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的设计与计算
三柱式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

盖梁抱箍法施工及计算第一部分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图一、施工设计说明1、概况桥长1012.98米,各墩为三柱式结构(墩柱为直径2.0m的钢筋砼结构),墩柱上方为盖梁。
盖梁为长26.4m,宽2.4m,高2.6m的钢筋砼结构,引桥盖梁砼浇筑量大,约156.1m3。
图1-1 盖梁正面图(单位:m)二、盖梁抱箍法结构设计1、侧模与端模支撑侧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6mm,肋板高为10cm,在肋板外设2[14背带。
在侧模外侧采用间距1.2m的2[14b作竖带,竖带高2.9m;在竖带上下各设一条φ20的栓杆作拉杆,上下拉杆间间距2.7m,在竖带外设φ48的钢管斜撑,支撑在横梁上。
端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6mm,肋板高为10cm。
在端模外侧采用间距1.2m的2[14b作竖带,竖带高2.9m;在竖带外设φ48的钢管斜撑,支撑在横梁上。
2、底模支撑底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8mm,肋板高为10cm。
在底模下部采用间距0.4m工16型钢作横梁,横梁长4.6m。
盖梁悬出端底模下设三角支架支撑,三角架放在横梁上。
横梁底下设纵梁。
横梁上设钢垫块以调整盖梁底2%的横向坡度与安装误差。
与墩柱相交部位采用特制型钢支架作支撑。
3、纵梁在横梁底部采用单层四排上下加强型贝雷片(标准贝雷片规格:3000cm×1500cm,加强弦杆高度10cm)连接形成纵梁,长30m,每两排一组,每组中的两排贝雷片并在一起,两组贝雷梁位于墩柱两侧,中心间距253.6cm,贝雷梁底部采用3m长的工16型钢作为贝雷梁横向底部联接梁。
贝雷片之间采用销连接。
纵、横梁以及纵梁与联接梁之间采用U 型螺栓连接;纵梁下为抱箍。
4、抱箍采用两块半圆弧型钢板(板厚t=16mm)制成,M24的高强螺栓连接,抱箍高1734cm,采用66根高强螺栓连接。
抱箍紧箍在墩柱上产生摩擦力提供上部结构的支承反力,是主要的支承受力结构。
为了提高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同时对墩柱砼面保护,在墩柱与抱箍之间设一层2~3mm厚的橡胶垫,纵梁与抱箍之间采用U型螺栓连接。
盖梁模板及支架设计计算

盖梁模板及支架设计计算1) 抱箍设计计算:盖梁采用抱箍法施工,用钢箍卡固在墩柱上,搭贝雷架工字槽钢,再铺横方木或槽钢,上再安装盖梁底模。
1. 抱箍承受的垂直力:①盖梁高1.6m ,宽1.9m ,长14.86m ,砼42.5m 3,钢筋6933Kg ,盖梁重:42.5×2.3+6.93=104.7T②底模、侧模重底模重3.362T ,测模重2×(3×10)×37.38Kg/片=2243Kg[12槽钢12.31Kg/m 6×17×12.31=1255 Kg立柱:11×1.8×2×12.31=487Kg ,三角支架2个:1.062T底横梁[22 25条×3.2×24.99=2000Kg人行工作台1T③贝雷架 12片,0.275×12=3.3T④施工设备、人员、倾倒混凝土及振捣荷载 2.5T,合计:121.908T,加大荷载安全系数1.1.121.908×1.1=134.099T =1340.99KN全部荷载分配在两个墩柱上,故每个墩柱承受力为:KN T T 5.67005.6721.134≈= 即每个抱箍要承受67.0T (670.5KN )的垂直力。
加抱箍自重0.305T 为67.355T 。
抱箍承受的垂直力转化为抱箍与墩柱的摩擦力来承受。
摩擦系数:铁板与橡胶0.6,橡胶与混凝柱0.8,故取铁板与橡胶的摩擦系数0.6故需要的正压力673.55KN/0.6=1122.6KN ,采用d 24螺栓,每个螺栓允许拉力262KN最小螺栓个数1122.6KN/262KN =4.28个螺栓。
采用12个螺栓,其安全系数为12/4.28=2.8可施工时每个螺栓的最小拉力:1122.6KN/12=93.55KN每个螺栓的最小拧扭矩:tc =K ×PC ×dtc -扭矩 K -钢与钢的摩擦系数,0.15~0.2取0.2.d -螺栓外径 PC -螺栓拉力tc =0.2×93.55×0.024=0.4490KN*m为了保证螺栓不至于损坏,拧扭矩不要过大,最大扭矩为:tc =K ×P ×d ,这时K 取0.15,tc =0.15×262×0.024=0.9432建议施工时取其中值:m KN .6961.029432.04490.0=+ 2)贝雷架梁的应力验算:总重量134.099T (见前页),盖梁长14.86m ,柱间距离8.46m ,(高良桥9#~14#墩为8.65m )柱间均布荷载估算:m T /024.986.14099.134= 贝雷架:[12 Ix =388.5cm 4,A =15.65cm 29.024T/m 2[123.1 8.65m 3.1XX1.5m贝雷架截面惯性矩: 0.687mIx =4×388.5+4×15.69×68.72 [12=1554+296208=297762cm 2cm Kg m T ql M .104.84.4.8465.8024.98181522⨯==⨯⨯== (按简支梁计算偏安全)MPa cm Kg I yM 2.106/93.10621097762.22104.8475255==⨯⨯⨯⨯==σ 3)灌砼前风力引起的模板倾覆稳定计算1、受力如图下图,9.755T 0.1794T/m 2抱箍支承点1.42m①查抱箍计算单模板支架等重9.7551宽:1.3+0.12=1.42m②抱箍支承点距离:墩柱直径+贝雷架2③模板高1.8m④风压强度,查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广宁为W0=100Kg/m2=0.1T/m2风载体系数:方型为K1=1.3风压高度变化系数:K2=1.2,(26m高)地形地理条件系数:K3=1.15,(山岭、峡谷、风口区)风载强度:W=K1×K2×K3×W0=1.3×1.2×1.15×0.1T/m2=0.1794 T/m2⑤风力:受风面积承风压强:17×1.9×0.1794=5.490T风力重心高1.8m/2=0.9m,风力倾覆弯矩5.490T×0.9m=4.941T*m抗倾覆弯矩:9.755T×1.42/2m=6.926T*m安全系数6.926/4.941=1.40可4)贝雷架也可用三层I28工字钢代用,使用时两层工字钢必须焊接在一起,共同受力。
盖梁计算书

盖梁计算书一、计算说明、参数段家咀互通主线左幅P38-P40、右幅P42-P44、ZK7+348.5滠口高架桥1-10#、K7+295.6滠口高架桥2/3/4/5/7/6/8/9/10#共26个墩位,墩柱直径1.8m,盖梁尺寸为15.45m*1.9m*1.8m,累计26个盖梁,均为双柱一般构造盖梁,采用C35混凝土。
盖梁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施工方法。
侧模板设置横肋:横肋[10槽钢,间距为0.3m,横向加劲楞直接焊接在模板上;竖肋:竖肋[12槽钢,间距为1.00m,且其上安装对拉螺杆。
计算参数:Q235钢强度设计值:抗拉、抗压、抗弯:[σ]=170Mpa,抗剪[σ]=100Mpa二、计算依据和参考资(1)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武汉至河口段工程段家咀互通主线、ZK7+348.5滠口高架桥和K7+295.6滠口高架桥上构设计图纸;(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11)(3)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5)机械工程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三、荷载1、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7)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中提出的采用内部振捣器时,新浇筑的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二式中的较小值:2/121022.0V t F ββγ=HF γ=式中F 为新浇注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2/m kN )γ为钢筋混凝土的重力密度(3/m kN )0t 为新浇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或采用经验公式152000+=T t 计算(T 为混凝土的温度℃),本计算0t 取10h。
V 为混凝土浇注速度(h m /),V 取0.45h m /。
H 为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到新浇注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本计算H=1.8m。
引桥盖梁支架设计计算(抱箍)

引桥盖梁施工支架(抱箍)设计计算1、荷载统计盖梁自重1065KN(砼容重取25KN/m3),模板重量(底模+侧模+分配梁)95KN,近似的简化为均布线荷载作用在抱箍牛腿上方的横梁上(双肢HN60*20型钢),q=90KN/m.则均布线荷载大小q=(1065+95)/14=82.85KN/m,计算时取盖梁施工支架布置示意图2、承重横梁设计计算抱箍牛腿上承重横梁采用双肢HN60*20型钢,其结构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Array结构计算简图表示-方向支座反力图表示-方向剪力图表示-方向弯矩图表示-方向应力图02/01/2011表示-方向位移图由上述计算可看出,选用2HN60*20型钢作为承重横梁,可以满足施工需要。
3、抱箍设计抱箍采用Q235钢、12mm钢板,抱箍高度为60cm,墩柱直径为D=160cm;两半抱箍对接处采用10颗8.8级M24高强螺栓连接。
抱箍设计如图示:抱箍设计图2.1 抱箍与墩柱间的摩擦力计算受力计算简图2.1.1 抱箍对墩柱的压应力σ1 公式:μσ1B πD=KF式中:μ—摩擦系数,取0.3;B —抱箍高度,根据抱箍设计图取0.6m ;D —墩柱直径,取1.6m 计算; K —荷载安全系数,取K =1.2 ;F —作用在抱箍上的荷载,计算时取F =650KN ; [σc ]—砼墩柱抗压强度容许值,其值不大于0.8Ra b ;本工程中墩柱砼设计标号为C30,其轴心抗压强度Ra b =21.0MPa,则0.8Ra b =0.8*21.0=16.8MPa ;代入相关量值得:σ1=0.862 ⅰ<[σc ] =16.8 MPa 2.1.2 抱箍内应力σ2力的合成图/2120sin Br d Bt πσθθσ=⎰化简得:σ2=σ1r/t式中:t —抱箍钢板厚度,根据抱箍设计则取t=12mm ; r —墩柱半径,此处取r=0.8m ; 代入相关量值得:σ2=57.5 MPa <[σQ235] =145MPa2.1.3 σ2=57.5 MPa 时,一半抱箍的伸长量:△L=(σ2/E )πr 则抱箍加工长度(一半):L=πr-△L=(1-σ2/E )πr式中:E —钢材的弹性模量,E=2.06*105MPa ;代入相关量值得:L =(1-σ2/E )πr=(1-57.5/2.06*105)*3.14*0.8*1000 =2512 mm2.1.4 两半抱箍牛腿腹板处采用10颗8.8级M24高强螺栓连接,螺栓布置如图示抱箍钢板所受拉力P : P=σ2*A=57.5MPa*12*600/1000=414KN 螺栓设计拉力Nt :Nt=Nt b *n=141.1*10=1411KN式中:A —抱箍钢板带的截面面积;Nt b —8.8级M24高强螺栓承载力设计值(受拉),此次取Nt b =141.1 KN ;P <Nt ,抱箍螺栓设计合理,可以满足施工使用。
盖梁计算书

计算书一、钢管柱抱箍施工方法1、工程概况盖梁宽为3.32m,中间1.42m宽混凝土结构最高为3.9m,下部混凝土结构最高为2.1m。
双层H700型钢间距为1.9m,30工字钢间距为0.6m,长度为7.5m 标准段H700型钢中间钢管柱跨度为10m,两侧跨度为6m,外侧悬臂3.3m(有2m为工作面)2、施工荷载中间1.42m混凝土均布荷载为3.9*2.6=10.14t/m两侧各0.95m范围混凝土均布荷载为2.1*2.6=5.46t/m施工人员,机具、材料荷载:=2.5kN/m2P1砼冲击及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P=2.5kN/m22模板自重荷载:=1.5kN/m2P43、30工字钢计算:中间1.42m 101.4+2.5+2.5+1.5=107.6kN/m2*0.6=64.56kN/m两侧0.95m 54.6+2.5+2.5+1.5=61.1kN/m2*0.6=36.66kN/m结果最大应力为40.5MPa<210MPa,符合要求。
最大变形为0.3mm<3320/400=8.3mm支点反力为80.351KN.80.351+1.2=81.551KN4、H700型钢计算:最大应力为160.2 MPa<210MPa,符合要求。
最大变形为19mm<10000/400=25mm,符合要求。
抱箍处支点反力为846.163KN,钢管柱支点反力为1125.719KN。
5、钢管柱计算钢管柱最大应力为84.952 MPa<210MPa,符合要求。
最大变形为4mm钢管柱基础计算:1125.719/(3.14*0.3*0.3)=3983.4KPa=4MPa<20MPa(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
6、抱箍计算抱箍受竖向力为846.2KN,即该值为抱箍需产生的摩擦力,螺栓数目计算:M24螺栓的允许承载力:[NL]=Pμn/K式中P为高强螺栓的预拉力,取225kNμ摩擦系数取0.3传力接触数目取1.6*1.6*0.5=1.28K为安全系数取1.7[NL]=50.82KN螺栓数目m=846.2/50.82=16.6≈17,实际布置螺栓为24个。
盖梁计算

施工平台受力计算书一、工程概况盖梁设计尺寸:双柱式盖梁设计为长11.86m ,宽2.1m ,高1.8m ,混凝土方量为43.56方,悬臂长2.23m ,两柱中心距7.4m 。
二、总体受力计算1、荷载计算1) 混凝土自重荷载W 1=43.56×26=1133kN ;2)模板荷载A 、定型钢模板,每平米按1.2kN 计算。
W 2=(11.86×1.8×2+1.8×2.1×2)×1.2=60.3kN ;3)施工人员、机械重量按每平米1kN ,则该荷载为:W 3=11.86×2.1×1=25kN ;4)振捣器产生的振动力盖梁施工采用50型插入式振动器,设置3台,每台振动力5kN 。
施工时振动力:W 4=5×3=15kN ;总荷载:W=W 1+ W 2+ W 3+ W 4 =1133+60.3+25+15=1233.3kN5)荷载集度计算横桥向最大荷载集度:q h1=(W+0.9×1.23×2.1×26)/11.86=(1233.3+60.4)/11.86=109kN/m ;最小荷载集中度q h2= q h1/2=55kN/m顺桥向荷载集度取跨中部分计算:q s = q h1/2.1=109/2.1=51.9kN/m2、强度、刚度计算1)木材强度验算取盖梁跨中横向一米段对木方进行计算,其中横向一米荷载共有2根方木2根10#槽钢承担,顺桥向荷载集度:q s = q h1/2.1=109/2.1=51.9kN/m ,受力图:弯矩图剪力图其中最大弯矩为:M=20.4kN ·m ,最大剪力为:Q=46.7kN单条10cm ×10cm 的方木的抗弯模量W x =166.67×10-6m 3,抗剪面积A=0.01m 2单条10#槽钢抗弯模量W x =39.4×10-6m 3,抗剪面积A=12.74×10-4m 2 根据应力公式可以得出最大拉应力:σ=M/W x =20.4×1000/39.4/3=172MPa <[σ]=200MPa;根据剪应力公式可以得出剪切应力:τ=1.5Q/A=70×1000/12.74/3=18.3MPa <[σ]=85MPa;2)纵梁45b 工字钢计算实际施工中盖梁两端部分模拟为梯形荷载,最小值为55kN/m ,最大值为109kN/m ,跨中模拟均布荷载109kN/m ,实际施工中立柱顶部混凝土完全由立柱承受,但为安全起见,计算模型将此部分混凝土考虑在内,工字钢计算模拟图形如下图:弯矩图(荷载组合)剪力图(荷载组合)荷载组合其中荷载组合后最大弯矩为:M=-562kN·m,最大剪力为:Q=48.7kN,最大支撑力F=78.7kN2)工字钢强度验算单片45b工字钢抗弯模量W=1500×10-6m3,x单片工字钢抗剪面积A=111.4×10-4m2实际为两片工字钢受力,工字钢弯拉应力为:=562×103/1500/2=187MPa[σ]=200MPa;σ=M/Wx3)工字钢剪力验算τ=1.5Q/A=1.5×48.7×1000/2/111.4/2=1.6MPa <[σ]=85MPa;三、穿心棒法施工钢棒验算钢棒作为主要承重构件,承受来自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保证安全稳定,对钢棒的抗剪和抗弯强度进行验算。
桥梁盖梁混凝土计算公式

桥梁盖梁混凝土计算公式
混凝土体积 = 梁的截面积× 梁的长度。
在计算混凝土梁的截面积时,需要考虑梁的宽度和高度。
通常情况下,梁的截面积可以用矩形或梯形的形式来近似计算。
对于矩形截面的梁,截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梁的截面积 = 宽度× 高度。
而对于梯形截面的梁,截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梁的截面积 = (上底 + 下底) × 高度÷ 2。
在确定混凝土梁的长度时,需要考虑梁的跨度以及设计要求的覆盖层厚度等因素。
此外,在计算混凝土梁的强度时,需要根据设计荷载和设计标准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根据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来计算所需的水泥、砂、骨料等材料的用量。
总的来说,混凝土梁的计算公式涉及到多个因素,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计标准来进行综合计算。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需要由专业的结构工程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计算和设计。
桥梁盖梁计算方量计算公式

桥梁盖梁计算方量计算公式桥梁是连接两个地方的重要交通工程,而盖梁是桥梁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盖梁的方量进行准确计算,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本文将介绍桥梁盖梁计算方量的计算公式和相关内容。
一、盖梁方量计算公式。
盖梁的方量计算是根据盖梁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进行的。
一般来说,盖梁的方量计算公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计算盖梁的体积。
盖梁的体积可以通过盖梁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盖梁可以看作是一个长方体或梯形体,其体积可以通过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对于一个长方形盖梁,其体积可以通过长度、宽度和高度进行计算,公式为,V = L × W× H。
2. 考虑盖梁的损耗和浪损。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盖梁的材料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损耗和浪损。
因此,在计算盖梁方量时,需要考虑这部分损耗,并在计算公式中进行相应的修正。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一定的损耗率对盖梁的体积进行修正计算。
3. 考虑盖梁的密实度。
盖梁的密实度是指盖梁内部材料的填充程度,对盖梁的方量计算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计算盖梁方量时,需要考虑盖梁的密实度,并在计算公式中进行相应的修正。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盖梁的密实度对盖梁的体积进行修正计算。
以上是盖梁方量计算的一般步骤和计算公式。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盖梁的方量进行准确计算,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管理。
二、盖梁方量计算的相关内容。
除了计算公式外,盖梁方量计算还涉及到一些相关内容,包括盖梁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方面。
1. 盖梁的设计要求。
在进行盖梁方量计算时,需要根据盖梁的设计要求进行相应的计算。
盖梁的设计要求包括盖梁的几何形状、尺寸、材料要求等内容,这些都会对盖梁方量的计算产生影响。
2. 盖梁材料选用。
盖梁的材料选用直接影响盖梁方量的计算。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密度、损耗率等特性,需要在计算公式中进行相应的修正。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盖梁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选用合适的材料,并进行相应的方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