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导读和习题梳理 (1)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读书吧必读书《三国演义》导读、真题与自测(含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读书吧必读书《童年》导读、真题与自测卷首语2019年秋学期开始,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课堂。
“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这么一句话。
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新教材从一到六年级语文教材,增加了《快乐读书吧》必读必考内容,很多小学读过的必读书内容,全国中考、高考这几年都有涉及。
教育部最新发文规定:中考、高考将适当涉及小学内容。
不知各位有没有关注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高考试卷,很多名著都是我们小学的必读书目!下面以四、五、六年级必读书相关中考真题为例:看到没?《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老人与海》《海底两万里》《草房子》是我们四、五、六年级的必读书目!事实证明,孩子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以后,阅读和不阅读对成绩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了。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在外面上数学培训班,很多成绩较好的孩子,校内数学考试根本不相上下。
反而是语文,从低年级甚至幼儿园就能坚持有效阅读的孩子并不多。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
对于阅读少、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
教改后考察大量语文的超纲内容、考察全科素质成为标配,不能寄希望于临时抱佛脚。
不知各位有没有关注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高考试卷,很多名著都是我们小学的必读书目!还等什么,现在让我们乘着书的翅膀,掠过万水千山,享受阳光的明媚和空气的清新,享受心灵的愉悦和生命的奇妙!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享受阅读吧!整个故事是在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的。
全书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1.《三国演义》主要事件图表2.《三国演义》重要人物关系图表主要谋臣主要武将主要家庭成员曹操郭嘉荀或程昱许攸贾诩徐庶典韦许褚张辽张邵徐晃夏候惇父:曹嵩子:曹昂曹丕曹植曹冲孙:曹叡刘备庞统法正诸葛亮马良蒋琬糜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妻妾:甘夫人糜夫人孙尚香子:刘禅刘封(养子)孙:刘谌孙权周瑜张昭鲁肃陆逊张温诸葛瑾程普甘宁太史慈凌统周泰父:孙坚兄:孙策妹:孙尚香子:孙亮孙休1.“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专项练习题1、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A、三顾茅庐B、三气周瑜C、桃园三结义D、三打祝家2.下列故事情节与曹操无关的一项是()A. 割发代首错杀吕伯奢B. 马跃檀溪水淹七军C. 煮酒论英雄劝降关羽D. 祢衡之死许田打猎3.下列战役不是诸葛亮参与指挥取得胜利的是()A.火烧博望坡B.火烧新野C.火烧赤壁D.火烧连营七百里4.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一个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身在曹营心在汉”表现了他的忠B.“斩颜良、诛文丑”表现了他的勇C. “水淹七军”表现了他的谋D.“单刀赴会”中他把吕蒙作为人质表现了他胆识过人。
5.下列选项中对刘备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野自身难保时,因舍弃不下百姓,也怕曹操再次屠城,坚持携民渡江。
可见其“仁”。
B.两个结义兄弟遇难后内心悲伤,并成功为他们报仇。
可见其“义”。
C.“三英战吕布”中可见其“勇”。
D.“猥自枉屈”,三顾茅庐;赵云单骑救主后,刘备摔阿斗,可见其对人才的重视。
6.下列选项中对“夷陵之战”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 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张飞被杀之仇,亲率大军攻吴。
B. 吴将陆逊为避其锋,用以逸待劳的方法,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
C.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
陆逊看准时机,火烧连营,蜀军几乎全军覆没,元气大伤。
D. 幸亏赵云救驾,刘备才逃到白帝城。
一病不起,后亡故于白帝城。
7.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所指人物是关羽。
B.表现关羽“义绝”的事例有:败走麦城、过关斩将、华容道释曹操、千里走单骑。
C.“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写的人物是关羽,“汉相”指的是曹操,所寻之“兄”是刘备。
D.关羽假作贪杯轻敌引张郃来战,暗派兵将断张郃后路,夺得了战略要地——瓦口隘。
8.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在七星坛上借得东南风之后,周瑜大喜过望,为诸葛亮请功,并大宴君臣,至夜方才散去。
品三国人物——《三国演义》导读

观点二: 《三国演义》中所表现出来的“义” 是从 属于“忠”的,它强调对汉室的忠心,而不必考虑其 主是否值得效忠,这近乎是愚忠。这是封建时代的一 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观念,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的,是落后和腐朽的,我们应当加以摈弃和批判的。 但“忠”与“义”这两种品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 优良道德中的宝贵财富。有“忠”才有对国家的忠诚, 对事业的忠诚,对家庭的忠诚,对朋友的忠诚,才有 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信任;有“义”才有正义、信义、 情义、恩义等,人间才会有真情,社会才会和谐发展。 因此,对《三国演义》中的“忠”“义”思想,我们 应该批判的继承和发展,抛弃其中应该否定的,发扬 其中应该肯定的,这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
忠心耿耿
提示一:他曾被曹操封为汉寿亭候。 提示二:他单凤眼,卧蚕眉 ,髯长二尺 ,
面如重枣 ,唇若涂脂。
提示三:他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 ,重82斤。
关 羽
云 长
关羽在你心 中是一个怎 样的人?并 说说你的理 由。
土山三约
辽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则必死; 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 处,即往投之。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 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详之。”公曰: “兄言三便,吾有三约。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 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辽曰:“丞相宽宏大量, 何所不容。愿闻三事。”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 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 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 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 断不肯降。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共 写到1191人,有名有姓的就有四百多人,更 是刻画了许多家喻户晓、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
完整版)《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

完整版)《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如果你想简单了解三国故事情节的脉络,那么可以把《三国演义》读“薄”一些;如果你想了解三国时代的背景,那么可以把《三国演义》读“厚”一些;如果你想抓住三国人物的精彩片段,那么可以把《三国演义》读“活”一些;如果你想熟记三国诗词常识,那么可以把《三国演义》读“死”一些。
___、___、___,“德”“谋”对决,纵横驰骋;___、___、___,“智”“慧”对决,明争暗斗;___、___、___,“亲”“情”对决,手足相残;___、___、___,“忠”“勇”对决,义薄云天。
读《三国演义》,不仅能学历史,还能享受人生沉浮的洗礼!导读任务(一)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一回二、讨论主题1.你知道什么是演义吗?从《三国演义》这个名字上你能知道些什么?2.关于作者___,你知道多少?三国历史,你了解多少?3.小说前面的《临江仙》词是点睛之笔,其风慷慨悲凉,传唱不绝,背诵这首词并默写一遍。
4.梳理本回情节脉络:十常侍之乱→(不求形同,但求神似)→幽州募兵→三英结识→()→剿灭黄巾5.根据文字描述为___、___、___三人画像,比一比谁画得更像。
6.学会做人物名片(贯穿整个阅读过程)姓名所属团队个人经历主要事迹性格特点7.仔细阅读___、___出场的文字,看看有什么不同,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
导读任务(二)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二回二、讨论主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鞭打督邮”情节,注重细节。
2.在鞭打督邮事件时,___和___各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梳理本回情节脉络:___赴任___→(二龙山关云长单刀赴会)→挂印弃官→灵帝驾崩→()。
导读任务(三)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三回二、讨论主题1.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___是如何说服___投奔___的。
2.结合第三回情节,谈谈___的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1-7回导读任务单

《三国演义》1-7回导读任务单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导读重点:结义、反黄巾起义、桃园之义。
- 阅读任务:1. 理解结义三兄弟的背景和动机。
2. 总结反黄巾起义的经过和结果。
3. 分析桃园之义的意义和影响。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导读重点:张飞、何国舅、督邮、截访。
- 阅读任务:1. 理解张飞怒鞭督邮的原因和背景。
2. 总结何国舅谋害宦竖的经过。
3. 分析截访梨园的情节设计。
第三回:议论金瘤腊宴赞韩香主- 导读重点:金瘤腊、韩香主、宴会、徐州。
- 阅读任务:1. 理解金瘤腊及其重要性。
2. 总结宴会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3. 考虑作者在写徐州之战中的用意和手法。
第四回:张公神算卧龙岗吕布背城借一带- 导读重点:张郃、卧龙岗、吕布、背城借一。
- 阅读任务:1. 理解张郃的人物特点和地位。
2. 总结卧龙岗之战的经过和结果。
3. 分析吕布背城借一的计谋和可行性。
第五回:冀州牧袁绍挥军北海孙坚背水严阵以待- 导读重点:袁绍、孙坚、北海、背水战。
- 阅读任务:1. 理解袁绍的兵力和战略思路。
2. 总结孙坚背水之战的情节和结果。
3. 分析袁绍的失败原因和启示。
第六回:孙坚败走麦城关公击杀秦琪- 导读重点:孙坚、麦城、关羽、秦琪。
- 阅读任务:1. 理解孙坚失败的原因和过程。
2. 总结关羽击杀秦琪的情节和影响。
3. 分析作者在写孙坚失败和关羽战斗中的用意和特点。
第七回:张飞壮志凌云诸葛亮孔明巧布八阵图- 导读重点:张飞、诸葛亮、八阵图。
- 阅读任务:1. 理解张飞攀登幽州山的背景和动机。
2. 总结诸葛亮设计八阵图的用意和效果。
3. 探究八阵图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

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把《三国》读“薄”,掌握三国故事情节脉络;把《三国》读“厚”,了解三国时代背景;把《三国》读“活”,抓住三国人物精彩片段;把《三国》读“死”,熟记三国诗词常识。
曹孟德、刘玄德、孙仲谋,“德”“谋”对决,纵横驰骋;诸葛亮、周公瑾、司马懿,“智”“慧”对决,明争暗斗;曹子桓、曹子建、曹仓舒,“亲”“情”对决,手足相残;关云长、吕奉先、张文远,“忠”“勇”对决,义薄云天。
来吧,学历史,使人明智;读文学,享受人生沉浮的洗礼!、导读任务(一)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一回二、讨论主题1.你知道什么是演义吗从《三国演义》这个名字上你能知道些什么2.关于作者知多少“三国”历史知多少3.小说前面的《临江仙》词是点睛之笔,其风慷慨悲凉,传唱不绝,背诵这首词并默写一遍。
%4.梳理本回情节脉络(答案不固定)十常侍之乱→()→幽州募兵→三英结识→()→剿灭黄巾5.刘关张三人出场时面貌各异,均有肖像描写,请根据文字描述为三人画像,比一比谁画的像。
(不求形同,但求神似)6.学会做人物名片(贯穿整个阅读过程)7.仔细阅读刘备、曹操出场的文字,看看有什么不同,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
导读任务(二)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二回1.梳理小说本回情节脉络刘备赴任安喜→()→挂印弃官→灵帝驾崩→()二、讨论主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鞭打督邮”情节,可适当发挥,注重细节。
2.在鞭打督邮事件时张飞和刘备各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什么表现手法、导读任务(三)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三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1.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李肃是如何说服吕布投奔董卓的。
2.结合第三回情节,谈谈吕布的性格特点。
3..4.谈谈你对董卓欲废帝的看法。
导读任务(四)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四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1.有人说,董卓在如何对待现任皇帝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你赞成吗请结合本回阐明理由。
《三国演义》重点知识摘要及习题(精)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复习3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由于传统章回小 说的结构回合
之间前后呼应,在紧随主线发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首尾一贯,形成一个统一的小说系统。
3、语言特色
《三国演义》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 澜曲折,摇曳多姿。
名著练习
1. “义” 是《三国演义》 富人民性的杰作”。
的思想精髓和灵魂。俄国学者称赞《三国演义》是“一部真正具有丰
形象塑造出来。
2、结构艺术
三国故事基本上以魏、蜀、吴三国兴亡为纵线,以战争发展和人物活动为材料。九十多年的兴亡
史大约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即由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 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
段;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其间穿插以魏、蜀、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纷争,把各种大大小小
的战争和文臣武将的奇谋险计逐一带出,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
7. 周瑜,字公瑾,东吴水陆大都督 败,故死时长叹 “既生瑜,何生亮”。
( 官名 ) ,有勇有谋,有儒将风度,但与诸葛亮较量却屡屡失
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 国古代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 的开篇词。
9. 《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是指:
曹操: 虚伪奸诈,残酷暴戾,自负多疑,足智多谋,有韬略,有过人的胆识,文学修养高。 赵云: 勇敢善战,忠心侍主,光明磊落,处事谨慎,考虑周到。 吕布: 武艺超群,但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 周瑜: 足智多谋,才智过人,嫉贤妒能,气量狭小,忠心不二,举贤妒能。 孙权: 有才智谋略,注重招揽人才,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胸怀宽广。
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及练习题梳理《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一、刘备(字玄德)性格:仁政爱民,重情义,忠义,有才智谋略,礼贤下士。
具体情节及体现的人物性格:1、桃园三结义(第一回)义薄云天的忠义思想2、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胸怀大志,韬光养晦,有才智谋略3、三顾茅庐、隆中对(第三十八回)知人善用,礼贤下士,敬才爱才4、遗诏托孤(第八十五回)惟贤惟德,注重自身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5、携民渡江(第四十一回)仁政爱民二、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性格: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心胸坦荡,胸怀宽广,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法纪严明,关心百姓疾苦,注重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具体情节及体现的人物性格:1、隆中对,三顾茅庐(第三十八回)有远大抱负,高瞻远瞩,励精图治2、舌战群儒(第四十三回)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妙算华容道(第五十回)巧说周瑜(第四十四回)智辞鲁肃(第五十二回)智取汉中(第七十二回)巧布八阵图(第八十四回)智取三城(第九十二回)弹琴退仲达(空城计)(第九十五回)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卓越的才能3、七擒孟获(第九十回)关心人民疾苦,注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4、制造木牛流马(第150回)重视农业生产5、遗诏托孤(第八十五回)忠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6、挥泪斩马谡(第九十六回)娴熟韬略,善于治军,赏罚分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三、关羽(字云长)性格:武艺超群,神勇威猛,谋略过人,忠义,但骄傲不听劝谏具体情节及体现的人物性格:1、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第五回)武艺超群,神勇威猛2、单刀赴会(第六十六回)神勇威猛,胆识过人3、关公约三事(第二十五回)神勇威猛,武功高强4、刮骨疗毒(第七十五回)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第二十七回)斩车胄(第二十一回)挂印封金(第二十六回)武勇神威,武艺高强,有胆识,才智过人,自信5、水淹七军(第七十四回)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谋略过人6、义释曹操(第五十回)义释黄汉升(第五十三回)义重于山,舍生取义,忠义思想浓厚7、败走麦城(第七十六回)刚愎自用,骄傲自负四、张飞(字翼德)性格:耿直,粗犷,性格豪爽,直来直去,爱憎分明,粗中有细,有一定的计谋,但又是鲁莽。
具体情节及体现的人物性格:1、大闹长板桥(第四十二回)勇猛,有谋略2、义释严颜(第六十三回)粗中有细,爱才惜才3、智取瓦口隘(第七十回)粗中有细,有一定见识和谋略4、怒鞭督邮(第二十一回)正气凛然,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五、曹操(字孟德)性格:虚伪奸诈,残酷暴戾,自负多疑,足智多谋,有韬略,有过人的胆识,文学修养高具体情节及体现的人物性格:1、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多谋略,多机变,野心勃勃,老谋深算2、重视谋事许攸(第三十回)智人善用,爱才敬才3、疑杀吕伯奢(第四回)怒杀伏皇后(第六十六回)阴险狡诈,好弄权术,心狠手辣,残忍暴戾4、宴长江曹操赋诗(第四十八回)文学修养高5、刺杀董卓(第四回)有军事才能,眼光独特六、赵云(字子龙)性格:勇敢善战,忠心侍主,光明磊落,处事谨慎,考虑周到具体情节及体现的人物性格:1、单骑救主(第四十一回)义高人胆大,勇敢善战,忠心侍主,光明磊落2、力斩五将(第九十二回)骁勇善战,英勇神武3、计取桂阳(第五十二回)忠心耿耿,光明磊落,生活态度严肃4、张飞遇害(第八十一回)处事谨慎,考虑周到,从大处着眼七、吕布(字奉先)性格:武艺超群,但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具体情节及体现的人物性格:1、三英战吕布(第五回)濮阳大破曹操(第十一回)辕门射戟(第十六回)武艺高强,艺高人大胆,神勇2、认董卓为父(第三回)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没有忠义之心3、白门楼吕布殒命(第十九回)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目光短浅八、周瑜(字公谨)性格:足智多谋,才智过人,嫉贤妒能,气量狭小,忠心不二,举贤妒能具体情节及体现的人物性格:1、赤壁之战(第四十九回)三气周瑜(第五十六回)气量小,嫉贤妒能2、群英会蒋干中计(第四十回五回)机智敏捷,神机妙算,才智过人,足智多谋3、苦肉计(痛打黄盖)(第四十六回)举贤任能,任用贤才九、孙权(字仲谋)性格:有才智谋略,注重招揽人才,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胸怀宽广。
具体情节及体现的人物性格:1、孙刘联盟,统一战线的决策者英明,有谋略2、重用鲁肃,周瑜知人善用,从谏如流相关练习:1、“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俄国学者称赞《三国演义》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2、《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3、《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4、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5、《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6、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
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7、《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关羽。
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你喜欢作品中的哪个人物?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喜欢人物:(略)9、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描写了先后发生在官渡、赤壁和夷陵的三个弱军打败强军的故事。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用一句话写出故事情节。
例:诸葛亮和周瑜两位军事天才团结协作,以区区数万人在赤壁击败号称拥有八十万大军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0、《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11、“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三国演义》;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
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12、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三国演义》。
诸葛亮擒的孟获。
共七擒七纵,是谈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13、“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献连环计?《三国演义》。
曹操、庞统。
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14、《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关羽。
斩了曹操手下的六将。
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刘备的去路。
15、“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16、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7、《三国演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是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孙权;诸葛亮。
18、《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例: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从中可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忠心。
19、《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哪三个人?刘备;关羽;张飞。
20、“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
”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三国演义》;关羽。
21、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观点?反对这种观点:因为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人生观;或赞成这种观点:要成大业就要在关键时刻忍痛割爱,不能有妇人之仁。
22、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23、《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4、《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2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
2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28、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等。
29、“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是青梅煮酒。
30、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柜,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功。
[示例] 三顾:三顾茅庐六出:六出祁山东和:东和孙吴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七擒:七擒孟获北拒:北拒曹魏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31、“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