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汉日语言的对比

合集下载

中日词汇对比(课堂PPT)

中日词汇对比(课堂PPT)

21
例10 王大妈刚走出劳动教养农 译文:王おばさんは労働
场的大门,腿一软,就坐在地上 教育農場の門を出ると、
起不来了。看着她那副悲痛欲绝 立っていられず、へなへ
的样子,我竟一下子找不出一句 なと座り込んでしまって、
安慰的话。
立ち上がることもできな
“安慰”词义为“ふだんの苦労 かった。彼女の悲しみに
赞赏——賞賛 语言——言語 搬运——運搬 盗窃——窃盗 寂静——静寂 命运——運命 缩短——短縮 积累——累積
修补——補修 急救——救急 黑白——白黒
痛苦——苦痛 直率——率直 脱离——離脱 设施——施設 过滤——濾過
20
上述词例字序不同而意思基本相同,然而还有一部分词语看上 去只是字序相反,而实际上与汉语词义意思有较大出入,或只有 部分意思相近,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如:
中国公布的简化字与日本的新字体有一部分是差 异较大,如:
气(気) 圆 (円) 樱(桜) 价(価) 归(帰) 龙(竜) 丰 (豊) 县(県)儿
(児) 从(従) 卖(売) 广(広) 战
(戦) 窗(窓) 检(検) 纵(縦)
6
汉日语中同形同义词汇比比皆是,翻译时应该不会 有大的问题。另外,即使词义相同,两国语在用法 上也不尽相同。因此,这就要求译者不仅掌握它们 词义上的区别,还要掌握它们在用法上的不同。如 “要求”这个汉日语同形词,汉语的词义为“提出 具体的愿望和条件,希望得到满足或实现”,日语 的词义是“ほしい、必要だ、または当然の権利だ として、相手にその実現を求める”,从以上的两 个定义来看,共同面是很大的,然而侧重点不同。 汉语的“要求”希望愿望得以实现,日语的“要求 する”强调实现正当的的权利,所以比如“中国 强烈要求加入WTO”一文就不能译成“中国はWTO への加盟を強く要求する”而应该译成“中国は WTOへの加盟を強く希望する(熱望する)”。因为 前一种译法似乎让人觉得WTO有义务让中国加入, 不让中国加入就好象欠了中国的债,这显然是有悖 原义的。

对比分析在汉日、日汉翻译中的作用

对比分析在汉日、日汉翻译中的作用

Ax ) ( a— B x ) ( b
由此看来语言对比中的具体应用对比分析与翻译有着更直接的关系。 翻译过程是将一种语言中的某一个表达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中的某一个对应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翻译 的任务是将一种语言表达 的文化 内容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翻译的研究对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离 不开语言。毫无疑问 ,翻译首先是一种语言活动。要想对语言活动进行客观 的分析 ,就离不开分析语言的科 学一 语 言学。确切地说 , 翻译离不开源语和 目的语这两种语言。 自有翻译 以来就有语言研究 ,语言研究离 不开语言之间的比较 。因此,可以说 自有翻译 以来就有语言对 比分析 。翻译与对 比分析几乎是同时开始的。 与翻译相关的学科当中,对比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 二 、对 比分析在 实 际翻译过 程 中的作 用 : 语言是翻译 的基本要素,然而语言又具有鲜明的异质性 ,因此在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对两种语言进 行对 比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不了解两种语言文化 “ 习惯”的 “ 异质性” ,何以实现语言转换的文化相通互融 。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对同一概念 的表达方法在两种语 言中要对应 。译者必须进行语音、词汇 、语法 、篇 章、语用等方面的对 比分析。下面以汉 日、日汉翻译为例 ,拟从语音、词汇 、语法 、篇章、语用等方面 ,简 要地探讨对 比分析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1 语音对 比对翻译的作用 . 语音对 比分析在翻译中主要用于音译 。一般认为音译就是翻译过程中,把源语的音位用 目的语 中在发音 和响声上与之接近的音位来替换的一种翻译方法。如地名、国名、人名以及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一些
[ 文章编号]l 8 l8 (060 — 1 - O 一 7x 20) 00 0 O 5 43

管窥汉日寒暄语中的语言文化异同

管窥汉日寒暄语中的语言文化异同

管窥汉日寒暄语中的语言文化异同汉日寒暄语言文化异同简介:汉日寒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交际方式之一,也是展示个人礼貌和待人接物能力的重要途径。

汉日两国的冷暖交际方式有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将从语言文化的角度对汉日寒暄语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

相似之处:第一,寒暄语的基本功能相似。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寒暄语的核心目的都是表达友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无论是”你好“还是”こんにちは“,都是一种礼貌的问候方式,展示了主动友善的态度。

第二,寒暄语的人称称呼相似。

不论是中文还是日文,人们在寒暄中通常会使用对方的姓名或称谓,比如”王先生“、”田中さん“。

这种称呼方式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和关心。

第三,寒暄语的问候语相似。

在寒暄过程中,汉日两国人民都会用一些寒暄语表达问候,例如”你吃饭了吗?“、”お元気ですか?“。

这不仅是对对方身体健康的关心,也是一种互相询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彼此的关切。

不同之处:第一,称谓的使用方式不同。

在中文中,人们通常用对方的姓氏加上先生/女士来称呼对方,例如”李先生“、”刘女士“。

而在日文中,通常会使用对方的名字加上さん来称呼对方,例如”山田さん“。

这一差异反映了对称谓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在两国之间的差异。

第二,寒暄语的表达方式不同。

中文寒暄语通常会涉及到一些比较个人化的话题,如家庭、工作等。

而日文寒暄语则倾向于一些更加宽泛的话题,比如天气、体育等。

这一差异可能是因为中文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发展,而日本文化注重维持稳定的社交关系。

第三,寒暄语的动作表现不同。

在中文的寒暄中,人们通常会加上一些肢体动作,如握手、拥抱等来表达对对方的诚挚问候。

而在日文寒暄中,则不会有太多肢体动作,一般通过对方的表情和语调来判断对方的态度。

这一差异可能是因为汉文化更加注重肢体表达,而日本文化则更注重言语的含义。

结论:通过比较汉日寒暄语言文化的异同,可以看出,虽然汉日两国在寒暄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友好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汉日可能表现形式的对比研究

汉日可能表现形式的对比研究

汉日可能表现形式的对比研究汉语和日语中都存在着可能表现形式。

汉语可能表现形式主要分为能愿动词形式和可能补语形式,日语可能表现形式主要有形态变化形式和固定句型形式两种。

本文以汉日可能表现形式,特别是汉语能愿动词为考察对象,分析各自的特征,考察两者的异同,并针对汉日可能表现形式的误译进行阐述。

标签:汉日可能表现形式能愿动词误译一、引言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可能表现形式,可能表现作为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它是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在各种语言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汉语的可能表现形式通常有能愿动词形式和可能补语形式两种,而日语的可能表现形式主要有形态变化形式和固定句型形式两种。

至今,针对汉日可能表现形式已经涌现出大批研究。

中国学者张正立(1992)①提出,日汉语“可能”的表达方式虽各不相同,但在含义上却有许多共通之处。

杨秋芬(2007)②以中日可能表现在形式上的异同为切入点,分析了两者的异同,并提出了教学上的建议。

赵凌燕(2012)③论述了能愿动词“会”“能”“可以”的特征以及误用原因等。

日本学者涩谷胜已(2005)④在将日语与其他多种语言进行比较的前提下,系统阐述了日语可能表现形式的特征。

伊藤加奈子(2011)⑤说明了日语可能表现形式的分类,并通过分析汉语能愿动词“可以”的使用,详述了汉日语在可能表现形式使用上的不同。

松田春奈(2015)⑥对汉日可能表现形式进行了对比研究,考察了学习过程中出现误用的原因等。

据此,本文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汉日可能表现形式的特征及异同,考察并分析翻译中的误译现象。

二、汉日可能表现形式汉语中的可能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能愿动词形式,一类是可能补语形式。

能愿动词有“会”“能”“可以”等,这类形式以能愿动词作助动词,后跟动词的形式表达可能的意思。

例如:“这个孩子还不会说话”“我现在不能马上回答你”“棉籽可以榨油”。

在可能补语形式中,肯定形用“得”,否定形用“不”。

日汉对比语言学

日汉对比语言学

日汉对比语言学(原创实用版)目录一、日汉对比语言学的背景和意义二、日汉对比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三、日汉对比语言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正文一、日汉对比语言学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语言学作为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在促进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汉对比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日语和汉语的共性和差异,为我们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语言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特别是在中日文化交流、经贸合作、教育等领域,日汉对比语言学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

二、日汉对比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日汉对比语言学是一门比较语言学的分支,它通过对比日语和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在研究方法上,日汉对比语言学主要采用比较法、实例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方法,力求客观、全面地描述和解释日语和汉语的异同。

1.语音方面:日语和汉语的音位、音高、音节等方面的对比;2.语法方面:日语和汉语的句法结构、语序、助词等方面的对比;3.词汇方面:日语和汉语的词汇构成、词义、词源等方面的对比;4.语用方面:日语和汉语的语境、语体、礼貌用语等方面的对比。

三、日汉对比语言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日汉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在多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在中日文化交流、经贸合作、教育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1.中日文化交流:通过日汉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日语和汉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传播;2.经贸合作:在商务谈判、合同签订等场景中,对日语和汉语的精准理解和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日汉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因语言差异导致的误解和纠纷;3.教育领域:日汉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日语教育和汉语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日语和汉语的异同,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日汉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于促进中日两国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日同形词对比-最新资料

中日同形词对比-最新资料

中日同形词对比-最新资料中日同形词对比1.中日汉字词现状研究接触过日语的人都会发现日语中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词汇――汉字词,并且很多汉字词是中日同形词。

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中国人和学习并研究汉语的日本人来说,中日汉字词有时是便利的“桥梁”,有时却是可怕的“陷阱”,这是因为日语中的汉字词既跟汉语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经常被称作“同文同种”。

两千多年的交流历史,使两国在文化上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汉字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更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日本属于共同的汉字文化圈,共同使用汉字,所以中日两国的语言中存在大量同形词。

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日两国的语言研究者提出了“中日同形词”并开始了研究。

芝田念统计了2502个口语中的高频双音词,其中同形同义词占32.29%,同形类义词占5%,同形异义词占61.31%。

李泉对汉日字形基本相同或相近的3817个汉语常用词统计后发现,词义完全相同和基本形同的占53%,完全不同仅占4%。

此外,刘富华、王顺洪、鲁宝元探讨了汉日同形词的研究目的、对日本人学习汉语的影响及分析方法等。

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以《新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中的汉字词为中心,对1128个汉字词进行分析,其中有853个为同形词,549个为汉语中无对应的词,本文从词义方面进行分析。

2.中日汉字词词形及词义对比根据《中国日本学年鉴1992》记载,李进守先生的《中日两国同形词对比研究》是国内最早的一篇对于同形词进行研究的著作。

长时间以来,中日同形词对比研究一直都是学者们研究中日语言及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到现今并没有对中日同形词做出统一的规范化的解释,不同学者对于同形词的定义及范畴描述各自不同的看法。

2.1同形词的界定首先汉语中对同形词界定如下:冯建新:“同形词就是指中日语言中这部分字形相同的词,它是汉语与日语之间的一种词汇,其使用范围包括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等词类。

认知视域下的汉日场所惯用语对比分析

认知视域下的汉日场所惯用语对比分析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肖蓉认知视域下的汉日场所惯用语对比分析摘要:笔者经过不同场所、空间、方位下的汉日惯用语对比校验之后,针对汉日场所惯用语的认知模式,以及相关动因细节,加以深入性探讨。

希望为后期两国民族、社会、文化、心理等规约有机协调,提供较为丰富的指导性线索。

关键词:认知视域;汉日;场所惯用语;对比分析所谓惯用语,实际上就是一类凭借词组构成的短小定型且存在引申意义的熟语,可以说是语言的精华更是文化的载体,生动形象且表达方式简易,更重要的是包含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浓厚的文化内涵。

尤其作为惯用语,其还能够彰显出大众、口语和通俗化等多重个性特征。

包括汉语和日语,彼此都保留独特的惯用语体系,在认知视域下针对两者进行精细化对比解析,能够为今后中日交流关系协调提供保障。

1场所惯用语的基础性认知模式结合认知语言学内容论证,概念转喻属于认知参照点的现象,是某认知矩阵领域之中特定概念的凸显和映现结果,可以理解为不同概念实体之间会隐藏着某种心理通道。

归结来讲,概念隐喻包含两种认知视域,分别为源域和目的域,在特定认知视域下的经验辅助作用下,有关人员才能更深层次地解读另一类认知视域,其间源域的部分特征会在目的域之上清晰化映射,后者则因为前者得到一定理解。

隐喻主要凭借相似性为前提在两类认知视域之间进行同构映射,而转喻便是按照邻近性衍生在相同概念视域中的凸显迹象。

至于转喻和隐喻的关联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方面两者维持连续体关系,另一方面转喻为隐喻的成立奠定基础,并且两者在同一语义扩张中的几率十分之高。

语言的共性特征,主要由人类共同的生理、心理基础,以及共识文化背景交织形成的,汉日场所惯用语的共性自然不可排除在外。

尽管说不同区域人类种族、文化之间存在广泛差异,不过始终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之上,所以,即便是保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势必会存在相同的文化积累现象,在此类背景影响下,有关共识文化才会得以顺利衍生,共识文化主要在不同语言之中反映同时逐渐凝结成为共同的文化语义。

手的惯用语之中日对比-精选文档

手的惯用语之中日对比-精选文档

手的惯用语之中日对比汉日语中都有大量的人体词汇惯用语 , 这可以说是两种语言的一大特色 , 或是一种有趣的民族现象。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汉字文化圈 , 而且日本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大陆文化特别是中国汉字文化的巨大影响 , 并在汉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在日本文化中 , 既有与中国文化相似之处 , 也有其独具特色之处。

笔者对中日两语言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手的惯用语进行分类比较 , 对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异同进行论述, 旨在加深对两国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1.手的惯用语的定义在对中日“手”的惯用语进行对比之前 , 先确认两语言中“手”的定义 ,再分析其惯用语的含义。

根据《广辞苑(第五版)》⑸,日语“手”大概有以下意思:①肩力、乙指先広至?g ©?t 称。

手首。

手①指。

②人体①手?p〈哲©。

③持。

二七。

④腕前。

⑤手段。

⑥手数。

⑦代金。

而《现代汉语大辞典》 [6] 则将汉语“手”解释为 : ①人体上肢腕以下持物的部分。

②特指某些代替手工作的机械。

③表示手的动作;拿着。

④手艺;本领。

⑤手段;方法。

⑥指从事某种行业、活动或作出某种行动的人。

从以上的解释可以看出 , ②―⑤是汉日语中都存在的意思 , 汉语的⑥包含在日语的②之中。

①中的“手”的意思,日语强调具体的身体部位 , 而汉语则强调“手”的基本功能――“拿东西”。

日语中的⑥⑦是日语特有的意思。

关于惯用语有许多定义 ,总体而言,共有三个特征 :①由两个以上的词语组成 ; ②整体表达一个意思 ; ③是一种固定的惯用表现。

所谓“手的惯用语” ,指的是与“手”相关的惯用语 , 包含“手”和“惯用语”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及特征。

2.手的惯用语的分类本文中作为分类对象的手的惯用语 ,日语主要来源于《?诖窃贰?, 共126句; 汉语来源于 (1)《汉语惯用语词典》 29句,(2) 《新惯用语词典》48句,(3) 《汉语惯用语辞典》 106 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汉日词汇现象的对比⏹一汉语词汇与汉字词的对比⏹1形同义同⏹汉语传入日本后,至今仍沿用的词汇甚多。

名词中有关气象、社会、团体、宗教、地理、植物的名词以及抽象化名词,概念化名词,有一多半属于形同义同。

⏹如:天地、雨、雪、世界、国家、民族、首都、地位、責任、島、海洋、季節等。

⏹有一部分形同义同的汉语词汇,是自19世纪晚期以后从日本“汉字词”引进的。

根据1958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统计,有91 个属于地道的日语。

⏹如:场合,场面,场所,舞台,道具,复习,必要,方针,表现,解决,经验,权威,化妆品,希望,故障,命令,交通等。

⏹尽管这些词属形同义同,但指的是基本义,不包括其中个别的转义或派生义。

⏹“文化”:①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

⏹②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具有的书本知识。

⏹△“没有文化”⏹①文化がない②読み書きができない。

⏹△“他希望做一个医生”⏹①かれは医者になることを希望している。

⏹②彼は医者になりたいと思っている。

⏹2形异义同⏹形异义同的词汇包括三类。

⏹第一类是字序倒置,而基本意思相同;⏹第二类是部分用字不同,而基本意思相同;⏹第三类是略语、缩词⏹第一类:字序倒置⏹例如:⏹搬运→運搬熟习→習熟收买→買収衰减→ 減衰⏹盗窃→窃盗过滤→濾過衰老→老衰顺从→従順⏹和平→平和缩短→短縮黑白→白黒寂静→ 静寂⏹痛苦→苦痛脱离→離脱积累→累積计谋→ 謀計⏹威胁→脅威限制→制限减轻→軽減纠纷→紛糾⏹心腹→腹心买卖→売買命运→運命语言→言語⏹赞赏→賞賛评论→論評朴素→素朴侦探→探偵⏹争论→論争始终→終始直率→率直制作→作製⏹第二类:⏹有的词语个别字不同,而其意大致相同。

⏹开关→開閉尖锐→先鋭⏹钢筋→鉄筋款待→款待⏹爆炸→爆発专家→専門家⏹幼儿园→ 幼稚園联欢会→交歓会⏹随机应变→臨機応変第三类:⏹汉语词汇和日语“汉字词”中均有略语、缩词。

往往由于全称不同,其略语、缩词也不尽相同。

⏹1联合国〓国際連合→国連⏹2安全理事会→安理会〓安全保障理事会→⏹3裁减军备→裁军〓軍備縮小→軍縮⏹4美利坚合众国→美国〓亜米利加(アメリカ)合衆国→米国⏹3形同义异⏹如:手紙;野菜;汽車⏹⑴缘故:原因(《现代汉语词典》,下同)。

⏹△他到这时候还没来,不知什么缘故。

⏹彼は今になってもまだ来ないが、どうしたわけだろうか。

⏹縁故:かかりあい。

つながり。

(『岩波国語辞書』、下同)⏹▲あの会社はほとんどが縁故採用だ。

⏹那个公司大多通过关系招聘。

⏹(2)可怜:①值得怜悯⏹△这个老太太很可怜⏹このおばあさんは可哀相だ(=気の毒だ)⏹②怜悯⏹△听后不由得可怜这个汉子了⏹それを聞いた後、この男があわれになった。

⏹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一提。

⏹△少得可怜⏹気の毒なくらい少ない。

⏹可憐:①可愛らしいこと、愛らしいこと。

▲道端に可憐な花が咲いている路边长着可爱的花。

⏹②いじらしいこと。

▲可憐な花売娘がそこに立っていた一位招人怜爱的卖花姑娘站在那里。

⏹(3)觉悟: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醒悟。

⏹△他还没有觉悟到这一点⏹彼はまだそこまで自覚していない。

⏹覚悟:あきらめて心をきめること。

⏹▲首になるのも覚悟だ⏹我有思想准备被解雇。

⏹(4)小心:注意;留神;谨慎。

⏹△路面不平,不小心会跌跤⏹道がでこぼこなので、注意しないと転ぶ。

⏹小心:気が小さくて臆病なこと。

⏹▲彼はもともと小心な男だ⏹他这个人本来就是谨小慎微。

⏹(5)无心:①没有心思。

△他心里有事,无心再看电影彼は考え事があるので、もう映画など頭に入らない。

⏹②不是故意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こっちは何げなく話したのだが、相手は心に留めて聞いていた。

⏹無心:①何の考えもなく、無邪気なこと。

⏹▲子供がこっちを見て無心に笑っている⏹孩子看着我们,天真地笑了。

⏹②(厚かましく)金や物を人にねだること。

▲“また金を無心に来たのか”“又来要钱来啦?”(6)迷惑:①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这使他感到迷惑⏹このことに彼は戸惑った。

⏹②使迷惑。

⏹△多少花言巧语也迷惑不了人⏹どんなに言葉巧みに話しても人を惑わすことはできない。

迷惑:他人のことで煩わしく、嫌な目にあうこと。

▲人に迷惑をかけてはいけない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練習問題⏹下列词为同形异义词。

请将A例句译为日语,并将B词译为汉语后把例句译为汉语。

⏹1、A的确:他的确是这么说的。

⏹B的確:的確に問題を言い当てた。

⏹2、A适中:作为影院,地点适中。

⏹B適中:予感が適中した⏹3、A人间:苏杭被誉为人间天堂。

⏹B人間:人間は万類の長である。

/あの人は人間ができている。

⏹4、A欢喜:他掩藏不住内心的欢喜。

⏹B歓喜:優勝の報にこぞって歓喜した。

⏹5、A看病:明天我去看病。

⏹B看病:一日の看病で疲れた。

⏹参考答案:⏹1、A的确:他的确是这么说的。

/彼は確かにそう言った。

⏹B的確:的確に問題を言い当てた。

/准确。

⏹2、A适中:作为影院,地点适中。

/映画館として、場所は手ごろだ。

⏹B適中:予感が適中した。

/命中,猜中。

⏹3、A人间:苏杭被誉为人间天堂。

/蘇州・杭州はこの世の天国(=楽園)として称賛されている。

⏹B人間:人間は万類の長である。

あの人は人間ができている。

/ 人,人类;人物,人品,为人。

⏹4、A欢喜:他掩藏不住内心的欢喜。

/彼は内心の喜びを抑えきれなかった。

⏹B歓喜:優勝の報にこぞって歓喜した。

/欢欣鼓舞。

⏹5、A看病:明天我去看病。

/明日、医者に診てもらう。

⏹B看病:一日の看病で疲れた。

/看护。

⏹4形异义异⏹汉语中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虚词只表示语法意义和语法关系,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

这些词几乎都属于形异义异词。

⏹如副词中的“很、挺、越、太、都、统统、刚刚、才、立刻、马上、难道、到底、偏偏、顺便”等⏹介词中的“从、自、朝、自从、当、和、同、跟、把、连、至于、由于”等⏹连词中的“不但、虽然、既然、如果、倘若、只有、只要、除非、即使、尽管、不管、纵然、因此、以致”等⏹助词中的“得、所、似、了、着、过、的、呢、吗、啊”⏹叹词中的“哎、哼”等⏹还有一些词看上去只是字序倒置,可实际上天差地隔,截然不同。

⏹(1)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露顕:秘密や悪事が現われること。

⏹△他脸色显露出高兴的神色。

⏹①彼の顔色に嬉しそうな表情が露顕した。

⏹②彼は嬉しそうな表情になった。

⏹(2)界限:①不同事物的分界。

⏹②尽头处;限度。

⏹限界:(それから先にはでられないという)堺。

限度。

⏹△人的欲望是没有界限的。

⏹①人の欲望には限界がない。

⏹②人の欲望には際限(=きり)がない。

⏹二多义词⏹如:“新鲜”一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有四种意思:⏹①(刚生产、宰杀或烹调的食物)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②(花朵)没有枯萎⏹③(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④(事物)出现不久,还不普遍;少见的;稀罕;⏹而日语的“新鮮”主要指⏹①肉、鱼、蔬菜等新鲜;⏹②清新;与汉语中的①③同义。

⏹例⑴菜市场进了一批新鲜的青菜。

⏹市場に新鮮な野菜が入荷した。

⏹(2)花瓶里的花已经三天了,还这么新鲜。

⏹花瓶の生け花はもう三日になるのに、まだみずみずしいわ。

⏹(3)山上的空气很新鲜。

⏹山の空気は新鮮だ。

∕山の空気はすがすがしい。

⏹(4)当时,女子读大学,尚属新鲜。

⏹当時、女性が大学へ上がるのは珍しいとされていた。

⏹“拉下脸”①指不顾情面;②指露出不高兴的表情。

⏹△他办事大公无私,对谁都能拉下脸。

⏹彼はだれに対しても私情にとらわれず、公正にことを処置する。

⏹△他这个人真沉不住气,那么一句话,马上就拉下脸来。

⏹君ときたら、ちっとも冷静でないな。

あんな一言ぐらいで、すぐに不機嫌になるんだから。

⏹“饭碗”本意为“吃饭的碗”,转义为“职业”⏹△因为一时的疏忽,把饭碗给砸了。

⏹①うっかりして、お碗を割ってしまった。

⏹②一時の手抜かりで、首になってしまった。

⏹☆“铁饭碗”:⏹①鉄のお碗⏹②食いはぐれのない仕事/終身雇用制⏹开花:花が咲く。

⏹开花结果:花が咲き、実を結ぶ。

⏹△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了。

⏹◎多年の努力がついに実を結んだ。

⏹◎多年の努力がついに開花した。

⏹→“乐开了花”:えびす顔⏹→“经验传开或事业兴起”:いたるところで成果を上げている。

⏹三词的色彩(語感、ニュアンス):形象色彩,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1汉语的形象色彩中不少词语是叠词,这种叠音结构和词的色彩关系很密切。

如“绿油油”、“兴冲冲”等,既有形象色彩又有情态意义。

⏹汉译日时,如果善于运用这类词,可使文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如“焦急”“大怒”“掩口而笑”一般译为“焦る”“大いに怒る”“口許を押さえて笑う”⏹但根据不同情况可选用“いらいらする”“かんかんになる”“くすくす笑う”。

⏹词在给予客观事物以称谓,表达人们对事物的概括认识的同时,往往还表达人们对该事物的爱憎意味和褒贬评价。

⏹如:祖国、英雄、真理、高兴、暴君、坏人、剥削。

⏹也有一些词具有民族特点和时代特点:龙、凤、麒麟、青松、鸳鸯。

⏹中日词语形象色彩有的也不尽相同。

⏹如:猫に小判/投珠与豕;⏹猫の目/变化无常⏹猫かぶり/佯装和善⏹猫なぜ声/献媚的声调⏹猫の額/巴掌大小⏹猫かわいがり/溺爱⏹词汇中并非所有的词都有感情色彩。

⏹绝大多数是中性词,但与其他词构成另一词汇或附加了词缀时,便离开了本义,表示某种感情色彩。

⏹如:嘴+脸=嘴脸⏹顔、顔つき、表情→面、面構え、面体⏹“小”的本义是“在面积体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及“年纪小的人”。

⏹因此,作为前缀加在一些词前面时,有时含有亲昵可爱之意。

⏹如:小不点,小鬼,小样儿,小朋友,小巧。

⏹有时带有某些轻蔑,成为贬义。

如:小动作,小圈子,小人物,小心眼。

⏹日语的“小”也有类似色彩,加在体言或形容词前,或表示“小,少”如:こじんまり、小柄、小雨、小石、小口。

⏹或含有“轻蔑,憎恶”之意。

如:小利口、小細工、小才がきく、こしゃく、小面憎い、こ坊主。

⏹词的语体色彩指不同的词运用于社会交际的不同范围,适用于不同文体。

语体首先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美丽/美:きれい/美しい⏹溜达/散步:ぶらぶらする/散歩する⏹要不/否则:でなければ/さもなければ⏹如:双方就两国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

⏹△双方は両国がともに興味を持っている問題について長時間にわたり会談を行った。

⏹△双方は両国がどちらも面白いと思っている問題について長い時間にわたり話した。

⏹練習問題⏹一、请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多义词的不同译法。

⏹1、车子快开了,还不来,真急人。

⏹2、别急,慢慢来。

⏹3、水流很急。

⏹4、包饺子请朋友吃。

⏹5、我们几个人来包下这项任务吧。

⏹6、这包东西是谁的?⏹7、他们包一辆车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