、右蹬脚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晾翅 7.左搂膝坳步 8.肘底捶 9.左搂膝坳步 10.右搂膝坳步 11.左搂膝坳步 12.手挥琵琶 13.左搂膝坳步 14.进步搬拦捶 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 17.抱虎归山 18.肘底看捶 19.右倒撵猴 20.左倒撵猴 21.右倒撵猴 22.斜飞势 23.提手上势 24.白鹤晾翅 25.左搂膝坳步 26.海底针 27.扇通臂 28.转身撇身捶 29.进步搬拦捶

30.上步揽雀尾 31.单鞭 32.左右云手(之一) 33.左右云手(之二) 34.左右云手(之三) 35.单鞭 36.高探马 37.右分脚 38.左分脚 39.转身左蹬脚 40.左搂膝坳步 41.右搂膝坳步 42.进步栽捶 43.转身撇身捶 44.进步搬拦捶 45.右蹬脚 46.左打虎势47.右打虎势 48.回身右蹬脚 49.双峰贯耳 50.左蹬脚 51.转身右蹬脚 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 54.十字手 55.抱虎归山 56.斜单鞭 57.右野马分鬃 58.左野马分鬃 59.右野马分鬃 60.揽雀尾 61.单鞭 62.玉女穿梭

63.揽雀尾 64.单鞭 65.左右云手(之一) 66.左右云手(之二) 67.左右云手(之三) 68.单鞭 69.下势 70.右金鸡独立 71.左金鸡独立 72.右倒撵猴 73.左倒撵猴 74.右倒撵猴 75.斜飞势 76.提手上势 77.白鹤晾翅 78.左搂膝拗步 79.海底针80.扇通臂 81.白蛇吐信 82.进步搬拦捶 83.上步揽雀尾 84.单鞭 85.左右云手(之一) 86.左右云手(之二) 87.左右云手(之三) 88.单鞭 89.高探马穿掌 90.十字腿 91.进步指裆捶 92.上步揽雀尾 93.单鞭 94.下势 95.上步七星 96.退步跨虎

太极24式动作要领李德印老师讲解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第一组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 一、起势(确定身型和高度) 1、左脚分开半步 2、两手慢慢前平举,与肩同高 3、屈膝下蹲两手下落按到腹前(手好像落在前面的桌子上,手心向下) 二、左右野马分鬃 野马分鬃一: 1、转腰抱手收脚两手上下合抱,好像抱球的样子(重心在右脚) 2、转身上步 3、弓步分手(重心移到左脚) 野马分鬃二: 1、转腰撇脚(重心移到右脚完成动作) 2、抱手收脚,二手相抱时,上手高与肩平,下手托与腹平(重心移到左脚) 3、转腰上步,向前迈出一步 4、弓步分手,前手心斜向上与肩平,后手按在胯侧手心向下(重心在右脚) 野马分鬃三: 1、转腰撇脚(重心移到左脚) 2、抱手收脚(重心在右脚) 3、转腰上步,脚跟轻轻落地 4、弓步分手,眼睛注视前手的指尖(重心移到左脚) 三、白鹤亮翅 1、向前抱手后脚跟半步脚掌落地 2、重心后移(到右脚)坐腿转腰分手 3、转向前方虚步亮掌前脚掌虚点地面 要点提示:第一组动作主要的手法是抱和分,左抱前后分开,转腰右抱前后分开,白鹤亮翅也是抱和分,向前抱转腰分再转向正前方。抱的时候,两手半曲抱圆,好像抱着一个大球。上手不过肩,下手不过腰,两手相对。分在武术里有攻防含义,下手要拉住他,牵引住他,另一个手伸到他的腋下,胳膊下,然后转腰弓腿,把他给掀倒。 两点注意:(1)身型身法要中正安舒,不要前俯,也不要后仰,端正的坐在腿上。 (2)动作要松软自然,以意念为主,抱着一个充满气的球,精神要集中。 第二组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 四、搂膝拗步 搂膝拗步一: 1、右手前摆(重心在右脚) 2、两手交叉抡摆腰向右转前脚收回手摆向侧后方 3、上步屈擘收手到肩上 4、弓步搂手推掌(重心移到左脚)

学习太极拳基本功要点

1、压腿:后腿绷直,压得点与腰一齐,起腿,压的腿勾向鼻尖,腰挺直,身体慢慢向压得腿靠近,压完后蹬一蹬腿。 2、蹬腿:前腿向前弯曲,不能超过脚尖,后腿绷直,双手压住前腿膝盖,慢慢向前弓,需要时蹬2-3分钟。 3、踢腿:前脚勾起,双手打开,与双肩一齐,前腿踢完后收缩,如金鸡独立状,迈步,再踢另一条腿。 4、拍手:前脚绷直,双手打开,与双肩一齐,一手拍打另一面的脚,一手拍完后腿收缩,如金鸡独立状,迈步,再拍另一只手。 以上动作每天早晚2次,每次1小时 以下动作主要是锻炼腰部 1、双手垂直,弯腰,左右呈360度旋转,眼跟手走,反复做。 2、双脚与肩同宽,双手似抱圆球状,左右摆动,注意要以脊柱为中心转,胯骨不动。 3、太极的灵魂是“松”,注意体会! 太极拳呼吸法 太极拳神、意、气是构成其内功的三大要素。其中气与呼吸法,既是练好内功,又是学好拳架的重要因素,它对整体技术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拳论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那么,练习拳时如何掌握与运用呼吸呢?笔者认为,应循序渐进,分阶段修炼。

一、自然呼吸阶段 “自然呼吸”即人的本能呼吸方式。初学或习拳两三年者均应采取此种呼吸方法。修炼太极拳时,按自己平时的习惯,毫不着急、毫不努气地自然呼吸,不必受动作约束。动作时,当吸则吸,当呼则呼,一切通畅自然。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重形不重意”“练形不练气”。如过早地关注呼吸配合动作,易出现憋气,对健康不利,对学动作不利。本阶段,应着重用心把握好动作规格,把动作学准确,将功架学扎实,打好形体基础,这是学好拳的关键一步。 二、意识介入呼吸阶段 是指在自然呼吸习拳的基础上,意识适当介入呼吸与动作配合。本阶段,拳架应比较熟练,打拳完整协调,连贯圆活,和谐流畅不“断劲”。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开头利气”,形成“先外后内”“以外导内”之拳势。这时,意识能够主导整体动作的部分要素,大脑皮层可以兼顾呼吸运动,在意识的引导下,对一些简单和开合明显的动作以呼吸配合。呼吸时,采用“腹式深呼吸”方式,每式动作开始时吸气,动作完成时呼气,即“开吸合呼”。并逐步增加在套路中呼吸配合动作的比例。进而,按动作要领,反复修炼,以形体引导,促关节经穴开启,达人气流注,使呼声吸与动作自然结合,初步形成不完全的“拳势呼吸”(这时,意、气与劲、形还不够协调统一)。本阶段,仍不要太注重呼吸配合动作。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切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三、拳势呼吸阶段 “拳势呼吸”是指呼吸与动作(肢体的展收、劲力的蓄发、攻防意识的表现等)紧密配合的呼吸运动,是习拳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一种呼吸方法。本阶段,动作已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动作规范,已由“以外导内”达“以内引外”的拳法要求。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御气”“以气运身”“重意不重形”。这时,意识已是主导整体动作各要素的主帅,在意识支配导引下,形成呼吸配合动作,动作导引呼吸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及练习要领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及练习要领 预备式 一起势 1、左脚开立:首先使左膝放松,身体重心大部份落在右脚上。提左脚向左侧迈出时,其高度以不超过右踝骨的高度为宜,右腿也不要弯屈。要“轻起轻落、点起点落”。 2、两臂前平举:两臂边旋转(劳宫穴找涌泉穴)慢慢向体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自然伸直,肘关节微屈,肘尖下垂,手心向下,指尖向前。有如要把一根下端踩在脚下、上端系于手腕的橡皮筋拉长扯起似的,动作时可有这样的意念。注意腕关节不要过于松软,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 3、屈膝按掌:(1)下按的用力和用意,有如要将水面上漂浮着的木板按入水中一样。(2)两臂、两掌不要只是被动地随屈膝而下落,要有主动下按的动作。(3)按到终点时需展掌,舒指,避免手指向上的“坐腕”。本式定势时,要配合呼气下沉,使之有一种沉稳的感觉。 二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手收脚:上体稍向右转(意欲向左,必先右去),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掌心相对,呈右抱球,左脚尖点地(这里的“脚尖点地”是指用脚前掌着地。动作熟练以后,脚尖不必着地,收至支撑脚内侧足弓附近即可),眼看右手。 2、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步,脚跟轻轻着地,重心仍在右腿。面向南偏东。 3、弓步分手: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左脚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两手前后分开,上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下手停于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眼看左手。面向正东。(二)右野马分鬃 1、转体撇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重心移动的过程中,上体要保持正直,不可起伏,移动幅度不必过大。也不可先坐成虚步再转体,造成“断劲”脱节。 2、抱手收脚:收脚时主要是重心前移。当体重已从后腿移到前腿时,就以大腿的力量轻轻地把后脚提起,慢慢地屈膝向前,使脚尖在前脚的内侧落下。“抱球”和“收脚点地”要同时协调完成,不可“球”已抱好而后脚尚未到位。 3、转体上步 4、弓步分手(三)左野马分鬃 1、转体撇脚 2、抱手收脚 3、转体上步 4、弓步分手练习要点: 1、抱球:肩部放松,手指微屈,肘低于肩,腕低于手。屈肘时,上臂与前臂的夹角约120度,手腕、前臂同胸部之间应有20-30厘米的距离,要使能容下一个球的空当,既能抱得住这个球,而又不使球触着身体。 2 、上步:上步时一腿支撑体重,另一腿轻灵地迈出,不可将身体重心过早地前送,整个脚掌一下子踏实,呈“砸夯”状。 3、弓步:弓步四要素:“踏掌”、“弓腿”、“转腰”、“蹬腿”。脚尖与中线的交角成45~60度,两脚调整成介乎“丁弓步”和“川弓步”之间的“人弓步”。前后腿分担体重的比例是:前弓腿约承担三分之二,后弓腿约承担三分之一。弓步时,胯部自然里合,从而使上体正直,腰部放松。脚跟蹬展的整个过程中,脚掌都要贴着地面,不允许出现脚外侧离地的“掀脚”或脚后跟离地的“拔跟”现象。太极拳的弓步,后腿不能象练长拳那样挺劲绷直,但也不可过于放松,使膝部出现较大的弯屈度,显得软化无力。 4、分手:分手时左手手心斜向上,力点在手臂外侧,向左斜上方“靠”出。此时左肩要松沉,肘部要微屈,使左臂保持弧形。分到顶点时,要展掌、舒指,力贯指稍。由过渡运作到完成姿势,属于由虚到实的变化,手指表现为由自然微屈逐渐地展掌、舒指。右手同时向右斜下方分开,直“采”至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朝前,肘微屈,右臂保持弧形。采到顶点也要求展掌、舒指、坐腕,肩部要松沉。这种“分”的手法运用,就好象要缓缓地把两手间系着的一根线扯直而又不把它拉断似的。 5、眼神:眼神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规律是:视线随主要动作的手移动,或保持头颈正直,目光平视。要避免低头或歪头,也不要死盯着前手。应把视线不时平移远望,有张有弛。 6、定式: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过渡

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其要点

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及其要点 练习太极拳和其它体育项目一样,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太极拳有独特的运动特点和风格,只有充分体现出这种风格特点,使每一姿势动作符合要领,才能更好地收到增强体质的功效。 大致说来,练太极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应该在姿势(完成式)、动作(过滤式)上打好基础,把拳套中的步型、步法、腿法、身法、手型、手法、眼神等基本要求弄清楚,做到姿势正确,步法稳定,动作舒展、柔和。第二阶段,注意掌握动作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做到连贯协调,圆活自然。第三阶段着重练习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与动作的自然结合,做到动作轻灵沉着,周身完整统一。 在全部锻炼过程中,不管哪一阶段、哪一步,都要注意保持“心静”、“体松”两个基本要领。心静、体松是太极拳运动特点所决定的最基本的要求,它对于其它要领的掌握起着保证作用,应该贯注于练太极拳的全过程。“心静”就是指思想集中,精神贯注,做到专心打拳。“体松”是指身体各部位保持运动中的自然,排除不必要的紧张。正确运用这两个要点,有利于掌握太极拳的其它要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提高健身和医疗的效果。因此有人把“松”“静”两点作为打好太极拳的基本条件。 在练习太极拳的不同阶段,对“松”“静”这个基本要求的掌握也是从低到高,逐步加深体会的,它和技术练习的要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个方面不可割裂对待。

下面把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及其要点,简述如下。 第一阶段 属于打基础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端正 打太极拳首先要注意姿势正确,特别要保持上体自然正直,腰脊中正,两肩、两胯自 然放松,不可俯仰歪斜,或耸肩膀、扭胯。其它部位也要按照要求切实做好(参照前“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部分)。忽视任何一个部位的要领,必然牵其它部位,造成错误定型和错误动作。例如姿势中臀部外突,必然牵连腰部和胸部前挺,腹肌紧张。因此,初学阶段要抓住姿势“端正”这一环节,不可贪多求快,潦草从事。这样做开始阶段可能刻板一些,初练起来灵活性稍差,但只要抓住了“身法”中的主要矛盾,其它问题,以后容易解决。 (二)稳定 要使上体端正舒适,必须首先保持下肢稳定。步型、步法既是姿势当中的一部分,又是整个姿势的基础。经验证明,很多人下肢不稳,并不完全出于力量不足,而多数是由于步型、步法不当。如果步子过小过窄,或脚的位置、角度不对,以及变换动作时虚实不清,势必造成身体重心不稳。因此必须把步型、步法的要求弄清楚,可以单练各种桩步和步法,先把身体重心的变换找清楚。这样既利于培养下肢的支撑力量,又能把主要步型(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等)、步法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精编版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一段》 1、起势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搬拦捶 9、入封似闭 《二段》 10、斜飞势 11、肘底捶 12、倒卷肘 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鬃《三段》 15、云手 16、单鞭 17、高探马 18、右蹬脚 19、双峰掼耳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 22、海底针 23、闪通背《四段》 24、白蛇吐信 25、右拍脚 26、左右伏虎 27、右下势 28、金鸡独立 29、指挡捶 30、揽雀尾 31、单鞭 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 37、搬拦捶 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 40、收势

一段 1、起势 2、右金刚捣碓 3、揽扎衣 4、右六封四闭 5、左单鞭 6、搬拦捶 7、护心捶 8、白鹤亮翅 9、斜行拗步 10、提收 11、前蹚 12、右掩手肱捶 13、披身捶 14、背折靠 15、青龙出水 16、斩手 17、翻花舞袖 18、海底翻花 19、左掩手肱捶20、左六封四闭 21、右单鞭 《二段》 22、右云手 23、左云手 24、高探马 25、右连珠炮 26、左连珠炮 27、闪通背 《三段》 28、指挡捶 29、白猿献果 30、双退手 31、中盘 32、前招 33、后招 34、右野分鬃 35、左野分鬃 36、摆莲跌叉 37、左右金鸡独立 《四段》 38、倒卷肱 39、退步压肘 40、擦脚 41、蹬一根 42、海底翻花 43、击地捶 44、翻身二起 45、双震脚 46、蹬脚 47、玉女穿梭 48、顺鸾肘 49、裹鞭炮 50、雀地龙 51、上步七星 52、退步跨虎 53、转身摆莲 54、当头炮 55、左金刚捣碓 56、收势

24式太极拳呼吸要领和动作要领

24式呼吸要领 预备式: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站立,调整身形(舌抵上腭,提肛收复)松静自然之后调息,缓缓吸气引入丹田,吸足、吸满,意在丹田;而后徐徐将气呼出,意在涌泉穴,调息1-2次再开始打拳。(呼吸要尽可能地细匀长,吸气要吸足,呼气要呼尽) 起式: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时吸气,意在丹田,左脚下落踏实时呼气,意在左脚,踏实后意在两脚涌泉穴,两臂上扬时吸气,意从丹田想至两肩、大臂、肘、小臂、手腕到手指,下蹲时呼气,意想沉肩、坠肘,最后想到丹田。 左(右)野马分鬃: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蹬腿踏实之后,转腰、转跨、摆左(右)臂时呼气,意从丹田至腰,再到左(右)肩、大臂、肘、小臂、手腕想至虎口,右(左)手置于右(左)胯侧加下按的意念。 白鹤亮翅: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两臂分开意想拉开一弹簧时呼气,意在右臂上侧左臂下侧,胸微微张开再放松。 左(右)搂膝拗步:转腰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蹬左(右)脚踏实左(右)手搂膝拗步时呼气,意从腿到腰至右(左)手掌劳宫穴,右腿蹬到位时,右手也同时推到位,右(左)掌心突出中指微挺之后立刻放松。 手挥琵琶:右脚跟半步,提左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合抱下搨,左腿钩脚尖下蹬时呼气,意在双掌和左脚跟。 左(右)到卷肱: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退步推掌时呼气,意在左(右)掌推和右(左)肘,双手之间有引力感。 左(右)揽雀尾:摆掌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左(右)棚时呼气,意在左(右)肩和小臂外侧,有挤靠之意;抱掌回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有下沉之意,转腰回挤时呼气,意在左(右)小臂,分掌回坐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按掌时呼气,意在腿、腰和双掌劳宫穴,双掌心微凸,中指微挺,有推山之意。 单鞭: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转腰蹬腿摆掌时呼气,意想腿、腰、左肩、左臂外侧至小指外侧。 云手:向右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进左腿根右腿,向左摆掌时呼气,意在左胯、左肋、左肩和左臂外侧,有向左冲挤之意。 高探马:跟半步翻掌时吸气,意在丹田,推右掌撤左肘时呼气,意念同到卷肱。 右(左)蹬腿:买左(右)腿上步提膝成十字手时吸气,意在丹田,蹬右(左)腿分掌时呼气,意在右(左)脚跟和右(左)掌。 双峰贯耳:收右腿抱拳时吸气,意在丹田,上右步双拳合击时呼气,意从左腿到腰至双拳,双拳有合击之意。 左(右)下式:虚步钩手时吸气,意在丹田,左(右)下式穿掌时呼气,意在右(左)腿到腰、左(右)肩和大臂,有前靠之意。 右(左)金鸡独立:右(左)跟进时吸气,意在丹田,提右(左)膝成独立式时呼气,意在腰胯和右(左)膝,右(左)手上挑和左(右)手下按之意。 左(右)玉女穿梭: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右(左)穿梭时呼气,意由左(右)腿到腰到右(左)臂(上架)和左(右)掌(前推),的劳宫穴,左(右)掌心微凸,中指挺直。 海底针:上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向下穿右掌时呼气,意在右掌中指,意想一把利剑刺入地。 闪通臂:两臂上提时吸气,意在丹田,上步推掌时呼气,已由右腿到腰、两掌,左掌有上托,右掌回撤之意。 转身搬拦锤:转身成右虚步时吸气,意在丹田,摆右脚右拳时呼气,意在右脚跟和右拳背,左虚步拦左手时吸气,意在腰(丹田),上左步冲右拳时呼气,意由右腿到腰到右拳面。 如封四闭:后坐回收时吸气,意在丹田,向前推掌时呼气,意由右腿到腰,到双掌劳宫穴,双掌心微凸,中指挺直。 转身十字手:转身摆掌向下划弧交叉成十字手上举时吸气,意在(气沉)丹田而后上提至两臂,两臂下落时呼气,意随双手下落至丹田,此过程为收气。 收式:两手掌重叠扶于(男左掌在外,女相反)丹田静养,调整为自然呼吸1-2次,双手缓慢下落至体侧,左脚收回。 打太极拳的速度要用呼吸来控制,动作的快慢也要以呼吸的长短来控制,打拳就是练气,气通畅后血脉自通,所以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24式太极拳呼吸要领和动作要领

24式呼吸要领 预备式: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站立,调整身形(舌抵上腭,提肛收复)松静自 然之后调息,缓缓吸气引入丹田,吸足、吸满,意在丹田;而后徐徐将气呼出,意在涌泉穴,调息1-2次再开始打拳。(呼吸要尽可能地细匀长,吸气要吸足,呼气要呼尽) 起式: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时吸气,意在丹田,左脚下落踏实时呼气,意在左脚,踏实后意在两脚涌泉穴,两臂上扬时吸气,意从丹田想至两肩、大臂、肘、小臂、手腕到手指,下蹲时呼气,意想沉肩、坠肘,最后想到丹田。 左(右)野马分鬃: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蹬腿踏实之后,转腰、转跨、摆 左(右)臂时呼气,意从丹田至腰,再到左(右)肩、大臂、肘、小臂、手腕想至虎口,右(左)手置于右(左)胯侧加下按的意念。 白鹤亮翅: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两臂分开意想拉开一弹簧时呼气,意在 右臂上侧左臂下侧,胸微微张开再放松。 左(右)搂膝拗步:转腰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蹬左(右)脚踏实左(右)手搂膝拗步时呼气,意从腿到腰至右(左)手掌劳宫穴,右腿蹬到位时,右手也同时推到位,右(左)掌心突出中指微挺之后立刻放松。 手挥琵琶:右脚跟半步,提左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合抱下搨,左腿钩脚尖下蹬时呼气,意在双掌和左脚跟。 左(右)到卷肱: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退步推掌时呼气,意在左(右)掌推 和右(左)肘,双手之间有引力感。 左(右)揽雀尾:摆掌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左(右)棚时呼气,意在左(右)肩和 小臂外侧,有挤靠之意;抱掌回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有下沉之意,转腰回挤时呼气,意在左(右)小臂,分掌回坐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按掌时呼气,意在腿、腰和双掌劳宫穴,双掌心微凸,中指微挺,有推山之意。

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招式名称与动作详解

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招式名称与动作详解 杨式40式太极拳,具有姿势舒展简洁,动作均缓柔和,轻灵沉稳,结构严谨刚柔,浑厚庄重的特点。在练习方法上突出整体性、连贯性、圆活性和内外身心的统一性,动作简洁,练法简易,没有明显发力,纵跳动作,易学易练,因此深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所喜爱。 一、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 01、起势02、右揽雀尾03、左单鞭 04、右提手上势05、右白鹤亮翅06、左右搂膝拗步(三次) 07、手挥琵琶08、进步搬拦捶09、如封似闭10、斜飞势11、肘底捶12、倒卷肱 13、左右玉女穿梭14、左右野马分中 15、左行云手(三次)16、左单鞭17、高挥马 18、右蹬腿19、双峰掼耳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22、海底针23、闪通臂 24、白蛇吐信25、右拍脚26、左右打虎 27、右下势28、右左金鸡独立29、指裆捶 30、右揽雀尾31、左单鞭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37、进步搬拦捶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40、收势还原

二、杨式40式太极拳分动作详解 预备式的时候,身体自然直立,心静体松。 01、起势: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两脚平行,两手前平举,沉肩垂肘,落按在大腿两侧,掌心向下,五指向前。 02、揽雀尾:撇脚抱手,向前上步(正南),弓步前棚(上体转向偏西),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正西),棚(左手附于右前臂的下方)、捋、挤、按。 03、单鞭:座腿转腰,向左平抹,向右平抹,勾手收脚转身上步,弓步推掌(正东)。 04、提手上势:座腿扣脚,移动右脚,向正前方,两手相合与体前。 05、白鹤亮翅:转腰撤脚,抱手坐腿,分开两手成虚步(上手手心朝前)。 06、搂膝拗步:转腰摆手收脚(转腰撇脚时重心不做大的移动),上步弓步搂手推掌,做第二个、第三个。 07、手挥琵琶:跟步坐腿,措手合手成虚步。 08、搬拦捶:转腰撇脚握拳,上步搬拳(前脚尖外撇),上步拦掌(左手从胸前向前神探,右拳收到腰间),弓步打捶。09、如封似闭:插手(左手从右拳下面伸出去,手心向下),屈收翻掌,弓步推按。 10、斜飞势:坐腿转身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西北),弓步分手(上手手心斜向上,高与头平,左手按在跨旁。)

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

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 (一)手型 1.拳:五指卷屈、自然握拢,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2.掌:五指微屈分开,掌心微含,虎口成弧形。 3.勾: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 各种手型都要求用力自然、舒展,不可僵硬。握拳不要过紧;掌指不要僵直,也不要松软过屈;腕部要保持松活。 (二)主要手法 1.掤:臂成弧形,前臂由下向前掤架,横于体前,掌心向内,高与肩平;着 力点在前 臂外侧。 2.捋:两臂稍屈,掌心斜相对,两掌随腰的转动,由前向后划弧捋至体侧或体后侧。 3.挤:后手贴近前手的前臂内侧,两臂同时向前挤出;挤出后两臂撑圆,高不过肩,低不过胸,着力点在后手掌指和前手的前臂。 4.按:两掌同时由后向前推按;按出后,手腕高不过肩,低不过胸,掌心向前,指尖朝上;臂微屈,肘部松沉。按时与弓腿、松腰协调一致。 5.打拳(冲拳):拳从腰间旋转向前打出;打出后拳眼向上成立拳,高不过肩,低不过裆,臂微屈,肘部不可僵直,着力点在拳面。 6.栽拳:拳从上向前下方栽打;打出后拳面向前下方,虎口向一侧,着力点在拳面。 7.贯拳: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打;臂稍屈,拳眼斜向下,着力点在拳面。 8.撇拳:拳从上向前撇打;拳心斜向上,高与头平,着力点在拳背。 9.穿拳:拳沿着另一手臂或大腿内侧伸出。 10.撩拳:臂由屈到伸,拳经下向前或前下撩打;撩出后拳心向下,高不过肩,低不过裆。 11.抱掌:两掌心上下相对或稍错开,在体前或体侧成抱球状;上手高不过肩,下手约与腰平,两掌撑圆,两臂成弧形,松肩垂肘。 12.分掌:两掌向斜前方与斜后方或向斜上方与斜下方分开,分掌后前手停于头前或体前,后手按于胯旁,两臂微屈成弧形。 13.搂掌:掌经膝前横搂,停于胯旁,掌心向下。 14.推掌:掌从肩上或胸前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指高不过眉,低不过肩,臂微屈成弧形,肘部不可僵直。

太极拳基本知识

太极拳基本知识 教程 前言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她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和明显的健身效果而享誉于世。 随着信息社会和全球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健康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生活中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的新定义是:“健康,不只是身体上的良好,而且还包括精神的以及社会的安宁状态。”现代人对健康标准的认识,必然会对健身的理论与手段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 太极拳以人体生命的整体观,以及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观”为其哲学基础,集导引、呼吸吐纳、拳技于一体,收健身养性之同效,流传数百年而不衰。她无论是对于现代社会中过度紧张的工作或学习、快速生活节奏重压下的公司职员,还是对退休之后颐养天年的老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都是一项健体强身修身养性的理想手段。 随着太极拳运动在我国社区、学校的普及与提高,参加锻炼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学习欲望也更加强烈。为了满足我校学生及广大太极拳初学者全面、系统地学好练好太极拳项目,提高健身效果,以及参加武术段位考核的需求,作者试图将太极拳的理

论基础和动作整理成册,作为内部教材。 限于作者的水平和时间关系,教材中难免有不妥 甚至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目录 一、太极拳基本知 识 (1) (一)太极拳的起源和发 展 (1) (二)太极拳的名 称 (1) (三)太极拳的运动形式和特 点 (3) (四)太极拳的健身作 用 (4) 二、基本技术的规格、要领……………………… 4 (一)身型、姿 势 (4) (二)手型、手 法 (7) (三)步型、步 法 (8) (四)眼 法…………………………………………………… 9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规范

更多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4012790216.html, 1、练太极拳时候,对身体整体力量的把握,不要用无谓的力: 一般太极拳家对于不要用力的解释是:常人本来具有的力是拙力--叫做浮力,并不是真力(既内劲)。拙力的存在防碍真力的产生,所以必须把拙力化劲,真力才会产生,但不要用力并不是化去拙力的方法。所谓拙力与真理者,即前者指动作时有无谓的用力,构成体力散乱,而后者指动作时力量集中的现象,所谓不要用力者即再不作无谓的用力而已。 什么是无谓得用力?即这种力的现象,都是无谓得用力,它能导致体力分散,降低动作的效能。在拳术上的无谓用力,第一增加体力的消耗量,使身体容易疲劳,不能长久的运动。第二因为体力分散,再需要用力部分便不能用处很多得力,致使不能充分发挥技能。 解除无谓用力,其方法就是在运动的时候,要记清要用力的部分和不要用力的部分得分界,在不需用力的部分觉察有力的现象时,立刻以对于行动来说绝对不会发生任何有益的影响。比方说:步行时的两手,写字时的两腿,都没有用力的必要,假如有用力意识使它松弛,这样,时间长久了便不会再有无谓得用力的现象。体力便可渐渐集中,因为一般人平常对此并不注意,明明只要一手用力的动作,常会出现全身用力的现象。 因此,初学的人必须再开始运动之前,保持全身松弛的状态,除支撑躯干的力量外,其余肢体不许用力,先知道不用力的现象,然后慢慢地在运动中细心得体会,应该用力与无谓用力得分界。太极拳开始的预备式,其的就是这个作用。 2、不要犯双重的弊病: 在太极拳最忌犯双重的毛病。两足同时用力着地使身体的重心平均作用于两足叫做双重。反之两足同时用力,但身体的重心却完全支持于一足,是另一足的用力和躯干的用力相平衡符合于力学上支点的原则,便不是双重。这是普通对于双重的解释。 不过,在太极拳中虚足并非无力,只是用于空处,所谓虚足有力,只是意念而已。王宗岳所谓偏沉则随,既指虚足无力而言,与双重同属一种毛病,所以它又说: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占煞。学者对于此点如不能认清,则虽无双重之病,边又会犯偏沉之病,其实这两者都是犯不得的。 以上是对双重简单说法,其实双重是一种现象并不是形式,是指全身的任何一部分,在任何时间只要发生呆滞现象,就是犯了双重之病,极易被人打出。 如果使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很迅速地连续不断地有虚实变换,使实的部分在一时间用意识使它变虚,便不会被对方拿住或打出。拳论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渺就是指这中变化倏忽,虚实变幻不已而言。 至于练习去除双重之病,可由大而小的去练,当练到精微时可使每一方寸的地方都能不犯双重之病,甚至于一指之微不犯双重之病,这样精密的练法,初学者不宜操之过急。起初还是从形式上捉末,由浅入深,慢慢锻炼﹑领会,逐步达到不犯双重之病。

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Word版带空白

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搅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搂膝拗步 10.右搂膝拗步 11.左搂膝拗步 12.手挥琵琶 13.左搂膝拗步 14.进步搬拦捶 15.如封似闭 16.十字手 17.抱虎归山 18.肘底捶 19.倒撵猴右式

20.倒撵猴左式 21.倒撵猴右式 22.斜飞势 23.提手上势 24.白鹤亮翅 25.左搂膝拗步 26.海底针 27.扇通背 28.转身撇身捶 29.进步搬拦捶 30.上步搅雀尾 31.单鞭 32.云手一 33.云手二 34.云手三 35.单鞭 36.高探马 37.右分脚 38.左分脚 39.转身左蹬脚 40.左搂膝拗步 41.右搂膝拗步

42.进步栽捶 43.转身撇身捶 44.进步搬拦捶 45.右蹬脚 46.左打虎势 47.右打虎势 48.转身右蹬脚 49.双峰贯耳 50.左蹬脚 51.转身右蹬脚 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 54.十字手 55.抱虎归山 56.斜单鞭 57.野马分鬃右式 58.野马分鬃左式 59.野马分鬃右式 60.揽雀尾 61.单鞭 62.玉女穿梭(4个) 63.揽雀尾

64.单鞭 65.云手一 66.云手二 67.云手三 68.单鞭 69.下势 70.金鸡独立右式 71.金鸡独立左式 72.倒撵猴右式 73.倒撵猴左式 74.倒撵猴右式 75.斜飞势 76.提手上势. 77.白鹤亮翅 78.左搂膝拗步 79.海底针 80.扇通臂 81.转身白蛇吐信 82.进步搬拦捶 83.上步搅雀尾 84.单鞭 85.云手一

太极拳十大要领

陈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习练陈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它是学好陈式太极拳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懂弄通,练习时严格遵守。 一、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是指演练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有绳提之意。此为演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中央的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拳论》说:百会穴领其全身。虚灵顶劲就是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拳经》说:“顶劲者,是清气上升于头顶也。”如果中气不向上领,正气机塌,四肢瘫软,无涌上头,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所以《拳论》说:“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练拳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

只要由招熟渐悟到懂劲阶段,内气开始动荡,清气产生、丰盈,膀胱发热,丹田中正气浩瀚,才可真正体验灵机一动,清气上浮,周身空灵的奇妙境界。但尽管如此,演练者从一开始,就须严格遵守虚灵顶劲的要领。非如此,难于练好太极拳,不会产生清气,也不会有以后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心所欲的通达和自如。 二、含胸塌腰 含胸塌腰是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两者不能分开进行,而要互为前提,互为照应。含胸要含住劲,切忌胸部外挺,若胸部外挺,则会引起气拥胸表,致使自身上重下轻,脚腿上浮,重心不稳。含劲要四面包涵住,却不是紧紧收闭,而要“胸虚如磐”。《拳论》说:“中间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如磐折如鞠躬形,是谓含住胸,是为合住劲,要虚。”“胸间松开,胸一松,全身舒畅,不可有心,亦不可无心。自华盖至石门要虚、含住,不可令横气填于胸中。”“胸膈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亦当卸至丹田”。也就是说在气未能贯注周身时,即使不可能下沉直达涌泉穴,也要沉入丹田。久而久之自能周身贯通。 塌腰不可弓腰,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不通;塌腰又不可软,软则失去灵劲活动。《拳论》说:“腰为

85式杨氏太极拳图解及各动作要领

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虚实(5)沉肩坠肘 (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结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 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式预备式 第二式起势 第三式揽雀尾 第四式单鞭 第五式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十四式十字手 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十六式肘底看捶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十八式斜飞式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二十九式单鞭 第三十式高探马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 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 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 第三十七式右蹬脚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 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 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 第四十六式十字手 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 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 第五十式揽雀尾 第五十—式单鞭 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 第五十三式揽雀尾 第五十四式单鞭 第五十五式云手 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 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六十式斜飞式 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 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六十四式海底针 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六十七式搬拦捶 第六十八式揽雀尾 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七十式云手 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七十三式十字腿 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第七十六式单鞭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要领及口诀介绍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要领及口诀介绍 一、起势 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 二、野马分鬃 A、①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分手。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左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①跟半步胸前抱球,②后坐举臂,③虚步分手。 四、搂膝拗步 A、①左转落手,②右转收脚举臂,③出步屈肘, ④弓步搂推。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①跟步展手,②后坐挑掌,③虚步合臂。 六、倒卷肱 ①两手展开,②提膝屈肘,③撤步错手, ④后坐推掌。(重复三次) 七、左揽雀尾 ①右转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棚臂, ④左转随臂展掌,⑤后坐右转下捋,⑥左转出步搭腕, ⑦弓步前挤,⑧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⑨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 ①后坐扣脚、右转分手,②回体重收脚抱球, 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棚臂,⑤右转随臂展掌, ⑥后坐左转下捋,⑦右转出步搭手,⑧弓步前挤, ⑨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⑩弓步推掌。 九、单鞭 ①左转扣脚,②右转收脚展臂,③出步勾手,④弓步推举。 十、云手 ①右转落手,②左转云手,③并步按掌,④右转云手、 ⑤出步按掌。(注:重复两次) 十一、单鞭

①斜落步右转举臂,②出步勾手,③弓步按掌。 十二、高探马 ①跟步后坐展手,②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①收脚收手,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划弧, ②④合抱提膝,⑤分手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①收脚落手,②出步收手,③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①后坐扣脚,②左转展手,③回体重合抱提膝, ②④分手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 ①收脚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 ②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 ①落脚左转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 ②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①落步落手,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推架。 ⑤后坐落手,⑥跟步抱球,⑦左转出步,⑧弓步推架。十九、海底针 ①跟步落手,②后坐提手,③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 ①收脚举臂,②出步翻掌,③弓步推架。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①后坐扣脚右转摆掌,②收脚握拳,③垫步搬捶, ④跟步旋臂,⑤出步裹拳拦掌,⑥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 ①穿臂翻掌,②后坐收掌,③弓步推掌。 二十三、十字手 ①后坐扣脚,②右转撇脚分手,③移重心扣脚划弧。二十四、收势 ①收脚合抱,②旋臂分手,③下落收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