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解直角三角形应用教案

24.4解直角三角形应用教案
24.4解直角三角形应用教案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教案

―-俯角仰角问题

教学目标:

1、

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

2、 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仰角、俯角有关的实际问题。

3、 能够借助辅助线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解

决问题。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新课

如图: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b,c. 则三边之间关系为 ; 锐角之间关系为 ;

边角之间关系(以锐角A 为例)为 。 看来大家对基础知识掌握得还是比较牢固的。下面我们来看这样

一个问题:

问题:小玲家对面新造了一幢图书大厦,小玲心想:“站在地面上可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测得图书大厦的高,站在自家窗口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测出大厦的高吗?他望着大厦顶端和大厦底部,可测出视线与水平

线之间的夹角各一个,但这两个角如何命名呢?(如图所示) ∠BAC 与∠DAC 在测量中叫什么

角?

46

A B C

C

29

D

A

这就是我们本节所要学习的——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二、 设疑自探(一) 1、 生绕题设疑 2、 出示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自学教材p 95页内容,独立解决以下问题,时间4分钟。 1、什么叫仰角? 2、什么叫俯角?

3、本课导语的图中,有仰角和俯角吗?若有,请指出其中的仰角和俯角。 三、解疑合探(一)

1、展示与评价

2、师强调:

在进行测量时,从下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仰角;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

线的夹角叫做俯角.

三、 出示自探提示(二)

1、 如图,为了测量旗杆的高度AB ,在

离旗杆22.7米的C 处,用高1.20

米的测角仪CD 测得旗杆顶端A 的仰角 =22°,求旗杆AB 的高.(精确到0.1米)(tan22° ≈0.404)

2、 小玲家对面新造了一幢图书大厦,小玲在自家窗口测得大

厦顶部的仰角和大厦底部的俯角(如图所示),量得两幢楼之间的距离为32m ,问大厦有多高?(结果精确到1m) (tan46 °≈ 1.036 tan29° ≈0.554) 四、 解疑合探(二) 1、 小组合探 2、 全班合探

师强调并规范解题过程:

1、解: 在Rt △ADE 中,

AE =DE ×tan a =BC ×tan a

=22.7×tan 22° 视线

铅垂

?

22.7

22E

A D

E C

B

≈9.17 AB =BE +AE =AE +CD

=9.17+1.20 ≈10.4(米) 答:旗杆的高度约为10.4米.

2、解:在ΔABC 中,∠ACB =90°

∵ ∠CAB =46° AC=32m

tan ∠CAB=

∴BC=AC ·tan46° ≈33.1

在ΔADC 中,∠ACD=90°

∵ ∠CAD=29° AC=32m

tan ∠CAD=

∴DC=AC ·tan29° ≈17.7

∴BD=BC+CD=33.1+17.7=50.8≈51 答:大厦高BD 约为51m.

五、 质疑再探

在本节课的探究和学习过程中你还有那些疑惑或问题?请大胆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六、 运用拓展 1、 生自编题 2、 师补充题

1、一架飞机以300角俯冲400米,则飞机的高度变化情况是( c )

A.升高400米

B.下降400米

C.下降200米

D.下降 米 C

29

D A

BC

AC

DC AC

46A B C 200 3

2、如图,某飞机于空中A 处探测到目标C ,此时飞行高度AC=1200米,从飞机上看地平面控制点B 的俯角 =200,求飞机A 到控制点B 的距离.(精确到1米)

3、 课堂小结

(1)仰角、俯角的定义

(2)解决实际问题时,先将实物模型转化为几何图形,如果示意图不是直角三角形时,添加适当的辅助线,画出直角三角形来求解.

(3)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4、作业布置

教材p96练习第2题、

(提示:tan50°≈1.192 tan20°≈0.364) p98习题第3题

(提示:tan26°≈0.488) 选做题:

一位同学测河宽,如图,在河岸上一点A 观测河对岸边的一小树C,测得AC 与河岸边的夹角为450,沿河岸边向前走200米到达B 点,又观测河对岸边的小树C,测得BC 与河岸边的夹角为300,问这位同学能否计算出河宽?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你计算出河宽.

B

A

C

α

α

水平线

地面

板书设计: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俯角仰角问题1、仰角:在进行测量时,从下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俯角: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

2、应用

(1)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2)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俯角仰角问题

教案

高村乡中学辛淑红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设计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设计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小节主要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直角三角形的解法.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首先要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两锐角之间的关系,边角之间的关系.正确选用这些关系,是正确、迅速地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 3. 深刻认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三角函数的表达式向方程的转化.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实际上分别给了三个量的关系:a、b、c是边的长、、和是由用不同方式来决定的三角函数值,它们都是实数,但它与代数式的不同点在于三角函数的值是有一个锐角的数值参与其中. 当这三个实数中有两个是已知数时,它就转化为一个一元方程,解这个方程,就求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未知的元素. 由此看来,表达三角函数的定义的4个等式,可以转化为求

边长的方程,也可以转化为求角的方程,所以成为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4.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可以归纳为以下4种,列表如下: 5. 注意非直角三角形问题向直角三角形问题的转化 由上述(3)可以看到,只要已知条件适当,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是可解的.值得注意的是,它不仅使直角三角形的计算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而且给非直角三角形图形问题的解决铺平了道路.不难想到,只要能把非直角三角形的图形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就可以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而获得解决.请看下例. 例如,在锐角三角形ABC中,,求这个三角形的未知的边和未知的角(如图) 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的解法的问题,我们只需作出BC边上的高(想一想:作其它边上的高为什么不好.),问题就转化为两个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在Rt中,有两个独立的条件,具备求解的条件,而在Rt中,只有已知条件,暂时不具备求解的条件,但高AD可由解时求出,那时,它也将转化为可解的直角三角形,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掌握非直角三角形的图形向直角三角形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是十分重要的,如 (1)作高线可以把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转化为两个直角

九年级数学 第24章《解直角三角形》测试卷及答案 沪科版

九年级数学 第24章《解直角三角形》测试卷及答案 沪 科版 (满分:9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如果∠A 是锐角,且A cos A sin =,那么∠A = ( ) A.30° B.45° C.60° D.90° 2.如果α是锐角,且5 4 sin = α,则)90cos(α-?= ( ) A. 54 B.43 C.53 D.5 1 3.在△ABC 中,A ,B 为锐角,且有 B A cos sin =,则这个三角形是 (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 4.当0 9045<> B.A A A sin tan cos >> C.A A A cos tan sin >> D.A A A cos sin tan >> 5.在Rt△ABC 中,∠C=90°,cosA = 5 4 ,那么tanB 的值为 ( ) A.53 B.45 C.43 D.3 4 6.若等腰三角形腰长为4,面积是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 ) A.30° B.30°或150° C.60° D.60°或120° 7.如图,梯子(长度不变)跟地面所成的锐角为A ,关于A ∠的三角函数值与梯子的倾斜程度之间,叙述正确的是 ( ) A .sin 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B .cos 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C .tan A 的值越小,梯子越陡 D .陡缓程度与A ∠的函数 8.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 , 对角线AC 平分∠BAD ,∠B =60o,CD =2cm ,则梯形 ABCD 的面积为 ( ) A .33cm 2 B .6 cm 2 C .63 cm 2 D .12 cm 2 9.如图,沿AE 折叠矩形纸片ABCD ,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已知AB =8,BC =10,则 tan∠EFC 的值为 ( ) A . 34 B . 43 C . 35 D . 45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10.某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内斜坡的坡度3:1=i ,坝外斜坡的坡度1:1=i ,则 B A C D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4) 教案

课题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四) 一、教学目标 1、巩固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学会解决坡度问题. 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决有关坡度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坡度的有关术语.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讲评作业:将作业中学生普遍出现问题之处作一讲评.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例同学们,如果你是修建三峡大坝的工程师,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解决:如图6-33 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6m,坝高23m,斜坡AB的坡度i=1∶3,斜坡CD的坡度i=1∶2.5,求斜坡AB的坡面角α,坝底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m).同学们因为你称他们为工程师而骄傲,满腔热情,但一见问题又手足失措,因为连题中的术语坡度、坡角等他们都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想学的心情,及时点拨.(二)教学互动 通过前面例题的教学,学生已基本了解解实际应用题的方法,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加以解决.但此题中提到的坡度与坡角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同时这两个概念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又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因此本节课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坡度与坡角的意义. 1.坡度与坡角 结合图6-34,教师讲述坡度概 念,并板书: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一般用i表示。即i=,常写成i=1:m的形式如i=1:2.5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引导学生结合图形思考,坡度i与坡角α 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答:i=h l =tan 这一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经常用到,教师不妨设置练 习,加以巩固.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完美版)

在线分享文档地提升自我 By :麦群超 解直角三角形 一、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 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 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重、难点 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sin ;cos ;t an ;cot b a b a B B B B c c a b ====; sin ;cos ;tan ;cot a b a b A A A A c c b a ==== 如果用α∠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 的对边的邻边 ;的邻边的对边;斜边的邻边;斜边的对边αααααααααα∠∠= ∠∠=∠=∠= cot tan cos sin (2)三边之间关系 a 2 +b 2 =c 2 (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 (二)整体感知 教材在继锐角三角函数后安排解直角三角形,目的是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知识,对其加以复习巩固.同时,本课又为以后的应用举例打下基础,因此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之后,就是运用本课——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的.综上所述,解直角三角形一课在本章中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一课.

(完整版)解直角三角形超经典例题讲解

课 题 解直角三角形 授课时间: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了解勾股定理 2. 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3. 学会解直角三角形 重点、难点 三角函数的应用及解直角三角形 考点及考试要求 各考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一)知识点(概念)梳理 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可表示如下: ?BC= 2 1AB ∠C=90°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可表示如下: ?CD=2 1 AB=BD=AD D 为AB 的中点 4、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5、摄影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 BD AD CD ?=2 ? AB AD AC ?=2 CD ⊥AB AB BD BC ?=2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AB ?CD=AC ?BC 7.图中角α可以看作是点A 的 角 也可看作是点B 的 角; (1)

9、(1)坡度(或坡比)是坡面的 铅直 高度(h )和水平长度(l )的比。 记作i,即i = l h ; (2)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α,有i =l h =tan α (3)坡度与坡角的关系:坡度越大,坡角α就越 大 ,坡面就越 陡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1、如图,在△ABC 中,∠C=90° ①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为sinA ,即 c a sin =∠= 斜边的对边A A ②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为cosA ,即 c b cos =∠= 斜边的邻边A A ③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为tanA ,即 b a tan =∠∠= 的邻边的对边A A A ④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为cotA ,即a b cot =∠∠=的对边的邻边A A A 2、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3、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 0° 30° 45° 60° 90° sinα 21 22 23 1 cos α 1 23 2 2 21 0 tan α 0 33 1 3 不存在 cot α 不存在 3 1 3 3 0 4、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互余关系 sinA=cos(90°—A),cosA=sin(90°—A) tanA=cot(90°—A),cotA=tan(90°—A) (2)平方关系 1cos sin 22=+A A (3)倒数关系 tanA ?tan(90°—A)=1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

【教案三】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使学生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2.难点: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知识 1.解直角三角形指什么? 2.解直角三角形主要依据什么? (1)勾股定理:a2+b2=c2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tanA=的邻边的对边A A ∠∠,sinA=斜边的对边A ∠, cosA=斜边的邻边A ∠ (二)新授概念 1.仰角、俯角 当我们进行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仰视灯或俯视桌面以体会仰角与俯角的意义. 2.例1 如图(6-16),某飞机于空中A 处探测到目标C ,此时飞行高度AC=1200米,从飞机上看地平面控制点B 的俯角α=16°31′,求飞机A 到控制点B 距离(精确到1米) 解:在Rt △ABC 中sinB=AB AC ∴AB=B AC sin =2843.01200 =4221(米) 答:飞机A 到控制点B 的距离约为4221米. 例2.2003年10月15日“神州”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当飞船完成变轨后,就在离地形表面350km 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当飞船运行到地球表面上P 点的正上方时,从飞船上能直接看到地球上最远的点在什么位置?这样的最远点与P 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400km ,结果精确到0.1km ) 分析:从飞船上能看到的地球上最远的点,应是视线与地球相切时的切点。斜边 的邻边 A A ∠=cos 斜边的对边 A A ∠=sin

第24章解直角三角形

《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测试卷 (满分:90分 时间:60分钟) 得分 4.当45° ::: A ::: 900时,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4 5.在 Rt △ ABC 中,/ C = 90°, cosA = ,那么 tanB 的值为( )。 A 3 5 5 c 3 4 A.— B. C. D. 5 4 4 3 6.若等腰三角形腰长为 4,面积是 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 姓名 1. 2. 3. 、选择题(每题 4分,共40分) 如果/ A 是锐角,且si nA =cosA ,那么/ A =( A.30 ° B.45 ° C.60 ° 4 如果a 是锐角,且sin ,则 5 B. 3 4 B 为锐角,且有 cos(90 -匚)=( )。 )。 D.90 A.- 5 在厶ABC 中, A.等腰三角形 A , C . 3 5 sin A 二cosB ,则这个三角形是 D.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1 5 ( ) 锐角三角形 A. ta nA cosA si nA B. cosA tan A sin A C. sin A tan A cosA D. tan A si nA cosA 7.如图,梯子(长度不变)跟地面所成的锐角为 是( )。 A . si 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C. tan A 的值越小,梯子越陡 &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 AB// CD cm i . 9.如图,沿AE 折叠矩形纸片 ABCD 使点D 落在 A 3 D 4 A. B .- 4 10.某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 BC 边的点 3 ? 5 F 处。已知 坝内斜坡的坡度 A. 900 B. 600 C. AB= 8, BC = 10,贝U tan / EFC 的值 为 4 ? 5 i =1: 3 ,坝外斜坡的坡度i =1:1,则两个坡角的和为 750 D. 1050 (第7题图) (第 8题图)

(完整版)《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设计针对普通中学学生,且未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均为平行分班。由于一般教材均将《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编排于九年级下册,因此在设计本内容复习时,学生有一定基础。同时九年级学生通过近三年的数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几何识图及演绎推理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活动的经验。 二、教学任务与目标 1、能从整个学段梳理并掌握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初步掌握锐角三角函数本质。 2、能用这些关系来解决复杂几何图形中的相关计算,渗透转化与方程思想方法。为综合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提供基础。 3、能利用这种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建模、识图、计算能力。 三、教学设计 板块一:梳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及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本质。 问题1:如图Rt △ABC 中,∠C=90°,请你说一说其中边、角关系. 间关系,理解锐角三角函数,为后面复习提供基础。 【活动设计】同学们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并互帮互纠。 【反馈方式】教师巡视点拨,然后呈现部分小组活动结果,共同归纳整理。 1、边的关系 c b a >+,222c b a =+ 角的关系 ?=∠=∠+∠90C B A 边与角的关系 c a B A ==cos sin ,c b B A ==sin cos ,1tan tan a A B b == 2、根据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一些边、角,求出其余边、角叫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问题2:上图中,如果记y AB BC =,则写出y 与∠A 的函数关系 1、若∠A 分别取∠A 1、∠A 2,其对应的y 取y 1、y 2,若∠A 1<∠A 2,则说出y 1与y 2的关系。 2、同桌互相说一说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若2 345=+?)sin(α,则α=。 【功能分析】锐角三角函数是学生较为难理解的概念,它又是高中学段的必备知识,本任务问题意在让学生进一步理清三角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的一些特征,同时通过熟记一些特殊的B C a b

华师大版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第19章 解直角三角形 第1课时 §19.1 测 量 【教学目标】本节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已学知识尤其是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 决生活中某些测量问题。 【教学重点】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某些测量问题。 【教学难点】探究解决生活中的某些测量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皮尺、测角仪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测量操场旗杆有多高? 如图19.1.1,站在操场上,请你的同学量出你在太阳下的影子长度、旗杆的影子长度,再根据你的身高,便可以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图19.1.1 2.如果就你一个人,又遇上阴天,那怎么办呢?人们想到了一种可行的方法,还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二、试一试 如图19.1.2所示,站在离旗杆BE 底部10米处的D 点,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AB 与水平线的夹角∠BAC 为34°,并已知目高AD 为1米.现在请你按1∶500的比例将△ABC 画在纸上,并记为△A ′B ′C ′,用刻度直尺量出纸上B ′C ′的长度,便可以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 你知道计算的方法吗?(请你量一量、算一算。) 实际上,我们利用图19.1.2(1)中 已知的数据就可以直接计算旗杆的高度,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涉及到直角三角 图19.1.2

形中的边角关系.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它的边与角又有什么关系?这一切都是本章要探究的内容。 三、归纳小结: 两种测量的方法: 方法一:构造可以测量的与原三角形相似的小三角形,利用对应线段成比例的性质计算出所求线段的长; 方法二:利用比例尺在纸上画一个与实物三角形相似的小三角形,通过直尺测量出所求线段在纸上的长度,再利用比例尺计算出实际长度。 四、课堂练习 1.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到操场测量旗杆的高度,然后回来交流各自的测量方法。小芳的测量方法是:拿一根高3.5米的竹竿直立在离旗杆27米的C处(如图所示),然后沿BC方向走到D处,这时目测旗杆顶部A到竹竿顶部E处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又测得C、D两点的距离为3米,小芳的目高为1.5米,这样便可知道旗杆的高。你认为这种测量方法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2.请你与你的同学一起设计两种方案,测量你们学校楼房的高度。 五.课后作业P99(习题19.1) 第2课时§19.2勾股定理(1) 【教学目标】1.研究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勾股定理; 2.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锐角三角函数及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练习题

第18题图 C B A 锐角三角函数及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一、选择题 1.如图折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使点C 落在斜边AB 上的点E 处. 已知AB=38, ∠B=30°, 则DE 的长是( ). A. 6 B. 4 C. 34 D. 23 2.如图,修建抽水站时,沿着倾斜角为30°的斜坡铺设管道,若量得水管AB 的长度为80米,那么点B 离水平面的高度BC 的长为( ) A 80 3 3米 B .403米 C .40米 D .10米 3.一个斜坡的坡角为30°,则这个斜坡的坡度为( ) A . 1:2 B. 3 :2 C. 1: 3 D. 3 :1 4.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周长为36cm ,那么底角的余弦等于( ). (A )513 (B )1213 (C )10 13 (D )512 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如果将线段BD 绕着点B 旋转后,点D 落在CB 的延长线上的D ′处,那么tan ∠BAD ′等于( ) (A)1 (B)2 (C )2 2 (D)22 6.在△ABC 中,三边之比为2:3:1::=c b a ,则sinA+tanA 等于( ) (A ) 6323+ (B )32 1 + (C )233 (D )213+ 7.在菱形ABCD 中,∠ADC=120°,则BD ∶AC 等于( ) (A )2:3 (B )3:3 (C )1∶2 (D )1:2 8.如图是一束平行的光线从教室窗户射入的平面示意图,光线与地面所成的∠AMC=30°,在教室地面的影长MN=32米,若窗户的下檐到教室地面的距离BC=1米,则窗户的上檐到教室地面的距离AC 为( ) (A )32米 (B )3米 (C )3.2 米 (D ) 2 3 3米 A B C M N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 “勾股定理”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直角三角形。通过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关系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比和比例、图形的相似、推理证明等。将为一般性地学习三角形的知识及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奠定基础。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会选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求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过程,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实践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励学生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通过获取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 2.4米时,梯子与地面所称的角a 等于多少(精 重点: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 难点:从条件出发,正确选用适当的边角关系解题。 教学过程: 问题1: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大台风中折断倒下,树干折断处距 地面3米,且树干与地面的夹角是30° ,大树折断之前高多少米? 问题2: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 成的角Q —般要满足50° W a W 75。(如图),现有一个长6米的梯 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确到1。)?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解直角三角形 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一、锐角三角函数 1、梯子越陡——倾斜角_____ 倾斜角越大——铅直高度与梯子的比_____ 倾斜角越大——水平宽度与梯子的比_____ 倾斜角越大——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____ 2、直角三角形AB 1C 1 和直角三角形ABC 有什么关系? 边之间的关系呢? 3、三角函数定义: 注意:sinA ,cosA ,tanA 都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单独的sin ,cos ,tan 是没有意义的,其中A 前面的“∠”一般省略不写 例1、把Rt △ABC 各边的长度都扩大3倍得Rt △A ′B ′C ′,那么锐角A ,A ′的余弦值的关系为( ) A .cosA=cosA ′ B .cosA=3cosA ′ C .3cosA=cosA ′ D .不能确定 例2、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则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 .a=c ·sin B B .a=c ·cosB C .a=c ·tanB D .以上均不正确 例3、在Rt △ABC 中,∠C=90°,cosA= 23 ,则tanB 等于( ) 锐角三角函数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⑴、正弦; ⑵、余弦; ⑶、正切。 2、30°、45°、6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各锐角三角函数间关系 ⑴、定义; ⑵、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⑶、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①、三边间关系; ②、锐角间关系; ③、边角间关系。

A . 35 B .3 C .2 5 D . 2 例4、已知:α是锐角,tan α= 7 24 ,则sin α=_____,cos α=_______. 4、取值范围:0<sinA <1,0<cosA <1,tanA >0 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在测量高度、距离、角度,确定方案时常用到解直角三角形。解这类题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常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解决。 坡度(坡比) 方向角度 俯角仰角 例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60°,∠B=∠D=90°,BC=2,CD=3,求AB ?的值. 例7、如图,∠C=90°,∠DBC=30°,AB=BD ,根据此图求tan15°的值.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24章解直角三角形 24.4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1

解直角三角形1 教学目标 巩固勾股定理,熟悉运用勾股定理。 学会运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几种情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养成“先画图,再求解”的习惯。 难点:运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都是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例1 如图19.4.1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的地震中于离地面10米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24米处.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 解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折断倒下部分的长度为 26241022=+ 26+10=36(米). 所以,大树在折断之前高为36米. 在例1中,我们还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求出另外两个锐角.像这样,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例2 如图,东西两炮台A 、B 相距2000米,同时发现入侵敌舰C ,炮台A 测得敌舰C 在它的南偏东40゜的方向,炮台B 测得敌舰C 在它的正南方,试求敌舰与两炮台的距离.(精确到1米) 解 在Rt △ABC 中,因为

∠CAB =90゜-∠DAC =50゜, AB BC =tan ∠CAB , 所以 BC =AB ?tan ∠CAB =2000×tan50゜≈2384(米). 又因为 ?=50cos AC AB , 所以 AC =)(311150cos 200050cos 米≈?=?AB 答:敌舰与A 、B 两炮台的距离分别约为3111米和2384米. 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近似计算,本书除特别说明外,边长保留四个有效数字,角度精确到1′. 解直角三角形,只有下面两种情况: (1)已知两条边; (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 课堂练习 1. 在电线杆离地面8米高的地方向地面拉一条长10米的缆绳,问这条缆绳应固定在距离电线杆底部多远的地方? 2. 海船以32.6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在A 处看灯塔Q 在海船的北偏东30゜处,半小时后航行到B 处,发现此时灯塔Q 与海船的距离最短,求灯塔Q 到B 处的距离.(画出图形后计算,精确到0.1海里)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1

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28.2.1 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 2.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直角三角形中,共有三条边、三个角(六个元素),你能根据所学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在直角三角形中: 1.三边之间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关系 正弦函数:sin A =∠A 的对边斜边 余弦函数:cos A =∠A 的邻边斜边 正切函数:tan A =∠A 的对边∠A 的邻边 以上三点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熟知后运用.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提示学生思考总结(引问:边与边、角与角、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学生尝试总结回答,教师讲评汇总.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在Rt △ABC 中,∠ACB =90°.

(1)若∠A =35°,AB =10,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中的其他元素吗? (2)若AB =10,BC =5,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中的其他元素吗? (3)若∠A =35°,∠B =55°,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中的其他元素吗? (4)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几个元素就可以求出其他元素? (只探讨方法,不解出结果) 归纳:1.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只要知道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条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三个元素. 2.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 3.解直角三角形,只有下面两种情况: (1)已知两条边;(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 【教学说明】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作简要讲评. 2.学生思考回答,注意在解题过程中方法的多样性.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汇总归纳. 4.学生理解归纳,重点在于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例1 已知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按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若a =36,∠B =30°,求∠A 的度数和边b 、c 的长; (2)若a =6 2,b =6 6,求∠A ,∠B 的度数和边c 的长. 分析:(1)已知直角边和一个锐角,解直角三角形;(2)已知两条直角边,解直角三角形. 解:(1)在Rt △ABC 中,∵∠B =30°,a =36,∴∠A =90°-∠B =60°,∵cos B =a c ,即c =a cos B =363 2 =24 3,∴b =sin B ·c =12×24 3=12 3; (2)在Rt △ABC 中,∵a =6 2,b =6 6,∴tan A =a b =33 ,∴∠A =30°,∴∠B =60°,∴c =2a =12 2. 方法总结:解直角三角形时应求出所有未知元素,解题时尽可能地选择包含所求元素与两个已知元素的关系式求解. 例2 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 在FD 的延长线上,AB ∥CF ,∠F =∠ACB =90°,∠E =30°,∠A =45°,AC =12 2,试求CD 的长. 分析:过点B 作BM ⊥FD 于点M ,求出BM 与CM 的长度,然后在△EFD 中可求出∠EDF =60°,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答即可. 解:过点B 作BM ⊥FD 于点M ,在△ACB 中,∠ACB =90°,∠A =45°,AC =12 2,∴BC =AC =12 2 .∵AB ∥CF ,∴BM =BC sin45°=12 2×22 =12,CM =BM =12.在△EFD 中,∠F =90°,∠E =30°,∴∠EDF =60°,∴MD =BM tan60° =4 3,∴CD =CM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教案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教案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教案 ―-俯角仰角问题教学目标: 1、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 2、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仰角、俯角有关的实际 问题。 3、能够借助辅助线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 法。 教学重点: 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如图:在△ABC中,∠C=90°, ∠A、∠B、∠C的对边分别为 a,b,c. 则三边之间关系为; 锐角之间关系为;边角之间关系(以锐角A为例)为。 看来大家对基础知识掌握得还是比较牢固的。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问题:小玲家对面新造 了一幢图书大厦,小玲心想: “站在地面上可以利用解直角 三角形测得图书大厦的高,站 在自家窗口能利用解直角三角 形测出大厦的高吗?他望着大厦顶端和大厦底部,可测出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各一个,但这两个角如何命名呢? ο 46A B C Cο 29 A

AE =DE ×tan a =BC ×tan a =22.7×tan 22° ≈9.17 AB =BE +AE =AE +CD =9.17+1.20 ≈10.4(米) 答:旗杆的高度约为10.4米. 2、解:在ΔABC 中,∠ACB =90° ∵ ∠CAB =46° AC=32m tan ∠CAB= ∴BC=AC ·tan46° ≈33.1 在ΔADC 中,∠ACD=90° ∵ ∠CAD=29° AC=32m tan ∠CAD= ∴DC=AC ·tan29° ≈17.7 ∴BD=BC+CD=33.1+17.7=50.8≈51 答:大厦高BD 约为51m. 二、 质疑再探 在本节课的探究和学习过程中你还有那些疑惑或问题?请大胆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三、 运用拓展 1、 生自编题 2、 师补充题 1、一架飞机以300角俯冲400米,则飞机的高度变化情况是( c ) C ο29D A BC AC DC AC ο46A B C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课题 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1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二次修改意见 课时 1 授课人 科目 数学 主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重难点 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设想 教法 三主互位导学法 学法 小组合作 教具 三角板,多媒体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课堂设计 一、目标展示 ⑴: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⑵: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预习检测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a b A b a A c b A c a A ==== cot ;tan ;cos ;sin b a B a b B c a B c b B = ===cot ;tan ;cos ;sin 如果用α∠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 的对边的邻边 ;的邻边的对边;斜边的邻边;斜边的对边αααααααααα∠∠= ∠∠=∠=∠= cot tan cos sin (2)三边之间关系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a 2 + b 2 = c 2 (勾股定理)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三、质疑探究 例1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b=2, a=6,解这个三角形. 例2在Rt △ABC 中, ∠B =35o ,b=20,解这个三角形. 四、精讲点拨 已知一边一角,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五、当堂检测 1、Rt △ABC 中,若sinA= 4 5 ,AB=10,那么BC=_____,tanB=______. 2、在△ABC 中,∠C=90°,AC=6,BC=8,那么sinA=________. 3、在△ABC 中,∠C=90°,sinA=3 5 ,则cos A 的值是( ) A .35 B .45 C .916 .2525 D 六、作业布置 板 书 设 计 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1 边角之间关系 例1. 三边之间关系 例2 锐角之间关系 教学反思

华东师大版 九上数学 24章《解直角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解直角三角形测验解直角三角形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在△EFG中,∠G=90°,EG=6,EF=10,则cotE=() A. B. C. D. 2. 在△ABC中,∠A=105°,∠B=45°,tanC的值是() A. B. C. 1 D. 3. 在△ABC中,若,,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4. 如图18,在△EFG中,∠EFG=90°,FH⊥EG,下面等式中,错误的是() A. B. C. D. 5. sin65°与cos26°之间的关系为() A. sin65°cos26° C. sin65°=cos26° D. sin65°+cos26°=1 6. 已知30°<α<60°,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B. C. D. 7. 在△ABC中,∠C=90°,,则sinB的值是() A. B. C. D. 8. 若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的长分别为10和15,它们的夹角为60°,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米2 A. 150 B. C. 9 D. 7 9. 如图19,铁路路基横断面为一个等腰梯形,若腰的坡度为i= 2∶3,顶宽是3米,路基高是4米,则路基的下底宽是()

A. 7米 B. 9米 C. 12米 D. 15米 10. 如图20,两条宽度都为1的纸条,交叉重叠放在一起,且它们的交角为α,则它们重叠部分(图中阻影部分)的面积为() A. B. C. D. 1 二.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 已知0°<α<90°,当α=__________时,,当α=__________时,Cota=. 12. 若,则锐角α=__________。 13. 在Rt△ABC中,∠C=90°,,,则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cotA=__________。 14.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cm和6cm,则底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cm,底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 15. 酒店在装修时,在大厅的主楼梯上铺设某种红色地毯,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30元,主楼梯宽2米,其侧面如图21所示,则购买地毯至少需要__________元。 三. 解答题:(16、17每小题5分,其余每小题6分共70分) 16. 计算 17. 如图22,在△ABC中,∠C=90°,∠BAC=30°,AD=AB,求tanD。 18. 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差是7cm,斜边的长是13cm,求较小锐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 19. 如图23,ABCD为正方形,E为BC上一点,将正方形折叠,使A点与E点重合,折痕为MN,若。 (1)求△ANE的面积;(2)求sin∠ENB的值。 20. 已知在△ABC中,,AC=2,BC边上的高。(1)求BC的长; (2)若有一个正方形的一边在AB上,另外两个顶点分别在AC和BC上,求正方形的面积。 21. 已知,△ABC中,∠BAC=120°,AD平分∠BAC,AB=5,AC=3,求AD的长。 22. 如图,在△ABC中,∠C=90°,D是BC边上一点,DE⊥AB于E,∠ADC=45°,若DE∶AE=1∶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解直角三角形(教案)教学设计

28.2.1 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和条件;(重点) 2.根据元素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关系式,求出所有未知元素.(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世界遗产意大利比萨斜塔在1350年落成时就已倾斜.设塔顶中心点为B, 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夹角为∠A ,过点B 向垂直中心线引垂线,垂足为点C .在Rt △ABC 中,∠C =90°,BC =5.2m ,AB =54.5m ,求∠A 的度数. 在上述的Rt △ABC 中,你还能求其他未知的边和角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解直角三角形 【类型一】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边或角 已知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按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若a =36,∠B =30°,求∠A 的度数和边b 、c 的长; (2)若a =62,b =66,求∠A 、∠B 的度数和边c 的长. 解析:(1)已知直角边和一个锐角,解直角三角形;(2)已知两条直角边,解直角三角形. 解:(1)在Rt △ABC 中,∵∠B =30°,a =36,∴∠A =90°-∠B =60°,∵cos B =a c ,即c =a cos B =363 2 =243,∴b =sin B ·c =12×243=123; (2)在Rt △ABC 中,∵a =62,b =66,∴tan A =a b =33 ,∴∠A =30°,

∴∠B =60°,∴c =2a =12 2. 方法总结:解直角三角形时应求出所有未知元素,解题时尽可能地选择包含所求元素与两个已知元素的关系式求解. 【类型二】 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长度问题 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 在FD 的延长线上,AB ∥CF ,∠F =∠ACB =90°,∠E =30°,∠A =45°,AC =122,试求CD 的长. 解析:过点B 作BM ⊥FD 于点M ,求出BM 与CM 的长度,然后在△EFD 中可求出∠EDF =60°,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答即可. 解:过点B 作BM ⊥FD 于点M ,在△ACB 中,∠ACB =90°,∠A =45°,AC =122,∴BC =AC =12 2.∵AB ∥CF ,∴BM =sin45°BC =122×22=12,CM =BM =12.在△EFD 中,∠F =90°,∠E =30°,∴∠EDF =60°,∴MD =BM tan60°=43,∴CD =CM -MD =12-4 3.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所学的三角函数的关系进行解答. 【类型三】 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面积问题 如图,在△ABC 中,已知∠C =90°,sin A =3 7,D 为边AC 上一点,∠BDC =45°,DC =6.求△ABC 的面积. 解析:首先利用正弦的定义设BC =3k ,AB =7k ,利用BC =CD =3k =6,求得k 值,从而求得AB 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C 的长,再进一步求解. 解:∵∠C =90°,∴在Rt △ABC 中,sin A =BC AB =37 ,设BC =3k ,则AB =7k (k >0),在Rt △BCD 中,∵∠BCD =90°,∴∠BDC =45°,∴∠CBD =∠BDC =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