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
(完整版)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爱满人间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感恩的心》2.欣赏《欢乐颂》3.学唱歌曲《爱的人间》4.欣赏《爱之梦》《爱的罗曼斯》《爱星满天》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恩的心》《爱的人间》等歌乐曲的学习,激发学生感恩父母、老师和身边所有人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团结友爱,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歌乐曲中感受爱,能主动认真地参与学唱、欣赏、表达音乐的学习活动中,能够领会旋律、节奏、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够从音乐的角度分析、理解歌曲。
3.知识与技能:能深情地演唱《感恩的心》《爱的人间》,并能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简单手语,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
能静心欣赏乐曲,记忆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能深情地演唱《感恩的心》《爱的人间》,体会歌曲的情感。
能静心欣赏以“爱”为主题的乐曲,记忆音乐主题。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资料教师手语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课型:新授课时: 4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歌曲《感恩的心》一、导入: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以此导入课堂,并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这么伟大。
二、学习歌曲:1、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感恩的心》特感人,下面同学真听歌曲范唱。
注意:听一听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2、奏。
:同学回答得非常准确,那要想学会首歌曲,我就要掌握它的奏。
你了首歌曲的开与以前歌曲的开有什么不同?(老解弱起拍,前三拍半空着不唱,同学在唱的候一定要注意一点。
)学生跟着跟老一起来按奏朗歌。
3、唱旋律。
听老琴,学生用“la”来模唱歌曲的旋律。
4、学生随音声哼唱歌。
5、有感情的演唱。
三、学手:1、演示作由老演示作 2、分解作,老解作,学生跟着做作。
四、学生表演一唱歌一作手。
也学生学的不是很熟,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
通种体来促同学一步学。
五、小:学了首歌,你有何感想?才大家用了各自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众人的感。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2023年最新修订完整版本)

目录第1课古风新韵《关山月》教学设计《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游子吟》教学设计《花非花》教学设计第2课月下踏歌《阿细跳月》教学设计《火把节(片段)》教学设计《转圆圈》教学设计《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教学设计第3课银屏之声《爱是一首歌》教学设计《两颗小星星》教学设计《滑雪歌》教学设计《DOREMI》教学设计第4课美好祝愿《龙腾虎跃》教学设计《拍手拍手》教学设计《明天会更好》教学设计第5课快乐的阳光《守住这一片阳光》教学设计《光辉的太阳》教学设计《榕树爷爷》教学设计《一把雨伞圆溜溜》教学设计第6课神奇的印象《海德薇格主题》教学设计《瀑布(片段)》教学设计《火车来了》教学设计《飞天曲》教学设计第7课放飞梦想《和平颂(片段)》教学设计《欢乐颂》教学设计《永远是朋友》教学设计《我们是朋友》教学设计_2023学年第_2_学期第__十二册__音乐___科授课计划(音乐)年级教学时间教材分析:本册六年级第十二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为七个单元。
这七个单元包括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教材使学生能全民啊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
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事结合欣赏、乐理知分析识。
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学情分析:1、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六个班的音乐课。
六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聆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学生识谱能力较差。
五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易,每班大约有20%到25%左右的学生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
而601学情班相对稍微好些。
其中主要原因是在之前的音乐课上学生不重视,也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的分析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对于五音不全的学生,可多鼓励他们参与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此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完整版)最新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文档

(完整版)最新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文档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古风新韵教学目标1.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花非花》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竖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建议1.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可抓住本课主题“古风新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结合认识古琴的学习,拉近民族音乐文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3.拓展欣赏我国古诗词为创作素材的优秀音乐作品。
第一课时一、聆听古琴曲《关山月》1、导入聆听古琴曲片段,教师可以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典味道。
并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二、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1.简单赏析苏轼诗歌《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配乐朗诵《水调歌头》,可选用本课古琴曲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学生谈谈不同配乐有什么不同感受。
3.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听出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特点。
4.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
第二课时一、演唱《游子吟》1.复习古诗《咏鹅》《春晓》《静夜诗》等古诗诗歌入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朗诵《游子吟》两边。
2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1)视唱旋律。
2)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的不同。
3)学唱歌词,延长歌曲。
第三课时一、演唱歌曲《花非花》从而引出本课学习。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爱满人间教学内容:1、唱歌《爱的奉献》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欢乐颂》3、唱歌《歌声与微笑》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二声部合唱“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二声部合唱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过程:1、导入。
(5分钟)1987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5分钟)(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2023最新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2023最新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音乐的概念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能够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喜好。
教学准备- 课件: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的含义和作用;2. 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并表达自己的感受;3.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以及原因。
教学方法- 听觉感知:通过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学扩展- 邀请音乐老师或音乐爱好者到课堂上分享关于音乐的故事或经验;-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编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的短文。
第二课:音乐的要素教学目标- 理解音乐的要素:旋律、节奏和节拍;- 能够辨别不同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准备- 课件:介绍音乐的要素和示范不同的旋律和节奏;- 乐器:如小型打击乐器、钢琴等。
教学内容1. 解释音乐的要素:旋律、节奏和节拍;2. 利用乐器示范不同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聆听和模仿;3.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尝试创作简单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通过使用乐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要素;-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创作。
教学扩展- 邀请乐器演奏者到课堂上进行示范和讲解;-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创作一段简单的旋律并演奏给同学们听。
第三课:音乐的分类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的不同分类方法;- 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音乐。
教学准备- 课件:介绍不同的音乐分类方法和示范不同类型的音乐;-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内容1. 解释音乐的不同分类方法,如流派、乐器、风格等;2. 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并尝试猜测音乐的分类。
教学方法- 视听感知:通过聆听和观察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并猜测音乐的分类。
教学扩展- 邀请音乐专家或收藏家到课堂上分享关于音乐分类的知识和经验;-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并写出它们的分类方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五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五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准备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五篇,供大家参考。
《歌声与微笑》【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导入1987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
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真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的音准。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音高的基本概念,能够用简单的乐器演奏简单的曲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情感目标:通过音乐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音高的概念。
2. 用简单的乐器演奏简单的曲子。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音乐乐器(如小型打击乐器、口琴等)。
2. 教学媒体:音乐播放器、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音高的概念,通过示范和解释使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2. 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和音高,引导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Step 3:乐器演奏(20分钟)1. 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小型打击乐器、口琴等。
2. 分发乐器给学生,教授基本的演奏技巧和方法。
3. 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指挥,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曲子,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Step 4:欣赏与评价(10分钟)1. 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的特点、表达方式以及对他们情感的影响。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Step 5:小结与延伸(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收获和进步。
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和欣赏音乐,可以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音乐资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乐器演奏和音乐欣赏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六单元《《离别》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在表达情感时的作用,并启发他们如何通过音乐表达离别情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举例:《毕业歌》中的音高跳跃较大,学生需重点练习音准,确保演唱时音准准确;《送别》中的歌词富有诗意,学生需理解其含义,通过声音传达离别的情感。
2.教学难点
-音准把握:歌曲中的音高变化较多,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
-节奏掌握:部分节奏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情感传达:离别情感的理解与表达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简谱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快速识谱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在集体中保持音准和节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简谱的基本概念。简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学唱《毕业歌》和《送别》这两首歌曲,通过具体的歌曲案例,了解简谱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音准和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高的跳跃和复杂节奏,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离别》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历过与朋友分别的场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离别时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