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子、配子致死的解题方法和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

关于遗传致死问题的专题总结郑瑞斌一、配子致死(gametic lethal):致死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致死。

这可能是由于配子中的致死基因(或其它致死基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的异常变化(缺失或增加,形成单体、三体的个体,产生缺体的配子)所致.这就有一个问题,如果是由于致死基因的作用:配子在形成合子,即生命体的第一个细胞,之前就由于配子致死基因的作用而死掉了,那么这种可致死的基因如何遗传下去。

对于这个问题:一种解释是,配子致死基因只在无性生殖和营养繁殖中的个体里出现并传代。

然而事实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也有配子致死基因的存在。

所以,这种致死基因可能仅对于某种(比如雄)配子有致死效应,而另一种配子无影响。

这样既有配子致死基因的存在,此基因又可以遗传。

配子致死遗传是指在配子期发挥而致死。

这可能是由于配子中的致死基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的异常变化(缺失或增加,形成单体、三体的个休,产生缺体的配子)所致。

这种致死基因可能仅对于某种(比如雄)配子有致死效应,而对另一种配子无影响,此基因又可以遗传。

简单地讲就是,受精前卵子或精子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死亡的现象,是造成不育性的原因之一。

本文结合近两年高考遗传题对致死问题进行部分汇总分析。

某基因使配子致死:某些致死基因可使雄配子死亡,从而使后代只出现某一性别的子代,所以后代出现单一性别的问题,考虑是“雄配子致死“的问题。

近几年高考题中有关配子致死习题例析1、常染色体上的雄配子致死例1.(2011年北京卷30)(16分)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a和和褐色眼()b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

aa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了抑制,bb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

正需果蝇复眼的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1)a和b是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

(2)用双杂合体雄蝇(K)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试交实验,母体果蝇复眼为色。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按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A、B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

高中遗传中各类“致死”题的解法

高中遗传中各类“致死”题的解法

高中遗传中各类“致死”题的解法现在高考卷中出现了不少与“致死”有关的题目,为此在这里做了一个小结:一、某基因使配子致死:某些致死基因可使雄配子死亡,从而使后代只出现某一性别的子代,所以若后代出现单一性别的问题,考虑是“雄配子致死”的问题。

例1、剪秋萝是一种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有宽叶(B)和窄叶(b)两种类型,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经研究发现,窄叶基因(b)可使花粉致死。

现将杂合子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正确的是()A、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0:0B、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0:1C、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1:0D、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1:1解析:由题意可知,杂合子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 B X b,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 b Y,又知窄叶基因(b)可使花粉致死,则窄叶雄株只能产生一种花粉,即含有Y的花粉,雌株能产生含X B、X b的两种卵细胞,则后代的表现型为宽叶雄株和窄叶雄株,无雌株。

选C。

例2、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女娄菜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

请回答:(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窄叶个体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4)若后代性别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5)能否出现后代全为窄叶,且雌雄各半的情况,若能写出亲本的基因型,若不能说明理由。

答案:(1)X B XB×X b Y(2)X B XB×X B Y(3)X B Xb×X b Y(4)X B Xb×X B Y(5)不能,因为亲本中基因型为X b X b的雌性个体不存在。

高三遗传专题基因致死

高三遗传专题基因致死
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D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综合练:
8.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其子粒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的 控制。A基因存在时,能合成酶I,B基因存在时,酶II的合成受到抑制,两对等位基因 独立遗传。子粒颜色的转化关系为:
A.白眼雄果蝇占1/2 B.红眼雌果蝇占1/4 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D.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
真题练: 6.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 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B/b )位于X染色体上, 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现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
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
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
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
起的。
据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s基因导入到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 B.对该转基因植株进行测交,子代黑色:红色:白色=2:1:1 C.控制果实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F1的全部黑色植株中存在6种基因型
提升练:
4.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 (aa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 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 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

配子致死的问题

配子致死的问题

禽流感专题1、近期在我国部分地区再次爆发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按病原体(禽流感病毒)类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

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禽流感主要在鸟类中间传播,偶可感染人。

科学家从病鸡组织样本中分离提取了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RNA,经试验分析确定其由8个基因组成。

⑴假如禽流感病毒的一个基因含n个碱基,则这个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最多含有氨基酸。

⑵禽流感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抵抗能力较强,可存活30多天,但其在细胞外却不能繁殖,原因是。

⑶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后,合成其DNA所需要的模板是,所需要的原料是。

必不可少的酶是。

⑷给家禽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对预防禽流感有重要作用。

但即使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后,在禽流感爆发时期也不能掉以轻心,原因是①②。

⑸在互联网上有报道称,期望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某种基因w在水稻中表达,鸟类自由取食水稻后即可在体内产生抗体,可抵御禽流感。

假如真能产生相应的抗体抵御禽流感,则基因W表达后产物的某种结构,应与作为抗原的禽流感病毒的相似。

你认为鸟类自由取食这种水稻后即可在体内产生抗体的期望能实现吗?并说明理由:。

答案:⑴n/3 ⑵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居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存。

⑶禽流感的RNA 家禽细胞内的四种脱氧核苷酸逆转录酶⑷①注射疫苗后产生的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及其产生的抗体、效应T细胞及其产生的淋巴因子等不一定能在机体内长期存活②禽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抗原特异性发生改变⑸抗原决定簇不能实现,因为基因W在水稻细胞中表达的产物不能直接进入鸟类的体液中,起不到抗原的作用(其他答案只要理由充分就可以得分)。

2、已知野生型果蝇为长翅V,突变型果蝇为残翅v ,长翅基因V对残翅基因v完全显性,若用一定高温处理残翅的果蝇的幼虫,后来幼虫长大、化蛹、羽化为成虫,结果表现出野生型的长翅,请回答下列问题:⑴你认为上述高温的作用是。

高中生物遗传突破--致死问题

高中生物遗传突破--致死问题


黑身圆眼 黑身棒眼 灰身圆身 灰身棒眼
雄蝇 23
26
82
70
雌蝇 0
50
0
52
AaXBXb细长 × AaXbY锯齿
AXB
AXb
AXb
A AXBXb细长
AAXbXb锯齿
aXb
AaXBXb细长
AaXbXb锯齿
AY
AAXBY细长
AAXbY锯齿
aY
AaXBY细长
AaXbY锯齿
aXB AaXBXb细长
aXb AaXbXb锯齿
例1、剪秋萝是一种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有 宽叶(B)和窄叶(b)两种类型,控制这两 种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经研究发现, 窄叶基因(b)可使花粉致死。现将杂合子宽 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 例正确的是( )
C、 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 株=1:0:1:0
变式1: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女娄菜有宽叶和窄 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 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 使雄配子致死。请回答:
aaXBXb圆宽 aaXbXb死亡
AaXBY细长 AaXbY锯齿
aaXBY圆宽
aaXbY死亡
细长:锯齿:圆宽=6:6:2
(二)某些致死基因使花粉管不能萌发。
例2、某海岛上人工种植了某自由交配的基因 型全为Aa的一年生植物,若基因型为aa的植 株因为花粉管缺陷导致不能传粉,则该植物在 岛上自然繁殖两代后,理论上子代中AA、Aa、
致死基因在X染色体上,这种致死情况与性别有关, 例如隐性纯合致死。 如果aaXbY和aaXbXb致死, 则AaXBXb ×AaXBY的后代3:1:1(雌性3:1,雄性3:3:1), AaXBXb ×AaXbY的后代3:3:1(雌性3:3:1,雄性3:3:1)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遗传中致死问题的归类,含经典例题!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遗传中致死问题的归类,含经典例题!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遗传中致死问题的归类,含经典例题!致死基因的归类(1)隐性致死与显性致死隐性致死是指隐性基因在纯合情况下具有致死效应,显性致死是指显性基因具有致死效应,它包括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

若为显性纯合致死,则显性性状一定为杂合子,显性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显∶隐=2∶1。

(2)配子致死与合子致死根据在生物个体发育阶段的不同时期所发生的致死效应,致死现象可以分为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

配子致死是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具有致死效应;合子致死是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发挥作用而具有致死效应。

(3)常染色体基因致死和性染色体基因致死根据致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可以把致死现象分为常染色体基因致死和性染色体基因致死。

(4)基因突变致死和染色体缺失致死从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上分析,致死现象可分为基因突变致死和染色体缺失致死。

遗传致死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虽然致死现象中的子代性状比与正常状态的分离比不同,但解此类题时照样要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若是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用分离定律解题;若是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题;若是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需要考虑伴性遗传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致死个体对正常比例的影响,即转化好表现型比例。

某些致死基因或基因型导致性状的分离比改变设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显性纯合致死AA、BB致死(2)隐性纯合致死一、选择题1.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

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

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

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答案】D【解析】无尾猫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和无尾猫,说明有尾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无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微专题之归类例析高中遗传学中的致死现象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微专题之归类例析高中遗传学中的致死现象

归类例析高中遗传学中的致死现象将高中生物学遗传学中的致死现象分为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两大类型进行总结分析。

一、配子致死1.单基因致死某种致死基因的存在导致配子死亡的现象,伴X染色体遗传的雄配子致死现象比较常见。

例1.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有宽叶和窄叶之分,分别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B和b控制,含有b的花粉不可育。

基因型为×杂交,后代全为雄株,且宽叶和窄叶之比为1∶1。

参考答案:X B X b×X b Y解析:根据“后代全为雄株”可知父本基因型为XbY;根据后代雄性中“宽叶和窄叶之比为1∶1”,可知母本基因型为X B X b。

2.多基因致死某些基因相互作用导致配子死亡,从而不能完成受精作用的现象。

例2.某植物紫花(A)对绿花(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让某紫花高茎植株自交得到F1,F1中紫花高茎∶绿花高茎∶紫花矮茎∶绿花矮茎=5∶3∶3∶1,则F1中的紫花高茎进行随机交配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

参考答案:紫花高茎∶绿花高茎∶紫花矮茎∶绿花矮茎=141∶55∶55∶9解析:因F1中有绿花矮茎(aabb),可知该亲本基因型为AaBb,F1中紫花高茎∶绿花高茎∶紫花矮茎∶绿花矮茎=5∶3∶3∶1是9∶3∶3∶1的变形,即紫花高茎中缺少了一部分,可以用棋盘法分析(图1)可知,F1产生的结果可能是含有AB的雄(或雌)配子致死导致的。

假定含有AB的雄配子致死,则F1中紫花高茎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1∶3,他们产生的雄配子为Ab∶aB∶ab=5∶5∶3,雌配子为AB∶Ab∶aB∶ab=7∶5∶5∶3。

利用棋盘法可知F2为:紫花高茎∶绿花高茎∶紫花矮茎∶绿花矮茎=141∶55∶55∶9。

3.配子不融合致死某些致死基因使花粉管不能萌发,导致配子不能融合而出现的致死现象。

例3.烟草在受精时会出现配子不亲和现象,机理如图所示。

【精】致死问题总结

【精】致死问题总结

关于“致死”问题归类解析 一、合子致死 1、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

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

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A .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B .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

C .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 表示,隐性基因用a 表示)(1)黄色鼠的基因型是 ,黑色鼠的基因型是 。

(2)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 。

(3)写出上述B 、C 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解析】 本题考查据后代性状分离比判断致死类型、显隐性判断、遗传图解的书写等有关知识。

据B 中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出现黑色鼠,可判定黄色鼠是显性。

且亲本黄色鼠都是杂合子(Aa)。

常规情况下Aa ×Aa 交配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比例为3:1,但实际为2:1,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分离比例发生变化。

”可推测该致死类型为显性纯合致死。

【答案】 (1)Aa aa (2)AA2、基因型为Aa 的亲本连续自交,若aa 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则第三代AA 、Aa 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A .7/8 1/8B .15/16 1/16C .19/27 8/27D .7/9 2/9解析:F 2中三种基因型(含被淘汰的aa )及比例为:AA :1/3+1/6=1/2,Aa :1/3,aa :1/6,由于aa 被淘汰,则F 2中AA 所占的比例为(1/2)/(1/2+1/3)=3/5,Aa 所占的比例为(1/3)/(1/2+1/3)=2/5,F 2自交得到F 3,遗传图解如下: F 3中三种基因型(含被淘汰的aa )及比例为:AA :3/5+1/10=7/10;Aa :1/5,aa :1/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子、配子致死”遗传题的解法
一、某基因使配子致死:某些致死基因可使雄配子死亡,从而使后代只出现某一性别的子代,所以若后代出现单一性别的问题,考虑是“雄配子致死”的问题。

例1、剪秋萝是一种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有宽叶(B)和窄叶(b)两种类型,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经研究发现,窄叶基因(b)可使花粉致死。

现将杂合子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正确的是()
A、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0:0
B、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0:1
C、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1:0
D、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1:1
解析:由题意可知,杂合子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 B X b,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 b Y,又知窄叶基因(b)可使花粉致死,则窄叶雄株只能产生一种花粉,即含有Y的花粉,雌株能产生含X B、X b的两种卵细胞,则后代的表现型为宽叶雄株和窄叶雄株,无雌株。

选C。

例2、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女娄菜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

请回答:
(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X B XB×X b Y 。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X B XB×X B Y 。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窄叶个体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X B Xb×X b Y 。

(4)若后代性别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X B Xb×X B Y 。

(5)能否出现后代全为窄叶,且雌雄各半的情况,若能写出亲本的基因型,若不能说明理由不能,因为亲本中基因型为X b X b的雌性个体不存在。

解析:(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X B Y),则亲本雄株只产生Y配子,雌株只产生X B配子,亲本基因组合必为X B XB×X b Y。

(2)若后代全为宽叶且雌雄各半,说明雄株产生了两种配子(X B和Y),雌株只产生一种配子(X B),亲本基因组合为X B XB×X B Y。

(3)若后代全为雄株,说明雄株只产生一种配子,即Y配子,宽叶和窄叶个体各半,说明雌株产生了XB和X b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亲本基因组合为X B Xb×X b Y。

(4)若后代性别比例为1:1,说明雄株产生两种配子(X B和Y),比例为1:1,宽叶占3/4,说明雌株的配子也有两种(X B和X b),亲本基因组合为X B Xb×X B Y。

(5)若后代全为窄叶,雌雄各半,则雌性亲本基因型为X b X b,是由雌配子X b和雄配子X b结合产生的,由于X b雄配子不育,所以不存在X b X b的雌性亲本。

所以后代不会出现全为窄叶的个体。

二、基因使合子致死:
(一)、致死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种情况一般后代雌雄比例是2:1,不是1:1,但不会出现只有一种性别的情况。

例1、若果蝇中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是隐性可致死基因(导致隐性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X b的配子有活性)。

能否选择出雌雄果蝇杂交,使后代只有雌性?请作出判断,并根据亲代和子代基因型情况说明理由。

答案:不能。

果蝇中,雄性中只有X B Y个体,雌性中有X B X B和X B X b个体,雌雄果蝇的两种亲本组合中均会出现X B Y的雄性个体。

例2、(四川卷,31)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 n X n、X n Y等均视为纯合子)。

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

(1)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 3 种。

(2)若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 n ,F1代雌蝇的基因型为 X N X N、X N X n。

(3)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 N 。

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 %(或1/11)。

解析:(1)由于F1雌、雄果蝇数目有明显差异,所以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存活的果蝇有3种基因型。

(2)若F1代雌蝇中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为n,F1代雌蝇的基因型为X N X N、X N X n。

(3)若F1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为N。

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雌:1/2X N X n和1/2X n X n;雄:X n Y),则理论上F2代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X N X n、3/4X n X n、3/4X n Y、1/4X N Y(致死),因此,F2代存活果蝇种群中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7X N X n、3/7X n X n、3/7X n Y,所以F2存活果蝇种群中N基因的频率为1/7÷(1/7×2+3/7×2+3/7)=1/11。

例3、(山东卷,27)假设果蝇中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

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

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①让这只雄蝇与正常雌蝇杂交;② F1互交(或F1雌蝇与正常雄蝇杂交);③统计F2中雄蝇所占的比例(或统计F2中雌雄蝇比例)。

结果预测:Ⅰ、如果 F2中雄蝇占1/3(或F2中雌:雄=2:1),则X染色体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
Ⅱ、如果 F2中雄蝇的比例介于1/3~1/2之间(或F2中雌蝇:雄蝇在1:1~2:1之间),则X 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
Ⅲ、如果 F2中雄蝇占1/2(或F2中雌蝇:雄蝇=1:1,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解析:设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Y,正常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 A X A(设等位基因为A、a)。

则有XY×XAXA→F1:XAX、XAY;F1互交:XAX×XAY→F2:XAXA XAX XAY X Y. 若为完全致死突变,X Y个体全部死亡,后代雌雄比例为2:1;若不是致死突变,后代雌雄比例为1:1;若为不完全致死突变,则比例在1:1~2:1。

(二)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这种致死情况与性别无关,后代雌雄个体数为1:1,一般常见的是显性纯合致死。

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2:1;两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6:3:2:1。

例1、(福建卷 27)已知桃树中,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蟠桃(Hh)自交(蟠桃与蟠桃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1)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2)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 ,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解析:将蟠桃(Hh)自交或蟠桃与蟠桃杂交,其后代基因型为1/4HH、2/4Hh、1/4hh。

如果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那么子代的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如果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那么子代的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
例2、鹦鹉中控制绿色和黄色、条纹和无纹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已知绿色条纹鹦鹉与黄色无纹鹦鹉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条纹,其比例为1:1.当F1的绿色无纹鹦鹉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A、这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控制绿色和黄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控制条纹和无纹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绿色的基因纯合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
解析: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所以这两对相对性状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C错误。

后代的性状表现与9:3:3:1相似,说明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只是发生了个体致死;通过题意知,绿色对黄色显性,无纹对条纹显性,与9:3:3:1相比较,6:3::2:1应是控制绿色和黄色的基因(设为A、a)中发生了AA致死现象。

练习:1、一只突变型雌性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性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A、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
C、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
D、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