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江苏省启东市2024_2025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启东市2024_2025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启东市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用时:90分钟 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的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第I 卷 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乙醇的燃烧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 .氧化钙与水反应2.室温下将体积相同、浓度均为0.1mol·L -l 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实行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分别加入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产生的H 2一样多B .分别加入足量锌粉,反应起先时产生H 2的速率相等C .分别加入NaOH 固体恰好中和后,两溶液的pH 相同D .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两溶液的pH :盐酸大于醋酸3.对于常温下0.1 mol·L -1氨水和0.1 mol·L -1醋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 mol·L -1氨水,溶液的pH =13B .向0.1 mol·L -1氨水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432NH O ()()(H NH H O)-c c c 增大C .0.1 mol·L -1醋酸溶液中:c (H +)=c (CH 3COO -)D .向0.1 mol·L -1醋酸中加入少量水,醋酸电离平衡正向移动4.374 ℃、22.1 MPa 以上的超临界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有机物的实力,并含有较多的H +和OH-,由此可知超临界水A .显中性,pH 等于7B .K w 小于10-14C .显酸性,pH 小于7D .水的导电实力增加 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肯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 Na +、Al 3+、SO 42-、Cl -B. 与Al 反应能放出H 2的溶液中: Fe 2+、K +、NO 3-、SO 42-C. K w/c (H +)=1×10-13 mol·L -1的溶液中: NH 4+、Ca 2+、Cl -、NO 3-D. 水电离的c (H +)=1×10-13 mol·L -1的溶液中: K +、Na +、AlO 2- 、CO 32-6.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B.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C.肯定温度下,反应MgCl2(l)=Mg(l)+Cl2(g)的ΔH>0,ΔS>0D.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7.已知稀氨水和稀硫酸反应生成1mol (NH4)2SO4时ΔH =-24.2kJ·mol-1;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

2024-2025学年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2024-2025学年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2024-2025学年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CH 3 COONa B.KOH C. BaSO 4D.NH 3 ·H 2 O2.下列物质的溶液呈碱性的是A.B.C.D.3.下列物质一定呈中性的是A.溶液B.的溶液C.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D.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4.对于反应:4NH3(g)+5O2(g)4NO(g) + 6H2O(g),下列为四种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其中能表明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A. v(O 2 )= 0.24 mol·L -1 ·s -1B. v(NH 3 )=0.2 mol·L -1 ·s -1C. v(H 2 O)=0.25 mol·L -1 ·s -1D. v(NO) = 0.15 mol·L -1 ·s -15.工业上处理含CO、SO2烟道气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S和CO2。

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S(s)+O2(g)=SO2(g) ΔH=-296 kJ/mol;则该条件下2CO(g)+SO2(g)=S(s)+2CO2(g)的ΔH等于A.- 270 kJ/mol B.+26 kJ/mol C.-582 kJ/mol D.+270 kJ/mol6.可逆反应2HI(g) H2(g)+I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下列说法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C.H 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D.HI的转化率不再改变7.在密闭系统中有反应,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措施是①通过减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将炭粉碎④恒容通入⑤增加炭的量⑥恒容条件下通入A.①②③⑥B.①②④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8.已知:的。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含答案)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含答案)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题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贴好条形码。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相应区域作答,超出区域所写答案无效;在试卷上、草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l 35.5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溶液呈中性的是( )A. B. C. D.2.下列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增大对人类有益的是( )A.金属的腐蚀 B.食物的腐败 C.塑料的老化 D.氨的合成3.水凝结成冰的过程中,其焓变和熵变正确的是( )A.,B.,C.,D.,4.在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下列情况能使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的是( )A.加水B.通HClC.加固体D.加5.下列操作可以使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的是( )A.通入少量氨气B.加入少量稀HClC.加热D.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6.下列式子能正确表示盐类的水解过程的是( )A. B.C. D.7.研究、等气体的无害化处理对治理大气污染、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定条件下,将与以体积比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

下列状态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和NO 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C.每生成1mol 消耗1mol D.体系压强保持不变4NH Cl24Na SO 3CH COONa4NaHSO H 0∆>S 0∆<H 0∆<S 0∆>H 0∆>S 0∆>H 0∆<S 0∆<324NH H O NH OH +-⋅+ 4NH Cl 3CH COOHW K 222S 2H O H S 2OH --++ 323Al 3H O Al(OH)H ++++ 233HSO SO H --++ 3223HCO H O H CO OH --++ 2NO 2SO 2NO 2SO 1:2223NO (g)SO (g)SO (g)NO(g)++ 3SO 3SO 2NO8.下列措施对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有明显效果的是( )A.溶液与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B.Al 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时,改用浓硫酸C.Na 与水反应时,增加水的用量D.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时,将块状大理石改为粉末状大理石9.难溶电解质在水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B.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形成饱和溶液C.难溶电解质溶解形成的阴、阳离子的浓度一定相等D.再加入该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不变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100℃时,pH 约为6的纯水呈中性B.将的盐酸和醋酸各1mL 分别稀释至100mL ,所得醋酸的pH 略大C.将1mL 盐酸稀释至1000mL ,所得溶液的pH 为9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11.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与发生反应:。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长郡中学2024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化学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得分____________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开发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B.研发催化剂将还原为甲醇有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C.使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固态干冰升华为是吸热反应D.升温能增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百分数,所以反应速率增大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在一定条件下将和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出热量,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已知,则D.已知中和热,则3.借助盐酸与溶液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玻璃搅拌器量筒B.为了保证完全被中和,采用稍过量的溶液C.若用同浓度的醋酸溶液代替盐酸进行上述实验,计算所得反应热偏大D.溶液混合后,直至温度长时间不再改变时,测量并记录反应后体系的温度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有关下列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H~1C~12O~162CO ()2CO g 890kJ/mol 4222CH (g)2O (g)CO (g)2H O(g)H 890kJ /mol+=+∆=-21molSO 20.5molO 79.2kJ 2232SO (g)O (g)2SO (g)H 158.4kJ /mol+∆=-A2221C(s)O (g)CO (g)H akJ /mol,C(s)O (g)CO(g)ΔH bkJ /mol 2+=∆=+==a<bΔH 57.3kJ /mol =-24242H SO (aq)Ba(OH)(aq)BaSO (s)2H O(l)H 114.6kJ /mol+=+∆=-NaOH NaOH H ∆()()()X g +2Y g 3Z g AabcdA.依据图a 可判断逆反应B.在图b 中,虚线只可表示加入催化剂C.图c 可表示增大Z 的浓度D.图d 可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5.三氯氧钒主要用作溶剂、烯烃聚合的催化剂。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化学试题(新八省通用)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化学试题(新八省通用)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含解析)(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1~3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难度系数:0.65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Na23P 31S 32K 39Cl 35.5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盐类水解原理无关的是()A .明矾净水B .草木灰去油污C .配制4FeSO 溶液时,加入一些铁粉D .氯化铵除铁锈【答案】C【解析】明矾是KAl(SO 4)2·12H 2O ,Al 3+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悬浮在水中固体小颗粒,胶体聚沉,达到净水的目的,明矾净水与盐类水解有关,A 不符合题意;草木灰中含有K 2CO 3,CO 32-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油污在碱性溶液中水解成可溶于水的物质,草木灰去油污与盐类水解有关,B 不符合题意;Fe 2+易被O 2氧化为Fe 3+,向配制的FeSO 4溶液中加入铁粉是为了防止Fe 2+被氧化为Fe 3+,该现象和盐类水解无关,C 符合题意;氯化铵溶液因NH 4+水解使氯化铵溶液显酸性,铁锈为Fe 2O 3,能与H +反应,生成Fe 3+,氯化铵除铁锈与盐类水解有关,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

2.自然界中生成臭氧的反应为()()233O g =2O g ,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2024年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题及答案

2024年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化学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19题;答题纸共2页。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学号,贴好条形码。

3.试卷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须用2B 铅笔将选中项涂黑涂满,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命题人:梁改婷乔堃审题人:梁凯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装置或过程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 B C D风力发电水果电池燃料燃烧电动车充电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蒸干后充分灼烧,最终能得到该溶质固体的是A .FeCl 3B .Al 2(SO 4)3C .Na 2SO 3D .NH 4Cl 3.N 2(g)+3H 2(g)2NH 3(g)ΔH <0。

反应达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 2转化率的是①降温②恒压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N 2的浓度④加压A .①④B .①②C .②③D .③④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由水电离的c (H +)=10−12mol/L 的溶液中:Na +、SO 32−、Cl −、K +B .无色溶液中:Na +、K +、Cr 2O 72−、NO 3−C .c (Al 3+)=0.1mol·L −1的溶液中:Na +、SO 42−、K +、HCO 3−D .pH =14的溶液中:K +、ClO −、CO 32−、Cl −5.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A .自然界正常雨水pH =5.6:H 2O +CO 2H 2CO 3,H 2CO 32H ++CO 32−B .向硫代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S 2O 32−+2H +==SO 2↑+S↓+H 2OC .用饱和Na 2CO 3溶液处理水垢中的CaSO 4:Ca 2++CO32−==CaCO 3↓D .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g)ΔH =−890.3kJ/mol6.常温下,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 .相同浓度的HCOONa 和NaF 两溶液,前者的pH 较大,则K a (HCOOH)>K a (HF)B .相同浓度的CH 3COOH 和CH 3COONa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 约为4.7,则溶液中c (CH 3COO −)>c (Na +)>c (H +)>c (OH −)C .pH =11的氨水加水稀释10倍,所得溶液pH >10D .在1mol·L −1Na 2S 溶液中,c (S 2−)+c (HS −)+c (H 2S)=1mol·L −17.下列实验装置可以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8.北京冬奥会赛区内使用了氢燃料清洁能源车辆,某氢氧燃料电池工作示意图如下。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二化学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的是( )A.燃气灶B.锌锰电池C.风力发电D.太阳能热水器2.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 B. C. D.3.下列实验所用主要仪器合理的是( )A.除去粗盐中的少量泥沙——分液漏斗B.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冷凝管C.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容量瓶D.用酸性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碱式滴定管4.下列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中:、、、B.的溶液中:、、、C.中性溶液中:、、、D.加酚酞呈红色的溶液中:、、、5.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用过量氨水吸收烟气中的少量:B.铜与浓硝酸反应有红棕色气体生成:C.将通入溶液中,得到漂白液:D.常温下的约为9.7: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ClNaOH32NH H O⋅24H SO NaCl 4KMnO 2Cu +K +OH -24SO -pH 1=Na +2Fe +Cl -3NO -K +Cl -24SO -3NO -Na +3Fe +Cl -24SO -2SO 32243NH H O SO NH HSO ⋅+=2322Cu 4H 2NO Cu 2NO 2H O ++++=+↑+2Cl NaOH 22Cl 2OH Cl ClO H O ---+=++0.1mol /LNaClO pH 2ClO H O HClO OH --++A.标准状况下,中所含键的数目为B.室温下,溶液中的数目为C.质量相同的和(重水)所含的原子数相同D.室温下,的氨水中,的物质的量为7.下列变化中,不能用盐类水解原理解释的是( )A.用溶液将转化为B.用热饱和溶液清洗试管壁上附着的植物油C.向溶液中加入浓溶液,产生沉淀和气体D.向沸水中滴加溶液制备胶体8.某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化学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化学试题(含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4学年第一学期台州市山海协作体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g-108 Mg-24 Ca-40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 .饱和食盐水B .冰醋酸C .C 2H 5OHD .硫酸钡2.关于热化学方程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热化学方程式:2SO 2(g)+O 2(g)2SO 3(g) △H=-196.6kJ/mol ,表示2molSO 2和1molO 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状态热量196.6kJB .△H 的单位中“mol ”是指反应物为1molC .已知:正戊烷(1)=新戊烷(l) △H<0,则等质量的正戊烷(1)和新戊烷(l)燃烧,正戊烷(l)放出的热量更多D .常温常压下,1gH 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43kJ ,则H 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 2(g)+O 2(g)=H 2O(g) △H=-143kJ/mol3.下列对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A .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使容器容积减小,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B .升高温度,使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C .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相同浓度的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D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使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牙膏中添加氟化物可以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B .将饱和的FeCl 3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有利于Fe(OH)3胶体的形成C .向2mL0.1mol/L 的K 2CrO 4溶液中加入2-3滴6mol/L 的硫酸,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D .工业生产广泛使用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率5.对反应S(g)T(g)(I 为中间产物),相同条件下:①加入催化剂,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大幅缩短;②提高反应温度,增大,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一0一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二化学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友情提示:本试卷分为I 卷、II 卷两部分,共19个小题,8页;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交答题纸。

I 卷 选择题(共42分)每题一个正确选项,3分/题,共14题,共42分。

1. 下列电池工作时,O 2在正极放电的是( ) A. 锌锰电池 B. 氢燃料电池 C. 铅蓄电池 D. 镍镉电池【答案】B 【解析】【详解】A .锌锰干电池中电极反应式,负极反应为2Zn 2e Zn -+-=,正极反应为2423322MnO 2NH 2e Mn O 2NH H O +-++=++,故A 不符合题意;B .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为22H 4e 4H -+-=、22O 4H 4e 2H O +-++=,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为222H 4e 4OH 4H O ---+=、22O 2H O 4e 4OH --++=,故B 符合题意; C .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为244Pb 2e SO PbSO ---+=,正极电极反应为22442PbO 2e 4H SO PbSO 2H O -+-+++=+,故C 不符合题意;D .镍镉电池放电正极反应为222NiOOH 2H O 2e 2Ni(OH)2OH --++=+,负极反应为2Cd 2OH 2e Cd(OH)--+-=,故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

2. 下列装置中,都伴随有能量变化,其中是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是A. 电解水B. 水力发电C. 太阳能热水器D. 干电池【答案】D 【解析】【详解】A. 电解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故A 不选;B. 水力发电是将势能转化为电能,不符合题意,故B不选;C. 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不符合题意,故C不选;D. 干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符合题意,故D选;答案选D。

3. 铜板上铁铆钉处的吸氧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B. 此过程中还涉及到反应:4Fe(OH)2+2H2O+O2=4Fe(OH)3C. 此过程中铜并不被腐蚀D. 此过程中电子从Fe移向Cu【答案】A【解析】【详解】A.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A错误;B.电化学腐蚀过程中生成的Fe(OH)2易被氧化成Fe(OH)3,故B正确;C.铜为正极,被保护起来了,故C正确;D. 此过程中电子从负极Fe移向正极Cu,故D正确;故选A。

4. 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石墨燃烧是放热反应B. 1molC(石墨)和1molCO分别在足量O2中燃烧,全部转化为CO2,前者放热多C. C(石墨)+CO2(g)=2CO(g) ΔH=ΔH1-ΔH2D. 化学反应的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答案】C【解析】【详解】A.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根据图示,C(石墨)+O2(g)= CO2(g) ΔH1=-393.5kJ/mol,ΔH1<0,则石墨燃烧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根据图示,C(石墨)+O2(g)=CO2(g) ΔH1=-393.5kJ/mol,CO(g)+12O2(g)=CO2(g) ΔH2=-283.0kJ/mol,根据反应可知都是放热反应,1molC(石墨)和1molCO分别在足量O2中燃烧,全部转化为CO2,1molC(石墨)放热多,故B正确;C.根据B项分析,①C(石墨)+O2(g)=CO2(g) ΔH1=-393.5kJ/mol,②CO(g)+12O2(g)=CO2(g)ΔH2=-283.0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①-②x2可得:C(石墨)+CO2(g)=2CO(g) ΔH=ΔH1-2ΔH2,故C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故D 正确;答案选C。

5. 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已知:盐桥中装有琼脂凝胶,内含KC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Cu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 电子沿Zn→a→b→Cu路径移动C. 片刻后甲池中c(Cl-)增大D. 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处变红色【答案】C【解析】【详解】甲、乙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是原电池,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则含有硫酸钠溶液的滤纸是电解池,a 是阴极,b 是阳极。

A .该原电池中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该A 错误;B .电子从Zn →a ,b →Cu 路径流动,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故B 错误;C .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盐桥中的Cl -移向甲烧杯,所以片刻后甲池中c (Cl -)增大,故C 正确;D .电解池中,a 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同时a 电极附近生成氢氧根离子,导致溶液碱性增强,所以a 极变红色,故D 错误; 故答案选C 。

6. 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无法自发进行的是( ) A. 2SO 2(g ) + O 2(g ) = 2SO 3(g ) ΔH = -197.78 kJ /mol B. C (s ) + CO 2(g ) = 2CO (g ) ΔH = +172.47 kJ /molC. AgCl (s ) + Br -(aq ) = AgBr (s ) + Cl -(aq ) ΔH = -18.9 kJ /molD. 3O 2(g ) ⇌ 2O 3(g ) ΔH = +285.4 kJ /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 -T △S <0,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 .反应是放热反应△H <0,△S <0,低温下能自发进行,故A 不选; B .反应是吸热反应△H >0,△S >0,高温下能自发进行,故B 不选;C .反应是放热反应△H <0,且溴化银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银,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C 不选;D .反应是吸热反应△H >0,△S <0,任何温度下不能自发进行,故D 选; 答案选D 。

7. 电石(主要成分为2CaC )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已知2000℃时,电石生产原理如下:()()()()11CaO s +C s =Ca g +CO g ΔH akJ mol -=⋅①平衡常数1K ()()()2Ca g 2C s CaC s +=②12ΔH bkJ mol -=⋅ 平衡常数2K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1K c Ca c CO =⋅①B. 反应()()()211Ca g C s CaC s 22+=平衡常数2K K = C. 2000℃时增大压强,1K 减小、2K 增大D. 反应()()()()()122CaO s CaC s 3Ca g 2CO g ΔH 2a b kJ mol -+=+=-⋅【答案】C 【解析】【详解】 A.已知()()()()11CaO s C s Ca g CO g ΔH akJ mol-+=+=⋅①,则反应()()1K c Ca c CO =⋅①,故A 正确;B.已知()()()2Ca g 2C s CaC s +=②,12ΔH bkJ mol -=⋅平衡常数2K ,则反应()()()211Ca g C s CaC s 22+=平衡常数2K K = ,故B 正确; C.平衡常数只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则2000℃时增大压强,平衡常数不变,故C 错误; D.已知()()()()11CaO s +C s =Ca g +CO g ΔH =akJ mol -⋅①,()()()2Ca g +2C s =CaC s ②12ΔH bkJ mol -=⋅,根据盖斯定律x2-①②的热化学方程式()()()()()122CaO s +CaC s =3Ca g +2CO g ΔH 2a b kJ mol -=-⋅,故D 正确;答案选C 。

8. 在一密闭容器中,CO 和H 2O 混合加热到800℃达到下列平衡:CO (g )+H 2O (g )⇌CO 2(g )+H 2(g),K =1.0,若反应开始时CO 和H 2O 的浓度分别为0.20mol/L 和1.00mol/L ,则CO 转化为CO 2的转化率为( ) A 80% B. 83%C. 75%D. 91%【答案】B 【解析】【详解】设CO 转化为CO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mol/L ,根据三段式222CO g +H O g CO g +H g c mol/L)0.2100c mol/L)x x x x c mol/L)0.2-x1-xxx()()()()(起始)((转化)((平衡)(则2x (0.2-x)(1-x) =1,解得x=16,CO 转化为CO 2的转化率为160.2×100%=83%,答案选B 。

9. 把lmol CO 2 和3mol H 2通入1L 的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反应:CO 2 (g)+3H 2 (g)CH 3OH(g) +H 2O(g)(△H <0)。

测得CO 2和CH 3OH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min 时,v 正=v 逆B. 0-10mim 内,用H 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2.25 mol·L·min -1C. 该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H 2的转化率为75%D. 若升高温度,则CO 2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C 【解析】【详解】A .3min 时,交点后二氧化碳的浓度继续减小、甲醇的浓度继续增大,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未达平衡,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故A 错误; B .0-10mim 内,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O 2的平均速率v (CO 2)=()1-0.25/Lc t 10minmol ==0.075mol/(L•min),v (H 2)=3v (CO 2)=3×0.075mol/(L•min)=0.225 mol•L -1•min -1,故B 错误;C .该温度下,根据图像数据,列三段式:()()()()()()()2232CO g +3H g CH OH g +H O g mol/L 1300mol/L 0.75 2.250.750.75mol/L 0.250.750.750.75始变平反应达到平衡时,H 2的转化率=2.25100%3⨯=75%,故C 正确; D .根据C 项三段式数据,原温度下CO 2的平衡转化率=0.75100%1⨯=75%,因正反应放热,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 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D 错误; 答案选C 。

10.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 B C D目的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现铜棒镀银证明化学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实验方案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通过对比实验可以发现,热水中温度较高,气体的颜色变深,冰水中温度较低,气体的颜色变浅,因此该方案可以用于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故A不符题意;B.通过对比实验可以发现,增大增大硫氰化钾浓度,溶液的颜色变深,因此该方案可以用于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故B不符题意;C.镀件是铜棒,其连接电源负极作阴极,镀层金属是银,银棒连接电源正极作阳极,电解质溶液含有镀层金属的离子,因此该方案可实现铜棒镀银,故C不符题意;D.碘化钾和氯化铁反应后,氯化铁是过量的,加入硫氰化钾,溶液一定呈红色,因此该方案不能证明碘化钾和氯化铁之间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