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五水合硫酸铜的制备
五水硫酸铜制备与提纯及组成的测定铜含量的测定

五水硫酸铜制备与提纯及组成的测定铜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间接碘量法测铜含量的原理、方法。
2、掌握淀粉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3、掌握提高间接碘量法测铜含量滴定准确度的措施。
二、实验原理:1. Na2S2O3容液的配制与标定:⑴配制:由于结晶的Na2S2O3 5H2O—般都含有少量杂质,同时还易风化及潮解,所以Na2S2O际准溶液不能用直接法配制,而应采用标定法配制。
Na2S2O3 5H2O需用新沸(CO2T、O2T、杀菌)冷却水配制;加少量Na2CO以减少水中溶解的CO2使溶液呈弱碱性(Na2S2O3在碱中稳定,抑制水解、分解以及微生物生长);暗处置一周(与水中还原性物质反应完全),以减少由于Na2S2O3勺分解带来的误差,得到较稳定的Na2S2O溶液。
(2)标定:Cr2O72-+6l-+14H+===2Cr3++3l2+7H2O(橙)(绿)(黄,浓时棕红)析出的I2再用Na2S2O3§液滴定:I2+2Na2S2O3=S4O62-+2I-指示剂:淀粉终点:蓝(I2-淀粉)f透明绿(Cr3+)1molCr2O72-相当于3I2相当于6molS2O32-,I2与淀粉指示剂作用形成蓝色包合物,当滴下的Na2S2O3f I2按计量关系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I •、、+ :注意:⑴12升华,反应应在碘量瓶[(锥形瓶+表面皿)代]中进行;⑵(Cr2O72-+6l-)反应慢,需在暗处(I2见光分解)置5分钟;⑶需过量的Kl(增大I2在水中的溶解度);⑷控制溶液的酸度0.20~0.23mol/L(酸高,I-易被空气氧化,Na2S2O:分解; 酸低反应不定量(Cr2O72- -Cr3+));⑸淀粉指示剂需临近终点时加(淀粉吸附I2)o(3)计算2. 铜含量的测定:⑴在微酸性(20%NH4HF2介质中(PH=3~4;酸度低Cu2+水解、且反应慢,反应不定量。
酸度高Cu2+崔化空气氧化I-、且S2O32分解)Cu2+与过量的I-(溶解I2; 同离子效应使反应完全;既是还原剂,又是沉淀剂)作用生成不溶于水的CuI白色沉淀并定量析出I2:2Cu2++4I-=2CuI J +I2生成的I2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硫酸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硫酸铜硫酸铜CuSO4•5H2O 俗名胆矾或蓝矾,是蓝色斜方晶体,其水溶液也呈蓝色,故有蓝矾之称。
1 . 硫酸铜的制备硫酸铜是用热的浓硫酸溶解铜屑,或在空气充足的情况下用热的稀硫酸与铜屑反应制得:Cu+2H2SO4(浓)加热CuSO4+SO2↑+2H2O2Cu+2H2SO4(稀)+O2 加热2CuSO4+2H2O CuSO4•5H2O 在不同温度下可以逐步失水:375K 423K CuSO4·5H2O→CuSO4·3H2O→CuSO4·H2O523K 923K →CuSO4→CuO实验证明,各个水分子的结合力不完全一样,四个水分子以配位键与Cu2+结合,第五个水分子以氢键与两个配位水分子和SO42-结合,因此CuSO4•5H2O可以写成[Cu(H2O)4]SO4•H2O。
2CuSO4+H2O=[Cu2(OH)SO4]++HSO4- 加热失水时,先失去Cu2+左边的两个非氢键水,再失去Cu2+右边的两个水分子,最后失去以氢键与SO42-结合的水分子。
2 . 性质与用途无水CuSO4 为白色粉末,不溶于乙醇和乙醚,其吸水性很强,吸水后即显出特征蓝色。
可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中的微量水分,并可作干燥剂使用除去水分。
CuSO4 的水溶液由于水解而显酸性,为防止水解,配制铜盐溶液时,常加入少量相应的酸。
CuSO4 是制备其他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在电镀、电池、印染、染色、木材保存、制颜料、虫药等工业中都大量使用CuSO4。
在农业上将CuSO4 与石灰乳混合制得“波尔多”溶液,可用于防治或消灭植物的多种病虫害,加入贮水池中可以防止藻类生长。
波尔多液配方:CuSO4·5H2O:CuO:H2O==1:1:100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硫酸铜重晶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重结晶法提纯物质的原理和方法;2. 学习水浴加热、蒸发、浓缩,以及倾泻法、减压过滤等实验操作;3. 掌握硫酸铜重结晶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CuSO4·5H2O)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在实验室中常用于制备硫酸铜晶体。
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可以通过重结晶法提纯硫酸铜。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将粗硫酸铜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加热使其形成饱和溶液;然后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最后冷却溶液,使硫酸铜结晶析出,过滤得到纯硫酸铜晶体。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滤器、蒸发皿、加热装置、干燥器等;2. 药品:粗硫酸铜、蒸馏水、无水硫酸钠(或无水硫酸铜)。
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粗硫酸铜,放入烧杯中;2.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3. 将溶液加热至沸腾,继续搅拌;4. 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收集滤液;5. 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加热装置加热,使溶液蒸发浓缩;6. 当溶液中出现晶体膜时,停止加热,自然冷却;7. 冷却过程中,晶体逐渐析出,收集晶体;8. 将晶体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称取的粗硫酸铜质量:5.00g;2. 收集到的纯硫酸铜晶体质量:4.20g;3. 纯度计算:纯度 = (收集到的纯硫酸铜晶体质量 / 称取的粗硫酸铜质量) × 100% = (4.20g /5.00g) × 100% = 84%。
六、实验结论1. 通过重结晶法,可以将粗硫酸铜提纯为纯硫酸铜晶体,纯度达到84%;2. 在实验过程中,加热、蒸发、冷却等步骤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3.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硫酸铜重结晶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为今后实验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浓度对晶体析出速度和纯度有较大影响。
适当提高溶液浓度,可以加快晶体析出速度,提高纯度;2. 在过滤过程中,滤纸的选择和过滤速度对实验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实验二-五水硫酸铜的制备11页

实验二-五水硫酸铜的制备11页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化学反应中的水合反应。
3. 掌握物质的重量计量和反应条件控制。
二、实验原理:
五水硫酸铜,分子式为CuSO4·5H2O,分子量为249.68。
它是一种不稳定的水合物,易失水。
五水硫酸铜是制备其它硫酸盐化合物的重要原料,还用作电镀、染料、催化剂、草坪绿化、橡胶制品、漂白剂等方面。
五水硫酸铜制备的物质方程式为:
CuO + H2SO4 + 4H2O → CuSO4·5H2O
反应过程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在水的存在下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
三、实验步骤:
1. 取出少量氧化铜放在研钵内,加少量稀硫酸,用玻璃棒搅拌至氧化铜全部溶解。
2. 用移液管慢慢地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直至混合液呈浅蓝色。
3. 将混合液过滤,过滤液收集在干净的容器中。
4. 在通风橱中将过滤液加热至约70℃时停止加热,搅拌均匀后放置冷却,生成五水硫酸铜晶体。
5. 摇晃晶体,将晶体充分干燥,称重记录五水硫酸铜的质量。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氧化铜要完全溶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成五水硫酸铜。
2. 需要加足量的水才能形成五水硫酸铜。
3. 过滤时注意过滤纸不能破损。
4. 在加热时需要轻微搅拌,避免结晶堆积并因此导致不均匀的结晶。
5. 干燥晶体前要先将晶体中的表面液体吸除。
6. 在操作时应该穿戴实验服、手套、安全镜,严格遵守实验规定,保持实验环境干净整洁。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无机制备实验报告格式(一)实验名称:五水合硫酸铜的制备系 专业 年级 班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 (略写)二、制备反应式及有关计算(原料、产量)(略)三、简略实验步骤四、实验结果产量= ;产率(%)= ; 产品等级(如果经过检验分析): 。
五、 问题与讨论无机测定实验报告格式称量 灼烧 溶解=⨯100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实验名称:气体常数的测定系 专业 年级 班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一、 实验目的(略写)二、 简略实验步骤1、 称量操作用托盘天平称表面皿( g)→mol·L -1用电子分析天平称表面皿( g )→用电子天平称表面皿+铝箔共( g )→ 铝箔 g 。
2.测气体常数在反应管内加入3mL 8mol·L -1 的HCl 和铝箔→试漏→反应→读书记录→计算。
三、 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1、 测量气体常数(R )反应前量气管中液面读数:V 1= mL ;反应后量气管中液面读数:V 2= mL ;V(H 2)= mL 。
铝箔质量 g ,n(H 2)= mol (计算式)。
室温= ℃,T= K , p(H 2O)= Pa ;大气压p = k Pa; p(H 2)= kpa 。
结果:R = 。
2、相对误差(%)= 。
3、误差分析无机验证性实验实验名称:单、多相离子平衡=⨯-100)()()(理论理论测定R R R系专业年级班学号姓名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略写)二、实验步骤三、问题与讨论。
胆矾的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胆矾的化学成分和性质;2. 掌握胆矾的制作方法;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胆矾,又称硫酸铜五水合物,化学式为CuSO4·5H2O。
在实验中,通过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胆矾沉淀,再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最终得到胆矾。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蒸发皿、烘箱、电子天平、温度计;2. 试剂: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硫酸铜溶液:称取5g硫酸铜固体,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2. 准备氢氧化钠溶液:称取4g氢氧化钠固体,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3. 将硫酸铜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反应;4. 待反应充分后,用漏斗和滤纸过滤沉淀,收集滤液;5. 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至浓缩;6. 将浓缩后的溶液冷却至室温,使其结晶;7. 将结晶物用滤纸过滤,收集胆矾;8. 将胆矾放入烘箱中,干燥至恒重;9. 称量胆矾的质量,计算产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胆矾沉淀,反应方程式如下: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2. 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最终得到胆矾;3. 实验测得胆矾的质量为2.3g,计算产率为46%。
六、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对胆矾的产率有一定影响。
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硫酸铜过量反应,降低产率;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低,则反应不完全,也会影响产率;2. 胆矾在制备过程中,加热蒸发浓缩溶液时,应注意控制温度,避免过热导致溶液飞溅或分解;3. 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实验操作规范,如使用滤纸过滤沉淀时,应轻轻挤压滤纸,防止溶液泄漏。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胆矾,并了解了胆矾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胆矾的制作方法,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无水硫酸铜

注意事项
实验二十四 铜化合物的制备、组成分析及铜含量测定 (一)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与提纯及微型碘量法测铜
测定
Na2S2O3溶液(0.1mol•dm-3)的配制与标定参见定量分析部分实
验十七(四)1.;
指示剂淀粉不能加入太早,因滴定反应中产生大量CuI沉淀,淀
粉与I2过早形成蓝色配合物,大量I3-被吸附,终点颜色呈较深的 灰色,不好观察。
实验原理
实验二十四 铜化合物的制备、组成分析及铜含量测定 (一)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与提纯及微型碘量法测铜
CuI的沉淀表面易吸附I2,使终点变色不够敏锐且产生误差。通常在 接近终点时加入KSCN (或NH4SCN),将CuI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CuSCN 沉淀,CuSCN更容易吸附SCN -从而释放出被吸附的I2,使滴定趋于完全, 反应如下:
实验二十四 铜化合物的制备、组 成分析及铜含量测定
(一)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与提纯及微型碘 量法测铜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目的要求 实验原理 注意事项
目的要求
实验二十四 铜化合物的制备、组成分析及铜含量测定 (一)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与提纯及微型碘量法测铜
利用废铜粉焙烧氧化的方法制备硫酸铜; 掌握无机制备中加热、倾析法、过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学习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含量。
加入KSCN(或NH4SCN)不能太早,而且加入后要剧烈摇动,
有利于沉淀的转化和释放出吸附的I3-。
示范:碘量瓶的使用;微型滴定管
2Cu2+ + 4I- = 2CuI ↓ + I2 或 2Cu2+ + 5I- = 2CuI ↓ + I3-
I2 + 2S2O32- = 2I- + S4O62-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实验报告(大学化学)4页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实验报告(大学化学)4页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将5氧化2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混合在水中、放置一段时间,经过
蒸馏、离心分离等操作,成功制备出纯度较高的五水硫酸铜溶液,以研究其制备工艺和性
质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包括以下几步:将5氧化2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混合在水中反应,形成五水硫酸铜:CuSO45H2O + NaOH → CuSO4Na2H2O;之后将混合液加热,使多余的氢
氧化钠挥发;经过滤过滤,去除混有的杂质物质;再将滤液蒸馏,将水分分离出来;最后
离心分离,获得纯度较高的五水硫酸铜溶液。
三、实验步骤
1. 将550mL水加入到容量为1000mL的实验烧瓶中;
2. 混合均匀地加入37.3g的五氧化二硫酸铜和1
3.8g的氢氧化钠;
3. 振荡混合使其充分混合;
4. 平时维持混合液的温度为25℃;
5. 将混合液加热至60℃;
6. 热液冷却后,经过滤过滤,将混有的杂质物质去除;
7. 再将滤液加入蒸锅中蒸馏,使多余的氢氧化钠挥发;
8. 将滤液离心分离,获得纯度较高的五水硫酸铜溶液。
四、实验结果
经过上述步骤,成功制备出纯度较高的五水硫酸铜溶液,其收率为30g,重量百
分率为2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本实验原理
将氧化铜溶于适当浓度的硫酸中, 发生如下反应: CuO+H2SO4→CuSO4+H2O 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有较 大的变化,所以当浓缩、冷却溶液时就 可以得到硫酸铜晶体。
杂质的去除
不溶性杂质:过滤。 可溶性杂质(Fe3+和Fe2+): 1、用氧化剂H2O2,将Fe2+氧化为Fe3+, 2、调节PH,并控制至3左右(若PH过大,会析出碱 式硫酸铜的沉淀), 3、加热煮沸,使Fe3+水解成为Fe(OH)3沉淀而除 去,反应如下: 2Fe2++2H++H2O2 →2Fe3++2H2O Fe3++3H2O PH=3 Fe(OH)3 + 3H+ 4、将除去杂质的CuSO4溶液进行蒸发,冷却结晶, 减压过滤后得到蓝色CuSO4· 5H2O
常压过滤的方法
1、将叠好的滤纸放入漏斗,用少量蒸馏水润湿滤 纸,使其紧贴漏斗的内壁。 2、将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使漏斗的尖端与 接受容器的内壁紧贴,以使滤液顺容器壁流下而 不致溅出来。 3、将上清液沿玻璃棒在三层滤纸一侧缓缓流入漏 斗中,注意漏斗内液面的高度应始终低于滤纸边 缘1cm。 4、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壁及玻璃棒,洗涤液也 倒入漏斗中过滤。
四、实验内容
1、CuSO4溶液的制备l 3mol/L H2SO4,微热使之溶解。 2、趁热常压过滤,取滤液。 3、将滤液置于表面皿中小 火加热,待出现晶膜时停 止加热,自然冷却,减压 过滤。 4、产品用滤纸吸干称重, 计算产率。
五、 注意事项
实验 五水合硫酸铜的制备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以氧化铜为原料制备CuSO4· 5H2O的原 理和方法。 2、掌握无机制备过程中的减压过滤、结晶等 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重结晶 从自然界或由有机合成得到的固体有机物, 常用重结晶进行提纯。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多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 大,将有机物溶解在热的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 冷却后,由于溶解度减小,溶质又重新成晶体析 出,故称重结晶。 重结晶通常是用溶解的方法把晶体结构破坏, 然后改变条件让晶体重新形成,利用被提纯物质 和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除去杂质的一种操 作过程,一般适用于纯化杂质含量在5%以下的 固体有机物。
2、重结晶一般的过程 (1)选择适宜的溶剂在将近溶剂沸点的温度下, 将欲提纯的固体溶解; (2)将溶液热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如溶液中含 有色杂质,则用活性炭脱色后一起热滤; (3)冷却滤液,析出晶体; (4)吸滤,分出晶体;可溶性杂质留在母液中; (5)洗涤晶体,除去附着的母液,干燥后测定熔 点,如纯度不合格,可再进行一次重结晶。
需要使用的仪器:真空泵,吸滤瓶和布氏漏 斗。(连接仪器时应注意布氏漏斗的斜口 应对准吸滤瓶的支管)。
使用方法
1、取一张修剪好的滤纸,要略小于布氏 漏斗内径,并盖 住漏斗所有的孔洞。 2、用蒸馏水润湿滤纸,使之紧贴漏斗,不能留下空隙。 3、接通电源,将待抽滤的溶液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布氏 漏斗中,溶液量不超过布氏漏斗容积的2/3。抽滤时, 抽滤瓶中液面不能高于侧管。 4、待无液滴抽下时,先拔掉橡皮管,后关闭真空泵,以 防水倒吸入吸滤瓶污染滤液。 5、取出沉淀的方法:取下漏斗后倒扣在滤纸或表面皿上, 用洗耳球在漏斗颈口吹一下 ,即可使滤纸和沉淀脱 出。 取出滤液的方法:滤液要从吸滤瓶的上口倒出,不可 从支管倒出。
减压过滤
特点:过滤速度快。可获得较干燥的结晶或 沉淀,但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或颗粒很细的 沉淀。 原理:通过真空泵带走吸滤瓶中的空气,使 外界的气压大于吸滤瓶里的气压。这时溶 液能够快速通过滤纸进入吸滤瓶中,从而 提高了过滤的速度和效率。
三、仪器和药品
1.仪器:电子天平、铁架台、布氏漏斗、 吸滤瓶、烧杯、玻璃棒、量筒、坩锅、滤 纸、剪刀。 2.药品:硫酸溶液(3mol/L),氧化铜。
1、硫酸的使用 2、晶膜的判断
六、思考题
1、为什么可以用重结晶法提纯粗 CuSO4· 5H2O? 2、蒸发、结晶制备CuSO4· 5H2O时,为什 么刚出现晶膜时就应停止加热,而不能将 溶液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