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轮子的故事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 教案-12 轮子的故事 苏教版

第十二课轮子的故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推重物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1.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2.动手制作小车。
【教学具准备】办公室转椅、乐高、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个团队行动小体验。
看,老师这里有一张从办公室搬来的椅子,还有一张是我们科学教室的椅子。
现在请仁弘同学坐在这张科学教室的椅子上,大家从教室这头将仁弘同学运到教室那头去。
2.学生团队合作,执行任务。
3.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仁弘同学坐在这一张办公室的椅子上,你们同样将仁弘同学运到教室对面去。
4.学生再次开始团队行动。
5.师:同学们,通过刚才两次的团队小体验,你们觉得用那种方式来运仁弘同学会更容易啊?6.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点评。
7.师:那你们再说一说,这是为什么呀?8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教师结合点评指导。
9.师:是的,我们教师办公室的椅子上有轮子,因为有了轮子你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将仁弘同学运到教室另一边,甚至仁弘同学不用站起来,也不用别人帮助自己动动脚,就可以到达教室另一边。
生活中有了轮子,我们不仅仅能够省力,还能够省时间。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轮子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看一看,说一说。
1.师:同学们,刚才在我们的团队行动小体验中,大家都觉得用没有轮子的椅子运仁弘同学,实在是太累了,但是在轮子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的时候,那时候的人啊只能用这样笨拙的方式进行。
2.师:那轮子是怎么被发现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轮子的发展历史。
(放映PPT)3.师:最初人们用滚木运送重物。
后来人们用木头做成了轮子,发明了车。
再后来,人们把木轮挖空,装上轮辐,车跑起来更轻巧了。
之后,人们又给木轮套上铁皮,车轮变得更结实了。
现代,人们又发明了有弹性的橡胶轮,坐在车上更舒服了。
如今,人们仍在不断地改进轮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2轮子的故事6苏教版

12.轮子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轮子的作用;2.阅读轮子的历史;3.动手给小车装上轮子。
【教学重点】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展史。
【教学过程】(一)导入:认识轮子的作用1.故事导入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谁?海绵宝宝。
海绵宝宝就住在我们地球附近的一个方形王国里,这个方形王国呀真奇怪,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方的,人是方的、连猫也是方的。
这天他们国家的工程师们吵起来了,因为他们要造一辆车,看!他们造的车是这样的。
这可把方形王国的人急死了。
海绵宝宝自告奋勇决定来我们地球学习制造汽车的知识。
听说今天郭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学习有关于轮子的知识,他就来到了我们课堂。
希望同学们拿出最棒的学习态度。
2.游戏:(体验轮子的作用)师:现在我们就用身边的文具和你的小手来做个小实验体验一下谁在滚动时最省力,最快速!①伸出你的小手在桌面上往前推,记住你的感觉!②在你的手心下垫上一块方形橡皮,往前推,记住你的感觉!③在你的手心下垫上一支圆形铅笔,往前推,记住你的感觉!2.展示交流。
通过实验我发现……。
最省力、最快速!说一说你们三次不同的感受。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用圆形滚动最省力,最快速!师过渡:同学们通过实验产生了新的智慧,而我们的古人则是在劳动中产生智慧,并建造了金字塔。
(二)阅读轮子的发展史1.找一找师:看(出示埃及人搬运大石块的图片)哪部分和我们推铅笔的方法一样,看谁的眼睛最亮!生说。
师同时用红线将用圆木搬重物的地方圈出。
2.排一排师:其实,这就是最初的轮子—滚木,同时在黑板上出示图片。
师: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轮子是通过一次次的改进变成的,现在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轮子的发展史,请同学们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要求:1.认真读一读课堂作业纸第一部分轮子的发展史。
2.读完后翻到第二页,做一做排序题。
3.做完后请小组成员互相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排。
◎展示交流:师:你是怎么排的?为什么这么排呢?生边排序边并解释:第一张是圆木,后来砍下扁扁的一段做轮子,又用一根棍子将将两个轮子串起来,装在小车上,后来又把轮子挖空了,轮子变轻了,然后又在外面包上皮,最后就是我们现在的轮子,有橡胶,坐上去更舒服。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轮子的故事 (7)

12.轮子的故事【教学目标】1.知道轮子发展史,了解轮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变化,感受圆形轮子便于滚动、舒适。
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吸管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3.大胆发挥想象,设计自己心中未来轮子的样子,并说出设计理由。
【教学重点】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展过程【教学难点】动手制作小车【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小车组装材料一套、课件、接力棒6根、纸箱(里面装重物)、木轮子4个、带辐的木轮、电动车轮。
学生材料:小车组装材料一套(含车轮4只、纸盒1只、吸管1根、铁棒2根、双面胶带、剪刀),活动记录纸。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创设,巧妙设疑1.(出示画面)小朋友们,快看,这是谁啊?(熊大和熊二)一对好朋友正在运货物,准备盖楼房呢,可是货物这么大这么重,怎样才能顺利运回家呢?两个好朋友急得满头大汗。
小朋友,你们能帮它们想个好办法吗?2.哪位小朋友来说?(指名说)还有什么好办法?随机点评:(推)太沉了,实在推不动。
(拉)太重了,还是不行啊。
(用一辆车子运走)(教师竖起大拇指)这办法可行,你真爱动脑筋。
可是,姜老师很遗憾的告诉你,现在没车,森林协会的车子全派出去运木头了。
(用木头放下面滚)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就是聪明。
用滚木真的能行吗?(装个轮子推推)你怎么想到的?(学生说)生活中,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二、探究实验,了解演变1.滚木实验用这种方法真得行得通吗?下面我们就来做个小实验。
这里有个箱子,哪位小朋友能帮老师推过去?(用很大的劲)那按照刚才那位小朋友的方法,在下面放几根木棍,我们再来试一试好吗?(下面放上木棍)太好了!箱子可以往前走了,为什么这样就可以往前推行了呢?(这里的木头在滚动,相当于我们生活中的轮子)看来这个方法可行哦!能把这箱子推过去吗?(继续推)。
你发现了什么?(箱子又掉下来了),那箱子怎么继续前进呢?(再把木棍放到前面去),那谁来帮帮这位小朋友。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12课《轮子的故事》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12课《轮子的故事》教学设计12.轮子的故事【教学目标】1.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
2.阅读轮子发展史,了解轮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变化。
3.做小车,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吸管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动手制作小车。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每组六角铅笔2根、圆形铅笔2根、橡皮筋2根、新华字典1本、小车组装材料一套【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回顾历史,导入新课1.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古代人的生活,今天这节课我们还是从古代开始。
2.(出示金字塔建造图片)埃及有个非常独特的建筑,叫做(金字塔),金字塔是用什么建造的?(巨大的石头)这么大的石头重不重啊?这么重的石头要垒到尖顶上去,可困难了,当时人们想了很多办法。
你有没有办法了?[设计意图:金字塔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有名的人工建筑之一,再回答。
(滚动)看图中埃及人有没有滚动的木头?圆木头还是方木头?圆木头才省力。
6•古代人在圆木滚动省力的启发之下,就发明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轮子。
来看看轮子是怎么发明的:用滚木运送重物——从大木头上砍下一节来做轮子,再加上一个轴(演示什么叫轴)7.出示图片,寻找轴。
但是这种实心的轮子很笨重,后来人们在上面加了框变成了车。
来看看最古老的轮子。
8.人们继续想让它滚得更快一点,更轻松一点。
前面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实心轮子,后来了(出示空心轮子图片)与前面的轮子比较,哪里不同?(有线)数一数有几个?你们知道他刚才数的东西叫什么吗?从中间一个个过去的,它有个名字叫(轮辐)。
加上这个车辐有什么好处?你们觉得实心轮和空心轮谁可以更大一些?说说理由。
接着想一想是小一点的轮子滚起来快,还是大一点的轮子滚得快?当有了车辐之后,轮子变得又大又轻巧,车跑起来就非常轻快了。
9.后来人们发现车跑快了之后,车轮老坏。
于是就想办法加固车轮,用什么办法加固的?(出示图片)包上铁皮,车轮就结实,也就可以承重更多的东西了。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12轮子的故事 教案

《轮子的故事》【学情分析】一年级小学生,对轮子不陌生,每天都能见到汽车、生活用品上的轮子。
但他们对轮子的作用、发展史就相对模糊了,本课在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其体验轮子的创造发明历程,认识轮子发展大致过程,体会轮子的作用。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阅读轮子发展史,了解轮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变化。
科学探究: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轮子外在特征,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做小车,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吸管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难点:动手制作小车。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圆柱形铅笔6支,小车组装材料一套,含车轮4只、纸盒1只、吸管1根、竹签2根(车轴),另加工辅助工具若干,含剪刀、胶带、粘合剂等。
教师演示材料: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前概念1、观看一段动画片2、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师:我能看到了,这个豹子遇到了困难,这个石头这么大,他们搬不动了怎么办?有没有轻松一点的办法,来搬石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二、探究轮子的作用及发展史1、游戏:(体验轮子的作用)伸出你的右手手指,慢慢的推动桌子上的新华字典,感受一下,用多大的劲儿,能推动新华字典呢?然后我们在字典下面摆放三只圆形的铅笔,伸出你的右手,慢慢推动新华字典,感受一下,需要多大的劲儿能推动呢?两次推动新华字典的劲儿是一样大的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圆形的铅笔可以省力,那么六棱形的铅笔可以吗?演示实验:老师用一个圆形的轮子滚动一下,再用一个六棱形的轮子滚动一下。
看来,还是圆形最适合于滚动。
2、体验轮子的发明出示(古人运送生物情景),他们下面用的可不是铅笔,他们用的是巨大的木头,这种的我们称它为滚木,下面我们就两人合作,试着用这种方法将字典从课桌的一边运送到另一边。
下面,谁来说说完成这个任务时有什么困难呢?古人在用滚木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困难,所以就改进了滚木,将木头切割成片,就成了一个个轮子,有了轮子就发明了车,运送重物就更加方便了,再也不需要那么多滚木了,在后来的日子里,人们不断的改进轮子,轮子更加的实用,更加的先进。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4单元 用双手创造 12 轮子的故事》_0

轮子的故事【教学目标】1.通过推箱子的游戏,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
2.会给小车安装轮子,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3、了解轮子发展史,知道轮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变化及其作用。
4.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5. 通过口述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6.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重点】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展史。
【教学难点】动手制作小车。
【教学准备】师:课件、整理箱生:每组轮子4个、轴2根、盒子1个、吸管1根、胶带1卷、剪刀1把。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同学们,今天是老师第一次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科学课,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卫,保卫的卫,喜欢打球、看电影,哪位同学也介绍一下自己,叫什么?喜欢干什么?师: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点击出示游戏)学生:喜欢一、游戏导入师:老师先请4个(3女1男)小朋友到前面来玩推箱子的游戏。
(点击),看一下游戏规则:这儿有两个整理箱,两个小女生坐到箱子里,分别由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推,谁先到达终点,谁就赢了。
师:猜一猜谁会赢?生猜。
学生游戏开始。
师:你们猜对了吗?生:师:(面向两个推箱子的学生)你们觉得游戏公平吗?(生答)是啊,轮子在这儿帮了个大忙。
师:生活中轮子的作用可大了,同学们想一下在生活中哪里用到了轮子?对我们有哪些帮助?生:师:说的太好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轮子的故事》!(出示课题)二、了解轮子的发展史师:(播放轮子发展史的视频)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仔细观看,然后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分别出示加了轴的轮子、加了辐的轮子、加了金属边框的轮子、加了轮胎的轮子。
)生:根据学生回答,把图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能按照轮子出现的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吗?(指名到黑板上排。
师:这些轮子有什么不同?我们依次来看。
(简介)原始人就是用滚木充当轮子的,每次搬运重物都要先搬滚木又费力又麻烦,后来人们就切下一段滚木,挖空中间部分,就有了这样的轮子,人类真聪明,后来人们这样的的轮子也很笨重,就把木轮挖空,装上轮辐和轮轴这样车子跑起来就轻巧了,虽然轮子变轻巧了,但是不牢固,人们又想办法给木轮套上铁皮,这样轮子就更加结实了,但是这样的轮子,人坐在上面可不太舒服,所以,人们又发明了有弹性的橡胶轮子,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有橡胶轮胎的轮子。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轮子的故事》教案(2024秋).docx

12.轮子的故事【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观察不同种类的轮子,了解它们由轮和轴组成。
通过体验,感受到轮子省力的特点。
[科学思维]通过χ⅛子的研究,学会如何观察、假设、实验和得出结论。
通过比较,了解轮子演进的原因。
[探究实践]在用手推•推的体验活动和给车子安装轮了的实践活动中,感受轮子•的作用。
[态度贡任]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严谦的态度和责任心,激发他们对轮子的探究兴趣,体验轮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为生活生产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了解轮子庙作用和发明过程.【教学难点】给小车安装轮子。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大字典、小木棒若干根;纸盒子、轮子、车轴、吸管、胶带、剪刀等【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轮子的故事。
一、引发关注、聚焦何堰(预设3分钟)1.谈话:小朋友们是怎么来上学的?(+车)不论是哪一种交通工具,它们都有轮子。
轮子是非常重要的人造物,今天我们•起走进轮子的世界,了解关于6轮子的故事h (板贴)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1 .看一看:汽车博物馆里展出了一组车轮,仔细观察,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最外面是轮圈,里面是凸起的轴)(板贴)2 .请学生上台指•指。
3 .找一找:小朋友们,你能找出下面这些轮子的轮和轴吗?请把它们标出来。
4 .请学生上台标出来。
1 .想一想:你们可真棒,准确找出了这些轮子的轮和轴。
你还在哪里见到过轮子?只有车子才有轮子呢?2 .学生举例.3 .想一想:看来,轮子被广泛地运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它们为什么都用到了轮子呢?4 .学生回答。
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探究:使用轮子是否省力L想一想:使用轮子能省力,真的是这样吗?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f这些材料(一本很重的字典、5根圆木棒),你有什么好办法验证你的猜想?5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6 .小组汇报:先用手推字典,再将字典下面放圆木林推.比较两次感受。
7 .小结:使用轮子能省力∙>阅读:轮子的历史1 .想一想:其实轮子的历史很悠久,你能不能按照先后顺序为这些轮子排排序吗?说说你的理由。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轮子的故事 (6)

12.轮子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阅读轮子发展史,了解轮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变化。
2.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
3.做小车,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吸管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
动手制作小车。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字典、轮子套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小小大力士
1.学生交流讨论怎样移大字典并请学生演示。
2.体验活动:有无“轮子”推动大字典。
3.小结。
二、小小大侦探
1.学生阅读轮子的历史。
2.学生讨论:说一说从古至今,轮子有哪些改变。
3.学生完成记录单。
4.交流评价记录单。
三、小小工程师
1.交流怎样给“小车”装上轮子。
2.学生动手给“小车”装上轮子。
3.交流评价小车。
4.学生交流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小结
1.谈谈你的收获。
2.你想给什么画上轮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轮子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资源开发】
《轮子的故事》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
本单元从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认识科学,从最基础的人造物与自然物、人造世界与人工世界区分,到了解衣食住行等各种物品的演化过程,再到阅读“轮子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
本课选择一项具体的技术发明——轮子,让学生了解轮子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而用我们的双手也可以做成一辆小车,并且把习得的知识运用到动手制作活动中。
通过阅读和安装轮子的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认识到科技产品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对轮子不陌生,每天都能见到汽车、生活用品上的轮子。
但他们对轮子的作用、发展史就相对模糊了,本课在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其体验轮子的创造发明历程,认识轮子发展大致过程,体会轮子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阅读轮子发展史,了解轮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变化。
科学探究: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轮子外在特征,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做小车,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吸管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难点:动手制作小车。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圆柱形铅笔6支,小车组装材料一套,含车轮4只、纸盒1只、吸管1根、竹签2根(车轴),另加工辅助工具若干,含剪刀、胶带、粘合剂等。
教师演示材料: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前概念
1、观看一段动画片
2、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师:我能看到了,这个豹子遇到了困难,这个石头这么大,他们搬不动了怎么办?有没有轻松一点的办法,来搬石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轮子的作用及发展史
1、游戏:(体验轮子的作用)
伸出你的右手手指,慢慢的推动桌子上的新华字典,感受一下,用多大的劲儿,能推动新华字典呢?
然后我们在字典下面摆放三只圆形的铅笔,伸出你的右手,慢慢推动新华字典,感受一下,需要多大的劲儿能推动呢?
两次推动新华字典的劲儿是一样大的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圆形的铅笔可以省力,那么六棱形的铅笔可以吗?
演示实验:老师用一个圆形的轮子滚动一下,再用一个六棱形的轮子滚动一下。
看来,还是圆形最适合于滚动。
2、体验轮子的发明
出示(古人运送生物情景),他们下面用的可不是铅笔,他们用的是巨大的木头,这种的我们称它为滚木,下面我们就两人合作,试着用这种方法将字典从课桌的一边运送到另一边。
下面,谁来说说完成这个任务时有什么困难呢?
古人在用滚木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困难,所以就改进了滚木,将木头切割成片,就成了一个个轮子,有了轮子就发明了车,运送重物就更加方便了,再也不需要那么多滚木了,在后来的日子里,人们不断的改进轮子,轮子更加的实用,更加的先进。
3、认识轮子的发展史
出示:不同时期与轮子相关的图片。
按照他们优点的多少我们试着给他们排排序,优点多的排在后面,优点少的排在前面。
(挑选两幅做示范对比)
分组排序活动。
哪个小组来全面展示一下你们所排的顺序?
三、工程实践
师:轮子为我们的生活各方面都带来了便捷,大家想不想亲自动手,为小车装上轮子呢?
1、认识活动材料。
2、下面小组同学一起商量一下,怎么才能给小车装上轮子,而且让它跑起来呢?
3、分组商量、制作、试跑。
4、展示。
评价。
四、认识生活中的轮子
1、在小车上有轮子,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见过哪些物品上有轮子呢?
2、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有轮子的物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应该出示这些方面的)这些都是交通工具上的轮子;这些轮子都能够灵活的转向,我们称它为万向轮;这些轮子,我们称它为引导轮;在我的教室里,非常隐蔽的地方还有轮子,就是在我们的窗的下面。
师:这些轮子都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如今的轮子,仍然在不断的改进,那么未来的轮子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一种“球形轮胎”(视频展示)。
3、师:随着科学的进步,可能还有各种各样的轮子出现,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你们也能发明一个更加先进更加方便的轮子。
【教学片断赏析1】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做一个小游戏,伸出你的右手手指,慢慢的推动桌子上的新华字典,感受一下,用多大的劲儿,能推动新华字典呢?
生:能推动,没多大劲儿
生:……
师:然后我们在字典下面摆放三只圆形的铅笔,身在伸出你的右手,慢慢推动新华字典,感受一下,需要多大的劲儿能推动呢?
生:比上次轻松多了。
生:……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两次推动新华字典的劲儿是一样大的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圆形的铅笔像轮子一样滚动,就不用多大劲儿了
生:……
师:圆形的铅笔可以省力,那么六棱形的铅笔可以吗?
生:……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老师用一个圆形的轮子滚动一下,再用一个六棱形的轮子滚动一下。
生:生分组实验。
师:看来,还是圆形最适合于滚动。
评析:一年级小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就是“玩”,对比实验他们能够知道结果的不一样,但是怎么去做对比实验他们是不清楚的。
此环节老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进行了对比实验,达成了目标。
【教学片断赏析2】
师:老师这有几张不同时期与轮子相关的图片,按照他们优点的多少我们试着给他们排排序,优点多的排在后面,优点少的排在前面。
比如图1和图2,图2的车轮上包裹着橡胶,图1没有,这样图2的轮子就比图1的更先进、优点更多。
所以图2排在图1前面。
明白了吗小朋友们?
生:明白啦。
师:开始吧,小组讨论的时候,声音要控制在四个人能听到就可以了,不要影响到其他人。
师:哪个小组来全面展示一下你们所排的顺序?
生:我们把图4排在第一个。
师:那么,谁排在第二个?
生:是图3. 师:为什么?
生:因为图1的轮子是石头做的,图3的轮子是木头做的。
师:那接下来是几?
生:是1。
师:原因呢?
生:因为图1的轮子有轮辐。
师:非常棒!那最后一个呢?
生:图2 师:为什么?
生:因为图2的轮子上包着橡胶。
师:你说的太棒了!
……
评析:一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要大大强于独立思考分析,因此教师在活动前进行一次很好的示范,让学生仿照其对比寻找特点的方法来给图片排序。
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快捷地完成活动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板书】
轮子的故事
轮子发明过程图片
【教学后记】
《轮子的故事》这节课的内容从教材上看比较简单,主要以学生的操作与设计为主。
结合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本课在设计时就应该重点让学生感受到轮子变化的过程及原因。
引导学生如何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轮子,再通过改进的过程,体会到工程师的工作流程。
在孩子自己制作轮子时,虽然有很多奇思妙想,但是碍于动手能力有限,无法做的非常细致,因此在制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车轮形状各异、无法正确的安装轮辐、车轮结构不够稳定等。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预设不足,没有及时的解决问题或者暂停进行集体辅导。
导致最后的设计效果不够理想,部分小组的轮子无法正常转动。
这些问题在课前,一年级的教师就给捋顺预设好,,这样课堂就会顺畅很多,对待一年级凡是必须注重细节,不能像高段教学那样备出大框即可。
要尽量针对每一个突发情况进行设计,这样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很好地在课堂时间内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