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07974464.html,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梁健铭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7年第07期

【摘要】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和理解相关历史问题和结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文章分析了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进而探讨了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史料;中学历史教学;运用策略

中学新课标倡导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注重探究式教学方式的运用。然而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还是习惯采用漫灌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历史这门特殊的课程来说,漫灌式的教学方式显得课堂单调乏味,学生不可能完全静下心来进入课程,常常会出现人在课堂而心不在课堂的情况,严重影响到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采用史料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更加深刻认识和理解历史。现在虽然很多教师也在采取新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历史教学中还面临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史料的运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说过:史学便是史料学。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著的,史料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从中自主建构知识,领悟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发展史学能力。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课程,只有先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使他们喜欢上这门课程。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阶段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即知识灌输并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主导式的教學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史料教学中许多有意义的故事和环环相扣的知识,还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这些史料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