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方言分布、分区及语法特点

合集下载

闽南方言概述

闽南方言概述

闽南方言概述
闽南方言是一种超地区、超省界的汉语方言。

它主要通行于闽南地区、粤东的潮汕地区和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海南省和广东的雷州半岛一些地区以及浙江、江西、广西、江苏和福建的中部及东北部地区,也有讲闽南方言的。

千余年来,闽南、潮汕一带有不少人出洋谋生而相继向外移居。

人语相随,今天的东南亚诸国,有相当一部分华侨和华裔仍然以闽南方言作为他们的交际工具。

...
闽南方言的流播
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

它分为五个次方言:
厦门话区:厦门、金门、同安
泉州话区:泉州、石狮、晋江、惠安、南安、永春、德化、安溪等八个县市
漳州话区:漳州、龙海、漳浦、云宵、东山、诏安、华安、长泰、平和、南靖等十个县市
龙岩话区:龙岩、漳平
大田话区:大田县、尤溪县的一部分。

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
厦门话与台湾闽南语的比较
一般而言,在所有的闽南语当中,台湾闽南语与厦门话在发音上最为接近。

但是,已经有学者指出,从语言形成的角度来看,这两种语言也有以下四个不同的地方:
台湾各大城市的居民并非直接由漳州和泉州搬过来的;而厦门的居民则大多直接迁自漳州和泉州。

早在17世纪明末清初的时候,大批的移民就已经移居台湾,因此台南建府的时间相当早;而厦门市的急速兴起,则是1...。

闽语

闽语

闽语虽然内部差异性大,主要表现在音韵方面, 却仍有不少彼此相通之处。
各闽语分支大多拥有大量的文白异读、频繁的连 音变调,并且皆无唇齿咬合发声的唇齿音f(海南 话除外)也有部分观点认为,在闽东话的南片福 清话中和北片的福安话,是存在 [f] 这个音素的, 不过是[θ]的变。 此类字白读多读为双唇音(重 唇p, b)。
方言之闽语
闽语为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 布于福建,台湾,广东东部和 雷州半岛,海南,浙江东南角 及国外汉族区。
闽语保留较多上古汉语的特色,同时 也有不少古闽越语的遗留。闽语受到 历史上不同时期古汉语音韵的反复多 次重叠。内部逐渐出现了分化。通常 分为闽北话、闽东话、莆仙话、闽中 话、闽南话(潮汕话属于闽南话分 支)。琼语和雷州话属于雷琼片。闽 语中影响力最大的次方言是闽南语和 闽东语。传统的“汉语七大语言”理 论中,闽语被看作是汉语方言里语言 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 言。
*秦,福州为闽中郡,福建行政文化中枢之地。 *汉时,武帝平闽越。 皇汉以后,中原动荡难安,以 中原士族为主的汉族先民,纷纷南下,入主闽地。南 迁的移民潮,经久不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八姓入闽”。中原士族的到来也意味着中原汉族的 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等的到来,填补了汉武帝平 闽越带来的文化空虚,也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的闽文 化和以汉语言为主体的闽语。 *唐朝初,改州制,改闽州为福州至今。唐朝时的闽 中,因闽中之主闽州改名福州随而易名为福建 *五代十国时期,闽王王审知成立闽国,福州长乐为 首都,闽语福州话成了官话发展,形成完善发达的书 写系统,而能百分百以古汉语书写。 *清时,福州为福州府,辖福建及台湾。迁大量闽人 入台湾以助发展,台湾此时成为福建九闽。
闽语的这些特性,体现了汉语古无轻唇音以及 古无舌上音等诸多特点。

广东闽方言语法特点的比较研究

广东闽方言语法特点的比较研究

广东闽方言语法特点的比较研究首先,广东闽方言的音韵特点与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音节结构上,广东闽方言的音节以单音节为主,复音节较少,而且声调较多。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而广东闽方言有六个声调,音调变化丰富。

并且,广东闽方言中的韵母也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一些普通话中的韵母,在广东闽方言中只有一个音韵。

例如,“云”读作“˦”,而不是普通话中的“yún”。

其次,广东闽方言在词汇和句法结构上与普通话也存在差异。

广东闽方言在词汇方面借用了许多闽南语的词汇,与普通话相比,有大量的方言词汇。

例如,“吾(我)”、“周(昨天)”、“去(时间)”等词汇在广东闽方言中都有,但在普通话中不常用或者根本不存在。

此外,在句法结构上,广东闽方言与普通话也有明显差异。

广东闽方言中常常使用“得”字表示动作结果,例如,“得放一齐”(把它放在一起),而普通话中则常用“把”字表示这个意思。

再者,广东闽方言在语法规则上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广东闽方言中的动词时态变化简单,与普通话相比,广东闽方言的动词时态变化规则较少,例如,“散”(普通话中的“分散”)的过去时和将来时都是“散”。

此外,广东闽方言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也与普通话不同。

广东闽方言中的句子成分顺序多为主语+宾语+谓语,例如,“我你饭煮”(我给你煮饭),而普通话中的顺序为主语+谓语+宾语。

总的来说,广东闽方言的语法特点与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相比有很多独特之处。

从音韵到词汇,再到句法规则,广东闽方言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通过对广东闽方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究方言的多样性,并促进方言的传承和保护。

闽南方言的特点

闽南方言的特点

再如“甘仔得”,是指西红柿。这种叫法源于菲律宾 的他加禄语kamati。由此可以得知闽南的西红柿是从菲律 宾等东南亚一带引进的。
外来语借词反映了闽南地区与域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从闽南方言看闽台情缘
台湾是以泉州、漳州为主体的闽南人去开发的,是中国 不可分割的版图。 溯及历史,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有泉州人来到台湾开发生存。而大规模迁 移台湾始于明代。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连横在《台湾语典·自序一》中说: “夫台湾之语,传自漳、泉,而漳、泉之语,传自中国。其源既远,其流又
• 闽南方言作为台湾地区主要的交际工具,为台湾的社会生活 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天,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台湾与大陆 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台湾同胞到大陆寻根、 探亲、访友的活动越来越频繁,闽南方言作为联系两岸亲情的纽 带,作为闽南人共同的文化身份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讲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的关系以 及闽南方言与闽南经济文化。总之,语言与文化就像一张纸的两 面,无法分开!
(二)韵母的特点 • 闽南方言的韵母共87个。普通话有39个韵母,与闽南方言比起
来少了48个 。
闽南方言韵母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一些特征
就闽南方言的韵母看,应该说是基本保留了中古音系的特征。 闽南方言的韵母可以分为阴声韵、入声韵和阳声韵。古汉语中的 入声韵和阳声韵的六个辅音韵尾,即塞音韵尾,[-p] [-t] [-k]和鼻 辅音韵尾[-m] [-n] [-ŋ],闽南方音至今还都保留着。
鱼能离开水吗?
一、闽南方言语音的特点(以泉州音为例) (一)声母的特点
1.闽南方言有十四个声母 p 边布步变 p´普批被品 b文米没面 t 地端夺重 t´他透太彻 l 柳难兰连 ts争精船节 ts´ 出清秋仓 s时修税线 k求见贵跪 k´气溪开困 h喜灰符虎 ɡ 语雅我元 Ǿ英围运延

闽方言的语音结构特征

闽方言的语音结构特征

p p m t t n l ts ts s k k h p p m t t n l ts ts s k k h b m f v d t n l ts s z k x p p b m t t n l ts ts s z k k h p p b t t l ts ts s t t k k h p p m t t n l ts ts s k k h x p p b m t t n l ts ts s z k k h p p b m t t d n l ts ts s dz k k x p b m pf pf bv t t n l ts ts s z k k h
闽方言调类调值比较表5地点调类数调类和调值福州7阴平44阳平53上声32阴去213阳去242阴入23阳入5莆田7阴平533阳平13上声453阴去42阳去11阴入文21白11阳入文4白35厦门7阴平44阳平24上声53阴去21阳去22阴入32阳入5泉州7阴平33阳平24阴上54阳上22去声31阴入5阳入23大田7阴平33阳平24阴上53阳上55去声31阴入3阳入5龙岩8阴平45阳平21阴上32阳上52阴去213阳去55阴入文4白55阳入文43白52尤溪6阴平33阳平12上声55阴去53阳去31入声24永安6阴平52阳平33阴上21阳上54去声35入声12建瓯6阴平54上声21阴去33阳去44阴入24阳入42建阳8阴平53阳平甲334阳平乙41上声21阴去332阳去43阴入214阳入4石陂7阴平51阳平31上声21阴去33阳去45阴入213阳入32汕头8阴平33阳平55阴上53阳上35阴去213阳去11阴入2阳入5雷州8阴平24阳平11阴上31阳上33去声21阴入文5白55阳入1海口8阴平23阳平21上声213阴去35阳去33阴入5变入55阳入3闽方言大多没有轻声调类但正在生成轻声调位

闽南语

闽南语
除了福建外,闽南话流行最广的是台湾,台湾会说闽南话的人口大约占全台的80%。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基本上,按照地域不同,闽南语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次方言:首先是闽台片,主要分布于 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以及北部的大田、尤溪和西部的龙岩、漳平等市县,以及台湾台北、台中、台南、 高雄、桃园、苗栗、基隆、南投、屏东、彰化、花莲、嘉义、宜兰、云林、台东、新竹、澎湖等绝大部分的地 区,使用人口近3000万。还有中国大陆其他几种次方言,比如浙南片、潮汕片、雷州片、海南片、港澳片等。此 外,在江西省东北部和广西平南县等地也有部分人讲闽南语。
关于借词
残留词 古今对比
日语借词 英语借词
闽南语受到侗台语系的影响极深。由于古代福建、广东等地是越族的地方,所以古代北方河南一带人民(中 原人)迁徙南下后使用的古代河南语言受到了很多古代广东语言与福建语言的影响。近代现代之研究已也显示侗 台语系(TAI-KADAI)亦与原始汉藏语系以及上古汉语有极密切之关系。侗台语系包括了中国境内的侗族、壮族、 傣族,与及东南亚的泰国语、缅甸禅邦语。通常只有属于同一语系内的各方言才会有共同的“核心词汇”(core lexicon)——比如天地日月、心肝手脚之类又实在又与生俱来的实物;不同语系之间的相同词汇通常是一方借向 另一方,是贸易带来的新事物或文化交流所带入的抽象概念。然而,闽南语拥有的非汉语词汇之多,竟然包括了 部份核心词汇。最明显的例子是“肉”,闽南语读 [bah]。马来西亚的闽南语华人将“肉骨茶”拼写作 BakKut-Teh。
闽南语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语言的语音、词汇,被海内外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 语的活化石。因此,研究探索闽南语的发展,对保护、弘扬中国古代语言遗产,研究中国其他语种以及古代闽越 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

闽方言分布、分区及语法特点

闽方言分布、分区及语法特点

闽方言分布、分区及语法特点导读:闽方言分布、分区及语法特点闽方言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

使用人口约4000万。

具体地点如下:福建省的54个县市: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古田、屏南、宁德、霞浦、周宁、寿宁、福安、柘荣、福鼎、莆田、仙游、厦门、金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县、建瓯、南平(城关除外)、建阳、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

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4。

广东省东部的12个县市: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阳、陆丰、海丰等,以及惠东、丰顺、大埔等县的一部分;海南岛的14个县市: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崖县、琼中、屯昌、定安、澄迈、昌江、东方(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雷州半岛的5个县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闻。

此外,主要通行粤方言的中山市和阳江、电白等县也有部分区、乡说闽方言。

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

台湾省的21个县市中,除约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区说高山语,台北、彰化之间的中坜、竹东、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东、高雄等县市,以及东部花莲、台东的部分地区通行客家方言外,其余各地的汉族居民都说闽方言,约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

浙江省南部泰顺、苍南、洞头、玉环等县的大部分和平阳县西部的少数地区,以及舟山群岛普陀、嵊泗县的一部分地区也说闽方言。

以上总计通行闽方言的县市约有120个以上。

此外,江西省东北角的玉山、铅山、上饶、广丰等县的少数地方,广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县的少数地方,江苏省宜兴、溧阳等县的少数地方,也有人说闽方言。

散居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数百万人祖祖辈辈也以闽方言作为"母语"。

三、闽南语

三、闽南语

闽南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三摆的移民 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蛮佮避乱:
第一摆:第四世纪晋朝人移居闽→泉州话的形成 五胡乱华时期(304-439),异族入侵中原, 伫西晋永嘉二年(308)的时阵,中原的「衣冠八 族」(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 一带,上古汉语(比如,有身、新妇、斟酌、鼎、 箸、失礼)带过来,后来成做「泉州话」。所以 「泉州话」就是第三、四世纪的中原音参「吴楚方 言」(。
浙南片
明末清初时期,有大量的闽南人(主要是龙溪、海 澄、漳浦、安溪、惠安、同安等地)迁徙到浙南的 苍南县、平阳县、玉环、洞头一带以及福建东北部 的福鼎、霞浦一带。浙南与闽东地理相连,口音亦 相近,这个片区统称为“浙南片”。闽南话传入浙 南、闽东地区后,由于自身的演变和受周围方言 (浙南是瓯语,闽东是福州语系)的影响,与闽南 本土的闽南话形成一定差别,苍南人习惯把这种方 言称为“浙南闽语”。现代的浙南闽语与闽台片的 闽南语相比较,主要是入声韵、鼻化韵的退化消失 以及用词方面的差别。但总体而言,浙南闽语基本 还是保留了本土闽南语的其它特点。相对来说,浙 南闽语要比潮汕话更接近闽台片闽南语。
坎大猪(傻瓜的人) 乜代志(什么事) 雷公性 (性情暴躁) 无半撇(没本事) 凶戒戒(凶恶) 夭寿鬼(骂人短命) 古早时(古代) 古早人(古人) 出门人(游子) 失体面(丢面子) 仙公步(耍花招) 有两步(有两下子) 行短路(自杀) 放水灯(三三两两) 限死死(限制很死) 活跳跳(活得很好) 斗闹热(凑热闹) 汝(你) 倒手爿(左边) 白贼(好说谎言) 沤名声(臭名声) 好性地(脾 气好)
按其广义闽南方言具体分布如下:
(一)闽台片 (二)潮汕片 (三)雷州片 (四)海南片 (五)港澳片 (六)国外片
各方言之间的亲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方言分布、分区及语法特点
闽方言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

使用人口约4000万。

具体地点如下:福建省的54个县市: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古田、屏南、宁德、霞浦、周宁、寿宁、福安、柘荣、福鼎、莆田、仙游、厦门、金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县、建瓯、南平(城关除外)、建阳、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

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4。

广东省东部的12个县市: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阳、陆丰、海丰等,以及惠东、丰顺、大埔等县的一部分;海南岛的14个县市: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崖县、琼中、屯昌、定安、澄迈、昌江、东方(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雷州半岛的5个县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闻。

此外,主要通行粤方言的中山市和阳江、电白等县也有部分区、乡说闽方言。

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

台湾省的21个县市中,除约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区说高山语,台北、彰化之间的中坜、竹东、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东、高雄等县市,以及东部花莲、台东的部分地区通行客家方言外,其余各地的汉族居民都说闽方言,约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

浙江省南部泰顺、苍南、洞头、玉环等县的大部分和平阳县西部的少数地区,以及舟山群岛普陀、嵊泗县的一部分地区也说闽方言。

以上总计通行闽方言的县市约有 120 个以上。

此外,江西省东北角的玉山、铅山、上饶、广丰等县的少数地方,广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县的少数地方,江苏省宜兴、溧阳等县的少数地方,也有人说闽方言。

散居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数百万人祖祖辈辈也以闽方言作为母语。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国的华裔社区中,闽方言也是主要的社会交际语之一。

分区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方言片: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

闽南方言是闽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片。

包括福建省内以厦门、漳州、泉州三市为中心的24个县市。

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基本上也属于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潮州话、文昌话也分别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有较大的影响。

闽东方言通行于福建省东部,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和以福安为中心的山区,共18个县市,以福州话为代表。

闽北方言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瓯、建阳、南平(乡区)、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闽中方言通行于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县,以永安话为代表。

莆仙方言通行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话为代表。

主要语言特征语音方面①声母:各地闽方言的声母比较一致,大都只有15个,称为十五音系统。

不少声母保留了上古汉语的特点:a.没有唇齿声母f,古非敷奉声母字口语中一部分读为p-、读书音则为h-(或x-),即所谓轻唇归重唇。

b.古知彻澄声母字,多读t-、即所谓舌上归舌头。

c.古全浊声母并奉定从澄群字多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少数读为送气的也很一致。

d.古匣母部分字闽方言口语读为k-或零声母。

e.古照组声母字与古精组字混读。

②韵母:闽方言各地在韵母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 a.闽方言的韵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韵尾和塞声韵尾。

其中闽南方言保留较为完整,闽东方言、莆仙
方言保留较少,闽北方言和闽中方言则几乎已无塞声尾韵而只有鼻音尾韵了。

b.闽方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白异读现象,闽南方言特别突出,几乎文、白两读各成系统。

c.闽方言不少地区(尤其是闽南方言)有丰富的鼻化韵。

d.闽方言不少地区没有撮口呼韵母。

如闽南方言中的厦门、潮州、台北等地都没有y-韵。

e.闽方言中部分地区存在着双韵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闽东、闽北、闽中三个方言区。

③声调:闽方言各地都有入声调,声调数目6~8个,以7个为多见。

闽南方言的潮州话有八声:平、上、去、入各分阴、阳;闽北建瓯话、闽中永安话都只有六声:闽北是平、上不分阴阳,而去、入分阴阳;闽中是平、上分阴阳而去、入不分阴阳。

七个声调的地方遍布闽南方言的厦门、台北、海南、浙南等地和莆仙方言的莆田、仙游,以及闽东方言的福州、福安等地。

闽方言中还普遍存在着复杂的音变现象,其中闽南方言、闽中方言有相当整齐的连读变调规律,闽东方言、莆仙方言在连读时音变涉及声母、韵母的变化。

表以潮州话两字组的连读变调为例。

词汇方面闽方言有一大批属于本方言区常见而其他方言少见的方言词。

这些方言词有两个特点:一是继承古代的语词多,二是单音节词多。

例如卵(蛋)。

目(眼睛)、涂(泥土)、曝(晒)、拍(打)等等,都可以从古籍中找到出处,也都是单音节词。

此外,也有一部分闽方言词借自外语。

这些外来词大都借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语,形成了闽方言词汇中的独特色彩,例如厦门话雪文(肥皂)来自sabon,道郎(帮助)来自tolong,洞葛(手杖)来自tongkat,斟(接吻)来自chium。

也有一些来历不易判明的方言词,例如扬(抽打)等。

在闽方言的五个片中,有许多方言词是各片共有的, 但也有不少方言词只存在于某一些地方。

大致说来,在五个闽方言片中,闽东、闽南、莆仙三个沿海片词汇上比较一致,而闽北、闽中两个片,则有不少和闽东、闽南、莆仙不一样的语词。

语法方面
①名词附加成分的运用。

②人称代词单复数的运用。

③数词一和指示词这、那的省略。

量词前面的数词一或指示代词这、(那)在闽方言中往往可以省略,量词直接与名词组合。

例如潮州话:张画雅绝 (这张画很漂亮),只鸡肥死(这只鸡很肥)。

与此相关,指示代词这、那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如普通话这人很好在闽方言说成只个人很好,不能说只人很好;同样,这书也只能说只本书,不能说只书。

④形容词-量词-名词的结构形式在闽方言各地普遍存在,但能和量词直接组合的形容词不多,最常用的是大和细(小)。

例如厦门话大只牛、细泡灯等。

⑤动词有的特殊用法。

闽方言动词有的用法很多,其中之一是放在动词的前面,表示完成时态。

例如:福州话我有收着汝个批(我收到了你的信),厦门话伊有食我无食(他吃了我没吃),台北话:我有买(我买了),潮州话你有睇电影阿无?(你看了电影没有)。

⑥宾语提前的现象比较常见。

如苹果买两斤(买两斤苹果)的说法就很普遍。

普通话主语-动词-宾语的句式在闽方言中常加上一个介词共(或甲),并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例如我共汝讲(我告诉你)。

⑦动词去常用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已成为结果,相当于已经的意思,例如飞去了(已经飞了),死去了(已经死了),碗破去了(碗已经破了)。

⑧特殊的比较方式。

闽方言的比较句有特别的结构,福建、台湾的闽方言多用甲-较-形容词-乙表示,如厦门话伊较悬(高)我,台北话高雄较大新竹。

也有简单一点的表达方式:甲-形容词-乙,如福州话伊悬(高)我。

广东省内的闽方言(潮州话、海南话)比较的方式略有不同:甲-形容词-过-乙如潮州话:牛大过猪。

闽方言的等式比较,常用形容词平的重叠来表示一样,如我共伊平平悬(我跟他一样高)。

⑨把字句的表达方式。

闽方言把字句的表达方式是把宾语提到最前面,后面跟一个甲伊
(把它)即:宾语-甲伊-动词,闽南方言片各地普遍通行这种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