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传我文化,铸我国魂
优秀作文 弘扬中华文化强国之魂

优秀作文弘扬中华文化强国之魂中国作为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中华文化,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传承。
弘扬中华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承载着强国之魂,引领着国家发展的方向。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弘扬中华文化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从教育、传统艺术和国际交流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弘扬中华文化,营造国家强盛的氛围。
一、教育:培养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基石。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增加中华文化的课程设置,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学习中华文化的历史、经典著作和传统艺术,从而培养起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同时,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举办各类中华文化活动,提供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创新思维。
二、传统艺术:传承与创新并重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它承载了千百年来的智慧和情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为了弘扬中华文化,我们需要在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上下功夫。
传承意味着我们要继承和保护传统艺术的技艺和美学,通过传统师徒制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学习和弘扬传统艺术。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传统艺术上进行创新,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和时尚相结合,创作出更具时代特色和观赏性的作品。
通过传承与创新,传统艺术才能与时俱进,赢得更多人的喜爱和认可。
三、国际交流:文化互鉴、共同发展中华文化是世界上独特而宝贵的文化,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通过举办中华文化展览、文化节、艺术交流等活动,让更多国际友人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同时,我们也要借鉴他国的文化优势,开展文化互鉴,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只有在国际交流中,中华文化才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总结: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使命和责任。
通过教育的力量,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传承与创新并重,保护好传统艺术的同时开创新的艺术形式;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中华文化之魂高中作文(精选10篇)

中华文化之魂高中作文中华文化之魂高中作文(精选10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华文化之魂高中作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华文化之魂高中作文篇1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华文化之魂高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文化上下深积了五千年,五千年的商代青铜器,到公元前七百多年的秦兵马俑到后来明清时期纸张的出现、玉玺的神圣象征,无数艺术品也同时印证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政治制度的演进和几千年来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
沉积过后所铸就的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魂魄。
中华文化的魂魄,是唐宋元明清文人墨客所留下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无尽的感慨唏嘘。
是孔孟所留下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等深刻教育之言论。
是四书五经中的“四维”“八德”指“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样的中华传统道德理念。
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指南针”“火药”“印刷”这样的科学研究时所具备的智慧,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
“詹天佑、童第周、钱学森,蔡元培”这一个个在国家危亡时刻挺起身用智慧和大脑来拯救民族的英雄,他们都展示着中华文化的不散之魂。
世纪之交,中华文化在以光速地交融,碰撞。
传统文化正在接受新时代的全面考验,某些价值观正在迅速瓦解。
所以,我们总是要定位自己的文化体系。
或许,中国古代某些繁文缛节或者那些传统早已脱离了现在的生活方式,就应当“弃之如敝屣”了。
或许,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人平等,美国独立后的《权利法案》拿破仑颁布的《法典》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有很多高于社会主义的,那我们也应该主动吸收和学习。
铸造中国魂作文

铸造中国魂作文咱们聊聊这“铸造中国魂”的大事儿吧。
说实在的,中国魂,这四个字儿,沉甸甸的,跟咱们祖祖辈辈的心连在一起,跟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那是根连着根,血融着血。
它不是啥高深莫测的玩意儿,就藏在咱老百姓的日常里,吃饭穿衣,走路说话,点点滴滴都是它的影子。
你瞧那长城,蜿蜒万里,风吹雨打,屹立不倒,那就是中国魂的脊梁。
一块块青砖,一担担黄土,那是咱们老祖宗一砖一瓦砌起来的,汗水滴进去,眼泪也渗进去,砌成了这坚不可摧的长城,也铸就了咱们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不就是“众志成城”嘛,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再瞅瞅那黄河,九曲十八弯,奔腾不息,那是咱中国魂的血脉啊。
黄土地上,春种秋收,世代更迭,一辈辈人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生活、繁衍。
那黄河水,养活了咱多少中华儿女,也教会了咱啥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黄河水,流的是咱的血,唱的是咱的歌,讲的是咱的故事,传的是咱的精神。
还有那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团圆饭,那个热闹劲儿,简直就是中国魂的盛宴。
不管你走多远,不管你混得多好,到了这时候,都得往家里赶,为啥?就为那口年夜饭,就为那份家的温暖,就为那份根的牵挂。
这春节,过的不仅是节,更是情,是咱中国人对家的依恋,对根的追寻,对传统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
说到文化,那更是咱中国魂的精髓了。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京剧昆曲,书法篆刻,哪样不是咱的国宝?哪样不是咱的骄傲?这些文化瑰宝,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咱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情感的寄托,精神的追求。
它们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咱前行的路,也指引着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铸造中国魂,说白了,就是传承咱的文化,弘扬咱的精神,坚守咱的信仰。
这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儿,学校的事儿,更是咱每一个中国人自个儿的事儿。
咱们得从自个儿做起,从点滴做起,把中国魂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待人接物,都要体现出咱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
这样,咱的中国魂才能越铸越牢,越传越远。
【议论文】铸造我们的民族之魂_800字

【议论文】铸造我们的民族之魂_800字人们常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确实,一个民族的文化承载着该民族的历史、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它是民族文明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而铸造一个民族的文化之魂,是保持民族团结、推动民族进步的重要任务。
铸造我们的民族之魂要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始。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
我们有着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教禅学等。
这些文化元素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对塑造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们要通过教育、传媒等渠道,将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使之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人们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铸造我们的民族之魂要注重培养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共同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原则,是民族集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上是中国人民的梦,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梦。
”这意味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发扬伟大民族精神,秉持团结、奋斗、创新的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铸造我们的民族之魂要注重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产业是一个民族软实力的表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如传统文艺、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文化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我们要加大对民族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人们创新发展,推动民族文化品牌的国际化,提升我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铸造我们的民族之魂要建立全民共同道德观念。
道德观念是社会行为准则的集合,是一个民族的道德底线。
只有每个人都具备了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形成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我们要通过教育、社会文化活动等途径,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追求,弘扬美德、崇尚诚信、尊重他人、关爱弱者,使之成为我们民族的共同价值观。
文化传承,民族的灵魂 作文(精选2篇)

文化传承,民族的灵魂作文(精选2篇)作文一:文化传承,民族的灵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人民的智慧。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如何传承民族文化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
我认为,文化传承不仅仅是简单地继承前人的文化遗产,更应该是将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并赋予其新的活力。
比如,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面临消失的危机时,有人提出以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将经典剧目以3D动画形式呈现出来,吸引了年轻一代的关注,使得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诵读经典诗词、学习传统乐器等方式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这些精神财富代代相传。
同时,学校教育也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授,让学生们在接受现代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和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总之,文化传承不仅是保存过去的记忆,更是保护民族的根基。
只有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我们才能让民族的灵魂永远璀璨。
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让世界看到我们民族的独特魅力。
作文二:文化传承,民族的灵魂文化传承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荣耀。
作为少年儿童,我们应该怀着崇高的使命感,传承和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让民族的灵魂在我们手中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芒。
在当今社会,流行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但唯有了解和传承自己的国家文化,才能确立自己的民族身份认同。
正如老子所言:“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绝伦。
”只有深入研究国学经典、传统绘画、音乐舞蹈等,我们才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从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文化活动、阅读民族经典作品等方式,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只有让民族文化活起来,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在学习中,老师们也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授,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根源,培养他们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综上所述,文化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也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让我们的文化之花在未来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本文发表于《百度文库》,请转载时务必注明转载来源。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传承文化,你我同行”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传承文化,你我同行”导写及范文传承文化,你我同行纵观人类历史长河,文化始终是民族、国家和政党对外的名片和软实力。
而传承,更是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关键环节。
正如古人所言:“温故而知新。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更需要深入传承文化,让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文化之源,即为我们的精神家园。
从孔孟之道到墨家非攻,从屈原的《离骚》到杜甫的《丽人行》,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一些传统文化元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因此,我们更应该主动作为,传承这些文化瑰宝。
传承文化,需要我们身体力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
例如,通过学习书法、国画等传统艺术,我们可以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还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只有我们真正传承好中华文化,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站稳脚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当然,传承文化并不意味着盲目崇拜和固步自封。
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古人的教诲,也是对我们今天的鞭策。
在传承文化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
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文化,你我同行。
让中华文化在我们的手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范文:传承文化,你我同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我们见证了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昌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传统文化的逐渐流失和边缘化问题。
申论范文:坚定文化自信 铸就民族之魂

申论范文:坚定文化自信铸就民族之魂申论范文:坚定文化自信铸就民族之魂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文化自信是十分关键的一环。
文化自信不仅涉及到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凝聚社会共识,铸就民族之魂。
一、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尤其是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我们的文化自信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坚定文化自信,重塑我们的价值观念和认同感,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国家独特的精神基因。
只有坚持对本国文化的自信,才能真正保持自主性和独立性。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我们要对中华文化有自豪感,对传统文化有敬畏之心。
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不仅是为了传承文化之美,更是为了让自己在现代社会中拥有文化底蕴,从而更好地面对社会的各种挑战。
其次,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
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是保持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文化自信可以增强人们对本民族价值观念的认同和坚守。
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民族精神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创造力。
对于民族复兴和强盛来说,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再次,文化自信能够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通过展示自己的文化,一个国家能够吸引其他国家的尊重和认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魅力和力量,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地位。
二、培养文化自信的路径探索在加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不同的途径和方法都需要被尝试和探索。
以下就是一些培养文化自信的路径建议:1. 加强中华文化教育。
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精神价值,应该成为我们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三作文】弘场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高三作文900字

【高三作文】弘场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高三作文900字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而作为青少年学子,更是要积极参与并推动这一使命的实现。
在高三这个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接班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充满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包括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中国古代诗词、名家书画、古代乐曲等方式来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对于培养我们的情感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等,它们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通过了解和参与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能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在当今社会,传承中华文化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传,一些传统文化被冲淡或淘汰。
这时候,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之中。
可以通过参与舞蹈、绘画、书法、古乐乐器等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演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
我们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节、文艺汇演等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带到校园中去,让更多的同学和老师了解和参与到中华文化传承中来。
而且,在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中,也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努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中华文化的传承也必须建立在丰富的民族精神之上。
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勤劳、坚毅、宽容、谦和、忠诚等一系列品质。
这些品质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注重培养这些民族精神,让这些美德贯穿于我们的行为和品格之中。
而在现代社会,我们更要注重培养自主创新、批判思维和国际视野等现代民族精神,并将其与中华传统美德相互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和充实的民族精神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传我文化,铸我国魂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传,《说文》:“傳:傅,遽也。
从人,專聲”。
这是说,传,以驿站转递文书。
字形采用“人”作形旁,采用“專(专)”作声旁。
材料二《经典咏流传》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通过经典传唱人的演绎,以及现场经典鉴赏团的解读,带领观众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
比如在第1集,一首沉寂了300多年的清代小诗《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动情演绎,一夜爆红。
仅在微信客户端就引发了3000万阅读量。
材料三意大利服装品牌杜嘉班纳(D&G)宣传短片《起筷吃饭》,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筷子与意大利经典饮食披萨相结合,模特的夸张表情和不恰当的文字表达,被网友质疑存在歧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嫌疑。
其设计师及联合创始人之一又曝出一系列辱华言论,之后迎接杜嘉班纳的是质疑和抵制,时装秀被正式取消。
微信“文化传承”公众号开展征文活动,请你参加:综合这几则材料生发立意,表达自己的思考或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任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学会学习:信息意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审美情趣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
题目最后的指示性语言,要求为微信“文化传承”公众号写征文,考生要围绕“文化传承”进行写作,并深入思考三则材料间的内在关联,任何脱离“文化传承”的内容都会被视为跑题。
2.立意限制。
题目明确要求考生“综合这几则材料生发立意“”表达自己的思考或体验”,若将立意局限在材料一解释”传“抑或立足材料二解释文化传承的方式,或者仅谈要重视传统文化,就都不全面、不深刻,而最好是将三则材料综合起来立意。
3.价值取向限制。
材料三中,借用《起筷吃饭》的反例,告诉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尊重,不能轻易亵渎;材料二中用了《苔》的例子,告诉我们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就是要传承、创新,考生审题时要注意这一价值取向。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
材料讲解了“传”的内涵,然后结合《经典咏流传》节目,说明了传承文化的重要性,当然这里传承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局限于“咏唱”,加之文化具有多面性,就更拓宽了考生的写作视野,考生在写作时可以从这两个层面中任意各选一个方向,组织作文即可。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题目主题为“文化传承”,只要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关的内容都可作为“传承”的对象;另外,传承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写作者提供了多层写作的角度。
这就给考生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
3.文体是自由的。
题目要求“表达自己的思考或体验”,若偏重“思考”应写议论文,考生可以针对材料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若偏重“体验”则可写成记叙文或散文。
解题
本题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包含材料和任务指令两大部分。
有两大特点:
一、三则材料整体呈现出一个核心指向,就是“传承文化”,这一点降低了审题难度;
二、三则材料之间构成有机的联系,先讲了“传”的含义,然后讲了“传”的方式及“不传”的危害,行文写作时,可以从这三个层面去分解分论点,降低了考生的思维难度。
本题侧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引导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思想认识,加深对“文化传承”这一概念的理解,引导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要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2.尊重文化,传承文化。
3.做文化的传承者而不是背叛者。
4.在创造中传承文化。
偏题立意:
1.文明在交流中互鉴,文化在碰撞中发展。
(偏题,只考虑到文化的交流借鉴,而没有参透命题人的命题意图)
2.将中国文化传播域外。
(偏题,仅与文化的“传”擦边,毫无“承”之意)
3.没有了文化传承,中国将要亡国灭种。
(偏题,观点偏激)
传我文化,铸我国魂
《说文》有言:“传”,遽也,从人,专声。
取驿站传递文书之意。
由此传(zhuàn)便有了传(chuán)之音,它不仅有向四方传
递之意,也有上代交给下代的内涵。
我们要从先人手中接过文化的明珠,让中华文化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让其光华铸就国魂。
希特勒曾说:“要灭掉一个民族,先灭掉他的文化。
”我们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给后人,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它就像一根细线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穿起来,它也是每一个华人共有的中国心。
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像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一样中断,是因为中华文化所铸就的中华之气魄,即使在近代丧权辱国的凄风惨雨之下,仍有龚自珍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也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心声;还有谭嗣同“我自横天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大义;更有秋瑾“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告白。
这是值得传承的中华文化,是“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精神,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中华文化,无数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中华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精华,而我们担当着民族复兴梦的重任,不更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书写中国之华章吗?
莫言说:“文学是一个人的滋养品,文学是人类发展中留下并不断丰富的重要东西之一。
一个人若没有文学的积累,他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的野蛮人。
我们的文学,风骚并举,骈赋大行,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它们都是我们要传承的文学精髓。
”郑渊洁有言:“品质有标准答案,是民族的幸事。
”而我们
的民族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也正是我们要传承的传统美德。
文化丢了,信仰丢了,那么社会的根、民族基本的善恶标准就丢了。
因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正是我们需要传承的人文精神。
基于此,我们对中华文化尤其是其精髓,不仅要给予尊重,更要从多个层面去传承。
然传承绝不能像杜嘉班纳的《起筷吃饭》,肆意地侮辱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而是要吸收、创新、交流、借鉴。
一如新兴的国之动漫电影,并非照相式地再现传统文化,而是找到与观众的共鸣点,赋予契合时代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让作品与观众与时代同频共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我们深层次的精神诉求,是我们一脉相承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要扛起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的大旗,铸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