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印工序 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合集下载

彩色激光打印机故障常识

彩色激光打印机故障常识

彩色激光打印机故障常识彩色激光打印机故障常识彩色激光打印机黑道故障一、感光鼓(1)刮板压力过大,长时间摩擦造成感光表面普遍划伤;(2)感光鼓安装不合适,与其它部件接触划伤感光鼓。

二、清洁部分(1)刮板的刃口积粉过多,清洁效果不良;刃口有缺陷。

(2)纸张的一端有黑带、一般是对应该端的充电部分或清洁部分出现故障。

三、显影部分(1)磁辊上沾有条状墨粉凝结物;(2)显影辊上墨粉分布不均匀,程条状分布,刮刀下有杂物或纸屑。

四、定影部分(1)卡纸或凝固的墨粉堵塞定影器入口,转印后尚未定影的印品与定影器入口磨损,而出现黑条及图像损伤,可用酒精擦拭;(2)加热辊表面清洁不良,沾有墨粉,产生黑条。

怎么设置打印机端口,打印机端口设置的方法第一步:将打印机连接至主机,打开打印机电源,通过主机的“控制面板”进入到“打印机和传真”文件夹,在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添加打印机”命令,打开添加打印机向导窗口。

选择“连接到此计算机的本地打印机”,并勾选“自动检测并安装即插即用的打印机”复选框。

第二步:此时主机将会进行新打印机的检测,很快便会发现已经连接好的打印机,根据提示将打印机附带的驱动程序光盘放入光驱中,安装好打印机的驱动程序后,在“打印机和传真”文件夹内便会出现该打印机的图标了。

第三步:在新安装的打印机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共享”命令,打开打印机的属性对话框,切换至“共享”选项卡,选择“共享这台打印机”,并在“共享名”输入框中填入需要共享的名称,例如CompaqIJ,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共享的设定。

提示:如果希望局域网内其他版本的操作系统在共享主机打印机时不再需要费力地查找驱动程序,我们可以在主机上预先将这些不同版本选择操作系统对应的驱动程序安装好,只要单击“其他驱动程序”按钮,选择相应的操作系统版本,单击“确定”后即可进行安装了。

2.配置网络协议为了让打印机的共享能够顺畅,我们必须在主机和客户机上都安装“文件和打印机的共享协议”。

印刷日常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印刷日常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印刷日常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印刷注意事项:1、拖刀、起线、粘棍皱纸、套偏等质量问题处理方法必须灵活运用,平时多留意、勤挑刀,多刮棍上粘的墨就能有效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2、印刷时每1-2天清洗滤网一次。

3、经常挑刀避免起线。

4、装版时一定要将有跟踪线的那边向有版齿的方向。

5、检查墨泵是否盖好,预防溅墨到产品上。

6、版轴一定要每天加油,防止版轴磨损。

7、印刷过程中应注意:温度、湿度、速度、版深浅、刮刀角度、油墨的粘度、松版(走位)、快干剂与慢干剂的比例等。

8、红、黑、绿、色墨越稀,覆盖越好(但字偏粗);9、丁酯、异丙醇、无水酒精统称为慢干剂(快干封版要加丁酯);乙酯是快干剂(粘辊要加乙酯)。

10、金字印出效果不上金(不够亮)时,可加2-3两透明黄(12.5秒-13.5秒)11、日常开油墨、溶剂配比:底墨:溶剂(乙酯:异丙醇=1:1):原墨=2(桶):1(桶),16.5秒-17秒。

面墨:溶剂:原墨=1:1,18.5秒-19秒。

色墨:溶剂(丁酯:异丙醇=7:3),有时是全丁酯,21秒-23秒。

金墨:全丁酯、粘辊时加少量乙酯,13.5秒-14秒。

醇墨(水墨):18.5秒-20秒,具体由是新或旧版来决定。

看情况要加:调墨油(字糊或重影时加调墨油)、慢干剂、冲淡液、调金油等。

印刷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一、偏位(即横向套偏):是指有二个或以上的印版在印刷过程中不对称、或套印不正确。

检查是否版轴螺丝没有固定好或烘箱温度是否过高。

主要表现有:往同一方向偏、往相反方向偏处理方法:1、通知其他员工在半成品上放上标记;2、有针对性进行打版,发现哪一种颜色套偏就调校该版的位置,调准后马上在半成品上放上标记;3、如果是经常性套偏就要检查有没有版松,版轴固定座有没有锁紧,没有锁紧就要重新锁紧;4、调节各版温度、压力,两边都凸出来的就要将前一版的温度提高,相反的就要降低。

(尤其是往相反方向偏的);5、观察车间的干湿度、温度,如果温度高,湿度低,可以向车间地面泼水加湿降温。

印刷过程中的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案研究

印刷过程中的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案研究

印刷过程中的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案研究在当今的印刷行业中,印刷质量和效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然而,在印刷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故障,这些故障不仅影响了印刷品的质量,还可能导致生产延误和成本增加。

因此,对印刷过程中的故障进行分析,并研究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常见的印刷故障类型1、颜色偏差颜色偏差是印刷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这可能是由于油墨的质量、色彩管理系统的不准确、印刷压力不均匀或纸张的吸墨性能差异等原因引起的。

比如,油墨的颜色调配不准确,会导致印刷出来的颜色与预期的颜色有较大的出入;印刷压力不均匀会使得油墨在纸张上的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颜色的一致性。

2、套印不准套印不准指的是在多色印刷中,不同颜色的图案没有精确地对齐。

这可能是由于印刷机的精度问题、纸张的伸缩变形、印版的制作误差或者印刷过程中的张力控制不当等因素导致的。

例如,纸张在印刷过程中吸收水分后发生伸缩,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就容易出现套印不准的情况。

3、糊版和脏版糊版是指油墨在印版上堆积,导致图文部分不清晰;脏版则是指非图文部分沾上了油墨。

造成糊版和脏版的原因可能有油墨的粘性过高、印刷速度过慢、刮刀压力不足或印版表面磨损等。

比如,油墨粘性过高会使其在印版上难以转移,容易造成堆积。

4、起皱和折痕纸张在印刷过程中出现起皱和折痕,会严重影响印刷品的质量。

这通常是由于纸张的含水量不均匀、印刷压力过大、走纸路径不顺畅或者纸张本身的质量问题引起的。

例如,纸张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在受到印刷压力时就容易产生起皱现象。

5、网点丢失和增大网点是印刷图像的基本组成部分,网点的丢失和增大都会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层次感。

网点丢失可能是由于印版的质量问题、印刷压力过大或油墨的干燥速度过快等原因;网点增大则可能是由于油墨的流动性过大、印刷压力过高或者纸张的表面粗糙度不合适等因素造成的。

二、印刷故障的原因分析1、材料因素(1)油墨油墨的性能对印刷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常见印刷故障分析及解决对策

常见印刷故障分析及解决对策

常见印刷故障分析及解决对策刮刀线痕(刀丝、刀线)1.1刮刀线痕产生的原因①无油墨的线痕。

主要是油墨中混入了坚硬的无机杂质,如沙子等。

②较粗的有油墨的连续刮刀线痕。

是由于一些软性粒子顶起了刮墨刀,或刃口损伤而产生。

③“流星”状的刮刀线痕。

这类刮刀线痕一般在印刷版辊的网点很浅或未雕刻网点部分出现,时隐时现,危害大也较复杂。

涉及到油墨.制版很多因素。

主要原理是:版与刮刀产生的铬离子和油墨中的“活性粒子”结合并吸附在版辊上所导致的。

④细丝状的连续性刮刀线痕。

这类刮刀线痕细小,像头发丝一样。

其产生的原因很复杂。

总的来说,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a.辊筒表面镀铬层硬度不够光洁度不好。

b.油墨细度不够。

c.车间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洁净也会影响,特别是温度和湿度的突然变化。

d.静电方面。

e.刮刀方面。

硬的刮刀比软的刮刀产生的线痕要多。

1.2处理对策第一类的无油墨的刮刀线痕,处理时将刮刀稍微松开,用竹刀轻按刀身或轻擦,或升高压辊,将刮刀完全松开,让油墨将硬粒子带走。

处理时注意不能太用力,以防弄伤版辊。

第二类刮刀线痕是最简单的,只要用竹刀擦去即可,如果是刮刀损伤的,则要换刀。

第三类刀线痕(流星式或循环性刮刀痕)。

这类刮线的处理较难,需综合进行。

方法为:①过滤油墨。

②加入活性减缓剂消除印刷过程中产生的活性基团。

③横扫磨版。

用50目的金相砂纸对印刷版辊进行横扫式磨版。

④刮刀也应作适度的研磨及调整。

第四类刮刀线痕(细丝状刮刀线痕)。

这种线痕的处理最复杂,必须认真分析清楚产生原因。

基本的处理方法为:①用50目金相砂纸轻轻贴在线痕处磨版。

注意磨的时候砂纸能轻轻贴住。

另外,印刷速度太慢也不能使用此方法。

②过滤油墨或用另一桶油墨,甚至换另一类型油墨。

③使用印刷辅助剂也有一定作用,但加入助剂后必须保证油墨完全循环过滤。

在磨完版后先用助剂洗版,再添加于油墨中效果更好。

④轻度刀线时使用快干溶剂。

⑤改善印刷机的消除静电功能及在油墨中加入一定的抗静电剂。

印刷故障解决方法

印刷故障解决方法

在印刷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不一样的故障,有经验的印刷师傅可以快速的解决一些印刷小故障,我主要介绍四点印刷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印刷故障解决方法一、如何鉴别水分的大小鉴别水分的大不,首先应看版面水分。

这一点,要凭操作者的经验。

一般来说,水分大,版面反射光量强,侧视较亮;反之,版面反射光量弱,侧视较暗;如果水分过大,还可从以下几点中观察出来:(1)用卡纸在墨辊上铲墨,卡纸上会留有细小水珠;(2)串水辊上有细小水珠,墨辊组中脱墨现象或有水珠;(3)关水后或停机较久版面水分仍未干涸;(4)印迹网点空虚,墨色暗淡无光泽;(5)橡皮滚筒尾梢处有水影或水珠。

二、画册印刷套印不准的主要因素前后套印不准:(1)印刷机 a. 天地调节盘锁紧螺丝没有固定,或送纸摇臂上M5内六角螺丝是否已固定紧; b. 推纸座铜套是否磨损; c. 送纸牙磨损;d. 印刷压力过小;e. 齿轮磨损;f. 橡皮布过松,没有绑紧。

(2)纸张a. 纸张裁切精度不高;b.印刷时水量过大,纸张有伸缩。

(3)其它a. 印版或原稿本身有问题;b. 卡纸堆的过高或压纸块压的过重而导致卡纸走斜。

左右套位不准: a. 左右挡板过紧或左右挡板螺丝是否固定;b. 卡纸长短不一;c. 滚筒左右窜动;三、墨杠是的何产生,怎样消除?墨杠指的是在印刷平网或实地印刷时,印版版面及印件上出现轴向的一条条明显的深条痕,俗称"黑条杠"或"黑条头"。

墨杠产生的原因及消除办法是:(1)滚筒齿轮使用年久磨损,应重新更换一组新齿轮;(2)印刷压力过大或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间的压力太大。

应调整适当的压力;(3)齿轮间嵌有纸毛、墨皮等污物。

应清除齿轮间各种污物,加入新的齿轮润滑油,加强对机器的清洁保养工作;(4)印版与靠版辊之间压力过大,应调节靠版辊与印版的压力;(5)靠版辊表面凹凸不平或辊芯弯曲、不直,应更换新的墨辊;(6)油墨过稀,应加入适量的0#调墨油,以增强油墨的粘性;(7)纸张粗糙,表面强度差。

印刷常见不良与解决对策汇总

印刷常见不良与解决对策汇总
1)调整维修部件;
2)喷粉剂量大;
2)适当调整喷粉剂量;
3)排风扇调节不当,吹风不匀导致喷粉扩散不匀;
3)调整排风扇;
4)收纸台部位喷粉积聚,印刷过程中有粉点掉落;
4)清除印刷机器上积聚的粉尘;
11
糊版
印刷图文不清晰出现印迹模糊 或网点连成一片的现象。
1)油墨太稀,粘性不足;
1)增加油墨浓度;
2)版面墨量过多,水量过小;
2)调整水墨平衡;
3)水斗液的酸性太低导致亲水下降吸收油墨;
3)调整水斗液PH值;
4)靠版墨辊压力欠佳,不起收墨作用;
4)调整墨辊压力;
12
脏版
印刷品的空白部分产生着墨的 现象;
1)水辊、墨辊或印版脏污;
1)清洗干净;
2)印版氧化;
2)更换印版;
3)水辊或墨辊在印版上滑动或振动;
3)调整水辊或墨辊压力;
B.印版安装未锁糸;
2)
A.调节合适的压力
B.紧固印版螺丝;
3) 工艺:拼版不正;
p)重新拼版、出版;
4)材料:
纸张吸水性能不稳定或水份不均,伸缩不统一;
4)
纸张印前调湿或更换合格纸张。
4
水干
水墨失去平衡,水量不足以润 湿印版,导致印品脏污或有色 部位花糊现象;
1)水辊压力调节不当,印刷时水量小,使供水量 不足;
2)油墨太稀,墨色散;
2)调稠油墨;
3)条码设计问题,印版线条太粗或线条过细;
3)重新设计,更换条码效果合格的印版;
23
皱纸
印刷过程中纸张打皱现象
1)纸张湿度过大;
1)更换纸张;
2)纸张变形;
2)更换纸张;
3)印刷机炮压过大;

常见印刷故障解决方法

常见印刷故障解决方法

常见印刷故障解决方法常见印刷故障解决方法1、制版时,原稿要分成青(c)、品红(m)、黄(y)、黑(k)四色,其分色原理是什么?答:彩色画稿或彩色照片,其画面上的颜色数有成千上万种。

若要把这成千上万种颜色一色色地印刷,几乎是不可能的。

印刷上采用的是四色印刷的方法。

即先将原稿进行色分解,分成青(c)、品红(m)、黄(y)、黑(k)四色色版,然后印刷时再进行色的合成。

所谓"分色"就是根据减色法原理,利用红、绿、蓝三种滤色片对不同波长的色光所具有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将原稿分解为黄、品、青三原色。

在分色过程中,被滤色片吸收的色光正是滤色片本身的补色光,以至在感光胶片上,形成黑白图像的负片、再行加网,构成网点负片,最后拷贝、晒成各色印版。

这是最早的照相分色原理。

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印前扫描设备将原稿颜色分色、取样并转化成数字化信息,即利用同照相制版相同的方法将原稿颜色分解为红(r)、绿(g)、蓝(b)三色,并进行数字化,再用计算机通过数学计算把数字信息分解为青(c)、品红(m)、黄(y)、黑(k)四色信息。

2、印前图像为什么要加网?答:因为印刷工艺决定了印刷只能采用网点再现原稿的连续调层次,图若放大看,就会发现是由无数个大小不等的网点组成的。

我们看到网点大小虽然不同,但都占据同等大小的空间位置,这是因为原稿图像一经加网以后,就把图像分割成无数个规则排列的网点,即把连续调图像信息变成离散的网点图像信息。

网点越大,表现的颜色越深,层次越暗;网点越小,表现的颜色越浅,表示的层次越亮。

每个网点占有的固定空间位置大小是由加网线数决定的,例如,加网点目数为150lpi,则在一英寸的长度或宽度上有150个网点。

网点空间的位置和网点大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如c50%代表的含义是网点大小占网点空间位置的50%,100%是指网点大小全部覆盖网点空间位置,即印刷中所称的"实地",0%由于没有网点,只有网点空间位置,所以这块地方就没有油墨被印上。

常见印刷故障分析及解决对策

常见印刷故障分析及解决对策

常见印刷故障分析及解决对策印刷故障是指在印刷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错误。

这些故障可能导致图像不清晰、颜色不准确、纸张堵塞等问题,影响印刷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分析并提供解决对策来应对常见的印刷故障。

1.印刷图像不清晰印刷图像不清晰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印版磨损:过多的使用导致印版上的图像变得模糊。

解决对策是定期更换和修复印版。

-喷墨喷头堵塞:喷墨印刷机可能会在喷头上堆积墨水,导致喷印图像模糊。

解决对策是定期清洁喷头。

-图像分辨率不够高:低分辨率的图像在印刷过程中会出现马赛克效果。

解决对策是提高图像分辨率。

2.印刷颜色不准确印刷颜色不准确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墨水不匹配:墨水的颜色和配比可能与设计要求不一致。

解决对策是确保使用正确的墨水配比。

-印刷机色彩校准错误:印刷机的色彩校准可能不正确,导致颜色偏差。

解决对策是定期校准印刷机。

-暴露不准确:曝光不准确可能导致颜色偏差。

解决对策是检查曝光设备,并校准光源。

3.印刷纸张堵塞印刷纸张堵塞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纸张质量不好:低质量的纸张容易堵塞印刷机。

解决对策是使用高质量的纸张。

-纸张过厚:过厚的纸张可能无法通过印刷机,导致堵塞。

解决对策是使用适合印刷机的纸张厚度。

-纸张卷曲:卷曲的纸张可能导致堵塞。

解决对策是检查并纠正纸张存储方式。

4.印刷机运行缓慢印刷机运行缓慢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喷头堵塞:喷头堵塞会导致喷墨不畅,造成印刷速度变慢。

解决对策是定期清洁喷头。

-机器老化:老化的印刷机性能下降,导致运行速度变慢。

解决对策是及时维修和更换老化的设备。

-墨水耗尽:墨水耗尽会导致印刷机停止工作或运行缓慢。

解决对策是及时更换墨水。

综上所述,常见的印刷故障包括图像不清晰、颜色不准确、纸张堵塞和印刷机运行缓慢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故障,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印刷设备、使用高质量的材料、校准色彩和曝光设备,并确保正常供应墨水。

这些解决对策将有助于提高印刷质量和效率,确保顺利完成印刷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1.干燥太慢。

干燥速度如果太缓慢,就会导致析出,使导辊污染、粘着。

1.1稀释溶剂的干燥速度太慢,用专用溶剂不能充分满足要求时,应用快干溶剂。

1.2版深度过于深,如果不得不采用较深的版深度时,应使用快干溶剂,并放慢印刷速度。

1.3烘干机的能力不足,烘干能力主要应依靠风量(或风速),而温度则是在其次。

1.4印刷速度提高太快,印刷速度应由烘干机来决定,同时也要看包括残留溶剂量的程度在内的油墨好坏而定。

2.跑色。

阴影部分的油墨转移状态形成细小的浓淡不均,很不好看。

尤其是绿色系的印刷上特别多见。

2.1凹版的浓度太深,油墨的粘度太低,采用干燥快的溶剂,以高粘度的油墨印刷,可尽量提高印刷速度,加快干燥。

检查是否错用了溶剂,以及不同种类油墨的混合错误,更换新的油墨。

2.2由于某种原因影响了油墨的流动性,绝对不允许跑色时,应在制版时改变网的角度和线数。

2.3油墨的温度低,在使用前用热水等加温。

3.卷曲。

这是一种印刷物向内侧卷曲的现象,不仅制品难看,而且给二次加工带来困难。

3.1溶剂造成的薄膜膨胀,应和油墨厂联系,改为尽量不使用薄膜膨胀的溶剂。

3.2油墨膜和薄膜因温度、湿度变化而产生的膨胀率不高,应尽可能选用含可塑化自由载体的油墨。

此外从制版上想办法(尽可能以较浅的版深来再现色调)以及在薄膜背面涂布防卷曲剂等也是一种方法。

4.导辊引起的故障。

印刷涂膜附着于导辊上,形成污染,在油墨膜上产生点空白或斑痕。

4.1油墨的干燥速度和印刷速度不相配,应使用快干溶剂或降低印刷速度,并充分发挥冷却辊的作用。

4.2油墨与薄膜粘接不良,应在油墨中添加石蜡,以增加其剥离性和耐磨擦性。

5.起皮。

油墨盘中的油墨有一部分表层干燥,形成一层皮膜。

这一皮膜附着到滚筒上,版面形成凹凸不平、刮刀痕、污染的现象。

5.1油墨干燥过快,或是流动性差,油墨沉淀并已干燥,就不使用干燥过快的油墨,变质现象有损于油墨的流动性。

在油墨盘中飘浮一些聚乙烯管也是一种办法。

5.2油墨盘的结构不好,产生不流动的滞留部分,从干燥机漏出的空气烘干了油墨的表层,设法将油墨盘制成油墨在印刷过程中能均匀流动的式样。

此外,应使干燥机的排风量稍大于送风量,并防止空气从烘干机漏出。

如果干燥机漏风则应采取覆盖措施,不使风吹到油墨上。

6.反粘印。

前一版印刷的油墨又到下一版的版面上的现象。

6.1油墨的粘着力不充分,可参照(粘合不良)项。

6.2前一版印刷的油墨膜又溶解到下一版面上,对于容易再溶解的油墨型需要注意,第二版以后各版的油墨要使用溶解力较低的溶剂稀释。

此外,印刷速度过慢也是一个原因,所以要提高速度。

7.弧坑对印刷面进行强热烘干时,表层的干燥进展迅速,被密封到里面的溶剂突然沸腾喷出到表面。

急聚地热风烘干只能促进表层的干燥,因此烘干机最好采用低温—高温—低温或者拱型温度曲线式。

另外在油墨清化中取好使用干燥慢的溶剂,以减慢干燥的速度。

8.凝胶化。

油墨丧失了流动性,凝固成胶状的现象。

8.1由于低温而胶化,应保持高于凝胶化点的温度并对油墨进行搅拌。

8.2混入异物或错用了溶剂,应检查是否因混入水分而造成变质、混用了不同种类的油墨、或是用错了溶剂。

8.3由于化学反应,对于使用异氰酸酯的两液反应型油墨,如果使用过的残存油墨已经严重变质就不要再用。

9.光泽不好,没有光泽、没有油墨或清漆所具有的光泽感。

光泽不好大部分是由光照过度引起的,同烘干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光泽不好的多数原因是光照过度。

不仅是光照过度,在风量过大、热量不足时,对于获得应有的光泽也是不利的,因此应采取控制风量,充分加热烘干的方法。

10.重影。

在版的未刻蚀部位也转移上影子式的油墨痕迹现象。

10.1油墨附着积累在版的铬面上,没有被刮刀刮尽而转移到了薄膜上,用纸揉擦粘着有油墨的铬面,严重时或试行再镀铬,有时也可以用换新油墨的方法来解决。

10.2前一版面印刷的油墨在下一版的白色空面上再溶解,在下一版面的图像范围之外呈现出浅淡色的影像。

低速运转时需要注意。

11.残留溶剂。

印刷物中残留的有机溶剂,除了堵塞、卷曲的原因之外,最后还会导致制品发生臭味。

由于油墨性能的原因,各种油墨的残留溶剂的程度是和所使用的粘合剂有机溶剂气体透过率成反比的,所以可以说是固定的数值,因此应该事先从油墨厂取得各种油墨性能的数据,用快干溶剂来随行人员残留量的方法基本上是没有太大效果。

12.残留量。

残留量的程度可以很容易地用气体色谱仪定量出来,但在异常值时也可以嗅辨出来。

12.1由于油墨涂膜的干燥条件或干燥机效率的原因,使用快干溶剂以及采用不伴有热量的过大风速进行烘干时,可能会只促进表层干燥而阻止内部的溶剂脱出。

最有效果的烘干,必须具有使溶剂分子从图像中扩散出来的热度(高温)和时间。

12.2由于薄膜所用的树脂性质,不同种类的薄膜残留量可能有很显著的差异,因此应该从制造厂取得有关残留倾向的预备知识。

此外对于树脂被覆薄膜,特别对于PVDC被覆薄膜晶化度应加以注意。

13.网线。

指印刷面上的油墨固化或网线成毛剌状转移到薄膜上的油墨网点状态,在应该涂布的阴影部分形成各自独立的小点,形成网止形状。

13.1油墨干燥过快,转移后的油墨在流匀之前就已干燥固化,并用油墨与缓干溶剂,使刮刀位臵尽量前移,同时应注意从烘干机中漏出来的热风。

13.2油墨粘度过高,在保证油墨流动性适宜的前提下,尽量使用低粘度油墨进行印刷。

提高印刷速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13.3在制版的阶段把网幅做得太宽,通过机上的操作是难以解决的。

一般来说,网凹版比平版更为不利。

14.印刷色彩的变色。

14.1油墨本身的分离沉淀、颜料的再凝聚等变化,避免油墨比重有显著差异的颜色组合。

此外,在印刷过程中如混入水分则会有损于油墨流动性,造成颜料的再凝聚。

14.2网点的转移(印刷面积变化或与底层油墨网点重叠状态的变化),在印刷速度、油墨粘度、印刷等各项变化条件中间色调以下的网点面积变化为最,因此必须保持一定的条件。

当底层的网点和下版的网点重叠状态偶然一致时,会出现显著的影像变化。

因此要用放大镜对印品进行检查。

15.静电障碍。

蓄积的静电放电时会因火花而引起火灾,并在直线部位发生条状斑痕状的现象,破坏了图像的形成。

静电是高电阻值的薄膜等与电位差不同的其它物质接触剥离、摩擦而发生的,对于有可能发生静电障碍的薄膜虽然可以采用防静电剂等方法来减轻障碍,但大部分是不充分,静电引起的故障以冬季为最多。

这是由于这个暑期湿度最低,因此对策是淋水和使用加湿或向印刷室中导入水蒸气等以提高湿度。

同时在印刷过程中使薄膜接触金属辫子接地以除去静电。

在油墨中添加防静电剂也是一种有效手段,但如使用的种类、份量不当则会发生障碍粘合和层压障碍,因此需要遵从油墨制造厂的。

16.粘着不良。

达不到油墨厚度,无粘接力的状态。

通常用(赛璐分带)简单的测试检测印刷中有无异常现象。

16.1错用了油墨或混合了不同种类的油墨,应绝对避免将油墨转着他用以及混用不同种类的油墨。

为了防止误用,应将用剩的油墨记明品名、日期等进行保管,以备再用。

16.2印刷用薄膜的影响一是处理的程度欠佳或由于薄膜吸湿过度,应事先用湿润张力试验液检查是否正式的进行过电晕处理,是否有经过一段时间后劣化的现象。

二是由于受到薄膜中添加剂的妨碍,薄膜中含有的增塑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等可能会妨碍油墨附着,因此对未经使用过的薄膜,在首次使用时,应事先掌握其特点。

对于这种薄膜上发生的问题,采用预热是有效的。

16.3由于油墨的白化及变质造成的,解决办法可参照(变质)项及(白化)项。

16.4干燥不足,可利用烘干机的加热器,在允许的范围内加热。

17.变质。

油墨丧失了流动性,粘度异常上升,光泽降低,导致粘着不良,剩下的油墨不能再用。

油墨中的溶剂在油墨盘及版面上干燥时,由于溶剂的汽化热而使温度降低,使周围空气中的湿汽结露,造成油墨中的水分增多。

为了防止由于汽化热而导致的温度下降,可以并且用缓干的溶剂。

在高热多湿时,有相当量的水分混入油墨,因此在发生异常时,应补充新油墨或全部更换。

使用过多次的剩油墨由于混进了许多尘埃,应定期地进行过滤或废弃。

18.粉化。

油墨耐摩擦性极度恶化,轻轻摩擦即使油墨粉化。

外观上是油墨涂膜的脆化。

稀释过度的油墨向纸渗入过多形成极度的白化。

发生在用错油墨一类的时候。

应检查是否有白化现象,以适当的粘度进行印刷。

如果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则选错油墨、用法错误的可能性极大,应与油墨厂联系。

为了防止简单的错误,做粘着性的简便试验是很重要的。

19.色调再现性不良。

在有色调层次的画面中,从阴影部到光亮部的油墨,转移状态缺乏均匀性,发生堵塞及转移不良。

19.1油墨的干燥过快或粘度过高。

就粘度应尽量低,有的场合可并用干燥慢的溶剂。

19.2由于油墨在版上的堵塞现象所造成。

解决办法可参照(版面堵塞)项。

19.3与制版的状态有关,不同的版形,油墨从印刷辊上转移难易也不同,因此必须掌握其特性。

日常胶版的光亮部分比较容易形成堵塞。

20.刮刀痕迹。

版面上没有线条部分的油墨未被刮刀刮净,在不允许有油墨转移的其余部分发生线条状污染,用放大镜观察条纹部分时,在污染部的中央的芯状性的空白。

20.1刮刀的材料质量及研磨是否良好,可更换刮刀或进行研磨,以刀部稍长、硬度较软为有利。

20.2版(底铬面)的表面状态及滚筒偏移,镀铬硬度以硬些为有利,为了提高表面的平滑度,消除毛剌部分,应仔细研磨。

发生问题时,应试用纸擦拭或再镀铬的办法。

20.3油墨中不纯物质、粗糙颗粒等局部将刮刀抬起,应尽量降低油墨的粘度。

为了除去异物,应在油墨循环系统中插入120目左右的金属网,不断进行过滤。

21.叠印不良。

指在网线现象中发生在油墨之间的重叠部分的现象,从中间色调至光亮部分色调,产生散开的难看斑点,尤以正面印刷为显著。

参照(网线)项,尽可能降低印刷压力,橡胶硬度越低越有利。

其它解决办法参照(网线)项。

22.挤出。

油墨没画线部分向前进方向的后方或舌状溢出转移到薄膜上。

凹版网孔中的油墨被印在凹处,油墨转移到未刻的部位,尽可能使用高粘度的油墨。

以采用快干溶剂,并以较高速度印刷为有利。

以压辊的橡胶较软、印压较轻为有利。

油墨的流动性不好时,容易发生,参照(变质)项。

23.桔皮模样。

主要是油墨重叠部分发生梨皮或桔皮似的鳞状状态,常见于正面印刷中的类似斑点现象。

第一层油墨膜上面叠印上第二层色彩时,第一层油墨被第二层的溶剂所溶解,在干燥之前两种颜色混合产生对流形成了独特的模样。

主要是由于油墨容易再溶解而形成的,使用快干溶剂以较高粘度来印刷。

此外,提高印刷速度,尽快将印刷品送入干燥机,使油墨固化也是有效的方法。

如果仍不能解决时,则很可能是由于油墨的性能有问题,应与油墨厂联系。

24.白化。

印刷后的画面好象撒上了面粉似的呈现一片白色,并产生粘着不良、划痕等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