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生物共栖现象教案示例

合集下载

有关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的教案

有关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的教案

有关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的教案第一章:生物共栖现象的概述1.1 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解释生物共栖现象是指两种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关系。

强调共栖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1.2 生物共栖现象的例子提供一些生物共栖现象的实例,如蚂蚁和蚜虫、蜜蜂和花、鱼和藻类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这些例子中的相互依存关系。

1.3 生物共栖现象的意义解释生物共栖现象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强调生物共栖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例如农作物的共生微生物等。

第二章:蚂蚁和蚜虫的共栖现象2.1 蚂蚁和蚜虫的共生关系介绍蚂蚁和蚜虫之间的特殊共生关系,蚂蚁保护蚜虫并提供食物。

解释这种关系对双方都有利,蚂蚁获得蚜虫分泌的蜜露,而蚜虫获得蚂蚁的保护。

2.2 观察和分析蚂蚁和蚜虫的共栖现象引导学生观察蚂蚁和蚜虫的互动行为,观察蚂蚁如何保护和蚜虫如何提供蜜露。

分析这种共栖现象的特点和相互依存关系。

2.3 蚂蚁和蚜虫共栖现象的实例分析提供一些蚂蚁和蚜虫共栖现象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实例中的共栖现象对生态系统的意义。

第三章:蜜蜂和花的共栖现象3.1 蜜蜂和花的共生关系介绍蜜蜂和花之间的特殊共生关系,蜜蜂采集花蜜并帮助花传粉。

解释这种关系对双方都有利,蜜蜂获得花蜜作为食物,而花获得蜜蜂的帮助进行繁殖。

3.2 观察和分析蜜蜂和花的共栖现象引导学生观察蜜蜂采集花蜜和传粉的行为,观察花的结构和花的繁殖过程。

分析这种共栖现象的特点和相互依存关系。

3.3 蜜蜂和花共栖现象的实例分析提供一些蜜蜂和花共栖现象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实例中的共栖现象对生态系统的意义。

第四章:鱼和藻类的共栖现象4.1 鱼和藻类的共生关系介绍鱼和藻类之间的特殊共生关系,鱼提供光照和适宜的环境,而藻类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解释这种关系对双方都有利,鱼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而藻类获得光照和适宜的环境。

4.2 观察和分析鱼和藻类的共栖现象引导学生观察鱼和藻类的互动行为,观察鱼如何提供光照和藻类如何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学教案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学教案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学教案第一章: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与特点1.1 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1.2 生物共栖现象的特点1.3 生物共栖现象的例子第二章:生物共栖现象的分类2.1 互利共生2.2 寄生2.3 竞争共生2.4 捕食共生第三章:生物共栖现象的实例分析3.1 蚂蚁与蚜虫的互利共生3.2 蜜蜂与花的关系3.3 人体与肠道菌群的共生3.4 寄居蟹与海葵的共生第四章:生物共栖现象的意义与价值4.1 生物共栖现象对生态系统的意义4.2 生物共栖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3 生物共栖现象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第五章:生物共栖现象的观察与研究方法5.1 观察法5.2 实验法5.3 调查法5.4 案例分析法第六章:生物共栖现象的生态学意义6.1 生物共栖现象与生态平衡6.2 生物共栖现象与生物多样性6.3 生物共栖现象与生态系统功能第七章:生物共栖现象的生物伦理学考量7.1 生物共栖现象与动物福利7.2 生物共栖现象与生态保护7.3 人类活动对生物共栖现象的影响与责任第八章:生物共栖现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8.1 生物共栖现象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8.2 生物共栖现象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8.3 生物共栖现象在土壤肥力维持中的应用第九章:生物共栖现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9.1 微生物共栖现象与人体健康9.2 生物共栖现象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9.3 生物共栖现象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第十章:生物共栖现象的未来研究方向10.1 生物共栖现象的分子机制研究10.2 生物共栖现象在不同生态系统的比较研究10.3 生物共栖现象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与特点重点:理解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能够区分共栖与其他生态关系。

难点:生物共栖现象的多种分类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二、生物共栖现象的分类重点:掌握生物共栖现象的四种基本分类及其典型例子。

难点:理解每种分类背后的生态原理和生物学机制。

三、生物共栖现象的实例分析重点: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不同类型共栖现象的实际情况。

《有趣生物共栖现象》教案设计

《有趣生物共栖现象》教案设计

有趣生物共栖现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生物共栖现象。

2.掌握不同生物共栖现象的分类。

3.理解生物共栖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对生物共栖现象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生物共栖现象2.不同生物共栖现象的分类3.生物共栖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三、教学准备1.讲义:《有趣生物共栖现象》2.PowerPoint演示文稿3.图片和视频资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标题《有趣生物共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共栖现象可能是什么样的现象。

2. 介绍什么是生物共栖现象(10分钟)•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解释什么是生物共栖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共栖现象的意义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3. 分类生物共栖现象(20分钟)•分组讨论不同的生物共栖现象,并列举出一些例子。

•听取各组的答案后,整理归纳出不同的生物共栖现象分类。

•在讲义中展示分类的结果,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共栖现象。

4. 生物共栖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1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一些生物共栖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某个共栖关系中的一个物种消失,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什么影响。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概括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生物共栖现象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研究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五、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

2.分组讨论的结果是否准确和全面。

3.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生物共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报告。

六、拓展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植物园,实地观察生物共栖现象。

2.设计小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生物共栖现象。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对生物共栖现象的兴趣。

课堂互动较多,学生参与度较高。

教学准备充分,使用了多媒体资源和教具,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在教学评价方面,除了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外,还有课后布置了作业以及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初中教案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初中教案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共栖现象的定义:两种不同物种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

2. 共栖现象的特点:互利共生、相互依赖、不能分开。

3. 共栖现象的实例:蚂蚁与蚜虫、蜜蜂与花、人体与肠道细菌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共栖现象。

2. 讲解:详细讲解共栖现象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3. 实例分析:分析蚂蚁与蚜虫、蜜蜂与花、人体与肠道细菌等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共栖现象。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四、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生物,寻找共栖现象的实例,并进行记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共栖现象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活动:探索共栖现象的奥秘1.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共栖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活动内容: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共栖现象,如蚂蚁与蚜虫、蜜蜂与花等。

3. 活动步骤:a. 准备实验材料和工具。

b.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c. 观察实验结果,记录观察到的共栖现象。

d.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共栖现象的特点和意义。

4. 活动总结: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共栖现象,感受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七、课堂讨论: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 讨论目的: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2. 讨论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讨论步骤: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共栖实例进行分析。

有关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的教案

有关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的教案

有关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的教案第一章:生物共栖现象的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生物共栖现象的例子和作用1.2 教学内容: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生物共栖现象的例子和作用生物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共栖现象的例子和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生物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第二章:生物共栖现象的例子2.1 教学目标:掌握生物共栖现象的典型例子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共栖关系2.2 教学内容:典型生物共栖现象的例子:海葵和寄居蟹、牛和瘤胃微生物、蜜蜂和花不同生物之间的共栖关系:捕食者与猎物、植物与传粉者、宿主与寄生虫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典型生物共栖现象的例子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共栖关系小组讨论法:分享学生了解到的其他生物共栖现象的例子第三章:生物共栖现象的作用3.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共栖现象对生物个体和生态系统的意义掌握生物共栖现象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2 教学内容:生物共栖现象对生物个体的作用:互利共生、捕食、寄生等生物共栖现象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种多样性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共栖现象对生物个体和生态系统的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共栖现象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生物共栖现象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第四章:生物共栖现象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共栖现象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掌握生物共栖现象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4.2 教学内容:生物共栖现象在农业中的应用:生物防治、生物肥料等生物共栖现象在医学中的应用:共生微生物、抗生素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共栖现象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共栖现象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小组讨论法:探讨生物共栖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第五章:生物共栖现象的探究5.1 教学目标:掌握生物共栖现象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5.2 教学内容:生物共栖现象的探究方法:观察、实验、调查等学生实践:选择一个生物共栖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共栖现象的探究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实践小组分享法:分享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结果第六章:生物共栖现象的生态意义6.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共栖现象对生态系统的贡献掌握生物共栖现象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生物共栖现象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生物共栖现象对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影响生物共栖现象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角色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共栖现象的生态意义互动讨论法:探讨生物共栖现象对生态系统的贡献小组活动法:分析具体案例,研究生物共栖现象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第七章:生物共栖现象的演化7.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共栖现象的演化机制掌握生物共栖现象的演化过程7.2 教学内容:生物共栖现象的演化理论生物共栖现象的演化案例分析生物共栖现象的演化过程和动力学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共栖现象的演化理论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共栖现象的演化案例互动讨论法:探讨生物共栖现象的演化过程和动力学第八章:生物共栖现象的挑战与争议8.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共栖现象研究中存在的挑战和争议掌握生物共栖现象研究的前沿问题8.2 教学内容:生物共栖现象研究中的挑战:如共栖关系的稳定性、适应性等生物共栖现象研究中的争议:如共生关系与寄生关系的界限、共栖现象的适应性演化等生物共栖现象研究的前沿问题:如微生物共栖现象、人类活动对生物共栖现象的影响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共栖现象研究中的挑战和争议互动讨论法:探讨生物共栖现象研究的前沿问题小组活动法:研究特定案例,分析其中的挑战和争议第九章:生物共栖现象的教育意义9.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共栖现象在教育中的价值掌握生物共栖现象的教学方法和策略9.2 教学内容:生物共栖现象作为教育教材的特点和优势生物共栖现象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案例研究、实验教学、跨学科教学等生物共栖现象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共栖现象在教育中的价值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共栖现象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互动讨论法:探讨生物共栖现象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十章:生物共栖现象的未来展望10.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共栖现象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的潜力掌握生物共栖现象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10.2 教学内容:生物共栖现象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的潜在方向生物共栖现象在未来的应用中的可能性:如生物技术和生态修复等生物共栖现象的跨学科研究:如分子生物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共栖现象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的潜力互动讨论法:探讨生物共栖现象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小组活动法:研究特定案例,分析其中的未来展望和应用潜力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有关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展开,包含十个章节,涵盖了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例子、作用、应用、生态意义、演化、挑战与争议、教育意义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示例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示例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示例教案章节一: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与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生物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利益的一种生存方式。

2. 生物共栖现象的特点: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共同进化。

3. 生物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例子:蜜蜂与花、牛与牛蝇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共栖现象。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特点及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共栖现象,如蜜蜂与花、牛与牛蝇等。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共栖现象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5. 总结:强调生物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教案章节二:生物共栖现象的分类及实例【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共栖现象的分类。

2. 掌握不同类别生物共栖现象的实例。

3. 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共栖现象的分类:寄生、共生、捕食、竞争等。

2. 各类生物共栖现象的实例:寄生:例如,结核菌与人类、寄生虫与宿主等。

-共生:例如,蚂蚁与蚜虫、人体肠道中的细菌等。

-捕食:例如,狼与羊、鹰与兔子等。

-竞争:例如,水稻与杂草、狮子与猎豹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共栖现象的多样性。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共栖现象的分类及各类别的实例。

3. 分析:分析不同类别生物共栖现象的特点和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各类生物共栖现象的实例,分享自己的发现。

5. 总结:强调生物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教案章节三:生物共栖现象的生态意义【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共栖现象对生态系统的意义。

2. 掌握生物共栖现象在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教学内容】1. 生物共栖现象对生态系统的意义:维持生态平衡:例如,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示例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示例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物共栖现象。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共栖现象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examples。

2. 教学难点:共栖现象对生物的影响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生物共栖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生物,尝试找出共栖现象的例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共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共栖现象。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生物共栖现象,如海葵和小丑鱼、蜜蜂和花等,让学生理解共栖现象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身边的生物共栖现象,并分享给大家。

五、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生物,寻找更多的生物共栖现象,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生物共栖现象,并能够找出身边的例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共栖现象对生物的影响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物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2. 评价学生对身边生物共栖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七、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生物共栖现象。

2. 讲解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分析一些典型的共栖现象案例,如蚂蚁和牛、鱼和海藻等。

八、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物共栖现象。

2. 新课导入:讲解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互利共生、捕食共生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共栖现象案例,让学生理解共栖现象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共栖现象案例,分析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示例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示例

一、教案基本信息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示例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共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1. 共栖现象的实例识别和理解。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PPT课件2. 共栖现象实例图片3. 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资料教材准备:《小学科学》四年级教材相关章节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共栖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中的生物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2. 学生回答后,总结介绍共栖现象的定义。

Step 2:共栖现象的了解(15分钟)1. 讲解共栖现象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共栖对彼此有利的关系。

2. 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Step 3:实例分析(10分钟)1. 呈现更多共栖现象的实例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生物是如何相互受益的?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Step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0分钟)1. 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结合共栖现象,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3. 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资料,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

Step 5: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共栖现象的定义、特点及意义。

2. 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对自然界和人类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生物,寻找共栖现象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2. 结合家庭、学校或社区,提出一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实例,使学生了解了共栖现象的定义、特点及意义,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生物共栖现象教案示例
Examples of teaching plans for interesting biological symbiosis
有趣生物共栖现象教案示例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生物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在自然界里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共栖。

你们想了解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0课《有
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准“栖”字的读者。

3.解题,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阅到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共栖。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奇趣”“水火不相容”“居然”“和睦相处”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
2.重点探究2-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

为什么说这些共栖现象是有趣的;它们共栖的原因是什么?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
①第2自然段讲了犀牛和犀牛鸟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犀牛皱褶缝里面的皮肤很薄,常常钻进一些吸血的蝇、虻等昆虫。

这些昆虫在里面产卵生蛆,搅得它寝食不安,犀牛鸟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虫和蛆卵,还能为犀牛鸟放哨、报警。

所以大犀牛和小小的犀牛鸟成了一对好朋友。

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第4自然段讲了鳄鱼和燕千鸟是如何和睦相处的。

鳄鱼的牙缝里经常塞满残渣,牙齿和口腔又痛又痒,鳄鱼张开大嘴巴,燕千鸟就飞进鳄鱼的嘴巴里,为它剔牙。

这样燕千鸟吃饱了,鳄鱼的牙也不痛不痒了。

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③第3自然段讲了百舌鸟和金黄鼠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春夏之季,百舌鸟到金黄鼠的洞穴里去产卵,在它的洞穴里孵化育雏。

金黄鼠不但不伤害百舌鸟的卵和雏鸟,而且还替它照看着。

一直到小百舌鸟飞出,这一对好朋友才分手。

金黄鼠收留百舌鸟,并非有利可图,只是喜欢听百舌鸟的歌声。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五、扮演动物,编演课本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从课文中任选一对共栖的动物,自愿扮演角色,在小组内编演童话剧。

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在班上展演。

六、总结、拓展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犀牛和犀牛鸟、鳄鱼和燕千鸟、百舌鸟和金黄鼠之间有趣的共栖现象。

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如果你还知道生物的其他有趣现象,说给同学听。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其他有趣现象。

教案点评:
由于本课讲的是几种动物的有趣的共栖现象,学生很感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感悟、自悟其法、自得其乐,从而巧妙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