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综合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综合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1.2012年10月10日遨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记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
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头,观察采访一小时的时间,发现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
2.对于当前走红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网上众说纷纭:网友A:中国人从内心至今对法治观念淡薄。
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骁幸,别人不遭自己也不会遭。
法治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
网友B: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
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而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人的公民素质亟需提高。
网友C:小则看是国民素质太低,大则看是国家法制没有落实,也很难落实所造成.长此以往人民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没有法制。
而且这种行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网友D:我不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观点,这只是少部分人或地区的观点和存在现象,我们应该看到现代的中国人素质正在逐步提高,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网友E: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站在旁边吃灰尘和尾气;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步才得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
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
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
网友F:“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交通意识的缺乏。
可以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行人,既提示、又做到了警告行人的作用。
毋庸讳言,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最近在国内流行一个词,“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过马路,和红绿灯无关。
“红灯停,绿灯行。
”这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规则的制定,就要自觉遵守,这样才有章可循,然而在现今中国的大部分地方红绿灯却形同虚设,说起来不仅是笑谈,实质上这是破坏规则,违规的表现,显然这应该被国人所不齿和唾弃,是我们应当坚决反对,坚定杜绝的行为。
“不守规矩走遍天下,守规矩寸步难行”国人规则意识的淡漠缺失,国人法治观念的淡薄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存在从众心理和群体效应,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等等造成了“”过马路现象的存在,我认为“”不仅仅是中国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的落后写照,更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生动标本。
“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早就强调“无规矩不成方圆”。
可当今中国规则的存在,并不一定得到广泛认可。
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而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遵守规则。
对我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和利用规则;反之,就无视规则。
每个人都知道乱闯红灯是不文明的行为,但“法不责众”的从中心里让大家看到了破坏规则的机会,红灯来了,跟着众人大咧咧闯过去,习以为常,不仅能节约时间也能减少发生交通事故的奉献,带来的认为自己正确聪明选择的沾沾自喜而不是破坏规则的愧疚感,不走的一类人反而似乎会招来一样的眼光,被视为“缺心眼儿”。
“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破坏规则的集体撮合。
交通规则是现代人最常见的公共规则。
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实现道路安全畅通。
而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规则,一是“浑水摸鱼”的从众心理和群体效应,二是“法不责众”的人治文化。
显然,那些破坏规则者,都明知其行为不光彩,并且要被追究责任,只是在集体行为的迷彩服和法不责众的防弹衣下,放纵自我,因此也使得“不违法、小违规”在社会上大行其道。
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吸烟、“中国式过马路”都折射出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守规矩方式”,要想改变国民素质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整体性的提高是重点。
中国式过马路是观念问题一辩辩词

中国式过马路是观念问题尊敬的各位评委,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方的观点是“中国式过马路是观念问题”。
现在请允许我做以下几个定义:中国式过马路是指在中国出现的,凑够一撮人,无视红绿灯过马路的现象;是在字典中的定义为联系两种事物,表示陈述的现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观念是指思想意识;管理则是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我方判断中国式过马路是观念问题的标准是:中国式过马路从本质上讲是人的观念出现了偏差。
现在,请允许我进一步证明我方观点:第一,中国式过马路的主体是行人,行人的思想意识决定其行为。
行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其在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上存在问题。
在道德上,行人维护公共规则的观念淡薄,利己心里驱使着行人不顾他人而乱闯红灯。
行人普遍存在从众心里,看到别人闯红灯我也闯,不会去阻止反而去跟从。
在法制上,行人的法制观念淡薄,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
他们认为很多人一起闯红灯,车子不敢撞我,交警抓不到我。
因为行人在思想意识上出现了问题,导致了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的产生,所以中国式过马路是观念问题。
第二,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的人在观念上存在问题。
对于制定法律法规的人来说,他们虽然意识到交通信号要跟上城市建设的发展,但他们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督促执行者严格执行;对于执行法律法规的人来说,不重视闯红灯这种行为,对闯红灯的行人执法不严,因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他们在那里指挥,车辆就撞不到人,所以不去理会。
因为制定者和执行者在观念上存在问题,引起了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的产生,所以中国式过马路是观念问题。
第三,规范手段不能杜绝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转变观念才是长久之计。
人是行为的主体,思想决定行动。
现在我们可以用管理这个手段来暂时的控制或阻止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中国式过马路就永远不会消失。
管理是以人为中心,而人的观念决定其行为。
如果观念转变不过来,即使有再多再严的手段也不能让中国式过马路消失。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随着城市化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中国过马路的方式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过去,当中国人准备跨越马路时,他们可能会考虑先更快地穿过路口,不管是贴边行走还是感到太危险就暂停一下。
然而,《公安部相关规定》的颁布,中国的交通安全法已经成为实施,该法要求全国人民在过马路时必须先使用交通信号灯,不得绿灯也不得过马路,只有在红灯或者斑马线上穿行。
如今,随着绿灯的变化,中国的交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在过马路时不再只搭了斑马线就横穿路口,而是根据红灯和绿灯的变化改变行进方向,在斑马线上行走,以更安全的方式前往目的地。
虽然中国人过马路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由于中国交通规则的复杂性以及人们缺乏遵守这些规则的意识,许多人仍然会随意穿行,甚至在斑马线以外穿行。
此外,在一些小路口,人们也经常忽视交通信号灯,不管是红灯还是绿灯也不遵守相关规定。
因此,要改善中国过马路的情况,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知道如何正确的过马路;其次,应该加强对违反交通法规的人的惩罚力度,来阻止他们再次违反交通法规行为;最后,应该安装更多的交通信号灯,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宽敞的马路上,以确保交通安全。
总之,中国过马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交通安全的教育和宣传,并加
强对对违反交通法规的人的惩罚力度,以及安装更多的交通灯,以便更好的保障中国的交通安全。
初一议论作文:中国人过马路

初一议论作文:中国人过马路在中国,过马路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它也引发了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人过马路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过马路是指从一条道路走到另一条道路的行为。
在中国,过马路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步行还是骑车,都需要过马路。
然而,过马路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
二、问题分析1. 交通规则意识不强许多中国人对交通规则的意识不强,认为过马路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不需要遵守任何规则。
这种意识导致了人们在过马路时经常出现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如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等。
2. 缺乏安全意识许多中国人缺乏安全意识,认为过马路是一件非常安全的事情,不需要过分小心。
这种意识导致了许多人在过马路时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如看红绿灯、观察周围环境等。
3. 交通设施不完善在一些地区,交通设施不完善,如红绿灯设置不合理、斑马线不明显等,这也导致了人们在过马路时容易出现问题。
三、解决方案1. 加强交通规则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加强交通规则的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同时,也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交通规则,提高人们的意识。
2. 提高安全意识政府应该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过马路时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看红绿灯、观察周围环境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人们的意识。
3. 完善交通设施政府应该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如合理设置红绿灯、明显标注斑马线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力度、及时维修设施等方式确保交通设施的正常运行。
四、个人观点我认为过马路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也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在过马路时,我们应该注意周围环境、看红绿灯、走斑马线等。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随意闯红灯、不随意横穿马路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总之,过马路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也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针砭时弊时评作文

针砭时弊时评作文
《也谈“中国式过马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这样一种现象,在过马路的时候啊,经常能看到一堆人凑在一起,不管红绿灯,直接就过马路了,好像那红灯就是个摆设似的,我把这叫做“中国式过马路”。
就说有一次我在一个十字路口等红灯。
当时正是下班高峰期,人来人往的。
我本来老老实实地站在那等绿灯呢,结果旁边突然就凑过来一群人。
有年轻的小伙子,有大妈,还有带着小孩的家长。
眼看着红灯还有十几秒呢,他们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那个带头的小伙子左右瞅了瞅,直接就迈开步子往前走了,后面的人一看,也都呼呼啦啦地跟着走。
我当时就傻眼了,这灯还红着呢啊!那些车都还在开着呢!可这些人就跟没看见一样,大摇大摆地就走过去了。
我看到一辆车为了避让他们,猛地踩了刹车,那刺耳的声音,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心有余悸。
这些人图啥呀?就为了那十几秒的时间?难道就不能多等一会儿?这么着急忙慌的,万一出点啥事咋办?也许他们觉得法不责众,大家都这么走就没事了。
但这真的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负责啊!难道我们就不能有点耐心,有点秩序,按照规则来过马路吗?
说真的,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真的得改改了。
这看似是一件小事,可反映出的却是我们对规则的漠视和对自身安全的不重视。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尊重规则,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有序,我们的生活也才能更加安全。
希望下次再看到红绿灯的时候,大家都能多等等那十几秒,让我们一起对“中国式过马路”说拜拜吧!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现象的一点小小的看法,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让我们共同为创建一个更加文明、有序的社会而努力吧!。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其产生的原因。
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盲目从众盲目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
大家所看到的行人闯红灯,一般都是一群人一起闯的,这就是因为人们有盲目从众的心理。
根据调查,有网友表示:“有时候大家都过,自己站那儿等反而会觉得傻乎乎的”,“别人都闯,自己不闯,好像显得很清高似的,别扭”。
盲目从众会使人变得没有主见,淡化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导致闯红灯变成一种潮流。
(二)侥幸心理侥幸心理,就是无视事物本身的性质,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违反那些为了维护事物发展而制定的规则,想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恶来行事就能使事物按着自己的愿望发展,直至取得自己希望的结果。
很多人闯红灯就是抱着侥幸心理。
他们觉得:“没事,我怎么会碰上事故”,“大家都这样过来了,会有啥事”,“我们没事,是你多管闲事”“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我们”。
侥幸心理,是一种信念的迷失,缺少坚持,是对事件把握控制力上的懒散,若形成习惯,则为成很严重的问题。
(三)红绿灯设置不合理很多路段的红绿灯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一些马路太宽,而绿灯时间太短,往往才走到一半,就亮起了红灯。
有时候绿灯亮了,还是有车不遵守交通规则,与人同行,时间长了,人们就司空见惯了,慢慢的,对红绿灯的意识就薄弱了。
有些路段的红灯等待时间过长,超出行人的忍耐范围,甚至一些路段的红灯等待时间在100秒以上。
很多人抱怨:“我们行人也赶时间呀,这么多红灯,要是一个个等,上班肯定要迟到。
”事实上,红绿灯在设置条件上不合理,这也是人们闯红绿灯的原因之一。
(四)执法力度弱行人“闯红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了。
大多数城市对闯红灯的行人处以警告或罚款10元。
虽然我们的法律对行人闯红灯有处罚规定,可是却没有办法真正落实起来。
如何看待中国式过马路

如何看待“中国式过马路”继多个城市对“中国式过马路”开罚后,厦门也准备对这样的行为实行惩罚。
仿效其他多个城市的做法。
厦门市将首先采用信息化手段,先对闯红灯的行人予以警告,不听劝阻且情节恶劣的,民警将对其开具10元罚款。
此外,民警还要通过手中的移动警务系统,记录下闯红灯人的违法行为,并且永久保存。
一旦被记录在案,今后考驾照、找工作、贷款都将受到影响。
所以在政府部门强力出击的同时,“中国式过马路”这个现象,也引起了舆论的广泛注重和热议。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对‘中国式过马路’开罚”“中国式过马路”既是规则意识浅薄导致的,也是规则本身不完善造成的。
一方面,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点等不无关系。
尤其是行人“闯红灯”的“违法成本”太低。
行人只要一个匆忙的理由,就能够置交通法规不顾,横闯红灯而去,而很多正常行驶的机动车不得不小心翼翼对“闯红灯”行人实行避让。
而近些年我国对机动车安全驾驶的要求愈加严格,也在一定水准上淡化了行人的安全意识。
在很多城市大量“高清摄像头”的“监督”之下,司机对于闯红灯能够免于处罚的侥幸心理已经越来越少,特别是在一些重点路段,机动车都要严格按照标志线通行,否则都会受到处罚。
这在一定水准上淡化了行人在“闯红灯”过马路时的安全意识。
另一方面,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不足,也在客观上导致了“闯红灯”行为的发生。
一些城市的非机动车道变成了事实上的机动车道,路边的人行道变成了汽车的临时停车场,有的红绿灯时间间隔太短,来不及让行人通过。
“中国式过马路”是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规则失范的表现。
“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不但存有于交通规则之中,在社会管理、官场治理、商业伦理上同样存有。
表面上是“法不责众”的社会心态在作怪,其实还是社会规则失范所致。
正是因为对“法不责众”过于迁就与放纵,才形成了结伴而行的群体心态。
如果不能重塑规则意识,实现真正的制度治理,那么这样的状况将难以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观察和看法
看过这样一张图片:马路对面的信号灯上显示着红色,而斑马线上却“热闹”非凡,有年事已高的老人、抱着小孩的妇女、西装革履的男人……全赶在了这时过马路。
后来才了解到,这就是“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跟红绿灯没关系,只看人不看灯。
我不禁皱眉,难道红绿灯成了大马路上的摆设吗?到底是什么让中国的民众“开创”了“中国式过马路”呢?
在我看来,原因有二。
一是民众的安全意识淡薄,更多的,或许是一种侥幸心理在作崇。
人们往往寄希望于“运气”二字,总是认为自己不会成为那几万分之一的“倒霉蛋”。
殊不知,灾难总在无意间降临。
试想,假如有一辆车正高速驶来,刹车不及,那这些人的生命……我不敢想象,相信如此过马路的群众也不曾想像。
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其二,交通部门疏于管理。
这般“声势浩大”的过马路,竟无一交警阻止。
是交警们正忙着“偷菜”,还是形象不够“威武”,以致无人听从劝告?个中原因我无从知晓。
但交通部门执法不严,却是铁板钉钉的事实,无从辩白。
综上所述,“中国式过马路”的产生,这责任要均分到民众自身和有关部门的身上。
对此,必须要加强安全教育,通过电视、报纸、宣传单等媒介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
交通部门也应加强执法,安排交警在各大路口进行监督。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井然有序的过马路队伍,让“中国式过马路”成为文明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