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海滨小城》课堂实录
海滨小城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为了进一步提高海滨小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我校于近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聚焦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讲座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期间,各教研组围绕核心素养,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
各备课组在组长带领下,共同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确保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难题,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2. 听课评课活动期间,各教研组分别开展了听课评课活动。
听课环节,教师们认真聆听同组教师的授课,关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
评课环节,大家针对授课教师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听课评课,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3. 专题讲座活动期间,我校邀请了知名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涵盖了教育教学改革、核心素养培养、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
专家们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讲座结束后,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4. 教学研讨活动期间,各教研组围绕核心素养,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措施和成功经验。
通过研讨,教师们对核心素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活动成果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讲座等活动,教师们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2.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活动期间,教师们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推动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9 海滨小城》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8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9 海滨小城》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海滨小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9课,第六组是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选编课文。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类记叙
性课文,介绍了家乡海滨小城这座南国美丽的风光,抒发了作者热
爱家乡的感情。
【教法分析】
三年级上册正式进入了中段学习,让学生“读”占鳌头,通过开门
见山的浅读,师生合作的评读,感悟情感的朗读,帮扶结合的品读,让学生在体验阅读的乐趣中领悟本文语言特点,从而领略海滨和小
城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小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学生
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
1. 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9个词语;。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海滨小城》教学实录 ..doc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19.海滨小城(第二课时)执教:张家港市梁丰小学张帆教学目标:1.能找到相关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2.初步学习如何围绕关键句展开说几句话。
3.继续学习抓关键词谈感受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抓住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2.找到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教学难点:找到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教学流程:一、回忆海滨美景,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读题),作者林遐是分海滨、小城两个部分来介绍了自己的家乡。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来到海边,是按照什么顺序观赏了哪里的美景?(出示:作者按照从到的顺序,写了和的美丽海滨景色。
(板书:大海沙滩)大海的景象真美啊。
来加上词语读一读(你记住了课文里的关键词。
你还会用自己的词语,真棒)出示完整词语三个。
课文里的词语抓住了事物颜色的特点呢。
我们一起读一读。
这样的词语课文里还有呢,看,近处沙滩的景象也很美。
出示词语你来读一读。
有了这些表现特点的词语,事物就生动了起来。
我们一起读一读海滨的景色如此迷人,那小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小城里逛一逛。
二、略读4-6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4-6自然段,课文写了小城哪几个地方的景色?请圈画出来。
根据生回答板书:庭院公园街道2.你是从哪里读出是这三个地方的?从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读出来。
(真会读书)先去庭院逛一逛三、精读“庭院”景色出示第4自然段生读(评价“字正腔圆真好听……声音响亮些就更棒了……熟练、声音响亮)1.小城的庭院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美、香、(树)多)说到哪一点,生上台写哪一点。
香、美:找到的同学先读一读句子,再上台写,写的时候全班读一读。
多:你知不知道为什么老师最后一个请你说,因为重量级的人物都是最后一个出场的。
因为你的发现非常重要。
来,从哪里读出庭院树多?(第1、2句特别是哪个词:“很多”。
借助关键语句 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教学实录与点评

一、导入
3、齐读课题 4、过渡语:海滨小城美不美?你们想不想知道海滨小城有哪些美丽的地方?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小城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68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生字词,排火车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3、同学们的字音读的准,现在我们开动小火车读一读生字。 4、同学们的字音读的这么准,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的更流利。请同学 们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
一、导入
我首先向学生们展示了一张图片,图片上是一个巨大的石头雕像,看上去非 常古老,然后我让学生们猜猜这个雕像代表的是谁。
一、导入
“他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英雄——盘古。”我揭示答案。
二、新课
1、盘古的故事
1、盘古的故事
我首先给学生们讲述了盘古的故事,让他们了解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的。我 让学生们想象自己就是盘古,站在一片混沌之中,用一把巨斧劈开黑暗,创造出 一个新的世界。这个过程是如此艰难,但盘古坚持了下来,最后他的身体化作了 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了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最 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生 动地表现了盘古的勇气和智慧。
内容摘要
在这个课堂上,我以“人”和“神”两个角度来解读这个故事,并引导学生 们从中体验神话传说的魅力。
一、导入
3、神话元素解析
3、神话元素解析
接下来,我从“神”的角度来解读这个故事。“在古代神话中,人们常常把 一些自然现象、动物或物体视为神。你们觉得盘古这个形象代表了什么?”我问 道。
(完整word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单元19.海滨小城(课堂实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海滨小城》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学习第二部分小城的内容,运用学法进行分步学习并进行学法迁移。
2、欣赏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第二部分小城的内容,运用学法进行分步学习并进行学法迁移。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滨小城》(板书课题)的第一部分,(微机显示大海和沙滩景色)看大海、沙滩(板书:大海、沙滩)这两个地方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
在美丽的大海边有一座小城。
小城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跟随课文去领略小城的美丽风光。
翻开书看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作者写了小城的那几个地方?你来说。
生:作者写了小城里的庭院、公园、街道。
二、讲读第四自然段师:对,请坐。
课文的第二部分小城分别写了庭院、公园、街道(板书:小城:庭院、公园、街道)这三个地方。
三处地方都有各自的特点。
请看第四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版贴字片:找中心句)生:小城里每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师: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你来读。
(指名读)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请你读。
(再指名读)真好,庭院的特点是什么?生:栽了很多树。
师:庭院的特点是(板书:树多)。
你们从那句话知道?生:从中心句知道。
师:(板贴字片:抓住特点),齐读。
生:找中心句,抓住特点。
师:其实写庭院树多的句子,不光这个句子,还有哪几个句子?生: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
师:请男同学朗读一遍。
(幻灯出示: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这句话从哪里写出树多的特点?生:“有……还有”这个关联词看出树多。
生:还从“许多”这个词看出。
师:非常好,这句话通过写树的种类多,写出了庭院树多的特点。
这是作者用眼睛……生:看到的。
师:(板贴:看)句子简洁,朗读时要注意顿号的停顿。
生:(按老师要求朗读)师:很好,请座。
人教部编版三上 19《海滨小城》教学实录

19海滨(bīn)小城名师教学片段实录◆创设情境,探究小城之美(教学重点)师:刚才我们游览了美丽的海滨,现在我们再到小城里走一走,看一看,去欣赏这具有南方特色的小城风光。
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后四个自然段写小城景色的这部分内容。
看谁能准确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
(生读文、勾画、交流)师:同学们都是“游客”。
现在我们到小城去逛逛,请用你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拍下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下面开始互相交流、评议。
(生交流、评议)师:谁愿意把你拍的最美的一处景物介绍给大家?我们共同来欣赏欣赏。
生1:我拍的是小城的庭院。
庭院栽了很多树,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出示课件:庭院美景图)生2:我拍的是小城的公园。
公园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出示课件:公园美景图)生3:我拍的是小城的街道。
街道十分干净,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出示课件:街道美景图)师:同学们拍摄的小城的这几处景物,分别抓住了庭院、公园、街道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这座小城所特有的美丽与整洁。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赞美的语气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后四个自然段,体会体会小城的美。
(生自读课文)赏析:在教学片段中,教师注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交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当导游、拍照,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画读、抄写,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这种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伙伴的开放性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学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体现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的新课程思想以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
2.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1.出示课题:海滨小城2.课题由哪两个词组成的?我们一看课题,就知道课文写哪些内容?(课题由“海滨”和“小城”两词语组成。
课文是写海滨和小城的美丽景色。
)3.什么叫海滨?(靠近大海的地方。
)(二)提出学习目标1.海滨小城美丽的风景有什么特色?2.作者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住的特点进行描述的?(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些什么?2.学生交流自学情况。
第1自然段:蔚蓝色的浩瀚的大海上,许多船只来来往往。
天空飞翔着海鸥,飘着云朵。
第2自然段:早晨,海面上到处都被朝阳镶上了一层金黄色。
第3自然段:沙滩上遍地是各种各样的贝壳。
捕鱼的船队归来时,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第4自然段: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许多树。
第5自然段:小城公园里的榕树很美。
第6自然段:小城的街道多,而且用细沙铺成,十分干净。
(四)指导分段1.第一段:1-3自然段。
第二段:4-6自然段。
(提示:课文是根据“海滨”和“小城”不同的类别分段的。
)2.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明确:从海滨→小城,也就是从远→近的顺序观察的。
(五)学习写“海滨”部分的课文1.自学这个部分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浩瀚:本课指海面辽阔无边。
交界:两地相连的地方。
本课指远远看去海面和天空相接的地方。
水平线:本课指海平面。
镀:使一种金属附着到别的金属或物体表面上,形成一个薄层,如镀金、镀银。
本课指阳光照在物体和人身上,好像镀上一层金黄色。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了解、体会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从而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小城美丽景色的语句。
懂得怎样按一定顺序观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念方法,休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理清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具:实物投影,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昨天,我们欣赏了大海的景色,你们觉得美吗好,请大家一边欣赏一边跟着教师回忆课文内容。
2、多媒体播放海滨录像,边看这引读。
3、作者写海滨先写了什么景色,再写了什么景色(板书:大海、沙滩)4、你觉得大海美在哪里沙滩呢(板书:色彩绚丽、动静结合)5、在这样广阔无垠而又绚丽多彩的海滨的衬托下,小城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前往――海滨小城。
你会看到另一番迷人的景色。
二、学习第二部分:小城。
1、自由读四-七段,说说作者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再想想小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学生读后交流。
(师板书:庭院、公园、街道。
美丽、整洁)找出留给你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小城的美丽和整洁的呢3、我们随作者先来到庭院。
学生观看录像,师范读。
指名朗读,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自由读这一段,说说你觉得哪句话写得美,为什么实物投影出示句子:“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①热闹:写出花多,花艳,争相开放。
含拟人手法。
笼罩:覆盖,花多,几乎满城都是。
一片片红云:花多,花红,很美。
板书:花美你见过这样的树开这样的花吗这就是海滨城市特有的。
②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③你能把美的感受带给大家吗指名多人读,齐读。
④再看录像,加深印象。
⑤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庭院中的树――(很多)板书:树多;有……这些树都是亚热带树木,这也是海滨小城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滨小城》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学习第二部分小城的内容,运用学法进行分步学习并进行学法迁移。
2、欣赏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第二部分小城的内容,运用学法进行分步学习并进行学法迁移。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滨小城》(板书课题)的第一部分,(微机显示大海和沙滩景色)看大海、沙滩(板书:大海、沙滩)这两个地方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
在美丽的大海边有一座小城。
小城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跟随课文去领略小城的美丽风光。
翻开书看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作者写了小城的那几个地方?你来说。
生:作者写了小城里的庭院、公园、街道。
二、讲读第四自然段师:对,请坐。
课文的第二部分小城分别写了庭院、公园、街道(板书:小城:庭院、公园、街道)这三个地方。
三处地方都有各自的特点。
请看第四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版贴字片:找中心句)生:小城里每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师: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你来读。
(指名读)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请你读。
(再指名读)真好,庭院的特点是什么?生:栽了很多树。
师:庭院的特点是(板书:树多)。
你们从那句话知道?生:从中心句知道。
师:(板贴字片:抓住特点),齐读。
生:找中心句,抓住特点。
师:其实写庭院树多的句子,不光这个句子,还有哪几个句子?生: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
师:请男同学朗读一遍。
(幻灯出示: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这句话从哪里写出树多的特点?生:“有……还有”这个关联词看出树多。
生:还从“许多”这个词看出。
师:非常好,这句话通过写树的种类多,写出了庭院树多的特点。
这是作者用眼睛……生:看到的。
师:(板贴:看)句子简洁,朗读时要注意顿号的停顿。
生:(按老师要求朗读)师:很好,请座。
全班齐读。
生:(齐读第二个句子)。
师:课文写的小城就在我们广东,这儿栽种的树木就叫亚热带树木。
在这么多的树木中,作者具体写了哪一种,请同学们把这句话读一读。
(幻灯出示: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指名学生读。
生:(读第三个句子)师:这句话写了什么?生:这句话写桉树叶子发出来的香味。
师:你来说。
生:这句话写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很浓。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从“飘得满街满院都是”看出来。
师:非常好,请坐。
请大家读一读这个句子。
师:“满街满院”是什么意思?(板贴指片:理解词句)你来说。
生:“满街满院”是说街道和院子充满了香味。
师:你再来说。
生:“满街满院”是写桉树叶子的香味飘得到处都是。
师:对,这说明桉树叶子散发的香味飘得到处都是,无论走到哪个地方都闻得到桉叶的清香。
(板贴纸片:闻)这句子说明了……?(教师指板书“树多”)。
生:树多。
师:对,也说明了桉树栽得多,树多,叶子也多,风一吹来,香味到处都闻得到,一阵接一阵。
这香味你们喜欢吗?生:喜欢。
师:请用喜爱的语气来朗读这句话。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
〕生:〔按老师要求读〉师:谁读得更好,你来读。
生:〔一个接一个地读,一个比一个读得好。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师:读得不错,凤凰树在广东栽得很多,谁见过?生:没有见过。
师:没有见过,没关系。
请看(微机出示:凤凰树开花的情景)。
看完录像后,问:美吗?生:很美。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生:(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形容凤凰树开花的情景)“凤凰花红得像一团火。
”师:(出示幻灯句: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看,作者是怎样介绍凤凰树的,这句话写了什么?你来说。
生:写凤凰树的花开得很热闹。
师:这句话当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是什么?生:我觉得“热闹”这个词用得好。
师:这个词写出了什么?生:“热闹”这个词写出了凤凰树多,开的花很多。
师:“热闹”写出了凤凰树花什么样的特点?生:写出凤凰花艳丽。
师:(播放凤凰树开花的录像,指导学生观察。
)再看一看,还说明了什么?你说。
生:还说明了花开得很旺盛。
师:对,“热闹”这个词用得特别好,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热闹。
师:“热闹”可以换成那个词?生:灿烂。
师:(教师继续追问)还有吗?生:烂漫。
师:(换词后小结)“热闹”这词用了拟人手法写花,写得非常生动、恰当。
(教师继续发问)这句话除了“热闹”这个词写得好,还有其它词吗?生:笼罩。
师:纠正“笼”的读音,问:“笼罩”是什么意思?生:象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师:你来说。
生:“笼罩”是像有一层薄薄的东西把它盖住。
师:这也说明了……生:树多。
师:(出示幻灯句: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
小城好像笼罩在片片红云中。
)(学生一个接一个站起来读,读得有感情。
)问:你认为那个词写得好?大胆说。
你说。
生:我觉得“红云”一词写得好。
师:为什么?这里的“红云”指什么?生:因为这里运用打比方的方法。
这句话的“红云”指凤凰树开的花。
师:非常好。
出示幻灯片小城好像笼罩在片片红云。
“红云”比喻()。
“笼罩”表明凤凰树开的红花()。
生:“红云”比喻凤凰树开的花。
“笼罩”表明凤凰树开的红花的多。
师:说清楚些。
生:“红云”比喻凤凰树开的红花。
“笼罩”表明凤凰树开的红花多而密。
师:你们认为这个句子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你说。
生:赞美生:欣赏。
师:学习课文不但要理解词句,还要体会感情,(板贴纸片:体会感情)(微机出示:凤凰树开花的录像)看花香扑鼻,繁花似锦,你觉得小城怎样?生:很美丽。
师:(板书:很美。
)作者热爱家乡,把小城写得那么美,通过自己的看、闻、想。
(板书:想)想就是联想,把花想象成了红云。
看、闻、想就是……(板贴纸片:留心观察)。
现在老师检测一下你们刚才是否留心听课。
出示填空题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先总写了庭院的(),再分别具体写了树的()、桉树的()和凤凰树的(),表现小城的()。
第一个句子和后三个句子的关系是()关系。
生: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先总写了庭院的树木,再分别具体写了树的种类、桉树的香味和凤凰树的花,表现小城的美丽。
第一个句子和后三个句子的关系是总分关系。
师:有其它意见吗?生: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先总写了庭院的树木多,再分别具体写了树的种类多、桉树的香味和凤凰树的花的红,表现小城的美丽。
第一个句子和后三个句子的关系是总分关系。
师:(出示幻灯片答案)齐读。
生: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先总写了庭院的树木多,再分别具体写了树的种类多、桉树的香味浓和凤凰树的花的红,表现小城的美丽。
第一个句子和后三个句子的关系是总分关系。
过度第五、六自然段师:我们分两步学习了庭院部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是按怎样的步骤来学习的。
(指板书:1。
找中心句,抓住特点。
2。
理解词句,体会感情。
)生:(齐读:1。
找中心句,抓住特点。
2。
理解词句,体会感情。
)师:我们按这个步骤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因为第四自然段采用“扶”的方法运用学法进行分步学习,所以第五、六自然段采用“放”的方法进行学法迁移。
(过程略)师:(学习第五、六自然段后小结)好,我们来看看(指板书)庭院很美,公园更美,街道也很美。
三处美景可不一样,我们要理解“更、也”掌握三个自然段之间的关系,这里分别介绍三个地方,结构相同,作者感情步步深入,最后作者对海滨和小城这两部分的景色,有什么感受呢?生: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师:把作者喜爱的心情读出来。
生: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师:板书:美丽、整洁。
总结全文师:(看录像总结全文):是劳动人民的劳动,才使小城这样美丽。
作者先写出了小城很美,然后留心观察景物的特点,这是先总后分的方法,我们还掌握了几种留心观察的方法:看、闻、听、想。
平时我们养成了这种习惯就能把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作为写作材料,写作文的时候要用上好词、好句,这样就写得生动、具体,把景物描写得如诗如画。
小城真是一幅画,下面我们听一首歌曲《小城故事》。
四、作业写一段描写美丽的校园的话。
我们学校的校园真美啊!(提示:以“我们的校园真美丽啊!”为总起句,抓住校园“树多、花香、教学大楼的崭新和干净”的特点分别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