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指导纲要doc

合集下载

《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纲要一、课程开发背景经典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继承与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

文学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在外语学习热潮不断升温的今天,许多教师、学生、家长忽视了母语的学习,这对于传承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必将有所影响。

时代发展呼唤经典诵读,这也必将成为对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深远,尤其是在“重礼明德”方面更是值得今人传承的。

诵读如《弟子规》等经典,必将对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方向上给予指导,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深远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并明确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古文中的经典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重视古典文化积累,诵读经典,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必将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学校办学思想与校园文化的体现:我校的“关怀教育”办学思想有比较深广的内涵,不仅仅停留在德育的层面上。

我们倡导的“五项关怀”,即“关怀自己,学会自立;关怀他人,学会体贴;关怀知识,学会学习;关怀自然,学会和谐;关怀社会,学会负责。

”古典文学经典作品中的许多思想也折射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形成良好的人格起到重要的作用,与“关怀教育”办学思想殊途同归。

多年来,我校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尤其是多年来形成的“书香”校园文化相得益彰。

幼儿经典诵读教学大纲

幼儿经典诵读教学大纲

幼儿经典诵读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

3、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4、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加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品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二、教学要求1、书明理。

从古诗文中吸取中华文化的智慧,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应当进入文学化的境界,远离低俗、提升自己。

2、读书方法,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3、学生的智力潜能和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提高注意力4、了解祖国优传统文化,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陶冶高雅情操。

5、通过天天诵读,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饶的意志和毅力。

6、变化气质,提高心理素质,使人心地善良、性情温和、举止文雅、7、经典诵读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需要全体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三、教学步骤1、充分利用墙报栏专门开辟“经典诵读”板块,倡导诵读热情。

2、“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师”。

师带生,生带生。

3、“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

引读一遍,在读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读,分组读、个别读、接龙读、默读、背读,想方法多听多读,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的读,然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4、纳入课程计划,教师自主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诵读、赏析,并进行点评和指导。

5、回家后,每天再由家长带动诵读10分钟。

6、每月抽出抽出一节班会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

幼儿园国学经典朗诵活动计划 幼儿园国学经典

幼儿园国学经典朗诵活动计划 幼儿园国学经典

一、活动目的幼儿园国学经典朗诵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朗诵国学经典来增强其国学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修养,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活动时间本次国学经典朗诵活动将于每周三下午进行,活动时间为30分钟。

三、活动内容1. 选题根据幼儿园国学课程内容,从《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经典中精选朗诵段落或诗词,让幼儿通过朗诵这些经典作品,感受其中的中华文化底蕴。

2. 组织形式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选定的国学经典中选择一段进行朗诵。

每个小组的朗诵时间约为5-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和尊重他人。

3. 增加互动环节在朗诵结束后,可以设置问答环节或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国学经典内容,并进行思想交流和互动。

4. 老师示范在活动开始前,老师可以先进行朗诵示范,让幼儿感受到正确的朗诵语调和节奏,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四、活动准备1. 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为每周三下午,地点为幼儿园的活动室或多功能厅。

2. 活动物资准备准备国学经典相关的教具及道具,如幅面展板、头饰服饰等,营造氛围,让幼儿更好地融入朗诵情境中。

3. 活动指导老师准备活动指导老师需要提前熟悉所选国学经典内容,并做好相关老师示范的准备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五、活动评估1. 评估标准通过对幼儿朗诵内容、语调、表情等方面进行评估,评选出优秀的朗诵小组,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

2. 效果评估在活动结束后,可进行幼儿的学习效果评估,如通过老师观察和家长反馈等方式,了解幼儿在朗诵活动后的国学知识掌握情况。

3. 整体评估通过对整个活动的流程、反馈情况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估,总结活动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国学经典朗诵活动做出调整和改进。

六、活动意义1.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朗诵活动有助于唤醒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2. 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诵国学经典,可以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培养其良好的语言修养。

完整版)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完整版)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完整版)经典诵读课程纲要通过经典诵读,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国学知识,包括古诗词、经典著作等内容,同时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情感与态度:经典诵读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道德情操。

思维与方法:经典诵读通过启发式的活泼的诵读吟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实践与应用:经典诵读不仅要落实于学校,还要落实到家庭,让学生去影响家长,带动家庭的诵读氛围,家校携手,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诵,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和诵读惯。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领略到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培养良好的读书惯。

2、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和作文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让他们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升阅读感悟。

3、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办学品牌。

3、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4、在低年级学段中,重点培养学生喜爱古诗文的好惯,能读出简单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了解相关历史小故事,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和语言感受。

5、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经典诵读的原则,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1.对于模糊性原则,可以改写为:在经典诵读中,重点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诵读技巧,而不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这样可以让学生积累经典篇章,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2.差异性原则可以改写为:虽然整体推进,但是我们允许学生在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分层次、有区别地进行要求。

3.自主性原则可以改写为:我们鼓励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的同时,也要积极地诵读更多的经典文章,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自主地研究。

4.鼓励性原则可以改写为:我们评比学生的经典诵读,以表扬为主,引导学生对经典的热爱,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诵读活动。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幼儿园活动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幼儿园活动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1. 培养幼儿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活动对象幼儿园各班级的全体幼儿。

三、活动时间每周固定安排1-2次,每次30-40分钟。

四、活动内容1. 经典诵读以儿歌、诗词、经典故事等为主要内容,引导幼儿诵读经典文学作品,而且要求幼儿不仅能够背诵,还要理解其中的含义,通过朗诵和演讲形式进行表达。

2. 活动形式现场指导老师会通过讲解、示范和点评的方式,引导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3. 诵读表扬每次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和奖励,激励幼儿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和诵读。

五、活动场地活动场地可以设在教室、操场或者图书角,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

六、活动要求1. 教师要丰富自己国学经典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经典诵读水平,带动整个班级的积极性。

2. 对于幼儿园活动内容,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分级指导,并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

3. 督促家长在家长的教育中,搭配幼儿园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氛围。

七、活动效果1.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幼儿的国学经典识别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操和情感体验。

2. 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个性发展,提高幼儿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加深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八、活动总结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中,需要充分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兼顾幼儿的个性需求和发展特点。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持续推进,相信可以为幼儿园的国学经典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幼儿园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不仅要注重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还需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参与方式,激发幼儿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好奇心。

经典诵读指导纲要

经典诵读指导纲要
欧阳修
43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44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
45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
46四时之风(春风能解冻)
郭熙
47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
48西江月 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
苏轼
49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50满江红(怒发冲冠)
李贺
68芦花(夹岸复连沙)
雍裕之
69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杜牧
70忆梅(定定住天涯)
李商隐
71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李商隐
72惊雪(怪得北风急)
陆畅
73云(片片飞来静又闲)
郑准
74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
崔道融
75村行(暧暧村烟暮)
成彦雄
76哥舒歌(北斗七星高)
西鄙人
77答人(偶来松树下)
太上隐者
北朝民歌
3蝉(垂緌饮清露)
虞世南
4咏鹅(鹅鹅鹅)★
骆宾王
5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
骆宾王
6风(解落三秋叶)
李峤
7中秋夜(圆魄上寒空)
李峤
8九日(九日重阳节)
王勃
9山中(长江悲已滞)
王勃
10渡汉江(岭外音书断)
宋之问
11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
12回乡偶书二首(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
孟浩然
8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9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王昌龄
10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王昌龄
11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王维
12少年行(一身能擘两雕弧)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案 幼儿园国学诵读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案 幼儿园国学诵读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案一、活动背景在当今社会,国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国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道德修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开展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的1.培养幼儿的国学意识,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朗诵技巧;3.促进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操;4.激发幼儿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经典诵读选用经典故事、诗词、成语等作为诵读材料,让幼儿通过诵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培养其语感和审美情趣。

2.互动表演通过幼儿自主创作小剧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手工制作利用手工制作方式,让幼儿制作与国学经典相关的手工作品,如我国结、折纸等,增强对国学的实践性认识,同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游戏互动通过游戏形式,如诗词接龙、成语接龙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诵读国学经典,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活动实施1.教师指导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国学经典材料,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活动。

要注重指导幼儿在诵读、表演、制作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和对待国学经典。

2.家园合作幼儿园要积极与家长合作,邀请家长参与到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来,共同关注和培养幼儿的国学意识,形成幼儿园和家庭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3.活动评估每次活动结束后,要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家长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活动内容和方式,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五、活动收获通过开展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幼儿可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朗诵技巧,促进良好的品德修养,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

“诵经典、广阅读”校本课程纲要

“诵经典、广阅读”校本课程纲要

诵读经典,积累精华,陶冶情操----“诵经典、广阅读”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诵经典、广阅读》授课对象:1-6年级学生课程指导思想: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教师师德和知识积累;让青少年在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所积淀的精美华章的滋养中建立道德行为规范,通过背诵积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本学期开始,我校开发“诵经典、广阅读”校本课程,在全校实施。

课程目标:1、通过全面开展经典阅读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通过背诵,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勤奋学习的态度和毅力。

激发学生诵读经典阅读经典、阅读经典阅读经典作品的兴趣。

2、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爱经典阅读,人人学经典阅读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

3、普及经典阅读知识,使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建立教育新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径。

4、通过师生同诵同写同讲的活动,促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课程内容:1、诵读经典诗词。

2、开展丰富的诵读经典、书写经典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激发其对于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3、校本课程与语文课相结合,并推荐优秀经典的课外阅读书目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兴趣。

课程实施:5、具体措施:(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驱力。

因此,要坚持把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定期组织学生读书,注重环境熏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育人作用,在橱窗、展板、墙报、读书角悬挂和展示经典书籍、名言等,形成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

(2)学科渗透――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经典文学的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经典文化,尤其是语文学科,加大指导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指导纲要
一、基本理念
1.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经典诵读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2.遵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经典诵读应遵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倡导用普通话诵读诗文,用规范字书写诗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背诵和写字方法。

3.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

经典诵读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供符合学生语言学习规律的诵读材料,通过循序渐进的活动安排,逐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经典诵读应引导学生使用恰当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会诗文的音韵美与内涵美,让学生在经典诵读实践活动中,了解和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目标和内容
根据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等相关文件精神,以及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语言学习规律,确定经典诵读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一)总体目标和内容。

1.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学生文化品位。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2.营造良好诵读氛围,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创设自由宽松的诵读环境,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丰富和优美,积累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建立健全诵读活动机制,丰富经典诵读资源。

学校应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书香校园工程等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根据我省经典
诵读活动推荐篇目(见附录),进行校本化实施,建立并丰富经典诵读资源库。

(二)阶段目标和内容。

学前教育阶段:
1.乐于参与经典诵读活动,萌发对诵读的兴趣。

2.在诵读中初步感受经典诗文的韵律美。

3.诵读经典诗文30篇左右。

小学1—2年级:
1.乐于诵读经典诗文,感受诵读乐趣。

2.初步养成诵读习惯。

诵读时做到发音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在诵读中识字认词。

3.在诵读中感受诗文的优美,有初步的情感体验。

4.诵读经典诗文80篇左右。

小学3—4年级:
1.能与他人分享诵读的快乐。

2.诵读力求做到准确流利、字正腔圆、语调自然。

3.在诵读中初步体验诗文蕴含的情感,积累经典词句。

4.诵读经典诗文80篇左右。

小学5—6年级:
1.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自我提高的乐趣,养成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2.通过多样化的诵读方式,把握诗文的语调、节奏等,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

3.在诵读中感受诗文的意境,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初步感受力。

4.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初步尝试运用经典诗文语句。

5.诵读经典诗文80篇左右。

初中阶段:
1.初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学会自主诵读。

2.恰当运用诵读技巧,表达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3.在诵读中培养语感,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情感熏陶和审美体验。

4.学会初步鉴赏经典诗文,能运用经典诗文语句表达独特感受。

5.诵读经典诗文160篇左右。

高中阶段:
1.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主动积累经典诗文,积极参与或组织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2.在诵读中把握诗文形象,领悟内涵,体味语言特点,了解文体风格。

3.学会多种诵读方法,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生命体验,培养个性化的诵读技巧,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4.诵读经典诗文100篇左右。

三、实施建议和要求
(一)活动建议和要求。

1.有序开展诵读活动。

制定诵读计划与方案,指导学生有序开展诵读活动,督促学生养成每日诵读的习惯。

语文教师是诵读活动的主要组织者,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应互相配合,共同推动诵读活动的开展。

学校应将诵读活动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诵读兴趣小组、社团等组织,充分利用网络、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载体,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

2.合理选择诵读篇目。

诵读内容要文质兼美,体现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诵读内容以古诗词为主,适当选入部分古文、现代诗文、童谣、民谣等。

诵读篇目以推荐篇目为主,学校自选篇目为辅。

中小学推荐篇目以语文课程标准和现行语文教科书要求背诵的篇目为主,其他诗文为辅。

3.重视诵读方法指导。

根据不同文体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

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力求做到语调自然、
富有表现力。

要遵循学生的身心与语言发展规律,采用不同的诵读指导方法。

学前教育阶段宜采用情境导读、游戏趣读、配乐跟读、亲子共读等生动活泼的诵读方法,内容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

不得以诵读的名义提前进行识字教学。

小学阶段以诵读为主,适量背诵,不断积累。

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对诗文内容不求深度理解。

初中阶段应引导学生通过词句解读、形象把握和富有感情的诵读等途径,进入诗文情境,感悟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高中阶段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经验,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诵读。

4.加强诵读资源建设。

要精心选择经典诵读书籍,搜集相关音像资料,积累诵读活动的材料,建立诵读资料库,积极参与中华经典“诵写讲”资源库建设。

(二)评价建议和要求。

学校要制定科学、多样的考核评价方法,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尊重和保护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重视激发诵读兴趣,培养诵读习惯。

1.评价的内容。

根据学段要求,参照阶段目标与内容,对学生的参与态度、背诵数量、诵读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的形式。

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学前教育、小学教育阶段也可让家长参与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重在自我提升,教师评价重在方法指导,家长评价重在兴趣激发。

3.评价的方法。

即时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侧重过程性评价。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恰当而具体的评价。

评价标准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合各年段学生实际,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

不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诵读考级活动。

除教科书规定篇目之外,其他推荐篇目只要求诵读,不能采用默写、听写、填空等考试形式。

附录:
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注:表格中带★的篇目为教科书篇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