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与缺血性心脏病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研究进展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研究进展星状神经节在功能上属于交感神经节,是由颈部节和第1胸神经节融合而成,其节后纤维广泛分布C3~T12节段的皮肤区域.在功能上属于交感神经节。
目前,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到疼痛治疗中,它对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均有功能调节作用,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本文笔者主要对SGB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希望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作用基础星状神经节的阻滞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作用两方面。
中枢神经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调节丘脑活动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周围神经作用则主要表现为通过对节前、节后纤维的阻滞作用,使分布区域的交感神经所支配的各系统的作用和痛觉传导受到抑制,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星状神经节是由颈部节和第1胸神经节融合而成,呈卵圆形长约2cm,宽约1cm,近年来有学者对星状神经节的解剖特征进行了研究。
段连丽等[1]对17具尸体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显示星状神经节大多为星形,其周围的多个骨性和其他重要结构可以确定其位置,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阻滞法较安全且操作容易;张俊峰[2]对20具成人尸体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与上述相同;刘毅[3]对30具尸体的解剖结果显示颈交感神经节与椎动脉表面存在着相对应的颈交感神经节交通支。
由此可见,SGB对临床疼痛的治疗作用基础是确定的。
2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血管系统的作用SGB对脑血管的作用明显。
周志忠等[4]研究认为,SGB通过交感神经活性的改变,可明显改善颅内血流速度,SGB对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脑部神经递质和脑代谢有重要影响。
余倩等[5]观察了SGB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相关血管舒缩因子和氧自由基的影响,发现SGB能调节血浆ET/CGRP比例失衡,减轻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曾德亮等[6]将SGB应用在瓣膜置换术中,患者血浆TNF-α、IL-8、MDA浓度在T1~T4时降低;IL-10浓度及SOD活性在T1~T4时升高,SGB可以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颅内过度炎症反应及脂质过氧化损伤,对减轻脑损伤具有积极作用。
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 bt c】 O jav T be eh f tor h s e ea nln l k ( S B) A s at he i r e o sr e f c fi t i d t le ago o o v t e e s g — d s l tg i b c R G
crn r atr i ae Q U e— e I h r — u .W NGH o L I n - i / oo a r yds s l ip i Z ol h a A y e e J g a , E Hog y 。QAOR id n. u- og
De a t n o A a s e i ,T id  ̄ it d s i l J t m' r y Me i C l d e Z u m' 1 0 0 pr me t f n e t sa h r Af 1 e Hop t , i h a a mn U v Mt , de e M oeg , h h 5 90 , l
右侧 星状 神经 节 阻滞 对 冠心病 患 者心血 管
反 应 的影
丘伟沛 季 中华 王昊 雷洪伊 乔瑞冬
【 摘要 】 目的
观察右侧星状 神经节阻滞 ( S B)对冠心病患者心血 管反 应的影响 ,探 RG
4 0例 A A I ~1级择期行 “ S I 1 I 冠状动 脉搭 桥术”
uai i Ni a eio rM a mk a l . a [] Mo s v r N, J b rp u , R z h hM , e 1 4
M e en h m a t c lsd t u r s y s c y l em el ono pp e sl mph blsi s s o a tc
o ado a c lr e p n ei ainswi oo ayatr ie s. to s F ryAS Ⅱ o nc r iv s ua s o s p t t t c rn r r ydsa e Meh d o t A r n e h e rⅢ p — a t ns n eg igee t ec rn r re y ass reyweer n o yasg e td ru i t u d ron lci oo ayatr b p s ug r r a d ml sin dt su ygo p(go p e v y o ru
同时双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心脏及循环状态的影响

e
比、 e a s e
r
d G
MP a c
1 Le
a tt
e u
t
i
加
in
r u
h
2
u
朱 丽 谊 等 新 生 鼠辣 椒 素 处 理 对 电针 俄 痛 的 影 响 针 材 研 究
,
r
a t
r o s
a
n e u
u o
s
.
N
e u
19 ms e
90
.
15 (3 )
.
:
285 i
s c
11
a n
.
L
ia
,
s
ia
a
ft
,
e
r
e
p id
u
r
a
l
G
a
a
m既 R
P
, s
d
t
r
l Ca
s
a s
ie i”
a
p p
li e d
a n
t o
r 沐i
a n
p
e h
r l a
n e
r e v
a t
in h ib i in
.
ts
je c
n
i
a t
s
A
a
n e s t
An
n
ge 】 s 1
1 99 4
30 3
e
a
o x
,
in
a
l
ga
:
n
g l io
n e u
o r
u
P
心
e v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侯立朝;劳宁;熊利泽;曾祥龙;张宏【期刊名称】《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年(卷),期】2000(006)004【摘要】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主要来自两侧的星状神经节,但这种神经支配存在着不对称性.左、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窦房结、心脏传导及心肌不应期的影响不同,甚至表现为相反的效应,阻滞单侧星状神经节将产生心脏局部心肌去交感神经支配作用,从而减弱被阻滞侧的交感神经所支配的心肌的收缩性.不同区域心肌的收缩性的差异将造成整个左室壁运动的不一致,并减弱其做功.阻滞左侧星状神经节后,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弱的程度均比阻滞右侧星状神经节后为大.这是因为在左心室的交感神经支配中,左侧较右侧占优势.虽然阻滞单侧星状神经节后左室功能的异常变化仍在代偿范围内,但在临床上是有意义的.【总页数】5页(P235-239)【作者】侯立朝;劳宁;熊利泽;曾祥龙;张宏【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中华疼痛学会第六临床中心,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中华疼痛学会第六临床中心,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中华疼痛学会第六临床中心,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中华疼痛学会第六临床中心,西安,710032;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4【相关文献】1.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全麻冠心病患者行肠癌手术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的影响[J], 刘超;魏娜;徐扬;陈红2.星状神经节阻滞与心脏功能 [J], 王颖;左辉;王桂英;柳顺锁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的疗效观察及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 [J], 李传明;蔡晓辉4.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竖脊肌阻滞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POD和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 [J], 李登峰;刘亚军;田芳;景维娜;郭朝檩5.超声辅助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胃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杨花平;吕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针刀与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脑供血不足治疗中的应用全解

※脑供血不足的病因
脑供血不足的病因包括各种疾病引 起的血管、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成分异常 以及颈椎疾病,造成脑部供血障碍,导致脑 供血不足发生。脑供血不足常见于中老 年人,青少年占同期脑血管病不到 15% , 但其病因较为复杂。因此,明确脑供血不 足病因是治疗的关键。
⒈ 高血压动脉硬化 高血压发病的主要环节在于小动脉 痉挛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而小动 脉痉挛的发生是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 程平衡失调的结果。各种外界或内在不 良刺激,长期反复地作用于大脑皮层,可 使皮层和皮层下中枢互相调节作用失调, 引起丘脑下部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障碍,
当脑出血和缺血时,TXA2 和PGI2 二 者平衡破坏,加上其他血管活性因素的变 化,如52羟色胺、儿茶酚胺、PGF2α、 PGE2 等物质的作用,使脑血管发生程度 不同的持续痉挛,导致临床症状的加重。 其次,脑动脉硬化后的狭窄可形成血管旋 涡,刺激血管壁可发生进一步血管痉挛。 严重的脑血管痉挛可引起脑组织广泛缺 血缺氧,甚至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⒍ 颈性晕厥 颈椎病可发生突然晕厥,称为颈性晕厥,
易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或小脑疾患等。
临床表现 ①常有典型颈椎病史 ; ②多在行走中突然 扭头时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在地,倒后由于颈 部位置改变,可很快清醒过来,不伴意识障碍,无 后遗症 , 这是颈椎病发病的一个特殊症状 , 具有 诊断价值; ③常伴有反复发作的眩晕,其发生与 颈部位置改变有关 ; ④可有头痛、恶心、呕吐、 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⑤颈椎X 线片 可见肥大性颈椎病征象,椎动脉造影、TCD 检 查可显示椎- 基底动脉狭窄情况。
⒋ 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
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 ,FMD) 是一种不常见的、节 段性的、动脉非粥样硬化性疾病。为中 等大小动脉的中层、内外膜纤维增生,包 括颈动脉及颅内血管。根据脑血管造影 可分为3型: Ⅰ型(广泛型) ,呈典型串珠 样型(string of beads) ,即所谓的串珠 状或香肠状外貌,通常为中层肌纤维发育 异常所致。
星状神经节阻滞PPT

PART 06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并发症 与处理
REPORTING
常见并发症
01
02
03
04
局部血肿
由于注射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 ,导致局部出血,形成血肿。
喉返神经麻痹
注射药物可能压迫或损伤喉返 神经,引起声嘶、吞咽困难等
症状。
膈神经麻痹
注射药物可能影响膈神经的正 常功能,导致呼吸不畅。
星状神经节损伤
操作过程
定位星状神经节
使用超声或X线等辅助设 备,准确定位星状神经
节的位置。
进行消毒
对操作部位进行严格的 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
险。
进行注射
在星状神经节的预定位 置进行注射,确保药物 均匀地分布在神经节周
围。
观察效果
注射后观察患者的反应 ,确保阻滞效果达到预
期。
操作后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观察患者情况
患有严重贫血、恶病质等疾病 的患者。
患有颈部局部感染、肿瘤等疾 病的患者。
PART 05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效 果与评价
REPORTING
临床效果
疼痛缓解
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有效缓解各 种疼痛,如头痛、颈肩痛、胸
痛、腰腿痛等。
改善循环
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星状 神经节阻滞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缓解手脚冰凉、麻木等症状 。
注射过程中可能直接损伤星状 神经节,导致相应功能障碍。
处理方法
局部血肿的处理
喉返神经麻痹的处理
膈神经麻痹的处理
星状神经节损伤的处理
在注射后应压迫止血,并在24 小时内进行冰敷,以减少出血 和肿胀。如果血肿较大或持续 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星状神经节阻滞-王莉

带你认识神奇的星状神经节阻滞!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王莉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来源:
此疗法来源颇为传奇, 1883年Liverpool 和
Alexander在结扎椎动脉治 疗癌症时无意中损伤了患者
的星状神经节。
这个现象治疗疾病。
结果意想不到的事 情发生了:术后这 位肿瘤病人的疼痛 明显减轻,全身情
阻滞疗效的判定
有关SGB阻滞疗效的判定,临床除了对于疼 痛缓解程度的判定外,主要还是对于交感功 能的测试。Malmqvist 等界定了一个严格的 SGB 术成功的标准(其中 4 个符合算为阻滞 成功):
• ① Horner 综合征; • ②皮肤温度升高≥ 34℃; • ③皮肤血流量增加≥50%(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 • ④尺侧皮肤阻抗反应消失; • ⑤桡侧皮肤阻抗反应消失。
况好转。
星状神经节阻 滞的来源:
此后许多年中一直采用外科手术切 断颈部交感神经,1920年开始推广 非手术经皮的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
据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一位首相 患面瘫,一位麻醉医生用星状神经 节阻滞将其治愈,让星状神经节阻 滞在日本风靡一时。这个麻醉医生
也为此一举成名。
什么是星状神经节阻滞?
注射2~3分钟后病人出现同侧霍纳(Horner’s) 氏征,则表明阻滞成功。
传统方法
普通病人针进入约2cm左右,针尖触及到横突时病 人不出现异感。
对肥胖和粗短颈的病人,可能深到2.5-3cm左右。
如果发现进针比这更深,则有可能针尖刺进两个横 突之间。应立即将针退出,再调整针尖向头侧或尾 侧方向穿刺,直至针尖触及到横突骨性感觉。
星状神经节位于 人的脖子两侧
因为它的形状像 星星,所以取名 星状神经节。
星状神经节阻滞

该技术项目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 市医院临床应用基本情况: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是将局麻
药注射在含有星状神经节的疏松结缔组织内,
已达到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与节前、节
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可逆性阻滞,在大部
分三甲医院都已开展多年,主要应用于各类
疼痛患者的治疗。
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
星状神经节阻滞图示
星状神经节阻滞图示
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交感性疾病是其主要适应症,其他以血管症状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疾病常会对交感性阻滞有反应,包括雷诺 综合症、动脉栓塞和脉管炎。另外这种方法还有诊断 价值,诊断性阻滞常用于确定疼痛症状是否为交感神 经系统所致。
适应症:主要应用于各类交感性疾病 禁忌症:穿刺部位有感染、肿瘤、变异、畸形及对局 麻药过敏者。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预测: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操作方便,成功 率高,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费用低、 无辐射、效率高,成本回收快。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适用范围非常广 泛,扩展了医院疼痛诊疗的范围,病员也会随 之增加。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有利于更广泛的学 科建设,促进了医疗技术的更新和升级。
新技术、新项目的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
器械的准备:检查超声是否在工作状态,局 麻药物是否准备妥当,润滑超声探头,连接好 穿刺针和注射器。
患者的准备:常规监护,摆好有利于穿刺的 体位,穿刺部位常规消毒。
超声引导下穿刺:将穿刺针于既定穿刺点 在超声探头平面内刺入,使之在超声屏幕上形 成清晰标志性影像,确定穿刺针针尖位置无误, 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
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有多种入路,临床上主要 有前侧入路法、高位侧入法及辅助引导穿刺法 等,其中前侧入路法最为常用。阻滞成功的标 志为注射侧出现霍纳综合征,表现为瞳孔缩小、 眼睑下垂、眼球下陷、鼻塞、眼结膜充血、面 微红、无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状神经节阻滞与缺血性心脏病陈萍蒋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氧供需不平衡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和工作压力加大、节奏增快使缺血性心脏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改善缺血心肌的存活及其功能的恢复,有效地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等成为人类研究的热点课题。
实际上,缺血性心脏病的体征和症状都反映了自主神经系统的不平衡,特别是肾上腺素能神经的活动亢进。
反复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植物神经是一种复活锻炼,可以恢复由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而造成的交感-迷走平衡破坏。
这预示了SGB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方面的潜力,于是,众多学者针对这一方面进行了探索。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SGB是否能改善缺血性心脏病的预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我们知道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目前,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而心室重构是MI后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因此,减缓或逆转心室重构是防治MI后心力衰竭的关键。
遗憾的是,心室重构的发生机制尚未阐明,所以目前对MI后心室重构还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近来人们已经认识到,MI后左室重构(1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LVRM)的发生发展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胚胎基因的激活和异常表达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刺激密切相关。
许多学者提出:预防和逆转重构应该从抑制心肌梗死后异常的自主神经的过度兴奋,神经内分泌的异常变化着手。
SGB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正与这一观点非常契合。
但目前国内外尚未见SGB对MI后LVRM影响的研究报道。
虽然目前的研究不是直接观察SGB用于防治MI 后LVRM,但其结果对于研究SGB防治MI后LVRM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本文针对SGB对心肌氧供需平衡、心功能、心脏电生理、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以及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根据SGB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展望SGB用于防治MI后LVRM的可行性。
1、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1 SGB对心肌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星状神经节是由颈下交感神经节与第一胸交感神经融合而成,通过其发出的心下神经支,加入心丛参与支配心脏的活动。
心肌和冠状血管的交感神经末梢分布密集,心肌缺血的痛觉传入神经就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与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是密切相关的。
心肌缺血缺氧时,心脏交感神经将伤害性刺激信号上传而感受心绞痛,疼痛引起机体应激反应而释放儿茶酚胺等应激激素,这反过来又使病变血管收缩和增加心脏做功,从而使已经缺氧的心肌加重缺氧。
SGB一方面可迅速缓解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状态,直接阻断疼痛上传,疼痛缓解的同时紧张与恐惧减低或消除,应激反应被抑制.儿茶酚胺分泌减少,周围血管阻力下降;另一方面SGB可直接阻断交感神经下行冲动,使心率和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明显减少。
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升高可增加心肌氧耗,SGB可降低应激、心肌梗死等因素诱发的游离脂肪酸的生成,从而减少心肌耗氧。
但也有文献显示左侧SGB可增加心肌氧耗,而右侧SGB能保护缺氧心肌。
Rogowski等在心脏外科手术时,对患者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已证实了SGB 后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
文献报道,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可改善冠状动脉血管床的扩张能力,特别是改善边缘区的灌注,从而可限制缺血区扩展。
Sidi A等报道,左侧SGB可降低实验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心率,减少缺血区心肌组织的氧供和氧耗,但氧供/氧耗增加,缺血区乳酸盐的生成量减少,打断“缺血—疼痛—缺血”的恶性循环。
1.2 SGB对心功能的影响Mullenheim等对慢性充血性心衰狗进行左侧SGB,观察SGB对左室压力和心输出量的影响,发现即使在心衰期左侧SGB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也很小,确证了SGB的安全性。
但也有报道单侧SGB使室壁收缩不协调,恶化心功能。
Lobato等临床研究中表明,行右侧SGB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没有显著改变,行左侧SGB后心脏的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没有改变,等容舒张时间延长,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而左心室等容舒张期延长,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增加,有利于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全身血供,对改善左心室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Lobato和Koyama认为SGB可同时抑制心脏交感及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并可抑制心肺压力感受器兴奋所致的反射性心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使体位变化(从平卧位到直立位)前后的心率及血压不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
行双侧SGB后.可致血压及心率同时下降。
其原因可能为双侧SGB后导致储存的儿茶酚胺暂时性的完全消耗所致。
有研究显示,全麻诱导前行SGB.具有抑制气管内插管及手术切皮时应激反应和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这可防止因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诱发心肌缺血,无疑对冠心病人的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1.3 SGB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Egawa等对十例志愿者用7ml 1%的马比佛卡因进行了左侧和右侧的星状神经节阻滞,右侧SGB可引起Q-T 间期的延长,而左侧SGB引起Q-T间期的缩短。
还有研究发现,右侧SGB可使PR间期明显缩短,RR、QT间期、QT离散度增加;左侧SGB可使QT间期和QT离散度显著下降。
超激光照射左侧星状神经节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使心电图中呈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的ST段提高,其效果与口服硝酸酯类药物的作用相似;可减少心肌的QT离散度,有助于防止心肌缺血的再发生。
车润平等用SGB治疗围手术期频发性室早发现,SGB组总有效率达100%,阻滞后作用起效时间(5.54±0.76)min,经一次注射治疗后术中不需再次追加用药。
静注1 mg/kg利多卡因治疗组患者中有效总有效率66.67%,阻滞后作用起效时间(12.32±2.64)min,且无效者均为合并冠心病或高血压心脏病患者。
说明SGB对频发性室早治疗效果明显,有效率高,作用时间长。
近年来,由于神经心脏病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神经肽Y与去甲肾上腺素共同位于交感神经末梢,可收缩冠状动脉,主要使小动脉强烈收缩,甚至可诱发心肌缺血、心绞痛,并参与心肌再灌注损伤。
欧阳碧山等报道,通过切除星状神经节,明显减少NPY和NE,从而扩张冠状血管,降低心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目前认为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心律失常的的发生与MI后交感神经重构密切相关,而神经营养因子从梗死区逆行性进入星状神经节从而激发非梗死区该因子水平的显著上升,这一病理过程扮演了重要角色。
那么是否能够通过SGB防治MI后心律失常呢?还有待学者们的进一步探索。
2、SGB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SGB可通过改善下丘脑的血液循环,调理下丘脑功能,维护内环境稳定,从而使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等保持正常。
张娟等用超激光照射左侧星状神经节可改善冠心病患者惊恐不安等交感神经亢进引起的伴随症状,使情绪稳定,睡眠改善。
研究发现,SGB后全麻诱导插管及手术切皮时血浆皮质醇、催乳素水平呈下降趋势、胰岛素水平呈上升趋势,而未行SGB的变化与之相反,说明SGB抑制应激反应,使丘脑下部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Iwade等还观察到SGB可明显降低疼痛患者血中皮质醇、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5-HT,P物质的含量。
由此不难看出,SBG可调节异常变化的内分泌系统。
研究还发现,疼痛、癌症、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行SGB后血清中的NE明显下降,但仍在正常值范围内,而正常人行SGB后,血浆中NE的浓度虽有所改变,但差异不显著。
可见SGB只抑制增高的交感神经活性,恢复交感一迷走的平衡。
3、SGB在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证实了星状神经节切除术对血管痉挛症和心绞痛患者有益。
之后,国内外相继开展了SGB防治心绞痛的研究,证实SGB可明显改善心绞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Yildirim V等发现在冠脉搭桥手术时,SGB能增加桡动脉移植物的血流量,防止桡动脉痉挛,降低抬高的S-T段,降低房颤发生率。
研究还发现,SGB可降低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降低游离脂肪酸;提高体内抗氧化指标,降低自由基含量。
冠心病人由于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的增加和血小板的激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这也是引发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原因之一。
SGB可降低应激反应引发的血小板的活化和凝学机制的激活,以及局麻药吸收入血直接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
在SGB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发现,对于伴有血液高粘度综合征的患者,SGB可以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降低全血高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等而加快血液循环。
4、SGB防治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展望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而心室重构是MI后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因此,减缓或逆转心室重构是防治MI后心力衰竭的关键。
遗憾的是,心室重构的发生机制尚未阐明,所以目前对MI后心室重构还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近来人们已经认识到,MI后左室重构(1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LVRM)的发生发展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胚胎基因的激活和异常表达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刺激密切相关。
许多学者提出:预防和逆转重构应该从抑制心肌梗死后异常的自主神经的过度兴奋,神经内分泌的异常变化着手。
SGB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正与这一观点非常契合。
虽然以上研究不是直接观察SGB用于防治MI后LVRM,但其结果对于研究SGB防治MI后LVRM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我们相信,随着学者们的共同努力,SGB对缺血性心脏病人影响的机制将逐一展现,对SGB在临床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人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可能有助于为缺血性心脏病以及MI后LVRM的防治提供新的手段,拓展麻醉的业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