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一、准确理解题目要求
在进行散文阅读之前,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被考察的
内容和形式。
题目要求通常会提供一些关键词、提问方式或者指示性语言,考生应该理解这些信息并根据要求进行阅读和思考。
二、理解文章内外情境
三、把握散文的情感线索
四、注意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五、积累常见题材和题目类型
高考散文阅读中,一些常见题材和题目类型经常会被考察到。
考生可
以通过做题、背诵、阅读等方式积累和熟悉这些题材和题目类型,以便在
考试中更加熟练地应对。
六、多做真题和模拟题
实际的阅读训练和答题实践是提高散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考生可
以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考试的模式和要求,提高
自己的阅读和解题能力。
七、多阅读优秀散文作品
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是培养散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考生可以选择
一些经典和优秀的散文作品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其中的情感主题和思想
感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总之,散文阅读是一个综合考察考生综合素质的能力,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上述建议,考生可以在高考散文阅读中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主旨,并通过理解、分析和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主旨类、体会语句含义类)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主旨类、体会语句含义类)
在高考散文阅读答题中,掌握好主旨类和体会语句含义类问题的技巧对于正确回答问
题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帮助你解答这两类问题的技巧:
1. 主旨类问题:
- 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是解答主旨类问题的基础。
通常,文章的主旨会在开头或结尾部分得到明确的表达。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这两个部分。
- 寻找关键词:主旨往往会用一些关键词或关键短语来表达。
如果你能准确地识别出这些关键词,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在回答主旨类问题时,可以将这些关键词用
来解答问题或引用来支持观点。
- 归纳总结:在阅读完全文后,可以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有助于你更清晰地了解文章的主旨。
2. 体会语句含义类问题:
- 注意上下文:体会语句通常是与文章的情感、主题或作者的观点相关的。
因此,在阅读体会语句时,要把握好上下文的意思,理解作者在这个语境中想要表达的含义。
- 推断作者意图:作者在写作时会有自己的意图。
在回答体会语句含义类问题时,要尝试推断作者为什么使用这个语句,他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或观点。
- 考虑文体特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
例如,散文通常比较含蓄而富有情感。
因此,在回答体会语句含义类问题时,要考虑到文章的文体特点,以更
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最后,要阅读大量的散文作品,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这样才能够更加熟悉和掌
握解答主旨类和体会语句含义类问题的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情感线索与结构分析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情感线索与结构分析在高考语文中,散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对于考生来说,准确把握散文的情感线索与结构,是理解和回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散文,以其自由灵活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真挚深沉的情感,常常让读者沉浸其中。
然而,要真正读懂一篇散文,需要我们理清其情感线索和结构。
情感线索,就像是散文的灵魂脉络,贯穿始终。
它可能是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感悟等等。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捕捉那些能够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句和段落。
比如,当作者提到“久违的家乡”时,可能蕴含着深深的怀念;当描述“夕阳西下,独自徘徊”时,或许流露出孤独与惆怅。
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文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成为了作者情感的爆发点,也是整篇文章情感线索的关键所在。
作者通过对父亲背影的细致描写,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将对父亲的敬爱与感激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在阅读时,能够明显感受到作者从一开始对父亲的不太理解,到看到背影时的感动,再到最后的深深自责和怀念,这一情感的变化过程。
再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者在地坛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对生命、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从最初的绝望、痛苦,到逐渐接受现实,再到后来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情感线索清晰而动人。
那么,如何准确地把握散文的情感线索呢?首先,我们要关注文章的标题和开头。
很多时候,标题就能透露出文章的大致情感倾向,而开头部分往往会奠定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
其次,留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意象或场景。
这些重复出现的元素往往与作者的情感紧密相关。
再者,注意作者的抒情和议论语句,这是他们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
而散文的结构,就如同建筑的框架,支撑着整篇文章。
常见的散文结构有总分总、分总、总分等。
有些散文以时间为线索,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来组织篇章;有些则以空间的转换为序,带领读者领略不同的场景;还有些是以情感的变化为脉络,将各种思绪和感受串联起来。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按照空间的转换,先写百草园的快乐时光,再写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结构清晰明了。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之内容概括、表达技巧+课件

4.因文而异法——借助不同的文体特点,概括文章主旨 (1)写人叙事散文。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
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 (2)写景状物散文。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
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 (3)议论哲理散文。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
题型2:标题作用题
提问方式: 1. 为什么设这个标题 2. 更换标题好不好或哪一个合适
答题技巧
1.结构上 (1)线索:贯穿全文/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 2.内容上 (1)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 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3. 主旨上:与主旨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效果上:(题目本身特点) 4.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 兴趣。
题型二 特定信息概括题
“特定信息”
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 义”“影响”“方式”“特点”等方面的 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 常考题型。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三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 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 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 点、情感等)。 第二步:厘清思路,检索概括区间 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厘 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思想感情)
练一练:《粮食》
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①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血肉联系,并以之 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 生命的源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 思想感情。(主旨)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如何快速理解和分析散文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如何快速理解和分析散文散文是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部分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文体,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快速理解和分析散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帮助同学们快速掌握散文的要点和内涵。
一、整体把握阅读散文时,我们首先要对整篇文章进行整体把握。
具体来说,可以先快速浏览一遍文章,了解文章的主题、篇章结构以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关注标题、段首、段尾、关键词等信息,从中提取出文章的核心内容和意图。
二、关注语法语法是理解散文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把握句子的结构和词语的搭配,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在阅读散文时,可以留意短语、修饰语、定语从句等语法成分,尤其是具有修饰作用的成分,这些语法结构常常包含了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内容。
三、分析修辞手法散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因此在阅读散文时,分析修辞手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通过辨析这些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态度和观点倾向。
四、理解上下文在阅读散文时,我们需要善于运用上下文来帮助理解。
有时,一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因此,通过仔细阅读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真实意图,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散文的内容。
五、把握脉络在阅读散文时,我们也需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散文常常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和逻辑结构,通过抓住文章的关键点,推断出中心思想,能够更容易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为此,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对每个段落进行简要总结,找出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构建起文章的整体脉络。
六、预测推断在阅读散文时,我们也可以运用预测和推断的技巧。
通过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合自身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可以预测出作者接下来可能会表达的内容。
这样,在阅读后续段落时,能够更快地理解和吸收文章的信息。
以上就是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通过整体把握、关注语法、分析修辞手法、理解上下文、把握脉络和预测推断的方式,同学们能够更快速地理解和分析散文类文章。
散文的阅读方法及技巧

散文的阅读方法及技巧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体裁,它不像小说那样有情节和人物,也不像诗歌那样有格律和押韵。
阅读散文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以下是一些散文的阅读方法及技巧:
1. 了解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也就是说,散文的结构比较自由,但主题思想是集中的。
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
2. 注意文章的结构:虽然散文的结构比较自由,但一般来说,散文都有一个开头、中间和结尾。
开头通常是引出话题或点明主题,中间是展开叙述或论述,结尾是总结全文或点明中心。
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安排,理解作者的思路和逻辑。
3. 品味语言艺术:散文的语言通常比较优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阅读散文时,要注意品味作者的语言艺术,欣赏其用词、造句、修辞等方面的技巧和特色。
4. 注意文章的细节:散文往往通过细节来表现生活的真实和情感的细腻。
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想要表达的意义和感受。
5. 多读多思考:阅读散文需要耐心和细心,需要多读几遍,反复品味和思考。
同时,也可以多读一些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散文,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和视野。
阅读散文需要注意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结构安排、语言艺术、细节描写等方面,同时要多读多思考,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散文主旨和情感

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答: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用意:表现大西北的精神风貌,表达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和崇敬。
看题做题
答: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强烈的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 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故都的秋》中“形”与“旨”的联系
无声无味,微细柔软
衰弱、残
槐树的落蕊
清晨的院子
秋蝉的残声
飞鸽、日光、牵牛花
以动衬静
听、视、味、触觉
听觉
清 静 悲凉
写法
特征
“形”
“旨”
故都的秋(节选)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较类。如重庆卷18题:“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祭拜’,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这就形成比较,标志是“是否矛盾”。
情感认定类。如福建卷13题(2):“文中说‘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就是通过例句来体验和分析作者的感情,标志是“怎样”。
情感梳理类。如安徽卷16题:“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这就要分门别类,标志是“多种”。
读好散文的方法

读好散文的方法
读好散文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整体阅读:在阅读散文时,要注重整体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思路,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不要局限于某个段落或句子,而是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
2. 抓住关键点: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要抓住文章的关键点,如重点段落、关键词语等,这些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线索。
通过抓住关键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3. 品味语言特点:散文的语言通常优美、精炼、富有感染力,要注意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和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细节,如修辞手法、语气词等,这些都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4. 思考感悟:在阅读散文时,要善于思考和感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还要深入思考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感悟。
通过思考和感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5. 积累阅读经验:读好散文需要积累阅读经验,多读优秀的散文作品可以帮助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同时,要注意总结阅读经验,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
总之,读好散文需要注重整体阅读、抓住关键点、品味语言特点、思考感悟和积累阅读经验等方面。
通过不断练习和总结,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方法(1)—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走进腾格里(节选)学群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
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
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界.......远远地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③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
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几样东西。
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的无非就这几样东西。
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④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上来,漫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
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
满天星光在闪烁。
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⑤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
我仿佛是在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
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⑥月亮升起来。
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
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⑦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这样静静地面对。
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
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
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
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
这喂养灵魂的乳汁!⑧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
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
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
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都铺在你面前。
你一动,就有一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
你每走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把遍地月光牵动。
⑨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得特别明亮。
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显得格外醒目,六条腿,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
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一部沙之书,一部自然的圣经。
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一株草,还有这充塞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的意味。
⑩月亮是地球的一个梦,是人冻结在天空的一个梦。
⑪沿着沙地的起伏往回走,人类的世界在地平线以下闪烁。
城市就像大地上吵闹的星群。
我知道,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然后把袜子和鞋穿上,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
我没有办法像那些甲虫一直生活在这里,不能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甚至不能像一匹骆驼。
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
不能留下,就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摘自《生命的海拔》,有删改)[注]腾格里: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和甘肃中部边境交界处,面积万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沙漠。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第②段“身后的那个世界”是指喧嚣的物质世界,不包括被扭曲的精神世界,因此,“一切多余的东西”指的是物质的东西。
B.第④段连用“爬”“漫”“浸”三个动词来写沙漠夜色渐渐加深的过程和个人的感受,形象生动,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C.第⑦段写月亮与无垠的宇宙相比虽然渺小,但它的光辉却可以照亮大地。
作者借此暗示,人和大自然相比虽然渺小,但可以创造世界。
D.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月光,突出了在宁静中,对大自然的永恒、人类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内涵丰富。
E.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依次写了作者进入腾格里沙漠、沙地晚餐、月夜静观、从沙漠返回等片段,每个片段都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
14.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答:15.文章第⑪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答: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问题解读第15题是考查对文章情感、主旨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主旨,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
一篇优秀的散文,无论是选材谋篇,还是遣词造句;无论是运用修辞,还是采用艺术手法,都是为表现中心主旨服务的。
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主旨。
这一考点主要有五种考查形式:①情感变化类。
例如,《一朵午荷》(湖南卷)第19题:“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变化”为标志,要涉及“全文”。
②情感比较类。
例如,《春风》(福建卷)第14题:“为什么作者起初在北方怀念江南的春风,后来却说‘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请简析。
”这就形成比较,标志是“是否矛盾”。
③情感认定类。
例如,《走进腾格里》第15题:“文章第⑪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针挑土》(大纲全国卷)17题:“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这是针对某一段落或人物形象来体验和分析作者的感情,标志是“怎样”。
④情感梳理类。
例如,《乡村的风》(安徽卷)第16题:“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
”这就要分门别类,标志是“多种”。
⑤主旨关系(作用)类。
例如,《碧云寺的秋色》(北京卷)第3题:本文大量运用了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方法点拨把握文章的情感、主旨,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方法1解读文题法对文章情感的品味,是离不开具体的语言载体的。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中隐含着主旨。
分析主旨要注意抓住标题中的关键字眼,分析其在文中是怎样表述的,写了什么,有哪些特点,象征了社会、人生的哪些方面。
例如,《想飞》(湖南卷)这个标题就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方法2 知人论世法了解这一作品是作家在什么时期创作的,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情况。
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散文的一把钥匙。
例如,巴金的《小狗包弟》故事的背景正值十年浩劫时期,文章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狗的命运中,客观地暴露了“文革”时那非人年代的某些特点,以及那一段特殊的历史给善良正直的人民所带来的近乎毁灭性的灾难。
方法3 抓关键句法文中的关键句具有极大的概括力,我们对这些语句要给以足够的重视。
关键句主要指:首尾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
特别文章的文眼,即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
例如,《荷塘月色》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是文眼。
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
这个“文眼”安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再如《灯火》(全国卷Ⅰ)文中“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一句体现了作者对“灯火”的情感。
方法4 合并段意法有时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散在各处,需要理清文章结构,归纳出各部分的意思,然后提炼整合。
例如,回答《走进腾格里》第15题时,应在综合理解全文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对第⑪段的内容进行分类或分层,然后逐一概括层意,进而归纳作者的情感。
从原文看,第⑪段可分三层,第一、二句承前过渡;第三至五句为第二层,主要表达作者的无奈和批判;剩下的句子为第三层,主要表达作者的渴望。
方法5 以形探旨法“形”即文中的形象,包括人、景、物;“旨”即主旨,包括情、理、志。
散文作品中的形象,可以折射出作者对所写主题的是非、爱憎、好恶的思想感情和倾向。
例如,《灯火》(全国卷Ⅰ)中,作者虽叙述了众多灯的形象,但却对煤油灯情有独钟,并且升华到“灯火”的形象,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
方法6 修辞还原法对文章情感主旨的分析多数能从文中找到中心句,但有时作者的情感倾向或态度隐藏在看似不经意的语言中,特别是对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段,分析评价时要先还原本意,进而揭示作者的真实用意。
答题模板:本文通过写什么,表现了(赞美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思路、文本特征、艺术技巧的理解能力。
A项“不包括”、“指的是物质的东西”的说法绝对化。
从本文最后一段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看,作者倡导要抛弃的,不仅是物质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人灵魂深处的欲望。
C项对月亮的象征意义理解有误,作者借月亮表达的应是对纯洁、质朴精神的追求。
14.【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画线句处于文章中间,是关联前后两个语段的过渡句,因此可以推知,本题的答题区间主要是原文⑥⑦⑧段,考生应根据原文内容的不同,对这三段文字进行分点概括。
【答案】答题要点:①我的童年记忆(“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②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③宇宙意识(“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④生命感受(“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15.【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概括分析能力。
应先理解并分析透这一段的深层内涵,再结合全文分析总结。
【答案】答题要点:①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诅咒过的物资”);②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像一匹骆驼”,“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我没有办法……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③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