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的CT诊断
肺气肿ct分级标准

肺气肿ct分级标准
CT肺气肿分为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小叶间隔旁型和瘢痕旁型四个类型,这种CT 分型主要针对早期肺气肿,是对累及二级肺小叶的部位和形成原因进行分类,对于晚期肺气肿一般不进行以上分型。
1、小叶中央型:CT表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破坏融合,而肺泡导管、肺泡囊结构正常,多见于肺上叶,在肺叶内散在分布的小圆形无壁的低密度影,直径在2-10mm,其内可以见到小叶动脉;
2、全小叶型: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腔全部破坏扩大,在CT上以下叶前部较多见,显示为较大范围的无壁的低密度影,大小、形态不规则,病变范围内可见血管纹理明显减少;
3、小叶间隔旁型:是指小叶周围的肺泡腔被破坏融合,位置靠近胸膜,表现为胸膜下肺大疱;
4、瘢痕旁型:是指肺内原发存在结节样瘢痕等组织,周围存在圆形、无壁的低密度区域。
这种CT分型主要是与正常的肺小叶结构相对比,对其累及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和邻近肺组织的严重程度,以及该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都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

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引言肺气肿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特征为肺部气体潴留和正常肺组织的气肿扩张。
影像学在肺气肿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X线检查、胸部CT和MRI。
X线检查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肺气肿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典型的肺气肿X线表现为肺野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变细。
胸廓增大,肺底部扁平,膈肌低平。
,X线影像还可以显示肺气肿导致的肺纹理变形、肺条纹和肺血管减少。
但是,X线检查对于肺气肿的早期诊断和轻度肺气肿的诊断不敏感。
胸部CT胸部CT是肺气肿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之一。
CT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肺部结构信息。
肺气肿在CT图像上表现为气体潴留和肺组织的广泛气肿扩张。
典型的CT表现包括肺泡膨胀、肺血管减少、肺野密度减低等。
,CT还可以评估肺气肿的程度和分布情况,了解肺气肿的组织学改变,如肺大泡形成、肺实质破坏等。
胸部MRI胸部MRI在肺气肿的诊断中很少使用,其主要原因是MRI的影像质量受限于呼吸运动的影响。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MRI可以提供有关肺气肿的额外信息。
MRI可以显示肺部结构的详细信息,如肺间质增生、肺实质纤维化等。
,MRI还可以评估肺气肿导致的胸腔形态学改变,如胸腔变小、肋骨畸形等。
结论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指导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
X线检查、胸部CT和MRI是三种常用的肺气肿影像学诊断方法。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临床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提高准确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肺大泡与肺气囊ct诊断标准

肺大泡与肺气囊ct诊断标准
CT检查是诊断肺大泡和肺气囊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CT诊断的相关标准:
1. 肺大泡:在CT检查中,肺大泡通常表现为局部的肺组织出现没有肺纹理的透亮区域,其直径通常大于25px(相当于)。
这些透亮区域多发生于胸膜下,且壁比较薄。
根据病理形态,肺大泡可分为三种类型:Ⅰ型是狭颈肺大疱,从肺表面突出,并有一条与肺相连的窄带;Ⅱ型是宽基底部肺大疱,与支气管相通;Ⅲ型是位于脏层胸膜下的肺大疱。
2. 肺气囊:在CT上,肺气囊通常表现为两肺都存在透亮度降低,或伴有明显的肋间隙增宽现象,可表现为桶状胸。
此外,还可能出现心影狭长。
肺气囊属于肺脏中的薄壁囊肿,气囊位于肺间隙,主要呈病理性增厚,囊壁为肺细胞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标准可能因医院和医生而有所不同。
如有疑虑或出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
肺气肿的CT表现

肺血管改变与CT表现
肺血管改变
肺气肿患者的肺血管也会发生改变,如血管 壁增厚、血管弹性减弱等。
CT表现
CT扫描可见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扩张, 血管纹理模糊或扭曲,部分区域可能出现血 管钙化。
04
肺气肿的CT表现与临床 分型的关系
肺气肿的临床分型
腺泡中央型肺气肿
CT表现为腺泡中央的低密度区,周围
总结词
周围型肺气肿在CT上表现为肺组织透亮度增高、胸膜下气囊肿和支气管正常。
详细描述
周围型肺气肿的CT表现为肺组织透亮度增高,即肺部出现散在的小气泡状低密度影,同时可能伴有胸 膜下气囊肿,即胸膜下出现薄壁的囊状透亮影。此外,周围型肺气肿的支气管通常保持正常形态。
混合型肺气肿
总结词
混合型肺气肿在CT上同时表现出中央型和周围型肺气肿的特征。
肺体积增大
由于肺泡扩张,整个肺部体积可能增大。
肺透亮度增加
由于肺泡内气体增多,CT图像上表现为肺透 亮度增加。
胸膜下线
在胸膜下区域出现细线影,这是由于肺泡壁 的纤维化所致。
肺气肿的CT诊断标准
病变部位
病变主要位于胸膜下区域,特别是肋骨前端和支气管血管束周围。
病变形态
病变呈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缘清晰。
肺结核
肺结核患者在CT图像上可见肺部 病灶呈多态性,包括结节、肿块 和空洞等,而肺气肿患者的肺部 病灶通常是均匀的。
02
肺气肿的CT表现类型
中央型肺气肿
总结词
中央型肺气肿在CT上表现为支气管扩 张、肺组织萎陷和肺纹理聚集。
详细描述
中央型肺气肿通常发生在支气管病变 的基础上,CT表现为支气管扩张,呈 现囊状或梭状扩张,同时伴有肺组织 萎陷和肺纹理聚集的现象。
成人间质性肺气肿的CT诊断

成人间质性肺气肿的CT诊断刘欣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间质性肺气肿的CT表现。
方法2例运动后胸闷憋气患者行胸部CT扫描并做薄层重建,分析其影像表现。
结果2例患者均发现纵隔及皮下积气,1例患者还发现肺小叶间隔及支气管血管鞘内积气。
结论间质性肺气肿具有典型CT表现,HRCT有利于肺内改变的发现。
关键词:成人;间质性肺气肿;纵隔气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间质性肺气肿(pulmonary interstitial emphysema,PIE)临床少见,且常见于新生儿,成人PIE罕见,国内外相关文献报导较少,现将我科近年收集的2例成人PIE病例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1 男,26岁,因运动后突发胸闷憋气就诊。
检查方法:行胸部16层螺旋CT 扫描并2 mm重建。
1.2病例2 男,29岁,因做俯卧撑后胸闷憋气2 d,加重6 h就诊。
检查方法:行胸部64层螺旋CT扫描并0.6 mm HR重建。
两患者既往体健,均无胸部外伤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大泡、肺结核等肺部疾病史及影像学改变。
2 结果病例1,胸部CT示:纵隔及胸壁、颈根部、左侧腋窝皮下见气体密度影,肺门区可见沿支气管血管鞘分布的细条状气体密度影,见图1。
病例2,胸部CT示:纵隔、颈根部、两侧胸膜腔(包括叶间胸膜)见气体密度影,肺内见多发小叶间隔及沿支气管血管鞘分布的细条状气体密度影,见图2,3。
3 讨论PIE临床少见,最多见于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是机械辅助通气的并发症之一[1]。
其次可见于肺部顿挫伤者[2]。
也有因反复发作的支气管哮喘、小气道化学性损伤所致PIE及无明显诱因PIE的个别报导[3-5]。
PIE分为三种类型:急性PIE、慢性弥漫型PIE和慢性局限型PIE,它们之间具有不同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6-9]。
①急性PIE常与Macklin效应[10]有关。
1937年Macklin 以实验证明,当大量肺组织萎缩时,其余肺组织可过度充气,并由此产生气胸、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现象,此现象被称为Macklin效应。
肺气肿的CT诊断

间隔旁型
肺大泡
瘢痕旁型
肺气肿鉴别诊断
—————————
多囊肺 肺淋巴管肌瘤病 蜂窝肺 支气管扩张 肺组织细胞增生症 肺动脉发育不良
肺囊肿: 病理 & HRCT —————————
病理学:肺内潜在性的腔隙 病理性扩大 HRCT:直径 > 1 cm、薄壁、边缘清楚、内衬上皮
肺淋巴管肌瘤病 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小叶中心性肺气肿
正常肺HRCT
小叶中心性肺气肿
正常肺HRCT
全小叶性肺气 肿:终末细支 气管远端气腔 全部破坏、扩 大
以下叶及前部为重, 显示较大范围的无壁低 密度区,且大小和形态 多不规则。病变区内血 管纹理明显减少,形成 弥漫性“简化”的肺结 构): ①广泛分布的肺透光区,无边界 ②肺血管数量及直径变少 ③弥漫性分布或下叶为著 ④局限性透光区和肺大疱少见 ⑤合并支气管扩张(在40%的α1-抗 胰蛋白酶缺乏患者) ⑥罕见,见于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小叶间隔旁
小叶中心
中心小叶性 肺气肿: 呼吸 性细支气管破 坏融合,肺泡 导管肺泡囊正 常
多见于肺上部,显示 在肺野内散在分布的小 圆形、无壁的低密度区, 直径2-10mm,位于肺 小叶中央,仍可见小叶 核心内的动脉。
肺气肿分型及CT表现
1.小叶中央型肺气肿: ①多发、小的局限性透亮区 ②通常分辨不出壁-无壁 ③局限透光区中心可见小血管 ④上肺为著 ⑤常伴有间隔旁型肺气肿或肺大疱 ⑥多见于吸烟者
肺气肿的CT诊断
肺气肿的CT诊断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钟柳城
肺气肿定义: ——————————
过度充气:终末细支气管远端
肺泡破坏:肺结构简化
无纤维化:无壁或薄壁气腔
检查方法 ——————————
肺大泡ct诊断标准

肺大泡ct诊断标准
肺大泡CT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肺大泡在肺部影像学上表现为局限性的透亮度增高。
2. 边缘清楚,壁小于1毫米,直径大于等于1厘米的肺气肿区。
3. 合并明显肺大泡的肺气肿也称大泡型肺气肿。
4. 大泡位于肺实质内,有明确的空腔和边界,常位于肺尖。
大泡较大时,会压迫周围肺组织,但因肺实质正常,病人相对无症状,肺功能仍可接近正常。
5. 巨大肺大泡可充填一侧胸腔。
6. 大泡伴周围肺实质的广泛气肿:为广泛肺气肿基础上的局部加重,大泡常为多发、双侧、有植入肺内宽的基底,各大泡的大小和累及范围常不同,其症状不仅与大泡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其周围的肺气肿的严重程度有关。
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肺部影像学表现,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请注意,这些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具体的诊断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如果您有任何疑虑或症状,请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评估和诊断。
肺气肿的CT表现

下。如图:
完整编辑ppt
8
CT表现
• 1、胸膜下肺大泡形成。 • 2、常易产生自发性气胸。
完整编辑ppt
9
疤痕旁型或不规型肺气肿(Paracitricial or Irragular Emphysema)
• 本型见于邻接局部肺实质疤痕处,如肺结
核和弥漫性肺纤维化尤其是尘肺大块纤维 灶旁。如图:
CT能较肺功能更早的反映肺气肿的实际情 况。
完整编辑ppt
12
多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
完整编辑ppt
13
多平面重建
完整编辑ppt
14
心脏大血管成像
完整编辑ppt
15
冠状动脉内支架,CTVE
完整编辑ppt
16
完整编辑ppt
17
右上支气管
完整编辑ppt
18
分叶征
完整编辑ppt
19
毛刺征
完整编辑ppt
20
空泡征、不规则空洞
完整编辑ppt
21
细支气管充气征
完整编辑ppt
22
淋巴管肌瘤病、全小叶性肺气肿
完整编辑ppt
23
小叶中心、间隔旁性肺气肿、
完整编辑ppt
24
结节病
完整编辑ppt
25
结节病
完整编辑ppt
26
左下肺支扩
完整编辑ppt
27
右下肺动静脉畸形
完整编辑ppt
28
左下肺隔离症
• 典型改变:呼吸细支气管的肺泡扩张,周
围部分不受累,病变位于小叶中心。如图
完整编辑ppt
6
CT表现
• 1、多发生于上叶,尤其是尖段、后段和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叶中心性肺气肿
正常肺HRCT
小叶中心性肺气肿
正常肺HRCT
全小叶性肺气 肿:终末细支 气管远端气腔 全部破坏、扩 大
以下叶及前部为重, 显示较大范围的无壁低 密度区,且大小和形态 多不规则。病变区内血 管纹理明显减少,形成 弥漫性“简化”的肺结 构。
肺气肿分型及CT表现
2.全腺泡型肺气肿(全小叶型): ①广泛分布的肺透光区,无边界 ②肺血管数量及直径变少 ③弥漫性分布或下叶为著 ④局限性透光区和肺大疱少见 ⑤合并支气管扩张(在40%的α1-抗 胰蛋白酶缺乏患者) ⑥罕见,见于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小叶间隔旁
小叶中心
中心小叶性 肺气肿: 呼吸 性细支气管破 坏融合,肺泡 导管肺泡囊正 常
多见于肺上部,显示 在肺野内散在分布的小 圆形、无壁的低密度区, 直径2-10mm,位于肺 小叶中央,仍可见小叶 核心内的动脉。
肺气肿分型及CT表现
1.小叶中央型肺气肿: ①多发、小的局限性透亮区 ②通常分辨不出壁-无壁 ③局限透光区中心可见小血管 ④上肺为著 ⑤常伴有间隔旁型肺气肿或肺大疱 ⑥多见于吸烟者
镶嵌型灌注: 病理 & HRCT
病理学:COPD、闭塞性细支炎、肺梗塞等 HRCT:通气不良、血流灌注再分配(不良)
Air trapping、假磨玻璃影
小结
早期肺气肿分四型: 1.小叶中央型 2.全小叶型 3.间隔旁型 4.瘢痕旁型
病例
JCT-小叶中央型 JCT-小叶中央型 JCT-全小叶型 JCT-间隔旁型 JCT-瘢痕旁型
小叶中心型 全小叶型
小叶间隔旁型 肺气肿:小叶 周围的肺泡腔 破坏融合,靠 近胸膜。
多位于胸膜 下,表现为胸膜 下肺大泡。
肺气肿分型及CT表现
2.间隔旁型肺气肿: ①多发、单层胸膜下透亮区 ②通常小于1.0cm, ③可分辨出壁—有壁 ④可伴有小叶中央型肺气肿或肺大疱 ⑤常发生于年轻人,自发性气胸
间隔旁型
肺大泡瘢痕旁型Fra bibliotek肺气肿鉴别诊断
—————————
多囊肺 肺淋巴管肌瘤病 蜂窝肺 支气管扩张 肺组织细胞增生症 肺动脉发育不良
肺囊肿: 病理 & HRCT —————————
病理学:肺内潜在性的腔隙 病理性扩大 HRCT:直径 > 1 cm、薄壁、边缘清楚、内衬上皮
肺淋巴管肌瘤病 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肺淋巴管肌瘤病 & 小叶中心肺气肿
IFP + 小蜂窝肺 间隔旁型肺气肿
牵引性支气管扩张: 病理 & HRCT
病理学:重度纤维化、牵拉、静脉曲张样扩张
HRCT:细支气管:腔大、壁厚、变形 + 周围纤维化
小叶性肺气肿 肺组织细胞增生症X
IFP 早期
间隔旁型肺气肿
肺气肿CT分型
早期肺气肿分四型: 1.小叶中央型 2.全小叶型 3.间隔旁型 4.瘢痕旁型 晚期肺气肿不能再区分
肺气肿: 病理 & HRCT
病理学:气腔持久增大、腔壁破坏、无纤维化 HRCT:小叶中心型、全小叶型、间隔旁型、瘢痕旁型
正常肺小叶;
TB:终末细支气管,RB1-3:呼吸性细支气管,AD:肺泡导管,AS:肺 泡囊。
肺气肿的CT诊断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钟柳城
肺气肿定义: ——————————
过度充气:终末细支气管远端
肺泡破坏:肺结构简化
无纤维化:无壁或薄壁气腔
检查方法 ——————————
常规胸片:正位和侧位、吸气和呼气
CT 扫描: 常规 CT、HRCT
X线胸片诊断轻中度肺气肿临床价值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