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到几月份结束

合集下载

2022年梅雨季节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

2022年梅雨季节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

2022年梅雨季节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
2022年梅雨季节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出现。

因为每年梅
雨期发生在芒种和小暑这两个节气期间,而今年芒种是6月6日
(星期一),而小暑是7月7日(星期四)。

所以预计我国长江中
下游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梅雨季节
将从6月上旬开始,而根据往年各地入梅时间来看,都不是统一的,会相隔几天。

1.2022入梅标准: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有4天为雨天
才算是入梅。

2.2022出梅标准:连续5天气温超过30℃,并且没有下雨,则
代表已经正式出梅了。

不同地区的入梅和出梅时间:
江南区: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
长江中游区: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
长江下游区: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
江淮区: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

写梅雨的诗句

写梅雨的诗句

写梅雨的诗句
1、梅雨时节家家雨,春草池塘处处蛙。

2、乳鸭池塘水浅深,梅熟天气半晴阴。

3、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4、梅雨细,晓风微,倚楼人听欲沾衣。

5、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杭州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2022

杭州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2022

杭州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20222022年杭州梅雨季节是:6月8日——7月8日。

2022年杭州入梅时间为2022年6月8日;2022年出梅时间为2022年7月9日。

【扩展知识】一、梅雨季介绍梅雨,又称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

每年从春季开始,暖湿空气势力逐渐加强,从海上进入大陆,先至华南地区,而后进一步增强北移,到了初夏常常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也可到达淮河及其以北地区。

当它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交界处形成锋面,锋面附近产生降水,梅雨就这样产生了。

二、梅雨季节如何应对1、适时关窗(适用空间:客厅、卧室)潮湿的空气来袭时,居民们千万要记得紧闭家中的窗户,特别是关闭朝南和东南的窗户,不给窗外的湿气任何潜入的机会。

2、偶用空调(适用空间:客厅、卧室)室内防潮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不时使用除湿机或开启空调机,抽取空气中的水分。

3、石灰吸潮(适用空间:厨房、卧室)把石灰装在木箱里,天不潮时,盖上盖;天潮湿时,打开盖,同时不要开大窗,就能使室内空气保持干爽宜人。

4、报纸防霉(适用空间:卧室)在衣橱底部铺上报纸,在橱门内侧也贴上报纸。

报纸能吸收湿气,达到防霉效果;而且报纸上的油墨味道还能驱虫。

5、巧用干燥剂现在,市面有不少专用于防潮除湿的'干燥剂,合理放置可以收到预防潮气的良好效果。

三、杭州梅雨季节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

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4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

四、梅雨的成因:每年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

高考地理梅雨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梅雨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梅雨知识点总结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梅雨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正常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

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

"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

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

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早梅雨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

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

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

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

以后,随着阴雨维持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早梅雨的出现机会,大致上是十年一遇。

这种早梅雨往往呈现两种情形。

一种是开始早,结束迟,甚至拖到7月下旬才结束,雨期长达四、五十天,个别年份长达二个月。

另一种是开始早,结束也早,到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就进入了盛夏,由于盛夏提前到来,常常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程度的伏旱。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迟梅雨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

回南天与梅雨天区别_梅雨天和回南天哪个严重整理

回南天与梅雨天区别_梅雨天和回南天哪个严重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回南天与梅雨天区别_梅雨天和回南天哪个严重整理回南天与梅雨天区分_梅雨天和回南天哪个严峻依据了解,对于回南天与梅雨天发生时间是有区分的。

回南天发生在每年的3月-4月份。

梅雨天发生在每年的6月-7月份。

回南天是指气温开头回暖而湿度开头回升的现象。

梅雨天是指持续阴天有雨的气候现象。

回南天与梅雨天区分1、定义不同回南天是指每年春天,气温消失回暖但是湿度猛烈回升的现象;而梅雨天是指太平洋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产生的阴雨连绵的气候现象。

2、时间不同回南天一般发生在每年的3月到4月份之间,而梅雨天多发生在6-7月份。

3、地点不同回南天是中国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华南地区形成准静止锋。

而梅雨天是北方的冷空气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汇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台湾地区形成梅雨带。

4、气候特点不同回南天时天气阴晴不定,空气特别潮湿,期间会有小雨或者大雾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气候。

而梅雨天气时阴雨连绵,空气湿度大,且温度比较高。

梅雨天和回南天哪个严峻回南天跟梅雨季节来临时虽都会令环境变得潮湿,但是二者却不能混为一谈。

并且相较于回南天,梅雨天更严峻一些,由于梅雨天持续的时间更长。

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

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雨,一般开头于4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

回南天如何防潮1、回南天要关闭门窗,防止大量的湿气涌入房内。

另外,防潮最重要时段为早晚,每天的早晨6点至9点和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2点,这两段时间的空气湿度比较高,肯定要关紧门窗。

假如是想空气流通,可以在中午的时候开窗通风。

2、常常翻晒房屋内的物品如棉被、床单、棉外套、库存干货等。

3、房屋各房间内放置木碳、生石灰等具有吸湿功能的干燥剂。

什么是回南天现象回南天是对我国南方地区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头回暖而湿度开头回升的现象。

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主要是由于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快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简单产生水珠。

2020年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

2020年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

2020年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2020年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2020年梅雨季节是2020年6月8号——2020年7月9号。

每年6月下旬开始到7月上旬便是梅雨季节,这时候天空连日阴沉,并且降水连绵不断。

1、2020年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2020年梅雨季节是2020年6月8号——2020年7月9号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下旬开始到7月上旬便是梅雨季节,这时候天空连日阴沉,并且降水连绵不断,古有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便是梅雨季节高温湿大的特点,不仅如此,我国华南沿海城市还会受到台风侵袭,天气湿度加大,衣物、家具等更容易受霉、受潮。

入梅: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有4天为雨天才算是入梅;出梅:反之,连续5天姘居气温超过30℃,且不下雨,就代表着出梅了。

所以梅雨季节出入梅也要看天气情况,而没有具体的时间设定。

2、2020年入梅出梅时间表江南区: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长江中游区: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长江下游区: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江淮区: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3、梅雨期天气特征阴雨持续连绵、高温高湿。

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4、梅雨季节出梅标准六、七月间,北半球500mb图上,125—140。

E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浙江南部在23—24.N,浙江北部在24——25.C,且连续稳定在五天或五天以上。

连阴雨结束后出现:浙江南部等于或者大于七天,浙江北部等于或大于五天基本无雨(不包括南方热带系统和局部热雷雨等造成的降水)。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5.C或25.C以上。

黄梅时节一般是什么季节?

黄梅时节一般是什么季节?

黄梅时节一般是什么季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是宋朝诗人赵师秀的名句,那么黄梅时节是什么季节?具体是阳历几月呢?据资料显示,农历五月、阳历6月下旬的夏初,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下2个月,成为黄梅时节”。

黄梅时节的雨又叫梅雨,梅雨即指初夏时期从中国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部雨期较长的连阴雨。

因时值梅子黄熟,故名。

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断梅")。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阳历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

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还与西风带有无利于冷空气南下到长江流域的环流形势有关。

每年6月初,当大气环流的形势产生比较大的调整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跳到北纬20°以北,就开始人梅。

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进一步北跳,越过北纬25°时,梅雨期结束,这时长江流域进入伏旱期。

梅雨时节话梅雨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 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这一时期,由于大气环流的季风调整,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江淮流域持续交绥,形成一条东西向准静止锋,一般称为梅雨锋,使得阴雨连绵和暴雨集中。

由于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时期,故称“梅雨”或“黄梅天气”。

又因这时高温高湿,衣物容易霉烂,又称“霉雨”。

在梅雨时期,从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维持一条稳定持久的雨带。

雨带中的暴雨分布不均匀,常有数个暴雨中心。

梅雨锋的暴雨强度一般比台风暴雨要小得多,但由于梅雨锋持续时间长,暴雨范围广,造成的洪涝灾害的区域一般比台风要大。

武汉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2023年

武汉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2023年

武汉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2023年武汉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2023武汉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2023武汉梅雨季节是6、7月份。

武汉虽说是中部地区,但是每年还是有梅雨季节的,就往年看武汉梅雨季节是6、7月份。

梅雨期间阴雨持续连绵、高温高湿。

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梅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连阴雨,没完没了,雨量也不特别大,基本上,每天都会下雨,持续时间也比较长,有时长达半月以上,人们也叫霉雨天,洗的衣服都没有太阳晒,农村收的粮食没有太阳晒而长霉,这个时候正值梅子成熟,所以,人们就叫梅雨,因为下雨持续时间长了,也叫梅雨季节开始了,梅雨季节到来,给人的增加了不少麻烦,特别是排水,农村庄稼地要清沟排水,防止积水,不能及时把水排尽,对于农作物容易淹死,造成粮食减产,影响收成。

武汉梅雨季节持续多久武汉梅雨季节持续多久是很多友友在问的,就以往的数据看武汉的梅雨季节通常从6月中下旬开始,近30年里梅雨结束时间为7月9日。

少数年份不出现梅雨,雨带从华南迅速越过江淮流域而进入华北一带,称为“空梅”。

具体不同地区梅雨季时间参考如下:江南区6月上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长江中游区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长江下游区6月下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江淮区6月下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每年6月上旬到7月中旬,梅雨主要出现在中国江淮流域到韩国、日本列岛一带。

此时,正值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由于长时间时雨时晴高温高湿风弱天气,使得家中器物容易发霉,民间亦称为“霉雨”。

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梅雨季节防腹泻小朋友的消化系统娇弱,胃液酸度不强,抗感染能力较差,易出现腹泻情况。

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可伴有发烧、腹痛、乏力等不适,重者甚至会致使水、电解质紊乱,发生脱水、酸中毒情况,危险孩子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到几月份结束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中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中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

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6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

形成条件1.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

2.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

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

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

不仅维持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而且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气。

梅雨的特殊情况梅雨锋暴雨是不同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定地区的特殊天气,大气环流的变异性,导致各年梅雨期开始有迟有早,梅雨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年份,梅雨锋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

有的年份,梅雨锋不明显,出现“空梅”,形成干旱天气。

有的年份,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

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断梅”)。

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

但是,对各具体年份来说,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存在着很大差异。

正常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

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

“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

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

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早梅雨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

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

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

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

以后,随着阴雨维持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早梅雨的出现机会,大致上是十年一遇。

这种早梅雨往往呈现两种情形。

一种是开始早,结束迟,甚至拖到7月下旬才结束,雨期长达四五十天,个别年份长达二个月。

另一种是开始早,结束也早,到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就进入了盛夏,由于盛夏提前到来,常常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程度的伏旱。

迟梅雨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

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多。

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

人们也把这种黄梅雨称为“阵头黄梅”。

迟梅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长,平均只有半个月左右。

不过,这种梅雨的降雨量有时却相当集中。

特长梅雨“短梅”和“空梅”南京罕见梅雨同特别长的梅雨完全相反的是,有些年份梅雨非常不明显,它像来去匆匆的过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十来天以后,就急急忙忙地向北去了。

而且这段时间里雨量也不大,难得有一二次大雨。

这种情况称为“短梅”。

更有甚者,有些年份从初夏开始,长江流域一直没有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

多数日子是白天晴朗暖和,早晚非常凉爽,出现了“黄梅时节燥松松”的天气。

本来在梅雨时节经常要出现的衣服发霉现象,也几乎没有发生。

这段凉爽的天气一过。

接着就转入了盛夏。

这样的年份称为“空梅”。

“短梅”和“空梅”的出现机会,平均为十年中1-2次。

“短梅”和“空梅”的年份,常常有伏旱发生,有些年份还可以造成大旱。

倒黄梅有些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梅天似乎已经过去,天气转晴,温度升高,出现盛夏的特征。

可是,几天以后,又重新出现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并且维持相当一段时期。

这种情况就好像黄梅天在走回头路,重返长江中下游,所以称为“倒黄梅”。

“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天气谚语。

它的意思是说,在梅雨过去以后,如果“小暑”出现打雷,则梅雨又会倒转过来。

一般说来,“倒黄梅”维持的时间不长,短则一周左右,长则十天半月。

但是在“倒黄梅”期间,由于多雷雨阵雨,雨量往往相当集中,这是需要注意的。

由于“倒黄梅”属于梅雨的一种,它在结束之后,通常都转为晴热的天气。

从上面所介绍的各种梅雨中,可以看到,通常被人们视为大同小异的黄梅雨,实际上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还是相当悬殊的。

相对正常梅雨而言,“早梅”、“迟梅”、“特别长的梅雨”、“空梅”以及严重的“倒黄梅”,都属于异常梅雨。

中国江淮流域梅雨天气过程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欧亚大陆东部的中纬度,一方面受到从寒带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从热带海洋北上的暖湿空气影响。

每年从春季开始,暖湿空气势力逐渐加强,从海上进入大陆,先至华南地区,随后进一步增强北移,到了初夏常常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还可到达淮河及其以北地区。

特别是在二三千米的低空,常有一支来自海洋的非常潮湿的强偏南气流,风速达到每秒十几米到二十米左右。

当它进入中国大陆以后,就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

冷暖空气相遇,交界处形成锋面,锋面附近产生降水,梅雨就属于锋面降水的性质。

如果冷空气势力比较强,云雨区将随着冷空气向南移动;如果暖空气比较强,云雨区则会随着暖空气向北移动。

显然,在这两种情况下,它们都不会在一个地区停滞下来。

但初夏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方面暖湿空气已经相当活跃,另一方面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有一定的力量,特别是在靠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常有一小股、一小股的冷空气南下。

这样,冷、暖空气就在这个地区对峙,互相争雄,形成一条稳定的降雨带。

这条雨带南北只有二三百公里,东西长却可达二千公里左右,横贯在长江中下游,向东一直可以伸展到日本。

正是这条雨带的影响,所以日本的梅雨也很明显。

这条雨带在短时间里也往往有比较小的南北摆动。

当冷空气加强时,它稍微南移;当暖空气加强时,它又重新北抬。

当这条狭窄的雨带在南北方向做小幅度摆动时,雨带附近的地区就会出现时晴时雨的天气。

在这条雨带上,还不时有一个个降雨强度比较大的中心出现。

在降雨中心经过的地区,常常会出现一次次大雨或暴雨。

但是,梅雨锋在长江流域活动的时期,却正是东亚广大地区大气运动发生两次跳跃性变化之间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冷暖空气长时间相遇在长江中下游,并且双方势均力敌,各不相让,处于拉锯状态。

致使这条锋面及其降雨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特别稳定,从而给长江中下游带来了持续的阴雨天气;第二,梅雨锋的南北两侧冷暖空气性质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空气的湿度上,即南边来自海洋上的空气湿度较大,与北边的干冷空气迥然不同。

而锋面两侧空气在温度方面的差异,要比其他季节的锋面小得多,冷空气过境之后,没有明显的降温;第三,它的降雨区在南北方向上很狭窄,不像冬春季节的锋面那样有十分宽广的雨区。

但其降水强度,却要比别的季节强烈得多。

由于这些特点是梅雨期间所特有的,因此,气象界把这条锋面称为“梅雨锋”,在专业的术语上称为“准静止锋”。

台湾梅雨影响因素由台湾附近向西伸展的带状云系是梅雨锋面面带。

在梅雨锋面云带南方及北方的无云区分别是暖湿的热带海洋气团以及干冷的大陆气团,锋面云带受到这两股势力相当的冷暖气团相互挟持,而于台湾至华南一带徘徊,加上中尺度对流系统沿着锋面云带发展,并东移到台湾中北部,终于引发中北部地区豪雨成灾。

梅雨期主要受到梅雨峰面系统的影响,有时大量降雨,有时雨量很少,有时降雨时间很短暂,有时连续多日。

由于受到锋面系统的影响,台湾地区梅雨期内的平均降雨量为450至500毫米,为每年年平均雨量的四分之一、台湾地区每年梅雨期的降雨有很大的差异,可见梅雨在台湾地区是非常不稳定、变动甚大的天气现象,所以不必特别强调梅雨期的长短与雨日的久暂,而应注意梅雨锋面系统所伴随的豪雨。

有关谚语用冬季天气特点来预报梅雨的谚语有许多,例如“腊月里多雪,水黄梅”,就是指腊月雪和梅雨存在着正相关。

“寒水枯,夏水枯”,“枯”指雨水偏少,如果冬季雨水偏少,则梅雨也偏少。

这是因为天气往往有阶段性。

天气持续干旱,常常是其中一种有利于干旱的天气形势相对稳定所造成的。

但由于大气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上述相对稳定状态总是要被破坏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向着反面转化。

“春水铺,夏水枯”,“铺”是指雨水较常年偏多。

谚语说明,如果春季雨水偏多,到了夏季、梅雨量少了,易出现干旱。

它和“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一样,都是用春季的雨水来预测梅雨的。

“行得春风,必有夏雨”,春风,是指偏东方向的风(东南风居多),夏雨是指梅雨。

谚语意思是说,春季偏东风较多的年份,则夏季梅雨一般也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