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高速铁路滑轮补偿装置检查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标准

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标准

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标准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补偿装置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补偿装置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北京铁路局企业标准Q/BT 143—96、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器具:作业车、3T和1.5T手板葫芦、楔形紧线器、钢丝套、大绳、断线钳、手锤、温度计、钢卷尺、个人工具、力矩扳手、安全用具、防护用具。

4.材料:φ1.6mm绑线、φ4.0mm铁线、M12钢线卡子、补偿绳、楔型线夹、坠砣、补偿滑轮,其它材料根据工前调查的检修需要而定。

5.资料:补偿安装曲线。

四、质量标准1. a值(补偿绳回头末端至滑轮距离)、b值(坠砣底部距地面距离)标准值:符合安装曲线的要求。

安全值:安装曲线值±200mm。

限界值:任何情况下a、b 值均应大于200mm。

2.补偿坠砣及其重量坠砣应完整,坠砣块叠码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180°,坠砣串的重量(包括坠砣杆的重量)符合规定,允许误差不超过2%,坠砣块自上而下按块编号,铁坠砣应标明重量。

3.补偿滑轮组补偿滑轮完整无损、转动灵活(人力用手托动坠砣能上下自由移动),没有卡滞现象。

对需要加注润滑油的补偿滑轮,应按产品规定的期限加注润滑油,没有规定者至少3年一次。

4.3.2 定滑轮槽应保持铅垂状态。

同一滑轮组的两补偿滑轮的工作间距,任何情况下不小于500mm。

补偿绳不得有松股、断股和接头,不得与其它部件、线索相摩擦。

隧道内补偿装置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内补偿装置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内补偿装置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1铁路接触网隧道内补偿装置安装。

2. 作业条件及施工准备(1)作业条件1)下锚锚臂、拉线底板均已安装完成。

2)承力索、接触线补偿绳长度及在滑轮上的缠绕按照设计要求在工厂预制或在预配中心进行预制缠绕完成。

(2)施工准备1)施工人员已经过技术培训和交底,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滑轮补偿装置安装、调整的各工具已按照型号、规格等要求准备就绪。

3. 引用标准规范(1)《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铁建设[2015]47号)。

(2)《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8—2010)。

(3)设计院提供的相关设计说明及图纸。

4. 作业内容滑轮组补偿装置安装:滑轮组与固定底座连接、滑轮组与坠砣连接、滑轮组补偿装置与承力索连接、滑轮补偿装置与接触线连接、调整滑轮组A、B值。

5. 施工技术标准(1)滑轮补偿装置与锚臂的铰接点应具备水平、垂直转向的功能。

(2)坠砣串排列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180°。

整串坠砣合重允许偏差不大于额定重量的±1%,同一锚段两坠砣串质量的相对偏差不大于1%。

(3)坠砣限制架导管安装直立、补偿传动灵活,坠砣串无卡滞现象。

6.工序流程及操作要点(1)工序流程隧道内补偿装置安装调整工序流程如下图所示施工准备补偿装置安装补偿装置调整填写安装记录(2)操作要点1)安装滑轮本体前,首先检查滑轮补偿的补偿绳缠绕情况,发现错槽等现象要重新缠绕,加装开口销的位置,开口销并掰至120°。

2)按要求码放坠砣,连接补偿绳,检查拉线,然后安装滑轮补偿装置与锚臂相连,最后安装绝缘子及其他连接件,待放线车到位后,与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连接。

3)承导线给定张力开始架线后,确认补偿绳没有出槽,补偿运行状态正常后,对补偿绳是否在同一垂面进行检查,确保滑轮底座滑轮处不发生卡滞。

(3)结束施工完成后填写安装记录。

7.劳动组织劳动力配置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 现场负责人人 1 现场全面负责2 现场技术负责人人 1 负责现场施工技术3 安装人员人4 安装、调整补偿4 司机人 2 正、副司机各一人5 防护人 3 联络员1人、现场2人8.主要机械设备及工器具配置机械设备及工器具配置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 作业车台 12 铁丝套子件 13 钢卷尺把 24 大绳Ф22棕绳条若干5 安全带条若干每名施工人员均佩戴6 安全帽顶若干人均1顶7 防护用具套 38 力矩扳手把若干各规格9 断线钳把 19.物资材料配置所用物资材料应符合实际要求,具体规格型号见下表。

补偿装置检查作业指导书(棘轮)

补偿装置检查作业指导书(棘轮)

补偿装置检查作业指导书1 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棘轮补偿装置检查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高速铁路棘轮补偿装置检查作业。

2 引用规范性文件……………3 作业目的3.1 检查棘轮补偿装置各部件标准技术状态;3.2 通过检查与调整,保证棘轮补偿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为接触网提供良好的张力补偿。

4 作业程序4.1 封锁停电天窗作业时间内,人工登杆检查补偿框架及止动卡块状态。

4.2 封锁停电天窗作业时间内,人工登杆检查补偿轮状态。

4.3 封锁停电天窗作业时间内,人工登杆检查补偿绳在补偿轮上的缠绕及补偿绳本体状态。

4.4 封锁停电天窗作业时间内,地面检查、观察限制导管、坠砣堆码等。

4.5 封锁停电天窗作业时间内,人工攀登检查隧道内槽道(内、外)状态、坠砣限制架状态、坠砣挡板、转向轮状态。

4.6 封锁停电天窗作业时间内,人工攀登检查补偿装置(含槽道)的所有连接螺栓、螺母、垫片是否按标准配置并连接牢固。

焊接处有无开裂、脱焊迹象。

5 作业内容与要求5.1 人工登杆检查:5.1.1 人员及分工:5.1.2 工具和材料:5.1.3 开始人工登杆检查:5.1.3.1 高空作业人员按标准化穿戴,用脚扣登杆后在合适的位置打好安全带。

5.1.3.2 检查补偿安装框架各部件、各连接螺栓是否紧固。

隧道外 隧道内5.1.3.3 使用水平尽或角度仪检查棘轮的垂直状态,观察是否与补偿绳相磨,记录状态。

棘轮不垂直导致补偿绳磨棘轮边时,按以下方法调整(如下图):首先检查旋转底座上调节板上的两个固定螺栓是否紧固到位,如果是松懈的,就直接用铁锤垫木板敲击棘轮旋转支架,然后用水平尺靠在棘轮小轮的端面,检查垂直度,棘轮垂直后,将螺栓紧固到位。

如螺栓是紧固的,用水平尺靠在棘轮小轮的端面检查倾斜度,然后松开旋转底座调节板上的固定螺栓,用铁锤垫木板敲击棘轮旋转支架,用水平尺检查,棘轮垂直后,将松开的螺母紧固。

5.1.3.4 观察坠砣限制杆顶部是否加装一个限制卡箍,如未安装应加装或做好记录补装。

二、滑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二、滑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1. 检 查 滑 轮 补偿滑轮安 装是否正确, 本体有无裂 纹、 变形, 转 动是否灵活。
2. 检 查 补 偿绳是否 有散股、 断 股、接头。
3. 检查限制架安 装位置是否正确, 坠砣是否完整, 重 量是否符合规定。
4.检查 a、b 值 是否符合安装 曲线要求。
1.补偿装置定滑轮与动滑轮距离 2.a 值和 b 值符合要求
1.滑轮补偿装置。 2.a 值和 b 值。 3.坠砣及坠砣限制架。 4.补偿绳
滑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适用范围:滑轮补偿装置检查检测。
一、滑轮补偿装置的设计结构 二、检修步骤 三、标准及要求 四、风险项点及卡控措施
Hale Waihona Puke 1.滑轮补偿装置示意图1.250 型双环杆 2.承锚定滑轮 3.承锚补偿绳 4.承锚动滑轮 5.16 型杵环杆 6.承锚复合绝缘子 7.815 型双环杆 8.线锚定滑轮 9.线锚补 偿绳 10.线锚动滑轮 11.12 型杵环杆 12.线锚复合绝缘子 13.下锚角 钢 14.下锚跳线 15.限制导管 16.坠砣杆及坠砣
同一补偿装置的两补偿滑轮的间距,任何 情况下不小于 500mm。
a 值:任何情况下不 小于 200mm。
b 值: 任何情况下不 小于 200mm。
风险项点
卡控办法
1. 测量动、定滑轮之间距离是否符合 要求,同一补偿装置的两补偿滑轮的间 距,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 500 ㎜;下锚 角钢安装水平,定滑轮应保持铅垂状 态,动滑轮偏转角度不大于 45°; 2. 根据当时气温,测量 a、b 值是否符 合安装曲线要求。标准值:设计值;标 准状态:标准值±100 mm;警示值:标 准值± 200mm;限界值:任何情况下不 小于 200mm。 3. 坠砣块应完整,自上而下编号且叠 码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 180°;坠砣 串的重量(包括坠砣杆的重量)符合规 定,整串重量偏差小于 2%。 ;限制架的 安装位置应满足坠砣升降变化要求。 4.补偿绳不得有散股、 断股、 接头现象, 且不得扭绞、 与其他部件、 线索相摩擦。

普速铁路棘轮补偿装置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普速铁路棘轮补偿装置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普速线路棘轮补偿装置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目次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编制依据 (2)4. 棘轮补偿装置检修指导书 (2)4.1 准备工作 (2)4.2 技术标准 (4)4.3 检修流程 (4)4.4 处理方法 (6)4.5 安全卡控重点 (8)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供电段管内普速线路棘轮补偿装置检修和常见问题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作业指导书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普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铁总运〔2017〕25号《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铁总运〔2017〕25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3.编制依据根据《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路接触网管理规则》、《铁路局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的相关要求,结合段具体实际,特编制此作业指导书。

4.棘轮补偿装置检修指导书4.1 准备工作4.1.1人员:4.1.1.1采用作业车作业不少于7人(不含司机)。

4.1.1.2不使用车辆,以人工方式作业的,除具体登高作业人员外,应按《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中的规定设置高空作业监护人员。

4.1.2工具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 作业车台 12 工具包个 23 扭力扳手根据实际需要选配套筒把 24 钢卷尺5m 把 15 水平尺600mm 把 16 角度仪套 17 套 18 手板葫芦3T 套 19 紧线器套 210 钢丝套根 111 活口扳手350mm 把 212 木锤把 113 断线钳900mm 把 114 砂布张 515 黄油枪个 116 安全工具17 防护工具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 钙基润滑油GB491 升 12 注油嘴个 13 不锈钢铁线¢1.6 Kg 14 镀锌铁线¢4.0 Kg 55 销钉根据实际需要选配型号个若干6 开口销根据实际需要选配型号个若干3.3.4.5补偿绳在棘轮的大轮、 4.1.3 材料 4.2 技术标准见本章第二节安装作业指导书技术标准。

22接触网设备检修与维护(张灵芝)课件—— 滑轮补偿装置检修及更换(情境十一任务1)

22接触网设备检修与维护(张灵芝)课件—— 滑轮补偿装置检修及更换(情境十一任务1)
卡线器将需更换坠砣的补偿绳固定在支柱上,地面辅助人员卸下破损坠 砣,换上新坠砣。
③ 坠砣叠码不整齐,缺口未互相交错180°时,高空操作人员B用 0.75 t的链条式紧线器、钢丝套子和卡线器将需更换坠砣的补偿绳固定在
支柱上,重新叠码。 (4)地面辅助人员用手托动坠砣串,检查补偿装置是否灵活,有无卡
滞现象。 坠砣抱箍与限制导管或限制绳卡滞造成补偿装置不灵活时,调整方法: ① 限制架安装位置不合适时,调整限制架安装位置。 ② 坠砣抱箍安装位置不合适时,调整坠砣抱箍安装位置。 ③ 限制导管变形或限制绳回头过长卡滞坠砣抱箍时,更换限制导管或
图10-1-3 半补偿下锚结构图 1—承锚角钢;2—多节杵环杆;3—杵座楔形线夹;4—承力索;5—线锚角钢;6—双耳 楔形线夹;7—杵环杆;8—悬式绝缘子串;9—终端锚结线夹;10—接触线;11—动滑轮;
12—补偿绳;13—叉形连接板;14—定滑轮;15—坠砣杆;16—坠砣;17—限界架; 18—锚柱;19—下锚拉线
套子,高空操作人员B在需更换补偿装置的杵环杆(线索)上安装卡线器, 用3 t的链条式紧线器连接钢丝套子和卡线器。
(3)高空操作人员B紧3 t链条式紧线器至受力,高空操作人员A紧 0.75 t链条式紧线器至补偿装置卸载。
(4)拆除旧补偿装置,根据现场气温及安装曲线安装新补偿装置。 (5)高空操作人员A松0.75 t链条式紧线器使补偿装置受力,高空操作 人员B松3 t链条式紧线器。
图10-1-4 全补偿下锚结构图 l—接触线;2—承力索;3—杵环杆;4—动滑轮;5—补偿绳;6—定滑轮;7—承锚角钢;
8—定滑轮;9—补偿制动框架;10—制动装置;11—坠砣杆;12—坠砣;13—限界架
(a)钢柱下锚
(b)隧道口下锚 图10-1-5 钢柱及隧道口下锚图

7检调补偿装置作业指导书

7检调补偿装置作业指导书

7检调补偿装置作业指导书补偿装置检调一、周期6个月。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应于补偿装置的检调、更换作业。

三、作业项目检查补偿器a、b值是否符合安装曲线,检查滑轮转动是否灵活、坠砣升降是否自如、检查补偿绳有无松股、断股情况、检查坠砣块是否完整,排列是否整齐,各部件受力是否良好。

四、技术标准1、b值检调应符合安装曲线的要求,保证无论任何情况下a、b 两值均不得小于200mm。

2、补偿器坠砣块要码放整齐,豁口相互错位180;其总重量符合规定要求,误差不超过2%。

3、补偿滑轮完整无损、转动灵活,没有卡滞现象。

补偿绳不得有松股、断股和接头,不得与下锚拉线或双环杆相摩擦。

4、安装双耳楔形线夹时应注意受力方向的正确,回头要密贴楔子。

5、同一滑轮组的两补偿滑轮的工作间隙在任何情况下不小于500mm。

6、定滑轮槽应保持铅垂状态,动滑轮槽偏转角度不得大于45°。

7、棘轮式补偿装置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产品说明要求。

五、作业组织人员:4~6人工具:手扳葫芦、紧线器、钢丝套子、温度计、手锤、锦纶绳、单滑轮、钢卷尺、大扳手。

材料:双耳连接器线夹、销钉、双环杆、黄油、开口硝、楔子、¢1.6绑线、补偿绳、钢线卡子。

资料:补偿器安装曲线。

六、作业程序1检调补偿器装置:1.1检查补偿器a、b值是否符合安装曲线,否则进行调整:(1)根据调整时的气温、补偿器至中心锚节的距离,查找补偿器安装曲线,确定b值;(2)测量出实际b值,与标准b值对比:(3)b值的具体调整方法:a、操作人员攀登上支柱中部,打好安全带,在补偿绳的适当高度打上紧线器并在其下方安装一个,防止紧线器打滑。

b、将另一装有钢丝套子的紧线器装在坠砣杆上,必要时可卸掉1-3块坠砣,并用手扳葫芦连接两紧线器。

c、摇动手扳葫芦,使手搬葫芦受力,下锚补偿绳松弛,检查紧线器无滑动现象后卸开双耳楔形线夹,抽出补偿绳回头,根据安装曲线来确定放长或缩短补偿绳长度,重新做补偿绳回头。

d、连接完毕后放开手搬葫芦,使补偿绳受力,检查无不良现象后卸下手搬葫芦,重新测量b值并与b 标比较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

补偿装置检查作业指导书(棘轮)

补偿装置检查作业指导书(棘轮)

补偿装置检查作业指导书1 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棘轮补偿装置检查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高速铁路棘轮补偿装置检查作业。

2 引用规范性文件……………3 作业目的3.1 检查棘轮补偿装置各部件标准技术状态;3.2 通过检查与调整,保证棘轮补偿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为接触网提供良好的张力补偿。

4 作业程序4.1 封锁停电天窗作业时间内,人工登杆检查补偿框架及止动卡块状态。

4.2 封锁停电天窗作业时间内,人工登杆检查补偿轮状态。

4.3 封锁停电天窗作业时间内,人工登杆检查补偿绳在补偿轮上的缠绕及补偿绳本体状态。

4.4 封锁停电天窗作业时间内,地面检查、观察限制导管、坠砣堆码等。

4.5 封锁停电天窗作业时间内,人工攀登检查隧道内槽道(内、外)状态、坠砣限制架状态、坠砣挡板、转向轮状态。

4.6 封锁停电天窗作业时间内,人工攀登检查补偿装置(含槽道)的所有连接螺栓、螺母、垫片是否按标准配置并连接牢固。

焊接处有无开裂、脱焊迹象。

5 作业内容与要求5.1 人工登杆检查:5.1.1 人员及分工:5.1.2 工具和材料:5.1.3 开始人工登杆检查:5.1.3.1 高空作业人员按标准化穿戴,用脚扣登杆后在合适的位置打好安全带。

5.1.3.2 检查补偿安装框架各部件、各连接螺栓是否紧固。

隧道外 隧道内5.1.3.3 使用水平尽或角度仪检查棘轮的垂直状态,观察是否与补偿绳相磨,记录状态。

棘轮不垂直导致补偿绳磨棘轮边时,按以下方法调整(如下图):首先检查旋转底座上调节板上的两个固定螺栓是否紧固到位,如果是松懈的,就直接用铁锤垫木板敲击棘轮旋转支架,然后用水平尺靠在棘轮小轮的端面,检查垂直度,棘轮垂直后,将螺栓紧固到位。

如螺栓是紧固的,用水平尺靠在棘轮小轮的端面检查倾斜度,然后松开旋转底座调节板上的固定螺栓,用铁锤垫木板敲击棘轮旋转支架,用水平尺检查,棘轮垂直后,将松开的螺母紧固。

5.1.3.4 观察坠砣限制杆顶部是否加装一个限制卡箍,如未安装应加装或做好记录补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版本号:高速铁路滑轮补偿装置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发布××××-××-××实施××供电段(章)高速铁路滑轮补偿装置检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1.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滑轮补偿装置的检测、全面检查保养。

1.2检测周期:检测周期:36个月;检查保养周期:12个月;补偿限制架监测周期:3个月。

2 编制依据2.1《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铁总运〔2014〕221号)2.2《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铁总运〔2015〕362号)2.3《上海铁路局轨旁设备管理办法》(上铁供〔2014〕189号)2.4《上海铁路局供电处关于公布供电系统班组专业台账样张的通知》(供安设函〔2016〕47号)2.5安装图和厂家产品说明书3 检测、检查保养项目3.1外观检查3.2参数测量3.3检调与更换4 关键安全风险卡控根据作业现场实际情况落实好触电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作业车运行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风险项点的防控措施,对该设备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关键安全风险提示如下:4.1使用作业车时,平台旋转要专人盯控,严防碰伤支柱。

作业车要设置相应防倾倒措施。

4.2在调整、检修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支柱的受力情况,防止支柱受力过猛而发生变形或损坏。

4.3 钢丝套子、手扳葫芦、紧线器安装要牢固可靠,防止在调整更换时抽脱。

5 检查作业流程图图1 滑轮补偿检修作业流程图6 作业要求表1 人员要求注:其它作业人员(如地线)在此不一一列出。

表2 工具准备6.3材料准备7 作业内容7.1滑轮补偿装置安装图7.1.1高速铁路滑轮补偿装置安装图图1 高速铁路滑轮补偿装置安装图7.1.2滑轮组实物图图51:2型滑轮补偿装置实物图图6 1:3型滑轮补偿装置实物图7.2下锚绝缘子检查7.2.1承力索、接触线下锚绝缘子应对齐,允许偏差为±100mm 。

7.2.2下锚绝缘子外观状态良好,无放电烧伤、脏污、破损等,与绝缘子相连接的零部件齐全无缺失。

7.3补偿绳与楔子检查7.3.1补偿绳是否存在散股、断股、接头等现象;检查动滑轮楔子是否安装正确,补偿绳与楔子本体是否紧密配合,受力面是否正确,补偿绳回头外露是否满足要求(外露1动滑轮静滑轮补偿绳楔形线夹00mm);检查补偿绳与坠砣杆连接处楔子是否安装正确,补偿绳与楔子本体是否紧密配合,受力面是否正确。

7.3.2定滑轮处补偿绳是否偏磨。

7.3.3承力索补偿绳不应与接触线滑轮补偿装置双环杆相磨,应该保持20-30mm的距离。

图7 补偿绳鼓包、散股图8 补偿绳偏磨图片7.4补偿滑轮检查滑轮转动是否灵活,两滑轮间距是否满足任何情况下不小于500mm。

定滑轮槽应保持铅垂状态,动滑轮槽偏转角度不得大于45度。

7.5限制架、补偿装置各零部件限制架安装是否正确,受力是否良好,铁件有无锈蚀,是否按规定涂油;螺栓力矩是否符合标准;限制架是否满足坠砣升降变化要求,限制坠砣的摆动,不妨碍升降。

7.6坠砣检查是否破损;块数、叠码是否规范;上下移动是否灵活,整串重量差小于1%。

7.7拉线装置检查检查中对拉线部分主要进行以下检查:7.7.1检查UT型线夹的安装方向,平侧在线路侧、突面在田野侧。

7.7.2检查UT线夹U螺栓露头长度,露头应大于20mm,且≤螺栓全长的1/2。

7.7.3拉线在线夹内回头长度300~500mm,距端部20mm处用φ1.6~2.0mm镀锌铁线绑扎3圈;距端部50mm处拉线回头与本线用φ1.6~2.0mm镀锌铁线绑扎100mm,允许误差±10mm;检查拉线回头绑扎线是否锈蚀,绑扎是否牢靠。

7.7.4拉线平行连板与拉线底板连接处螺栓开口销是否掰折到位。

7.7.5检查拉线受力是否符合标准,拉线是否断股、散股、锈蚀,检查拉线绑线、UT 线夹是否锈蚀。

7.7.6零件螺纹及拉线的回头的绑扎部分应涂防腐油。

7.8参数测量7.8.1补偿装置a、b值测量检查用钢卷尺测量b值是否符合安装曲线的要求,a、b值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小于200m m。

7.8.2螺栓、开口销检查使用力矩扳手检查各零部件螺栓紧固力矩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脱扣,垫片是否齐全。

开口销不得缺失,开口销的掰开角度120°-130°。

7.9检调与更换7.9.1 b值过小图9 b值调整按照安装曲线重新对补偿绳做回头,调整b值。

步骤如下:(1)分别在补偿绳和坠砣杆上安装卡线器,用1.5T手扳葫芦连接两个卡线器。

(2)摇动手扳葫芦收紧,并同时测量b值大小,直至达到标准。

(3)将楔形线夹从坠砣杆环内取下,退出楔子,收紧补偿绳并重新安装楔形线夹。

(4)撤除工具,复测a值和b值。

7.9.2 坠砣限制框架倾斜调整,步骤如下:(1)松动坠砣限制框架与支柱的连接螺栓。

(2)调整坠砣限制框架至水平位置。

(3)按照标准力矩紧固坠砣限制框架与支柱的连接螺栓。

7.9.3 补偿绳偏磨、脱槽调整,步骤如下:(1)将需要调整补偿绳的坠砣串用手扳葫芦吊起固定在支柱上。

(2)将紧线器安装在承力索/接触线上,钢丝套子安装在接触网支柱上,紧动手搬葫芦,使补偿绳卸载。

(3)调整补偿绳状态。

(4)确认补偿绳全部位于滑轮中部,两个手搬葫芦配合加载,撤除工具,检查各部参数和状态。

7.9.4 动滑轮偏斜角度大于45°调整,步骤如下:(1)用手板葫芦、紧线器、钢丝套子连接线索和支柱,用1.5T手扳葫芦将坠砣串吊起固定在支柱上。

(2)摇动手扳葫芦将线索和补偿绳卸载。

(3)拆除终端锚固线夹与下锚绝缘子的连接螺栓。

(4)调整线索扭转力,使动滑轮偏斜角度符合规范要求。

(5)连接终端锚固线夹与下锚绝缘子。

(6)手搬葫芦缓慢加载,撤除工具,检查各部参数和状态。

7.9.5 坠砣串上、下串动不灵活调整,步骤如下:(1)松动限制管上、下部钩螺栓。

(2)调节钩螺栓至调节孔的合适位置,使限制导管与坠砣串中心线平行且距离适当。

(3)按照标准力矩对螺栓进行紧固。

7.9.6 a值过小:按照安装曲线重新对补偿绳做回头,调整a值。

步骤如下:(1)分别在补偿绳和坠砣杆上安装卡线器,用1.5T手扳葫芦连接两个卡线器。

(2)摇动手扳葫芦收紧,补偿绳楔形线夹不受力后,卸载楔形线夹。

(3)将楔形线夹从坠砣杆环内取下,退出楔子,将补偿绳放长。

(4)重新制作楔形补偿绳回头。

(5)撤除工具,复测a值和b值。

7.9.7 螺栓力矩不达标、开口销角度不符合标准调整各部连接螺栓松动,用力矩扳手按照标准力矩进行紧固。

对角度不符合标准的开口销进行更换,使开口销扳开角度120°-130°。

7.10 常见缺陷处理7.10.1 承力索补偿绳与接触线双环杆相磨缺陷调整,步骤如下:(1)用手板葫芦、紧线器、钢丝套子连接承力索和支柱使补偿卸载。

(2)调节下锚底座,使承力索补偿绳与接触线下锚双环杆错位,避免相互摩擦。

(3)手搬葫芦缓慢加载,撤除工具,检查各部参数和状态。

7.10.2 下锚底座锈蚀、开焊更换,步骤如下:(1)在坠砣串上方的支柱上固定手扳葫芦,在坠砣杆环下方打上钢丝套,用手扳葫芦吊起坠砣串并固定在支柱上。

(2)将紧线器安装在线索上,钢丝套子安装在下锚底座上部的支柱上,紧动手扳葫芦,使补偿绳卸载。

(3)拆除滑轮补偿与下锚底座连接的D型连接器。

(4)更换下锚底座。

(5)连接新安装的下锚底座与D型连接器。

(6)两个手扳葫芦配合加载,撤除工具,检查各部参数和状态。

7.10.3 滑轮组本体损伤更换,步骤如下:(1)在坠砣串上方的支柱上固定手扳葫芦,在坠砣杆环下方打上钢丝套,用手扳葫芦吊起坠砣串并固定在支柱上。

(2)将紧线器安装在线索上,钢丝套子安装在下锚底座上部的支柱上,紧动手扳葫芦,使补偿绳卸载。

(3)拆除滑轮组本体及补偿绳。

(4)更换滑轮组本体,正确缠绕补偿绳,检查是否相磨。

(5)两个手扳葫芦配合加载,撤除工具,检查各部参数和状态。

7.10.4 补偿绳散股、断股更换参照补偿绳偏磨、脱槽。

7.10.5 下锚绝缘子放电烧伤、破裂更换见绝缘子检修作业指导书。

7.10.6 终端锚固线夹裂纹、锈蚀更换,步骤如下:(1)用手板葫芦、紧线器、钢丝套子连接线索和杵环杆;在坠砣串上方的支柱上固定手扳葫芦,在坠砣杆环下方打上钢丝套,用手扳葫芦吊起坠砣串并固定在支柱上。

使终端锚固线夹和下锚绝缘子的连接螺栓处于不受力状态。

(2)拆除终端锚固线夹与下锚绝缘子的连接螺栓。

(3)更换损伤的终端锚固线夹。

(4)连接终端锚固线夹与下锚绝缘子。

(5)手搬葫芦缓慢加载,撤除工具,检查各部参数和状态。

7.11检查验收检修作业完成后,对检修后的设备质量进行复核验收,验收关键点:(1)滑轮组转动灵活(人力用手托起坠砣串能上、下自由移动),无卡滞现象。

(2)定滑轮应保持铅垂状态,补偿绳无偏磨;动滑轮偏角不得大于45度。

8 检查记录表8.1接触网补偿装置检测(检查)记录(上铁供专-网-04-08-2016)8.2《安全生产问题隐患排查整改登记表》(上铁供记-安-03-2015)接触网补偿装置检测(检查)记录(上铁供专-网-04-08-2016)上铁供专-网-04-08-2016补偿装置检测(检查)记录区间(站场): 南京南宁杭场17注释:1、“温度”:填写检查设备时的气温。

2、“a值”是指上部坠砣导环至限制管顶端支架之间的距离,填写承力索和接触线的a值,例如“2606/2122”。

3、“b值”是指坠砣底部至限制架下部支架或者地面之间(阻碍坠砣下降的第一个物体)的距离,填写承力索和接触线的b值,例如“2606/2122”。

4、每次出工前,详细统计工作量及设备数量,将此表打印或携带活页式记录表,于作业现场详细记录各项数据,返回工区填写电子记录,将纸质原始记录于工作票一同装订。

1819《安全生产问题隐患排查整改登记表》(上铁供记-安-03-2015)上铁供记-安-03-2015 安全生产问题隐患排查整改登记表20说明:211.每车间、工区应有且仅有一份本登记表,凡属于管内安全生产问题隐患,不论何时何地何部门发现,均应纳入本表(即查即改且无考核的问题除外)。

2.本登记表填写可以不全面,但不得另建其它各类问题库。

3.本表年初清理一次,逐月累加,期间不删除已整改项,即查即改的问题一般不纳入(局级以上单位部门检查发现的问题和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除外)。

4.各级组织按照下管一级原则更新维护本表,每月25日前后核对一次。

责任单位(部门)、责任人是指负责整改治理的单位(部门)、负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