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区别
【肺功能】快速判断通气功能障碍(阻塞、限制、混合)

【肺功能】快速判断通气功能障碍(阻塞、限制、混合)肺功能检查是运用呼吸生理知识和现代检查技术探索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状态的检查。
包括肺容积、肺量计、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肺弥散功能、气道阻力及运动心肺功能检查等等。
肺功能检查对于胸肺疾病诊断、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呼吸内科、外科、麻醉科、儿科、流行病学、潜水及航天医学等领域。
肺功能检查可以发现呼吸系统疾病或胸外疾患肺功能损害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这些病人治疗的疗效评估;气喘、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手术前安全性评价以及术后肺功能的预测;重症抢救检测;劳动力鉴定等等。
今日这篇文章向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快速的诊断通气功能障碍。
重点关注3个指标:(FEV1/FVC)/Pred、FVC/Pred、FEV1/Pred。
第一步:看(FEV1/FVC)/Pred结果:若数值<92%,则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第二步:看FVC/Pred结果:若数值<80%,则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第三步:若同时存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异常结果,则为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第四步:评估通气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看FEV1/Pred结果,共分为5个程度:大于70% 轻度60% -70% 中度50% -60% 中重度35%-50% 重度小于35% 极重度PS:无论阻塞性,还是限制性都是通过FEV1/Pred的结果来评估严重程度。
最后可得出基本的结果:如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极重度限制性型通气功能障碍...实战一下:肺功能检查举例如上图,我们可以先找出三个数据分别是:①(FEV1/FVC)/Pred结果:79.99%,是<92%的,故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②FVC/Pred结果:122%,>80%,故不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③FEV1/Pred的结果:103.27%,>70%,故为轻度。
结论: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以上就是今天简单阐述的内容,主要是分享一下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通气功能障碍的判断方法,方便大家掌握最基础的判断方法。
病理生理学肺功能不全试题和答案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一、选择题【A型题】1.呼吸衰竭通常是指:A.内呼吸功能障碍B.外呼吸功能障碍C.血液携带氧障碍D.二氧化碳排出障碍E.氧吸入障碍2.判断呼吸衰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呼吸节律异常B.发绀的程度C.血气分析参数D.呼吸困难程度E.组织细胞受损程度3.当吸入气的氧浓度不足20%时,诊断呼吸衰竭的主要指标是:A.PaO2<8.0kPa(60mmHg)B.PaCO2>6.67kPa(50mmHg)C.RFIW300D.RFK300E.RFI>3004.以PaO2<60mmHg为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时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根据:A.临床经验制定的B.此时外周感受器方可被缺氧刺激兴奋C.此时会引起酸中毒D.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性变化E.氧离曲线特性,在此时SaO2显著下降,组织将严重缺氧5.以PaCO2>50mmHg作为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可能由于:A.此时pH将低于正常水平,出现酸血症B.CO2解离曲线特性,此时CO2含量陡增C.临床统计经验D.此时CO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明显 2E.正常人PaCO2最高可达50mmHg6.关于血气特点,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正常人的PaO2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B.正常人的PaCO2也随年龄而有变化C.PaO2<60mmHg不一定是呼吸衰竭D.老年人的PaO较年轻人低是因为通气/2血流比例不平衡的肺泡多E.由于CO2弥散快,所以PaCO2和PACO2通常是相等的7.反映肺换气功能的最好指标是:A. PaO2和PAO2的差值B.PaO2C.PAO2D.PaCO2E. PaCO2和PACO2的差值8.判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A.PaO2<8.0kPa;PaCO2<6.67kPaB.PaO2<6.67kPa;PaCO2>8.0kPa C.PaO2<8.0kPa;PaCO2>6.67kPa D.PaO2<5.32kPa;PaCO2>6.67kPa E.PaO2<4.0kPa;PaCO2<5.32kPa 9.过量使用麻醉药时,患者可出现: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弥散障碍D.通气/血流比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10.声带麻痹的患者表现为:A.呼吸困难B.吸气性呼吸困难C.呼气性呼吸困难D.进行性呼吸困难E.潮式呼吸11.影响气道阻力增加最主要因素是:A.气道内径B.气道长度和形态C.气体密度和粘度D.气流速度E.气流形式12.反应肺泡通气量的最佳指标是A.肺活量B.潮气量C.PaCO2D.P A CO2E.PaO 13.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A.低钾血症B.多发性神经炎C.胸腔积液D.化脓性脑膜炎E.慢性支气管炎14.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弹性阻力增加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非弹性阻力增加D.肺泡扩张受限制E.肺A-V交通支大量开放15.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引起:A.阻塞性通气障碍B.限制性通气障碍C.弥散障碍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16.出现严重胸膜病变时,病人可发生:A.弥散障碍B.限制性通气不足C.阻塞性通气不足D.死腔气量增加E.功能分流增加17.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白喉B.支气管哮喘C.气管异物D.多发性肋骨骨折E.肺泡水肿18.下列哪项不会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A.低钾血症B.呼吸中枢抑制C.气道痉挛D.气胸E.肺组织广泛纤维化19.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中央气道阻塞B.外周气道阻塞C.肺泡膜面积减少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E.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20.11型肺泡上皮受损时可产生:A.肺泡回缩力降低B.肺顺应性增高C.肺泡膨胀稳定性增强D.肺泡表面张力增强E.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21.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生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A.肺顺应性下降B.支气管粘膜水肿C.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D.小气道阻塞E.肺组织弹性下降22.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脊髓灰质炎B.重度低钾血症C.多发性肋骨骨折D.慢性阻塞性肺疾患E.胸腔大量积液23.急性喉头炎症、水肿的患者主要表现为:A.吸气性呼吸困难B.呼气性呼吸困难C.劳力气性呼吸困难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E.端坐呼吸24.吸气性呼吸困难可见于:A.中央气道胸外阻塞B.中央气道胸内阻塞C.慢性阻塞性肺疾患D.限制性通气不足E.中枢性呼吸衰竭25. 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A.声带麻痹B.肿瘤压迫气管胸内部分C. COPD患者D.张力性气胸压迫肺E.细支气管慢性炎症26.中央气道胸内阻塞可发生:A.呼气性呼吸困难B.吸气性呼吸困难C.吸气呼气同等困难D.吸气呼气均无困难E.阵发性呼吸困难27.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主要表现为: C. PaO2下降,PaCO2升高A.吸气性呼吸困难 D. PaO2正常,PaCO2升高B.呼气性呼吸困难 E. PaO2下降,PaCO2正常C.劳力气性呼吸困难32.神经肌肉麻痹所致呼吸衰竭时血气变化特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点是:E.端坐呼吸 A. PaCO2升高比PaO2降低明显28.可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 B. PaO2降低比PaCO2升高明显A.过量麻醉药使用p Do八 K冬/工壬n Do「八 rtL_RTC.1@。
肺通气功能障碍指标探究进展

肺通气功能障碍指标研究进展肺功能检查是呼吸内科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严重程度分级、治疗及预后评价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肺功能检查主要包括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检查两部分,临床上以通气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分为阻塞性、限制性和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这一标准沿用多年,也被大家广为接受。
然而,关于判定通气功能障碍性质和严重程度的争论并没有停止。
目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FEV1/FVC,但其存在早期诊断敏感度欠佳、老年或者病情较重的患者完成困难等问题;FEV1 占预计值% 主要用于判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但对于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由于FEV1 的降低受阻塞和限制两方面的影响,FEV1 占预计值% 难以准确评价其阻塞程度。
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对FEV3、FEV6 和校正的FEV1 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弥补FEV1/FVC 和FEV1 占预计值% 的缺陷。
此外,临床上经常见到非特异性通气功能指标异常的肺功能,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非特异性肺功能(nonspecific pulmonary function,NSPF) 的概念,并认为这是一种独立类型的肺功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本文就近几年肺通气功能检查方面的一些研究报道进行综述。
一、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诊断1.FEV3: 气道阻塞早期多表现为小气道功能障碍。
由于小气道总横截面积大,对气流的阻力仅为总气道阻力的20% 以下,因此在病变的早期,FEV1 和FEV1/FVC 并无明显下降。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敏感可靠的检测轻度阻塞性肺功能异常的指标。
大多数研究关注于FEF25-75,目前公认的小气道功能障碍的判断也依靠于此,但由于FEF25-75 特异性欠佳,一直未能成为轻度肺功能异常的早期判断指标。
1984 年美国临床肺功能手册中推荐使用FEV3/FVC 及其95%CI,并认为其更优于FEF25-75。
Lam 等对中国成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以FEV1/FVC< 正常低限作为诊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参照,FEV3/FVC< 正常低限的敏感度为78.5%,特异度为92. 6%,阳性预测值为65. 3%,阴性预测值为96%。
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时间:2010-08-11??来源:胸部肿瘤研究??作者:杨学宁编辑整理肺功能检查对能否手术并不提供明确答案,但有几条肯定可以作为胸廓切开术的简单标准。
要记住,切除的范围只能在手术时才能确定,而且可能需要作肺切除。
肺切除的肺功能标准是,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 )>2L,即大于预计用力肺活量(FVC)的50%。
而且,PaCO2 在静息时应正常。
如果任何一条不符,则应通过灌注定量扫描,如可能的话,加上通气扫描,对局部肺功能加以评估(预计的手术后FEV1 等于未切除肺的灌注百分数乘以手术前FEV1 )。
如果这些检查表明,病人的FEV1 在肺切除后将仍然>800ml或术后仍大于正常FEV1 预计值的30%~40%。
则可以接受这种危险性,如数值越接近这些标准,病人的活动能力将会受到限制。
?(一)????????? 常用肺功能指标肺容量肺活量(VC):是指最大深吸气后作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是评价肺功能的常用指标。
正常值男性3500ml,女性2500ml。
临床常用实际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数表示,正常值应大于80%。
影响因素:呼吸肌力、肺、胸廓的弹性及气管阻力。
临床意义作为反映肺组织或呼吸器官病理改变或呼吸肌力量强弱的指标()。
?功能残气量(FRC):静息状态下,呼气末肺内残留气体量称之为功能残气量,其值相对稳定。
正常男性为1500ml,女性为1000ml。
其功能:吸气时,稀释吸入肺的气体氧浓度;呼气时,维持肺泡内气体,以保证气体交换。
故而稳定吸气和呼气时的动脉氧分压,使其在呼吸时无明显波动。
影响因素:肺弹性(肺气肿时肺弹性减低,FRC增加)、末梢气管阻力。
?残气量(RV):最大深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称为残气量。
正常残气量个体差异大,衡量残气的多少以它与肺总量的百分比表示,即:残气/肺总量×%,青年人为25%~30%,中年与老年人一般也不超过35%~40%。
临床意义:结合肺功能其他指标可用为诊断肺气肿的主要指标之一。
通气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通气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通气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肺功能测试中的指标来进行判定,通常分为以下几种:
1.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如果患者的肺活量(FVC)正常或增加,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降低,且FEV1/FVC比值低于70%,则可诊断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2.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如果患者的肺活量(FVC)降低,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FEV1/FVC比值均正常或增加,则可诊断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3.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如果患者同时存在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表现,则可诊断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健康的问题或疑虑,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进行相关检查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阻塞性性通气障碍

呼吸衰竭病因和发病机制(二)一、肺通气功能障碍(一)限制性通气不足(二)阻塞性通气不足学习目标01 掌握阻塞性通气不足的概念;02 了解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常见原因;03 掌握不同类型气道阻塞的临床特点;04 掌握通气功能障碍时的血气变化01 气道阻力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气道阻力主要受气流流速、气流形式和管径大小的影响。
其中,以气道管径最为重要。
管径缩小,阻力将大增。
02 气道管径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气道管径受四方面因素的影响①跨壁压:呼吸道内外的压力差②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性牵引③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④化学因素的影响阻塞性通气不足气道狭窄或阻塞使气道阻力增加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①管壁痉挛(如支气管哮喘)、肿胀或纤维化;②管腔被粘液、渗出物、异物等阻塞;③管壁外的肿瘤等压迫;④肺组织弹性降低导致对气道管壁的牵引力减弱等气道阻塞的类型中央性气道阻塞(气管分叉以上的气道,急性发作,情况危急)①胸外阻塞②胸内阻塞外周性气道阻塞(直径<2mm的小气道阻塞,常见于COPD)中央气道胸外段阻塞吸气困难中央气道胸外段阻塞呼气无困难中央气道胸内段阻塞吸气无困难中央气道胸内段阻塞呼气困难外周性气道阻塞☜吸气时,胸内压下降;又由于此时肺泡扩张,管周弹性组织拉紧,管壁受牵拉而使管径增大;关键词:胸内压;肺泡 ☜呼气时,胸内压增高;又由于此时肺泡回缩,管周弹性组织松弛,对小气道的牵拉力减小,管径变小。
P P:胸膜腔内压力P A:肺泡内压力P R:肺泡弹性回缩力IP:等压点呼气时等压点理论示意图点等 压 点 呼气时等压点上移(移向肺泡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细支气管狭窄,气道阻力异常增加,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耗能增加,使阻塞部位以后的气道内压低于正常;肺气肿时由于肺泡壁弹性回缩力减弱,可使胸内压增高以及肺泡内压下降•总肺泡通气量不足 肺通气障碍时的血气变化 •PaO 2 ↓,PaCO 2 ↑ Ⅱ型呼吸P A O 2↓,P A CO 2↑ → →总结01 阻塞性通气不足的概念;02 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常见原因;03 不同类型气道阻塞的临床特点;04 通气功能障碍时的血气变化换气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和机制?。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试题和答案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一、选择题【A型题】1.呼吸衰竭通常是指:A.内呼吸功能障碍B.外呼吸功能障碍C.血液携带氧障碍D.二氧化碳排出障碍E.氧吸入障碍2.判断呼吸衰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呼吸节律异常B.发绀的程度C.血气分析参数D.呼吸困难程度E.组织细胞受损程度3.当吸入气的氧浓度不足20%时,诊断呼吸衰竭的主要指标是:A.PaO2<8.0kPa(60mmHg)B.PaCO2>6.67kPa(50mmHg)C.RFI≤300D.RFI<300E.RFI>3004.以PaO2<60mmHg为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时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根据:A.临床经验制定的B.此时外周感受器方可被缺氧刺激兴奋C.此时会引起酸中毒D.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性变化E.氧离曲线特性,在此时SaO2显著下降,组织将严重缺氧5.以PaCO2>50mmHg作为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可能由于:A.此时pH将低于正常水平,出现酸血症B.CO2解离曲线特性,此时CO2含量陡增C.临床统计经验D.此时CO2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明显E.正常人PaCO2最高可达50mmHg6.关于血气特点,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正常人的PaO2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B.正常人的PaCO2也随年龄而有变化C.PaO2<60mmHg不一定是呼吸衰竭D.老年人的PaO2较年轻人低是因为通气/血流比例不平衡的肺泡多E.由于CO2弥散快,所以PaCO2和PACO2通常是相等的7.反映肺换气功能的最好指标是:A.PaO2和PAO2的差值B.PaO2C.PAO2D.PaCO2E.PaCO2和PACO2的差值8.判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A.PaO2<8.0kPa;PaCO2<6.67kPaB.PaO2<6.67kPa;PaCO2>8.0kPa C.PaO2<8.0kPa;PaCO2>6.67kPa D.PaO2<5.32kPa;PaCO2>6.67kPa E.PaO2<4.0kPa;PaCO2<5.32kPa 9.过量使用麻醉药时,患者可出现: 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弥散障碍D.通气/血流比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10.声带麻痹的患者表现为:A.呼吸困难B.吸气性呼吸困难C.呼气性呼吸困难D.进行性呼吸困难E.潮式呼吸11.影响气道阻力增加最主要因素是:A.气道内径B.气道长度和形态C.气体密度和粘度D.气流速度E.气流形式12.反应肺泡通气量的最佳指标是A.肺活量B.潮气量C.PaCO2D.P A CO2E.PaO213.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A.低钾血症B.多发性神经炎C.胸腔积液D.化脓性脑膜炎E.慢性支气管炎14.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弹性阻力增加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非弹性阻力增加D.肺泡扩张受限制E.肺A-V交通支大量开放15.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引起:A.阻塞性通气障碍B.限制性通气障碍C.弥散障碍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16.出现严重胸膜病变时,病人可发生:A.弥散障碍B.限制性通气不足C.阻塞性通气不足D.死腔气量增加E.功能分流增加17.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白喉B.支气管哮喘C.气管异物D.多发性肋骨骨折E.肺泡水肿18.下列哪项不会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A.低钾血症B.呼吸中枢抑制C.气道痉挛D.气胸E.肺组织广泛纤维化19.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中央气道阻塞B.外周气道阻塞C.肺泡膜面积减少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E.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20.II型肺泡上皮受损时可产生:A.肺泡回缩力降低B.肺顺应性增高C.肺泡膨胀稳定性增强D.肺泡表面张力增强E.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21.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生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A.肺顺应性下降B.支气管粘膜水肿C.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D.小气道阻塞E.肺组织弹性下降22.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脊髓灰质炎B.重度低钾血症C.多发性肋骨骨折D.慢性阻塞性肺疾患E.胸腔大量积液23.急性喉头炎症、水肿的患者主要表现为:A.吸气性呼吸困难B.呼气性呼吸困难C.劳力气性呼吸困难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E.端坐呼吸24.吸气性呼吸困难可见于:A.中央气道胸外阻塞B.中央气道胸内阻塞C.慢性阻塞性肺疾患D.限制性通气不足E.中枢性呼吸衰竭25. 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 A.声带麻痹B.肿瘤压迫气管胸内部分C.COPD患者D.张力性气胸压迫肺E.细支气管慢性炎症26.中央气道胸内阻塞可发生:A.呼气性呼吸困难B.吸气性呼吸困难C.吸气呼气同等困难D.吸气呼气均无困难E.阵发性呼吸困难27.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主要表现为:A.吸气性呼吸困难B.呼气性呼吸困难C.劳力气性呼吸困难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E.端坐呼吸28.可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A.过量麻醉药使用B.COPD患者C.肺血管病变D.ARDSE.肺实变29.下列疾病患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有A.白喉B.支气管异物C.声带麻痹D.气胸E.肺纤维化30.肺气肿患者易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其机制为:A.小气道阻塞B.小气道管壁增厚C.小气道管壁顺应性减低D.小气道痉挛E.气道等压点移至膜性气道31.通气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为:A.PaO2正常,PaCO2正常B.PaO2下降,PaCO2下降C.PaO2下降,PaCO2升高D.PaO2正常,PaCO2升高E.PaO2下降,PaCO2正常32.神经肌肉麻痹所致呼吸衰竭时血气变化特点是:A.PaCO2升高比PaO2降低明显B.PaO2降低比PaCO2升高明显C.PaO2降低和PaCO2升高呈一定比例D.仅PaO2降低,PaCO2正常E.仅PaCO2升高,PaO2正常33.总肺泡通气不足的标志是:A.PaCO2N,PaO2 NB.PaCO2↓,PaO2↑C.PaCO2 N,PaO2↓D.PaCO2↑,PaO2↓E.PaCO2↓,PaO2↓34.弥散障碍只会引起PaO2降低,不会使PaCO2升高是由于:A.CO2分子量比O2小B.CO2为脂溶性C.肺泡膜两侧的CO2分压差大D.CO2的弥散能力比O2大E、碳氧血红蛋白解离速度快35.弥散障碍时的血气变化特点是:A.PaO2↓,PaCO2↑B.PaO2N,PaCO2↑C.PaO2↓,PaCO2ND.PaO2 N,PaCO2NE.PaO2↑,PaCO2↑36.正常人P A O2略高于PaO2的主要原因是A 生理性通气/血流比例不协调B 功能性死腔增多C 功能性分流增多D 解剖分流增多E 正常静息时仅部分肺泡参与气体交换37.肺换气功能障碍不包括A.弥散障碍B.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解剖分流增加D.功能性分流增加E.限制性通气不足38.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可见于:A.肺水肿B.肺动脉炎C.肺内DICD.肺血管收缩E.肺动脉栓塞39.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大于0.8可见于:A.支气管哮喘B.慢性支气管炎C.阻塞性肺气肿D.肺水肿E.肺动脉栓塞40.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大于0.8而发生呼吸衰竭可见于: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死腔样通气D.弥散面积减小E.功能分流增加41.肺内死腔样通气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也不足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增加C.部分肺泡通气增加而血流也增加D.部分肺泡通气正常而血流不足E.肺内动-静脉吻合支开放42.关于死腔样通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仍正常引起B.可见于肺内微血栓形成时C.肺部疾病时功能死腔可占潮气量的30%左右D.其通气血流比常大于0.8E.引起的血气特点主要是PaO2减低43.有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下列哪项不正确?A.可以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B.可以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C.是引起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机制D.PaO2↓,而PaCO2可以正常E.可见于气管阻塞,总肺泡通气量下降而肺血流未相应减少44.真正分流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但血流正常B.部分肺泡血流不足但通气正常C.部分肺泡完全不通气但仍有血流D.部分肺泡完全无血流但仍有通气E.部分肺泡通气和血流都不足45.肺内功能性分流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也不足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C.部分肺泡通气正常而血流不足D.部分肺泡通气增加而血流不足E.肺内动-静脉吻合支开放46.下列哪一项与“功能性分流”不符A.又称静脉血掺杂B.是部分肺泡通气明显降低而血流未相应减少所致C.正常人也有功能性分流D.肺血管收缩时也可引起功能性分流E.功能性分流部分的静脉血不能充分动脉化而PaO2降低PaCO2增加47.肺部疾病引起呼吸衰竭最重要的机制是: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弥散障碍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48.一侧肺叶切除可引起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功能性分流增加D.解剖分流增加E.弥散障碍49.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是由于:A.功能性分流B.死腔样通气C.弥散障碍D.通气功能障碍E.肺内解剖分流增加50.下列哪一项与“死腔样通气”不符A.明显增多时可引起呼吸衰竭B.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未相应减少所致C.可见于肺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正常人肺没有死腔样通气E.由于大量肺泡为死腔样通气,其余肺泡的血流多而通气少,因此PaO2降低51.I型呼吸衰竭的发生是由于:A.呼吸中枢抑制B.呼吸肌麻痹C.中央气道阻塞D.慢性阻塞性肺疾患E.弥散障碍52.支气管肺炎引起I型呼吸衰竭的主要发病环节是A.肺内动静脉短路开放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阻塞性通气障碍D.限制性通气障碍E.弥散障碍53.阻塞性肺气肿时A.生理性通气/血流比例不协调B.功能性分流增加C.死腔样通气增加D.解剖分流增加E.弥散功能障碍54.引起I型呼吸衰竭常见的病因有A.呼吸中枢抑制B.中央型气道阻塞C.麻醉剂过量D.弥散障碍E.慢性阻塞型肺病55.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基本发病环节是:A.肺内DIC形成B.急性肺淤血水肿C.急性肺不张D.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E.肺泡内透明膜形成56.ARDS时肺的病理变化不包括:A.严重的肺间质水肿和肺泡水肿B.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调亡坏死C.大片肺组织坏死D.出血、肺不张、微血栓、纤维化E.肺泡透明膜形成57.重度II型呼吸衰竭患者维持呼吸通过:A.肺牵张感受器B.中枢化学感受器C.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J感受器)D.外周化学感受器E.外周压力感受器58.慢性II型呼吸衰竭病人输氧原则是:A.慢速输入高浓度纯氧B.间歇输入低浓度氧C.正压输入低浓度氧D.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E.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59.下列那些病因不能引起II型呼吸衰竭:A.呼吸中枢抑制B.呼吸肌麻痹C.大叶性肺炎(早期)D.中央型气道阻塞E.慢性阻塞型肺病患者60.某患者的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为8.0kPa(60mmHg),经吸纯氧15分钟后,此氧分压差变化不大,患者应存在:A.弥散障碍B.功能分流增加C.解剖分流增加D.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E.阻塞性通气障碍61.一患者P A O2为13.3kPa,PaO2为9.1kPa,P A CO2为5.32kPa,PaCO2为11.5kPa,经吸纯氧30分钟后,PaO2无显著变化,此患者系由于:A.阻塞性通气不足B.功能性分流C.死腔样通气D.真正分流E.弥散障碍62.肺充血、水肿致肺顺应性降低时呼吸的变化是:A.深快呼吸 B.浅慢呼吸C.浅快呼吸 D.潮式呼吸E.间歇呼吸63.在肺顺应性降低所致限制性通气障碍疾病中,呼吸浅快是由于刺激:A.外周化学感受器B.中枢化学感受器C.动脉压力感受器D.心房容量感受器E.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64.呼吸衰竭时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65.I型呼吸衰竭可引起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66.II型呼吸衰竭可引起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67.给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人工呼吸机,使CO2排出过快易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呼吸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呼酸合并代酸D.呼酸合并代碱E.呼酸合并呼碱68.ARDS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是: 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解剖分流增加D.弥散障碍E.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69.能够引起ARDS的原因是:A.吸入毒气B.休克C.肺挫伤D.败血症E.以上都是70.解剖分流增加可见于:A.支气管哮喘 B.支气管扩张C.慢性支气管炎 D.肺动脉炎E.肺气肿71.呼吸衰竭时影响全身各系统代谢和功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交感神经兴奋B.血压升高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酸中毒E.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72.呼吸衰竭引起的缺氧属于:A.低张性缺氧 B.等张性缺氧C.血液性缺氧 D.淤血性缺氧E.组织性缺氧73.呼吸衰竭导致功能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机制是:A.心力衰竭 B.休克C.DIC D.肾血管收缩E.肝功能衰竭74.呼吸衰竭病人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时,其PaCO2可能为:A.PaO2降至2.67kPa(20mmHg)B.PaO2降至4.00kPa(30 mmHg)C.PaO2降至5.33~6.67kPa(40~50mmHg) D.PaO2降至8.00kPa(60 mmHg)E.PaO2降至9.33kPa(70mmHg)75.临床上出现二氧化碳麻醉时的PaCO2为:A.PaCO2>5.33kPa(40mmHg) B.PaCO2>6.67kPa(50mmHg)C.PaCO2>8.00kPa(60mmHg)D.PaC02>9.33kPa(70mmHg)E.PaCO2>10.7kPa(80mmHg)76.呼吸衰竭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机制是A.血液粘滞性增高B.缺氧所致血量增多C.肺泡气氧分压减低引起肺血管收缩D.外周血管扩张血液回流增加E.肺小动脉壁增厚77.呼吸衰竭时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78.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pH 7.02,PaCO2 8.0kPa( 60mmHg) , PaO2 5.0kPa ( 37.5 mmHg ),HCO3-15mmol/L,患者可能为哪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A.急性呼吸性酸中毒B.慢性呼吸性酸中毒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79.不能引起呼吸衰竭而致机体缺氧的是A.气道阻塞B.支气管哮喘C.贫血D.胸膜纤维化E.严重胸廓畸形80.肺性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脑血流量增加和脑细胞酸中毒B.缺氧使脑血管扩张C.脑细胞内ATP生成减少D.缺氧使脑血管壁通透性增加E.缺氧使脑细胞内酸中毒81.氧疗对于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病变基本无效A.通气障碍B.气体弥散障碍C.功能性分流D.死腔样通气E.肺内动静脉交通支大量开放82.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衰竭氧疗时应A.将病人送入高压氧舱C.先吸30%左右的氧B.吸入纯氧D.吸入95%氧加5%CO2E.呼气末正压给60%的氧二、名词解释1.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2.限制性通气不足(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3.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4.弥散障碍(diffusion impairment)5.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ventilation-perfusion imbalance)6.功能分流(functional shunt)7.死腔样通气(dead space like ventilation)8.真性分流(true shunt)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10.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11. 呼吸衰竭指数(respiratory failure index,RFI)12. 肺源性心脏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三、问答题1.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和诊断指标是什么?2.根据动脉血气变化,可将呼吸衰竭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血气变化特点是什么?3.肺通气功能障碍包括几种类型?血气如何变化?4.根据气道阻塞的部位不同,可将阻塞性通气不足分为几种类型?所引起的呼吸困难的形式和机制是什么?5.慢阻肺患者表现为何种形式的呼吸困难,用力呼气时小气道受压而闭合的机制是什么?6.弥散障碍的原因和血气变化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弥散障碍只有PaO2降低而无PaCO2升高? )7.功能性分流与真性分流有何异同?用什么方法可鉴别功能性分流与真性分流?8.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出现肺性脑病的机制是什么?9.肺泡总通气量不足和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引起的血气变化有何不同,为何?10.死腔样通气和功能分流哪一个更容易代偿,为何?11.为何一侧肺不张比一侧肺叶切除更易引起呼吸衰竭?12.简述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肺通气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讲解

4)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余 25% 肺活 量的最大呼气流量 , FEF75 V25)反映呼气末期流速指标数,V50、 V25 的下降反映有气道阻塞或小气道病 变等。
四、气速指数(AYI)
mvv % AVI 1 VC %
正常值为1左右,气速指数<1,表明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与气道阻力增加、肺泡弹性降低有关。气速指数>1,为限制 性通气功能障碍,主要肺扩张受限至肺活量百分比降低,但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由于最大通气量百分比及肺活量百分 比均降低,气速指数可在正常范围,必须结合临床各项指标 考虑。
肺通气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肺的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肺功能包括O2、 CO2交换,防御免疫和代射分泌等功能,现主 要介绍一下通气功能。
一、肺功能发展:
起初只能做VC,采用浮筒式肺量计,现在 根据各地经济情况,有浮筒,电子肺量计,体 积描记仪进行测定。但是就仪器方面来说,随 着不断更新,已由浮洞式肺量计发展到比较大 型肺功能仪,检查项目不断发展增多,如时间 肺活量,流速容量、肺顺应性、气道阻力、肺 泡膜弥散功能等。仪器密度也提高了,检查的 解释结果也比以前明确。几乎将外呼吸和内呼 吸中许多检查项目都能测定并付诸实现。
(二)肺通气量 定义:单位时间内进出肺的气量,显示时间与容量的关系,与 呼吸幅度、用力大小有关。是一个较好反映肺通气功的指标。 1、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m,VE):静息状态下每分 钟所呼吸的气量,即维持基础代谢所需的气量,正常值(男 性:6700ml 女性:4200ml)。 2、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E):静息状态下每分钟 所吸入气能达到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为潮气量 (VT)与生理死腔量(CD)之差。 测定意义:当肺泡通气量不足时,可产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 症和呼吸性酸中毒,而肺泡通气过高则产生低碳酸血症和呼 吸性硷中毒。 3、最大通气量(MVV) 定义:以每分钟最快速度和最大幅度的深呼吸测得的通气量, 因多数病人不易耐受,故以12秒或15秒乘5或乘4得出每分钟 最大通气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区别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特别是以流速(如FEV1.0/ FVC%)降低为主,如COPD;限制性通气障碍则以肺容量(如VC)减少为主,如间质性肺疾病。
阻塞性是指呼吸道狭窄或阻塞使气道阻力增加所致的肺泡通气不足。
可以理解为气体进出受阻。
就好比气球的口被堵上了。
多见于肺气肿。
见于喉头水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限制性是指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可以理解为肺扩张受限制或肺不容易扩张。
就好比用双手包住气球,膨胀的空间受限。
多见于肺间质纤维化,胸廓畸形,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或肺切除术后等。
常见原因1呼吸中枢受损2呼吸机运动障碍3胸廓或肺顺应性降低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是指最大吸气末作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是受试者从最大吸气末开始进行快速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旧称时间肺活量(timed vital capacity,TVC),是指在进行用力肺活量测定时,某一指定时程内的呼出气量,可以用FEVt占FVC的百分比来表示,即FEVt/FVC%。
临床上以FEV1/FVC%在80%以上为正常,低于70%为异常。
阻塞性肺疾患时FEV1/FVC%降低。
FEV1/FVC%不能反映有限制性通气障碍患者的肺通气功能。
功能余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代表吸气肌处于松弛状态时的肺容量。
最大通气量(maximal ventilation volume,MVV):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尽量用力快速呼吸时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最大通气量减去平静通气量,其差值与最大通气量的百分比,称为通气储量百分比。
通气储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一平静通气量)/最大通气量]×100%。
最大呼气中期流速(也称用力呼气中期流速):在用力呼气曲线从最高到最低点之间,按坐标轴分为四等份,取中间两分段,即在用力呼气曲线的中间25-75%,求得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R),以L/s表示。
正常值为3.5L/s,。
小于正常值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大于正常为限制性通气障碍。
最大呼气流速-容积曲线(MEFVC)临床上,让受试者尽力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到余气量,并同步记录呼出的气量和流速,即可绘制成最大呼气流速随肺容积而变化的关系曲线。
是衡量肺通气功能、诊断阻塞性肺疾患的指标,敏感度较高。
闭合容量(CC)和闭合气量(CV)闭合容量CC是指从肺总量在一次呼吸气末过程中,肺低垂部位小气道开始闭合时的总肺容量。
肺闭合容量等于CV+RV(余气量)。
闭合气量CV:肺底部气道闭合时,在余气量位以上的肺容量,即来自肺上部的呼出气量。
对小气道疾患的早期诊断较敏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慢性疾病,呈进行性发展。
吸入支气管扩张药后FEV1/FVC(用力肺活量)%(一秒率)<70%及FEV1<80%预计值者,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诊断COPD的必备条件。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吸烟为重要的发病因素。
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烟龄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病率越高。
由于烟草中含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损伤气道上皮细胞:①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②支气管黏液腺肥大、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多,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③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积聚,容易继发感染;④慢性炎症及吸烟刺激黏膜下感受器,使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流受限。
同时,烟草、烟雾还可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抑制抗蛋白酶系统,破坏肺弹力纤维,诱发肺气肿形成。
【例题】与COPD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A.吸烟B.感染因素C.空气污染D.气候异常E.过敏因素『正确答案』A2.感染是COP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本病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
3.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蛋白酶和抗蛋白酶维持平衡是保证肺组织正常结构免受损伤和破坏的主要因素。
蛋白水解酶对组织有损伤、破坏作用;抗蛋白酶对弹性蛋白酶等多种蛋白酶具有抑制功能。
其中a1-抗胰蛋白酶(a1-AT)是活性最强的一种。
吸入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可以增加蛋白酶的产生和活性加强,而抗蛋白酶(a1-抗胰蛋白酶)的产生则降低,甚至加快其灭活。
4.氧化应激有众多研究表明COPD氧化应激增加,氧化物如超氧阴离子(02-、次氯酸(HCIO)和一氧化氮(NO)等。
可直接作用并破坏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导致细胞功能障碍或死亡,也可以破坏细胞外基质,导致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5.炎症机制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是COPD特征性改变。
6. 其他如机体的内在因素(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分泌型IgA-SIgA减少)、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营养、气温的突变、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等都有可能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
病因总结:1.吸烟最密切 2.感染加重期 3.a1-AT活性最强 4.IgA-SIgA减少。
(二)病理生理★1.早期:患者可有小气道(直径-内径小于2mm的气道)功能异常,仅闭合容积增大,动态肺顺应性(指在气体流动时测定的肺和胸廓的顺应性,是慢性支气管炎有小气道阻塞时,最敏感的肺功能检查指标)降低,但常规通气功能检查如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多为正常。
【例题】慢性支气管炎有小气道阻塞时,最敏感的肺功能检查指标是A.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减少B.残气容积明显增加C.呼吸道阻力增加D.闭合容量减少E.频率依赖性肺顺应性降低『正确答案』E2.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管壁纤维化与管腔狭窄,阻力增加,气流受限成为不可逆。
最终造成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发生肺心病)和高碳酸血症,最终出现呼吸衰竭。
并发肺心病、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
(1)通气功能障碍:残气量增加,可形成肺组织结构的破坏,肺组织融合,常有肺大疱形成(自发性气胸发生)。
气体交换面积减少。
常规通气功能检查可有不同程度异常。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逐渐出现,最大通气量降低。
(2)换气功能障碍:大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受膨胀肺泡的挤压而退化,致使肺毛细血管大量减少,肺泡壁的血流量减少。
如此,肺泡及毛细血管大量丧失,弥散面积减少,产生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出现换气功能障碍。
【例题】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不会出现的呼吸功能变化是A.小气道阻B.大气道阻C.残气量增D.弥散面积增大E.通气/血流失调『正确答案』D(三)临床表现和病程分期★★★★★1.临床表现(1)症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主要症状有:①慢性咳嗽(最早)、咳痰,常晨间咳嗽或夜间阵咳,清晨排痰较多(注意不是夜间),痰多呈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偶可带血丝。
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②逐渐加重的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③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可出现喘息。
(2)体征:早期可无异常体征,随疾病进展出现肺气肿体征:①视诊可见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②触诊示双侧语音震颤减弱;③叩诊示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④听诊示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2.病程分期COPD可分为①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症状;②稳定期:是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
注意区别慢支的病程分期(急性发作、慢性迁延、临床缓解)(四)辅助检查★★★(五)诊断与严重程度分级★★★1.诊断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药后FEV1/FVC(用力肺活量)<70%及FEVl<80%预计是值金标准)等。
对少数无咳嗽、咳痰症状的患者,肺功能检查时一秒率<70%,而FEV1≥80%预计值,在除外其他疾病后,也可诊断为COPD。
【例题】男性,60岁,反复咳嗽、咳痰5年,近半年来发作时常伴呼吸困难。
体检:双肺散在哮鸣音,肺底部有湿性啰音。
肺功能测定: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为55%,残气容积/肺总量为35%。
诊断应考虑为A.慢性单纯型支气管炎B.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C.支气管哮喘D.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E.支气管哮喘合并肺气肿『正确答案』B血气分析结果示:PaO2下降, PaCO2升高,ph下降或正常,碳酸氢根升高,符合的疾病是(A)本题题干给出的条件是PaO2下降伴PaCO2升高,因此可诊断为Ⅱ型呼吸衰竭。
临床上引起Ⅱ型呼衰的病因一般是慢性呼吸道受阻、气流受限,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而吸入异物(B)、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C)都是急性气道受阻,脑干出血(D)所致的呼吸障碍为中枢性,与气道慢性受阻无关。
脊柱后侧突(A)可引起胸廓畸形,导致气管扭曲,发生慢性气道梗阻。
导致肺心病2型呼衰患者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的常见病因有(BD)A使用呼吸兴奋剂B补碱C过度机械通气D利尿AC的结局是一样的,你说呢?都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