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考研必看_绝对经典__(包含历史学名词解释高分技巧)

合集下载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1. 什么是分封制呀?就好比一个大家庭,家长把家里的财产和权力分给各个孩子去管理,这在古代可太常见啦!比如周朝就实行过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分给诸侯,诸侯再往下分,这就是一种统治方式呢。

2. 郡县制你知道不?这就像是把一个大蛋糕切成很多小块,然后由专门的人来管理每一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大力推行郡县制呢,让国家管理更有效率啦!3. 科举制呀,那可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呢!就好像一场超级大赛,给那些有才华的人一个展示的舞台,让他们能够脱颖而出,走向辉煌呀!从隋朝开始一直延续了好久呢。

4. 丝绸之路那可太有名啦!这不就是古代的贸易大通道嘛,就像现在的高速公路一样,把中国和其他国家连接起来,各种商品和文化就在这条路上交流传播,厉害吧!5. 儒家思想大家都听说过吧?这可是对中国影响深远的思想流派呀!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和生活,孔子就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呢。

6. 四大发明牛不牛?造纸术让知识传播更容易啦,印刷术让书籍大量生产,火药那可是威力巨大,指南针帮助人们在海上不迷路,这可都是中国人的骄傲呀!7. 行省制是啥呢?可以理解为把一个大区域划分成几个部分来管理,元朝的时候就实行了行省制呢,对后来的政治制度影响很大哦。

8. 庙号是什么玩意儿?就好像给皇帝起个特别的称号,用来纪念他们的功绩或者特点,比如唐太宗、宋太祖啥的,是不是很有意思呀?9. 史记可是大名鼎鼎呀!它就像一部时光机器,带着我们回到过去,看看古代发生的那些精彩故事,司马迁写的可真棒呀!10. 贞观之治懂不懂?那就是唐太宗时期国家繁荣昌盛的一个时期呀,就像春天里盛开的花朵一样美好,人民生活幸福,社会稳定呢。

我觉得这些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都很有意思呀,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呢!。

知识点速记省考研历史学核心知识精讲

知识点速记省考研历史学核心知识精讲

知识点速记省考研历史学核心知识精讲近年来,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省考研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历史学知识点繁杂而广泛,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效率与准确性往往成为制约因素。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精讲历史学核心知识,以帮助大家高效备考。

一、古代史1. 先秦两汉: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孔子、老子等。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秦汉时期,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刘邦、刘备等。

2. 南北朝: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南朝与北朝时期,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萧衍、鲜于镇等。

3.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李世民、武则天等。

4. 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赵匡胤、王安石等。

5. 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成吉思汗、忽必烈等。

6. 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朱元璋、郑和等。

二、近代史1. 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康熙、乾隆等。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孙中山等。

3.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共和国家,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蒋介石等。

4.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毛泽东等。

5. 新中国的建立: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邓小平等。

三、世界史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克莱奥帕特拉等。

2.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文明,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3. 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文明,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凯撒大帝等。

4.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达·芬奇等。

5. 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牛顿等。

历史考研复习指南重点内容梳理与记忆方法

历史考研复习指南重点内容梳理与记忆方法

历史考研复习指南重点内容梳理与记忆方法历史考研复习指南:重点内容梳理与记忆方法一、导言历史考研是研究历史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考试,对于准备报考的考生来说,理解考试的重点内容以及掌握高效的记忆方法非常关键。

本文将结合历史考研的特点和要求,对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并分享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二、重点内容梳理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历史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考生需要熟悉古代朝代的更替、帝王制度的发展、官制和士族制度、社会阶级和农民起义等重要内容。

2.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历史考研的另一个重点领域,主要考察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过程。

考生需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潮,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等。

3. 世界史世界史作为历史考研的必考内容,涵盖了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等各个时期的世界各地的历史。

考生需要掌握古希腊罗马文明、西方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等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各国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4. 历史理论与方法历史理论与方法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历史考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历史学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学派流派等,如文献学、史料批判、历史哲学、历史思维方法等。

5. 当代史与史学前沿考生还需了解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包括国际关系、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当代史相关的重要内容。

同时,了解史学前沿的研究领域和热点问题,掌握历史学界的最新研究动态也是备考所需之一。

三、记忆方法1. 制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记忆与理解方法,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和关联。

考生可以将重点内容制作成思维导图,形成层次清晰的知识结构,有助于记忆和复习。

2. 创造联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是将需要记忆的内容与已知、熟悉的事物进行关联,形成联想,以达到记忆的目的。

历史学习中的名词解释技巧

历史学习中的名词解释技巧

历史学习中的名词解释技巧在历史学习中,掌握名词解释的技巧至关重要。

就像一位精通语言的导师,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上的重要概念和事件。

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些技巧,以便在学习历史时能够游刃有余地理解各种复杂的名词。

首先,理解名词的语境非常关键。

每一个历史名词都像是一位讲述自己故事的人物,它有其生存的时代背景、特定的行为和影响力。

例如,如果我们要理解“工业革命”,就必须探索其诞生于18世纪末英国的环境、技术变革的推动力以及其对社会经济结构的深远影响。

通过将名词置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中,我们能够更加生动地理解其意义和影响。

其次,比较和对比不同名词之间的异同也是一种高效的技巧。

这就好比我们在分析两位历史人物时所做的对比。

例如,比较“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虽然两者都发生在18世纪末,但其背景、原因和结果却有着显著的差异。

通过对比,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每一个名词所代表的独特历史事件和进程。

第三,将名词与具体的实例和案例联系起来,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其理解的深度。

就像一个展示实验的教授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解释抽象的历史名词。

例如,通过研究“冷战”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全球战略平衡的紧张局势以及各方的政治策略。

此外,要善于利用多种资源和工具来辅助名词的解释和理解。

就像一个智慧的学习伙伴一样,历史教科书、学术论文、多媒体资料以及专家讲解都是我们理解名词的宝贵资源。

例如,通过阅读专家的研究论文或观看历史专题纪录片,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和深度理解历史名词所包含的复杂内涵和历史背景。

最后,要注重名词解释的整体框架和逻辑结构。

就像一位解析语法的学者一样,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清晰而连贯的解释框架,以确保我们对历史名词的理解不仅全面而且深入。

例如,从名词的定义开始,逐步展开其历史背景、关键事件和影响,最终达到对其深层次意义的理解。

总而言之,掌握好名词解释的技巧不仅是历史学习的关键,也是提升学术能力和认知深度的重要途径。

2021考研历史学重要名词解释、简答题大盘点

2021考研历史学重要名词解释、简答题大盘点

2021考研历史学重要名词解释、简答题大盘点暑假进度条已过一半,考历史学的同学们,知识点过完一遍了吗?今日给大家带来的干货是历史学重要名词解释以及简答题,第一弹来袭,快快收藏!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1、告缗2、南书房3、夷陵之战4、三饷加派5、推恩令6、圩田二、简答题1、魏晋玄学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文化)2、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意义(政治制度)3、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政治制度)三、材料分析题1、北宋官制特点分析(选官制度)2、科举制度(选官制度)3、九品中正制度(选官制度)第一章秦汉1、秦朝建立的历史条件和意义答:历史条件:客观条件:(1)牛耕和铁制农具推广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统一的物质基础;(2)长期的战乱,促使人民渴望统一;(3)县制在各国已经开始推广,已经形成的局部统一,有利于大一统的完成。

主观条件:(1)秦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促使秦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强于列国;(2)秦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3)秦始皇和其臣子的不懈努力,为统一制定了正确的战略,远交近攻,最终完成统一。

历史意义:第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多民族王朝;第二,为各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进步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第三,形成了大一统思想,为历代统治者追求的目标;第四,初步奠定了中国的版图;第五,秦朝创立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等给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秦朝统一后建立的制度答:政治(1)建立皇帝制;(2)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

中央设立丞相,负责统领百官,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文武百官;太尉,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另外,设有九卿,与三公共同组成了秦朝中央机构。

(3)推行郡县制。

在地方推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

全国共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至四十郡,郡设郡守、郡尉、郡监,分别掌管地方民政、军事和监察;县设县令、县尉、县丞,分别掌管地方民政、军事和司法。

历史名词解释-高分技巧

历史名词解释-高分技巧

考研历史名词解释——高分技巧目录一、核心题型:名词解释是试题的核心题型二、次重点:名词解释的范围三、真题分析:最易忽视的一项四、三段论:可能的高分技巧五、字数:六分钟的限制六、问题一、核心题型:名词解释是试题的核心题型介绍具体方法之前,我们有必要加深对名词解释这一题型的认识。

统考试题中,名词解释共八题,题十分,共八十分,占到总分的四分之一强,低于简答题的五分之二。

从分值上看,似乎名词解释没有简答题重要。

然而,仔细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名词解释是贯穿于整个试题之中的。

其一,二十个单选题,大部分可以看做是名词解释的变形,如07年1题,考的就是“稷下学宫”。

其二,在史料题中,一种考察的方式是对材料中出现的名词进行解释,如07年29(1)要求解释材料中出现的“四子书”“大比”“进士出身”“传胪”。

其三,简答题(包括史料分析题中的简答题),有些是可以看成是名词解释的重新整合或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的概述。

至此,我们不难理解名词解释是核心题型这一论断了,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实,答案,我已在新手入门贴中指出:考研历史考的是史实!而考史实的最好题型就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名词解释,而不是论述题。

名词解释成为核心题型的另一个因素在于它可难可易。

一般而言,名词解释的题干只有二至六字,如果试题中出现较为偏的名词解释,则考场上会有很大一部分考生空写或写的不着边际,其结果是白白失去了十分。

因此,名词解释也是最有区分度的题型。

二、次重点:考研历史名词解释的范围前文已经指出,虽然简答题所占分值高于名词解释,但试题的核心题型是名词解释,而不是简答题。

那么,在引入“次重点”一词之前,我们先明确简答题的考试范围。

对比历年的简答题于考试大纲,我们很容易发现大部分简答题是考纲上的三级标题。

因此,可以把简答题的考试范围称之为“重点”。

与简答题不同的是,名词解释的范围是“次重点”。

那么,何谓“次重点”?1、历史上较为重要的史实;2、重大历史事件的一部分或对重大史实产生过一定影响;3、具有相对性,即“次重点”是相对重点而言。

2023年历史学考研考前高频名词解释

2023年历史学考研考前高频名词解释

2023年历史学考研考前高频名词解释
2023年历史学考研高频名词解释有:鸦片战争、鸦片贸易、道光帝、林则徐、虎门销烟、黄爵滋、邓廷桢、义律、林维喜事件、琦善、《穿鼻草约》、关天培、奕山、《广州和约》、三元里抗英、镇江之战、耆英、伊里布、广州反入城斗争、升平社学、定海三总兵、陈连升、《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海关税则》、协定关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五口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三口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上海租地章程》、租界、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

这些名词解释是考研的重点,考试内容比较丰富,建议考生仔细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

最新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考研必备汇编

最新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考研必备汇编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考研必备1.旧石器时代: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时间大体与地质上的更新世相当。

中国的旧石器时代开始于大约250万年以前,在大约一万多年前结束。

其主要特徵是人类的生产工具主要为打制石器,更为先进的细石器和磨制石器尚未出现。

这一时代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时代,从猿人进化为直立人,经过早期智人,再进化为晚期智人,最后成为现代人。

这一时期人类的生活来源主要是捕猎野兽、鱼类和采集果实,农业和畜牧业还没有产生。

在婚姻形态方面还处于男女关系松散的杂婚状态。

中国普遍发现有这一时代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如著名的北京人化石和西侯度遗址文化。

现已发现的人类化石有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证明中国是人类的主要起源地之一。

2.中石器时代:介于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间,生产工具仍以打制石器为主,但细石器开始盛行。

这时人类生活仍然依赖于渔猎和采集,农业和畜牧业还没有出现。

其年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地质上的全新世时代,延续时间很长。

当黄河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一些边远的地方如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还停留在中石器时代。

目前这个时代的遗址发现不多,陕西的沙苑文化、河南的灵井文化是其中的两个。

3.新石器时代: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徵是畜牧业和农业的产生。

也就是说,人类不再完全依赖自然的赐予,开始生产自己生存所需的食物。

另一重要特徵是,这一时期的生产工具出现一个大飞跃,开始磨制石器,形状规整,便于使用。

与此同时,陶器、纺织、玉器出现,手工业也逐渐专业化。

人类社会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婚姻形态方面,由杂婚转变为一夫一妻制;人类群体由小规模的人群发展为规模较大的氏族社会,临潼姜寨的村落遗址就是最好的见证。

一般来说,这一时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延续时间也很长,像距今4500至2500年的美洲玛雅文明就仍属于新石器时代。

中国新石器时代开始于一万四千年以前,到大约五千年前结束。

4.古猿:现代人类与大猩猩的共同祖先,现已发现的古猿有埃及古猿、森林古猿、腊玛古猿、保山古猿、南方古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基础试卷总分300分一、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约20%世界古代史约20% 世界近现代史约30%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的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二、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史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下面是08年的大纲,你可以参考一下。

每年差不多,变动很小,你要考的话,花几元钱买一本考试当年的大纲就行。

而且大纲里还有各种题型的例题和往年考题解析,看一遍什么都知道了。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1、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2、氏族公社3、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二、夏商西周1、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2、夏朝的巩固和发展3、商族的起源4、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5、周族的兴起和灭商6、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7、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8、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9、夏、商、西周的文化三、春秋战国1、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3、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4、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5、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四、秦汉1、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2、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3、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4、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5、刘秀与东汉初期政治6、东汉后期的政治危机7、汉代的社会结构8、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9、秦汉的农民起义10、秦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11、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五、魏晋南北朝1、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3、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问题4、十六国与南北对峙5、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与寒人的兴起6、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7、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8、北魏末年的社会矛盾9、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六、隋唐五代1、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2、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3、唐朝对隋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4、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5、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6、“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7、两税法与唐后期的经济8、唐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9、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10、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11、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七、宋、辽、西夏、金、元1、宋、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2、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3、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与宋金对峙4、宋代经济的繁荣5、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6、元代行省制度7、元朝的民族政策8、宋元的科技与思想文化9、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八、明清(前期)1、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2、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3、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4、东林与复社5、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6、明末农民战争7、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8、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9、康乾盛世10、清前期的边疆与民族政策11、明清对外政策与朝贡贸易12、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13、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制度14、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一、列强的对华侵略1、两次鸦片战争2、沙俄侵占中国领土3、中法战争4、中日甲午战争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2、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3、义和团运动三、晚清政局1、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2、洋务运动3、清末新政四、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3、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五、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1、维新变法思潮2、戊戌变法3、立宪运动4、孙中山与三民主义5、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6、从兴中会到武昌起义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六、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1、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统治2、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新文化运动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6、五四运动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8、第一次国共合作9、北伐战争七、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2、新军阀混战3、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4、红军五次反“围剿”与长征5、抗战前十年的中国社会经济八、抗日战争1、日本侵略东北与伪满洲国成立2、抗日救亡运动3、西安事变4、卢沟桥事变5、南京大屠杀与日军暴行6、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7、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8、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9、中国军队的反攻10、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1、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九、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1、战后国民党的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2、重庆谈判3、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十、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1、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与中国科学的初步发展2、民国时期的各种思潮3、民国时期的史学、文学与艺术4、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十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1、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内外政策2、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3、社会主义改造十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1、经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经济建设的曲折3、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十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1、从“五一六通知”到全国内乱2、庐山会议与批林批孔3、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十四、拨乱反正(1976-1978年)1、拨乱反正的历程2、“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十五、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1、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2、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3、邓小平南方讲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第三章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一、史前人类1、人类的进化2、农业革命与新石器时代3、史前文化二、古代西亚诸文明1、苏美尔-阿卡德文明2、古巴比伦王国3、亚述帝国4、新巴比伦王国5、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6、波斯帝国三、古代埃及文明1、古代埃及历史的主要线索2、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3、古代埃及的文化四、古代印度文明1、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2、吠陀文明3、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4、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五、古代希腊文明1、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2、希腊城邦制度3、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4、雅典民主政治5、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6、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六、古代罗马文明1、王政时代2、罗马共和国3、罗马的扩张及其后果4、奥古斯都及其元首政治5、罗马帝国6、古代罗马文化七、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1、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2、民族大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3、拜占庭帝国八、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1、伊斯兰教的兴起2、阿拉伯帝国3、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九、欧洲基督教文明1、法兰克王国2、西欧封建制度3、中世纪基督教文化4、西欧封建国家的建立5、商业经济和城市的兴起6、十字军东征7、西欧各国的发展与相互关系十、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1、拜占庭帝国的灭亡2、斯拉夫人以及俄罗斯的早期历史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4、中古印度: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尔帝国5、日本封建国家和古代文化十一、古代美洲文明1、古代中美洲文明2、印加文明第四章世界近现代史一、16世纪的欧洲1、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2、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3、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4、宗教改革二、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殖民扩张及其后果3、工业革命4、美国独立战争5、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6、欧洲1848年革命7、美国内战8、俄国农奴制改革9、日本明治维新10、德意志的统一11、19世界后半期英、美、法、德、日等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政策12、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13、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14、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三、工人文化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第一国际3、巴黎公社4、第二国际四、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1、殖民入侵前的亚非拉国家2、19世纪初拉丁美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3、19世纪中后期亚非拉的民族主义运动五、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1、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2、近代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六、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2、列强矛盾与欧洲的均势3、第一次世界大战七、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二月革命2、十月革命3、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八、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2、国际联盟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战时共产主义”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2、德国十一月革命3、匈牙利革命4、共产国际5、印度甘地主义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6、土尔其的凯末尔主义与改革7、卡德纳斯改革8、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9、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10、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1、德日法西斯的崛起1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十、第二次世界大战1、大战前夕法西斯国家的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4、第二次大战中的转折性战役5、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雅尔塔体系与联合国的建立2、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3、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十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当代科技革命2、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3、美国的内政与外交4、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5、战后的日本6、西欧的一体化进程十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1、赫鲁晓夫的改革2、苏南冲突3、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东欧国家4、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5、戈尔巴乔夫改革6、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 、中国史★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新版·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2004年版★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新版·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2004年版★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李侃、李时岳著: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中华书局出版,1994年版★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王桧林、郭大钧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王桧林、郭大钧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2 、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张建华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说明:★为首推书;出版年份不需要严格要求,一般是越新越好,关键以出版社和作者为主要参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