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案首页、板书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

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

一、教案基本信息《孔雀东南飞》教学科目:语文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2)了解作品的背景,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3)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解决字词解释和翻译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 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孔雀东南飞》;2. 写一篇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不少于800字;3. 选择一首古典诗歌,进行分析,包括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孔雀舞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孔雀的优美舞姿,从而引发对诗歌的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在讲解诗歌时,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比较教学:将《孔雀东南飞》与其他古典诗歌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其独特之处。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讲解诗歌的第一、二句,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义和意象。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三、四句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孔雀东南飞》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孔雀东南飞》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雀东南飞》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二、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三、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

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导语二:在标题下面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

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投影:陆游《钗头凤》,师生齐读,教师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

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

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演绎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随着录音走进课文——(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课程内容:《孔雀东南飞》是一首经典的古诗,描绘了孔雀的美丽和高贵,同时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喜爱。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授这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孔雀的形象、理解自然景物的描写及感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适用对象:该课程适用于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这首古诗;2.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理解孔雀的美丽和高贵;3.学生能够理解古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方法,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4.学生能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课文:《孔雀东南飞》;2. 板书:课文标题、关键词、描写方法;3. 彩色笔或彩色纸。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和讨论孔雀的特点和形象。

通过引导问题,让学生了解孔雀的美丽和高贵。

例如,孔雀的羽毛颜色、孔雀开屏等。

第二步:学习(15分钟)1. 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阅读课文《孔雀东南飞》,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 学生阅读后,教师进行诗词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描写方法,并解释古人描写孔雀的情感。

第三步:分析和讨论(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古诗中的描写方法,例如比喻、拟人等。

2. 学生小组自由讨论孔雀的形象及古人的情感。

第四步:朗诵和背诵(10分钟)教师进行齐读和背诵实践,让学生跟读,并逐渐达到独立背诵的程度。

第五步:创造和展示(15分钟)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使用彩色纸或彩色笔,画出孔雀的形象,并展示给全班。

学生可以选择用图片、颜色或文字来表达。

第六步: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总结本课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并鼓励学生在课后多欣赏、理解和背诵优秀的古诗。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或动物,用古诗的形式进行描写,展示给全班。

2. 学生可以在家中寻找古诗,了解更多优秀的古诗作品。

教学评价和反思:1. 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背诵这首古诗;2. 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古人对孔雀的描写方法和情感;3. 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和创造性;4. 教学过程是否清晰明了,学生是否参与度高。

《孔雀东南飞》教案首页、板书

《孔雀东南飞》教案首页、板书
教 学 重 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 学 难 点
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品味诗句的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教学方法及手段
1.运用诵读法。
2.运用讨论法。
3.探究法。
学 法 指 导
1.通过诵读,让学生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
2.通过探讨刘兰芝为什么回家,深刻理解人物。
年 月 日
第 1 页
第 页
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再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大 同 一 中 教 案
单元(章、节)
第二单元第三课
课 题
《孔雀东南飞》
第 周第 课时
授 课 班 级
高中 班

学目的ຫໍສະໝຸດ 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运用任务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渗透教育
让学生充分认识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幸福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斗争情操。
刘兰芝:悲苦、悲凉、无奈、不舍、坚强
焦仲卿:不满、无奈、不舍、愤怒
焦 母:强硬、气愤
刘 母:疼爱
刘 兄:强迫、凶狠
媒 人:谄媚
作业布置:
课后小结及体会: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作者以及诗歌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孔雀东南飞》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绘了孔雀飞翔的壮丽场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的向往。

1.2.2 诗歌基本内容:解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意境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1.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的主题、意象等。

2.1.3 分析法: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精髓。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 板书:在课堂上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梳理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3.1.3 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等,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3.1.4 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剖析诗歌的主题。

3.1.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5分钟3.2.2 朗读:10分钟3.2.3 解析:15分钟3.2.4 讨论:10分钟3.2.5 总结: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4.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作者及诗歌的基本内容;(2)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3)能够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诗歌的艺术特色;(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爱情、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2)理解诗歌对社会、人生、自然的关注和思考;(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其背景;(2)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3)诗歌的审美价值及欣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生僻字词的解释;(2)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3)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中的意象、意境等问题,增进交流与合作;3.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其他诗歌,分析《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特色;4.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作者及诗歌的基本内容;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等问题;4. 比较分析: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探讨《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特色;5. 欣赏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审美情趣;五、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孔雀东南飞》;2. 分析《孔雀东南飞》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写一篇短文;3. 搜集其他关于孔雀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诗歌的审美价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并翻译《孔雀东南飞》;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对诗歌有深入的理解;3.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4.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诗歌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及作者;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东晋时期的社会背景;2. 介绍作者李白及其诗歌创作特点;3. 引导学生欣赏《孔雀东南飞》的韵律美。

教学活动:1. 播放《孔雀东南飞》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韵律;2. 教师简要介绍东晋时期的社会背景;3. 教师介绍李白及其诗歌创作特点;4. 学生自读《孔雀东南飞》,感受诗歌意境;5.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分析《孔雀东南飞》的意象和意境;2. 品味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美。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孔雀、东南飞等;2. 品味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 欣赏诗歌中的语言美,如韵律、对仗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歌中的修辞手法;3. 教师举例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4. 学生朗读诗歌,品味语言美;5.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解析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哲理。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2. 探讨诗歌中的哲理思想;3. 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变化;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歌中的哲理思想;3. 教师举例讲解诗歌中的艺术魅力;4. 学生朗读诗歌,进行鉴赏练习;5.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孔雀东南飞》的背诵和鉴赏练习;4. 强调作业完成的时间和质量要求。

第五章:课后反思与评价教学目标:1. 学生自我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章节一: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孔雀东南飞》的诗歌背景及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

教学内容:1. 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诗歌背景,如时代背景、创作动机等。

2. 介绍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3. 分析诗歌的主题,探讨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4. 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如喜悦、忧伤、豪迈等。

5. 讲解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欣赏。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创作风格。

2. 互动式教学,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

4. 朗读练习,学生跟读,教师指导发音和节奏。

章节二:诗歌结构与意象分析教学目标:1. 掌握《孔雀东南飞》的诗歌结构,包括诗的组成部分、诗句的排列等。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孔雀东南飞》的诗歌结构,如诗的组成部分、诗句的排列等。

2. 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孔雀、东南飞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3. 探讨诗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无奈等。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讲解诗歌结构和意象分析方法。

2. 互动式教学,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思想情感。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思想情感,分享心得。

章节三:诗歌语言与修辞手法教学目标:1. 掌握《孔雀东南飞》的诗歌语言特点,如词汇、语法等。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孔雀东南飞》的诗歌语言特点,如词汇、语法等。

2. 讲解诗歌中的主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其效果。

3. 探讨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如增强表现力、形象生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同 一 中 教 案
单元(章、节)
第二单元第三课
课 题
《孔雀东南飞》
第 周第 课时
授 课 班 级
高中 班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运用任务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渗透教育பைடு நூலகம்
让学生充分认识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幸福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斗争情操。
教 学 重 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 学 难 点
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品味诗句的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教学方法及手段
1.运用诵读法。
2.运用讨论法。
3.探究法。
学 法 指 导
1.通过诵读,让学生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
2.通过探讨刘兰芝为什么回家,深刻理解人物。
年 月 日
第 1 页
第 页
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再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刘兰芝:悲苦、悲凉、无奈、不舍、坚强
焦仲卿:不满、无奈、不舍、愤怒
焦 母:强硬、气愤
刘 母:疼爱
刘 兄:强迫、凶狠
媒 人:谄媚
作业布置:
课后小结及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