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合集下载

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 备课素材 第二单元 第5课 《七律·长征》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  备课素材 第二单元 第5课 《七律·长征》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长征,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象征。

十个历史事件,十段永恒传奇。

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

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3万∶40万。

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概括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

概括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

概括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
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央红军突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江西受到国民党
军队的围剿,被迫进行战略性的突围。

红军在湘江、乌江等多次渡河战斗中,成功突破重重封锁,展开了艰苦的长征。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贵州的遵义市,在此举行了遵义会议。

会议上,毛泽东被推举为中共中央主席,决定纠正军队中的错误,确定了今后长征的方向与策略。

3.四渡赤水:1935年5月至6月,红军在四川江口县的赤水河
一带进行了几次渡河战斗,历经艰苦,成功渡过了赤水河,为后续长征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4.会宁会师: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
会宁县会师,将红军主力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实力较为雄厚的红一方面军。

5.红军战士的疾病与负伤: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严格的环境
和敌人的围追堵截,许多战士因负伤或患病丧命,造成了沉重的伤亡。

这些重大事件都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长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红军长征小故事精选有哪些

红军长征小故事精选有哪些

红军长征小故事精选有哪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史诗式的命名是后来的事情。

但史诗,这部浸润着艰苦、血腥、悲壮、惨烈、英勇、坚忍的英雄史诗,已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面小编分享5个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红军长征故事1:金色的鱼钩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

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

饥饿威胁着他们。

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

后来,他发现班长偷偷将吃剩的鱼骨生咽下去,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红军长征故事2:草帽计那天正值炎夏,共产党所有指挥官头每人头戴一顶草帽,红军侦察员从后赶来报:后面一队白军跟来了。

贺龙同志点了点头,只是命令大家继续向前走。

红军走到一块平坦的草坪,贺龙同志观察了地形,命令大家扔掉草帽。

顿时军队议论纷纷,但是还是扔掉草帽,一切听从命令。

一刹那,满地都是红军的草帽。

然后贺龙命令大家迅速转移。

很快,由蒋介石带领的反动军赶了上来,白军都没有草帽,早热得的眼冒金花,看见满地的红军扔的草帽,顿时感觉喜从天降,一窝蜂地去抢草帽,匪官也不阻挡,想是红军狼狈而逃。

这时,天空传来一阵飞机声,白军毫不介意,因为他们知道飞机是来配合他们追赶红军的。

可敌机可不这样想,他们这几天连红军影子都没看见,没少挨长官骂。

这一回,他们看见地上的军队都戴着有红五星的草帽,顿时喜出望外,对这团白军狂轰烂炸,机枪横扫,打的白军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

红军长征十大事件及启迪

红军长征十大事件及启迪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精彩和智慧启迪长征,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象征。

十个历史事件,十段永恒传奇。

它们展示了经军的英勇和智慧,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1.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此战,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启迪:失败不可怕,但要分析失败的原因。

2.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

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启迪:实事求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

红军3万,敌军40万,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启迪:拥有智慧,以少胜多4.历史事件之四:巧渡金沙江。

红军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

启迪:相信自我,相信未来。

5.历史事件之五: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启迪:天无绝人之路,一切都有可能。

6.历史事件之六:突破腊子口。

经军攀上绝壁,突袭敌人背后。

启迪:解决问题抓住重点和关键,以奇致胜。

7.历史事件之七:直罗镇大捷。

各方面红军团结一致,为敌人设下口袋阵。

启迪:团结力量大。

8.历史事件之八:血战独树镇。

风雨交加,衣服单薄、手脚冻僵、枪被冻结的红军战士肉博敌军。

启迪:只要有精神,自然环境再恶劣,也不可怕。

9.历史事件之九:激战嘉陵江。

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歼敌1万余人。

启迪:两军相遇,勇者胜。

10.历史事件之十:转战乌蒙山。

红2、6军团与10倍于己的敌人展开回旋战,给敌人沉重打击。

启迪:持之以恒,灵活机动。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是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你们想要了解红军长征的故事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供大家阅读!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1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

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

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

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

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

张思德忙赶上去。

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

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

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

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

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2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

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橙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橙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橙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1. 闪电攻克铜仁:1934年5月12日,红军主力顺利占领了国
民党军占据的铜仁城,这是红军长征的开端之一。

2. 响水战役:1934年5月31日至6月2日,红军在响水战役
中击败了国民党军,夺取了重要的胜利,壮大了红军士气。

3. 泸定桥战役:1935年1月30日至2月4日,红军在泸定桥
战役中与国民党军激战,最终成功突破敌军封锁,实现了红军的战
略转移。

4. 红四方面军、红一军团会合:1935年10月22日,红四方面军和红一军团在四川会合,为长征的继续提供了更大的力量。

5. 红四方面军在毛娥寨的胜利:1935年11月9日,红四方面
军在毛娥寨战役中成功击败国民党军,展示了红军的顽强战斗意志。

6. 贵定会议:1935年12月,红军在贵州贵定召开了重要的军
事会议,确定了长征路线和目标,为接下来的行军做好准备。

7. 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30日至6月1日,红军在巧渡金沙江战役中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封锁,实现了红军的跨越。

8. 康巴红军胜利战役:1935年6月5日至9日,红军在康巴红军胜利战役中与国民党军展开顽强战斗,最终击败敌军,进一步巩固了红军的力量。

9. 贺龙剿匪战役:1936年5月至6月,红军在贺龙剿匪战役中与土匪展开殊死搏斗,最终成功铲除了土匪势力,保护了红军的安全。

10. 包头会议:1936年7月,红军在包头召开了重要的会议,讨论了长征后的战略决策,为革命事业的继续发展制定了计划。

橙军长征的十大历史事件见证了红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在中国近代史上,红军长征是一段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力的历史事件。

作为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内容之一,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十大历史事件让我们深受启发和感动。

本文将围绕这十大事件展开叙述,并带领读者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与壮丽。

1.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四一二号通知,号召全国人民起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红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军历史上标志性的一刻。

起义虽然失败,但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和反抗的决心。

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之前,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

毛泽东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军事根据地。

在这里,红军不断加强自身实力,拓展革命战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红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了执行中共中央的领导和开展革命斗争,红军不断进军,逐渐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这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标志着红军壮大的同时,也为后续的斗争打下了坚实基础。

4. 中央苏区的巩固和扩大中央苏区是建立在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区的一大革命根据地。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苏区在长征前夕,紧紧团结在一起,巩固了根据地,扩大了革命力量,为红军长征提供了强大支持。

5. 渡过湘江战役红军长征途中,湘江作为一道巨大的障碍,给红军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然而,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集体毫不气馁,指导红军顺利渡江,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敌人的阻碍。

6. 过雪山、草地长征途经贵州、云南等高寒地区的雪山、草地,在红军行军及战斗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关卡。

红军士兵们以顽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了饥寒、疲劳和缺乏装备等困难,坚定地踏上征程。

7. 瓦窑堡会议1935年1月,红军在瓦窑堡召开了重要的会议。

通过会议,红军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加强组织。

会议上的决策有力地推动了红军长征的进行,为红军士兵注入了前进的动力。

8. 巧渡金沙江金沙江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又一道难关。

关于红军长征的六个小故事资料

关于红军长征的六个小故事资料

关于红军长征的六个小故事资料第3个长征故事:《丰碑》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南的石林镇,有一座高达30米的红色石柱,上面镶嵌着一块块黑色的大理石,上面刻着一个个名字。

这就是著名的“红军长征丰碑”,它是为了纪念在长征中英勇献身的红军战士而建立的。

这座丰碑不仅是一座纪念碑,更是一座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人民继续前进。

第4个长征故事:巧渡金沙江红军长征中,面对金沙江的阻挡,红军将士们曾经历了一次生死攸关的巧渡之战。

他们用木板、绳索、竹筏等简陋的工具,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渡过了这条江,继续向着胜利前进。

这次巧渡之战不仅是一次战术上的胜利,更是一次精神上的胜利,它展现了红军将士们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第5个长征故事:半截皮带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的服装装备十分简陋,有时甚至只有一条皮带。

在一次战斗中,红军战士XXX的皮带被敌人打断了一半,他担心自己的裤子会掉下来,于是就在皮带上打了个结继续前行。

这个简单的举动,展现了红军战士们的勇气和坚韧,他们即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也能够坚持不懈地前进。

第6个长征故事:半床棉被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的生活极其艰苦。

有一次,红军战士XXX和他的战友们只有一床棉被,他们轮流使用,每个人只能躺半个小时。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能够坚持前行,展现了红军战士们的团结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疲惫地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却遭遇了敌机的袭击。

一架敌机俯冲而下,机枪子弹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

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但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无法动弹。

XXX冒着生命危险,爬出去疏散担架,却被炸弹炸伤。

XXX医生为她实施手术,取出了身体浅层的弹片,但深入体内的弹片无法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永久纪念。

在冰天雪地里前进的红军队伍,面临着极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

将军率领战士们为后续部队开辟通路,但队伍中也有人因为严寒而冻死。

将军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他坐在树干旁,身上落满了雪,但神态十分镇定、安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象征。

十个历史事件,十段永恒传奇。

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
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

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
3万∶40万。

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
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历史事件之四:巧渡金沙江
1935年4月6日,中央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

而正当云南孙渡纵队急忙入黔救驾时,红军却反向穿插,乘虚进军云南。

昆明告急,蒋介石从金沙江防线回撤3个团。

滇西北金沙江沿线成了几乎不设防的地带。

4月29日,红军虚晃一枪绕过昆明,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

5月3日,红军夺取皎平渡,靠着找到的7条小木船和当地36名各族船工顺利渡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

历史事件之五: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中央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5月24日夜,红军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并夺取1条木船。

翌日9时,营长孙继先率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

然而,水急船少,红军无法迅速渡过。

安顺场北320里外的泸定桥成了唯一通道。

红2师4团于5月29日6时赶到泸定桥。

此刻,泸定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16时整,由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成的突击队,踩着摇晃的索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后面的仍奋勇向前……至19时,红4团击溃川军,一举占领泸定城。

历史事件之六:突破腊子口
腊子口,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跨越的最后天险,周围群山耸立,峡道宽仅8米。

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只有一座1米多宽的木桥可通行。

山后,敌人3个团纵深部署,企图堵死红军北上之路。

1935年9月16日下午,红军先锋红4团向天险发起冲锋。

由于峡口太窄,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十几次冲锋都告失败。

关键时刻,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战士毛遂自荐,第一个攀上绝壁,把突击队员悄悄带到敌人背后……
拂晓,红色的战旗插上腊子口,北上通道打开了。

历史事件之七:直罗镇大捷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蒋介石企图以3倍于红军的兵力,将中央红军、陕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的红25军一起消灭。

如何站稳脚跟?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在陕北富县县城西北方向45公里的直罗镇布下口袋阵。

1935年11月20日,国民党东北军先头部队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进入直罗镇。

同时,第106师、111师也进入了直罗镇西北地区。

21日拂晓,战斗打响。

红1军团自北、西北、东北方向,红15军团自南、西南、东南方向,同时发起攻击。

至24日上午,红军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击毙第109师师长牛元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历史事件之八:血战独树镇
1934年11月26日,孤军远征10天后,不足3000人的红25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突然遭到国民党步兵和骑兵4000多人的猛烈攻击。

当时风雨交加,能见度极低,衣服单薄、手脚冻僵的红军战士立时陷入被动。

大多数战士的枪都没能打响―――寒冷的天气,早已把枪栓冻结。

危急时刻,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带头冲入敌阵……直至副军长徐海东带领后梯队跑步赶到,才击退强敌突出重围。

历史事件之九:激战嘉陵江
1935年初,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云、贵、川的作战,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

3月28日晚,担任渡江主攻部队的30军在四川苍溪县塔山湾主渡口强渡,撕开了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

与此同时,31军、9军也分别在鸳溪口和阆中以北渡口直插嘉陵江西岸。

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达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各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歼敌1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十:转战乌蒙山
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近1.7万人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6年2月下旬,红2、6军团向安顺地区转移,因敌人已在前方布下重兵,遂改向乌蒙山北麓前进。

3月2日至29日,红2、6军团在威宁、镇雄、昭通、彝良一带的乌蒙山区进行了千里大迂回,与10倍于己的敌人展开回旋战,并在以则河、得章坝等战斗中,给围追堵截之敌以沉重打击。

之后,红2、6军团迅速移师云南,于4月下旬顺利渡过金沙江北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