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5资料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级资料PPT课件

第4页/共41页
第二章 等温输油管道的工艺计算
2.5.2 动、静水压头的校核 (1)动水压头的校核
动水压力指油流沿管道流动过程中各点的剩余压力。 在纵断面图上,动水压力是管道纵断面线与水力坡降线 之间的垂直高度。动水压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地形的起 伏变化,而且与管道的水力坡降和泵站的运行情况有关。
第8页/共41页
第二章 等温输油管道的工艺计算
解决管道大落差的方法
按“等强度”原则,采用变壁厚管道设计,在低点 处增加壁厚保证管道安全;
采用变径管设计,在下坡段采用较小管径,加大沿 程摩阻,降低低点处的动水压力,并减少管材的用 量,降低工程投资。
在地势陡峭的地区采用隧道敷设以降低下坡段的高 差,同时缩短线路,降低投资及动力费用。
站取问增题加壁。厚设,计提时高:承应压按能照力二的期方的法。泵对站于间动距水来压校力核超动限水的 压管力道;,是不采同取站增间加,壁承厚压,要还求是不设同减压,站应,分需别要校进核行;技考术虑经 高济差比时较也。应按照越站来校核。
第6页/共41页
第二章 等温输油管道的工艺计算
2.5.2 动、静水压头的校核 (2)静水压头的校核
1、正常工况变化 ⑴ 季节变化、油品性质变化引起的全线工况变化,如油
品的ρ、ν变化; ⑵ 由于供销的需要,有计划地调整输量、间歇分油或收
油导致的工况变化。
第13页/共41页
等温输油管道运行工况分析与调节
2、事故工况变化 ⑴ 电力供应中断导致某中间站停运或机泵故障使某台泵 机组停运; ⑵ 阀门误开关或管道某处堵塞; ⑶ 管道某处漏油。
输油管道设计管理复习资料

30
31、热油管道摩阻计算的特点是什么?
热油管道的摩阻计算不同于等温管路的特点就在于: (1) 沿程水力坡降不是常数。
由于热油沿管路的流动过程中,油温不断降低,粘度不 断增大,水力坡降也就不断增大,所以热油管道的水力 坡降线不是直线,而是一条斜率不断增大的曲线。 (2) 应按一个加热站间距计算摩阻。 因为在加热站进出口处油温发生突变,粘度也发生突变, 从而水力坡降也发生突变,只有在两个加热站之间的管 路上,水力坡降i的变化才是连续的。
36
37、管内壁石蜡沉积的机理是什么? 管内壁石蜡沉积的机理有分子扩散、布朗运动、剪切 弥散。
37
38、影响管内壁石蜡沉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管内壁石蜡沉积的主要因素有油温、油壁温差、流 速、原油组成、管壁材质。
38
39、减少管内壁结蜡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减少管内壁结蜡的主要措施有: (1) 保持沿线油温均高于析蜡点,可大大减少石蜡沉积; (2) 缩小油壁温差; (3) 保持管内流速在以上,避免在低输量下运行; (4) 采用不吸附蜡的管材或内涂层; (5) 化学防蜡; (6) 清管器清蜡。
44
45、影响管路终点纯A油罐中允许混入的B 油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在管道终点,A油罐中允许混入的B油量取决于两种 油品的性质、油品的质量指标和油罐的容积。两种 油品的性质和油品的质量指标决定了一种油品中允 许混入的另一种油品的浓度。
45
46、混油段实现两段切割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混油段实现两段切割的充要条件是:
25
26、改变离心泵特性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改变离心泵特性的主要方法有切削叶轮、多级泵拆级、 改变泵的转速。
26
27、长输管道稳定性调节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长输管道稳定性调节的主要方法有改变泵的转速、回流调 节、节流调节。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51解读

在讨论热油管道的工作特性时,只有规定管道的热力条 件才有意义,一般有两种情况:
① 维持出站油温TR 一定运行; ② 维持进站油温TZ一定运行。 下面分别讨论各种情况下的管路工作特性。 ① 维持进站油温TZ一定运行的热油管路的工作特性 先来分析一下维持 TZ一定时特性曲线的变化趋势。 Q变化 时,影响摩阻H的因素有两个方面:
y:从地表垂直向下的深度, m 。
若取y=0,φ=1,ψ=0,则得到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Ta?
?
Ta
?
?Ta max
?
T
a
?cos
????
2?? ?0
????
35
计算值
30
实测值
25
20
℃ , 15 温 气 10 均 平5 日
0
-5
-10
-15
日日 日日 日日 日日 日日 日日 日日日日日 日日 日日 日日 日日 日日
TR高则沿线油温高,摩阻损失 小 , 故 HTR 1-Q 曲 线 总 是 在 H TR 2-Q曲线的上方。
HTR 1 HTR 2
TR2>TR1 Q
如果在某输量 Q0 下维持 TZ H 一定运行时的出站油温 TR 正好等于维持 TR 一定运行 时的出站油温TR0 ,此时两 者进站油温相同,均为 TZ0 ,H0 摩阻也相同,均为 H0,则 随着Q的上升,维持 TR一定 时的管路特性曲线要比维持
?
? ???1 ?
?2 ?t
a?0 ?
?? ?????
式中:Ta:年平均气温,℃, Ta=0.5(Tamax +Tamin ); Tamax :年最高日平均气温,℃; Tamin :年最低日平均气温,℃; τ :从日平均气温最高日开始计算的时间, s; τ0:大气温度年波动周期,τ 0 =365.25天=3.1558×107s;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在东北和华在北西地北区地,区先,后克建独成线了、庆克铁乌线线、担铁负了克拉玛依油田的原油外输任务;花 大线、铁秦格线线、担秦负京了线青、海铁油扶田线的、原抚油鞍外线输和任务;马惠宁线、靖咸线担负了长庆油 任了京大线庆,油形 田田成 、的了 辽原规 河油输模 油外任较 田输务大 、任。的 华务东 北;北 油库阿管 田鄯尔网 的线善油, 原担-赛管担 油负汉道负 外了塔塔拉里原木油田的原油外输任务。
H 泵站特性曲线
HA A
管路特性曲线
QA
Q
3、输油泵站的工作特性
输油泵的基本组合方式一般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q1
Q
Hc
q2
例:阿赛线首站工艺流程图
例如两台泵并联时,若一台泵停运,由特性曲线知,单 泵的排量q>Q/2,排量增加,功率上升,电机有可能过载。
H
管路
并联 单泵
Q/2
q
Q
(2) 串联泵站的工作特性
1977年,俄罗斯建成了第二条“友谊”输油管道,口径为1220mm,长为4412km。两条管线的输量约为1 亿吨/年。 1977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伸入北极的横贯阿拉斯加管道,口径为1220mm,全长为1287km。年输 量约为1.2亿m3,不设加热站,流速达3m/s,靠摩擦热保持油温不低于60℃,投资77亿美元。
6、翻越点 如果使一定数量的液体通过线路上的某高点所需的压头比输送到终点所需的压头大,且在所有 高点中该高点所需的压头最大,那么此高点就称为翻越点。
F Hf
H
Lf
例:阿赛线2#站至3站翻越点
1700
1600
1500
1400
高 度 (m)
1300
1200
110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油气储运工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网课测试题答案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油气储运工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热油管道内壁结蜡在任何条件下对运行都是有利的。
()A、错误B、正确2.热油管道的总能耗费用包括电力费用和()。
A、行政管理费用B、热能费用C、修理费用D、输油损耗费用3.热油管道的启动投产方法主要有冷管直接启动、掺稀油或加降凝剂启动和()。
A、半预热启动B、掺水启动C、掺汽油启动D、预热启动4.热油管线是否存在不稳定区,只取决于热力条件。
()A、错误B、正确5.在满足管道各个环节生产和安全要求的情况下,输油站的工艺流程应尽量简化。
()A、错误B、正确6.在设计热油管线时,如果不考虑摩擦升温和原油析蜡的影响,设计方案将偏于安全(假设运行中不存在管壁结蜡问题)。
()A、错误B、正确7.管路特性曲线是管路压降随流量变化的关系曲线。
()A、错误B、正确8.维持进站油温不变运行的热油管道不会进入不稳定区。
()A、错误B、正确9.如果一条长输管道存在翻越点但设计中没有考虑,投产后管道的输量肯定为0。
()A、错误B、正确10.影响等温输油管道水力坡降的主要因素有管道内径、输量和油品粘度。
()A、错误B、正确11.为了减少混油量,顺序输送管道尽量不要采用副管。
()A、错误B、正确12.当管道某处发生泄漏时,泄漏点前输量增大,泄漏点后输量减小,全线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均下降。
()A、错误B、正确13.若发现热油管道运行中进站油温持续降低,输量持续下降,则可判定为管道已出现初凝苗头。
()A、错误B、正确14.对于顺序输送管线,紊流时,()是造成混油的主要原因。
A、密度差B、紊流扩散混油C、停输D、流速分布不均造成的几何混油15.对于以“从泵到泵”方式工作的输油系统来说,翻越点只可能有一个,且一定是管线上的最高点。
()A、错误B、正确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平均温度摩阻计算法适用于()。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五大运输方式是指铁路、水路、航空、__公路_和__管道_运输。
2、翻越点可采用_图解法__和__解析法__两种方法判别。
3、串联泵的优点是__不存在超载问题_、__调节方便__、__流程简单_、_调节方案多、有利于管道的优化运行__。
4、当长输管道某中间站突然停运时,全线输量_减小_,停运站前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均_升高_,停运站后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均__下降__。
5、长输管道输量调节的方法主要有_改变运行的泵站数_、_改变运行的泵机组数_、改变泵机组的转数__。
6、影响等温输油管道水力坡降的主要因素是_输量_、_地温_、_管道直径_和_油品粘温特性_。
7、热泵站上,根据输油泵与加热炉的相对位置可分为__先炉后泵_流程和_先泵后炉_流程。
8、影响热油管道水力坡降的主要因素是_输量_、_进出站油温、_管道直径_和_油品粘度。
9、减少管内壁结蜡的主要措施有_提高油温_、_缩小油壁温差_、化学防蜡_、定期清蜡__。
10、为确保热油管道的运行安全,应严格控制其输量大于_管道允许最小输量_。
11、影响热含蜡原油管线再启动压力的因素有_停输终了管内温度分布_、_原油流变特性_和_原油的屈服裂解特性_。
12、沿程混油的机理是_流速分布不均引起的几何混油_、紊流扩散混油_、_密度差引起的混油。
13、混油段实现两段切割的充要条件是__K At3>K At2____。
14、降低顺序输送管线沿程混油的措施主要有_设计时使管线工作在紊流区,不用副管,采用简单流程及先进的检测仪表、阀门等_、_运行中避免不满流,采用合理的输送顺序,终点及时切换,油品交替时避免停输等_、_采取隔离措施;采用“从泵到泵”的输送工艺;确定合理的油品循环周期_。
15、管道的运输特点:_运量大,固定资产投资低_、_受外界限制少,可长期稳定连续运行,对环境的污染小、——便于管理,易于实现集中控制,劳动生产率高_、_运价低,耗能少;占地少,受地形限制少;灌输适于大量、单向、定点的运输,不如铁路、公路运输灵活_。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设计输油管道的运行和维 护方案,包括运行管理、
维护保养、应急处理等
设计输油管道的安全和环 境保护方案,包括安全措
施、环境保护措施等
输油管道施工
施工方案施工准备:ຫໍສະໝຸດ 括材料、 设备、人员、场地等 准备工作
施工质量控制:包括 质量标准、质量检查、 质量整改等措施
施工流程:包括管道 铺设、焊接、防腐、 检测等环节
险发生的可能性
应急处理
建立应急处理机 制,明确应急处 理流程和责任人
建立应急物资储 备,确保应急物 资充足
定期进行应急演 练,提高应急处 理能力
加强应急信息报 送,确保信息畅 通和及时
01
02
03
04
谢谢
常运行
监控系统: 建立监控系 统,实时监 控管道运行
情况
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 案,应对突
发情况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评估各种风 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风险应对:制定应对措 施,确保在风险发生时
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理
01
02
03
04
风险识别:识别输油管 道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风险控制:制定相应的 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演讲人
目录
01. 输 油 管 道 设 计
02. 输 油 管 道 施 工
03. 输 油 管 道 管 理
输油管道设计
设计原则
01 安全性:确保输油管道在设 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安 全可靠
02 经济性:在满足安全性和可 靠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 程造价和运行成本
03 可维护性:设计应考虑管道 的维护和检修方便,降低维 护成本
合适的防腐措施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知识

第一章1、原油及成品油的运输有公路、铁路、水运和管道输送这四种方式。
2、管道运输的特点:①运输量大;②管道大部分埋设于地下,占地少,受地形地物的限制少,可以缩短运输距离;③密闭安全,能够长期连续稳定运行;④便于管理,易于实现远程集中监控;⑤能耗少,运费低;⑥适于大量、单向、定点运输石油等流体货物。
3、输油管道一般按按输送距离和经营方式分为两类:一类属于企业内部(短输管道);另一类是长距离输油管道。
4、输油管道按所书油品的种类可分为原油管道与成品油管道两种。
原油管道是将油品生产的原油输送至炼厂、港口或铁路转运站,具有管径大、输量大、运输距离长、分输点少的特点。
成品油管道从炼厂将各种油品送至油库或转运站,具有输送品种多、批量多、分输点多的特点,多采用顺序输送。
5、长距离输油管有输油站和线路两大部分及辅助系统设施组成。
6、首站:输油管起点有起点输油站,也称首站,主要组成部分是油罐区、输油泵房和油品计量装置;它的任务是收集原油或石油产品,经计量后向下一站输送。
末站:输油管的终点,有较多的油罐和准确的计量系统;任务:接受来油和向用油单位供油。
7、长距离输油管道上每隔一定距离设有截断阀(作用:一旦发生事故可以及时截断管道内流体,限制油品大量泄漏,防止事故扩大和便于抢修),输油管道截断阀的间距一般不超过32km。
8、长输管道的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①建设高压力、大口径的大型输油管道,管道建设向极低、海洋延伸;②采用高强度、高韧性、可焊性良好的管材;③高度自动化;④不断采用新技术;⑤应用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技术,持续改进管道系统的安全;⑥重视管道建设的前期工作。
9、大型长距离输油管道建设要认真遵守以下程序:(1)根据资源条件和国民经济长期规划、地区规划、行业规划的要求,对拟建的输油管道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和审定设计任务书。
(2)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按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两个阶段进行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事故工况变化 ⑴ 电力供应中断导致某中间站停运或机泵故障使某台泵 机组停运; ⑵ 阀门误开关或管道某处发生堵塞; ⑶ 管道某处发生泄漏。
正常工况变化的特点是工况变化是预先知道的,是可以预 先人为控制的;事故工况变化的特点是突发性的,是不可 预知的,因此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2
不论是正常工况变化还是事故工况变化,都会引起运行 参数的变化。这些参数主要包括输量,各站的进出站压 力及泵效等。严重时,会使某些参数超出允许范围。为 了维持输送,必须对各站进行调节。为了对各站进行正 确无误的调节,事先必须知道工况变化时各种参数的变 化趋势。因此,掌握输油管运行工况的分析方法,对于 管理好一条输油管道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主要讨论从泵到泵运行方式的工况变化,对于旁接油 罐方式,由于各个站间自成水力系统,比较简单,大家可 以自己分析。
4
二、某中间泵站停运时的工况变化
设有一条密闭输送的长输管道,长度为L,有n座泵站,正 常工况下输量为Q,各站的站特性相同,Hc=A-BQ2-m,假设 中间第 c 站停运。
1
c-1
c
c+1
③ 出站压力的变化
H* dc1
f (Lc1 Lc )Q*2m
(
Z
c
2
Z
c1
)
H
* sc
2
Q
,H
* sc
2
,
H* dc 1
即停运站后面一站的出站压力下降。同理可得出停运站后各
站的出站压力均下降,且变化趋势与进站压力相同。
10
此处如果c+1站的出站压力用进站压力和泵站扬程表示,
将无法分析其变化趋势。这是因为:
n
Lc-2, △Zc-1
Lc-1,△Zc Lc, △Zc+1 L,△Z
5
1、输量变化
c 站停运前全线能量平衡方程:
H s1 n( A BQ 2m ) fLQ 2m Z H sz nhc
c 站停运后全线能量平衡方程: :
Hs1 (n 1)(A BQ*2m ) fLQ*2m Z Hsz (n 1)hc 两式相减得:
H* dc 1
H* sc 1
H
* c
hc
Q
,H
* sc 1
,H
* c
,H
* dc1
?
11
4、全线水力坡降线的变化
根据输量变化和各站进出站压力的变化趋势可以画出沿线 各站的水力坡降线的变化情况。作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某站停运后,输量下降,因而水力坡降变小,水力坡降
线变平,但停运站前后水力坡降仍然相同,即水力坡降 线平行。 ② 停运站前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升高,因而停运站前各站的水 力坡降线的起点和终点均比原来高(且出站压力升高幅度 比进站压力大),且距停运站越近,高得越多。 ③ 停运站后各站的进出站压力下降,因此停运站后各站间 的水力坡降线的起点和终点均比原来低(且出站压力下降 幅度比进站压力小) ,且距停运站越近,低得越多。
第五节 等温输油管道运行工况分析与调节
一、工况变化原因及运行工况分析方法
“从泵到泵”运行的等温输油管道,有许多因素可以引起运 行工况的变化,可将其分为正常工况变化和事故工况变化。 1、正常工况变化
⑴ 季节变化、油品性质变化引起的全线工况变化,如油 品的ρ、ν变化;
⑵ 由于供销的需要,有计划地调整输量、间歇分油或收 油导致的工况变化。
[(n 1)B
fL](Q2m
Q 2m *
)
A BQ2m
hc
Hc
hc
0
Q 2m Q*2m 0
即:
Q Q
6
2、c 站前面各站进出站压力的变化
先来讨论c站前面一站即c-1站的情况。为此,从首站进口到 c-1 站进口列能量平衡方程:
c 站停运前:
H s1 (c 2)( A BQ 2m ) fLc2Q2m Zc1 H sc1 (c 2)hc
② 利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c 站停运后,其前面 各站的进站压力均上升。距停运站越远,变化幅度越小。
③ 出站压力的变化
H* dc 1
H* sc 1
H
* c
hc
Q
,H
* sc 1
,H
* c
,
H* dc1
即停运站前面各站的出站压力均升高,距停运站越远,变化 幅度越小。
8
3、c 站后面各站进出站压力的变化
c 站停运后:
H s1 (c 2)( A BQ*2m )
fLc
Q 2m
2*
Zc1
H
* sc 1
(c
2)hc
两式相减得:
H* sc 1
H sc1
(c 2)B
fLc 2
(Q 2m Q*2m )
由上式可知:
H* sc 1
H sc1
0
即
H* sc 1
H sc1
7
结 论:
① c 站停运后,其前面一站(c-1站)的进站压力上升。停运站 愈靠近末站( c 越大),其前面一站的进站压力变化愈大。
先来讨论c站后面一站即c+ 1站的情况。为此,从 c+1 站入 口到末站入口列能量平衡方程:
c站停运前:
H sc1 (n c)( A BQ 2m ) f ( L Lc )Q2m ( Z z Zc1 ) H sz (n c)hc
c站停运后:
H
* sc 1
(n
c)(
A
BQ*2 m
)
f ( L Lc )Q*2m ( Z z Zc1 ) H sz (n c)hc
3
3、运行工况的分析方法
突然发生工况变化时(如某中间站停运或有计划地调整输 量而启、停泵),在较短时间内全线运行参数剧烈变化, 属于不稳定流动。我们这里不讨论不稳定流动工况,只讨 论变化前后的稳定工况。为此,我们假设在各种工况变化 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全线将转入新的稳定工况。
运行分析的出发点是能量供求平衡。分析方法有图解法和 解析法,我们重点讨论解析法。
两式相减得:
H sc1
H* sc 1
(n c)B
f (L Lc ) (Q2m Q*2m )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分析:
①
由上式知:
H* sc 1
H sc1
, 即 c 站后面一站的进站压力下降,
且停运站愈靠近首站(c越小),其后面一站的进站压力
H* sc 1
变化愈大。
② c站停运后,c站后面各站的进站压力均下降,且距停运站 愈远,其变化幅度愈小。
12
13
5、图解法分析工况的变化
① 首先作出全线泵站的总特性曲线和整条管线的总管 路特性曲线,其交点即为正常工况下的工作点。
② 分别作出每个站的特性曲线及相应站间的管特性曲 线。
③ 将首站进站压力曲线与泵站特性曲线迭加得到首站 的出站压力曲线。由首站的出站压力曲线减去第1 站间的管特性曲线,得到第2站的进站压力曲线。 由工作点输量及第2站的进站压力曲线可求得第2 站的进站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