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比较分析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比较分析——关于《内部控制质量、信用模式与企业价值》和《论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文献研究[摘要]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是经济学研究的两种最主要方法,而对两种方法的选择则是近当代国内外学者热议的话题,深入剖析两者的异同对会计理论的研究有深远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两种方法的概念及研究框架作出详细解释,而后通过对两篇文献的主题、方法、内容及结论的分析,阐述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接着总结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并比较分析其不足之处,最后在对两种方法的抉择问题上提出会计研究的方法选择应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观点。
[关键词]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方法选择现代会计理论的种类,虽然有很多流派,但就其研究风格而言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其对应的研究方法就是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
所谓规范研究方法,是指利用演绎方法,由普遍性原则推导出个别结论的一种推理方法,它不受现实事物的影响,强调“应该是什么”,因而会计理论研究者常常从特定的价值判断基础出发,力求从逻辑高度概括出最优的会计事务是什么,进而指导会计事务。
其基本研究框架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搜集并梳理相关文献,最后通过严密的演绎逻辑推理得出用文字描述的研究结论。
而实证研究方法强调数学方法,基本研究框架是:首先提出假设,然后收集样本数据并建立分析模型,最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具有数量特征的研究结论。
其一般研究过程是:确立研究课题-寻求相关理论-提出假设或命题-将假设或命题操作化—设计研究方案-搜集数据资料—分析数据、检测假相或命题-分析研究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它采用了归纳、分析、比较、综合与数学等基本会计研究方法,为解释和预测会计事务提供了新的概念框架,拓宽了会计研究领域.下面以两篇文献为例,具体阐述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论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密切联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控制的发展促进了企业价值理论的发展文章总结道:内部控制理论的每一个阶段性成果无不与企业组织形式、管理的环境和企业的价值目标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内部管理的变化,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理论也必将获得新的发展.2.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文章指出,内部控制是由控制主体根据企业总体目标而建立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查弊和纠错,而是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是参与企业经营的各利益相关者权益要求的实现途径,进而成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具体体现.3.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价值管理的具体化形式之一文章表示,价值管理可以具体化为各种形式,内部控制就是其中的具体形式之一,也是能促进企业价值不断增值的因素之一,可以将企业内部控制具体目标按照企业业务循环分解,所有具体的内部控制活动都有助于企业价值的增长,可以认为是企业价值活动的具体化形式.4.企业价值活动在内部控制的控制范围之内价值管理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和进行经营管理,而内部控制在设计与执行过程中有其特殊的基础作用,恰恰是协调企业各方利益关系的一种最佳手段,成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得以实现的强有力保证之一.文章第二部分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价值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针对现金流量考虑提升企业价值的途径综合来考虑,增加生产、扩大销售是提升企业价值的根本途径;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过多的营运资本占用意味着企业价值的降低,所以也要考虑营运资本的变动状况;同时,折旧的数量大小会影响到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另外,加强对企业现金流量的控制,对影响现金流量的各因素实施严格的内部控制,就有利于企业价值的增加. 2.制定可以提升企业价值的发展战略在战略制定过程中,首先要对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并专注于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其次要分析影响企业价值的核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论。
规范分析是通过制定一些规范准则或价值观来评判事物的好坏、正误的方法。
实证分析则是通过实证数据和经验事实来研究事物的原因和结果。
两种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首先,规范分析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念或理论框架来进行的。
它不仅仅是对事物的描述和解释,更着重于对事物的评判和规范。
规范分析主张通过制定一些规范准则,来评估社会现象和行为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它强调人们应当遵守某种规则、遵守某种社会价值观念,以达到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目标。
规范分析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道德和伦理研究。
通过对某种道德准则或伦理规范的规范分析,可以确定何为道德行为或伦理行为,进而指导人们的行为选择。
实证分析则是以实证数据和经验事实为基础进行的研究方法。
它关注事物的原因和结果,通过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来进行科学的解释和预测。
实证分析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社会科学的实证研究。
通过对社会现象和行为的实证分析,可以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科学的结论和建议。
实证分析注重对数据的科学处理和客观分析,以保证研究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在方法论上存在一些区别。
规范分析更加注重价值判断和规范准则的制定,而实证分析更加注重数据的搜集和分析。
规范分析是一种主观分析方法,依赖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主观判断;而实证分析是一种客观分析方法,依赖于实证数据和经验事实。
此外,规范分析更加关注事物的应该是什么样的,而实证分析更加关注事物是什么样的。
两种方法在研究中有着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价值。
规范分析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选择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是社会制度和规章制度的依据。
实证分析可以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为社会政策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相互补充和交叉,两者结合运用可以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在实际研究中,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并不是孤立的,常常会相互交叉和结合。
公共管理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实证研究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实数据来检验理论假设。
2. 规范研究法:侧重于分析应然状态,即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不是实际是什么样子。
3. 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公共管理实践来加深对公共管理的理解。
4.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资料来获得对公共管理的深入理解。
5. 案例研究法:通过对特定公共管理案例的深入分析,来理解和提炼公共管理的经验和教训。
6. 实验法:通过控制一定条件来观察和测量公共管理行为或结果的变化,以检验理论假设。
7. 观察法:通过观察公共管理行为或结果来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了解实际情况。
8.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数据,以了解公众对公共管理的需求和期望。
9. 内容分析法:通过分析公共管理政策文件的内容来了解政策的方向和重点。
10. 数学建模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和评估公共管理行为或结果的可
能变化。
以上就是公共管理中常用的一些研究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限制,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分类

教育研究方法分类教育研究方法是指用来获取、处理和分析教育问题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设计等不同的分类标准,教育研究方法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实证研究方法、解释研究方法、评价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
下面我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旨在通过观察、实证和验证来研究教育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通常使用定量研究设计,采集大量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等方法来总结和解释研究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探索因果关系、验证教育政策效果、评估教育实践等需要量化数据支持的问题。
2.解释研究方法:解释研究方法旨在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解释研究方法通常使用定性研究设计,采集质性数据,通过文字描述和解读来理解研究对象的意义和内涵。
这种方法适用于深入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解释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形成过程等问题。
3.评价研究方法:评价研究方法旨在评估教育项目、政策或实践的效果和质量。
评价研究方法通常使用混合研究设计,同时采集定量和定性数据,并运用多种评估工具和方法来测量和评估研究对象的特征和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衡量教育的效果、评估教育干预措施的成效等问题。
4.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旨在建立规范或标准来指导教育实践和决策。
规范研究方法通常使用专家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来收集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分析和比较来制定规范或标准。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定教育政策、开发教育课程标准等问题。
5.理论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旨在构建和发展教育理论。
理论研究方法通常通过文献综述、理论构建和理论分析等方法来总结、比较和改进现有理论,以推动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
这种方法适用于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整合不同理论、探索理论的适用性等问题。
除了上述分类方法,教育研究方法还可以根据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收集方式、数据分析方法等进行分类。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式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内容分析、质性分析等。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社会科学中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它们在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论证逻辑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含义和特点。
实证分析是指基于现实世界的实际观察和数据收集,通过统计学和实证研究方法来分析现象和问题。
它强调对事实的客观观察和记录,并试图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来进行统计和分析。
实证分析关注的是现象的描述、解释和预测,它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从事实层面上去发现规律和规则。
规范分析是指基于伦理、道德、法律等规范标准来进行的分析。
它关注的是现象和行为是否符合某种规范或标准,它的目标是研究如何遵循规范和标准来解决问题。
规范分析强调价值判断、规范制定和评估,它试图通过讨论伦理和社会价值来进行研究和决策。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在研究方法和论证逻辑上有很大的差异。
实证分析注重事实和证据的收集和分析,它依赖于实证研究方法和统计学的数据分析技术,通过观察和实证验证来达到科学的结论。
而规范分析则注重规范标准和价值判断,它依赖于伦理学、法学等规范制定和评估方法,通过判断现象和行为是否符合规范来进行决策和评估。
在研究设计上,实证分析通常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等方法来收集数据,通过量化分析和统计推断来验证假设。
而规范分析则采用小样本、访谈、案例研究等方法来收集数据,通过质性分析和逻辑推理来推导结论。
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实证分析可能忽略了背后的价值和道德考量,过分强调了客观分析和统计推断;而规范分析可能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过分强调了伦理和道德标准。
因此,综合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并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伦理标准和社会价值,才能对问题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决策。
总之,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社会科学中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强调客观观察和数据分析,通过事实的验证来发现规律;规范分析则强调规范标准和价值判断,通过判断现象是否符合规范来进行决策。
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才能对问题进行全面、准确的研究和决策。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强调
对现实的客观、实事求是的描述和解释,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研
究社会现象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
规范分析则以价值观念为基础,关注社
会科学研究的规范与价值问题,旨在提出规范建议和改善社会问题。
实证分析注重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实事求是的描述和解释,通过严
格的科学研究方法来验证研究假设。
实证分析依赖于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以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研究结论。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实证分
析可以揭示事实现象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为社会决策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规范分析则以价值观念为基础,关注社会科学研究的规范与价值问题。
规范分析主要关注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价值和伦理。
规范分析试图通过
研究人类社会行为与规范制度的关系,提出规范建议和改善社会问题。
规
范分析强调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旨在提供对社会的改进和创新的建议。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在研究方法和目的上存在一定差异。
实证分析更
加注重对事实的描述和解释,而规范分析更加关注价值问题和规范建议。
实证分析提供了客观、可验证的研究结果,规范分析则试图提供对社会决
策和政策的规范建议。
综上所述,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
且在方法和目的上存在差异。
实证分析强调对现实的客观、实事求是的描
述和解释,规范分析则以价值观念为基础,关注社会科学研究的规范与价
值问题。
然而,在实际研究中,两者常常会相互结合,以提供全面的研究
结果和建议。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采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或回答研究问题。
它以可观察的经验或实际数据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和定量分析来得出结论。
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实证性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empirical research)和实证性质性研究(Qualitative empirical research)两种类型。
实证研究的特点是基于实际数据和观察现象,通过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来验证假设或回答研究问题。
在实证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目的、构建研究问题、选择适当的样本和数据收集方法,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来处理数据和得出结论。
实证研究强调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追求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来验证假设或推理。
实证研究的优点是可以提供客观和可信的研究结果,能够较准确地验证假设或回答研究问题。
实证研究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可重复性,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实证研究也可以帮助识别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指导。
然而,实证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实证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可能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样本选择、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等,容易产生误差和偏差。
其次,实证研究往往忽视了背后的复杂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内在机制,对于解释和理解现象可能存在局限性。
实证研究还缺乏探索性和深入性,对于某些主观和复杂的问题,可能无法提供全面和细致的分析。
与实证研究相对应的是规范研究(Normative research),它关注应该是什么和如何应该是什么,强调规范、价值和道义的判断。
规范研究主要通过伦理学、法律学、哲学等方法,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规范性的分析和评价。
规范研究追求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关注价值导向和社会目标的实现,以及社会改良和公共政策的制定。
规范研究的特点是关注规范性问题和价值判断,侧重于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考虑。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
虽然二者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主要关注于对社会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和设想。
规范分析研究者的目标是推导出如何做事情(应该做什么)的规则或原则,以提供决策者或政策制定者参考。
规范分析通常从伦理、政治理论或法律等角度出发,对某种规范进行评估和建议。
例如,规范分析可以研究和评估一个政策是否符合民主原则,或者一个经济政策是否符合公平原则。
规范分析的结果通常是对当前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或提出改进的建议。
实证分析(Empirical Analysis)则关注于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以验证或测试某种假设或理论。
实证分析研究者的目标是从实际现象中推导出普遍性的规律或趋势,并解释其背后的原因。
实证分析通常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设计或统计分析等,以获取可量化的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等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
例如,实证分析可以通过调查和分析大量的调查数据,来研究某一政策对就业率的影响。
实证分析的结果通常是通过数据和统计方法来支持或反驳某种假设或理论。
虽然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都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但两者并非孤立存在。
在实践中,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经常相互交织在一起。
如果我们只从规范的角度进行研究,我们可能无法预测或解释某种政策的具体效果;而如果我们只从实证的角度进行研究,那么我们可能无法提供明确的价值判断和建议。
因此,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综合应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关注于对社会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和设想,旨在提供决策者参考;而实证分析关注于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收集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等手段来验证或测试某种假设或理论。
两者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互为补充,综合应用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论假设有两个人正在讨论最低工资法,这是你听到的两种表述:甲: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乙:应该提高最低工资现在不管你是否同意这两种表述,应该注意的是,甲和乙想要做的事情是不同的。
甲的说法像一个科学家:他作出了一种关于世界如何运行的表述。
乙的说法象一个决策者,他作出了他想要如何改变世界的表述。
一般说来,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如甲的表述,是实证的。
他们做出关于世界是什么的表述。
第二种类型,如乙的表述,是规范的。
规范表述是命令性的,他们作出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表述。
实证和规范的主要差别是我们如何判断他们的正确性。
从原则上说,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证据而确认或否定实证表述。
上面几段是经济学书上的解释。
当然我是复制别人的。
我个人认为:实证分析就是用实际的、带有普遍性的例子证明一个事物是按照什么规律运行着的;而规范分析则则是通过公理、定理逐渐证明事物应该按照什么规律运行着,但没有或者偏离、正要偏离轨道的运行着。
计量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说白了就是运用计量方法,对事物过去的数据进行的一种分析,既然是过去的数据,那就说明肯定用的是普遍的例子而且是实际的例子,所以计量经济学本身就是实证分析的一种方法,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的分析都应该被认为是实证分析。
实证性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
法国哲学家孔多塞(1743-1794)、圣西门(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
孔德1830到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出版,揭开了实证主义运动的序幕,在西方哲学史上形成实证主义思潮。
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
根据以上原则,实证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使我们暂时将目光从域外转向国内,从书本转向行动,从理想转向现实,从理论转向实践,因而它也必然会促使学者开始关注中国的问题,关注基层的问题,进而也是——关注“真正的问题”,实证研究使得法学不再生产和传播“纯粹的演绎知识”,而是累积在制度框架中行动着的知识,从而使得法律经验的累积成为可能,也使得更加务实的实用主义的审判成为可能。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由于法社会学研究注重的不再是国家制定的法律规则,而是影响这种规则制定的各种社会学因素,因此,这种研究更有可能脱离先前的政治法律观而迈向一种社会法律观,显示了一种新的法与社会之关系法学的兴起,构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范式的进步。
也即是说,其一要有研究所依之论据材料的经验性,其二研究方法是经验观察和量性分析,其三研究所论证之一般性判断的可证性。
研究材料这一点许多学者都有所掌握可说模仿。
但实证研究与现象分析、评述或说资料堆砌间的区别在于,实证研究是以形成经验性命题为研究目的的,而且其研究目的是具可证性的。
这一研究目的的差异可以说是其三者间区别的关键点。
我已经说了,城市规模的比较,是实证研究的范畴!!!什么叫实证研究???就是像理工科做实验一样,对社会科学进行研究!!!你给出判定标准,别人来判定,大家得到的结论一样,这就是做实验!!!你连标准都没有,吹嘘建成区多大,这叫感受或者感觉,不叫观点!!!在做论文时被要求做一个实证分析。
题目是证明货币政策对股市板块指数的影响。
导师给我的建议是: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做货币指标做格兰杰假设检验。
采用的指标是:隔夜同业拆借利率,一年期贷款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沪市房地产板块综合指数,狭义货币增长率这几个。
另外再做个Johansen协整检验。
我有点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指标以及为什么要用格兰杰假设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
哪位大大解答一下。
协整检验可以用来分析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可以检验几个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若存在,通过这一方法则能够得到一个或几个描述这几个变量之间均衡关系的方程,此外,这一方法还能够将长期均衡方程转化为描述各变量的变动在短期内的联系的误差修正模型(ECM)。
要做货币政策对股市板块指数影响的实证,首先要选择表示货币政策和股指的变量,才能检验这些变量间具有何种联系。
货币政策变量选择狭义货币增长率、隔夜同业拆借利率、一年期定期贷款利率,因为利率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比如加息就意味着紧缩性政策,而货币供应量是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因此,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的选择和变动,所以要用这些变量来做货币政策变量。
既然是做货币政策对股市板块指数的影响,那么就得选某个板块指数作为模型的因变量,检验货币政策变量(自变量)对其的影响。
当然,若选择房地产板块综合指数,实证的就是货币政策对房地产板块指数的影响。
在模型中加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作为两个自变量,是因为这两方面对股指有显著影响,前者是持有股票的一个机会成本变量,而后者是收入变量(规模变量),如果不加入这两个变量,模型结构将是错误的,即模型是缺失变量的。
在构造模型时,你必须将能够影响因变量(被解释变量)的因素考虑全面些。
格兰杰因果检验是基于自回归模型的一种检验方法,它通过检验模型排除某个自变量(解释变量)是否对模型具有显著影响,来判断这个解释变量是否是影响解释变量的一个原因。
比如在模型中排除利率变量估计得到的方程与不排除利率估计得到的方程有显著不同,那么,就说明利率对股指具有显著影响,利率变动是影响股指变动的一个原因。
关于协整方法的文章很多,建议看一些文章,至于理论和实例,这里有一些资料,需要或有兴趣的话自己去找吧:最近,不少研究生询问何谓实证研究?以下是Wikipedia的回答。
应该说是目前最权威的回答,因为普通词典的回答都不够全面。
各位不妨对比我从三部词典中检索到的释义和Wikipedia的释义!——王仁强注1. The empirical studies are likely to involve a panel data analysis basedon a given data set. ()2. empirical: relying or based solely on experiment and observation ratherthan theory [the empirical method] (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Dictionary)3. empirical: adj. based on, concerned with, or verifiable by observationor experience rather than on theory or pure logic. (The Oxford AmericanCollege Dictionary)Empirical method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Empirical method is generally taken to mean the collection of data onwhich to base a theory or derive a conclusion in science. It is part ofthe scientific method, but is often mistakenly assumed to be synonymouswith the experimental method.The empirical method is not sharply defined and is often contrasted withthe precision of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where data are derived from thesystematic manipulation of variables in an experiment. Some of thedifficulty in discussing the empirical method is from the ambiguity of themeaning of its linguist root: empiric.Contents1 According to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2 According to AccessScience@McGraw-HillAccording to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According to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nd Edition, 1989), empiric is derived from the ancient Greek for experience, ?μπειρ?α, which isultimately derived from ?υ in + πε?ρα trial, experiment. Therefore,empirical data is information that is derived from the trials and errorsof experience. In this way, the empirical method is similar to theexperimental method. However, an essential difference is that in anexperiment the different "trials" are strictly manipulated so that aninference can be made as to causation of the observed change that results.This contrasts with the empirical method of aggregating naturallyoccurring data.Adding further confusion is another connotation of empiric. Strictempiricists are those who derive their rules of practice entirely fromexperience, to the exclusion of philosophical theory.The OED further states that an empiric is "one who, either in medicine orin other branches of science, relies solely upon observation andexperiment" [emphasis added]. In this case, an empiricist can be someonewho conducts an experiment but without using a hypothesis to guide theprocess, i.e., strictly by the trial-and-error method. This is counter toone of the main tenets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that of thehypothetico-deductive method, where the manipulation of the variable in an experiment is dictated by the hypothesis being tested.According to AccessScience@McGraw-HillThe empirical method is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the collection of alarge amount of data before much speculation as to their significance, orwithout much idea of what to expect, and is to be contrasted with moretheoretical methods in which the collection of empirical data is guidedlargely by preliminary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what to expect. Theempirical method is necessary in entering hitherto completely unexploredfields, and becomes less purely empirical as the acquired mastery of thefield increases. Successful use of an exclusively empirical method demandsa higher degree of intuitive ability in the practitioner.什么是实证研究?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06-3-1 18:37提问者:lightblueqh - 一级网友推荐答案一.什么是实证性研究实证性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