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doc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教学(2024版新教材)

➢ 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
• 1月等温线比较密集,7月等温线比较稀疏; • 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等温线密集,且弯曲程度较大。
气温的分布
➢ 海陆因素影响气温分布
A
0℃ B
﹣10℃<A<0℃ 10℃<B<20℃
( No 限时2分钟) Image
合作探究
A
B
20℃
D.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
3.我国的南方气温比北方高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的影响 B.海陆因素的影响 C.地势高低的影响 D.季风的影响
4.在等温线图上,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说明气温( )
A.高
B.低
C.差异大
D. 差异小
气
温 的 变
( 第 二
化课
与时 分)
布
等温线的判读
气温的分布
气温的纬度分布 气温的海陆分布 气温的垂直分布
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高线
120
110 100
130 120110 100
把地图上_海__拔__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温线
4℃ 8℃ 12℃ 16℃
把地图上_气__温__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像这样呈 封闭形状时,如 果中心气温低, 表示这里是低温 中心;反过来, 就是高温中心。
等温线大致沿东 西方向延伸,说 明南北方向存在 气温差异。
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 行,请你查询资料,分析两 地举办冬奥会的有利条件有 哪些。再见源自小结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1.一年当中,某地最高月平均气温是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是7月,则该地位于 (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第2课时)

【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5页第一自然段。提问:什么是等温线?
【学生活动】回答:根据气温观测记录,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依次连接成线,就是等温线。
【过渡】我们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世界或某个区域的气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学会阅读等温线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世界或某个区域的气温分布规律。
2.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
【过渡】现在我们掌握了等温线图的读图方法。能不能根据世界等温线图发现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全球气温分布
【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读教材图4.13,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1)用红色笔描画年平均气温20°C和﹣10°C等温线。观察这些等温线分别接近哪些重要的纬线。
(2)观察描画的等温线大致沿什么方向延伸。
3.同一纬度气温分布
【布置任务】展示喜马拉雅山脉的景观图,引导学生观察山顶和山麓景观的差异,并启发学生思考原因。
【学生活动】观察景观图,比较山麓和山顶景观,讨论得出结论:这一差异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
【小结】陆地上等温线受山地或高原等地形因素的影响,比较复杂。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气温的垂直递减率为0.6°C /100 m,即气温具有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内容要点说明
【气温的分布】
1.在“气温的分布”标题下,只讲述气温的水平变化,未讲述气温的垂直变化。垂直变化的原因分析,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讲述。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掌握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气象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气温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气温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
2. 气温的变化规律:日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
3. 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
4. 生活中的气温现象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气温的变化规律,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2. 难点:气温分布图的解读,生活中的气温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温的概念、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2. 利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观察气温分布图,理解气温分布的特点。
3. 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气象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气温现象。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气温分布图、气象数据等教学素材。
2. 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以便进行实例分析。
六、气温的测量与记录1. 气温的测量工具及方法2. 气温的记录与资料整理七、气温日变化与季节变化1. 气温日变化规律2. 气温季节变化规律八、世界气温分布特点1. 纬度对气温分布的影响2. 海陆对气温分布的影响3. 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4. 洋流对气温分布的影响九、我国气温分布特点1. 纬度对气温分布的影响2. 海陆对气温分布的影响3. 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十、气候变化与气温关系1. 气候变化的原因2. 气候变化对气温的影响十一、生活中的气温现象1. 城市热岛效应2. 海拔高度与气温的关系3.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十二、气温与人类活动1. 气温对农业的影响2. 气温对健康的影响3. 气温对交通的影响十三、气温变化的应对措施1. 节能减排2. 适应气候变化3. 保护生态环境十四、拓展与实践1. 收集不同地区的气温数据,分析其分布特点。
2. 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工作的实际情况。
十五、教学反思与评价1. 学生对气温概念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气温变化规律的掌握情况3. 学生运用气象知识解释生活中气温现象的能力六、气温的测量与记录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气温的测量工具及方法,学会正确记录和整理气温数据。
4.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B.人类活动
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
课堂练习
读“等温线图”,据此完成3~4小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气温比较,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南半球冬季 B.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 C.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 D.该图表示南半球夏季
5、如何绘制气温曲线图?
月份
气温 (℃)
1 2345 6 10.2 10.7 13.4 18.2 22.1 25.5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 28.8 28.2 26.0 21.7 17.5 13.1
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 (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注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 取值范围为10-30℃,以5℃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 (3)根据气温值逐月用点标注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 (4)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重 点 气温变化的计算;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定义:
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 观和我们的生活环境差异 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我们 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一、气温的变化
2、气温的观测
观测方法:
用放置在气象台百叶箱内的温度计来测定的。一般将 温度计放在离地面约1.5米的百叶窗中进行测量。如 果没有百叶窗,也可以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约1.5米 的阴影处进行测量。
课堂小结
气温的变化 与分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探讨地理知识的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为今后学习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变化与分布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气温变化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其有一定的兴趣。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于气温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理解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2.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3.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特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讲解法:对于抽象的知识点,采用讲解法进行详细阐述,帮助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地图、实例等教学素材。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展示气温变化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以及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以及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天气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地理现象,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需要通过实例和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了解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图表展示和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认识到气温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气温变化规律的背后的原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气温变化的现象和影响。
2.图表展示法:通过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直观地展示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3.思考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实例分析。
3.小组讨论:提前分组,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引发学生的思考。
4.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课件+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五、说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及气温分布图。
难点: 理解气温变化规律及分布
规律。
六、说教法学法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会 对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事半 功倍的作用。本课我将采 取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 探究法。利用读图分析可 以锻炼学生的识图和提取 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小 组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 合作意识。
七、说教学过程
3.活动一:绘图、析图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设置,学生动手描图绘图,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接下来的 分析图示奠定良好基础。在分析图示过程中, 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增强了课堂交互性,使 问题化繁为简。利用公转运动带来的季节差 异进行过渡,增强新旧知识的衔接,两幅图 的对比分析,建立学生地理空间观念,明确 不同区域,既有特色又相互联系,落实区域 认知素养。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01 说 课 标 02 说 教 材 03 说 学 情 04 说 教 学 目 标
目录
CONTENTS
05 说 重 点 难 点 06 说 教 法 学 法 07 说 教 学 过 程 08 说 板 书 设 计
一、说课标
地理课程结构
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1月、 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 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七、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本节
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促成学生形成 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复习。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七、说教学过程
7.知识总结 素养立意
设计意图: 通过时事政策来思考全球目前
与未来的气温变化趋势,与导入相 呼应,培养学生用动态的眼光看问 题,增强对世界的理解,形成人类 命运共同体意识,指导生活实践, 增强地理实践力。
2024年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阅读课本找出定义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思与学: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取获取的知识读图:计算:(8℃+ 16℃ + 12℃ + 4℃)÷4=10 ℃读图:计算:30.5℃-24.5℃=6 ℃读图:计算:25℃-(-5 )℃=30 ℃(六)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1)根据表及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步骤,绘制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2)根据绘制的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变化特点。
探究二:气温的分布(一)等温线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直观表示世界各地的冷热状况。
认识亚历山大·冯·洪堡(二)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举一反三:根据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判读等温线(三)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分析:(1)结合等温线的变化,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2)对比陆地等温线与海洋等温线的差异。
2.读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相比哪一个更密集?说明什么?小试牛刀:结合题目,完成相关内容。
为人类的科技发展点赞小组合作:读图分析:分析作答: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更密集,说明北半球1月气温差异比7月更大。
读图:一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3.观察1月份和7月份陆地等温线的凸出方向。
口诀简记:一陆南,七陆北难点突破:该图表示是_____半球___ 季季节的等温线的分布图,请说明理由。
(四)模拟实验用模拟实验解释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差异明确步骤提出问题七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小组合作:观看视频,了解实验做实验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潞新二中黄瑜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气温的变化与气温的分布。
具体知识点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 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3.候特点,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
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家乡气温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教学准备.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1.温度计、学生绘图用坐标和气温资料。
2.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步骤
一、气温的变化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两位同学放学路上的对1.读图后回答:同一地点一天话,引导学生思考。
2.出示北内、一年内气温会发生变化。
极地区和广州地区的北极熊同一2.学生读图后回答:同一时间时间的不同感受引出同一时间不不同地区的气温可能差别很大。
同地区的气温有差异。
3.哪位3.描述家乡一年的气温变化情
同学说一说我们家乡一年内气温况。
的变化情况?4.教师总结:气
温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变化情
况。
板书: [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
布]
时间、空间
一、气温的观测1.由不同人对
气温的感受不同导入气温的观测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温度计1.的工具—温度计,并介绍摄氏度的读取方法。
来历。
2.你知道气温是如何测量2.了解百叶箱及温度计的使用的吗?导入百叶箱的介绍和温要求。
参与课堂试读温度计
度计的使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用。
找学生阅读课件中百叶箱的的活动。
说明。
3.教师演示几种错误的3.演示并总结该如何正确使用
温度计使用方法,然后由学生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
4.我们该温度计么
时间?
4.一天观测几次?什
如何来测定一天的气温呢?( 1)思考得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观测的次数及时间(2)日平均的计算方法。
观察思考一下问题:气温的计算( 3)由日平均气温的 5.(1)表示多长时间的气温
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月平均变化 ? ( 2)最高温、最低温多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少?出现在何时?
5.如何来表示所观测到的气温资(3)计算:最高温和最低温的
料呢?我们先学看一幅来自气差思考回答6.绘制年气温
象部门的坐标图。
引导学生观察变化曲线图
填写表格,并导出气温日较差概(1)根据课件显示分组讨论
念。
“早穿皮袄午穿纱”分(2)分析总结读图方法
析 6.一年当中气温的变化又是
如何表示的呢?
(1)引导学生绘制,并总结评
价)引导学生读四幅不同温度带
2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的气温曲线图,并总结读图方法。
承转:
气温日变化曲线和气温年变化曲线只能反映某地随时间的气温变化规律,而我们往往需要了解某个区域,甚至全球的气温变化规律,那又该如何表示一定区域内气温的水平分布呢?
二、气温的分布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发给学生印有大量观测数.1 据的练习纸。
问:观察资料,规律是否一目了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怎样做可以让规律体现得更清晰呢?.引导学生回顾各种不同地形特 2 征在等高线图中的体现,进而导入等温线图的分析,明确等温线的读图方法。
3.观察思考,小组合作: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分组完成题目4.选作题目:你还能从图中看出哪些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规律?1.观察数据,联想等高线等特点。
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
成平滑曲线2.对比分析,总结出等温线的分析方法)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有什. 3(1 么关系?(2)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
(3)南北半球哪个等温线更平直?
)用一句话总结世界年平均 4(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教师引导:海陆交界部分弯曲、气温的分布规律。
4.在教师引等温线疏密变化)总结:最导下观察,继续探究--纬
突出的规律是什么?是由什么因度因素素
决定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
气温逐渐降低板书:纬度因素
5.承转:如果只有纬度因素影响5.思考: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气温气温分布,那等温线应该和纬线分布呢 ?海陆分布影响结果冬平行,可实际情况完全如此季:夏季:
吗引导学生分析一月和七6.对照世界地形图察看该处是何
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海陆分布对区域?总结出海拔高度与气温
气温分布的影响。
得出结论板的关系。
书:海陆分布
6.承转:投影显示世界年平均气
温图,所示地区与周围区域纬度
相同、海陆位置相似,气温却差
别非常大,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通过青藏高原、重庆峨眉山两个
具体事例总结出海拔高度对气温
的影响规律。
板书:地形
三、总结、练习、拓展.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师生回顾总结气温的变化1.完成课件展示的表格完成课件展师生回顾总结气温的分布.2 练示的提纲思考、合作、探究习、拓展 3. 4 本课总结.本通过种太阳问题的讨论,感知世节课我们了解了气温在时间和空界多样性的美丽,认识地球气温对间上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于人类的重要性,建立正确的人地了是哪些因素在影响这种规律,关系理念。
但我们只是了解了表面现象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