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水文化嵌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思考

水文化嵌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思考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水文化在嵌入生态文明见着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水文化;生态文明;文化建设1水文化概述1.1社会水文化水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在社会中体现在方方面面。
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水在社会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体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体现在社会文明中,水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之一,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自古以来人生命的延续一直离不开水的存在,在未来水也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文化也社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1]。
1.2地区水文化“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分别代表的是黄流流域的文化以及长江流域的文化,这就是地区文化,水文化在地区文化中也占据了重要的部分,水文化可以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基石,也可以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载体,不仅有自己属于自己的特色,还有属于自己文化内涵。
1.3新饮水文化国家发展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发展节约型社会,这些新名词的出现,对水文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响应国家的发展政策,从饮水文化方面入手,在市面上,大部分的矿泉水的包装都是不可回收垃圾,塑料瓶的增多会对环境造成“白色污染”,为了遵循绿色环保要求,可以从矿泉水的包装开始改变,制造出不会污染环境的包装,在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推动的饮水文化的进步,也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步。
2水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嵌入的意义从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开始,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些了新要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同样提出了新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水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关系到人们生活环境的好坏,还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水资源污染问题,使的水污染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化,面对水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国家需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整治力度,不断要从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治理,还需要在经济、以及科技方面下功夫,更加需要注意水文化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水文化在生态环境中不仅有导向的作用,还对生态环境的发展有规范以及调控的作用,能够凝聚多种文化[2],并驱动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将水文化嵌入生态环境发展中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对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对于实现中国梦也同样重要。
生态文明论文: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考

生态文明论文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考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是人类发展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包含了社会价值、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内容。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进一步生存与发展的强烈要求,是中国继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党的重大战略决策。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思想观念上,摒弃传统的“征服自然”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生态文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
对生态文明的概念认识不清楚,就不可能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对于生态文明的概念,人们有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生态文明就是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种人与物的和生共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明。
有人则认为,生态文明并不是指自然生态的“文明”状态,而是指用文明的方式对待生态。
生态是各种力量相互制约的结果,也是各种力量协调共生的结果。
有人还认为,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包括人与人的关系[1]。
综合各家的看法,可以对生态文明作出这样的界定:第一,生态文明首先是指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
这种文明形态是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思考

水2012.23中国水利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思考王文珂(水利部综合事业局,100053,北京)摘要:水生态文明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法则和要求建立的,满足城市良性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是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体现,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人—水—城相依相伴、和谐共生的独特城市风貌和聚居环境,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物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有机融合。
简述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了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和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Practice of ecological-friendly cities construction//Wang WenkeAbstract :Ecologically-friendly city that is built under the principle of respecting na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flects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f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people,and also benefits 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improvement of ecosystem and environment.It represents the trend of city's future as it integrates the artificial environment with the nature and physical space with culture.An introduction is made on background,meaning and key points of city construction,which offers a review of process of ecologically-friendly city development.Key words:water-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construction ;practice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23(2012)23-0033-04收稿日期:2012-11-26作者简介:王文珂,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关于潜江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思考

( 四) 河 网堵塞 。 枯水 期区域 水体水环境容量不大 倒虹管建成后 , 可通过 黄场节制 闸抬高 上游 兴隆河水位 , 并顺沿堤 河穿 潜 江为平原河 网地 区, 降雨时空 分配不均 , 区域调 蓄能力有 限, 丰 入 新城 区内, 由四支渠、 友谊河 、 六 支渠 及沿堤河 的下游段等河道 排水 加快 水体置换速度 , 提 高水体 自 净能 力。 同时, 沿堤河与倒 水期河 网流 量较大 , 水 环境容量高, 但在枯水期 , 河 网水量有限 , 且部分 产生 水循环, 虹管 相连 , 引水入百里长 渠, 将新老城 区水系串联互通 , 河渠相连 。 区域水 网连 通性不足 , 水环境容量较小 , 河湖水质污染严重 。
( 二) 时空分布不均 。 调蓄能力不足 , 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 潜 江 市降 雨时 空不 均, 年 际变化较 大 , 每年 降 雨多集 中在 春夏 两 泵站 等工程措施 , 采取 自 流 引水 、 翻水 、 提水等办 法, 引江 入城 , 还 道于 季。 再之 区域 主要水资源为过境 客水和 当地 地表水资源 , 区域无较大 湖 河 。
潦舔境
关于潜江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思考
李波 平功彬 湖北省汉江河道 管理局 4 3 3 1 9 9
今年 年底 , 东荆河 倒虹管将 全面完工 , 引汉 江水入百里长渠 , 使 汉 潜江 市地处 美丽富饶 的江汉平原腹 地, 因水 得名 , 因水而兴 , 素有 “ 水乡园林” 的美誉。 水, 既是潜江得天独 厚的重要资 源之一 , 更是 潜江 南片农 田灌溉 问题 得到有效解 决。 解决汉南片灌溉 用水问题 的同时, 园 的发展 之本 , 城市之魂 。 随着社会经济 的快速 发展 , 特 别是南水北 调中 林城 区也可通过 东荆河 倒虹管 自 流引水 , 实行全城水体 循环 , 使 死水变 静水为流水 , 实现 “ 城 中有水, 水中有城” 。 线工程 全面实 施后, 汉 江水量将 减少, 水环 境容量 的变差 , 必将 对我市 活水 , 1 . 河湖相连 , 引江入城 , 盘活全 城水域 水生态环 境产生重要而深远 的影 响。 园林 城 区现有 主要水 域 , 分别为 南门河公 园、 曹禺公园、 梅园。 其 水 生态 环 境存 在 问题 中, 曹禺公园和梅 园已通过罗潭闸 、 黄滩泵 站与百里长 渠和县河 相通 。 ( 一) 防洪排涝体 系不健全 , 水资源安全保 障能力不高 经兴隆河将 汉江水 引入百里长 渠, 对曹禺公 1 . 防 洪体系不完善。 潜江市  ̄  ̄ 2 o o 3 年 汉江大洪 水后, 进一步加 大堤 东 荆河倒虹管投 入运行后, 防 整险加 固力度 , 汉江 、 东 荆河堤 防的防 汛安全 系数有所提高 。 但是 , 园和 梅园两处水域实现了水体互 置, 湖水变活。 南门河公园由于进水渠 道完全填 堵, 湖内靠天 降水 , 无法循环 , 拟 兴 隆水利枢 纽建成 后, 坝址 以上汉江堤 防、 永丰 民垸在 高水位 作用下汉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向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迈进,离不开广大人民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不少成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持续改进。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随着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
如今,人们对于保护环境的认识已经不断加强,环保意识也逐渐普及。
我国也通过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等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在制度方面开始取得了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量资源税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为保护环境和资源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
同时,还建立了一批生态保护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等等,专注于保护物种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更好地协调发展。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在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我国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循环经济、绿色能源等建设,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战略。
现在,一些城市越来越注重生态修复,如湖南株洲市建立了鹤旗山森林公园等生态景区,使广大市民得以近距离接触自然。
此外,在推进绿色生产和消费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也有了一些成果。
活跃着环境保护领域的创新力,在生产、消费、信息等领域推进了不少新兴技术、新生产模式和新动力。
在全社会推进“绿色生产,低碳消费”相应的理念,也提高了市民的环保意识。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然而,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不少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首先,人口过于密集和资源利用过于集中化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
如何在国家发展的同时保障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性,需制定一系列体现可持续理念和生态文明的政策法规。
其次,当前环保人才的供给和培养量不足、技术水平亟待提高,制约着技术环保的进步和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
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分析研究】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生效友(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摘要〕文章指出当前水利发展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已占有重要位置,进而分析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及与其相对应的人类与水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并就如何建设水生态文明提出新观点。
〔关键词〕水利;生态文明;人类文明中图分类号:S157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88(2012)06-0013-021水利发展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作出了“五位一体”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调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
进一步凸显了水利战略地位,深化了水利工作内涵,拓展了水利发展空间,彰显了水利发展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方面的重要作用。
2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及人类与水的关系发展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范型。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人类社会文明经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 2017五年规划》等工作。
2.4从加大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切入,着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拓展案件信息来源,规范案件查办程序,提升科技反腐败能力。
加强与监察、审计部门的配合,共享信息资源,今年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干部离任审计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抓紧抓好。
同时,切实加强对强农惠农富农资金、扶贫资金、救灾资金以及政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完成“公车治理”、“治理小金库”等专项治理工作。
2.5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入,着力巩固和发展全党动手抓反腐倡廉的良好局面厅机关,特别是厅属单位要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监督党政领导班子履行“一岗双责”的重要手段,作为调动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载体。
对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明 理 念 融 入 水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 配
置、 节约 、 管 理的各 环节 ,
侵 占河湖 湿地 .为 了保 障安全 超标 筑
坝 建堤 .为了治理 江河 简单粗 暴 地采
s u b j e c t s . T h e w a t e r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s r e s p e c t i n g a n d p r o t e c t i n g n a t u r e b y p r o a c t i v e b e h a v i o r o f
加快推进 水生 态文 明建设。抓好 水生态文 明建设要 树立新理 念 。 建 立新 的体制机 制 , 要提 高规 划的地位与 内涵 , 注重 实施主体 的 多元性 。水 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人的积极 主动的行 为顺应 自然 、 保护 自然 , 以人水和谐推 动文明进 步。
关键 词 : 水 生态 文明 : 人水 和谐 : 保 护
p e o p l e , a n d a l s o i s p r o mo t i n g t h e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w i t h t h e h a r mo n y b e t we e n h u ma n s a n d w a t e r . Ke y wo r d s :wa t e r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h a r mo n i o u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h u ma n a n d wa t e r ;p r o t e c t i o n
推进长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k m. 占上游 干流 河段 总 长的 2 1 . 4 %。
二 是 干 流 岸线 利 用 分 区 : 按 照 科 学开发 、 有 效 保 护 的原 则 , 将 宜宾 以 下 干流 河段 岸 线划 分 为 岸 线保 护 区 、 保留区、 控制 利 用 区和 开 发 利用 区等 四类 。根据 流 域 防洪 安 全 江 流 域 最 发 达
是干 流 水 能开 发 分 区 : 根据 长
核体 系 二是 完善 监 测 网 络 .强 化 监 控 ,
夯 实 考 核 基 础 结 合 水 功 能 区 纳 污
江 干流水 能资源 环境状 况 .开发利 用 与保 护要求 . 按 照 可持续 利用 原则 . 将 长 江 干 流 上 游 河 段 划 分 为 禁 止 开 发 区、 规 划保 留 区和 开发利 用 区等三 类 。 其 中禁 止开发 区涉及 源头 河段 .以及 各 类 国家级和 省级 自然保 护 区的核 心 区 所 在 河 段 .其 河 段 长 度 为 9 6 6 . 2 3
3 . 重大水 污染事 件风 险防 范的
步 增 加 . 目前 8 0 %以 上 的断 面 实 现
了 按 月 监 测
三是推 进省 界水 体勘 界工 作 组 织 长 江 流域 及西 南 诸 河 相关 省 ( 自治 区) 就 省界 水 质监 测 断 面 逐一 进 行 勘 定 .对有 争 议 的 断 面通 过 三方 协 商 . 最终 确定 1 7 1 个 省界 控制 断 面 开展 省界 缓 冲 区确 界 立碑 工 作 . 明 确 了省 界缓 冲区 的边 界 和管 理 要 求 . 已 累计 完成 总工 作任 务 的 7 0 % 为 强化 省界 缓 冲 区的管 理 创 造 了有 利 条 件 . 先 后 据 此 受 理 松 滋 西 河 鄂 湘 缓 冲 区 内养 殖 污染 水 源 、 唐 河 豫 鄂缓 冲 区排 污污 染 水 源 等 多 起 省界 缓 冲 区 内违 法 排 污 的举 报 .并 及 时 赴 现场 进 行 查处 . 有 效地 推 进 了省 界 水体 的监 督 管 理 . 取得 较好 的社 会 效益 四是 建 立 健 全 省 界 水 体 水 质 通 报 制度 对持 续 污染严 重 的省 界水 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引导2013.15 中国水利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陈明忠(水利部水资源司,100053,北京)摘要:通过论述水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内在关系,揭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按照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深刻阐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详细梳理了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点工作.提出加强顶层设计、稳步推进的技术路线图。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原则R胡 ection related to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Chen Mingzhong Abstract:Great signifcance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presented through explanation on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Guiding thought and basic principle are put forward in accordance with general requirement of keeping 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utlook.It is argued that implementation ofthe moststringentwaterresourcesmanagementsystem isthekeyand main contentsand tasksorfwaterecological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re reviewed in line with basic national and waterconditions.Highlightmentis placed 01' top—layerdesign na d technicalroute ofimplementation step by step.Keywords:water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moststringentwaterresourcesmanagementsystem;basicprinciple中图分类号:rIv+X1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123(2013)15—0001—05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格局.开启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水利中心工作之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笔者结合近一时期党校学习收获.就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问题作些探讨。
一、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健康持续发展。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体现在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我国历史上历来是善治国者必重水利.中华文明实际上是治水文明.也正是因为重视水的价值.中华文明才能绵延数千年.不断繁荣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极端气候、生物物种锐减等问题不断加剧.人们愈来愈清晰地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作为生态系统控制性要素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
不解决好水的问题.就无法克服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就无法实现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蜕变.生态文明将无从谈起。
可以说.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与此同时.现阶段水问题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框架下,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形成适应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才能系统科学地解决水的问题。
因此.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目前我国水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水情复杂.水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依然突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问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要求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用水方式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条件的关系.引导各地在发展过程中主动适应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又满足河湖健康基本要求。
3.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福祉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对城乡居民喝上干净水、享有优美水环境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提出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提高人民群众福祉的必然要求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4.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水生态环境问题.打造和谐优美人居环境.也要求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准确把握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总结、丰富、发展并确立的指导思想,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尊重客观自然规律.是有效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长期执政的重要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指导思想上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与水害防治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水生态文明建设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1.坚持人水和谐,科学发展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2.坚持保护为主,防治结合规范各类涉水生产建设活动.落实各项监管措施.着力实现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在维护河湖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满足居民基本水资源需求基础上.突出重点.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适度建设水景观。
3.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科学谋划水生态文明建设布局.统筹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关系,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4.坚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根据各地水资源禀赋、水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形成各具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积极性较高的城市或区域,开展试点和创建工作.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辐射带动流域、区域水生态的改善和提升。
三、水生态文明建设要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重要抓手。
突出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突出抓好四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部署.特别强调加强制度建设.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要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
多年来.水利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水资源优化配置不断加强.国务院已批复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和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印发实施。
南水北调等一批跨流域调水及水资源配置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 9万余座和一大批引排水工程.供水能力超过 7000亿 m3;二是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发布实施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 规划.启动了 100个国家级试点和200个省级试点.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1997—20l0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下降了 6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了68%.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 0.4提高到了0.5 开展黄河、太湖、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和水资源科学调度.在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水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逐步修复这些成效对于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水资源水环境的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每年缺水达 500多亿m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有 46%.河湖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仍较严重.引起一系列生态问题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现状单方水 GDP 产出仅为世界平均的1/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 3 4倍.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与世界先进水平(0.7~0.8)还有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