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组织培养
水稻转基因组织培养步骤

水稻转基因组织培养步骤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一.试剂1 6-BA (6-BenzylaminoPurine) Sigma Cat No. B-58982 KT (Kinetin) Sigma Cat No. K-07533 NAA (Napthalene acetic acid) Sigma Cat N-06404 IAA (Indole-3-acetic acid) Sigma Cat No. I-51485 2,4-D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Sigma Cat No. D-84076 Kanamycin USB Cat No. 179247 CH (Casein Enzymatic Hydrolysate) Sigma Cat No. C-72908 Hn (hygromycin B) GiBco BRL Cat No. 10687-0109 Cn (Carbenicillin) 国产分装10 Nicotinic acid Sigma Cat No. N-076511 Pyridoxine HCl Sigma Cat No. P-866612 Thiamine HCl Sigma Cat No. T-390213 Inositol Sigma Cat No. I-301114 Phytagel Sigma Cat No. P-816915 Dimethyl Sulfoxide-DMSO Sigma Cat No. D-587916 X-gluc (5-bromo-4-chloro-3-indolyl-D-galactoside) Sigma Cat No. B-378317 AS (Acetosringone) Aldrich chem., CO 01531 EG二.溶液1.MS maxNH4NO316.5gKNO319.0gKH2PO4 1.7gMgSO4?7H2O 3.7gCaCl2?2H2O 4.4g 或CaCl2 3.32g逐一溶解药品后,加dH2O定容到1000ml。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实验报告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为将来的水稻遗传改造研究提供参考。
实验材料和仪器:1. 材料:水稻种子、MS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2,4-D、生长调节剂TDZ、无菌器具、琼脂、无菌操作室。
2. 仪器:无菌操作台、显微镜、实验室平衡器等。
实验步骤:1. 生物材料准备:选取幼苗期生长良好、品种鲜明的水稻种子作为材料。
将水稻种子进行表面消毒,处理方法为分别用70%的酒精和5%的次氯酸钠(1:1)混合消毒3-5分钟,然后充分清洗。
2. 建立组织培养体系:将消毒后的水稻种子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分离培养。
将种子取出后,从胚乳中取出胚轴,用剪刀消毒后放入含有MS培养基的无菌培养瓶中,置于无菌操作室中进行培养。
在35-37°C下连续培养3-5天。
3. 筛选愈伤组织:将培养2-3天的胚轴等植物试管苗等组织放置在含有不同浓度的2,4-D和TDZ的培养基中,培养10-15天。
筛选出生长具有愈伤能力的组织,采用显微镜等方法进行观察,并进行相应的分离和培养。
4. 愈伤组织的维持和复壮:将筛选出的愈伤组织维持在含有2,4-D和TDZ的培养基中,定期进行转移或分离。
当愈伤组织增生至一定程度后,将其转移到不含激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复壮。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4个不同浓度的2,4-D和TDZ进行培养,筛选出了愈伤组织,并进行了维持、修复工作。
经过5次转移和增殖培养,我们成功地建立了稳定的水稻愈伤组织体系。
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方法可行,成功地建立了稳定的水稻愈伤组织体系。
本研究为今后的水稻遗传改造和抗性育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水稻愈伤组织培养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李希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083摘要:以水稻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和接种技术,了解了水稻愈伤组织诱导的过程。
结果表明水稻种子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两天已产生愈伤组织发芽2mm,四天愈伤组织呈现浅黄色发芽5-10mm,6天愈伤组织颜色加深发芽1-2cm,8天愈伤组织为橙黄色发芽2-3cm,无杂菌污染。
关键词:水稻种子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引言自Niizeki和Oono1968年首次获得水稻花粉植株以来,水稻组织培养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各种水稻品种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植株再生培养基的筛选,遗传特性,基因工程转化体系的建立等等。
水稻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是这些研究的基础,因此掌握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和接种技术,了解了水稻愈伤组织诱导的过程至关重要。
以植物器官、组织、细胞等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时,在一定的诱导培养条件下都能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外植体源自自然环境均为带菌状态,在接种前都必须进行消毒。
对于难消毒的材料,有时要几种消毒剂配合使用。
本次试验使用的诱导剂为2,4-D,诱导率为100%。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实验材料水稻成熟种子(用于诱导愈伤组织);1.1.2仪器设备及用具超净工作台培养室、培养皿:¢9cm×2枪形镊量筒:100mL×2三角瓶:50mL×2(无菌);废液缸;保鲜膜;标签纸1.1.3试剂及培养基试剂:75%酒精,2%NaCLO,无菌水(每组1瓶400mL)培养基:诱导培养基:MS+2,4-D2mg/L+蔗糖30g/L+琼脂8g/L(pH5.8)1.2 实验方法1.2.1 MS固体培养基配制:由于实验室中的MS培养基已含有蔗糖和琼脂,所以直接按照41.5g/L的浓度配置。
实验中配置50ml培养基,需依次加入2.075gMS,0.1mg2,4-D;用NaOH或HCl调节PH=5.8;高压蒸汽锅121℃灭菌20min。
水稻转基因组织培养步骤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一.试剂1 6-BA (6-BenzylaminoPurine) Sigma Cat No. B-58982 KT (Kinetin) Sigma Cat No. K-07533 NAA (Napthalene acetic acid) Sigma Cat N-06404 IAA (Indole-3-acetic acid) Sigma Cat No. I-51485 2,4-D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Sigma Cat No. D-84076 Kanamycin USB Cat No. 179247 CH (Casein Enzymatic Hydrolysate) Sigma Cat No. C-72908 Hn (hygromycin B) GiBco BRL Cat No. 10687-0109 Cn (Carbenicillin) 国产分装10 Nicotinic acid Sigma Cat No. N-076511 Pyridoxine HCl Sigma Cat No. P-866612 Thiamine HCl Sigma Cat No. T-390213 Inositol Sigma Cat No. I-301114 Phytagel Sigma Cat No. P-816915 Dimethyl Sulfoxide-DMSO Sigma Cat No. D-587916 X-gluc (5-bromo-4-chloro-3-indolyl-D-galactoside) Sigma Cat No. B-378317 AS (Acetosringone) Aldrich chem., CO 01531 EG二.溶液1.MS maxNH4NO316.5gKNO319.0gKH2PO4 1.7gMgSO4∙7H2O 3.7gCaCl2∙2H2O 4.4g 或CaCl2 3.32g逐一溶解药品后,加dH2O定容到1000ml。
水稻愈伤组织培养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李希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083摘要:以水稻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和接种技术,了解了水稻愈伤组织诱导的过程。
结果表明水稻种子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两天已产生愈伤组织发芽2mm,四天愈伤组织呈现浅黄色发芽5-10mm,6天愈伤组织颜色加深发芽1-2cm,8天愈伤组织为橙黄色发芽2-3cm,无杂菌污染。
关键词:水稻种子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引言自Niizeki和Oono1968年首次获得水稻花粉植株以来,水稻组织培养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各种水稻品种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植株再生培养基的筛选,遗传特性,基因工程转化体系的建立等等。
水稻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是这些研究的基础,因此掌握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和接种技术,了解了水稻愈伤组织诱导的过程至关重要。
以植物器官、组织、细胞等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时,在一定的诱导培养条件下都能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外植体源自自然环境均为带菌状态,在接种前都必须进行消毒。
对于难消毒的材料,有时要几种消毒剂配合使用。
本次试验使用的诱导剂为2,4-D,诱导率为100%。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实验材料水稻成熟种子(用于诱导愈伤组织);1.1.2仪器设备及用具超净工作台培养室、培养皿:¢9cm×2枪形镊量筒:100mL×2三角瓶:50mL×2(无菌);废液缸;保鲜膜;标签纸1.1.3试剂及培养基试剂:75%酒精,2%NaCLO,无菌水(每组1瓶400mL)培养基:诱导培养基:MS+2,4-D2mg/L+蔗糖30g/L+琼脂8g/L(pH5.8)1.2 实验方法1.2.1 MS固体培养基配制:由于实验室中的MS培养基已含有蔗糖和琼脂,所以直接按照41.5g/L的浓度配置。
实验中配置50ml培养基,需依次加入2.075gMS,0.1mg2,4-D;用NaOH或HCl调节PH=5.8;高压蒸汽锅121℃灭菌20min。
水稻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的差异性及其后代变异的研究

(. 1辽宁省稻作研究所 , 宁沈 阳 106 ; 辽宁省台安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T 辽 1112. L 宁鞍山 140 ) _ 110
摘要 [ 目的] 选用适 宜的外植体 , 水稻 出苗率 最高且最 易获取 有利变异 。[ 法] 使 方 以成 熟 培 养, 察 同种培养条件 下 4 外植体 的诱愈率及诱 苗率 , 考 种 并调查各 种方 法所获 后代 的有利 变异 率。[ 果 ] 结 以成熟胚 为外植 体 时诱 愈 率 最高 ; 以花药为外植体 时获得 的愈伤组织诱 苗率最高 ; 以成 熟胚 为外植 体 时获得 的后 代材料 有利 变异率 最高。[ 结论 ] 该研 究为 水稻 育种提供 了参考依据 。 关键词 水稻 ; 组织培 养; 外植体 ; 差异性 ; 后代 变异 中图分 类号 ¥ 1 . 2 510 文献标 识码 A 3 文章编号 0 1 — 6 l O8O — 1 8 0 5 7 6 1( 0 )4 0 3 — 3 2 6
sld n te] Tl l eo n vO h [ e'l fTis eOatr wi D rntEx a si Riea d T erOfs rn Va it n  ̄ el C su i e t u h e plnt n c n h i f p ig rai s o
田 G nj ge l ( i s tt o  ̄an gPoic , hnag i n l l06 ) We-i t n a Rc I tue f o i rv e S eyn ,La i 1 11 en i n n or g Abt c I bete h s rha e eet ut l epat t m k esel e rec to c i et n ba efvrbevr - sr t j i ]1 er e c i dt sl ibe xl so aet ed a O cv ea m o cs a n h me ner e fi hg s adoti t oal ai g a re h nh a a d n t ai .Ilt dl a r m ro mm t ee by ,i a r a n n e wr ae s x l t om k iu ut eo c.necl s os sy le o t ee by,i a r m ro mm t eer dat r eet na pa st aetseclr fie rI al e l  ̄h Mu u u a h k e n s u r u
水稻组织培养相关研究综述

水稻组织培养相关研究综述
尹祥佳;赵慧军;李艳玫;郝楠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7(000)008
【摘要】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有粳稻和籼稻两个栽培亚种,对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水稻作为模式植物,在组织培养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也为开展水稻分子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主要从选用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基本培养基成分、激素配比等方面综述了粳稻和籼稻组织培养相关研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总页数】5页(P73-77)
【作者】尹祥佳;赵慧军;李艳玫;郝楠
【作者单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
【相关文献】
1.水稻倒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综述 [J], 向波;刘丕庆;王锋尖
2.水稻稻瘟病菌粗毒素对水稻幼穗组织培养的影响及抗性筛选 [J], 高立宏;袁业琴
3.水稻喷雾技术与水稻株型冠层关系研究综述 [J], 姬广梅;朱德峰;张义凯;陈惠哲;
张玉屏;向镜
4.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综述 [J], 冯婷婷; 郭九峰; 宋天磊; 春霞; 王冶
5.瓜类蔬菜组织培养研究综述 [J], 穆丁郁;张卫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年产组织组培苗统计数据

我国年产组织组培苗统计数据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组织培养技术在我国的农业和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是指通过离体培养和再生技术,利用植物或动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繁殖和增殖的一种技术。
近年来,我国在组织培养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组织培养苗的生产上。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年产组织培养苗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我国农业领域对组织培养苗的需求逐渐增加。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种植业对于良种植物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而组织培养苗由于具有遗传纯度高、生长迅速、病虫害少等优点,成为了良种繁育的重要手段。
以水稻为例,我国水稻组织培养苗的年产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株,满足了国内外需求的同时,也为我国水稻产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医学领域对组织培养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组织培养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器官移植和再生医学方面。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养出与患者组织相匹配的器官,解决了器官移植中的供需矛盾。
同时,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再生医学,即通过培养和植入干细胞或多能细胞,实现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组织培养苗来支撑,因此我国年产的组织培养苗数量也在逐年增多。
除了农业和医学领域,组织培养苗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植物的保护和繁育中,组织培养苗能够快速繁殖出大量的植株,用于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修复。
此外,组织培养苗还可以用于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保护濒危物种和珍稀植物。
这些方面的需求也推动了我国年产组织培养苗数量的增长。
总体来说,我国年产组织培养苗的统计数据显示了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组织培养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为我国的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组织培养苗的产量和质量,满足社会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S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取 1000ml烧杯一只,加 500ml 水,然后加琼脂 10g,放至电炉子上 ( 铺有石棉网) 加热,边加热边搅拌至琼脂完全溶解(然后加蔗糖或白 糖) 30g 搅拌至其溶解; 分别称取母液 A1 100ml、母液 A2 100ml、母 液 B 10ml、母液C 10ml、母液D 10ml,到此烧杯中,搅拌均匀后用 0.5mol/L HCL 或 0.5mol/L 的 NaOH将培养基 PH 调至 5-8左右。
培养基母液配置
大量元素母液配制: ①母液 A1( 浓缩10倍) : 称取KNO3 19g、 NH4NO3 16.5g、MgSO4·7H2O 3.7g、KH2PO4 1.7g,分别溶解 后混合并定容至 1000ml,4℃保存备用; ②母液A2(浓缩10倍):称 取CaCl2·2H2O 4.4g 定容至1000ml,4℃保存备用。
先将组培苗水培半个月,水稻营养液要求pH 5,待苗壮实后,移栽到 土中。
水稻种子做组织培养的优点
操作简单,节省时间 水稻外植体小,进行表面消毒后不易染菌,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 水稻种子保存容易且存. 2008.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进展( 安徽农学通报, 14 (9) :45~47
(愈伤组织在分化芽的培养基中出现绿点)
约5天后,原来出现绿点的愈伤组织整体颜色加深,并有部分芽已向小 苗过渡( 图 C)
(由绿点所长成的丛生芽)
约10天后,有丛生芽长成的幼苗逐渐增多,已有部分幼苗 叶片展开( 图 D)
(由丛生芽长成的绿色幼苗)
将幼苗的植株移至生根培养基中。3天左右即可生出根,然后逐渐增 多,此时可以明显看见在培养基中的生出的根( 图 E)
实验结果
根据上述培养基配方所建立起来的水稻植株再生体系,愈伤组织诱导 率)芽分化率及生根率均较高。水稻种子在诱导培养中培养10天左右, 从水稻芽的基部长出淡黄色)呈细小颗粒状的愈伤组织( 图 A)
(水稻种子在诱导培养中所得到的愈伤组织)
将愈伤组织转入分化芽的培养基后约7天,开始出现绿点并逐渐增多 ( 图 B)
(绿色幼苗在分化根的培养基中生出的根)
当水稻组培苗长高至 3~5cm时,即可进行炼苗,将三角瓶 口打开放置室温下,一定避免强光直射,炼苗3天左右即 可进行移栽( 图 F)
(炼苗及移栽成活的水稻再生植株)
水稻炼苗方法
有组培苗的培养瓶开口,培养基上覆水,约1 cm,置于温室3天左右, 然后移栽到土中
生长调节物质母液配制: 为了操作方便,生长调节剂也可先配制成母 液(药品在配制时若不溶于水,可用少量溶剂先溶解,如萘乙酸 (NA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2,4-D等生长素和玉 米素(ZT) 可先用少量 95% 酒精溶解,然后加水,若溶解不完全再 加热; 激动素(KT)和6-苄基嘌呤(BA)可溶于少量 1mol/L 的 HCL 中,叶酸需用少量稀氨水溶解称取 50mg 生长调节物质,溶解后,蒸 馏水定容至 100ml,配制的母液每毫升则含有生长调节物质0.5mg, 4℃保存备用。
外植体的表面消毒及接种
选取饱满成熟的水稻种子,手工剥去颖壳,选取干净完整的颖果(在超 净工作台内,先用 75%酒精处理 30s,再用 0.1%升汞处理 10min 或 2%次氯酸钠溶液 15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 5~6次(用灭菌后的无菌 滤纸将种子表面的水分吸干,然后用镊子夹取水稻种子轻轻放到愈伤 组织诱导的培养基表面,每瓶 5 粒左右(每接 5 瓶左右,用75% 酒精 擦拭手和台面,进行消毒。
[2]张志良,翟伟菁. 2003.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北京: 高等教育出 版社,326~327
[3]倪晋山,1985. 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薛应龙主编),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63-64
水稻组织培养
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主要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全能性 (toti potency)就是指每个生活的细胞中都包含有产生一个 完整机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胞具有形成一 个新的个体的潜在能力。
材料
选取水稻种子( 干种子或是湿种子均可)作为植物组织培养 的外植体
仪器
电子天平、酸度计、微量移液器、电炉、培养瓶、培养皿、烧杯、量 筒、移液管、容量瓶、玻璃棒、试剂瓶、超净工作台、剪刀、镊子、 照度计、摇床、灭菌锅
不同培养阶段的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基 为MS +2,4一D 2.0mg/L,培养条件为黑暗培养,温度控制在 26(±1)℃;愈伤组织分化芽培养基为MS +6一BA 2. 0 mg/L + NAA 0. 2mg/L,光照强度为3000lux左右,光照时间为14h,温度控制在26(±1) ℃;生根培养基为1 /2MS + NAA 1. 0 mg/L,光照强度为4000lux左右, 光照时间为14h,温度控制在26(±1)℃。
铁盐母液配制( 母液C 浓缩 100 倍) : 称取Na2-EDTA 3.77g、 FeSO4•7H2O 2.78g、分别溶解并混合后定容至 1000ml,4℃保存备 用。
有机物质母液配制( 母液 D,浓缩50倍) : 称取甘氨酸 100mg、盐酸硫 胺素20mg、盐酸吡哆素25mg、烟酸E25mg、肌醇 5000mg,分别溶 解后混合并定容至 500ml,4℃保存备用。
不同培养阶段所需要的生长调节物质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不同阶段的 培养基中要加入的生长调节物质是不一样的,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MS+2,4-D2.0mg/L)中2,4-D为每升2.0mg,而2,4-D母液的浓度为 0.5mg/ml,则配制时要从其母液中吸取4mL。培养基配制好后,将其 分装至150mL三角瓶中,每瓶40mL左右。用两层牛皮纸或硫酸纸将 装好培养基的瓶口包裹住,用3个乳胶圈将瓶口封紧即可灭菌。培养 基的灭菌条件为121℃,25min左右,灭菌时要将无菌操作的所需的 备品灭全,包括剪刀、镊子、刀片、无菌水、报纸或滤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