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药处方

合集下载

中药治糖尿病妙方

中药治糖尿病妙方

中药治糖尿病妙方
轻者一济见效,一个月康复,重者两济见效,永不复发。

配方:莲子一两,芡实一两,石榴皮一两,大黑枣5个,猪瘦肉2两(吃素者请试着不加肉,效果如何暂不知道)。

本方不加黑枣无效,有人试过。

用法:加水用泥锅煎一小时,煎2次 (第一次煎好倒出来,再加水煎一次)。

水的分量要满过药为准,一天一剂。

这是重病患者(瘫痪)的用量。

轻者用量减半。

也可以2天一剂。

药方来源: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紫竹林精舍,由一出家师来访时留下。

此方治好的人有几十个,无一复发,效果神奇。

本居士亲自买药治好了一个瘫痪在床病人,一个月下地走路,两个月康复,真的很神奇。

治疗糖尿病特效中药方7首

治疗糖尿病特效中药方7首

治疗糖尿病特效中药方7首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经常注射胰岛素或服用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

除了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之外,中药也被广泛运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以下是7个治疗糖尿病的特效中药方,它们通过改善胰岛功能、降低血糖和改善症状等途径来帮助糖尿病患者。

1. 三七茶三七茶是由野生人参、三七粉和苦瓜粉等中草药组成的汤剂。

这个中药方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三七茶还能改善糖尿病引起的症状,如多尿、口渴和疲劳等。

2. 五七泡茶五七泡茶是由野生人参、五七、苦瓜、绿茶和桑叶等中草药制成的茶。

这个中药方具有多种功效,可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和增强免疫系统。

同时,五七泡茶还能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帮助糖尿病患者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3. 黄精薏仁茶黄精薏仁茶是由黄精、薏仁和苦瓜等中草药制成的茶。

这个中药方具有滋补胰脏、降低血糖和调节血脂的作用,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胰岛功能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黄精薏仁茶还能清热解毒,改善糖尿病引起的口干口渴症状。

4. 黄精枸杞粥黄精枸杞粥是由黄精、枸杞、红枣和米等食材制成的粥。

这个中药方具有滋阴补肾、降血糖和保健肝脏的功效,可减轻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和肝脏负担。

此外,黄精枸杞粥还能增加身体的免疫力,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5. 苦瓜蜂蜜汁苦瓜蜂蜜汁是由苦瓜和蜂蜜等食材制成的饮品。

这个中药方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血糖管理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苦瓜蜂蜜汁还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

6. 山楂薏米茶山楂薏米茶是由山楂、薏米和茯苓等中草药制成的茶。

这个中药方具有健脾消食、利尿和降脂的作用,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胃肠功能和防止水肿。

此外,山楂薏米茶还能降低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水平,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7. 甘薯芦荟汁甘薯芦荟汁是由甘薯、芦荟和柠檬等食材制成的饮品。

这个中药方具有滋补胰脏、降血糖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胰岛功能和减少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治疗糖尿病的12大中药处方!

治疗糖尿病的12大中药处方!
[配方] 莲子一两,芡实一两,石榴皮一两,大黑枣5个,猪瘦肉2两
(吃素者请试着不加肉,效果如何暂不知道)。
本方不加黑枣无效,有人试过。
[用法] 加水用泥锅煎一小时,煎2次(第一次煎好倒出来,再加水煎一次)。
水的分量要满过药为准,一天一剂。
这是重病患者(瘫痪)的用量。轻者用量减半。也可以2天一剂。
2、滋肾蓉精丸。
[组成] 黄精20克,肉苁蓉15克,制首乌15克,金樱子15克,淮山15克,赤芍10克,山楂10克,五味子10克,佛手10克。
[用法] 上药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30天为1疗程。
[功效] 滋肾固本,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药方来源: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紫竹林精舍,由一出家师来访时留下。
此方在精舍附近治好的人有几十个,无一复发,效果神奇。
本居士亲自买药治好了一个瘫痪在床病人,一个月下地走路,两个月康复,真的很神奇。
来源:现代保健报
[主治] 轻中型2型糖尿病患者。
12、健脾降糖饮
[组成] 黄芪40克,黄精12克,炒白术12克,山药15克,葛根15克,黄连9克,花粉15克,生地15克,麦冬12克,丹参15克,枸杞子15克,茯苓12克,人参9克,玄参9克,内金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3、制糖汤。
[组成] 生地30克,黄芪30克,菟丝子30克,党参30克,天冬15克,麦冬15克,山萸肉12克,玄参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当归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气虚阴亏 益气滋阴。
4、蒺藜两地汤。
[功效] 健脾益气,养阴生津,活血化瘀
[主治] 糖尿病以脾虚为主,症见口干口渴,尿多而浑浊,身体困倦,疲乏无力,少气懒言,肢体酸软,形体消瘦,大便干稀不调,舌淡红苔干燥少津,脉弱无力。

单味中药治愈糖尿病名家验方

单味中药治愈糖尿病名家验方

麦冬丁仰宪经验麦冬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多用小块根,其味甘微苦微寒。

笔者多年来用全草入药治疗糖尿病20余例,效果满意。

李xx,55岁,1981年秋月因饮一溲一,身体日瘦月余,刻诊:望患者体瘦,面黑少华,自述:烦喝日额几壶,能食善饥,小便频数量多,舌红少苔脉滑数,化验检查,空腹血糖12.6mnol/L,尿糖+++,诊为糖尿病,证属肺胃燥热,治当清热生津止渴,用鲜麦冬全草日50g切碎煎汤代茶饮服,连服3月查血糖、尿糖均正常,为巩固疗效,又以30g/d量饮服月余,随访4年再没复发。

患者因肺胃燥热而致津液耗损,鲜麦冬全草甘寒,性主清泄,其清胃热、泻肺火、补胃阴、滋津液、清肺燥、退热邪之力胜于它的块根——麦冬。

根据临床验证,认为麦冬全草的作用要比它的块根强,望同道作以验证。

[丁仰宪.单味麦冬全草治疗糖尿病.:478]荔枝核李育才等经验在学习前人治疗本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体会,曾用一味荔枝核散治愈7例40岁以上的中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无合并症糖尿病。

处方:荔枝核烘干研末,每日3次,每服10克,饭前30分钟温水送服。

姜X,女,60岁。

口干舌燥,渴欲饮水,食而善饥,小便频多,体倦无力,形休消瘦,喜卧嗜睡,头晕心悸,身痒多汗,舌淡苔薄有齿痕,脉沉缓。

查空腹血糖365mg%,尿糖++++,尿酮一,尿蛋白一。

投一味荔枝核散一袋(内装21包,每包10克),日3次,每次1包,饭前30分钟温水送服。

连服4袋后,三消症状明显减轻,身痒多汗基本消失。

仍感头晕心悸,倦怠乏力,舌淡苔薄,脉沉滑。

查空腹血糖161mg%,尿糖++,尿酮-,尿蛋白-。

续服5剂,诸症基本消失,自觉有力,舌淡苔薄,脉滑。

查空腹血糖120mg%,尿糖-。

病已康复。

为巩固疗效,再投4袋。

日2次,每次1包。

长期追访,诸症悉除,体力倍增,能操持家务。

嘱病人要控制饮食,精神愉快,切勿烦恼郁怒。

体会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荔枝核“止渴,益人颜色,食之止烦渴”的记载。

治疗糖尿病特效中药方7首

治疗糖尿病特效中药方7首

治疗糖尿病特效中药方7首1.四五六饮【药物组成】生地黄、山药、太子参、丹参、黄芪各30g,桃仁、白术、山茱萸、茯苓、赤芍、地龙、五味子各12g,红花6g。

【随症加减】口渴欲饮、咽干多汗等偏于肺燥阴虚者,加沙参、麦冬各25g;多食易饥、消瘦乏力等偏于脾胃阴津亏损者,加黄精、石斛各20g;头晕目眩、尿频量多等偏于肾阴亏虚者,加枸杞子、胡芦巴各3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30日为1个疗程。

【功效】健脾益气,滋阴固肾,活血化瘀。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90例,显效42例,有效3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3.3%。

【经验心得】消渴病以脾肾气阴两虚、虚实燥热夹杂为基本病机,脾虚是关键,血瘀为结果。

脾胃居中,脾失健运则上无以运化水谷精微于肺,肺失濡养则阴津亏损,燥热内生;脾虚失运则下无以敷布水精于肾,肾水亏虚、元阳不足,水道统摄无权,浊水泛滥。

而血瘀则是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

结合“久病多瘀”“久病人络”之说,认为治疗时当配合活血化瘀法,以健脾滋肾、养阴活血为治。

四五六饮中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六味地黄丸滋阴固肾,补阳还五汤活血化瘀。

三方合用,标本兼治,切中病机。

2.茯神汤方【药物组成】茯神10g,天花粉10g,生麦冬10g,生地黄10g,葳蕤10g,小麦10g,淡竹叶10g,大枣5枚,知母1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0日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润燥。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8例,显效24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4%。

【经验心得】《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消渴》:“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脯炙盐咸,此味酒客耽嗜,不离其口……积年长夜,酣兴不懈,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平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肾气虚竭,百病滋生”,由于肾虚精耗,肾虚则固摄无权,精耗则气不化水,故小便多而消渴;“多服石散,真气既尽……脏衰而生诸病”从以上看出,孙思邈认为本虚燥热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虚热为基本病理。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验方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验方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验方文章目录*一、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验方*二、糖尿病吃什么好*三、糖尿病不能吃什么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验方1、中药治疗糖尿病的验方1.1、用鲜地黄治疗用药方法:鲜地黄50克(亦可用生地黄代),酸枣仁30克,粳米100克。

先将地黄、枣仁水煎滤汁,以汁煮米作粥,随意服用。

1.2、用马齿苋治疗用药方法:取干马齿苋100克,用水煎,每天1剂,早晚分服。

本方对于未曾服用过治疗糖尿病的西药与刚发病不久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

1.3、用番薯叶治疗用药方法:番薯叶150克,冬瓜(连皮)200克。

将番薯和冬瓜加水500毫升,煮至冬瓜酥烂。

分1--2次服。

适用于糖尿病。

1.4、用僵蚕散治疗用药方法:取僵蚕适量,将其研成细末,每次服用僵蚕末2克,每天服3次,饭前用白开水送服。

2个月为1个疗程,也可在间隔15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

2、糖尿病怎么引起的第一个原因、年龄。

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

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还有别的影响,如年龄越大,孕妇诊断糖尿病的孕周越小。

第二个原因、肥胖。

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也不例外。

衡量肥胖的指标常用体质指数(BMI)。

BMI≥20.9的孕妇患糖尿病的危险差不多是BMI≤19.1者的2倍。

第三个原因、膳食失当。

比如孕妇无节制地进食,尤其是大量进食糖分高的果品,会对胰岛素分泌带来很大压力,造成代谢紊乱,而一旦胰岛素分泌失常,体内血糖得不到相应调节,糖尿病也就来了。

3、糖尿病的症状3.1、视力变差你的眼睛出现视物模糊、视力减退时别一味以为是眼科疾病,出现这种症状也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据专家指出,罹患糖尿病会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值上升,出现眼球歪斜从而影响视力。

长期的视物模糊要警惕2型糖尿病。

3.2、咽干舌燥喉咙干燥似火烧,喝水喝不停,排尿也变得频繁。

如此恶性循环,身体会始终处于缺水状态,使得人坐立不安,咽干舌燥。

糖尿病中药处方

糖尿病中药处方

糖尿病中药处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糖尿病药处方糖尿病药磺脲类格列喹酮片30毫克*60 糖适平片30毫克*60用法:30毫克日三次口服用法:30毫克日三次口服格列吡嗪片5毫克*30美吡达片5毫克*30用法:5毫克日二次口服格列齐特片80毫克*60用法:80毫克日二次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5毫克*14用法:5毫克日一次口服格列美脲片2毫克;*10用法:2毫克日一次口服非磺脲类刺激胰岛素分泌格列奈片:诺和龙片毫克*30用法:日三次口服孚来廸片*60用法:日三次口服双胍类:盐酸二甲双胍片*100用法:日三次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20用法:日三次口服糖苷酶抑制剂:拜糖苹片50毫克*30用法:50毫克日三次口服格列酮类;(噻唑烷二酮) 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片蒿马来酸罗格列酮片马来酸罗格列酮钠片用法:5毫克日二次口服达美康片80毫克*60 用法:80毫克日二次口服瑞易宁片5毫克*14用法:5毫克日一次口服圣妥片*100 用法:日三次口服格华止片*20 用法:日三次口服阿卡多波糖片50毫克*30 用法:50毫克日三次口服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1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1、枸杞炖兔肉:枸杞子15克,兔肉250克,蔬菜、油盐各适量。

先将枸杞子,兔肉加水炖熟,后加蔬菜、油、盐调味。

饮汤吃肉,每1~2天吃1次,经常使用可以治疗糖尿病,大便稀泻,困倦无力,尿频数。

2、菠菜根内金饮:鲜菠菜根100克,干鸡内金15克,水煎服,每日2~3次。

3、南瓜汤:南瓜1000克切块,加水适量,煮汤熟后随饭饮用。

南瓜富含维生素,是一种高纤维食品,能降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并能增加饱腹感。

4、炒苦瓜:苦瓜250克,洗净切块,炒时加食油、盐适量,佐膳。

苦瓜性味甘、苦,既能热解毒、除烦止渴,又能降低血糖。

5、苦瓜蚌肉汤:苦瓜250克,蚌肉100克。

活蚌用清水养2天除泥味后取肉,同苦瓜煮汤;以油盐调味。

喝汤吃苦瓜和蚌肉。

中药治疗糖尿病四法

中药治疗糖尿病四法
。而 ‘ 风 胜则 干 ’ , 风 其性 偏 燥 , 风 能胜 湿 , 既有 燥 湿 之功 , 风l O g 、陈皮 1 2 g 、 炮姜 1 5 g 、 肉桂 1 0 g 、 柴胡 l O g 、 煨 乌梅 1 2 g 、 补 骨 又能 振 奋 脾 阳 , 使 脾 阳健 运 , 以化 湿 邪 。同 时 风性 善行 , 走 窜 力 脂 1 5 g 、 肉豆蔻 6 g 、 煅 龙 牡各 ( 先煎) 2 0 g 。 7 剂 每 日1 剂 水煎4 0 0 m 1 强, 能行 气 发散 , 宣散 湿 浊 , 防 止湿 邪 凝 聚 , 以解 除 湿 邪 困脾 。 牛 分 2 次 服 。二诊 2 0 0 3 年9 月 1日服药 后 大便 正常 , 每 日1 次软 便 , 老师 认 为 : 李 东垣 之 升 阳除 湿 汤 即 以羌活 、 防风 健 脾化 湿 , 升麻 、 小 便 正常 , 饮食 睡 眠较 好 , 精神情 绪 稳定 。处 方 : 守上 方 加五 味子 柴胡 升举 脾 阳 , 是 治疗 脾虚 湿盛 , 清 阳不 升产 生泄 泻 的最佳 方 剂 。 1 2 g , 巩 固疗 效 。 7 剂 每 日1 剂 水煎 4 0 0 ml 早 晚 服 。 电话 随访 : 饮 2 . 6 芳 香化 湿 : 湿邪 黏 滞 , 阻碍 中焦 气 机 。芳香 之 品可 以化湿 和 食二 便睡 眠情 绪均 正 常 。 胃。藿 香正 气散芳 香温 燥 , 正 可 以除湿止 泻 , 醒脾升 阳。 它出 自宋 按: 此病 例中医诊断 为泄泻 , 西 医诊断为肠 易激综合 征腹泻型 。 代《 太平 惠 民和剂 局方 》 。 牛老将 原方 加 以化 裁, 取 藿香 、 陈皮、 茯 牛兴东老 师认为 : 此 患者每 因受凉加重 , 舌质淡 , 晨 起 即泻 为肾 阳不 苓、 厚朴 四味 药为 主, 根 据湿热 轻重 及兼证 不 同, 对其 进行加 减, 作 足的表现 ; 而精 神紧张 , 情绪 变化时症状加 重 , 是肝脾不 调的症状 。 为治 疗水 湿 侵犯 上焦 及 中焦 , 产生 升 降失 常 的常用 方 剂 。全方 具 牛 兴东 老 师认 为肝 郁 、 脾 虚是 其病 机 的关 键 。因此 , 疏 肝 健 有化 湿散 寒 、 理气 和 中 、 表 里双 解之 效 , 湿 经 芳化 、 温燥 、 淡 渗 而除 , 脾法 基础 上 的随 症加 减在 I B S 治疗 中的运 用 , 既体 现 了中 医 ‘ 饴 病 故其泻 得愈 。 治疗 中焦病 的治疗 原则是 ‘ 治 中焦 如衡 , 非平不 安 ’ 。 求本 ’ 的基 本理 念 , 也体 现 了辨证 施治 个体 化 治疗 的基本 原 则 。 藿香 正气 散 是调 理 中焦 , 使 脾 胃升 降功 能正 常 的有 效方 药 。应 用 传统 ‘ 慵 泻要 ’ 为 治 疗肝 脾 不 和 ‘ 镛_ i 写' ’ 的典 型 方剂 。本 方 它应 首先抓 住主证 , 以脘腹胀 满, 腹泻, 大便 不爽或 溏或泻 , 苔 白或 原名 为 ‘ 治 痛泄要 方 ( 刘 草窗 ) ” , 最早 见于 明. 虞传 《 医学 正传 公 元 白腻或 白滑 或黄 腻, 脉 多 见濡 或缓 为主 证 。应用 此方 还要 抓住 关 1 5 1 5 年) 。 《 景 岳全书》 又名 白术芍药散 。痛泻之证 是 由土虚木 贼 , 肝 键病 机, 其病 机 以湿 滞阻 于 中焦 , 脾 胃升 降失 司为主 。 脾不 和 , 脾运 失 司所致 。其症 见肠 呜腹痛 , 大便 泄泻 , 泻多腹 痛 ; 或 3 典 型病 例 ‘ 腹 内先胀 , 继 而作 痛 , 泻下不 多 , 泻后舒畅 , 反复 发作 ’ 。除痛泻外 还 病例一 : 患 者姜 某 , 男, 3 5 岁, 就诊 时 间 : 2 0 1 3 — 8 — 5 现症状 : 可并 见食 欲不振 , 脘腹 作胀 , 大便 中夹有 未完 全消化 的食 物等 。方 腹泻 , 大便 次 数 2 — 3 次/ 天, 怕 油 腻怕 凉 , 晨起 即便 明显 好转 , 肠 鸣 中炒 白术健 脾燥 湿 和 中 ; 白芍 药养 血柔 肝 , 缓 急止 痛 ; 陈皮 和 中化 音好转 , 排泄, 自汗 少 , 口苦 明显 减 轻 。苔 腻 , 舌 质淡 , 便质正常。 湿, 理气 醒脾 ; 防风 散肝舒 脾 。诸 药合用 , 泻肝 补 脾 , 调 和气机 , 故 既往史 : 胆 囊 瘀 积症 , C S G + R E; 中 医诊 断 : 泄泻 ; 证候诊断 : 肝 气 痛 泻可 止 。牛 老师 认 为 : 此方 中 4 味 药物 配 合 十分 精妙 。尤其 防 郁结 , 脾 肾阳 虚 , 湿 邪 内蕴 ; 西 医诊 断 : 肠 易激 综合 征 。治 法 : 疏 肝 风 一味 , 功效 有 4 : 防风具有 ‘ 风 能胜 湿 ’ 功能 ; 防 风具有 升 阳功 能 ; 补 益脾 胃, 化 湿止 泻 。处方 : 醋 郁金 1 5 g、 柴胡 1 0 g 、 陈皮 1 5 g、 党 防 风具有 疏肝解 郁功 能 ; 防风具 有醒脾 开 胃功能 。在用 量上 , 牛老 参1 5 g 、 炒 白术 1 5 g 、 云苓 1 5 g 、 防风 1 2 g 、 荆芥 1 2 g 、 升麻 6 g 、 补 骨脂 的经验是 少量使 用 , 取其 气而 不取其 味 。 1 5 g 、 肉蔻 1 5 g 、 五味 子 1 5 g 、 盐吴 萸 1 0 g 、 黄芩 1 2 g、 乌梅 1 5 g 、 生 薏米 牛兴 东老 师按 照 汪昂 ‘ ‘ 久 泻 皆由 肾命 火 衰 , 不 能 专 责脾 胃 ” 的 3 0 g 、 炒 白芍 l O g , 7 剂 水煎 服 , 日1 剂 。患者 服 药后 症状 消 失 , 此后 观 点 , 选 取 中医经典 方 四神 丸加 减 , 治疗 腹泻 型肠 易激综 合征 脾 肾 生活调 理 , 再未 复发 。 阳虚证 。方 中补骨脂 辛苦, l 生 热而 补命 门 , 为壮火 益土 之要药 ; 肉豆 此例 患者 特 点是 在疏 肝补 益 脾 胃的基 础上 化湿 , 而 生薏 米健 蔻 温脾 肾而 涩肠 止泻 ; 再 配 以痛泻药 方调 和肝 脾 , 全 方既 能温 补脾 脾化 湿作 用较 好 , 故大 量 使用 薏米 。牛 老 在本 病例 中就 使 用 了疏 肾 , 又能 疏肝理脾 , 使寒 邪去 , 气 血通 畅 , 肝脾 调和 , 诸症 消失 。 肝气 的方 法 配合 固 肾气 。患 者腹 泻 , 每 日2 - 3 次, 伴有 怕 冷 , 恶油 在二 诊 中加 入 五 味子 巩 固疗 效 。牛 老师 认 为 : I B S 不 但要 重 腻, 晨 起 即便 , 肠鸣 , 苔腻, 舌质 淡 , 西 医诊 断 为 慢性 浅 表性 胃炎 , 视 疏肝 健 脾温 肾 , 而且 久泻 必伤 津液 , 导 致肝 阴不 足 , 肝 阳相对 亢 反流 性 食 道炎 , 胆 囊 瘀 积症 。辨证 属 于 脾 肾 阳虚 , 肝 郁湿 蕴 。选 胜 , 疏 泄太 过 , 导致 腹泻 和情 智 障碍 , 在 药物使 用 上应 该加 入柔 肝 用 四神丸 合痛 泻药 方加 减 , 治疗 收效 。 之品 , 但又 不 能助脾 湿 。五 味子 、 白芍 、 乌梅、 木 瓜 为较好 选 择 。 病例 二 : 宋 某某 , 男 , 4 9 岁, 公务员, 住址 : 呼 市 。初 诊 日 在临 床 中取得 可 喜疗 效 , 不 仅体 现 主要 症状 腹痛 腹 泻的 改善 期2 0 0 3 年8 月2 5日。主诉 : 腹泻 1 O 年 。现病 史 : 1 O 多年 来 每 因 或 消 除 , 而 且 患者 的 自觉 症状 也得 到 了 明显减 轻或 消除 受凉 或 精 神 紧张 , 情 绪 变化 而 出现 腹 泻 , 每 日2 - 3 次 , 伴 有 便 前 参 考 文献 腹痛 , 肠 鸣, 腰困 , 有 时晨 起连 续便 2 次 , 饮 食 尚可 , 口干 不 明 【 1 】 潘 国忠, 鲁素彩 , 柯 关云 , 等. 北京地 区肠 易激综合 征的流行病 学研 显, 饮水 不 多 , 睡眠一 般 。舌苔 薄 白舌 质淡 红 、 脉沉滑。 究: 一个整群、 分层、 随机的调查 m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  ̄3 3 5 ( 1 ) : 5 5 - 5 6 . 既往 史 : 高 血压 心肌 供 血不 足 。 中医诊 断 : 泄泻 ; 西医 诊断 : 【 2 】 张晔敏 . 邵 长 荣教 授 治 疗慢 性 肺 病之 便 秘 经验 [ 1 1 . 河南中医, 肠 易 激综 合 征 腹 泻 型 ; 辨证 : 肝脾不调 , 肾 阳不 足 ; 治法 : 柔 肝 健 2 O O 7 , 2 7 ( n) : 1 8 . 脾, 温 肾升 清 。处 方 : 痛泻要方加减 , 炒 白芍 2 0 g 、 炒 白术 t 5 g 、 防 [ 3 ] 肖琳 , 张应琴 . 除湿三法治泄泻 Ⅱ 】 .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 ) 4 , 1 0 圆: 3 6 - _ 3 7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最新治疗方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伴随终身,但可控制的疾病。

采用的是控制饮食、调摄情志、适当运动、药物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法。

但由于人们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状况不了解,及受到有些不实广告误导,使部分患者对中医治疗糖尿病期望太高,以致放弃正规治疗,去寻求「仙方神药」,结果影响了病情控制,甚至危及生命。

下面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一些常识介绍给大家,希望糖尿病病人主动配合医生治疗,控制好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扬长避短选择好适应症。

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一般没有西药快,但它注重整体调控,在改善症状方面则明显优于西医,故中医治疗糖尿病尤其适合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即二型糖尿病);或伴有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者。

但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即一型糖尿病)中药降糖可能不适合,因为该类患者自身不能或只可产生少量胰岛素,需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威胁生命。

综合方法防治糖尿病一、控制饮食。

近期,韩剧《大长今》在港热播,细心的观众可能留意到长今在给患有糖尿病的明朝使臣调养时,非常注意控制饮食。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

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

」唐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观点。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不少防治糖尿病的药膳验方。

如用猪胰子一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九克,每日两次。

及三豆饮,用绿豆一百克、黑豆五十克、赤小豆五十克,煎汤服用。

或苦瓜炒肉,鲜苦瓜一百克、瘦猪肉五十克,武火炒后食用等。

二、配合适当运动。

《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

」《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

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认识完全一致。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及强度,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

「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

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

运动强度过大或时间太长会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

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

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

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三、调摄情志。

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情绪有一定关系。

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

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有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四、中药治疗。

传统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

随著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现时治疗糖尿病已将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包含在内,做到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

在临床治疗上,对初诊患者首先会告知他们糖尿病的自我保健方法,并要求他们饮食控制一至两个月,及配合运动疗法。

若血糖下降明显即可维持下去,如控制不满意则给予中药治疗。

临床一般将患者分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三型分型论治:(一)阴虚燥热型(多见于糖尿病的早期)。

临床表现: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乾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主要采用养阴清热方法。

一般选用一贯煎加味治疗(主要中药有生地、沙参、枸杞子、麦冬、川楝子等)。

(二)气阴两虚型(多见于糖尿病的中期)。

临床表现: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乾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

主要采用益气养阴方法。

一般选用生脉散加味治疗(主要中药有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地、苍术等)。

(三)阴阳两虚型(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者)。

临床表现: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乾;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主要采用温阳育阴方法。

一般选用金匮肾气丸治疗(主要中药有肉桂、附子、生地、茯苓、山萸肉等)。

临床治疗时一般可先用中医药治疗两个月左右,如血糖控制满意者可继续用药,不满意者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合口服降糖药。

中药处方(一)【辨证】气阴两伤,血瘀于络。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名】活血降糖方。

【组成】生黄芪30克,山药15克,苍术15克,玄参3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益母草30克,丹参30克,葛根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毅方。

中药处方(二)【辨证】肾虚。

【治法】滋肾固本,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方名】滋肾蓉精丸。

【组成】黄精20克,肉苁蓉15克,制首乌15克,金樱子15克,淮山15克,赤芍10克,山楂10克,五味子10克,佛手10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30天为1疗程。

【出处】吴仕九方。

中药处方(三)【辨证】气虚阴亏。

【治法】益气滋阴。

【方名】制糖汤。

【组成】生地30克,黄芪30克,菟丝子30克,党参30克,天冬15克,麦冬15克,山萸肉12克,玄参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当归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锡武方。

中药处方(四)【辨证】血燥阴伤。

【治法】养血滋阴,生津降火。

【方名】蒺藜两地汤。

【组成】白蒺藜10克,沙蒺藜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绿豆衣12克,元参12克,黄芪30克,山药30克,石斛15克,天花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今墨方。

中药处方(五)【辨证】肺胃蕴热,气阴两伤。

【治法】益气、滋阴、清热。

【方名】消渴汤。

【组成】山药30克,生石膏30克,黄芪15克,天花粉15克,生地10克,知母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怀牛膝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菟丝子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董建华方。

中药处方(六)【辨证】脾阴不足。

【治法】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方名】治消止渴汤。

【组成】生地30克,山药30克,天花粉20克,石斛20克,知母20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五味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冠泽方。

中药处方(七)【辨证】阴虚阳亢,津涸热淫。

【治法】养阴生津止渴。

【方名】治消滋坎饮加减。

【组成】生地50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玉竹15克,女贞子15克,枸杞子15克,寸麦冬15克,天花分15克,制首乌15克,地骨皮30克,乌梅肉10克,缩砂仁5克(研末分冲),生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靳文清方。

中药处方(八)【辨证】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

【方名】降糖方。

【组成】生黄芪30克,生地30克,苍术15克,元参30克,葛根15克,丹参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祝谌予方中药处方辨证血燥阴伤。

治法养血滋阴,生津降火。

方名蒺藜两地汤。

组成白蒺藜10克,沙蒺藜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绿豆衣12克,元参12克,黄芪30克,山药30克,石斛15克,天花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今墨方。

中药处方辨证肺胃蕴热,气阴两伤。

治法益气、滋阴、清热。

方名消渴汤。

组成山药30克,生石膏30克,黄芪15克,天花粉15克,生地10克,知母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怀牛膝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菟丝子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董建华方。

中药处方辨证脾阴不足。

治法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方名治消止渴汤。

组成生地30克,山药30克,天花粉20克,石斛20克,知母20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五味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