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调查报告
有关诸城恐龙的社会实践个人总结报告

个人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学院:班级:作者:学号:摘要: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发展趋势,单一的专业知识已经难以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尤其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对自己家乡和周围地区的文化和历史有所了解。
因此,我以我山东大学寒假举行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到诸城地区深入了解诸城的文化,并从中有所收获,并对诸城的恐龙文化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
关键词:诸城恐龙正文:一筹划与准备: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由于涉及的内容等都非常的多,所以我便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了社会实践组队。
在选出团队队长后,我们便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并且,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主要负责前期的准备和中期的实地参观两大部分的活动工作。
首先,我进行的是,前期诸城恐龙的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由于所搜集到的资料非常的多,而且选择的资料必须和我们确定的主题是一致的,最难的是,所搜集的资料中绝不能有臃肿信息,既要自己做总结,又要把不同出处的资料整合到一起,所以就增加了难度。
并且,前期的工作还有联系电视台,制作和打印调查问卷,制作队旗等等复杂的工作。
二具体实行阶段:我们首先在恐龙公园集合完毕后,就开始了探讨。
每一位成员,都开始了今天社会实践工作的畅想。
每个人都兴致勃勃,于是,恐龙公园的参观就在大家的一片欢呼声中拉开了帷幕。
在整个恐龙公园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一尊巨大的金属盘龙像。
整个龙像透出了一种威严,透出一种力量,那仿佛镇压着整个城区的阴气,使整个城区呈现一片安详。
但在我们眼里,那是我们的吉祥的兆头,注定着今天我们将满载而归。
最精彩的就要数恐龙博物馆了。
在里面陈列着最让我们神往的的恐龙化石了。
当然,最让人吃惊的是,那一个个高大的恐龙整体化石和中华第一龙骨了。
在参观期间,我们和工作人员不断地进行交流,从中了解我们需要的信息,从中得到我们渴望知道的知识,并且,在交流中,我们能感受到,诸城的恐龙不仅仅是给了诸城恐龙旅游业这么简单,给的更是身为一个诸城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同样,作为一个中国人,且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也感受到了一种喜悦感和优越感。
恐龙灭绝的研究报告

恐龙灭绝的研究报告恐龙灭绝的研究报告摘要:恐龙灭绝一直是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中一个令人着迷的话题。
本研究报告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探讨了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及其影响。
研究发现,恐龙灭绝可能与巨型陨石撞击、火山爆发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
这一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地球生物演化和灭绝事件有着重要意义。
引言:恐龙是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史前动物之一,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数亿年,然而在6500万年前突然灭绝了。
恐龙灭绝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是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影响。
一、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1. 巨型陨石撞击理论:据研究发现,恐龙灭绝可能与650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的一次巨型陨石撞击事件有关。
这次撞击形成了墨西哥的奇克西鲁布陨石坑,产生了大量的灰尘和岩石碎片,导致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崩溃。
2. 火山爆发:在6500万年前,地球上的一处巨大火山爆发了,释放了大量的火山灰和毒气,导致全球气候变得寒冷和恶劣。
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可能导致了恐龙无法适应和生存。
3. 气候变化:除了陨石撞击和火山爆发外,气候变化也被认为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可能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那个时期的气候变得更加干燥和寒冷,适宜恐龙生活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少。
二、恐龙灭绝的可能影响1. 生态系统崩溃:恐龙作为地球上的顶级食物链动物,它们的灭绝导致了食物链的重塑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其他动物,特别是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也遭受了灭绝的威胁。
2. 生物多样性丧失:恐龙作为地球上最为多样化的物种之一,它们的灭绝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许多其他古生物群体也受到了影响,导致了整个生物多样性的缺失。
3. 物种进化的转折点:恐龙灭绝标志着地球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让哺乳动物等其他物种有机会发展和繁衍。
这也为人类的出现和进化创造了条件。
结论:通过对恐龙灭绝的研究,我们发现巨型陨石撞击、火山爆发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可能是导致恐龙灭绝的重要原因。
常州恐龙园ci调研报告

常州恐龙园ci调研报告常州恐龙园CI调研报告一、引言恐龙园是一种集游乐、观赏、文化教育于一体的主题公园,以恐龙为主题,给游客提供了了解恐龙文化、探索科学知识的机会。
常州恐龙园作为国内知名的恐龙主题公园之一,它的CI (Corporate Identity,企业形象)对于吸引游客、建立品牌形象以及推动经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常州恐龙园的CI进行综合调研,为其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调研目的:了解常州恐龙园的CI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形象识别度和满意度,掌握目标消费群体对其品牌的认知和评价,为进一步提升恐龙园的形象和品牌价值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通过发放问卷和邀请目标人群参与线上调研活动进行数据收集;访谈则选取一些常州恐龙园的消费者、企业员工以及相关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
三、调研结果分析1. CI的知名度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在恐龙园的标志、广告等渠道中见过常州恐龙园的标志,其中近60%的受访者能准确识别出该标志所代表的企业。
这说明常州恐龙园的CI在目标消费群体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2. CI的形象识别度调研显示,约70%的受访者对恐龙园的CI形象印象较为深刻,其中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其CI形象能够很好地代表恐龙园的特色和形象。
3. 公众对CI的满意度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超过80%的受访者对恐龙园的CI表示满意或者非常满意。
其中,他们普遍认为恐龙园的CI设计独特、富有创意,并且能够很好地传递出恐龙园的主题和文化内涵。
4. 目标消费群体对品牌的认知和评价调研数据表明,大部分受访者对恐龙园的品牌认知较为准确,他们普遍认为恐龙园是一家以恐龙为主题的主题公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乐项目和文化展示。
同时,他们对恐龙园的服务质量、环境设施以及员工态度也持有较好的评价。
四、问题分析1. 目标消费群体中有一部分人对恐龙园的CI知名度较低,可能需要加大CI推广力度。
恐龙的调研报告

恐龙的调研报告恐龙的调研报告:一、引言恐龙是地球上已经灭绝的一类史前动物,它们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六千万年左右,从三叠纪中晚期到白垩纪末期。
恐龙以其庞大的体型、壮丽的外貌以及多样的物种而闻名。
本报告将对恐龙的分类、生态特征以及灭绝原因进行调查研究。
二、恐龙的分类根据恐龙的形态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科学家将恐龙分为两类——鸟臀目恐龙和蜥臀目恐龙。
鸟臀目恐龙的骨盆结构与现代鸟类相似,而蜥臀目恐龙则与现代爬行动物更相似。
在这两类恐龙中,有一些最受关注的物种,其中包括如下几个:1. 暴龙(Tyrannosaurus rex):暴龙是最著名的肉食恐龙之一,它是白垩纪时期最大、最强壮的恐龙之一。
它的巨大身躯和锋利的牙齿使得它成为当时恐龙界的霸主。
2. 智人恐龙(Troodon):智人恐龙被认为是恐龙中最聪明的物种之一,它具有较大的脑容量和敏锐的感觉器官,以及锐利的爪子和牙齿。
智人恐龙可能是在白垩纪期间生活的智力最高的恐龙。
3. 腕龙(Brachiosaurus):腕龙是最大的陆地动物之一,它有一个长长的颈部和长长的前肢,使得它能够觅食到较高的地方。
腕龙在白垩纪时期生活在现今北美洲。
三、恐龙的生态特征恐龙生活在各类环境中,包括森林、沼泽、沙漠和草原等等。
它们的体型各异,有些恐龙体型庞大,高度超过10米,而另一些恐龙则相对较小。
由于恐龙化石记录的有限性,很难确定它们的准确生活习性。
然而,科学家通过分析恐龙的牙齿和足迹等化石发现,恐龙有许多种类的食性。
有些恐龙是肉食性,它们以其他小型恐龙、脊椎动物和昆虫为食。
而另一些恐龙则是植物食性,它们主要以植物为食。
四、恐龙的灭绝原因恐龙是在白垩纪末期灭绝的,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之一。
有许多理论试图解释恐龙的灭绝原因,其中最著名的是巨大陨石撞击地球的“陨石撞击灭绝论”,也就是阿尔瓦雷兹假说。
根据阿尔瓦雷兹假说,一颗直径约为10公里的陨石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撞击了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地区。
恐龙主题调研报告

恐龙主题调研报告恐龙主题调研报告一、引言恐龙是地球上存在过的史前动物,在地质历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关于恐龙的研究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入到对恐龙的研究中。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公众对恐龙主题的兴趣、认知程度以及与之相关的市场需求。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总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了18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对恐龙的了解程度、对恐龙展览的兴趣度以及对恐龙主题产品的需求。
三、调研结果1.恐龙的了解程度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的受访者对恐龙有一定的了解,其中约三成的受访者对恐龙的认知较为深入。
2.对恐龙展览的兴趣度在对恐龙展览的兴趣度问题上,约七成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感兴趣,而约二成的受访者表示对恐龙展览不感兴趣。
3.对恐龙主题产品的需求受访者中约四成的人表示有购买恐龙主题产品的意愿,其中最受欢迎的产品为恐龙模型和恐龙图书。
四、讨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得出,公众对恐龙主题感兴趣的比例较高,对恐龙的了解程度也较广。
为了满足公众对恐龙主题的需求,建议以下几点:1.举办恐龙展览考虑到公众对恐龙展览的兴趣度,建议各地举办恐龙主题的展览活动,以吸引更多公众来参观。
展览可以包括恐龙骨骼模型、恐龙生态环境模拟等内容,通过视觉和互动性的设计,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开发恐龙主题产品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公众对恐龙模型和恐龙图书的需求较高,因此建议相关企业和机构开发更多高质量的恐龙模型和图书产品,满足公众对恐龙主题产品的需求。
3.拓展教育市场考虑到恐龙主题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建议相关教育机构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恐龙主题的内容,通过恐龙故事、恐龙游戏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发现,恐龙主题在公众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兴趣度。
建议通过举办恐龙展览、开发恐龙主题产品以及拓展教育市场等方式,满足公众对恐龙主题的需求,推动恐龙主题的发展。
恐龙博物馆调研报告

昌吉恐龙博物馆调研报告一、调研时间2015年6月5号二、调研地点新疆昌吉市建国西路三、调研方法实地调研、网络调查、咨询访问四、调研目的通过对昌吉恐龙博物馆博物馆的研究调查,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昌吉恐龙博物馆博物馆的现状和资源。
从展区参观及博物馆宣传方面等情况来更好的促进博物馆的发展,可以通过改进展区的建设、提高展品的多样性和代表性、扩大商品衍生品、加大宣传手段来提升博物馆的形象和影响力,从而更好的发展博物馆,最大程度开发博物馆的资源,扩大博物馆的发展空间和价值体现。
五、博物馆基本概况昌吉恐龙博物馆位于昌吉市建国西路,是新疆首家古生物博物馆,世界排名第四。
昌吉恐龙馆于2009年开始兴建,外形好像一只正在爬行的甲龙。
恐龙馆占地面积90亩,高39米,建筑面积8729平方米。
馆内一层和负一层为化石展示区,一层展示了昌吉州境内曾经出土的箭龙、奇台天山龙、中华盗龙等恐龙化石,负一层展示了以“冰河世纪”为主题的恐龙及其它动物总类的联展。
二层为互动区,游客通过坐骑仿真恐龙、观看4D恐龙电影、购买恐龙模型等纪念品更直观地观察与了解恐龙。
三层为国际会议交流区,是用于新疆史前文化和生物挖掘、开发、利用、保护、展现、科考、科研等活动的研究交流场所。
这一层未向公众开放。
六、博物馆成功之处1、选址较为合理。
博物馆交通便利,周围有大型购物商场,人流量较大。
博物馆离市中心有一定距离,位置宽敞,有较为充裕的停车位子。
2、博物馆的本体造型也是它的一大成功点,也是它的一个特色。
根据博物馆所展示的内容,设计的甲龙脊背的造型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更为重要的是甲龙脊背的造型使博物馆空间纵向拉伸,也为展示最高大的恐龙化石提供了可能。
同样,很好的解决了博物馆大厅内的采光问题。
在博物馆外围建筑设计上有采用或多或少各种样式的恐龙的造型图案,在游客还未进入博物馆之前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博物馆门前的两头冰河世纪的牛的模型栩栩如生,很好的契合了此次联展的内容。
霸王龙的研究报告

篇一:恐龙调查报告恐龙调查报告恐龙时代主要指地质史上的中生代时期,这一时期又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
在这一时期,恐龙是地球上当之无愧的霸主,它们存活了近1.6亿年,最后由于白垩纪末期的物种大灭绝事件而灭亡,中生代亦随即结束。
恐龙是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成功的物种之一。
从2.45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爬行类动物成了地球生态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类时代。
大型爬行类恐龙即出现于中生代早期。
植食性的易碎双腔龙,是体形与体重最大的陆栖动物。
棘龙是迄今为止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
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鱼龙与蛇颈龙及生活于空中的翼龙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善的生态体系(海生爬行动物与翼龙均不是恐龙)。
爬行类在地球上繁荣了约1.8亿年左右。
这个时代的动物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龙。
人们一提到恐龙,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只巨大而凶暴的动物,其实恐龙中亦有小巧且温驯的种类。
生活形态生活形态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群体的生活样式或类型。
它不是针对个体,而是针对群体而言的。
只要了解了恐龙如何觅食、争斗以及生育,就基本上可以知道它们的生活形态了。
觅食草食性恐龙能够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们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龙为了吃到高处的植物叶子,会用后肢站立。
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为食。
各种恐龙不同的觅食方式也会在它们的牙齿上体现出来。
攻击锐利的牙齿和爪子是肉食类恐龙猎食的武器。
暴龙类恐龙会寻找落单的草食性恐龙,因此常常单独行动。
而有些恐龙则会群体行动,锁定猎物后蜂拥而上,并用第二根趾头的脚爪割开猎物的腹部。
防御草食性恐龙一般会有一些特殊的“装备”来对付肉食性恐龙的攻击,这些装备有时是坚韧的皮甲、骨棒或骨钉,有时是有力的尾巴。
大型草食性恐龙会集体行动,一旦受到威胁,就会集体坚守阵地并反击。
求偶在动物世界中,外表最华丽或体格最强壮的雄性就能获得雌性的青睐。
有些恐龙头上长着头冠或角,可能就起到了吸引异性的作用。
为了争夺雌恐龙,雄恐龙之间可能会发生争斗。
社会实践报告—恐龙谷博物馆调研

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题目:禄丰恐龙谷博物馆功能调研指导教师:窦宇专业:公管事业管理(艺术管理)姓名学号朱浩玉201207024075李之馨201207024050李珂201207024047林孝红201207024004刘岳晖201207024027方圆201207024089胡冰201207024090任书东201207024088梁光翠201207024015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禄丰恐龙谷博物馆功能调查报告目录内容摘要....................... ........ (4)关键词....................... ........ .. (4)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4)(一)调研的目的 (4)(二)调研的时间 (4)(三)调研的地点、方式、对象及内容 (4)二、导论 (6)三、“恐龙谷”发展现状 (7)(一)、禄丰恐龙谷的社会功能概述、定位及公园亮点 (7)(二)、发展现状 (7)四、“恐龙谷”主题公园内恐龙化石博物馆的功能性调研 (8)(一)、经济功能分析 (11)(二)、社会功能分析 (14)(三)、教育功能分析 (18)(四)、文化功能分析 (23)五、恐龙化石博物馆的调研结果 (23)六、针对恐龙谷发展现状和调研结果对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建议 (23)七、结语 (24)内容摘要在我国主题公园内博物馆建设方面,云南禄丰恐龙谷不论是从经济效益、社会影响、考古历史文化传播传承及教育意义等各方面来说,都做到了统筹,将博物馆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带来的效益和反响都很好。
作为调研小组,我们亲自走访、实地调查,获得了更多关于世界恐龙谷的主题公园及其化石博物馆的功能性研究资料,并在调研之后给出一些关于恐龙谷未来发展的建议及意见。
关键词博物馆功能主题公园发展建议一、调研的基本情况(一)调研的目的目的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探究主题博物馆的功能性并分析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恐龙调查报告
恐龙调查报告
恐龙时代主要指地质史上的中生代时期,这一时期又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
在这一时期,恐龙是地球上当之无愧的霸主,它们存活了近1.6亿年,最后由于白垩纪末期的物种大灭绝事件而灭亡,中生代亦随即结束。
恐龙是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成功的物种之一。
从2.45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爬行类动物成了地球生态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类时代。
大型爬行类恐龙即出现于中生代早期。
植食性的易碎双腔龙,是体形与体重最大的陆栖动物。
棘龙是迄今为止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
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鱼龙与蛇颈龙及生活于空中的翼龙等
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善的生态体系(海生爬行动物与翼龙均不是恐龙)。
爬行类在地球上繁荣了约1.8亿年左右。
这个时代的动物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龙。
人们一提到恐
龙,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只巨大而凶暴的动物,其实恐龙中亦有小巧且温驯的种类。
生活形态
生活形态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群体的生活样式或类型。
它不是针对个体,而是针对群体而言的。
只要了解了恐龙如何觅食、争斗以及生育,就基本上可以知道它们的生活形态了。
觅食
草食性恐龙能够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们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龙为了吃到高处的植物叶子,会用后肢站立。
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为食。
各种恐龙不同的觅食方式也会在它们的牙齿上体现出来。
攻击
锐利的牙齿和爪子是肉食类恐龙猎食的武器。
暴龙类恐龙会寻找落单的草食性恐龙,因此常常单独行动。
而有些恐龙则会群体行动,锁定猎物后蜂拥而上,并用第二根趾头的脚爪割开猎物的腹部。
防御
草食性恐龙一般会有一些特殊的“装备”来对付肉食性恐龙的攻击,这些装备有时是坚韧的皮甲、骨棒或骨钉,有时是有力的尾巴。
大型草食性恐龙会集体行动,一旦受到威胁,就会集体坚守阵地并反击。
求偶
在动物世界中,外表最华丽或体格最强壮的雄性就能获得雌性的青睐。
有些恐龙头上长着头冠或角,可能就起到了吸引异性的作用。
为了争夺雌恐龙,雄恐龙之间可能会发生争斗。
比如盔龙就会炫耀它高高的头冠吸引异性,雄性肿头龙在求偶竞争中会用撞头的方式相互示威。
生育
筑巢、产卵及照顾下一代也是恐龙的生活内容之一。
恐龙的巢一般是泥巢或沙上的凹坑。
有些恐龙将巢聚集在生育区,而某些特殊的种类会年复一年地回到相同的筑巢地点繁殖。
有些雌恐龙产完蛋后便一走了之,让卵自己孵化;而有些雌恐龙会留在巢边,以保护卵和刚孵出的小恐龙。
恐龙的分类
根据臀部结构的不同,所有恐龙都可以归入蜥臀目和鸟臀目两个大类。
这两个大类又可以划分为比较小的类,直到科这一层。
一个科是具有相同特征的恐龙种类的一个集合,当一个科里只有一种类群时,属名就代替了科名。
恐龙的种类
生活于地球上的恐龙很可能在1000种以上,但是恐龙时代和我们相距如此遥远,我们只能通过已发现的化石去了解它们。
目前,被发现的恐龙有上百种。
随着恐龙研究工作的不断进展,我们所知的恐龙种类还会不断增加。
分类依据
恐龙可以根据其臀部结构分为蜥臀目和鸟臀目两大类。
大部分的蜥臀目恐龙都具有往前突出的耻骨,而鸟臀目恐龙的每根耻骨都向后倾斜。
除臀部结构不同外,两类恐龙在生活及行为特征上也不同。
蜥臀目恐龙包括以四肢行走的草食性蜥脚类恐龙,以及几乎用两肢行走的肉食性兽脚类恐龙。
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
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
这样的架构比其他各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
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蜥臀目(Saurischia)、鸟臀目(Ornithischia)。
二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腰带结构。
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
鸟臀目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下方,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
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区别)。
蜥臀目分为蜥脚类(Sauropoda)和兽脚类(Theropoda),蜥脚类又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类。
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是一类杂食--素食性的中等体型的恐龙,
例如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种巨型恐龙——板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安琪龙。
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大型的素食恐龙。
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
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的马门溪龙,世界上已知体形最大的动物——易碎双腔龙。
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
它们都是肉食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为最聪明的一类。
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暴龙是著名代表。
其余如异特龙、南方巨兽龙、棘龙等也颇具名气。
鸟臀目分为5大类:鸟脚类(Ornthopoda0、剑龙类(Stegosauria)、甲龙类
(Ankylosauria),角龙类(Ceratopsia)和肿头龙类(Pachycephalosauria)。
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
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
它们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
如:鸭嘴龙、禽龙等。
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或多对,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
其代表有被认为居住在平原上的剑龙、被发现于坦桑尼亚的肯氏龙。
甲龙类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早期。
例如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海拉尔龙,生活在英国
的多刺甲龙,以及在美国的包头龙和蒙古的爱得蒙托龙。
角龙类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
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即属角龙类的祖先类型。
其中有与霸王龙齐名的三角龙,温顺的食草动物原角龙等等。
肿头龙类的主要特点是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主要生活在白垩纪。
不论是蜥臀目还是鸟臀目,它们的腰带在肠骨、坐骨、耻骨之间留下了一个小孔,这个孔在其它各目的爬行动物中是没有的。
正是这个孔表明,与所有其它各目的爬行动物相比,被称为恐龙的这两个目的动物之间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
恐龙的灭绝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久,可是在白垩纪末期,它们却突然在世界各地销声匿迹了。
恐龙的灭绝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有关恐龙灭绝的理论、假说纷纷出台,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