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残疾人就业条例

合集下载

残疾人就业条例 身体障害者就业条例

残疾人就业条例 身体障害者就业条例

【公布日】 2007-02-25【公布機関】国務院令第488号[中国語原文][日本語訳文]残疾人就业条例身体障害者就業条例第1章总则第1章総則第1条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其他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1条身体障害者の就業を促進し、かつ、身体障害者の労働権を保障するため、「身体障害者保障法」その他の関係する法律に基づきこの条例を制定する。

第2条国家对残疾人就业实行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残疾人就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优惠政策和具体扶持保护措施,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

第2条国は、身体障害者の就業について集中就業と分散就業とを結合するという方針を実行し、身体障害者の就業を促進する。

県級以上の人民政府は、身体障害者の就業を国民経済及び社会発展規画に組み入れ、かつ、優遇政策並びに具体的な扶助・支持及び保護措置を制定し、身体障害者の就業のために条件を創造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第3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本条例和其他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扶持残疾人就业的责任和义务。

第3条機関、団体、企業、事業単位及び民営非企業単位(以下「雇用単位」と総称する。

)は、関係する法律、この条例その他の関係する行政法規の規定により、身体障害者の就業を扶助・支持する責任及び義務を履行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第4条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帮助、支持残疾人就业,鼓励残疾人通过应聘等多种形式就业。

禁止在就业中歧视残疾人。

残疾人应当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第4条国は、社会組織及び個人が多種のルート及び多種の形式を通じ、身体障害者の就業を援助し、及び支持するのを奨励し、身体障害者が招聘に応ずる等の多種の形式を通じて就業することを奨励する。

就業において身体障害者を差別することは、これを禁止する。

规避残疾劳动者用工管理风险点

规避残疾劳动者用工管理风险点

规避残疾劳动者用工管理风险点作者:张兆利来源:《人力资源》2024年第05期近年来,国家层面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从禁止基于残疾的就业歧视,到劳动过程中的全方位特殊保护,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残疾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体系。

但在现实场景中,由于个人偏见和认知误区,个别用人单位侵害残疾劳动者正当权益的情况仍有发生。

对此,本文通过三个典型案例,从法律角度阐释如何避免残疾劳动者在用工管理中的风险。

前些日子,按照一家餐饮公司招聘广告列明的条件,大学毕业生小吴信心满满地前往应聘厨师岗位。

虽然他自身各项条件均符合甚至超过招聘广告提出的要求,但公司仍然以其右手小拇指稍有残疾、有损公司形象为由,拒绝其参加应聘。

该餐饮公司的做法明显违法。

首先,残疾人的择业就业权受法律优先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一条规定:“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就业条件。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残疾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下简称《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在职工的招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

”《残疾人就业条例》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根据残疾人才能特色为其提供適当的工种、岗位。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

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

”其次,法律明确禁止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歧视残疾人。

《残疾人保障法》第六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在职工的招用等方面歧视残疾人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残疾人劳动者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据此,小吴可以通过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残联等部门举报投诉或提起诉讼等途径依法维权。

2017残疾人就业指导员远程培训自测答案(必修科目)

2017残疾人就业指导员远程培训自测答案(必修科目)

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发展概述第1题1919年,国际公约倡导(),确立了垄断地位。

A.公共职业介绍制度B.就业管理制度C.公共医疗制度D.失业保障制度标准答案:A第2题下列不属于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发展历程的成型阶段的是()A.职业介绍B.失业保险C.就业训练D.知青返城和待业青年标准答案:D第3题下列不属于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取得的进展的是()A.建立了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免费就业服务、培训和促进就业项目B.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网络C.职业指导、创业培训、开业指导等新功能不但发展D.宣传参与各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重要性作用标准答案:D第4题以下哪部法律明确公共就业服务的具体范围?()A.劳动法B.失业保障法C.就业促进法D.劳动合同法标准答案:C第5题20世纪70年代,导致许多国家失业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金融危机B.石油危机C.信贷危机D.生产危机标准答案:B下列属于国际公共就业服务变革的服务方式是:A.分阶段B.分层次C.个性化D.产业化标准答案:B,C第7题就业服务按照提供主体的不同类型分为:A.公共就业服务机构B.信息化就业服务机构C.市场化就业服务机构D.多元化就业服务机构标准答案:A,C第8题下列属于公共服务内容的是:A.职业介绍B.执行就业计划和项目C.就业保障金管理和发放D.信息服务标准答案:A,B,D第9题下列属于公共服务基本要素的是:A.以失业保障为定位B.以促进就业为目的C.以公益服务来定性D.公共政策财政保障为支持标准答案:B,C,D第10题下列关于就业服务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A.沟通劳动力供求,消除信息不对称B.促进人力资源在市场上自由、合理流动C.调整产业结构,资源合理分配D.托底安置,维护社会稳定标准答案:A,B,D第11题公共就业服务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参与人力资源市场活动的成本。

()标准答案:正确国际公共就业服务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工业化国家,旨在解决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产业结构不平衡的问题标准答案:错误第13题国际公共就业服务变革理念是由局部到整体的变革。

2020年全国残疾人就业指导员培训考试398题4E[含参考答案]

2020年全国残疾人就业指导员培训考试398题4E[含参考答案]

2020年全国残疾人就业指导员培训考试398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国家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对残疾人就业实行的方针是?A.灵活就业与按比例就业相结合B.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C.个体就业与集中就业相结合D.自主创业与个体就业相结合正确答案:B2.()个人对待世界,事物等的根本看法,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总体图景,是人们在世界上生存发展,实践活动的认知依据A.人生观B.幸福人生观C.世界观D.价值观正确答案:C3.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不包括?A.工作对象的限制B.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C.经费和人才队伍的限制D.残疾人就业意愿不够强烈正确答案:D4.某公司年终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B.奖励不够及时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D.员工太挑剔正确答案:C5.政府和社会依法兴办的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属于?A.灵活就业B.按比例就业C.集中就业D.个体就业正确答案:C6.残疾职工所在单位为提高劳动技能和技术水平,应当对残疾职工进行?A.企业规章学习B.岗位技术培训C.企业文化教育D.心理素质教育正确答案:B7.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A.25%B.2.50%C.1.50%D.15%正确答案:C8.残疾人就业指导员的工作内容不包括?A.法律援助B.就业咨询C.就业指导D.就业服务正确答案:A9.《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办法》是由哪个部门制定的?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C.民政部D.中国残联正确答案:C10.申请农户贷款,不需要满足的条件是?A.身体健康,具备劳动生产经营能力、能恪守信用的农户或农村个体经营户B.已经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C.申请人必须已婚D.从事农业相关经营活动,拥有稳定经营场所的城镇个人正确答案:B11.下列属于就业指导员角色中协调员的工作内容的是?A.对就业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开展就业援助B.协助开发就业岗位C.开展就业创业和心理咨询指导D.协助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12.人的行为特征有()。

残 疾 人 就 业 条 例

残 疾 人 就 业 条 例

(五)为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国家鼓励其他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免费服务。 第二十三条 受劳动保障部门的委托,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可以进行残疾人 失业登记、残疾人就业与失业统计;经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批准,残疾人就业 服务机构还可以进行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 第二十四条 残疾人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当地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 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残疾人职工提供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劳动条件和劳 动保护,不得在晋职、晋级、评定职称、报酬、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方面歧 视残疾人职工。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残疾人职工的实际情况,对残疾人职工 进行上岗、在岗、转岗等培训。
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开发适 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保障残疾人就业。
用人单位跨地区招用残疾人的,应当计入所安排的残疾人职工人数之内。 第九条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十条 政府和社会依法兴办的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 性单位(以下统称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应当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资格认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中从事全日制工作的残疾人职工,应 当占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 25%以上。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职工,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服务 协议。
第四章 就业服务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 性的就业援助服务,鼓励和扶持职业培训机构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并组织 残疾人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残疾人就业指导员试题

残疾人就业指导员试题

1. 人们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并不受社会的控制,只要做好自我定位即可。

Y N2. 对残疾人最大的尊重,就是像对待健全人一样真诚、自然地与其交往。

()Y N3. 高血压患者老张发生脑卒中,右侧偏瘫合并严重语言障碍,导致其说话、行走、右手及体力等功能下降,老张属于残疾人,可以办理残疾人证。

()Y N4. 发布就业信息、组织职业培训是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基本职能。

Y N5. 残疾人个体为社会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

Y N6. 《残疾人就业条例》是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Y N7. 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宗旨是“平等、参与、共享”。

Y N8. 在有的机构中残疾人可以不需要任何条件就得到免费贷款进行创业。

Y N9. 残疾的发展过程是功能损害→活动受限→参与局限。

Y N10. 集中就业和分散就业都是解决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形式,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渠道。

Y N11. 用人单位确实没有空缺岗位或确实招不到具备岗位技术要求的残疾人时,可暂不履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义务。

Y N12. 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都要认真“做人”,为职业生涯的顺利起步做好准备。

Y N13. 《残疾人就业条例》中的残疾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所指的残疾人中符合法定就业年龄的残疾人。

Y N14. 残疾人如果明确表达对他人帮助的拒绝,是失礼的行为。

()Y N15. 当来访者对问题没有清楚表达或认真整理过时,就业指导员可利用语意简述技术促使来访者通过具体表达协助其了解问题。

Y N1. 下列说法有助于保持健康情绪的是()A)培养幽默感B)增加愉快生活的体验C)使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D)行动转移法,用新的工作、行动等转移不良情绪的干扰2. 以下哪些是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的方式()。

A)专项职业培训B)定点职业培训C)购买培训成果D)订单式培训3. 职业的基本特征包括()。

A)名称B)工作取得的各种报酬C)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D)劳动场所4. 下列关于残疾人心理一般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尊心强B)孤独C)敏感多疑D)情绪不稳定5. 依法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专项用于()。

社会工作者考试:残疾人就业指导员考点巩固

社会工作者考试:残疾人就业指导员考点巩固

社会工作者考试:残疾人就业指导员考点巩固1、单选残联的宗旨是()。

A.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化成果。

B.代表、服务、管理C.团结教育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江南博哥)D.履行法律职责,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正确答案:A2、判断题《残疾人就业条例》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正确答案:对3、多选于先生刚创办的公司拿到一款新的计算机远程控制全色护栏灯代理权,产品还未经测试安全性,正好有客户看到计算机模拟演示效果后,非常喜欢,为了签下这第一个大订单,于先生决定不经测试直接开始大批量生产,投入工程安装。

后由于安全性能不过关,导致客户退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于先生失败的原因是()。

A.不够诚信B.太过心急C.创业项目选择有问题D.资金不足正确答案:A, B4、单选()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结果和集中体现。

A.就业B.信息C.财富D.职业正确答案:D5、多选《残疾人就业条例》中规定的用人单位包括()。

A.机关、团体B.企业C.事业单位D.民办非企业正确答案:A, B, C, D6、多选以下哪些属于工疗机构()?A.温泉度假村等疗养机构B.精神病院附设的康复车间C.企业附设的工疗车间D.基层政府和组织兴办的工疗站正确答案:B, C, D7、判断题职业兴趣测试结果为高人际高资料型的人适合从事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

正确答案:错8、判断题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随时解除,无需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错9、多选福利企业安置的残疾人职工应当是持有()的人员。

A.《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B.《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上注明属于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和精神残疾C.《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4级)》D.《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1至2级正确答案:A, B10、单选沟通技巧在进行口头语言交流时非常重要,下列说法不属于沟通技巧的是()。

残疾人就业条例

残疾人就业条例

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其他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对残疾人就业实行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残疾人就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优惠政策和具体扶持保护措施,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

第三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本条例和其他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扶持残疾人就业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条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帮助、支持残疾人就业,鼓励残疾人通过应聘等多种形式就业。

禁止在就业中歧视残疾人。

残疾人应当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民政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第六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依照法律、法规或者接受政府委托,负责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与监督。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用人单位的责任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

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

用人单位跨地区招用残疾人的,应当计入所安排的残疾人职工人数之内。

第九条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十条政府和社会依法兴办的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以下统称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应当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叠第一章第一条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其他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对残疾人就业实行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残疾人就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优惠政策和具体扶持保护措施,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

第三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本条例和其他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扶持残疾人就业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条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帮助、支持残疾人就业,鼓励残疾人通过应聘等多种形式就业。

禁止在就业中歧视残疾人。

残疾人应当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民政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第六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依照法律、法规或者接受政府委托,负责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与监督。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折叠第二章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

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

用人单位跨地区招用残疾人的,应当计入所安排的残疾人职工人数之内。

第九条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十条政府和社会依法兴办的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以下统称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应当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资格认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中从事全日制工作的残疾人职工,应当占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25%以上。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职工,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应当为残疾人职工提供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不得在晋职、晋级、评定职称、报酬、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方面歧视残疾人职工。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残疾人职工的实际情况,对残疾人职工进行上岗、在岗、转岗等培训。

折叠第三章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保障残疾人就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应当优先考虑残疾人就业。

第十六条依法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当纳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残疾人职业培训以及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国家对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项目,优先安排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并根据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生产特点确定某些产品由其专产。

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购买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产品或者服务。

第十九条国家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

对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应当依法给予税收优惠,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并按照规定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国家对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小额信贷等扶持。

第二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多方面筹集资金,组织和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

有关部门对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

折叠第四章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鼓励和扶持职业培训机构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并组织残疾人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第二十二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下列服务:(一)发布残疾人就业信息;(二)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三)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心理咨询、职业适应评估、职业康复训练、求职定向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四)为残疾人自主择业提供必要的帮助;(五)为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国家鼓励其他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免费服务。

第二十三条受劳动保障部门的委托,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可以进行残疾人失业登记、残疾人就业与失业统计;经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批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还可以进行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

第二十四条残疾人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当地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折叠第五章第二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贪污、挪用、截留、私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有关责任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处罚。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由财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还应当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弄虚作假,虚报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骗取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享受的税收优惠待遇的,由税务机关依法处理。

折叠第六章第二十九条本条例所称残疾人就业,是指符合法定就业年龄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从事有报酬的劳动。

第三十条本条例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政策解读1.当前我国残疾人就业的情况如何?答:残疾人是需要全社会关心和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

残疾人就业是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残疾人保障法公布施行以来,我国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据统计,在我国8296多万残疾人中,已经实现就业2266万人,其中城镇463万人、农村1803万人。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残疾人就业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残疾人数量不断增多。

我国尚有858万有劳动能力、达到就业年龄的残疾人没有实现就业,而且每年还将新增残疾人劳动力30万人左右。

二是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依法吸收残疾人就业的责任不够明确,少数用人单位存在不按照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不依法与残疾人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以及歧视残疾人等情况。

三是对残疾人就业的各项保障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是残疾人就业服务培训等工作相对滞后。

2.政府在保障和促进残疾人就业中有哪些主要职责?答:政府在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具有主导作用,各级政府以及残疾人联合会在促进残疾人就业中负有重要职责。

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优惠政策和具体扶持保护措施,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县级以上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县级以上政府劳动保障、民政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依照法律、法规或者接受政府委托,负责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与监督。

3.用人单位在吸纳残疾人就业方面有哪些责任?答:根据残疾人保障法关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规定,在总结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条例》作了以下规定:一是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 1.5%,具体比例由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

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中从事全日制工作的残疾人职工,应当占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25%以上。

二是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残疾人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并为残疾人职工提供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和符合其实际情况的职业培训,不得在晋职、晋级、报酬、社会保险等方面歧视残疾人职工。

三是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地省级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4.保障和促进残疾人就业有哪些措施?答:一是县级以上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应当优先考虑残疾人就业。

二是国家对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扶持;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项目,优先安排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并根据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生产特点确定某些产品由其专产;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购买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产品或者服务。

三是对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应当依法给予税收优惠,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并按照规定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家对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小额信贷等扶持。

四是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多方面筹集资金,组织和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有关部门对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

五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当纳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残疾人职业培训以及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

5.如何才能更好地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答:一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鼓励和扶持职业培训机构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并组织残疾人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二是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信息、职业培训、职业康复训练、职业介绍等服务,并为残疾人自主择业和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三是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受劳动保障部门的委托,可以进行残疾人失业登记、残疾人就业与失业统计;经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批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还可以进行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