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验报告】农业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农业生态学实验报告

园林生态学实验报告

气候测定

l刘睿F__ __29

实验目的:

掌握普通温度计、双金属片自记温度计、通风干湿表、便携风速表的使用方法和构造。

通过测量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的测量方法和记录修订方法。

掌握农业小气候观测的基本方法及资料整理分析的技术

实验仪器:

普通温度表、双片金属自记温度计、通风干湿表、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照度计等

实验原理

(一)地段的选择和测点的设置

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植被和土壤分布等)对农田小气候特征的影响很大,在选择农田小气候观测地段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观测地段要具有代表性和比较性,还要要具有一定的面积。

基本测点应设置在地段的中央,因为地段中央受周边环境影响最小,代表性最好。各测点与地段边缘的距离均应在2m以上,若地段性质与周围环境差别较大或地段周围人为影响很大(如附近有公路、沟渠等)时,则测点与地段边缘的距离要加大3~5m。

(二)观测时间的选择

全天连续观测一般每两小时观测一次,能够反映出全天内的降温和升温的完整过程。

(三)观测程序

农田小气候的观测程序要根据观测内容和观测项目自行编制。由于在一个测点上往往有较多的观测项目,所有的项目观测一遍,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出现各项数据不在同一时刻的情况,失去了观测数据的时间代表性。为了消除时间误差,农田小气候观测一般采用往返观测法,各观测项目的数据均取正点前后两次观测记录的平均值,使各个观测项目的观测时间都统一平均到正点时间上。

如果一个人要同时观测几个测点,则应以正点为对称时间,采取测点往返观测法,各测点的各观测项目的数据均取前后两次观测记录的平均值。若有三个测点,则观测的顺序为:1→2→3→3→2→1。

本次实际操作中,多人配合,可以做到同时观测,不必采用往返测量。

观测资料与初步整理:

地点

具体时间

干湿温度计(干)

干湿温度计(湿)

空气湿度

照度计

温度计风速

风速换算草地

9:17 21.2 17.0 67.0% 138.8

*100 21.3

5.3

0.6

河边

9:20 21.2 16.0 60.0% 122.4 23.2

4.0

0.5

水泥地9:25 20.3 15.6 60.0% 158.0 24.4 1.9 0.4 9:55 草地9:57 22.3 16.8 58.0% 117.0 *100 24.0 2.8 0.5

河边10:01

15.9 54.0% 113.0 24.2 8.7 1.1

水泥地10:05 22.2 16.6 55.0% 117.6 24.5 4.5 0.7 10:55 草地10:50 21.8 16.4 57.0%

*100 25.0 6.4 0.8

河边10:52 21.2 15.6 57.0% 82.3 22.6 5.0 0.7

水泥地10:56 21.1 15.8 57.0% 113.6 ○?

4.3

11:55 草地12:00 21.4 16.2 58.0% 81.6 *100 22.9 4.6 0.7

河边12:10 21.5 16.3 58.0% 86.0 ○23.5 5.3 0.7

水泥地

21.4 15.8 57.0% 87.2 ○22.5 3.4 0.5 12:50 草地12:50 21.6 16.4 58.0% 26.9 *1000 23.8 3.4 0.5

河边12:55 21.6

57.0% 26.7 23.0 0.2 0.0

水泥地13:00 22.6 15.7 48.0% 20.7 22.7 8.5 1.1 13:50 草地13:50 21.4 15.8 57.0% 76.7

22.4 7.5 1.1

河边13:55 21.6 15.7 54.0% 98.5 22.5 1.2 0.3

水泥地14:00 21.8 16.0 55.0% 78.3 22.2 6.0 0.3

草地14:50 22.0 16.2 55.5% 35.8 *100 22.8 0.9 0.3

河边14:54 21.6 16.0 57.0%

20.7

21.8 1.4 0.3

水泥地14:58

16.3

57.0%

43.5

22.1

2.8

0.5

观测资料整理分析

分析:

温度

由于观测过程中,太阳时隐时现,对温度观测影响很大,这一组数据不能准确的说明问题。故弃去部分数据并且参考干球温度计温度变化情况,得出下列结论:河边温度变化是三者中最小的,草坪次之,大道再次。草坪温度略高于河边,大道最高。三者无一例外,12点到14点温度最高,形成驼峰状曲线。

总结:水的比热比较大,河边受水的影响,温度变化曲线比较平缓。同时,水蒸发时会从附近吸取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受此影响,河边温度上升也会比较慢。同理,植物蒸腾作用向环境送水,也可以降低环境温度。同时,植物光合作用消耗部分光能,减少了被地面吸收的光能,使地面升温幅度较小。而大道上是裸露的环境,直接受阳光照射,除了部分散射损失,辐射能全部用来转化为热,故上午温度上升很快,下午辐射能减少,温度下降也很快。

中午光照最强,然而空气吸收热量升温有一个过程,故温度变化滞后,到下午2点左右温度最高。

湿度

湿度时间变化图

可以看出,平均来看,河边湿度最大,草坪次之,大道最低。上午湿度呈下降趋势,下午呈上升趋势。早晨湿度最高,正午时,湿度最低。

总结:河边受河水蒸发的影响,湿度较高。植物蒸腾作用向空气中送出水份,故草坪较大道湿度高。大道处为裸露的大地,缺少补给水分的植物和水面,所以湿度偏低。

上午中午由于光照和温度上升,水分蒸发较大,湿度下降。下午也是由于光照和温度的影响,湿度先下降后又上升。

另外风速对湿度也有一定影响,但当日风很小且风速变化不大,可忽略不计。

风速

由图上可以看出,大道上的风速相对大于别的地方。邻近中午时风速最小,下午14点以后风速有所上升,傍晚风速较大,其余时刻无明显的规律变化。

总结:大道上由于四周没有遮挡物,风速较大。中午风速较小,说明经过长时间日照,各处气压基本相同。风速测量受偶然因素影响极大,比较难找出规律并加以解释。

光照

光照时间变化图

大道、草坪和河边的数据从图上看差别不大,大道稍高。排除乌云的

干扰因素,正午时光照强度最大。

总结:大道周围无环境因素吸收或反射阳光,太阳光几乎没被吸收,直达地面。并且大道上空空气湿度最小,水汽最少,对阳光的散射作用也最弱,辐射能最强。而草地中树木和人以及河边建筑、植物对光的阻挡都吸收了部分光能。

另外,由于天气原因,空中云极多,阳光忽隐忽现,忽明忽暗,造成数据忽大忽小,有一定偶然性。

讨论

本次实验,主要熟悉对气候观测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了解了气温、相对湿度、光照强度、风速几种气候因素在一天中的变化。这些知识我已经掌握。也初步学会了按观测目的和要求设计气候的观测方案,掌握了气候的观测方法。但是由于天气原因,观测数据可能并不是十分理想,但我想这也体现了天气因素对植物生长可能造成影响。另外,上午一组同学没有按规范将温度计置于1M高左右测量,也造成了一定的误差,影响了观测结果,如果全部由我们来测量可能会好一点。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

这一天,我们老师带我们参观了盘龙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园区内设有奇趣瓜果园、一丘田生态餐厅、会所、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厅、无公害蔬菜种植采摘园、无公害蔬菜露地种植和绿化区域。其中,温室大棚8000平方米,露地种植和绿化区域12亩。园区种植有达百余公斤的南瓜;还有从国外引进的五彩番茄、迷你黄瓜、紫色苣菊、红珊瑚、火焰菜、苦苣等。目前,园区内已种植各种绿化苗木2万余株,50余个品种;80多种观赏食用瓜果品种,特色蔬菜和野生蔬菜品种20个,成了云南省可食用瓜果蔬菜品种最多的一个园区。以下几种品种是我记忆犹新的并且查找资料后总结: 1、巨型南瓜是观光农业园区的重要瓜类作物之一,巨型南瓜瓜型巨大,可达100 kg以上,外形美观,集食用和观赏为一体。南瓜悬挂在大棚上方,很是壮观,据相关人员介绍,这种南瓜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品种。 2、树形番茄即按树的形状来栽培的番茄,属一年生草本,和植物学上所说的番茄树(又名木本树番茄,属多年生茄科,四季常青灌木)不同。由于其生长期长,枝叶繁茂,每株可结上万个果实,从播种到收获结束长达9~10个月,观赏期长,省工,深受农业观光区种植者欢迎,近年来在全国一些省市均有不同面积的种植。仅秋季产量就可达14吨。仅 3、长丝瓜又名蛇形丝瓜。挂长120-150厘米,最长可达220厘米,上端直径2-2.5厘米,下端直径4.5厘米,绿色。果肉柔嫩,纤维少,品质较好。蔓长4-5米,7-8节开始着生雌花,以后常每节着生雌花。其中又分木把和铁把两种,木把即瓜柄部肥嫩可食,品质好。铁把品质较差。杭州的葫芦青丝瓜,合肥长丝瓜均属于此类型。 4、无土栽培的红薯。只是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吧红薯的主根放入营养液中培养,藤蔓和块茎则悬挂于空中的架子上,以达到观赏的效果。产量也是很可观。它长出的红薯很多都很像人形,第一次看的时候真觉得很神奇,一眼都没认出来,后经介绍才知道。 5、无公害蔬菜。所谓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该园区使用的用土壤栽培和无土栽培两种,为了能有更好的观赏效果,他们还设计了循环式的无土栽培法,用水

生态学实习报告6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6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一): 一、实习目的: 1.经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本事。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生态系统,到达提高分析和综合的本事。 3.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到达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二、实习意义: 1.经过实习,能够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生态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到达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本事,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到达教与学的统一。 3.经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到达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能够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进取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三、实习资料以及体会:

我们于20xx年6月16日开始了生态学综合实习。虽然仅有短短的三天,可是在实习实习期间我感触很多,不仅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野外实习是个很好的机会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本事和思维本事,此次实习实习的第一个项目是在青岛崂山北九水景区进行的,我们主要的任务是认识崂山地区的植物,并了解其经济药用价值;对崂山地区的植被进行调查。虽然我们仅有一天的时间领略北九水的美丽风光,可是由于我以前去过北九水,所以这次实习也就没太注意已经看过的美丽风景。一天的时间,我们置身于风景如画的北九水,亲身领略大自然的奇特风光,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更加的激发了我对生态学学习热情。 爬山总是很累的,可是如果是团体爬山就会变得很有意思。所有人聚在一齐,爬山的过程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让我们暂时忘记了疲惫。最喜欢的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三五一群坐在石头上,吃着自我从学校带来的东西,看着崂山美丽的风光确实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崂山的路还算比较平坦,可是由于路途比较曲折蜿蜒,爬上山顶还会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可是,在教师的带领下,我们最终相伴爬到山顶。在山顶休息的时候,大概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种或大或小的成就感。

放线菌对稗草的拮抗作用-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 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放线菌对稗草的拮抗作用 姓名: 专业: 年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从所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出的三种放线菌(0902,4205,4903),选用稗草进行拮抗试验,结果筛选出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放线菌。 1.前言 放线菌是具有巨大实用价值的一类微生物,目前从微生物中发现的大约8000种生物活性物质中,近70%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利用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抗生素制备的新农药,由于其具有无污染、无残留、可再生、难以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易于产业化、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无公害农药的主体和未来农药的发展方向。在植保工作中,最近10a,农用抗生素的筛选和应用虽已为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但就其数量、质量和品种而言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 生物拮抗作用,一种微生物的存在能阻扰病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称为生物拮抗作用。2.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放线菌(0902,4205,4903)、稗草种子 培养基①分离及保存用培养基:改良高氏合成一号培养基;②拮抗试验用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1.2 主要仪器设备:培养皿、培养箱、烧杯 2.实验方法 2.1 放线菌的分离纯化:于采集的土样中,用稀释涂布法从高氏一号培养基分离出放线菌, 用平板划线进行纯化。 2.2 放线菌抗菌活性的测定:用琼脂块法测定分离所得放线菌对两株供试病原弧菌的抗 菌活性.具体方法如下:将被测放线菌菌株制备成菌悬液,稀释至适当的浓度后涂布于高氏一号平板,在28℃培养3~5d后,用打孔器将各小菌落打下并移至湿室中培养成熟,然后再移至含供试验病原弧菌的营养琼脂平板上在28℃培养18~24h,测定抑菌圈直径. 2.3 放线菌的人工诱变:从分离所得放线菌中挑选拮抗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诱变,方法如下: 将选取的放线菌进行适当稀释,涂布均匀后放在15W紫外灯下(灯高40cm)照射2min[7],然后放在28℃培养箱中培养3~5d后挑取单菌落于高氏一号斜面上。 2.4 培养基的准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作为拮抗试验的培养基。 2.4 接种:采用对照方法,一个培养皿中添加清水,另一培养皿中有放线菌。在每个培养皿 中接种10粒稗草种子。放在培养箱中培养。 3.数据处理 等到稗草发芽,并长到一定程度,量根和茎的长度,取平均值。 1,数据:

【生态学实验报告】农业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农业生态学实验报告 园林生态学实验报告 气候测定 l刘睿F__ __29 实验目的: 掌握普通温度计、双金属片自记温度计、通风干湿表、便携风速表的使用方法和构造。 通过测量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的测量方法和记录修订方法。 掌握农业小气候观测的基本方法及资料整理分析的技术 实验仪器: 普通温度表、双片金属自记温度计、通风干湿表、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照度计等 实验原理 (一)地段的选择和测点的设置 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植被和土壤分布等)对农田小气候特征的影响很大,在选择农田小气候观测地段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观测地段要具有代表性和比较性,还要要具有一定的面积。 基本测点应设置在地段的中央,因为地段中央受周边环境影响最小,代表性最好。各测点与地段边缘的距离均应在2m以上,若地段性质与周围环境差别较大或地段周围人为影响很大(如附近有公路、沟渠等)时,则测点与地段边缘的距离要加大3~5m。

(二)观测时间的选择 全天连续观测一般每两小时观测一次,能够反映出全天内的降温和升温的完整过程。 (三)观测程序 农田小气候的观测程序要根据观测内容和观测项目自行编制。由于在一个测点上往往有较多的观测项目,所有的项目观测一遍,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出现各项数据不在同一时刻的情况,失去了观测数据的时间代表性。为了消除时间误差,农田小气候观测一般采用往返观测法,各观测项目的数据均取正点前后两次观测记录的平均值,使各个观测项目的观测时间都统一平均到正点时间上。 如果一个人要同时观测几个测点,则应以正点为对称时间,采取测点往返观测法,各测点的各观测项目的数据均取前后两次观测记录的平均值。若有三个测点,则观测的顺序为:1→2→3→3→2→1。 本次实际操作中,多人配合,可以做到同时观测,不必采用往返测量。 观测资料与初步整理: 地点 具体时间 干湿温度计(干) 干湿温度计(湿) 空气湿度 照度计 档

生态学实习报告六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六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篇1 二、实习地点:____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实习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__x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能力,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出行路线:南宁(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经府城、雷江二级公路)——__x旅游区大门区——__x旅游区。 四、实习地概况 4.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及历史沿革 1965年7月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成立__x林场,归属自治区林业厅管辖,委托南宁地区林业局代管。 1975年自治区林业厅和南宁地区行署决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场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森林资源。

1981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__x林场改建为自然保护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__x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属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不变。 20__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__年8月隶属南宁市林业局主管。保护区人员编制218人。 4.2、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区类型 以北回归线上保存较完整的常绿阔叶林为特色,以保护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频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以自然保护、科研教学、宣传教育为主要管理任务,适度开展多种经营和森林生态旅游。所辖部分区域是广西大学的实习科研基地,为此我们得以在此实习参观。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具有典型地带性特征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4.2.1、重要保护价值 __x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击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类型如此之多,实在罕见。其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在国际国内是较为少有的。__x保护区是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认定的中国40处具全球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基地。

大学实验报告农业生态学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大学实验报告农业生态学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是农业生态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在一个地区或一个生 态系统中存在的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和类型。物种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因为它能够保持生态平衡、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物种多样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多样性、生态学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基本多样 性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和类型的总和。生态学多样性是指在一个生 态系统中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和类型的总和。遗传多样性是指在一个物种内部存在的基因 多样性。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主要关注生态学多样性。 为了研究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我们在一片农田中随机选择了5个样区。在每个样区内,我们选取了一个面积为1m×1m的正方形区域,然后记录下区域内存在的植物种类和数量。 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得出不同样区内植物物种的数量如下: 样区1:10个物种 样区2:8个物种 样区3:12个物种 样区4:9个物种 样区5:11个物种 综合整个研究区域的物种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在这片农田中,植物的生态学多样 性较高,因为存在着较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并且每个样区内的植物种类数量也比较均衡。 这表明这片农田中的生态系统比较稳定,能够维持良好的生态功能。 然而,我们也发现这片农田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植物数量过少,难以维持其 种群的存活和繁衍;有些植物数量过多,容易与其他植物竞争,导致物种失衡。因此,我 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调整这些问题,例如加强对植被的保护和管理,适度调整农业生产 模式等等。 此外,这个研究结果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农业生态系统 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的重要性。我们希望通过这项实验,能够进一步提高公众对于生态 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共同为建设美丽宜居的地球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农业生态学生物种间的竞争与互补实验报告

农业生态学生物种间的竞争与互补实验报告当两种生物在利用同一种有限资源时,它们之间必然会发生竞争。竞争排斥原理(principle of competitive exclusion)也说:“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根据1986年我在杭州对油桐尺蠖(Buasra suppressaria)、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laria)和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的室内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如果在一定的饲养空间内,提供充足的鲜嫩茶叶,低龄的三种幼虫之间,在低密度下不会相互残害,但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相互之间的残害加重,死亡率都会上升。但是对于高龄幼虫来说,相互残杀的致死率显著为高。由于先天体型大小的原因,茶尺蠖幼虫体型另两种同龄期的尺蠖幼虫校小,所以在各组实验中它的死亡率都显著高过另外两种尺蠖。但是,在提供限量的食物(鲜嫩茶叶)时,不管虫龄多大,相互残杀的现象和死亡率都会随着食物提供量的减少而加大。 综合多方面的观察研究,生物的种间竞争的规律性的主要结论有: ①不同生物占据相同的生态位、享用同样有限的资源,必然发生竞争。 ②竞争的结果是,一些种类的适合度(fitness)增加,一些种的适合度降低。 ③竞争导致物种生态位的分化,减少生态位的重叠程度,降低竞争激烈程度。 如通过扩散增大分布空间、寻找更多资源、错开资源利用时间、利用新的资源等。 ④竞争和生态位的分化会导致物种的歧异、变种和亚种的形成,是物种进化 的驱动力之一。 ⑤为了保护濒危物种、为了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人类应了解物种竞争的科 学规律,综合管理生物圈(IMB,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Biosphere)。

生态学树种温度测定实验报告

生态学树种温度测定实验报告 生态学树种温度测定实验报告 一、引言 温度是生态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和动物行为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旨在探究不同树种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并分析其可能的适应机制。 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 不同树种(如松树、柳树、榆树等) - 温度计 - 实验室或野外观察点 2. 实验步骤: a) 选择不同树种进行观察和测定。 b) 在实验室或野外观察点设置相应的观察区域。 c) 使用温度计测量每个观察区域内的温度。 d) 记录每个树种在不同时间段的温度数据。 三、结果与讨论 1. 温度变化趋势: 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不同树种在不同时间段内显示出了明显的温度变化趋势。以松树为例,我们发现其在白天时能够较好地保持较

低的温度,而在晚上则能够保持较高的温度。相比之下,柳树和榆树 在白天和晚上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2. 温度适应能力: 通过对不同树种的温度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树种对 温度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松树的温度适应能力相对较强,能够在白 天保持较低的温度以避免过热,并在晚上保持较高的温度以防止过冷。柳树和榆树则表现出了相对较为稳定的温度,可能是由于其生理特性 和叶片结构等方面因素所致。 3. 温度适应机制: 不同树种对温度的适应差异可能与其生理特性和叶片结构等因素 有关。松树具有长而尖锐的叶子,可以减少阳光直射表面并降低蒸腾 作用,从而降低体表温度;而柳树和榆树具有宽大而平坦的叶子,可 能更容易散发热量并保持相对稳定的体表温度。 4. 实验局限性: 本实验仅选取了少数树种进行观察和测定,因此对于整个生态系 统中的树种温度适应能力的全面了解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实验环 境和观察点的限制,我们无法考虑到所有可能影响温度的因素,如风速、湿度等。 四、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不同树种对温度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并 且可能存在相应的适应机制。松树在白天能够保持较低的温度以避免 过热,在晚上则保持较高的温度以防止过冷;而柳树和榆树则表现出 相对稳定的温度。这些发现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不同树种对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 在刚刚结束的农业生态学实习中,我有幸亲眼目睹了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并了解了其中的原理、挑战和潜力。我通过实地考察、采样、数据分析等方式,深入研究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 一、引言 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与生态之间关系的学科,旨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球人口增长和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农业生态学的理念和方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至关重要。本次实习的目标是深入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为今后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供参考。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 1. 实地考察 我们在实习期间实地考察了多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样地,包括有机农场、生态农业景观以及农田生态保护区等。通过对不同农业生态系统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对各个系统的差异和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 数据采样与分析 我们采集了大量的农业生态系统相关的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土壤、植被、昆虫种群等方面的数据统计,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重要结论。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土壤、植被和动物群落等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土壤 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对植物生长、水分保持和养分供应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发现有机农场的土壤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更好的水分保持性,这可能与无化肥、无农药的有机农业管理方式有关。 2. 植被 植被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制造者和土壤保护者。我们发现生态农业景观中的植被多样性更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较好。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景观中有更多的花草树木,这有助于吸引昆虫等益生生物,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3. 动物群落 动物群落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传粉昆虫、天敌和草食性动物等。我们发现农田生态保护区中的昆虫种类更加丰富,这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密切相关。 四、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农业生态化发展是解决现代农业面临的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实习的实践和学习,我们认识到农业生态化发展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对农业生态学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为了进一步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实践应用,以及探索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我参与了一项农业生态学的实习活动。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实习期间的经验与收获,并对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 本次实习活动在位于某省农村地区的一家示范农场进行,时间为连续两个月。 三、实习内容 1. 农业生态系统的观察与分析 在实习期间,我通过参观、实地观察和数据收集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和运行机制。我注意到在该示范农场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业活动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健康的生态系统。 2. 农业生态系统的评估与优化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农业生态系统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运用实践中掌握的技能,对示范农场的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估。通过

比较不同农业管理模式下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成本,我提出了一些建议 和优化方案,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3. 农业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示范农场的生态系统中,我发现了一些独特的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热点。我了解到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物种多样性密切相关,而物种 多样性的保护也对农田生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提出了一 些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包括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建立生态 廊道等。 四、实习成果与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我不仅深化了对农业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获 得了实践操作的经验。在农业生态学实习中,我掌握了一些实用的技 能和方法,如农业生态系统评估、生物多样性监测、环境保护等。这 些经验和技能将对我未来在农业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 意义。 总结起来,农业生态学实习是我探索可持续农业发展、保护生态环 境的重要经历。通过实习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农业与生态环境之间密 不可分的关系,并且明确了农业生态学对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我相信,农业生态学实习为我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经验,将会对我未 来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字数:533)

农业生态学第三周实习报告

农业生态学第三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 经过两周的实习,我逐渐熟悉了农业生态学实习项目的工作内容和实习环境。本周,我继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实习工作,主要聚焦于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实习目标和计划 通过本周的实习工作,我旨在加深对农业生态学的理解,提升研究能力,掌握相关实验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具体的实习计划如下: 1. 参与农业生态系统调查与样本采集工作; 2. 学习农业生态系统数据分析方法; 3. 参与农业生态学实验室的研究项目; 4. 掌握实验数据处理和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5. 进一步了解农业生态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三、实习内容和进展 1. 农业生态系统调查与样本采集 本周,我参与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查与样本采集工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农田和林地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了解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性质,植物生长和鸟类栖息地的影响。同时,我掌握了使用GPS和测量工具进行野外数据采集的技巧。

2. 数据分析方法学习 在实验室的学习时间中,我主要学习了农业生态学中常用的数 据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实际操作。我了解了如何使用SPSS软 件处理实验数据,通过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这些方法的掌握,对于我们后续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农业生态学实验室研究项目 本周,我还参与了农业生态学实验室的研究项目。在实验室中,我学习并参与了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的比对,我进一步认识到土壤微生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4. 实验数据处理和统计软件的应用 在研究项目中,我掌握了实验数据处理和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我使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形成了相应的数据报 告和图表。通过这些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过程,我深入了解了研究结果 的统计学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对研究的深入思考。 5. 农业生态学领域研究进展 我通过阅读相关期刊论文和参与学术讨论会,了解和掌握了农 业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新发展。这不仅提高了我的科研素养,还 增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动力。 四、总结与展望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实习一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调查 一、实验目的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及各统计指标的含义 二、工具备品 皮尺、钢卷尺、测绳、枝剪、粉笔、铅笔、标签、方格纸、调查表格、植物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全面踏查和样方法相结合。其基本步骤是: 全面踏查:对所要进行调查的植物被地全面踏查一遍,选定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固定或)临时样地。 样地调查: (1)样地面积:森林:20*20平方米,其中:灌木样方五个,2*2平方米,草本样方五个,1*1平方米 (2)每木调查:具体按测树学方法进行。平均胸径大于8厘米者,2厘米一个径阶;小于8厘米者,1厘米一个径阶。 (3)植被及灌木调查: 植被调查在1*1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下木调查在2*2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乔木调查在实习中绘制树冠投影图。 植物名称:记录植物中名或学名,并采集有关植物标本(实习中只采集野外不能识别的标本。经鉴定后再将植物名称填入,但在鉴定前要填入代号)。由于标本不完整,鉴定有困难时可暂时填入**科或**属的一种。如苔草属的一种。 层次:可根据植物高度划分为几个层次。若一种植物分布在几个层次中,按其分布情况记入分布最多的层次中 层次盖度:即该层次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方面积的百分比。 按植物自然情况进行测定。范围指最低高度到最高高度。如果植物最低为0.3米,最高为1.5米,则记为0.3-1.5米。

多度:指该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用德鲁提的多度等级进行分级。 分布:指丛生、片状、稀疏、单株等。 (4)统计及报告: 按测树学统计林木组成和平均胸径。 植被统计频度和多度。 描述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 四、实验数据 表1森林群落类型调查表 一、样地基本概况 标准地面积:20*20 平方米地点名: 调查日期:2015.05.26 海拔:150米 经纬度:坡位:半山腰 坡度:15.2°森林类型:天然林 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林分郁闭度:80% 二、地质、土壤调查 土壤类型:壤土母岩类型:砂岩、砾岩、岩石风化残积土壤厚度:一米以上岩石露头:10% 土壤A层厚度:棕色枯落物厚度:1.5cm 土壤颜色:棕色土壤质地:黄棕壤 土壤侵蚀状况:很少排水状况:良好 三、经营历史与人为活动状况: 表2样地每木调查表 序号树种名称胸径cm 树高m 冠幅m*m 1 α33.5 2 20.6 8.7*5.1 2 麻栎21.82 17.15 4.5*4.4 3 麻栎28.45 26.5 8.3*7.5 4 麻栎28.60 24.0 6.1*5.4 5 麻栎37.38 22.4 9.2*8.3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 一、引言 在农业生态学实习中,我们深入实地进行了农田生态系统的观察与研究。本报告将对实习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对农业生态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旨在帮助我们了解并掌握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调查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的能力,以及促进我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三、实习过程 1. 实习地点选择 在实习前的准备中,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农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选择了位于某省农业示范区的农田作为实习地点。 2. 观察与记录 在实地观察中,我们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包括土壤质地、植被类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农业管理措施等。 3. 数据采集与分析

我们利用实地采集的数据,结合实习期间所学习的农业生态学理论知识,对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我们探讨了农地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能量转化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4. 综合报告编写 基于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编写了一份综合报告,详细总结了所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的概况、特点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四、实习成果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农业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升了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具体而言,我们取得了以下主要的实习成果: 1. 加深了对农田生态系统的认识: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2. 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在综合报告中,我们针对农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和调整措施,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培养了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实地观察和数据采集,我们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论

生态学实验报告(经典)

实验一.不同生态系统中生态因子的测定及其比较 (一)、实验内容: 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水分、容重和pH测定的仪器与使用方法; 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 (二)、目的要求: 熟悉生态学生态因子测定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悉若干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特点和规律;比较分析以上生态因子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异同及其原因。 (三)、主要仪器设备: 温度计、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环刀、铝盒、土壤钻、小铲、烘箱、50ml小烧杯、玻璃棒、土壤筛(孔径1mm)、分析天平、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等。 (四)、实验方法及原理: 研究生助教介绍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等仪器使用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后,学生分成8组,在校园中选取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开展光照强度、气温、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pH等的时空测定。 照度计:测定太阳辐射强度(单位为umol m-2 s-1)。一般采用照度计,它是利用光电原理制成的。光电池具有一个氧化层,在光的作用下,从那里放出电子,只要用一个低电阻的电流表把金属膜和金属基部相连接,就会发出一个与光强度成正比的电流。这种电池对300-700nm的光是不是灵敏的,而且具有反应迅速、不需要外接电源等优点。测定时,在照度计的电池槽内装上电池,把光电头插头插入仪器的插孔,打开开关及探头盖,照度计的显示屏上显示读数,待数字稳定后,把光敏探头置于欲测光源处,便可读数。显示屏的读数分4档,每档相差10倍(单位为lx)。 温度计:温度包括气温和土壤温度。主要介绍土壤温度计。土壤温度计的原

理与构造与一般的水银空气温度计相似,所不同的是土壤温度计一端弯曲,以便读数。土壤温度计有不同长短的一组温度计组成,以测定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测定时,在土壤表面挖不同深度的小坑,把不同深度的温度计埋至不同的深度(注意温度计的底部与地表平行),把土填回,用手压实,一小时后便可读数。 pH计:pH计有多种类型,可根据精度的需要选用不同的pH计。本实验使用PHB-3便携式pH计。该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测量精度为±0.02pH。测量时,先用标准溶液对仪器进行校正。校正后,用纯净水冲洗测定电极并用干净纱布拭干,便可对被测溶液进行测定。 土壤水分测定: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解土壤的实际含水状况,分析生态系统的水分动态及贮水能力。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为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前一种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量测定,目前测定的方法很多,所用仪器也不同。 风干土中水分含量受大气中相对湿度的影响。它不是土壤的一种固定成分,在计算土壤各种成分时不包括水分。因此,一般不用风干土作为计算的基础,而用烘干土作为计算的基础。分析时一般都用风干土,计算时就必须根据水分含量换算成烘干土。 测定时把土样放在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则失去的质量为水分质量,即可计算土壤水分百分数。在此温度下土壤吸着水被蒸发,而结构水不致破坏,土壤有机质也不致分解。 群落内外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变化:由于太阳和地球相对位置的不断变化,以及地球表面大气层吸收、反射和散射介质的差异,太阳辐射具有时空上的显著差异。植物群落由于叶子对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植物群落内外的太阳辐射也有显著的不同。测定时,在群落内外随机确定若干个测点,从早到晚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各点的光照强度。 群落内外温度及其变化:地球表面由于太阳辐射的变化,气温也存在时空变化。植物群落由于植物枝叶的作用,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变化与群落外不完全相同,具有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测定时,在群落内随机确定若干个测点,群落外确定相近的1—2个点,从早到晚每隔一定时间测定。 (五)、具体步骤 (1)光照强度:既观测其时间上的波动(10:30、11:30、12:30、14:30的

生态学实验报告

第一次实验 实验日期:2022年10月18日实验成绩:实验名称:生物气候图的绘制

(2)以两条均分为12段(代表12个月)的平行直线作为横坐标,并从左至右依次标出1月、2月、3 月、…、 12月。 3、生物气候图的绘制: 根据上述确定的坐标体系以及计算出来的逐月年平均降水量和逐月年平均温度,在坐 标纸上绘制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并标定图示 (1)将降水曲线与温度曲线相交的区域填充不同的标志符。如果温度曲线在上,降 水曲线在下,两者间的区域表示干旱期,将此区域用小黑点填充;如果温度曲线在下,降水曲线在上,两者间的区域表示湿润期,将此区域用细黑竖线填充。 (2)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mm的区域用黑色填充。 (3)在降水轴的上方,标明该站点的年均温度和总降水量。 (4)在温度轴的上方标明该站点的海拔高度和经纬度,并在温度轴上方的外侧,标出绝对最高温度。 (5)在双线横轴上将月平均温度低于0℃的月份用黑色填充;将极端最低温度低于0℃的月份用斜线条填充。 (6)在气候图解的左上方注明站点的名称。 各地气候的气候数据:

实验结果分析: 分析: 根据实验内容部分所提供的四张各个地区的气象数据,制作出四张气候图解,其分别是位于新疆的三个城市乌鲁木齐,和田,阿勒泰和位于海洋边的城市新加坡 1、乌鲁木齐: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年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冬天寒冷夏天炎热,温差大。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最热的时候是7、9月份。最寒冷的时候是1 2、1月份。最热的时候的平均气温为23.7℃,最冷的时候的平均温度是-7.6℃。降雨量并不丰富,气候干燥。根据其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降雨量及年的每月平均温度来看,在乌鲁木齐地区的地性类型多为荒漠、林地、草原等 2、和田: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冷而干旱,属于干旱荒漠型的气候。春季升温快而

生态学实习报告9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9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篇1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可见,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课程基础之一。通过农业生态学的课程实习,让我们了解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以及农业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此外,实习过程中要求遵守实习纪律,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有事必须经教师同意方能离队。注意安全,防止任何意外事故的发生。全面认真地完成所交给的实习任务,做好实习笔记,认真完成实验分析,为撰写实习报告做准备。按时完成实习报告,并保证报告的质量。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时间:20xx年1月5日星期四早上8点—11点 地点: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 三、实习内容 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参观了培养基质高温灭菌区、接种室、培养室。听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工作的杨老师讲解人工食用菌的接种,栽培过程。 首先在培养基质高温灭菌区参观,看到了搅拌机,培养原料,从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杨老师那里学习到了食用人工菌的接种基质及培养原料的配制。初步了解了食用人工菌的栽培方法。 培养基质的原料由80%的木屑、15%的棉子壳和腐料组成。腐料

一般加适量的玉米粉或米糠。不能用含油脂的植物作为原料,如桉树、松树等。其中棉子壳要用3%的石灰水浸泡。人工食用菌的接种、栽培流程中应注意: 1. 原料准备:原料要注意粗细搭配,80%的秸秆、高粱、15%营养料、 2.5%的石灰、2%的石膏粉和0.5%的普钙、磷肥。其中石灰和石膏粉的作用主要是调节酸碱度。 2. 水分的控制:保证原料不干不湿,用手捏时不出水放开时会散开。 3. 装袋,高温消毒:用17cmX38cm规格的塑料袋装包,在0.15压力、110℃ 的高温消毒3-4小时是最关键的,可以防止生霉。 接着参观了食用人工菌培养室,在这里,学习了解食用人工菌菌种。食用人工菌菌种分为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 一级种又称为母种,由试管培养,要求也最为严格。原料有:麦糊、水、马铃薯、琼脂、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原料准备好以后放入试管中,5支装包,在0.14压力不超过0.15压力的稳压下放置40min高温消毒灭菌防霉。拿出降温,将试管摆成斜面,2-3天试管内的水汽晾干,接菌种。 二级种又称为原种,原料有:木屑、腐料、石灰、石膏粉、普钙。将原料放入玻璃瓶内,然后进行冲瓶,把瓶壁上的渣子冲干净。用干净的筷子在土中打孔,打到底,盖上牛皮纸,高温消毒,接菌。 三级种又称为栽培种,等瓶中菌丝长满,就开始装袋,一瓶二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