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颜真卿简介

书法家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

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

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

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

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

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

公集》。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

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

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

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

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

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

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

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

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

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

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

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

己的风格。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他的传世书迹极多,《颜勤礼碑》《元次山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他对二王、

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

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

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

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比较端庄遒劲还有《颜勤礼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

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他的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

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

界自然阔大。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

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

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

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

“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

屹立。正如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所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

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的楷书,尤其是印岁以后的楷书,已形成一种范式,后世学习者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

书学境界

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

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

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末在此以前颜

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

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

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

使张旭深以为然。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

草自知可成矣”。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

声誉。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

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天宝十四年,

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此可为颜氏书法

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

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

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

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第二境界

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

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可以说是第二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其间作品有《金天王庙题名》758、《请御书逍遥楼诗碑额表》758、《鲜于氏

离堆记》762、《磨灭记》762、《颜允南碑》762、《韦缜碑》763、《臧怀恪碑》763、《郭家庙碑》764、《颜秘监碑铭》765、《颜乔卿碑》769、“逍遥楼”三字770、《殷践猷碑》770、《张景倩碑》770、《元子哲遗爱碑》770、《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771、

《麻姑山仙坛记》771、《小字麻姑山仙坛记》771、《大唐中兴碑》771、《颜含大宗碑》771、《宋广平碑》772、《重建颜含碑》772、《八关斋会报德记》772等等。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灵

的空间;书生——斗士——统帅,立朝——外黜——立朝,生活方式频繁转换,人生体验

更多,艺术体味也就更深。这些,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

形炼神,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

圆转藏锋,如印印泥。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

粗的对比错综方法。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其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

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

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

者壮;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

者元气淋漓。真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

第三境界

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

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可以说是第三境界的历练。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

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此时期的作品有《元结碑》772、《干禄字书》774、《竹山堂联句》774、《妙喜寺碑》774、《颜杲卿碑》774、《李玄靖碑》777、《颜勤礼碑》779、《马璘碑》779、《颜家庙碑》780、《颜氏告身》780、《奉命帖》784、《移

蔡帖》785等等。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

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

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真卿晚年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

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

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至此境界,其书如老枿枯林,却有

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颜真卿生平个人简历

颜真卿生平个人简历 颜真卿,(709--785),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他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父辈的希望于此可见;而颜真卿一生.也似乎正是沿着这一既定轨道求真求清。一生历任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大臣,以至为唐王朝舍身取义,杀身成仁。颜真卿撰碑往往自云“琅砑颜真卿”,因其

祖籍山东琅砑临沂。其父颜惟贞,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判人高第,授衢州参军,历长安尉、太子文学,以草、隶擅名。几乎和父亲一样不幸,三岁的颜真卿也尝到“少孤”的辛酸,由母亲殷氏亲加训导。这种命运的播弄,或许正是发皇才能的砥石。既长,由勤奋与刻苦中磨砺而出的颜真卿,已是“少好儒学,恭孝自立。贫乏纸笔,以黄土扫墙,习学书字,攻楷书绝妙,词翰超伦”。(《颜鲁公集行状》)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颜真卿二十六岁便举进士,又擢制科(朝廷为求散逸而有专长的人材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顺利地踏上厂仕途。他担任过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和醴泉县尉,于天宝二年(743)诣洛阳,访张旭。 天宝九年,颜真卿由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在御史台下属的三院之一的察院任职官。在此期间当御史吉温出于私怨罗织罪状陷害御史中丞宋浑(宰相宋景之子)时,颜真卿敢于诤净面折:“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景后乎?”宰相杨国忠及其党羽遂视真卿为异己,终于在天宝十二年把他调离出京,降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即由此而来。颜真卿在政治上有一种察微知几的敏感。当安禄山的谋反初露苗头时,真卿就高筑城,深挖沟,收揽丁壮,积储粮草,加以防范。然而每日却与宾客泛舟饮酒,以不问时事为假象,以释安禄山的疑心。平原郡本属安禄山辖区,安禄山时时密探暗察,但终于以为真卿乃一介书生,不再猜疑。喜剧性的结局是,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独 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正当唐玄宗伤心地喟叹:“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李平的驰奏,无疑给了玄宗一支兴奋剂,

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简介 篇一:颜真卿资料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山东临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磅礴。行书遒劲,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体,称为“颜体”。 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 朝八日 ,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篇二: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 论文题目: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 摘要: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是一位划时代的杰出书法家。他所创立的“颜体”楷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背后所体现出的刚正廉明的人格精神和文化底蕴更是其书法的魅力所在。本文首先通过对颜真卿生平和主要作品的研究,探究颜真卿楷书和行书的书法特色,揭示其书法背后的品格。其次,通过各朝各代书法家对颜真

卿的评价,展示颜真卿书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颜真卿;书法作品;艺术特色;精神;评价 正文: 引言: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颜真卿独具风貌的书法,为后世景仰,沿袭至今,在中国书法艺术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颜真卿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忠臣义士,一生爱国爱民,鞠躬尽瘁,其忠烈之节、凛然正气,令后世高山仰止。让我们一起透过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品味作品背后的人品与艺品高度统一的伟大品格。 一、颜真卿生平简介 颜真卿(公元709一785年),生于唐中 宗景龙三年,字清臣,乳名羡门子,别号 应方。出任平原郡守时逢“安史之乱”,率 军镇守平原郡,政绩显赫,而有“颜平原” 之称。官至太子太师,因封爵鲁郡开国公, 又以“鲁公称之”。祖籍琅娜临沂(今山东 临沂),自十三世祖颜含随晋元帝南渡而定 居建康上元(今江苏江宁)起,便成为江南世 家。其七世祖自北齐入周,定居于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颜真卿就出生在长安的敦化 坊。

书法家颜真卿简介

书法家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 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 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 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 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 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 公集》。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 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 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 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 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 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 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 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 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 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 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 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

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 大臣、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 悌里(今临沂市费县)人。其曾 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 殷氏亦长于书法。 政治生平 开元(713-741)年间中举进 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 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 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 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 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 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 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 人称"颜鲁公"。 天宝十四年(755年),平 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 山发动叛乱,他联络从兄颜杲卿 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德宗兴元元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其前往劝谕,被李希烈缢死。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 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五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艺术生平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颜真卿的个人简介

颜真卿的个人简介 颜真卿的个人简介开元(713-741)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其前往劝谕,被李希烈缢死。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 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真卿的艺术生平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

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 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

颜真卿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公元709——785),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诸满村),字清臣,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历事四帝,官到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曾与从兄颜杲卿联合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功勋卓著;后被叛将李希烈所杀,壮烈殉国。生前以功业节操获封“鲁郡开国公”,身后被追封为“司徒”,谥号“文忠”,世称“颜鲁公”。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是唐代新书体“颜体”的创造者,世称“亚圣”。在书学史上“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苏轼曾有“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鲁公”一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勾如曲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节有态,笔力雄强,沉着端庄”是其书法的独特风格,其墨迹有200多种,虽经千年沧桑,至今仍有大量流传。他那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千年来深为海内外华人和汉学友人所共仰,其墨迹成为后人学书的典范样本,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瑰宝。 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楷书,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岑勋撰文,徐浩隶书题额 北宋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南宋拓本,15行“凿井见泥”之“凿”字未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拓本。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北京大

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辑有馆藏明末清初拓。 自书告身 《自书告身》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是颜真卿晚年的名作。共386字。有人疑为伪托。今藏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 其书法苍劲谨严,沉稳厚重,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

颜真卿的人物简介

颜真卿的人物简介 颜真卿的人物简介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颜真卿的逸闻趣事御史雨 参见:御史雨 颜真卿担任监察御史时,曾巡查至五原。当地有冤狱很久没

有断案,天又干旱,颜真卿平反冤狱后,天降大雨,五原的百姓称此为“御史雨”。 劾罢县令 颜真卿巡查河东时,上书唐玄宗李隆基,弹劾朔方县令郑延祚在母亲死后三十年还未将其下葬,李隆基诏令终身不录用郑延祚。听闻此事的人都感到害怕。 不屈权贵 酷吏吉温因为私怨,曾陷害御史中丞宋浑,使其被降至贺州任职。颜真卿说:“怎能因一时气愤就想害宋璟(唐玄宗初年名相)的后代呢?”安史之乱时,任御史大夫的颜真卿仍遵守礼法,弹劾武部侍郎崔漪、谏议大夫李何忌及广平王府都虞候管崇嗣等人,使百官因此奉法守礼。晚年时,他因刚正直言而相继得罪于宰相元载、杨炎、卢杞等人,最终因此遇害。 改善风俗 颜真卿任抚州刺史时,县里有个叫杨志坚的人,酷爱学习,但家里贫困,不为乡人所了解。他的妻子因为钱财的供给太少,向他要休书离婚。杨志坚写了一首诗送给她说:“当年立志早从师,今日翻成鬓有丝。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迟。金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他的妻子拿著诗,到州里去办理官府的公文,以便改嫁。颜真卿在评判的公文上说:“杨志坚很早就钻研儒家学说,很有作诗的名声,心里虽然羡慕高高地考中科举,自身却没有享受到一点俸禄。他的愚昧的妻子看他始终没有考中功名,竟然不想再和他一起生活下去,不愿意象冀缺的妻子,帮助丈夫成就事业;只想学朱买臣

书法家颜真卿简介

书法家颜真卿简介 书法家颜真卿简介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介绍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

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他的传世书迹极多,《颜勤礼

颜真卿简介及书法特点

颜真卿简介及书法特点 颜真卿(709年-785年),字筠卿,唐代著名书法家,被誉为“颜筋”。他是唐代中期著名的“八大家”之一,被尊为“八大家”中的第一人。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气势雄浑: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气势雄浑,笔力雄健有力。他的字体骨力雄浑,笔画厚实有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线条流畅:颜真卿的书法线条流畅自然,没有生硬的感觉。他的笔画有着很高的连贯性,整体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美感。 3. 线条变化丰富: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中,线条的变化非常丰富。他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笔画技法,如平直、崩腾、回纹、钩弯等,使字体具有很高的变化性和艺术感。 4. 用笔独特:颜真卿的书法用笔独特,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他的字体结构严谨,字形端庄大气,给人一种庄重肃穆之感。 5. 气势磅礴: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有一种宏伟壮丽的气势。他的字体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庄重、威严之感。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艺术美感,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 颜真卿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一些最著名的包括: 1. 《颜勤礼碑》:这是颜真卿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块碑文是为了纪念颜真卿的父亲颜勤而刻制的,字体雄浑有力,线条流畅,展现了颜真卿的书法风采。 2. 《祭侄文稿》:这是颜真卿为了祭奠他的侄子而创作的作品。这篇文章以行楷字体书写,书法端庄肃穆,字体工整刚劲,展现了颜真卿的深情和书法技艺。 3. 《秋胡行书》:这是颜真卿的行书作品之一,字体力透纸背,线条流畅,气势磅礴,展现了颜真卿行书的特点和风格。 4. 《颜真卿千字文》:这是颜真卿根据《千字文》创作的作品,用楷书书写,字体工整规范,线条流畅,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之一。 这些代表作品展现了颜真卿的书法艺术的卓越成就和独特风格,对后世书法家影响深远。

颜真卿的生平简介

颜真卿的生平简介 颜真卿的生平简介 颜真卿,字清臣,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合称“楷书四大家”,颜真卿的书法被称为“颜体”。 颜真卿在734年中了进士,在742年的时候任监察御史,巡查河东,陇州。颜真卿为官清廉、公正,后迁升殿中侍御史,但是当时的宰相杨国忠排挤颜真卿,最后颜真卿被调离京城,任太原太守。颜真卿在平原每日与文人好友驾舟畅谈,其实暗中却在为安禄山的谋反做抵御工作,在安史之乱中,颜真卿为抗击叛军做出了贡献,后来唐肃宗即位,他被封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756年,颜真卿出任宪部尚书,一直秉持按法律办事,许多同朝为官的人都被颜真卿弹劾降职,正因为他的秉公执法,他遭到排斥,又再次被调离京城。总之颜真卿的直言刚正被人所不容,迁升降职多次。在唐代宗时颜真卿也位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被封为鲁郡公,但是唐德宗时,烈反叛,卢杞不容颜真卿,命其前往为朝廷传达旨意,最后被烈扣留,直到烈称帝后,遭到缢杀,享年77岁。 颜真卿的代表作是什么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在书学界是一个巅峰之作,字如其人,颜真卿的书法和他的为人一样也是气势恢宏,雄秀端庄,笔锋有筋骨,浑厚强劲。 颜真卿的传世作品较多,大多数人认为颜真卿的代表作是《多宝塔碑记》,诚然《多宝塔碑记》保留了唐初的楷书风韵,但是55岁以后的颜真卿创作的作品才体现了他的大家风格,所以很多人以《颜勤礼碑》视为颜真卿的代表作,因为《颜勤礼碑》写于779年,此时颜真卿的作品已经到达一个成熟期了,而且《颜勤礼碑》已经显示了“颜体”的气势,这是后人无法模仿的,是雄壮的极致。 颜真卿是一个深含爱国情愫和英雄主义情怀的人,他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书法、文学上的成就,还有他政治、军事上的光辉事迹。颜真卿一生为大唐而奉献,他的惨死让三军痛哭,颜真卿是忠魂的代表,他的高风亮节为我们后人提供了典范。

书法家颜真卿是哪个朝代的

颜真卿,字清臣,别号应万,是京兆万年人,唐代的名臣、著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与公元709年出生于京兆万年敦化坊,三岁丧父,由母亲亲自教育长大,因此非常孝顺母亲。 公元734年,颜真卿中进士甲科,曾经四次任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但 是遭到了权臣杨国忠的排斥,后被贬太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之后,颜真卿曾与起义军一起对抗叛军。唐肃宗李亨即位之后,颜真卿被拜为工部尚书,任御史大夫。唐代宗李豫在位期间,颜真卿官至吏部尚书,拜为太子太师,被封为鲁郡公。公元184年,颜真卿遭到了宰相卢杞的陷害,最终被叛军李希烈派人缢杀,终年七十六岁,后唐德宗追谥其文忠,追赠司徒。 颜真卿在书法上有非常高的成就,他的书体被后世称为“颜体〞,颜体可于圆 满中见筋骨,大气磅礴。颜真卿在书坛的声望和影响力极高,可以说是能与书圣王羲之比肩的。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有《多宝塔碑》《劝学诗》《颜勤礼碑》等。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颜真卿是唐代的书法家,字清臣,他的书法被后人称为“颜体〞与柳公权的书 法有“颜筋柳骨〞之称,颜体是指颜真卿的楷书,颜真卿的书法主要师从张旭,传 承王羲之,有兼收了唐初、南北朝的营养,融会贯穿后,有颜真卿自己的风格。 颜真卿书法特点主要从形上面,雄厚挺拔一反初唐时期书法的.纤瘦硬骨改为 丰腴雄伟,宽体而气势恢宏,楷书的一笔一划就像人的筋骨遒劲有力、凛然大气,有盛唐之气,颜真卿的书法是时代、人格和字体的完美结合。 颜真卿早期的书法作品个人风格尚未形成,但也有清丽俊秀的特点,如《多宝塔碑》,老年时期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较为成熟,个人风格已经形成,代表作为《颜勤礼碑》,在晚年颜真卿的书法已有自己独特的灵性,颜体境界已达最高,代表作为《麻姑山仙坛记》。 颜真卿的代表作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在书学界是一个巅峰之作,字如其人,颜真卿的书法和他的为人一样也是气势恢宏,雄秀端庄,笔锋有筋骨,浑厚强劲。 颜真卿的传世作品较多,大多数人认为颜真卿的代表作是《多宝塔碑记》,诚然《多宝塔碑记》保存了唐初的楷书风韵,但是55岁以后的颜真卿创作的作品才 表达了他的大家风格,所以很多人以《颜勤礼碑》视为颜真卿的代表作,因为《颜勤礼碑》写于779年,此时颜真卿的作品已经到达一个成熟期了,而且《颜勤礼碑》已经显示了“颜体〞的气势,这是后人无法模仿的,是雄壮的极致。 颜真卿是一个深含爱国情愫和英雄主义情怀的人,他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书法、文学上的成就,还有他政治、军事上的光芒事迹。颜真卿一生为大唐而奉献,他的惨死让三军痛哭,颜真卿是忠魂的代表,他的高风亮节为我们后人提供了典范。

颜真卿资料简介

颜真卿资料简介 颜真卿(709年-785年),字元振,号明虚子,唐代大书法家,河南河阳人。他是唐代颜氏家族的第二代,父亲是颜之推,兄长是颜之道。颜真卿才华横溢,书法造诣高超,被誉为“颜筋之后,无所逾绝”。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个人特色,独树一帜,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真卿一生以书法为业,对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擅长楷书和行书,尤以楷书闻名于世。他的楷书字体端庄秀丽,线条流畅,结构严谨,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他的行书则凌厉有力,笔势奔放,气势磅礴,给人以豪放洒脱之感。他的书法作品多以碑刻和字帖形式呈现,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颜真卿的代表作品有《颜氏家训碑》、《颜勤礼碑》、《颜真卿千字文》等等。《颜氏家训碑》是颜真卿为家族编写的家训,用楷书刻于石碑之上,字体端庄,布局严谨,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纪念祖父颜之推而刻制的碑文,用行书刻于石碑之上,字迹挺拔有力,气势磅礴,给人以豪放洒脱之感。《颜真卿千字文》是颜真卿在晚年创作的作品,用行书书写,共计千字,展现了他的笔法功力和书法造诣。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不仅在技法上具有独特之处,也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出独特的个人风貌。他注重笔画的变化和结构的和谐,注重字形

的丰满和美感,追求书法的韵味和艺术的境界。他的作品富有神韵和气势,字体饱满丰润,笔势激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颜真卿的书法影响深远,被后世书法家尊为楷书圣手。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广受赞誉,也对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书法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颜真卿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卓越的成就,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曾任御史中丞、翰林学士等重要职位,对政治和文化事业都有卓越贡献。他的文学才华也非常出众,擅长诗词和散文创作,作品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巨擘,他的作品不仅代表了唐代书法的巅峰水平,也对后世书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收藏,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后世崇拜的对象,被尊为书法界的巨星和楷书圣手。他的精神和创作风格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书法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书法家颜真卿是哪个朝代的

书法家颜真卿是哪个朝代的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那么书法家颜真卿是哪个朝代的?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书法家颜真 卿是哪个朝代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字清臣,别号应万,是京兆万年人,唐代的名臣、著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与公元709年出生于京兆万年敦化坊,三岁丧父,由母亲亲自教育长大,因此非常孝顺母亲。 公元734年,颜真卿中进士甲科,曾经四次任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但是遭到了权臣杨国忠的排斥,后被贬太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之后,颜真卿曾与起义军一起反抗叛军。唐肃宗李亨即位之后,颜真卿被拜为工部尚书,任御史大夫。唐代宗李豫在位期间,颜真卿官至吏部尚书,拜为太子太师,被封为鲁郡公。公元184年,颜真卿遭到了宰相卢杞的陷害,最终被叛军李希烈派人缢杀,终年七十六岁,后唐德宗追谥其文忠,追赠司徒。 颜真卿在书法上有非常高的成就,他的书体被后世称为“颜体”,颜体可于圆满中见筋骨,大气磅礴。颜真卿在书坛的声望和影响力极高,可以说是能与书圣王羲之比肩的。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有《多宝塔碑》《劝学诗》《颜勤礼碑》等。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颜真卿是唐代的书法家,字清臣,他的书法被后人称为“颜体”与柳公权的书法有“颜筋柳骨”之称,颜体是指颜真卿的楷书,颜真卿的书法主要师从张旭,传承王羲之,有兼收了唐初、南北朝的营养,融会贯通后,有颜真卿自己的风格。

颜真卿书法特点主要从形上面,雄厚挺拔一反初唐时期书法的纤瘦硬骨改为丰腴雄伟,宽体而气势恢宏,楷书的一笔一划就像人的筋骨遒劲有力、凛然大气,有盛唐之气,颜真卿的书法是时代、人格和字体的完美结合。 颜真卿早期的书法作品个人风格尚未形成,但也有清丽俊秀的特点,如《多宝塔碑》,老年时期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较为成熟,个人风格已经形成,代表作为《颜勤礼碑》,在晚年颜真卿的书法已有自己独特的灵性,颜体境界已达最高,代表作为《麻姑山仙坛记》。 颜真卿的代表作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在书学界是一个巅峰之作,字如其人,颜真卿的书法和他的为人一样也是气势恢宏,雄秀端庄,笔锋有筋骨,浑厚强劲。 颜真卿的传世作品较多,大多数人认为颜真卿的代表作是《多宝塔碑记》,诚然《多宝塔碑记》保留了唐初的楷书风韵,但是55岁以后的颜真卿创作的作品才体现了他的大家风格,所以很多人以《颜勤礼碑》视为颜真卿的代表作,因为《颜勤礼碑》写于779年,此时颜真卿的作品已经到达一个成熟期了,而且《颜勤礼碑》已经显示了“颜体”的气势,这是后人无法模仿的,是雄壮的极致。 颜真卿是一个深含爱国情愫和英雄主义情怀的人,他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书法、文学上的成就,还有他政治、军事上的光辉事迹。颜真卿一生为大唐而奉献,他的惨死让三军痛哭,颜真卿是忠魂的代表,他的高风亮节为我们后人提供了典范。

颜真卿生平概述

颜真卿生平概述 颜真卿生平概述颜真卿(709-785 年),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京兆长安人。)。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祖籍琅邪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镇诸满村)。十三世祖颜含随琅邪王司马睿南迁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历七世,至五世祖颜之推,随周武帝入雍州万年,传四世而至颜真卿。颜真卿幼年失怙,随母殷氏寄居舅家。颜氏世代儒雅传家,家学渊远,名重当世。殷氏亦系陈郡名门望族。颜、殷两大家族五世联姻,世代交好,家学家风互染。少年颜真卿在双方长辈的悉心呵护与严格教育下,学业精勤,尤工书法。26 岁进士及第,28岁通过吏部铨选,擢拔萃科,授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由此踏上仕途。在此后近五十年的仕宦生涯里,颜真卿恪守儒家忠孝之道,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官勤谨,忠贞刚烈,并为维护李唐王朝的统一献出了生命,成为忠臣义士的一代典范。 颜真卿生活的时代,正值李唐王朝由盛转衰之际。经“贞观之治”而至“开元盛世” ,李唐王朝的统治达到顶峰。唐玄宗统治后期安于已有的文治武功,纵欲享乐,沉湎酒色,重用奸臣、外戚,朝廷内部政治腐败,朋党相争。加之玄宗好边功,广置辑度使,边疆各辑度使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势力,为安禄山、史思明觊觎中原大开方便之门。

天宝十四载(755 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承平日久,民不知兵,疏于防范,安史叛军势如破竹,十二月即攻陷东都洛阳,第二年便掠取京城长安。其时,颜真卿正在平原太守任上。他以敏锐的政治嗅觉,早已觉察到安禄山的阴谋,上任伊始,便积极布防、加固城池。在“安史之乱”乍起、河北诸郡纷纷陷落的情况下,他独举义旗抵抗叛军,并被附近各郡推为盟主。颜真卿率部在堂邑大败叛军,取得“安史之乱”以来唐军的第一次胜利。此战极大地鼓舞了军民抗击叛军的信心。颜真卿部的积极抵抗,牵制了叛军西进的速度,但由于朝廷的腐败,统治者内部的矛盾,致使唐军坐失战机,唐玄宗不得已出逃成都。颜真卿孤守平原,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迫弃城。至德二载(757 年), 颜真卿因其在平原的忠贞表现,被肃宗封为宪部尚书。他恪尽职守,举察不分亲疏,不畏权臣,满朝文武为之震摄。 颜真卿的刚正、耿介为奸佞之辈所不容,一生多次被贬外任。永泰二年(766 年)竟由刑部尚书任上被贬为吉州别驾,自正三品降到从五品下阶。虽屡遭贬谪,颜真卿忠君爱民之心不改。无论是身居庙堂还是远处江湖,均不忘为君守政,为民解忧。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佳誉载道。饶州地方,宋以后往往将他与范仲淹并提,称“颜范遗风”。 建中三年(782 年),淮宁辑度使李希烈与淄青辑度使李纳勾结,占据许州,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第二年正月攻陷汝州,包围郑州,威胁洛阳。唐德宗受卢杞挑唆,竟派年

中国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及其作品简介

中国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及其作品简介 中国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生于京兆今西安。“安史之乱”中,因在平原郡守任上毅 然起义抗贼立下汗马功劳而受朝廷重用,历任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要职,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凛然 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成为中国文人书法的重要里程碑。他转益多师,一变成法,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楷书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 1.基本介绍 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为监察迁殿中 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 为李缢杀。 唐代宗大历元年765年,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三年768年四月, 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 公益事业。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 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 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抚州学子杨志坚家贫如洗却嗜学如命,其 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离婚,杨写了一首《送妻诗》,表明自己矢志读书无奈同意离婚 的心情。杨妻将这首诗作为离婚的证据呈献颜真卿。颜杨诗后,非常同情杨的遭遇,钦佩 其苦读精神,对杨妻嫌贫爱富的行为进行责罚,并赠给杨志坚布匹、粮食,将杨留在署中 任职。为此,颜还将《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公诸于众。这则判词对临川良好学风、淳朴 婚俗的形成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 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风貌,树立了唐 代的楷书典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