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阅读答案(附翻译)-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朱熹论语集注翻译_论语集注原文及翻译

朱熹论语集注翻译_论语集注原文及翻译【--经典手机短信】《论语集注》是朱熹经过40多年的用心“理会”,并“逐字称等”后才最终写定的经典之作。
下面是论语集注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朱熹原文| 论语集注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之与之与,平声,下同。
子禽,姓陈,名亢。
子贡,姓端木,名赐。
皆孔子弟子。
或曰:“亢,子贡弟子。
”未知孰是。
抑,反语辞。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温,和厚也。
良,易直也。
恭,庄敬也。
俭,节制也。
让,谦逊也。
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
其诸,语辞也。
人,他人也。
言夫子未尝求之,但其德容如是,故时君敬信,自以其政就而问之耳,非若他人必求之而后得也。
圣人过化存神之妙,未易窥测,然即此而观,则其德盛礼恭而不愿乎外,亦可见矣。
学者所当潜心而勉学也。
谢氏曰:“学者观于圣人威仪之间,亦可以进德矣。
若子贡亦可谓善观圣人矣,亦可谓善言德行矣。
今去圣人千五百年,以此五者想见其形容,尚能使人兴起,而况于亲炙之者乎?”张敬夫曰:“夫子至是邦必闻其政,而未有能委国而授之以政者。
盖见圣人之仪刑而乐告之者,秉彝好德之良心也,而私欲害之,是以终不能用耳。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行,去声。
○父在,子不得自专,而志则可知。
父没,然后其行可见。
故观此足以知其人之善恶,然又必能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乃见其孝,不然,则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矣。
○尹氏曰:“如其道,虽终身无改可也。
如其非道,何待三年。
然则三年无改者,孝子之心有所不忍故也。
”游氏曰:“三年无改,亦谓在所当改而可以未改者耳。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
和者,从容不迫之意。
盖礼之为体虽严,而皆出于自然之理,故其为用,必从容而不迫,乃为可贵。
先王之道,此其所以为美,而小事大事无不由之也。
2021-2022学年-有答案-安徽省淮北市某校初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21-2022年安徽省淮北市某校初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默写题1. 默写。
(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2)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生长茂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读写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红色基因,xīn 火相传。
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座座纪念馆,一个个故事,承载着坚如pán 石的信念信仰,彰显着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是110年近代史、99年党史、71年共和国史、42年改革开放史的见证。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我们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xīn()火相传坚如 pán()石承载()彰显()(2)“历久弥新”中“弥”的意思是()A.满,遍B.填满,遮掩C.更加D.久,远(3)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请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某年级(1)班围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王勇同学在活动中搜集的一段文字,请你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而篇》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学而篇》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贫而乐:安贫乐道。
(安,处于。
处于贫困之中仍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乐趣)。
物质生活是精神追求的基础,但是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八个字是讲做玉石的方法。
切:剖开石头叫切。
磋:用矬子把石头部分锉去,留下玉。
琢:雕琢成各种形状。
磨:磨光,抛光,使玉发出美丽的光彩。
《礼记·大学》:“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如切如磋”是说君子研究学问;“如琢如磨”,是说君子的自身修养。
)▲诗:《诗经》在先秦称为《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
▲赐: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孔子称其为“瑚琏之器”。
子贡遗留下来经商要讲诚信的风气,被后世商界所推崇,后人称为“端木遗风”。
【译文】子贡问:“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奢,怎么样?”孔子回答说:“还算可以吧。
但还是比不上贫困却以坚持自己的信仰为乐,富贵还能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的人。
”子贡说:“《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赐啊,我们可以一同研讨《诗经》了,你做到了触类旁通。
”【知识扩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于《诗经·卫风·淇奥》,意思是形容一个青年男子修饰得像切磋琢磨过的象牙、玉石那样美丽而有文采,也有另一个层面的精神意义:要求对于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反复切磋琢磨,才能收到修养身心的目的。
《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高考必背 《论语》82则(含译文)

高考必背《论语》82则(附译文)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0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0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0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0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译文】子贡说:贫穷时不谄媚,富有时也不骄纵,这种表现如何?孔子说:还可以,可是比起能做到贫穷而仍能长保其乐,富有而能崇尚礼仪的人,就还差一点了。
06、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译文】子贡说:“诗经上说处理骨角玉石时,要不断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是否正是老师现在的意思呢?”0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 “不要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别人。
”0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无邪’( 思想纯正)。
”0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学成自立,四十岁能不再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能听到忠言逆言都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都不会越出规矩。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本文是关于《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感谢您的阅读!《学而》专门论述了学的问题。
古人之学与今人之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古人之学涵盖了全部的人生,是以做人为基、为本、为核心来展开的。
故而把《学而》放在了《论语》开篇的位置,重点强调学的重要。
大家可以看看,我的解读是否有道理。
钱穆老先生评价《论语》时说,“是孔门师弟子教训皆主为青年发”。
“《论语》即一部青年宝训也。
”足见《论语》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历史低位和价值之高。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能经常践习,不是很高兴吗?能有共同志向的知心友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理解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也是君子吗?”【译文】有子说:“为人孝悌却好犯上的人,不多;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从来没有。
君子注重(做人的)根本,根本确立了,人道也就有了。
好好的侍奉父母兄弟,就是仁的根本吧!”【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容貌的人,是很少有仁慈的。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否忠实守信了?教给学生的知识我实践了吗?(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我践习了吗?)”【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行政要严肃认真,恭敬而守信用,节约使用财力、爱护人民,役使民众要在农闲时节”。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谨慎忠信,要热爱世上的每一个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做这些有余力的时候,再去学习书本知识。
”【说明】强调做人是第一要务,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在其次。
这一点对现今的教育单纯强调知识忽视做人有着很大的启示。
【原文】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重视德行替代重视容貌;为父母做事,能够竭尽全力;为领导做事,能豁出性命;和朋友交往,说了要做到。
(能够做到这些)即使他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 子曰:“道千乘之国(2),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文言文翻译及字词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不曰‘学而优则仕’与?”子曰:“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字词解释:1. 子贡: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2. 一言:一句话。
3. 行:实践,做。
4. 恕:宽恕,宽容。
5. 施:施加,给予。
6. 于:对,向。
7. 刚毅:刚强坚毅。
8. 木讷:朴实无华。
9. 仁:仁爱,仁德。
10. 赐也:赐啊,孔子对子贡的称呼。
11. 女:你。
12. 以:认为。
13. 多学:广泛学习。
14. 识之:记住。
15. 一以贯之:用一条原则贯穿始终。
16. 君子:有道德的人。
17. 不器:不成为某种器具,指不拘泥于某一专门技能。
18. 贫:贫穷。
19. 谄:谄媚,巴结。
20. 骄:骄傲,傲慢。
21. 乐:快乐。
22. 优:优秀,优秀的人才。
23. 仕:做官。
24. 文:文化,学问。
25. 会:聚会,结交。
26. 辅:辅助,帮助。
27. 仁:仁爱,仁德。
翻译: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去实践的呢?”孔子回答说:“大概是‘宽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孔子说:“刚强坚毅,朴实无华,这些都是接近仁德的表现。
”孔子问子贡说:“你以为我是那种广泛学习并且能记住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的,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条原则贯穿始终。
”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某一专门技能。
”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怎么样?”孔子说:“可以啊。
但还不如贫穷而快乐,富有而喜好礼仪的人。
”子贡说:“不是说过‘学习优秀了就去做官’吗?”孔子说:“学习优秀了就去做官,做官优秀了再去学习。
有教无类原文《有教无类》的全篇翻译

有教无类原文《有教无类》的全篇翻译有教无类原文1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种机会。
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
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孔子向来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
既然人有这么多的差距,那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因才施教”的原则,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子路问:“闻斯行诸(1)?”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1)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2)兼人:好勇过人。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
”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
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阅读答案(附翻译):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阅读答案(附翻译)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 分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①’,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②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②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注 ]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澳。
切磋琢磨,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
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
②赐子贡名。
⑴下列对选段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
B.孔子对子贡所说的贫穷能保持骨气,富贵能不骄横的人,持否定态度。
C.子贡的回答说明他悟到人要由“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上升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理想境界像加工象牙和骨等材料要精益求精一样。
D.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贡能“告诸往而知来者”,做到举一反三,这体现了孔子启发诱导式的教育。
⑵结合①②选段,谈谈孔子对“贫富”的看法。
( 3 分)参考答案 9.( 6 分)⑴( 3 分) B(没有持否定态度)⑵( 3 分)示例孔子认为贫穷是人人厌恶的,贫者追求富贵无可厚非,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而富者,不可因为拥有财富便目空一切,要努力当个“富而好礼者”。
【参考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
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