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民俗

合集下载

旅游民俗文化范文

旅游民俗文化范文

旅游民俗文化范文旅游民俗文化是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独特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历史、地理、人文、生态等多方面因素的结合,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习俗、艺术表达等特点。

下面将介绍几个代表性的旅游民俗文化。

首先是中国的京剧。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它以唱腔、表演和化妆等特点而闻名于世。

京剧中的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元素都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皇家文化和宫廷生活。

人们可以通过欣赏京剧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古代的艺术美。

其次是日本的茶道。

茶道是一种日本特有的文化活动,它追求的是从内而外的美感,注重仪式感和精神寄托。

参与者在准备茶具、烹制茶水和品尝茶水的过程中,体验到平和、宁静的氛围,感受到艺术和自然的融合。

茶道的传统仪式一般在茶室中进行,这个小巧精致的空间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品,体现了日本人精细、细致的文化追求。

再次是巴西的桑巴舞。

桑巴舞是巴西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也是巴西最大的狂欢节巴西狂欢节的核心节目之一、这种舞蹈充满了热情、活力和性感,通过活跃的音乐、动感的舞步和盛装打扮等元素,展现了巴西人民的激情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每年巴西狂欢节期间,成千上万的人们会聚集在一起,穿着五彩缤纷的服装,跳着桑巴舞,尽情享受节日的快乐和放松。

最后是摩洛哥的露天市集。

摩洛哥的露天市集是一个充满异域情调和各种商品的热闹场所。

市集中的店铺摆满了有各种颜色、风格和形状的陶器、地毯、香料、服装等商品,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体现了摩洛哥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审美观念。

在市集中漫步,人们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的食物、了解摩洛哥的传统手工艺品,还可以和当地人民交流,感受他们的热情和友好。

世界屋脊的民俗与旅游

世界屋脊的民俗与旅游

世界屋脊的民俗与旅游西藏,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作为中国的旅游胜地之一,西藏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本文将介绍西藏的民俗文化以及与旅游相关的一些传统活动和节庆。

1. 藏式婚礼藏族人民的婚礼仪式独具特色,充满了浓厚的传统色彩。

一般来说,婚礼在农历酉月举行,持续数天。

在婚礼当天,新娘穿着具有浓郁藏式特色的嫁衣,由家人和朋友陪同前往新郎家。

根据传统习俗,新娘需要经历一系列考验,如击鼓传花和智慧题等。

整个婚礼仪式庄重而隆重,常常伴随着传统舞蹈和民谣的演奏。

2. 藏戏藏戏是西藏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

藏戏通常包括动作、对白、音乐和舞蹈,辅以华丽的服饰和道具。

演员们用浓重的化妆和精彩的表演带给观众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在西藏的一些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中,藏戏都是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和文化爱好者。

3. 林芝桃花节林芝桃花节是西藏一年一度的盛大民俗节庆活动。

每年的三月下旬至四月初,当桃花盛开时,林芝举办盛大的桃花节。

节日期间,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和当地居民会聚集在一起,欣赏丰富多样的文化表演,品尝当地美食,以及参与各种传统活动,如赛马、射箭和赛舞等。

桃花节是西藏旅游的一个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与参与。

4. 神山朝拜对于西藏的信仰者和旅游者来说,朝拜神山是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和体验。

西藏境内有许多被视为神圣的山脉,如冈仁波齐、珠穆朗玛峰等。

每年,成千上万的信仰者和游客涌向这些山脉,进行朝拜和宗教仪式。

这种朝拜的形式和过程多样,有些人选择徒步朝圣,有些人选择乘坐车辆或者骑马。

在朝拜过程中,人们默默祈祷,表达对神圣的崇敬之情。

5. 自驾探险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以自驾的方式来探索西藏。

西藏的宽广土地和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自驾探险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在西藏,游客可以驾驶车辆穿越雪山草地,欣赏湖泊和河流的美丽景色,体验真正的自然之魅力。

旅游民俗文化

旅游民俗文化

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活动、习俗、艺术和文化遗产等。

旅游民俗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等特点,并承载了人民生活的智慧和传承。

在旅游民俗文化中,人们通过旅游活动深入了解、体验当地文化,不仅是旅游休闲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旅游民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旅游和民俗文化的热爱和推广。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逐渐完善,旅游民俗文化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和认可。

从传统民俗活动到现代游艺项目,从特色饮食到手工艺品、乐器演奏等,都能看到旅游民俗文化的影子。

多彩的庙会、丰富的特色美食,各具特色的手工艺品、文化商品,都成为了旅游和民俗文化的佳点,更是旅游观光者的亲身体验,不同的旅游活动能够带给游客全方位的生活体验,让游客从外表看似平凡便能感受到地方文化的深厚底蕴。

旅游民俗文化在不同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中呈现出明显的特色,如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艾叶香囊和粽子、春节的灯笼、年画、剪纸等。

此外,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间传说、神话、怪谈等,厚重而神秘的民间故事更是吸引着游客自寻奇趣和探究未知的世界。

游客们可以跳进传统的舞蹈、参加文艺汇演、看戏听曲,感受更深刻且更具有文化熏陶性的乡村之旅,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感受。

旅游民俗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旅游业是当前社会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而旅游和民俗文化的结合,更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在旅游贡献不断增加的同时,还将把当地文化和习俗的特色充分展现在游客面前,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地方文化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旅游民俗文化虽然在发展中,但许多地方仍然面临着文化传承不足的问题。

在旅游对文化侵害和污染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因此,在旅游民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文化保护,弘扬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也应该制定合适的政策、规划和管理,营造合法健康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行业服务和管理的水平。

旅游中的民俗风情

旅游中的民俗风情

旅游中的民俗风情在旅游中体验民俗风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

通过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游客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区的特色风情,体会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首先,旅游中的民俗风情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当地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节日和仪式,每个节日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意义。

参加这些节日庆典,可以让游客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氛围,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

其次,游客还可以通过品尝当地的传统美食,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和习俗。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独特的传统美食,这些美食往往承载着当地人对食物的热爱和情感。

品尝当地的传统美食,不仅可以满足味蕾,还可以了解当地人对食物的独特理解和传承。

此外,参与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体验也是体现民俗风情的重要方式。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手工艺,如刺绣、陶艺、木雕等,这些手工艺传承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游客可以亲自动手体验这些传统手工艺,感受制作过程中的乐趣与艰辛,体会传统技艺的珍贵与传承。

最后,参与当地的传统文化表演也是旅游中体验民俗风情的重要途径。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文化表演形式,如舞蹈、戏曲、民间音乐等,每种表演形式都展现了当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观赏这些传统文化表演,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总的来说,旅游中的民俗风情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验,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

通过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品尝传统美食、体验传统手工艺和观赏传统文化表演,游客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区的独特风情,体会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从而融入当地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丰富旅行体验。

愿每位游客在旅途中都能充分享受民俗风情带来的独特体验!。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介绍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介绍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介绍1. 引言民俗风情旅游是一种以体验当地文化、历史和传统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方式。

通过参与民俗活动、品尝地方美食、欣赏传统表演等方式,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感受独特的民俗风情。

本文将介绍几个中国著名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为旅行者提供参考。

2. 海南黎苗风情村海南黎苗风情村位于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中国重点民俗旅游村之一。

这里生活着黎苗族民众,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和手工艺品文化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例如编竹筐、织黎锦等等。

此外,游客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黎苗特色美食,体验到黎苗族的独特民俗风情。

3. 四川雅安汉源土司城四川雅安汉源土司城是中国四川省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镇。

这里保留着丰富的土司文化,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土司府邸、土司庙宇等历史建筑,了解土司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传承。

此外,汉源土司城还以其特色的民俗活动而闻名,例如土司招待、轿子担行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与到传统的民俗活动中,感受土司文化的独特魅力。

4. 云南丽江古镇云南丽江古镇位于中国云南省,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这里保留着完整的纳西族传统风貌,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丽江古镇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而吸引着无数游客。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古建筑、品尝纳西族传统美食、观赏民俗表演等。

此外,来到丽江古镇还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民俗活动,例如古城游、纳西长街民俗杂耍等。

丽江古镇是一个让人沉浸在古老而独特的民俗风情中的好地方。

5. 内蒙古草原文化体验内蒙古草原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这里拥有广袤的大草原、独特的民俗文化。

来到内蒙古草原,游客可以住在蒙古包中,感受蒙古族特色的民俗风情。

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到蒙古族传统歌舞表演,参与到马球比赛等传统活动中。

此外,品尝正宗的蒙古族美食也是不容错过的体验。

内蒙古草原是一个可以让游客亲身感受蒙古族民俗风情的好去处。

6. 总结民俗风情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通过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举例说明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回复

举例说明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回复

举例说明民俗与旅游的关系-回复首先,我将解释民俗和旅游的概念,然后介绍它们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

接着,我会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阐述这种关系。

最后,我会总结这种关系的重要性和对旅游业的影响。

民俗是指一个特定社群或群体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它们包括宗教仪式、节日庆典、婚嫁礼仪、祭祀仪式等等。

民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反映了一个地区、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它们不仅仅是为了传承和保护文化,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身份认同和自我表达的方式。

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其他目的地以消遣、娱乐、学习或工作为目的的活动。

旅游业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并增加收入。

同时,旅游也是增进不同文化相互了解与交流的有力手段。

民俗与旅游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旅游业通过推广和展示特定地区或民族的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旅游。

游客则通过参与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活动,增加对目的地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旅游,民俗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举例来说,中国的春节是一个具有浓厚民俗特色的节日。

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例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和包饺子等。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中国过春节。

游客们可以亲身参与和体验这些民俗活动,感受中国人新年的喜庆气氛。

同时,这也为中国将传统的春节文化推广给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了机会。

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外游客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也为中国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另一个例子可以是在墨西哥的“亡灵节”(Day of the Dead)。

亡灵节是墨西哥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用来纪念已故亲人的灵魂。

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祭拜和纪念亲人,并搭建彩色骷髅和纸板人偶来装饰街头和房屋。

与中国的春节一样,亡灵节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游客们可以参与到节日庆典中,观赏阿尔塔尔与阿尔塔西亚两种传统墨西哥舞蹈,体验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2024版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2024版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教案: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旅游文化》教材第四章“旅游民俗文化”,具体包括: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和典型实例;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提高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和典型实例,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3. 培养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和典型实例;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难点:旅游民俗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地域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查阅资料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旅游民俗文化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以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为例,分析其代表性和典型实例,让学生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旅游民俗文化概念:……特点:……分类:……代表性实例:……作用:……七、作业设计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地域特色理解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此方面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拓展延伸:邀请当地的民俗文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俗文化;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民俗文化景点,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内容解析1. 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这是教学中的基础知识,需要让学生准确理解。

其中,旅游民俗文化是指在旅游活动中所体现的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季节性、表演性和商品性等特点。

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民俗活动有哪些

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民俗活动有哪些

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民俗活动有哪些在广袤的世界中,每一个旅游目的地都有着独特而迷人的特色民俗活动,它们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探寻。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是当地文化的生动体现,更是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人民生活方式和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窗口。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各地的民俗活动各具特色。

在四川,有热闹非凡的火龙舞。

每逢重大节日,舞龙者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龙具,在欢快的锣鼓声中舞动着燃烧的火龙。

火龙在夜空中翻腾,火星四溅,场面壮观而震撼,象征着吉祥如意和驱邪避灾。

在云南,傣族的泼水节无疑是一大盛事。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拿着水盆或水枪,相互泼水祝福。

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洗去过去一年的疲惫和不顺,迎接新的开始。

这不仅是一场欢乐的水战,更是一种团结友爱、相互祝福的表达方式。

来到内蒙古,那达慕大会绝对不容错过。

这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集体育、娱乐、经贸于一体。

在大会上,可以看到精彩的赛马、摔跤和射箭比赛。

骑手们在草原上驰骋,摔跤手们展示着力量与技巧,射箭手们则展现出精准的技艺,让人充分感受到蒙古族的勇敢和豪爽。

而在国外,也有许多令人神往的特色民俗活动。

在西班牙,每年 3 月 19 日左右举行的瓦伦西亚法雅节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街道上摆满了精美的巨型人偶,这些人偶由纸浆和木材制成,造型各异,有的是神话人物,有的是现实中的名人。

在节日的最后一天,这些人偶会被点燃,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象征着除旧迎新。

泰国的水灯节同样令人陶醉。

在这一天,人们会将亲手制作的水灯放入河流中,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水面上漂浮着无数的水灯,烛光闪烁,与天上的繁星相互辉映,营造出如梦如幻的美景。

印度的洒红节则是一场色彩的狂欢。

人们相互投掷彩色粉末,欢歌笑语,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这一活动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代表着正义战胜邪恶。

日本的夏日祭也是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人们身着传统的浴衣,参加各种庆典活动,如街头游行、烟花表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民俗学研究的实用价值
1.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民 族凝聚力;
2.发扬优秀民俗传统,吸收其他民族良 好习俗,抵制各种陋俗;
3.为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如开 展民俗旅游活动, 开发民间工艺、烹饪、服 饰、医药、民间文学等方面的产品等等。
第二节 民俗的基本特征
本课要讲的民俗特征是指的各类民俗的共 有特征: ▪集体性 ▪传承性与扩布性 ▪稳定性与变异性 ▪类型性 ▪规范性与服务性
4.民俗学史 关于民俗问题的思想史、理论史、也包 括搜集、记录、整理和运用它们的历史。
5.民俗学方法论 关于民俗事象整体的观察研究和具体的 调查整理的技术与方法两方面的理论。
6.资料学 关于民俗事象资料的获取、整理、保存 和运用等活动的探索与论述。
(三)民俗学的任务
1. 殖民主义时期 “ 民俗学对于人类知识的总量上恐不能
一、民俗的集体性
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体现了民俗文化的整体意识; 决定了民俗文化的价值取向。
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民俗是民众共同创造和传承的
田野作业表明,许多民俗事象无法找到倡导 者和创造者,民俗文化的产生和形成,离不开人 类的群体活动,靠集体的心理、语言、和行为传 承下来。
二、“民间”与“风俗”
(一)民间
民众中间,对应官方而言。主要组成部分 为中、下层民众。
包括: 文化落后的人群、所谓野蛮民族、农民和
边民、工人、士兵、学生、商人、职员……
(二)风俗
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 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 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统治 阶级成员在个人生活中,基本上与民族共有 的习惯取一致的态度)
3. 当代民俗学的任务 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
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 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 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 健康发展服务。
中国民俗学的奠基人钟敬文: 今天我国的民俗学,似乎负有这样的任务:用科 学的方法,尽可能收集流传在广大群众当中的生 活、文化活动现象(包括跟那些相关的思想、感 情和想象的现象),加以整理研究,借以阐明一 向不被重视的(过去长时期内不为学者所记录和 谈论的),真实的民众的文化活动及精神状态和 特点——这种活动和状态等,主要是指长期历史 的,但也包括现在的。我们的民俗学,既是“古 代学”,也是“现代学”。
三、民俗学
即专门研究民俗文化的社会科学 。
(一)民俗学研究的范畴
1.狭义观 (1)文化遗留说:
英国文化进化学派观点,一个发展到较高 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残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 留物。
(2)精神文化说: 英国学者的观点,著名学者为班尼。 著名表述: “ 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犁的形
状,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时所举行的仪式; 不是渔网和渔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 遵守的禁忌;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术,而 是施工时的祭祀以及建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 活。”
(《民俗学手册》)
(3)传统文化说: 西方普遍流行的观点,把民俗仅限于传统
之中,将生活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民俗排除在 外。
(4)文明文化说: 流行于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认为民
俗学仅以研究文明民族的民间生活为限。
(5)民间文学说: 主要流行于美国及前苏联。民俗即民间文
学,美国学者厄特利(F·L·Utley)将民俗定义 为“口头传承的文学艺术”;在苏联,民俗仅指 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二)民俗学研究的内容
1.民俗学原理 对民俗事象发生、发展、演变及其性质、 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包括对综合 或单项问题的研究。 2.民俗史 对民俗事项的历史探究与描述,包括通 史、断代史、综合性的或单项性的民俗事象 发展史。
3.民俗志 一种对全国或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的民 俗事象进行综合或单项的科学记述的作品。
导论 民俗概说
第一节 民俗的内涵
一、有关民俗的概念
(一)我国传统意义上的 “民俗”“风俗” 内涵
《管子·正世》:“料事务,察民俗。” 《礼记·王制》:“天子巡游,至于岱宗。觐诸侯, 见百年,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俗。”
应劭《风俗通》序:“ 风者,天气有寒暖,地形 有险易,水泉有美恶,草木有刚柔也。俗者,含血 之类,像之而生。故言语歌谣异声,鼓舞动作殊形, 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
希望过分的贡献,但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效果 当然会从这种研究中生出来,即:统治国对 于隶属民族可以从此得到较善的统治法。”
(英国班妮《民俗学概论》)
2. 20世纪初叶 探索民族文化成为科学任务,把民众的传
统文化,“未开化”民族的文化,都作为人类 文化的进化与发达的产物加以研究,推进了文 化的发展。
如:日本的民俗学就着眼于本民族传承 文化的方面,从乡土研究出发,把挖掘和振兴 民族文化作为重任。
小结:
我国古言之“ 民俗 ”“ 民风 ”,几乎 都是治国之需要,其眼光所注意的,不外奢俭、 劳逸、贞淫、忠孝、廉节、信实、仁让等方面。 与现代民俗学研究关注的对象、范围,研究的 目的有很大的不同。
(二)民俗学界关于“ 民俗 ”的概念 1.1846年以前民俗的概念:
民间古俗、贱民古俗、古物、民族学、神 话、民间口头文学、残存文化 …… 2.1846年,“民俗”成为专门学科术语: ▪英国学者汤姆斯(William Thoms)创用。 ▪英文Folklore的意译:
Folk(民众、民间)和lore(知识、学问) 的合成,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种现 象的学问。
3.现今国际学术界: Folklore专指研究对象,即民俗事象或
民俗传承。 Folkloristics专指“民俗学”。
4.当代中国学术界: “民俗”即民间的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Biblioteka 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 文化。
在中国,过去研究得比较多的民俗现象,也 主要是民间文学。
2.广义观
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 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 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 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 文学,也包括以物资形式、行为和心理方式 传承的物资、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民俗 虽然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但也是人民现实 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