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词汇中量词的对比
汉日通用个体量词“个”与“个”的比较研究

汉日通用个体量词“个”与“個”的比较研究以中日两国通用个体量词“个”与“個”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两者在语源、形态等方面的异同。
“个”与“個”在事物的认知意义方面存在共性,但在构词以及各自的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标签:“个”与“個” 语源词法形态语义一、引言汉语在形态上属于孤立语,日语属黏着语;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O”,日语的基本语序是“SOV”。
由于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量词的认识上也具有共性,因此开展中日两国量词的对比研究是切实可行的,且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意义。
关于量词汉日对比的研究应首推《日華両語の数詞の機能》(渡边实,1953),该书中提到了汉日量词各自的属性、功能等内容。
国内的研究中,崔崟以中日两国小学国语教材中的量词为考察对象,在系统调查后写成《中日两国语言中的量词》(1989);陈绂的《汉日量词的比较研究——谈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的特点与方法》(1999),突破性地将汉日量词对比研究导入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去;肖蓉(2007)从个体量词入手,更加细致地分析了汉日个体量词的异同。
汉日量词的整体对比研究方兴未艾,但对于个体量词的单独对比研究可谓少之又少,故本文希望通过汉日通用个体量词“个”与“個”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深化汉日量词的整体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辞典调查与语料库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辞典选用了《现代汉语八百词》《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词典》等,语料库选用了CCL语料库(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
二、汉语量词“个”与日语量“個”的语源(一)汉语量词“个”的语源游汝杰(1985)提出汉语中几乎所有量词的语源都是可考的,唯“个”字不可考。
对此目前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个”的本义为“竹的枝干部分”,后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量词的用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个”的本义是住房名,继而出现了其他用法。
颜师古注《汉书》:“个读曰箇。
箇,枚也。
”《说文段注》:“‘箇’或作‘个’,半竹也。
日汉语中量词的比较研究

日汉语中量词的比较研究一、日汉语中量词的定义《日本语教育辞典》对助数词的定义为:助数詞は接辞のひとつで、数を表す語について数詞を構成する要素である。
日本著名语言学专家饭田朝子认为:在日语中数事物的时候,原则上数词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像‘鉛筆一本、猫三匹’这样伴随着接续词一起出现的。
像这类直接接在数词之后的词我们称之为助数词。
[1]而《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中汉语关于量词的记录为:表示事物或者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量词分为两类,计算事物的叫名量词,计算行为动作的叫动量词。
[2]这是关于量词最早的一个较明确的定义。
此外,还有的汉语学家认为:单位词(量词)是名词的一种、表示人物的数量。
由于经常和数词一起使用,所以又称为‘量词’。
二、日汉语中匹的用法比较在日语的《大辞泉》(小学馆)中匹的用法是:匹(名)①用于指成对做的大人的衣物和羽毛织物;②数钱的单位。
古代是10文,后来25文为一匹。
(接尾词)助数詞。
用于数鸟类、昆虫类、鱼类等的动物。
根据前面出现的数词上变为「びき」「ぴき」的读法。
如:二ぴきの猫。
另外在《日本国语大辞典》(第八卷)中匹的用法如下:匹(名)布棉、特别是针织物得长度的计量单位。
(接尾词)用于数昆虫类、鱼类等动物。
原来是指牛马等大型兽类,后来逐渐包含小型动物。
《现代汉语辞典》(1977年)中关于匹的用法是这么记录的:匹量词①用于马,骡等。
②用于整卷的绸或布(五十尺,一百尺不等)。
三、日汉语中匹的可计数对象比较日、汉语中的匹的用法有很多不同的情况。
首先从固定构成上来看,一般情况下汉语中的匹后面直接跟修饰的对象,构成为:数字+匹+(修饰语)+中心词。
如:一匹白头的蚯蚓、一匹马、一匹布等。
而日语中的匹有两种构成方式:一是数字+匹+の(修饰语)+中心词,如:一匹の黒い犬、一匹の魚等。
二是中心词+数字+匹,如:蜘蛛が一匹、鼠一匹、蝮が十匹等。
汉语量词“条”、日语量词“本”的对比研究和对日汉语教学

目录摘要 (1)ABSTRACT (1)1、引言 (2)1.1 汉日量词的研究状况 (3)1.2 选题意义 (5)1.3 研究方法 (6)2、汉语量词“条”和日语量词“本(ほん)”的由来及称量范围 (6)2.1 汉语量词“条”和日语量词“本(ほん)”的由来 (6)2.2 汉语量词“条”和日语量词“本(ほん)”的称量范围 (8)3、汉语量词“条”和日语量词“本(ほん)”的句法功能对比 (19)3.1 独立使用时的句法功能对比 (19)3.2 与数词等组合后的句法功能对比 (20)3.3 小结 (23)4、对日汉语教学的建议 (23)结论 (25)参考文献 (27)日语文献 (29)日语译文 (33)致谢 (36)汉语量词“条”、日语量词“本(ほん)”的对比研究和对日汉语教学专业:对外汉语姓名:彭梦霞学号:2009020862摘要:“条”在现代汉语中是使用十分频繁一个量词,在日语中与之相对应的是量词“本(ほん)”,两者的用法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希望对这一对量词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得出汉日量词的一些差异性,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希望能够对母语是日语的学习者以及所有的汉语爱好者有所启示。
全文主要分为三大章:第一章主要考察汉语量词“条”和日语量词“本(ほん)”的由来以及称量范围,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两者在称量范围上的差异。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汉语量词“条”和日语量词“本(ほん)”的句法功能对比。
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O,量词在句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日语语序的典型代表是SOV,量词在句中的位置较为灵活。
第三章根据所学的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提出了对日汉语教学的几点看法,希望能对汉语爱好者以及对日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汉语量词“条”;日语量词“本(ほん)”;汉日对比;句法功能;对日汉语教学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tiao”is a measure word that is used very frequently.But in Japanes e has a measure word to correspond with it:Japanese measure word “hon”.The usage of them have same points and different points.this paper hopes to compare with the pair of measure word to know some difference of them.and we also hope to have implications for native Japanese learners as well as Chinese lovers.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studies the origins and the using scopes of the Chinese measure word “tiao”and Japanese measure word “hon”.We hope to know the difference of the origins and the using scopes between them by statistical .Chapter two mainly discusses the syntactic function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measure word “tiao”and Japanese measure word “hon”.Chinese basic word order is SVO and the position of measure word in the sentence is fixed.But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Japanese word order is SOV,so measure word in the sentence is more flexible.The third chapter based on what we have learned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Chinese to Japanese,hoping to be helpful to Chinese fans as well as Chinese teaching to Japanese.Key W ords:Chinese measure word “tiao”; Japanese measure word “hon”; contrast on Chinese and Japanese; syntactic function; Chinese teaching to Japanese1、引言量词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一类词,也是十分特殊的一类词,它经常和数词连用,合称数量词。
汉日量词对比

华 中 师 范 大 学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论文题目 汉日量词对比完成时间 2016.12.27课程名称 汉外语言对比专 业 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年 级 2016级研一汉日量词对比姜珊摘要:汉语和日语虽属不同语系,但因日语长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所以日语中有大量的汉语字,语法也和汉语有相似之处,其中量词就和汉语中的量词既有相似又有相异之处。
汉语量词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复合量词;日语量词从计量对象的角度分为度量衡量词、个体量词、集体量词。
汉日量词在独立性、使用范围、重叠形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日本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偏误的主要来源有:因意义相近引起的误用、因母语影响而引起的误用。
对此给对外汉语教学者提出一些建议:避免受到母语的影响、帮助日语母语者养成正确学习汉语的态度、进行分类分级量词教学。
关键词:汉日对比量词引文:日本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对日语与汉语相同的现象比较容易掌握,不同的尤其是相似而又有区别的现象,则难以掌握或掌握不准。
汉日量词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学习难度较大。
在日语教学中,老师有意识地对汉语和日语量词进行比较,有利于排除母语干扰,使学生在基础阶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把不利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老师把日语和汉语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就能较好地了解真正的学习难点是什么。
对比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比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体系,一方面找出相同的一面,为学习者更顺利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找出其相异的一面,防患于未然,阻止或减少母语干扰的发生,使学习者能够避免和减少语言错误。
一、汉日量词的分类1.1汉语量词的分类在汉语中,量词大致可以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和复合量词。
1.1.1名量词名量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A.以点、线、面为主点状:点、粒、颗、滴、星、丸线状:线、丝、条、枝、带、缕面状:面、方、片、幅、汪B.从动词转化而来串、堆、叠、挂、挑、截、堵、排、抹、包、捧C.依靠局部来表现整体一头牛、一杆枪、一把菜刀、一顶帐篷,一头猪D.时间、方位、处所工具:一幕戏、一笔字。
日汉量词对比分析

日汉量词对比分析作者:姚岚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9期摘要:日语受汉语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吸收了本来作为汉藏语系特点的声调和量词。
日文中的量词大部分都来自汉语,量词在日文中称为助数词。
日文的助数词和汉语中的量词在形态结构、意义用法上有很多共通之处,但两者在类别的区分和运用的范围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
如何避免因汉语的影响能够正确使用日文中的量词,那就需要我们对于汉语量词和日语助数词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汉语量词;日语助数词;分类;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2一、引言在古代,日语和汉语一样,不同类型的事物有着极其丰富和复杂的数量词。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随之变化,汉语量词和日语助数词也分别按照自身的轨迹发展丰富。
但随着时代的演进,日本人将这些细腻丰富的数量词按照相似的大类进行了简化和归纳。
在日常生活中,至少需要用到100到120多种量词。
不过,不同人群对于这些纷繁的数量词的选用也呈现不同的情况。
只有少部分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者可以准确地在用语中使用这些助数词,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无视这些细腻的区分。
日语的数量词的多样性给外国学习者也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作为中国学生学习日语量词时,因受到汉语的影响和干扰在使用日语助数词时就更容易出现语言错误。
主要在汉语和日语的量词中有相似但又有区别的词汇上,则掌握不准或是难以掌握。
我们将日语助数词和汉语量词进行针对性对比,梳理出他们的共性找出他们的不同点。
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同时减少母语干扰的发生,达到正确使用日文助数词的目的。
二、汉语量词和日语助数词基本介绍汉语中量词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最早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了量词。
如计量如干马匹的量词为“丙”,“升”在酒容积中运用到。
到秦朝时期度量衡制度建立之后,度量衡单位词也丰富起来如“石、斗、尺、丈”等。
到汉代天然单位的单位词开始发达起来,最早的天然单位词在先秦已经出现如“两、张、枚”等。
汉语量词“个”与其在日语中对应用法的对比分析

汉语量词“个”与其在日语中对应用法的对比分析汉日量词之间的对比研究由来已久,日语中的常用量词多来源于汉语,但汉语中使用范围最广的量词“个”在日语中的相应表达却不尽相同。
本文从使用范围、用词搭配、语法结构等几个方面考量汉日语言中“个”的表达方式,并对二者的特殊用法进行说明。
标签:汉日对比量词“个” “つ” “個”一、引言日语在历史上受汉语影响颇深,至今日语中还存在着大量汉字词。
汉语和日语都属于量词型语言,两种语言中都含有丰富的量词,《现代汉语量词语用辞典》(2002)中收录了常用汉语量词约600个,《大辞林》中收录了日语常用量词约130个。
尽管日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的量词,但是,日语语言系统中并没有将量词作为一个单独的词类,而是将其视为词缀,因此日语中并没有“量词”这一说法。
日语中这种类似于量词用法的词被称为“助数词”,顾名思义,就是数词的附属物。
《日本语教育大事典》中指出:“助数词是词缀的一种,是标志数量的一种词语,也是数词的构成要素。
”依此可见,助数词在日语中并不作为独立的词类而存在。
“个”作为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在日语中有与之对应的助数词“つ”和“個”。
“つ”属于和语词,即日语本身固有的词汇;“個”属于汉字词,即日语发展形成过程中从汉语发展过去的词汇。
作为表示数量的助数词,二者的用法有同有异,但日语中对应汉语量词“个”的用法的词并不仅仅是“つ”和“個”。
除此之外,本文从汉语量词“个”的特殊用法出发,探讨在日语中该用法是否存在及如何存在。
在汉日量词对比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献《日華両語の数詞の機能》(1953)中,作者渡边实对汉日量词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几点重要理论:1.数词只有同量词结合才能取得一个独立的词的地位;2.汉语量词是一个独立的实词,日语量词则是一个接尾语;3.汉语量词比日语量词发达的原因是它有区别同音异义词的功能;4.汉语量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个”有调整语调的作用。
二、汉语量词“个”与日语助数词“つ”“個”的基本共通点作为量词,其基本的功能就是用来表示数量单位。
汉语和日语的量词对比

汉日语里数船只都可以用量词2 只8 隻) !艘3! 但用法却刚好相反4 汉语里数小船一般用2 只 8 隻) 3!数大船一般用2 艘 3!如 "一 只 小 船 %一 艘 货 轮4 在日语里正好相反!2 只8 隻) 3一般用于数大型 船只%军舰等!而2 艘3一般用于数小船!艇等4 如" 二艘;=ー>9一隻;船4
% 脚(在日语里可以作量词$在汉语中5 现代汉 语词典6* 商务印书馆# 里虽然没有量词这一用法$ 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是经常可以把它当作量词 用"
量词% 脚(在 日 语 里 用 语 数 椅 子 !桌 子 等 有 脚 腿的道具$如)机一脚!椅子一脚等$这些在汉语里 要说成)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等" 而汉语里% 脚(可 以当作动量词用$如)他踢了我一脚!他踹了我两 脚等$日语里却没有这种用法"
量词% 轮* 輪# (在 汉 日 语 里 都 存 在 $甚 至 作 为 名词它们的意义还有重合的部分$ 但作为量词它 们的用法是不一样的" 在日语里一般用来数花和 车轮$如)花一輪!梅一輪!車輪二輪" 这些在汉语 里的说法是)一朵花!一支梅!两只车轮"
而汉语里的% 轮 (可 以 作 为 修 饰 用 量 词 $多 用 于数红日!明月等$如)一轮明月!一轮红日" 还可 以用于循环的事物或动作 $如 )他 比 我 大 一 轮* 即 十二岁# !球赛已打了一轮了"
数用壶9罐9坛装的东西!汉日语里都可以用 量词2 壶8 壺$ 3!如"8 汉$ 一壶酒(8 日$ 酒一壺4 但汉 语里还可以用2 坛!罐!听3等!而 日 语 里 却 没 有 这 些用法4 如"一坛酒9两罐水9一听饮料等4
汉日数量词的语序和语义指向的对比与翻译

汉日数量词的语序和语义指向的对比与翻译汉日两种语言中均有大量的数量词,这些数量词在修饰限定名词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具有各自的特点。
汉语的数量词在偏正结构中的位置较灵活,但又受到语法习惯的牵制。
通过对语言坐标轴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修饰限定客观世界中的某一物体时,数量词和其他性质的定语,是不在同一个方向上的。
此外,通过对汉日数量词语义指向的对比与分析,帮助理解原文的深层含义,可以避免翻译实践过程中出现一些逻辑上的错误。
人类通过语言认识世界,因此语言的结构和意义是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和意义相匹配、相映射的。
语言作为一个既客观又主观的存在,正在被人类从各种角度、各个层面认识、理解和研究。
然而认识、理解和研究的最基本的工具又是语言本身。
其中,语序作为语言最表面的形态,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众多研究者们的目光。
陆丙甫曾经说过:“一定的语法位置表达一定的类型意义。
”“任何功能都要通过某种形式去落实。
”众所周知,汉语不像日语或英语,有形态的变化。
因此许多想从结构主义出发描写或解释语序问题的学者无法最终得出统一的结论,每一种描写都会有例外无法涵盖其中。
形式主义把语言研究的中心任务看成是研究语法成分之间的形式关系,并不需要涉及这些成分的语义和语用性质,而功能主义认为形式一定受意义的影响,强调通过语言中社会交际中所实现的功能来描写和解释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语义。
将人类的认知系统引入语法研究所形成的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观是:语言的结构方式临摹外在的现实事态,语法结构的本质是象征性的,是人们感知世界图式的一种反映。
比如,汉语语序变化多样,如果试图通过一条原则来说明,必然面临着许多“例外”。
而且,语言是活的,它的灵活性带来了各种变化的可能性。
极端一些说,即便是不太符合正常語序的语言,也可能出现在生活中。
因此就给研究者们带来了许多的麻烦。
廖秋忠曾经说过:“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不管是形式主义者提出的一些形式解释原则或功能主义者提出的一些功能解释原则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他们所提出的‘普遍’原则,其适用性经常是有限的,只是具有相对的普遍性或倾向性,而不具有绝对的有效性,经常经不起新语料的考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汉日词汇中量词的对比
摘要:表达数量概念的功能是由数词和量词共同承担的。
无论哪国语言数词都可以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量词却不尽相同。
所谓的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者动作数量的词。
汉语中量词很丰富,但日语中就相对较少一些。
日、汉中量词的不一一对应而导致语言学习中的困难、不便。
关键词:汉日词汇;量词;对比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220-01
一、量词概念差异
(一)日语中的量词
在现代日语中,原则上一个数词的后面必须要附加一个量词。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量词已经很少被用到。
形成了日语量词的一词多用的搭配功能,使得专有量词的用法主见缩小其使用范围。
比如日语中,“棹”的用法,在过去人们用细木棍等运送比较大的家具、物件等,因此使用“棹”来计量家里的立柜等大件家具。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使用“台”来代替这个量词。
再如,从前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笠”的量词为“蓋”。
随着“笠”从人们视线中的消失,其量词自身也就逐渐消失了。
因此量词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发展变化。
(二)汉语中的量词
量词在汉语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汉藏语言的独有特征。
汉语的十一大词类中,除了量词之外,其他十类词都是汉语和印欧语系语言所共有的,只有量词是印欧语系语言的缺项。
在汉语语法学的构建上,量词研究反应了汉语语法研究从语言共性向语言个性迈进的重大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它昭示出汉语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特征,完善了语法体系的整体框架。
二、使用方法差异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
这不仅仅是因为汉语中的量词数量多,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现代汉语的数量结构中,量词的使用是强制性的,也就是说数词和所指的计量对象必须由量词来连接,构成“数词+量词+名词(num+cl+n)”的结构。
这两个因素与几百个汉语量词与无数的计量对象的搭配组合,造成了汉语中量词复杂的使用情况。
与汉语对应来看,日语作为同样有量词的语言,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其常用量词中大部分源于汉语,但日语所使用的量词系统与汉语的量词系统并非完全对应。
(一)对应量词
1、完全对应量词
汉日语中有一部分量词的意义及用法都是相同的,是完全可以通用的。
例如:数笔画的“画”;数等级的“级”;数数字的“字”;数种类的“种(種)”;数成包东西的“包”;数机器的“台”;数镜子等扁平物体的“面”;数成箱东西的“箱”等等。
2、部分对应量词
日语语中有部分量词表示的意义及用法有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各自不同的地方。
例如:量词“回”,在汉日语中都既可以表示次数,还可以表示章回小说的章数。
如:(汉)《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日)週に一回家へ帰る「紅楼夢」は全部で百二十回。
但“回”在日语里还可用于数圈数,汉语里没有这种用法。
如:(日)三回走り回った;(汉)跑了三圈。
另外,日语和汉语里数次数的量词还有“度”、”遍”。
如:(汉)两度公演,看了三遍。
(日)二度公演した、三遍見た。
汉语里还有量词“次”、“面”、“趟”等。
(二)不对应量词
同样一个汉字,同样都是量词,但在汉语和日语里的意义及用法却完全不同,这样的情况也不少见。
量词“本”在日汉语中都存在。
在日语中主要用来数航线、绳、杆、棒、针、笔、酒、头发、伞等细长的物品。
而汉语里却用“跟”、“支”等数量词来数,如以上数量词在汉语里是一瓶罐头、两个灭火器、架设两座桥、三座塔、两本录像带。
而“本”在汉语里则是用来数装订好的书、杂志等,如两本书,一本词典,三本杂志。
日语里于此相对的量词却是“冊”、“部”,如本一冊,雑誌一冊。
三、教学方法的探究
中日两国语言和文字的联系使得日本人在学习量词的过程中有些便利之处。
可以将汉语中的量词分为两大块:和日文量词使用方
法相同的,和日文量词使用方法不同的两大块。
然后主要针对使用方法不同的量词来讲解。
通过实物来帮助理解和加深印象。
另外不要孤立地教量词,教日本人学习量词时,应把量词夹在他们能够理解的词句中学习。
能够通过数词和名词的前后呼应了解量词应用的意义,这样使既能理解量词的意义,同时也学会了量词的正确使用。
学习具有代表性,泛指性特点的量词。
比如汉语中的“个”这个量词就具有泛指性。
很多的场合下都可以使用这个量词。
本人只是从几个大致的方向提到教授量词的方法,更多的还需要在实践中去总结更多的经验。
对日教学量词的方法探究日语量词与汉语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汉日语量词在书写、语法和意义等方面共通性与差异性并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教室可以通过实物、游戏、编顺口溜、制作幻灯片等能停、能看、能触摸的手段增加学生学习日汉语量词的兴趣,尽量避免受母语的影响,让学生受到语境的感染和语境的暗示,从而自觉地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