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及安全防护措施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及安全防护措施雷电灾害在农村地区经常发生,给农村居民和农田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导致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环境原因、气象条件、电力设施和人为因素。
为了减少农村雷电灾害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
首先,地理环境原因是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村地区大多地势较低,周围缺乏高大建筑物,很容易成为雷电的靶区。
此外,农村的土地利用方式较为单一,大片的农田和水域形成了独特的雷电形势。
同时,农田多集中于农村地区,吸引了雷电的聚集。
其次,气象条件也是影响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雷电多发生于夏季多雷雨的季节。
农村地区由于靠近山区和河流,形成了湿热气候,气温较高,湿度大,这些气象条件有利于雷电的形成。
并且雷电的活动也受到季风气候和地势等的影响。
第三,电力设施不完善和老化也是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之一、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限制,存在部分农村电力设施投资少、技术水平低、线路老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电力设施对雷电抗击能力较弱,容易发生线路短路、设备烧毁等问题,进而引发雷电灾害。
最后,人为因素也是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村地区人们普遍缺乏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一些人还存在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防护的做法,如在雷雨天继续户外工作、农田用电不规范等。
为了减少农村雷电灾害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安全防护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雷电灾害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他们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2.完善雷电监测体系。
建立农村雷电监测站,及时掌握雷电活动的情况,预测并预警雷电灾害。
3.加强农村电力设施的改造和维护。
加大对农村电力设施的投入,提高设施的抗雷能力,及时更换老化设备,确保农村电力设施的正常运行。
4.提供安全防护设施。
农民在户外工作时可以设置一些避雷设施,如建立避雷塔、铺设避雷网等,提高农民的人身安全。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雷电发生后会产生危险的过电压和过电流造成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损坏引发短路及过电流、过电压事故的发生,还会造成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因此,做好防雷电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标签:雷电;危害;防护措施前言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大气中的雷云在过程形成中,由于积累了大量的正负电子,当这些正负电子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发生碰撞后就会发生激烈放电现象。
同时,伴有强烈的闪光和轰鸣声。
这就是雷电形成的原因。
因此,根据雷电的产生和造成危害的特点,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雷电给电力设施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1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自然界中雷电按照其危害的方式分有;直击雷、感应雷及雷电侵入波。
按其形状分有线型、片型及球型三种。
雷电的危害就是雷电的破坏效应;主要有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当雷电发生时会产生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冲击电压,而冲击能迅速击穿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保护造成电力线路短路而毁坏电力设备。
甚至还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巨大的雷电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转换成热能使金属物体迅速熔化,产生火花,火花飞溅引起火灾和爆炸。
遭到雷击的物体通过巨大的雷电流,能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物体内部的水分或其他液体迅速气化,以至物体剧烈膨胀而遭到破坏或爆炸。
以上雷电发生的破坏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伴有的爆炸和火灾的出现是最为严重的。
2 防雷装置防雷电伤害的装置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及避雷器等。
完整的避雷置应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的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
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
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
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施设备。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及避雷带实际上就是接闪器,是用来接受雷击的金属导体。
当发生雷电时,吸引雷电接受雷击放电。
接闪器一般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所用材料尺寸应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
农村雷灾成因及防雷防御工作

浅析农村雷灾成因及防雷防御工作摘要本文从农村缺乏防雷科普知识、农房建设未考虑防雷因素、农村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防雷不合格这3方面分析了当前农村雷电灾害频发的成因,按照雷电灾害的原因分析结合雷电学原理和防雷电技术规范,提出了对农村实际要求、通俗易懂、经济有效的防雷技术,以及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农村雷灾;防雷;防御工作中图分类号tu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073-020 引言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属典型的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0.2天,为雷暴多发区,平均每年发生雷击事故百余起,雷电灾害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损失,防雷减灾任务紧迫、形势严峻。
2008年5月27日,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学校宿舍遭雷击导致室内所有管灯及院内8台摄像头被击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3万元。
2009 年7月2日,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东奈曼营子村一民宅因雷击发生火灾,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因为农村防雷知识和设施的欠缺,所以导致了农村防雷电形势严峻,因此要提高农村的雷电灾害防护水平非常必要。
1 农村雷电灾害不断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在农村还达不到依法防雷电、防雷减灾教育体系没有建立、农民文水平低下、自己不能解读防雷电技术,因此造成农村雷电灾害的发生,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农村缺少防雷电科普知识,常把雷电理解为“老天爷发怒”把雷击迷信的认为是天意。
在很多的雷击致死事件当中,有一大部分是因为没有掌握科学的防雷电知识,不正确的选择避雨地点而造成的伤亡。
同时,雷雨季节也正是农忙季节,在野外耕种的农民因为缺乏防雷知识,没能正确躲避雷击。
死伤人员都是因为在田间劳作或在没有防雷装置的亭子、简易大棚、大树下面避雨不当,或是在野外雷雨下奔跑、骑自行车所造成的;2)在农村住宅发生雷击的事例中发现,农村住宅防雷装置不健全,没有经过正规设计和标准化施工,也没有接受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设计技术参考和施工质量跟踪检测等服务。
农村雷电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成 的 电的通 路 。云 中的 电荷 就 沿 着这 条 通 路 入地 ,这 就 是 人 们 看 到 的发 自云 中而 窜 入 地 下 的闪 电。 由 于瞬 时 电 失 ,以及 由此带来 的衍生经济损失和不 良社会影响 。雷 流可 达 几万 甚 至 几 十 万安 培 ,闪 电周 围空 气 的温 度 达 几 电灾害具有瞬时性 ,绝大多数雷 电是瞬间放 电的。雷电 万度 ,由于气体 的受热 ,附近气压突然升高到几十 以至 灾害具有分散性和广泛性『 1 ] 。雷电灾 害具有频繁性 ,每次 几百个 大气压 ,巨大的气压 向自然灾害之 一 。每年 因为 雷电给人 们造成 的损 失颇 多,严 重者还造成人 员伤 亡。
据 统计 ,从 雷电 灾害分布 的地 区来说 ,农村的 雷电灾 害发生 率 占据 了非 常大的比重 。为更好 地防范 雷电灾害 ,
分析农村 雷电发生的原 因,提 出防御对策 。 关键 词 农村 ;雷电灾害;原 因;对策
由运动 ,这就使空气能导 电。当大气各处 电位不同时 , 电子 、电气设备遭受雷击 的次数最多 ,占总数 的9 O %以 负离子向正 电区运动 ,正离子 向负电区运动 ,进行正负 上 ,电力 、通信行业 、网络设备和家用电器弱 电设备遭 电荷 中 和 ,达 到 电的平 衡 。但 在 云层 里 ,情 况 就不 太 一 雷灾损失最大 。雷电灾害给人们造成的损失情况非 常严 样. 云是 由许多微小的水滴组成的 ,离子吸附在水滴上 , 峻 ,必须尽快找到有效的防御措施来加 以阻止。 成为球电荷 ,由于水滴的质量大 ,行 动笨拙 ;即使是直 3 农村雷 电产 生的原 因
当 带 电 的云 离 地 面较 近 时 ,云 和地 形 成 一个 巨大 的 电容 器 。 云和 地 各 是 电容 器 的一个 极 ,云 和 地 之 间 的大 气 就 范能 力 。
雷电危害及防雷措施

雷电危害及防雷措施一、雷击的主要对象(1)雷击区的形成首先与地理条件有关。
山区和平原相比,山区有利于雷云的形成和发展,易受雷击。
(2)雷云对地放电地点与地质结构有密切关系。
不同性质的岩石、地质结构或局部导电良好的地带都容易受到雷击。
(3)雷云对地的放电途径总是朝着电场强度最大的方向推进,因此有较高尖顶建设物或铁塔等,由于其尖顶处有较大的电场强度,所以,易受雷击。
在农村,虽然房屋、凉亭和大树等不髙,但由于它们孤立于旷野中,也往往成为雷击的对象。
(4)从工厂烟囱中冒出的热气常有大量导电微粒和游离子气团,它比一般空气容易导电,所以烟囱较易受雷击。
(5)—般建筑物受雷击的部位为屋角、檐角和屋脊等。
二、雷电的破坏作用(1)电作用的破坏。
雷电数十万至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可能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大面积停电。
绝缘损坏引起的短路火花和雷电的放电火花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2)热作用的破坏。
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使金属熔化飞溅到易燃物上而引起火灾或爆炸。
(3)机械作用的破坏。
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时,瞬间产生大量的热,使被击物内部液体剧烈膨胀为大量气体,致使被击物破坏或爆炸。
上述破坏效应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雷电伴有的爆炸和火灾最严重。
三、架空电路的防雷措施1.装设避雷线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防雷措施。
由于造价高,只在60kV及以上的架空电路上才沿全线装设避雷线。
在35kV及以下的架空电路上一般只在进出变电所的一段电路上装设。
2.提高电路本身的绝缘水平在架空电路上,采用木横担、瓷横担或高一级的绝缘子,以提高电路的防雷性能。
3.用三角形顶线作保护线由于3kV~10kV电路通常是中性点不接地的,因此,在三角形排列的顶线绝缘子上装以保护间隙,这在雷击时,顶线承受雷击,间隙被击穿,对地泄放雷电流,从而保护了下面的两根导线,一般也不会引起电路跳闸。
4.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或自重合熔断器电路上因雷击放电产生的短路通常是由电弧引起的,电路断路器跳闸后,电弧就熄灭了。
雷电灾害预防措施

雷电灾害预防措施雷电灾害是自然灾害常见的一种,近年来雷击事件屡屡发生,主要原因是人们防雷意识淡薄,防雷设施缺乏.,下面是店铺为您介绍的在日常生活中对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
以供参考。
预防雷击的措施:室内预防雷击(1)电视机的室外无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气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 以上。
也就是说,尽量暂时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
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预防雷击的措施:.室外如何避免雷击(1)为了防止反击事故和跨步电压伤人,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
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但是帆布蓬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电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离开。
(3〕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应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
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
如果有急事需要赶路时,要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要走的慢些,步子小点;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相关知识:怎样抢救被雷击伤的人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
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并对他进行抢救。
若伤者虽失去意识,但仍有呼吸和心跳,则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很大,应让伤者舒适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
若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跳动,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注意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要中止心肺复苏的急救。
农村防雷工作现状及对策

农村防雷工作现状及对策摘要:介绍了农村防雷工作现状,分析了农村防雷安全工作落后的原因,针对农村防雷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农村防雷对策,以期为农村防雷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防雷工作现状落后原因对策引言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雷电是带电的云层间或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光并伴随巨大声响的天气现象,雷电不仅发生频率高,且年年都有发生。
雷电灾害是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气象部门对最近10年的雷电数据统计分析显示,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多发生在城市,而90%的人身伤亡发生在农村。
农村成为雷击事件高发区,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必须加强开展农村防雷减灾工作,保证农民生命安全。
配电、通讯、电器等迅速普及而大都没有采取防雷措施,成为农村防雷新的安全隐患。
1农村防雷工作现状1.1农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农民科学文化水平较低,科学知识较贫乏,防雷意识淡薄。
认为雷电灾害是雷公发威,是天神惩罚人,难以直接对抗和避免,采取消极放任的态度,在居住(房屋建设)、生活劳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防雷自我保护意识。
如农村建房选址盛行信“风水”先生,不懂也不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把房屋建在雷电灾害发生机率大的地方;又如在野外劳动遇到雷雨时,就近躲在孤立的大树下或没有防雷设施的亭子里,这很容易招来雷击之祸。
1.2防雷减灾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相关防雷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后,经过十多年的运行,城市防雷减灾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落实,城市建(构)筑物防雷装置设计、安装、验收等都有一套科学严谨的管理程序,并取得良好的防雷减灾效果。
但在农村,由于地域宽广、建(构)筑物分散、经济较落后等原因,这方面工作没有很好落实到位。
1.3农村防雷设施严重滞后和不足农村绝大部份建(构)筑物没有安装防直击雷装置,或者安装的防直击雷装置不符合规范的要求,遇到雷雨天气时,这些没有安装或安装了不符合规范的防直击雷装置的建(构)筑物都处于雷暴危险区中,易发生雷电灾害事故,给农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危险的自然灾害,在农村地区尤为常见。
雷电灾害常常造成大量财产损失,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安全,给农村经济事业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对雷电的认识,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减少雷电灾害风险,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1.地形原因农村地区以山地、丘陵、平原等为主要地形,这种地形条件使得农村地区更容易吸引雷击。
当雷电云发生电荷分离时,在空气中使地面产生电位差,地势高的地方电位差更大,更容易成为公共放电的发生场所。
2.气象原因农村地区气候多变,天气瞬息万变,尤其是在夏季雷暴天气时更频繁。
雷暴天气中,农村地区的空气中含有更多的静电荷和导电颗粒,极易发生雷电灾害。
3.建筑原因农村地区通常建筑物结构简单,电器设施保护薄弱。
由于雷击电流极强,在农村地区,如果电线烧断、短路,或者与大面积的金属接触,就容易引发大规模的火灾。
二、农村雷电灾害的防护措施1.提高人们的防雷意识在农村地区,要加强对防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自我防雷的能力。
特别是农村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该放置防雷设施,提高安全意识。
2.建立完整的防雷系统农村地区应加强对防雷系统的建设,包括建筑物屋顶接地、大面积金属防雷网等。
通过大规模建设防雷针、避雷线等防护设施,建立完善的防雷系统,减少雷电灾害风险。
3.加强雷电监测在农村地区需要加强雷电监测系统的建设,及时监测天气状况,提前预警,做好防范和抢险准备工作。
在雷电频繁的地区,更要建立雷电预警系统和防雷应急预案,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4.提高电器设施的防雷能力农村地区大多建筑物和电力设施老化,设备保护不力,更容易遭受雷电打击。
为此,应优先更新和改造老旧电器设施,加强新设施的防雷防护措施,提高电器设施的防雷能力。
结语:农村雷电灾害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只要我们认识到问题,并尝试改善,就可以有效降低农村雷电灾害的发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山县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摘要通过对福建省东山县典型的农村雷电灾害分类分析,指出当前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现状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导致农村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几个原因,并提出农村雷电灾害的防护对策。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现状;成因;对策;福建东山
中图分类号s4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243-01
福建省东山县形似展翅蝴蝶,故有蝶岛之称。
岛上地形切划破碎,岗丘起伏,其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根据多年气象资料分析,东山县年平均闪电日数为46.1d,雷暴日数在31d左右,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大气活动频繁,雷暴日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而东山县防雷减灾工作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存在许多问题,如全社会防雷的减灾意识不强,防雷减灾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强化等,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一定程度上仍是防雷减灾管理的盲区,因此农村的防雷工作不容忽视。
1 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
农村作为雷电防御的薄弱区和雷电灾害的多发区,是防雷管理工作的簿弱环节,据有关部门防雷减灾调查资料分析。
农村雷击灾害约占雷击灾害总数的3/4左右,同时雷击导致农民电视、电话、有线电视等损坏和引发火灾的事例也很多。
因此。
让广大农村了解
雷电相关知识、增强防雷意识、强化防雷措施。
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十分有利。
2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成因分析
通过对农村雷电灾害分类分析。
发现导致东山县农村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东山县地处东南沿海,丘陵山地多,是雷电高发区,农村受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易遭受雷电灾害;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防御雷电灾害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不能及时获得雷电预警信息:农村防雷减灾行政管理的约束力薄弱。
2.1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
山区和平原都有发生雷击的可能,农村有些房屋本身就建在雷电多发区。
容易遭受雷击。
农民大多长期在空旷的田野或山坡生产劳作,不可避免要遇上雷雨天气。
同时,由于现有的田野或山坡基本没有安装相应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可供躲避。
很难找到安全的避雷场所,农民常在空旷的田地里成为“制高点”,非常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
2.2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
2006年4月10日,诏安县梅岭、悬钟、下傅、下河等5个自然村供电线路遭雷击。
此次雷击造成500多台电视机损坏。
损失约10万余元。
农村房屋基本都是由农民自行建造,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雷电防护措施,建造时没有安装防雷装置。
农村电力、广播、通讯设
施的防雷装置不合格,电视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遇到雷雨天气,雷电流会沿着天馈线进入屋内,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随意的架空引入住房,雷电经过这些架空线窜入屋内。
造成家用电器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
2.3防御雷电灾害意识不强
农民野外作业遇到雷雨天气缺乏自我雷电防护措施,经常把旷野上的独立大树、亭子当作避雷雨的“安全场所”,犯了避雷的大忌,很容易遭受雷击,从而酿成悲剧。
2.4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获得
农村相对比较广阔。
农民居住也比较分散。
通讯设施相对落后,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到农村,农民群众不能做到提前预防,很可能使农民群众遭受雷击。
2.5防御雷电灾害管理不力
为节约建设资金,大部分农民都有意逃避管理,不愿接受雷电防御技术人员提供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查和质量检测等服务工作;同时,由于多方面原因。
雷电防御主管部门对农村雷电防御安全管理工作未完全到位。
措施未完全跟上。
3 农村雷电灾害防护对策
3.1加强防雷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普及防雷知识
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应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福建省气象条例》、《福建
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等防雷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雷减灾意识,增强农村雷电灾害的防御能力。
3.2从源头上强化防雷安全措施
把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努力转向广大农村,对于农村新建(构)筑物,要从新建(构)筑物基础抓起,做到防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3.3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服务
气象部门要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
建立雷电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雷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提高雷雨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3.4建立雷电灾害气象信息员队伍
在乡镇、农村建立兼职的雷电灾害气象信息员队伍。
通过加强对信息员队伍防雷减灾基本知识和避灾自救的基本能力培训,发挥其在农村防雷减灾科普宣传中的作用,提高农民群众雷电防护知识和防雷避灾意识。
增强个人现场急救自救能力;同时将农村雷电灾害事故及时向气象等相关部门报告,并协助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上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