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愈伤组织培养
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初步研究

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初步研究在生产上,水稻作为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子萌芽率低,苗期易受病虫危害。
利用愈伤组织诱导快速繁殖优良无性系,可提高水稻抗逆能力,改善品质,促进早熟丰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研究进一步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并且探索该项技术在农业中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
二、实验原理二、实验材料和方法愈伤组织是由胚状体发育而来的幼嫩器官,具有再生能力强、适应环境广等特点。
愈伤组织的形成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已知它们均需从外界获取营养才能继续分裂增殖。
而离体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细胞很难满足这些基本条件,因此人工创造合适的离体条件使愈伤组织不断增殖就显得十分必要。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愈伤组织的培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建立最佳培养条件和选择最好的愈伤组织类型两个方面。
2。
培养基的配置与灭菌3。
接种4。
培养5。
检查6。
移栽7。
观察记载8。
总结9。
思考题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附录13。
插图14。
表格15。
正文16。
图片17。
表格18。
图示19。
引言20。
实验设计21。
试剂22。
仪器23。
操作24。
结果25。
讨论26。
参考文献27。
后记三、结果与分析1。
愈伤组织的诱导2。
培养基的配置与灭菌3。
接种4。
培养5。
检查6。
移栽7。
观察记载8。
总结9。
思考题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附录13。
插图14。
表格15。
正文16。
图片17。
表格18。
图示19。
引言20。
实验设计21。
试剂22。
仪器23。
操作24。
结果25。
讨论26。
参考文献27。
后记四、讨论根据本次实验得出以下几点: 1。
培养时间越长,愈伤组织的形态也随着变化,愈伤组织开始呈现绿色,逐渐转向褐色,到最终颜色会趋于白色或灰白色。
2。
培养基含糖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情况,若糖浓度较高,则愈伤组织形成缓慢;反之,愈伤组织容易形成。
3。
愈伤组织形成初期,细胞内的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核仁缩小,这都说明愈伤组织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细胞结构。
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的研究

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的研究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然而,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水稻的愈伤组织再生频率,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愈伤组织是指植物在受到外界伤害后,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一种新的组织。
在水稻中,愈伤组织可以通过培养基的处理和激素的添加来诱导其再生。
然而,水稻的愈伤组织再生频率较低,限制了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发现,愈伤组织再生频率与培养基的成分、激素的种类和浓度、温度、光照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优化这些因素,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
科学家们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水稻中与愈伤组织再生相关的基因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一些基因的突变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学家们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和基因编辑技术,不断探索提高水稻愈
伤组织再生频率的新方法,为水稻育种和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就教关于水稻愈伤组织的问题

组培常见英汉对照abortion(败育)adenine(腺嘌呤)agar (琼脂)anther(花粉)apical(顶端的)aseptic(无菌的) auxin(生长素)axillary bud (腋芽)callus,calli(愈伤组织)cellular totipotency(细胞全能性)cellulase(纤维素酶)cellulose(纤维素)centrifuge(离心)chloroplast(叶绿体)chromosome doubling(染色体加倍)colony(细胞团,菌落)cybrid(cytoplasmic hybrid,胞质杂种)cytokinin(细胞分裂素)cytoplasm(细胞质)degeneration (败育)dedifferentiation (脱分化)redifferentiation(再分化)dicotyledonous(双子叶的)dihaploid(二单倍体)diploid(二倍体)dissect(剥离)dormancy(休眠)eliminate (除去)embryo(胚胎)embryoid(胚状体)embryogenesis(胚胎发生方式)epidermis(表皮,上表皮)excise(切除)explant (外植体)filter paper(滤纸)gelose(琼脂糖)genetype(基因型)germplasm(种质)global embryo (球型胚)haploid(单倍体)heterokaryon(异核体)homozygous(纯合的)hormone (激素)interspecific(种间的)intraspecific(种内的)in vitro(体外)in vivo(活体)kinetin(激动素)macerozyme(离析酶)male sterile(雄性不育)medium(培养基)membrane(膜)meristem(分生组织)meristem culture(茎尖培养)micropropagation(微繁)microspore(小孢子)monocotyledon/moncots(单子叶植物)nod culture (茎段培养)organelle(细胞器)organgenesis(器官发生方式)osmotic(渗透的)pith(髓)plantlet(小植株,苗)pollen culture(花粉培养)pollinate(授粉)protocorm(PLB)原球茎protoplast fusion(原生质体融合)rapid propagation(快繁)regeneration(再生)self-incompatibility (自交不亲和)shoot tip(茎尖)sodium hypochlorite(NaClO)somatic embryo(体细胞胚)somatic hybridization(体细胞杂交)somatic hybrid(体细胞杂种)stem(茎)stem tip culture(茎尖培养)sterilant(消毒剂)sterile distilled water(蒸馏水)sterilization(消毒)stock plant (母株)subculture (继代) sucrose(蔗糖)terminal bud(顶芽)transfer (转移)virus eradication(脱毒)常用缩略语ABA(脱落酸)CM(椰子汁)CPW(细胞-原生质体清洗液)DMSO(二甲基亚砜)IAA(吲哚乙酸)IBA(吲哚丁酸)KT(激动素)NAA(萘乙酸)PEG(聚乙二醇)LH(液氮)CH(水解酪蛋白)GA3(赤霉素)一、请教关于水稻愈伤组织的问题:我的水稻愈伤组织经过转化后,基本上不分化,听说TDZ能帮助分化,请问是用TDZ完全代替KT,还是按一定比例加入?还有就是在分化过程中还需要再加入潮霉素和羧苄吗?我用的水稻品系是台北309,以前的分化培养基为MS+0.5/l谷氨酰胺+0.5g/l脯氨酸+0.3g/l水解酪蛋白+2mg/l KT+0.5mg/l 6BA+0.2mg/l NAA+300MG/L羧苄+50MG/L潮霉素。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实验报告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为将来的水稻遗传改造研究提供参考。
实验材料和仪器:1. 材料:水稻种子、MS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2,4-D、生长调节剂TDZ、无菌器具、琼脂、无菌操作室。
2. 仪器:无菌操作台、显微镜、实验室平衡器等。
实验步骤:1. 生物材料准备:选取幼苗期生长良好、品种鲜明的水稻种子作为材料。
将水稻种子进行表面消毒,处理方法为分别用70%的酒精和5%的次氯酸钠(1:1)混合消毒3-5分钟,然后充分清洗。
2. 建立组织培养体系:将消毒后的水稻种子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分离培养。
将种子取出后,从胚乳中取出胚轴,用剪刀消毒后放入含有MS培养基的无菌培养瓶中,置于无菌操作室中进行培养。
在35-37°C下连续培养3-5天。
3. 筛选愈伤组织:将培养2-3天的胚轴等植物试管苗等组织放置在含有不同浓度的2,4-D和TDZ的培养基中,培养10-15天。
筛选出生长具有愈伤能力的组织,采用显微镜等方法进行观察,并进行相应的分离和培养。
4. 愈伤组织的维持和复壮:将筛选出的愈伤组织维持在含有2,4-D和TDZ的培养基中,定期进行转移或分离。
当愈伤组织增生至一定程度后,将其转移到不含激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复壮。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4个不同浓度的2,4-D和TDZ进行培养,筛选出了愈伤组织,并进行了维持、修复工作。
经过5次转移和增殖培养,我们成功地建立了稳定的水稻愈伤组织体系。
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方法可行,成功地建立了稳定的水稻愈伤组织体系。
本研究为今后的水稻遗传改造和抗性育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水稻愈伤转化

水稻愈伤组织转化一、实验目的1.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2.学习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3.学习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掌握农杆菌转化水稻愈伤组织的方法;4.学习转基因植株的各种鉴定方法(包括PCR检测、GUS染色、Southern-blot、Western-blot、FISH等),同时能够操作PCR与GUS染色鉴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和花药等,在人工控制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其生长、分化以及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自1902年Haberlandt 首先用紫鸭跖草( Tradescantia )的叶片栅栏组织进行培养来,植物组织培养已有100余年历史。
用于离体培养的各种植物材料称为外植体(explant)。
根据外植体的类型,又可将组织培养分为:器官培养、组织培养、胚胎培养、细胞培养以及原生质体培养等。
(从这个角度讲,本学期的实验属于胚胎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全能性。
2.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技术是在离体条件下对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DNA)进行人为“加工”,并按照人们的意愿重新组合,以改变生物的性状和功能,然后再通过适当的载体将重组DNA转入生物体或细胞内,并使其在生物体内或细胞中表达,从而获得新的生物机能。
这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植物一般称为“基因工程植物”。
自1983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植物以来,转基因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成功进行转基因的植物已达60多种,在世界上批准进入田间试验的转基因植物已超过500例,有些转基因产品已进入市场。
通过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品种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日益显示出巨大潜力。
3.农杆菌转化法转基因的方法有很多,对于植物而言,最常用的是农杆菌转化法和基因枪法。
农杆菌转化法使用的是根癌农杆菌,其内含Ti质粒:T-DNA(Transferre DNA)区:农杆菌Ti 质粒中向植物中转移并整合进植物基因组中的部分。
愈伤组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操作流程。
2. 熟悉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及再分化过程。
3. 学习植物激素在愈伤组织形成与再分化中的作用。
4. 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条件下进行无菌培养,使其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生长、分化,最终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愈伤组织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由已经分化的细胞脱分化形成的无定形细胞团。
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可以进一步分化为根、茎、叶等器官,实现植物繁殖和育种。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水稻叶片、玉米叶片、胡萝卜根段。
2. 试剂:无菌水、无菌滤纸、70%乙醇、5%次氯酸钠、琼脂、蔗糖、硝酸钙、硝酸钾、硝酸铵、磷酸二氢钾、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琼脂酶、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材料预处理(1)将水稻叶片、玉米叶片、胡萝卜根段分别用70%乙醇消毒30秒,再用5%次氯酸钠消毒5分钟,最后用无菌水清洗3次。
(2)将消毒后的材料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2. 愈伤组织诱导(1)将预处理后的材料切成约1cm×1cm的小块,放入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MS培养基中。
(2)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
3. 愈伤组织再分化(1)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MS培养基中。
(2)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观察愈伤组织分化为根、茎、叶等器官的情况。
4. 数据记录与分析(1)观察并记录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包括生长速度、愈伤组织颜色、形态等。
(2)观察并记录愈伤组织再分化为根、茎、叶等器官的情况,包括器官形态、生长速度等。
(3)分析不同植物激素浓度对愈伤组织形成与再分化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愈伤组织诱导实验结果表明,水稻叶片、玉米叶片、胡萝卜根段在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MS培养基中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
水稻粳粳交花药培养继代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的优化

i n c l u d e d g l u t a mi n e , c a r b o h y d r a t e s , h o r mo n e s , s o r b i t o l , t h e c o mp o s i t i o n o f c o p p e r a n d s i l v e r i o n , s i l i c o n e , a n d a c t i v a t e d c h a r c o a 1 .
在基因型一定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的最好的方法7831继代愈伤组织的分化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会随着继代代数并且众所周知随着继代代数时间的增加愈伤组织结构疏松易碎出现褐化现象颜色暗淡甚至水化呈碎末状10然而花药培养获得dh系时愈伤组织的获得具有时效性为了得到更多的分化苗就需要对愈伤组织进这样可以保证
d i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Di f f e r e n t c o mb i n a t i o n s o f 7 i mp o r t a n t f a c t o r s we r e c o n s i d e r e d or f t h e me d i u m d e s i g n .T h e 7 i mp o r t a n t f a c t o r s
( 1 S c h o o l o f L i f e S c i e n c e ,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H a e r b i n 1 5 0 0 8 0 , C h i n a ; 2 S c h o o l o f A g r o n o my ,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U n i v e si r t y , H a e r b i n 1 5 0 0 8 0 , C h i n a )
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初步研究

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初步研究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提高粮食产量和提高粮食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是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以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技术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
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是一种细胞分子生物学方法,是农艺学中植物传粉、植物驯化、植物色素调控、植物基因转移、植物基因组学等方面的重要技术。
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将细胞分离、孢子分级、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等整合到一起,可以为水稻的基因育种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实现植物的繁殖效果。
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是基于水稻新品种建立过程中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发展出来的,在水稻品种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可以有效地在短时间内增加水稻植株的多样性,保证新基因的保留,并且可以有效地实现水稻植株的生长,改善品质和产量等特性。
除此之外,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与水稻用途有关的诸如产量和品质、耐季节性和病抗性等性状。
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基因突变,还可以用于研究特定基因在植物发育、形态、营养及生理作用上的影响,为研究调控水稻心叶色素的机理提供有力的技术平台。
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的发展为水稻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有助于改善水稻的品质和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和粮食质量,有利于改善水稻的稳定性和耐旱性,促进水稻高产栽培。
今天,随着转基因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水稻品种建设新体系,更加有效的推动水稻品种改良。
比如,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可以与微小叶色素叶弁转化技术相结合,实现调控水稻叶色素含量,改善水稻品质,提高水稻产量。
总之,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是水稻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技术,为优化水稻品种构建贡献了重要力量,在今后水稻育种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
李希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083
摘要:以水稻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和接种技术,了解了水稻愈伤组织诱导的过程。
结果表明水稻种子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两天已产生愈伤组织发芽2mm,四天愈伤组织呈现浅黄色发芽5-10mm,6天愈伤组织颜色加深发芽1-2cm,8天愈伤组织为橙黄色发芽2-3cm,无杂菌污染。
关键词:水稻种子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引言
自Niizeki和Oono1968年首次获得水稻花粉植株以来,水稻组织培养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各种水稻品种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植株再生培养基的筛选,遗传特性,基因工程转化体系的建立等等。
水稻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是这些研究的基础,因此掌握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和接种技术,了解了水稻愈伤组织诱导的过程至关重要。
以植物器官、组织、细胞等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时,在一定的诱导培养条件下都能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外植体源自自然环境均为带菌状态,在接种前都必须进行消毒。
对于难消毒的材料,有时要几种消毒剂配合使用。
本次试验使用的诱导剂为2,4-D,诱导率为100%。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实验材料
水稻成熟种子(用于诱导愈伤组织);
1.1.2仪器设备及用具
超净工作台培养室、培养皿:¢9cm×2枪形镊量筒:100mL×2三角瓶:50mL×2(无菌);废液缸;保鲜膜;标签纸
1.1.3试剂及培养基
试剂:75%酒精,2%NaCLO,无菌水(每组1瓶400mL)
培养基:诱导培养基:MS+2,4-D2mg/L+蔗糖30g/L+琼脂8g/L(pH5.8)
1.2 实验方法
1.2.1 MS固体培养基配制:
由于实验室中的MS培养基已含有蔗糖和琼脂,所以直接按照41.5g/L的浓度配置。
实验中配置50ml培养基,需依次加入2.075gMS,0.1mg2,4-D;
用NaOH或HCl调节PH=5.8;
高压蒸汽锅121℃灭菌20min。
1.2.2接种室、培养基及用具表面消毒
用75%酒精棉球试擦超净工作、镊子,将培养基及用具放工作台,打开紫外灯,20分钟以表面消毒。
之后关紫外灯,打开工作台风机,通风30分钟后可进行无菌操作。
1.2.3种子去壳
选取饱满、无霉变成熟水稻种子,用手工脱去谷壳(注意保持胚完整),准备20粒去壳种子,并按照分组放到三角瓶中。
1.2.4操作者双手的清洗与消毒
坐在超净台前位子上后,用含75%酒精的酒精喷壶喷洒双手对双手进行消毒,在超净台风口待
双手酒精风干后进入超净工作台。
超净台面的75%酒精棉球表面消毒。
1.2.5 外植体消毒
将脱谷壳米粒转到一50mL 无菌三角瓶→加适量无菌水洗一次(以没过种子为准,下同)→弃水,倒入75%酒精适量,摇动搅拌,放置30秒(过程中适当轻摇动混匀)→弃酒精→加适量无菌水洗一次→弃水→倒入适量2% NaCLO ,不时摇动搅拌,共处理30分钟→弃NaCLO →用无菌水洗3次,每次停留1分钟→倒去无菌水,将种子从三角瓶转到带无菌滤纸的无菌培养皿中吸干。
1.2.6 接种与观察
将吸干的消毒种子用无菌的镊子接入培养基并均匀放置,每皿接10粒。
接种完成后,将培养皿盖上并用保鲜膜封口,然后将接种有材料的培养皿移出超净台,贴上标签写明日期、接种人,放入培养室进行30℃暗培养。
注意每隔2-3天前来观察一次实验现象,1周后调查计算污染率,14天后调查计算愈伤组织诱导率。
2 结果
由上图可以看出水稻种子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两天已产生愈伤组织发芽2mm ,四天愈伤组织呈现浅黄色发芽5-10mm ,6天愈伤组织颜色加深发芽1-2cm ,8天愈伤组织为橙黄色发芽2-3cm ,所有种子无杂菌污染,诱导率100%。
3 讨论
本次试验成功诱导出水稻愈伤组织,且无杂菌污染,诱导率为100%,源于我们严格的无菌操作和对2,4-D 浓度的准确把握。
2,4-D 是具有代表性的合成植物生长素,适当的浓度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诱导愈伤组织的行成,2,4-D 有毒,使用时应小心谨慎,做好防护措施。
污染率(%)= ×100% 污染的种子数 ×100%
形成愈伤组织的种子数
污染率(%)=
×100% 0 ×100%
10 10 诱导率 (%)=
10 接种的总种子数 诱导率 (%)=
接种的总种子数 = 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