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和护理

合集下载

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PPT课件

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PPT课件
护理学杂志,2005,20(4):15. 张萍,陈海燕.压疮监控网络的建立和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
(8):2126
25
.
.
26
联合清创缩短了清创期
Ⅲ度和Ⅳ度压疮坏死组织干硬,与正常组织界限不 清、黏着紧密。为加速清创和减少组织受损,我们
采用“联合清创”。在清创胶的水化和自溶作用
3
兵团医院 .
提出背景
DVT是骨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国外文献报道 ,择期骨科手术DVT的发生率为 5 2 % ,人 工全髋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为 5 0 %~ 60 % ,脊髓损 伤引起瘫痪者为 75 %~ 80 % 。
4
.
5
.
研究目的
因此,探讨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的方法是降低DVT和肺栓塞(PE)的发生率提高病
3分
5分
年龄71-80
年龄>80
心脑血管及糖尿病、 髋、骨盆或腿骨折 高凝状态
高凝状态
下肢感觉运动障碍
静脉曲张
外科小手术 (<45min)
病人及家属主动合 作
下肢石膏固定 恶性肿瘤
下肢制动
病人合作,家属不 合作
淤滞 外科大手术>3h
病人不合作,家属 合作
有DVT/PE病史
血管损伤 外科大手术>4h 病人及家属不合作
既往大手术史
高凝状态
中心静脉穿刺
血型
创伤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大手术(>45分钟)
长途旅行
9
.
技术手段与方法
DVT风险因素的评估:对可疑DVT 快速的评分判断工具表 WellL临床DVT评分表
临床特征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摘要: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发病率较高。

骨科术后DVT往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因此积极采取针对性方案进行护理干预,是预防骨科术后DVT、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本文就骨科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预防护理方案做一综述,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进展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主要是指患者深静脉内部血液非正常凝结,具体表现为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本病发病部位大多集中于下肢,常见于各科手术患者。

骨科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而DVT也是骨科术后需要充分重视的一种并发症。

骨科术后DVT早期发病隐匿,难以及时诊明,部分病例或形成肺栓塞,出现明显症状时已经延误治疗时机[1]。

所以,术后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实施有效的预防干预策略,是确保骨科手术患者顺利康复、预后改善的关键环节[2]。

本文结合骨科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骨科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探讨了骨科术后DVT的预防策略,并就骨科术后DVT护理进展做了如下综述,旨在为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提供必要参考,以降低DVT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1骨科术后DVT危险因素分析对于骨科手术患者而言,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因素较多,但主要包括如下三种:(1)静脉血流缓慢;(2)静脉壁损伤;(3)血液高凝状态。

这三点危险因素也被称之为Virchow三联征[3]。

符合上述三点中的任意一点都可能会诱发DVT,存在危险因素越多,则出现DVT的风险就越高。

诱发骨科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如下:1.1高龄在DVT形成的各类危险因素中,高龄通常被视为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研究表明,高龄人群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尤其是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已经被临床纳入下肢DVT的危险人群中[4]。

分析原因认为,高龄人群机体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导致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静脉瘀滞几率升高,因此引起下肢DVT。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体腔内不正常的凝结,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血栓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

未被诊断和治疗的DVT引起的肺栓塞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极高。

由于手术相关的DVT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

因此,了解DVT的相关知识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DVT的警觉,对于围手术期的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DVT和肺栓塞的发生,降低患者住院日,医疗费用和病死率。

一围手术期患者DVT的发生机制要预防DVT,就必须认识其危险因素。

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3个重要因素。

导致高凝状态的遗传性因素抗凝因子Ⅲ(AT Ⅲ)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蛋白C活性抵抗、V因子和R5.6Q条带突变、高半胱氨酸血症、凝血素基因突变(2021A)、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足和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异常。

导致获得性高凝状态的因素吸烟、肥胖、妊娠、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抗磷脂综合征、恶性肿瘤、抗恶性肿瘤药物、骨髓移植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和炎性肠病。

评价术中术后DVT的易感倾向,应了解病人年龄、手术方式、既往DVT史和继发诱因。

继发诱因包括长时间制动、瘫痪、恶性肿瘤、肥胖、静脉曲张和使用雌激素等。

根据上述因素,可将DVT的危险因素分为高、中、低三级。

二DVT基本预防原则是早期运动和使用抗凝药物。

1.手术前:术前准备常嘱病人禁食、禁水、洗肠并行胃肠减压。

如补水不足常致病人处于“脱水”、血容量不足状态,致使血液浓缩,继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2. 手术中:(1) 病人卧床、下肢制动(捆扎,压迫静脉)均会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郁滞,组织缺血并导致细胞代谢障碍,使局部凝血酶聚集和纤维蛋白溶解,致局部静脉血栓形成。

卧床、下肢肌肉的泵血功能减退,加之捆扎,甚至压迫后,静脉回流障碍,最终发生下肢DVT。

(2) 麻醉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肌肉麻痹、张力减退,泵血功能减退,静脉回流减少、郁滞。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在美国,栓塞疾病的死亡人数超过了ARDS、乳腺癌和 高速公路意外事故导致死亡的总数
小腿静脉血栓:20%向心蔓延 髂静脉血栓:50%肺栓塞 10%致命肺栓塞
住院患者大约1%死于PE 90% PE患者血栓来自下肢静脉 80% PE患者起病时无临床症状 2/3 PE患者死亡在2小时内发生
骨科大手术患者需常规预防DVT
观察要点——观察是重点
3.每日做1次小腿腓肠肌的扪诊,如有压痛, Homans征阳性者提示腓肠肌静脉丛有血栓形成。 4.行溶栓病人观察:穿刺处、皮肤、粘膜、鼻、 牙龈、脏器、消化道及颅内出血征象。 5.肺栓塞(PE)症状:观察有无胸痛、呼吸困难、 咳嗽、出汗、咯血、休克、晕厥等肺栓塞症状。
早期功能锻炼——基本预防措施
现代护理的发现方向—防治结合
预防在先 加强评估 及时处理 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
谢谢!
血浆D二聚体测定 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可作为ICU患者DVT的常规检 查方法) 静脉造影:是DVT诊断的“金标准” 放射性核素血管扫描检查 螺旋CT静脉造影
预防DVT首先正确评估病人
评估对象:
1.大手术后 2.各种卧床病人
评估内容:
1.询问患者的健康史,既往有无疾病、手术等诱因。 2.评估测量双下肢大、小腿同一部位周径,了解患肢色泽、温 度、感觉、脉搏强度,了解有无肺栓塞症状。 3.询问患者已卧床时间,如入院时已卧床一段时间,需经相关 检查确诊是否已发生DVT,无DVT者,采取预防措施,已形成 深静脉血栓者,执行DVT护理措施。
抽血化验中D-二聚体明显升高,高于500mg/ml 超声可见小腿多条静脉形成血栓,如长度>5cm、直径>7mm 无诱因的DVT,比如近期的外科手术、下肢制动等情况 以往有深静脉血栓史;正在住院的患者;长期制动 血栓形成接近近端静脉

骨科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骨科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环境安静 , 避免不 良刺激 。急性期后鼓励
患肢 , 鼓励 病人尽早开始足趾 的主动及被 动活动和股 四头肌的舒缩运动 ; 多做深 呼
吸及有 效 咳嗽 动作 ; 可 能早 期 离床 活 尽
病人逐渐下床活动 , 但避免剧烈运 动。② 警惕发生肺栓塞 : 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 血
栓最严重 的并发症 , 临床 护理 时若发现患
关键 词
预防
2 2 4 O. 2
骨 科 卧 床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护 理
量必须准 确 , 使用 过程 中现配 现用 , 以免 效价 降低 ; 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 地进 人 体 内, 利 于 保 持 有 效 血 药 浓 有 度 ; 严密观察 生命体征 变化 , 局部 并 及 有无 出血 、 渗血 和全身 出血倾 向。④ 饮食
无 出现 倾 向 。
位, 肿胀程度 , 有无 色泽 改变及 浅静脉 怒
张; 足背及胫后 动脉搏 动情况 , 肌肉有 无
压痛等。必要 时测量 双下 肢相对 应不 同 平面的周径 , 相差 0 5 m以上时 , 时通 .c 及
摘 要 目的 : 讨 骨 科 卧 床 病 人 下肢 深 探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 : ①
例 出现 下 肢 深静 脉 血 栓 的 临床 症 状 , 过 经
常见 护理 : ①基 本预 防 : 骨科 卧床病 人 自卧床 之 日起 即开始有 计划进 行下肢
按摩 , 由远端向近端 , 促进静脉 回流 ; 高 抬
微屈 1 , 5 严禁 按摩 患侧 肢体 , 避免 血 栓脱落 , 休克者应 取休克 卧位 , 对 并保 持
积 极 治 疗 与护 理 , 7~1 0天 后 患肢 肿 胀 明
显 消退 , 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 。结 未 论: 下肢深静 脉血栓 形成是 骨科 卧床病人

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PPT课件

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PPT课件

超高危8分以上
及早活动梯度 压力袜和充气 压力泵+(低剂 量肝素或低分 子肝素)或调 整剂量肝素或 低分子肝素口 服抗凝剂
20
Company Logo
建立深静脉血栓观察表 ➢ 定时记录下肢皮肤温度、色泽、足背 动脉搏动、肿胀程度、局部的张力、有 无水泡及破溃情况
观察下肢周径 ➢每日测量双下肢膝上10cm处、膝下 10cm处周径 ➢准确记录数值与术前及健侧周径比较
12
Company Logo
药物预防
❖ 阿斯匹林 ❖ 低分子右旋糖酐 ❖ 华法林 ❖ 小剂量肝素 ❖ 低分子肝素(速碧凝)
13
Company Logo
机械预防
14
Company Logo
15
Company Logo
早期康复活动(主动+被动CPM)
16
Company Logo
基本预防措施
❖操作应轻巧、精细,避免静脉内膜损伤 ❖规范止血带的应用,最好使用电动止血带 ❖术后抬高患肢 ❖鼓励病人早期足踝主动活动,深呼吸咳嗽动作 ❖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下肢穿抗血栓压力带 ❖术中和术后的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粘度
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 护理
1
1 概述 2 提出背景 3 研究目的及内容 4 技术手段与方法 5 课题的创新性 6 社会效益
2
Company Logo
概述
定义;下肢静脉血栓是指下肢静脉血管内形成了血栓病变,往 往治疗效果不佳常遗留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且 急性期随时可能会由于血栓脱落而发生肺栓塞,严重时导致猝 死
穿上(30分钟以内) • 每小时让患者活动踝关节12次 • 如果使用间歇压力装置,需使用30分钟以上
研究目的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如下:
•增加小腿肌泵作用。

包括负压加压治疗,模仿肌泵作用,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另外,患者平躺时可以做勾脚伸脚运动,能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此外,可以使用医疗弹力袜或绷带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起到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

•抬高患肢。

抬高患肢可以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不适,也可以达到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

•药物治疗。

如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也可以遵医嘱口服利伐沙班片等进行抗凝。

此外,还可以使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活血化瘀,对于血栓的预防也具有一定作用。

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综述

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综述

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综述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折和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本文查阅了近十年的国内外文献,对深静脉血栓的患病机理以及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和预防手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通过对高危因素的重视及有效的预防护理,能减少和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近几年的预防护理进行综述。

关键词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无法在人体内进行循环和流动,导致体内的深静脉内形成凝结或堵塞的情况,从而诱发静脉回流困难,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和多发的病症之一,因此如何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患者术后患有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成为了近年来广大研究者备受关注的课题。

目前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在骨折手术后的恢复治疗过程当中,患者患有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超过75.68%,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患有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概率约为61.54%。

如果深静脉血栓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会造成肺部堵塞,影响呼吸,进而威胁生命,因此深静脉血栓的发现与治疗格外重要,需要护理人员格外注意,用专业的手法和科学的护理方式,帮助患者康复。

因此护理人员掌握该病的诱发机理以及基本预防知识。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有效的预防和干预不仅能够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病同时,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本文结合近十年来国内研究进展,从危险因素、基本预防以及预防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1危险因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患者体内的血液流动速度滞缓、静脉血管壁破损以及患者的血液呈现半凝固状态。

1.1.血流滞缓患者经过骨折或者骨关节错位等病症的手术康复后,极易因石膏板固定或者长时间卧床不能行动而发生的血液循环不畅等情况,同时因为骨折患者在进行手术时,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或者大面积麻痹,此过程也会引起周围或者全身性的经静脉异常或扩张,进而产生血液循环减速等情况,同时因为麻醉药的使用,会短暂性的引起患者下肢肌肉组织或者神经组产生麻痹,失去正常生理功能无法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程序进行处理。
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
❖ 年龄 ❖ 预期卧床超过72小时 ❖ DIV./PE病史 ❖ 静脉曲张
❖ 急性脊髓损伤 ❖ 骨盆手术或全款关节置换 ❖ 恶性肿瘤 ❖ 怀孕期或产后(<一个月) 肠

❖ 肥胖(超过理想体重的20%) ❖ 严重感染
❖ 骨盆手术或髋关节置换
❖ 激素治疗
❖ 既往大手术史
择期下肢大手术
极高危人群>8分;高危人群>6分;中危人群>4分;低危人群>1分;
骨科血栓预防
❖ 机械预防:及利用肢体活动或被动装置改善肢体 血流淤滞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
❖ 早期康复活动(主动+被动CPM) ❖ 逐级加压弹性袜(GSC) ❖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 ❖ 足底静脉泵(VFP) ❖ 药物预防 ❖ 联合预防
分值
1 1 1 1 1 1 1 1 1 1 -2
床号:--------------- 姓名:----------- ---- 科室:------------- 诊断:-----------------
每个风险代表下列分值
1分
2分
肥胖
年龄60-70
年龄41-60
外科大手术>2h
大手术史
预计卧床时间>72h
近年来随着下肢创伤,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增多以及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 换术后的普遍应用,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的骨科,目前的认识 及受重视的程度远低于国外,不仅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少数可造成肺栓塞 (PTE)导致死亡。因此对DVT的认识和掌握了解,各种DVT预防方 法和措施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 蒋琪霞,申 萍,周国琴,等.湿性疗法在治疗皮肤放射性损伤中的作用 [J].医学研究报,2005,18(9):8022804.
❖ 蒋琪霞.伤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250. ❖ 禹冬梅, 薛旗山.压疮预警监控机制预防无创呼吸机所致压疮的护理体
会[J].护理与康复,2008,11(7):1180-1181. ❖ 操静,石兰萍,潘莉,等.预警干预预防普外科住院患者压疮的研究[J].
❖ 高凝状态
❖ 中心静脉穿刺
❖ 血型
❖ 创伤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大手术(>45分钟)
❖ 长途旅行
技术手段与方法
DVT风险因素的评估:对可疑DVT 快速的评分判断工具表 WellL临床DVT评分表
临床特征
肿瘤 瘫痪、轻瘫、或近期下肢石膏固定 卧床>3天火过去4周内接受过大型手术 沿着深静脉走形的局部压痛 整腿肿胀 单侧腿肿>3CM 单侧凹陷性水肿 既往DVT病史 伴行浅表静脉(非静脉曲张性) 其他诊断(可能性大于或等于DVT) 临床可能性:≥3,高度可能1~2,中度可能:≤1低度可能
责任护士 :
• 监督完成评估表,确保评估表在病历里 • 为患者提供DVT预防教育指南,教育结果归档 • 测量患者下肢,选取压力袜尺寸 • 每四小时检查一次压力袜是否在合适的位置 • 每八小时脱下压力袜检查皮肤情况后立即将压力袜
穿上(30分钟以内) • 每小时让患者活动踝关节12次 • 如果使用间歇压力装置,需使用30分钟以上
动态的伤口调理促进了组织生长
敷料组合使用促进了伤口愈合
药物预防
❖ 阿斯匹林 ❖ 低分子右旋糖酐 ❖ 华法林 ❖ 小剂量肝素 ❖ 低分子肝素(速碧凝)
机械预防
早期康复活动(主动+被动CPM)
基本预防措施
❖操作应轻巧、精细,避免静脉内膜损伤 ❖规范止血带的应用,最好使用电动止血带 ❖术后抬高患肢 ❖鼓励病人早期足踝主动活动,深呼吸咳嗽动作 ❖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下肢穿抗血栓压力带 ❖术中和术后的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粘度
课题的创新性
1
风险评估
2
分层管理
3
专业化护理
社会效益
➢ 可以减轻病人疼痛,同时缓解了病人的焦虑、恐 惧心理,依从性好。
➢ ➢ 做到事前预防、事后控制,降低 dvt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蒋琪霞,刘 云,徐 薇,等.负压伤口治疗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J].医学 研究生学报,2007,20(6):6562659.
人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重要课题
❖探讨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和护理的方法
及其疗效
研究的内容
❖ 方法: ❖ 比较不同分期压疮的治愈率、平均愈合时间、清
创时间和肉芽组织分级、周围皮肤分级 ❖ 结果:56处治愈43处,好转11处,治愈好转率90.4%
其中Ⅱ度压疮治愈率90%。
技术手段与方法
❖ 方法:DVT风险因素的评估、 ❖ 风险分析:评估:执行风险评估,分层管理 ❖ 护理诊断:确定当前潜在的风险因素。 ❖风险管理 :制订护理计划,采取措施、评价效果
3分
5分
年龄71-80
年龄>80
心脑血管及糖尿病、 髋、骨盆或腿骨折 高凝状态
高凝状态
下肢感觉运动障碍
静脉曲张
外科小手术 (<45min)
病人及家属主动合 作
下肢石膏固定 恶性肿瘤
下肢制动
病人合作,家属不 合作
淤滞 外科大手术>3h
病人不合作,家属 合作
有DVT/PE病史
血管损伤 外科大手术>4h 病人及家属不合作
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 护理
1 概述 2 提出背景 3 研究目的及内容 4 技术手段与方法 5 课题的创新性
6 社会效益
概述
定义;下肢静脉血栓是指下肢静脉血管内形成了血栓病变,往 往治疗效果不佳常遗留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且 急性期随时可能会由于血栓脱落而发生肺栓塞,严重时导致猝 死
护理学杂志,2005,20(4):15. ❖ 张萍,陈海燕.压疮监控网络的建立和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
(8):2126
联合清创缩短了清创期
❖ Ⅲ度和Ⅳ度压疮坏死组织干硬,与正常组织界限不 清、黏着紧密。为加速清创和减少组织受损,我们 采用“联合清创”。在清创胶的水化和自溶作用 基础上,分次剪除软化的坏死组织,直至暴露健康组 织。不同分期压疮清创时间表明,深度越深、受累 组织越多、干痂越厚、坏死组织黏着越紧密,越需 要联合清创。本组使用联合清创后,清创期比我们 既往单用自溶清创时间缩短了1~2周,Ⅱ度压疮治 愈时间也短于有关“需2~3周才能愈合”的报道 结果。Ⅲ度和Ⅳ度压疮清创时间均有缩短,疗程也 相应提前。此结果说明缩短清创期可缩短疗程,而 联合清创对缩短清创期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低危1分
无需特别措施 尽早活动梯度 压力袜
风险因素分层推荐预防方法
中危4分
尽早活动 充气压力泵或 梯度压力袜或 低剂量肝素( bid)或低分子 肝素
高危6-8分
及早活动梯度 压力袜或低剂 量肝素(bid) 或低分子肝素
超高危8分以上
及早活动梯度 压力袜和充气 压力泵+(低剂 量肝素或低分 子肝素)或调 整剂量肝素或 低分子肝素口 服抗凝剂
兵团医院
提出背景
DVT是骨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国外文献报道 ,择期骨科手术DVT的发生率为 5 2 % ,人 工全髋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为 5 0 %~ 60 % ,脊髓损 伤引起瘫痪者为 75 %~ 80 % 。
研究目的
❖因此,探讨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的方法是降低DVT和肺栓塞(PE)的发生率提高病
建立深静脉血栓观察表 ➢ 定时记录下肢皮肤温度、色泽、足背 动脉搏动、肿胀程度、局部的张力、有 无水泡及破溃情况
观察下肢周径 ➢每日测量双下肢膝上10cm处、膝下 10cm处周径 ➢准确记录数值与术前及健侧周径比较
观察患肢感觉及运动情况 ➢询问病人有无患肢疼痛、麻木、受冷、 感觉等异常情况
➢出现异常及时通报医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