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broscan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研究进展

Fibroscan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研究进展
Fibroscan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1]

ChineseHepatology,May.2014,Vol.19,No.5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 1b-infected null responders. Hepatology,2012,55:742-748. 20 YangF,RobothamJM ,TangH,etal.CyclophilinAisan essentialcofactorforhepatitisCvirusinfectionandtheprincipalmediatorofcyclosporineresistanceinvitro.JVirol,2008,82:5269-5278. 21 FlisiakR,HorbanA,GallayP,etal.Thecyclophilininhibitor Debio-025showspotentantihepatitisCeffectinpatientscoinfectedwithhepatitisCand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epatology,2008,47:817-826. 22 FlisiakR,FeinmanSV,JablkowskiM ,etal.Thecyclophilin inhibitorDebio025combinedwithPEGIFNalpha2asignificantlyreducesviralloadintreatment-naivehepatitisCpatients.Hepatology,2009,49:1460-1468. 23 HopkinsS,DiMassimoB,RusnakP,etal.Thecyclophilin inhibitorSCY-635 suppresses viral replication and induces endogenousinterferonsinpatientswithchronicHCVgenotype1infection.JHepatol,2012,57:47-54. 24 JoplingCL,YiM ,LancasterAM ,etal.ModulationofhepatitisC virusRNAabundancebyaliver-specificMicroRNA.Science,2005,309:1577-1581. 25 LanfordRE,Hildebrandt-EriksenES,PetriA,etal.Therapeutic silencingofmicroRNA-122inprimateswithchronichepatitisCvirusinfection.Science,2010,327:198-201. 26 Hildebrandt-EriksenES,BaggerYZ,KnudsenTB,etal.Aunique therapyforHCVinhibitsmicroRNA-122inhumansandresultsinHCVRNAsuppressioninchronicallyinfectedchimpanzees:resultsfromprimateandfirst-in-humanstudies.Hepatology,2009,50:12A. 27 JanssenHL,ReesinkHW ,LawitzEJ,etal.TreatmentofHCV infectionbytargetingmicroRNA.NEnglJMed,2013,368:1685-1694. 28 IkedaM ,AbeK,YamadaM ,etal.Differentanti-HCVprofilesof statinsandtheirpotentialforcombinationtherapywithinterferon.Hepatology,2006,44:117-125. 29 GeorgescuEF,StrebaL,TeodorescuR,etal.Potential enhancementofbothearly(EVR)andsustained(SVR)virologicalresponsebyfluvastatininchronichepatitisCtreatedwithstandardpegIFN -ribavirintherapy.Apilotstudy.JournalofHepatology,2011,54(suppl.1):S5. (收稿日期:2014-03-17) (本文编辑:赖荣陶) 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 张清清 陆伦根 作者单位: 20008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通信作者:陆伦根,Email:lungenlu1965@163.com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中肝内纤维生成与降解失衡,致使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常伴炎症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在我国,乙型肝炎(HBV)和丙型肝炎(HCV)是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有效地诊断和治疗是阻止病情进展并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现就HBV及HCV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简述如下。 一、HBV及HCV肝纤维化、 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肝硬化的有效治疗必然要求肝硬化的正确诊断,尤其是疾病的早期诊断,为患者病情的逆转及预后评估能提供更多的益处。HBV和HCV相关肝硬化临床诊断必备条件,包括携带或感染HBV和HCV的证据,组织学或临床提示存在肝硬化的 证据,排除其他常见引起肝硬化病因如酒精和药物等[ 1] 。临床上有典型表现的肝硬化诊断不难,但早期肝硬化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一直被认为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它可提供肝纤维化分期的重要信息,而且组织学中弥漫性肝纤维化伴有假小叶形成,可有效地诊断肝硬化。但肝活检尚存在一些缺陷,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如患者依从性较 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诊断的困难及失误[ 2] 。非创伤性诊断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包括影像学诊断和血清学检测。影像学诊断包括肝脏瞬时弹性超声、影像定位的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弹性 磁共振成像和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 等[3] 。血清学检测主要指用一些常规的生化指标建立的数学判别式的诊断模 型来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4-5]。非创伤性诊断的研究方法虽在 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依然不能完全取代活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只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HBV及HCV肝纤维化、 肝硬化的临床评估由于无法确定肝硬化的发病时间,因此在建立诊断的同时,全面评估病毒复制状况和肝脏的代偿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临床评估对判断患者的预后、评估可能的死亡风险、指导后续的治疗决策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病毒复制状况评估 HBVDNA/HCVRNA是临床 评估和监测乙肝/丙肝病毒复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1] ,检测值(病毒载量)越高,意味着更多病毒体内复制;HBVDNA/HCVRNA阴性或低于检测下限, 则并不一定表明无病毒复制,故建议患者每3~6月应定期监测HBVDNA/HCVRNA,以及时评估病毒复制的情况和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 863·

FibroTouch无创肝纤维化诊断系统

FibroTouch无创肝纤维化诊断系统 FibroTouch是全球首台影像引导的肝纤维化和脂肪肝程度的集成检测系统,提供了对肝脏组织形态、肝脏纤维化程度和肝脏脂肪变性的一体化检测和全方位评估方案。 FibroTouch是一种完全无创的肝脏健康检测设备,在一次检测中能够同时为用户提供: 肝纤维化度: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定量结果; 脂肪度: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定量结果。 肝脏组织形态:超声影像检测的肝脏形态 【FibroTouch在临床上有哪些用途】 FibroTouch可以实现对如下病症的诊断、筛查、跟踪、监测等 1.慢性乙型肝炎 2.慢性丙型肝炎 3.非酒精性脂肪肝 4.寄生虫感染所导致的肝病 5.胆道疾病 6.长期饮酒引发的酒精性肝病 7.长期药物治疗所造成的肝损伤 8.长期抽烟引发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FibroTouch可以应用于如下领域: 1.用于进行普通人群的肝脏情况状况筛查 2.用于进行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快速测量 3.用于对慢性肝病治疗效果的全过程跟踪 4.用于各类肝硬化并发症的预测 5.用于评估长期药物治疗所造成的肝损伤

6.用于评估各类代谢综合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所引起的肝脏损伤 FibroTouch为各类肝脏健康问题的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早康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FibroTouch与传统方法相比,有哪些不同】 传统临床检测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肝穿刺活检,与之相比较,FibroTouch带来肝纤维化检测的技术革新: 无创无痛:无需采血、无需肝穿,快速安全,可多次重复;而肝穿刺活检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容易引发出血等并发症。 准确直观:通过量化的数字直接反应肝脏的纤维化程度,采样的肝脏组织体积比肝穿样本大100倍,能更全面地反映肝脏健康程度; 低频恒定:采用第三代瞬时弹性成像技术,不同时间的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便于慢性肝病的全过程跟踪监测; 快速简便:全过程只需要约两分钟,检查结果立即呈现; 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所有的慢性肝病的病情监测、诊断、筛查 传统的肝功化验转氨酶,无法提供肝纤维化的信息。转氨酶不能反应肝纤维化的指标。 与现有的B超检测相比,B超仅能够提供肝脏的组织形态学信息,而无法提供关于肝脏硬度的信息。因而,只有当肝硬化发展到晚期,肝脏的组织形态已经发生变化时,B超才能够检测得到。而此时的肝硬化已经无法逆转。 同样,现有的检测脂肪肝的技术,也仅能提供肝脏脂肪化的定性结果,如轻度脂肪肝、重度脂肪肝,而无法提供直观量化的结果,来反应患者脂肪肝的程度。FibroTouch则可以给出肝脏脂肪化程度的定量结果,从而使患者能够更直观地评估自己的脂肪肝病变程度,从而使得对其治疗效果的跟踪成为可能。

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天津市天和医院超声科肖菁 [摘要]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早期肝硬化经过临床有效的干预治疗,部分病例可以发生逆转。所以准确判断肝纤维化分期尤其是早期肝硬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疗效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诊断肝纤维化分期仍以肝脏穿刺病理检查为金标准。但由于肝组织的纤维化情况在肝内分布不均,肝组织穿刺所取的肝组织仅占全肝的百万分之一,不可避免地存在诊断性误差;并且肝脏穿刺有创,且费用高,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所以在临床上普及开展肝组织活检,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超声以其无创、价格低廉,易于重复进行等优点,成为目前肝脏影像学诊断常规和首选的检查方法。本文分别从高频超声的应用、对门静脉的研究、对肝静脉的研究、超声组织定征、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六个方面对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肝纤维化提供重要诊断指标。 [关键词] 超声肝纤维化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早期肝硬化经过临床有效的干预治疗,部分病例可以发生逆转。所以准确判断肝纤维化分期尤其是早期肝硬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诊断肝纤维化分期仍以肝脏穿刺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根据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病理诊断标准[1],将肝纤维化程度分为:

S0-S4期;S0期为无纤维化;S1期为汇管区纤维化扩大,局限窦周及小叶内纤维化;S2期为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间隔形成;S3期为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但此时还没有形成肝硬化,纤维条索还没有完全包绕;S4期为早期肝硬化。 由于肝组织的纤维化情况在肝内分布不均,肝组织穿刺所取的肝组织仅占全肝的百万分之一,不可避免地存在诊断性误差;并且肝脏穿刺有创,且费用高,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所以在临床上普及开展肝组织活检,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超声是应用较高频率超声作为信息载体,从人体内部获得声学参数的信息后,形成图像,用以分析诊断疾病。其无创、价格低廉,易于重复进行等优点,成为目前肝脏影像学诊断常规和首选的检查方法。本文就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高频超声的应用 近年来,慢性肝病二维声像图指标综合积分法用于早期肝硬的诊断陆续有报道,慢性肝病相邻肝纤维化分期病理组织变化的差别小,低频超声不能准确区分,孟繁坤等[2]利用高频超声高分辨率的特性,通过观察肝包膜、肝边缘角、肝实质回声及肝静脉壁形态四项指标的改变特点,对肝纤维化分期进行半定量研究。肝包膜形态按光滑纤细(1分),不光滑增厚或断续状(2分)、浅波纹(3分)、深波纹状或锯齿状(4分)记录;肝边缘角按锐利(1分)、稍钝(2分)、圆钝(3分)记录;实质的形态按细颗粒或较粗颗粒(1分)、粗颗粒(2分)、窄条纹(3分)、宽条纹或网格状(4分)记录;肝静脉壁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

需要多年时间发展,不断走向成熟,从早期的期望,经过一定的挫折和失败,最后走向成功。要使基因疗法真正用于人类疾病的防治,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 我们深信,随着上述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给人类疾病,尤其是难治性的慢性疾病如肿瘤、HIV 、HBV 和HCV 感染等带来新的治疗契机。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 曾民德 作者单位:20000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一、基本概念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肝损伤的创伤愈合反应,表现为肝内结缔组织增生与沉积。应当需要认识、注意和区别的是:(1)肝纤维化既是一种病理状态,又是一组临床和病理学的综合征;(2)肝纤维化是一种主动性过程;(3)创伤修复2损害的双重因素;(4)与肝纤维化增生性疾病、肝硬化的区别。二、肝纤维化的诊断 (一)综合判断 肝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状态,又是一组临床和病理学的综合征,其诊断有赖于组织学检查,须临床与病理相结合,才能完善诊断。临床上肝纤维化的诊断须通过一系列的检查予以综合判断,包括临床评估、病原学、组织病理学、体液中肝纤维化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等。正常诊断并判定纤维化的阶段和活动程度,对肝纤维化的防治及其预后的估计都将起积极作用。 (二)临床评估 1.病史 肝纤维化患者常有病毒性肝炎、饮酒、血 吸虫病、胆汁淤积或胆道疾病等病史,遗传性和代谢性 疾病等家族史,但许多遗传性肝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而难以确认受累家族的有关成员。 2.病程、年龄及性别 肝脏炎症性疾病的病程持续6个月或以上者,定为慢性肝炎。不同年龄阶段对慢性肝炎的分级及分期可能有影响,存在着随年龄增长伴纤维化程度增加的趋势。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程自然史的观察发现,感染时年龄超过40岁及男性,可作为两个独立的因素与纤维化发病率的升高相关。 3.临床表现 肝纤维化患者可以无症状,且有症状大多也为非特异性,因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易被忽略。近年来采用量级化观察,将症状和体征的轻重程度、数量多寡进行综合计分,这种临床评估被认为是肝纤维 化非创伤性评定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提供一些有关肝纤维化严重性的线索。肝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大致有3 个范畴:(1)临床慢性肝炎表现:可分为有症状型和无症状型;黄疸型和无黄疸型。(2)门脉高压症;(3)伴同于原发病的其它临床综合征。 (三)病原学诊断 病原是决定病理改变特征及疾病演变的基本因素。尽管有关的组织学病变可能提示病因,但单纯以硬化过程的特点确定其与病因的关系是不大可能的,如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都可能出现窦周纤维化、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及汇管区或汇管区周围纤维化。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过程,由多种不同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炎可视为是一组临床和病理综合征,同一病因可出现不同类型的病理改变,而不同病因可表现为形态学近似的病理类型。诊断时由于慢性肝炎的病理与临床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尚须全面考虑临床、流行病学、生化和影像学的检查。应注意在组织学上与慢性肝炎相似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豆状核变性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疾病相鉴别,但有些作者也把这些肝病推荐入慢性肝炎新的病因分类中。 (四)组织学诊断 1.组织学判断的评估 通常所指的组织学检查是 指常规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纤维化的可靠的方法,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除此之外,广义的组织学检查 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胶原的特殊染色;(2)组织生化检查;(3)细胞生物学方法;(4)免疫组织化学检查;(5)分子生物学检查;(6)有关病因学的检查。常规病理学检查和后几种方法的合理结合,更有利于肝纤维化病因、病情和疗效的判断。 2.组织学分级分期的半定量法评估 (1)纤维增生性肝病的诊断参数 Popper 等依据 肝组织生化与形态学改变的关系,将肝纤维化分为3期:①早期;②纤维增生活跃期;③后期。 (2)组织学活动指数(HA I ) 目前最常用的为

肝纤维化四项指导

肝纤四项 肝纤四项即肝纤维化四项检查,该检查主要用来检查诊断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和治 疗效果,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诊断肝纤维化需要进行肝纤四项检查。肝纤四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检查指标:(HA,LN,CIV,PIIINP,)其主要参考值: (<84ng/ml,<133ng/ml,<84ng/ml,<120ng/ml)。 1. PCIII (III型前胶原) 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γ-球 蛋白水平明显相关。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 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III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 有意义。 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 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 患者血清PCⅢ不一定增高。 2. IV-C(IV型胶原) 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 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1) 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2) 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病程演病,Ⅳ-C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 3)对重症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显高值。 4)是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重要依据,血清Ⅳ-C水平与肝组织学的改变完 全一致。 5)在与基底膜相关疾病可出现Ⅳ-C水平的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晚 期糖尿病、硬皮病等。 3. LN(层粘连蛋白) 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 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 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 越明显。 1)反映肝纤维化: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LN,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 →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LN等间质成分→形成完整的基 底膜(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

2020全球肝纤维化研究新进展(全文)

2020全球肝纤维化研究新进展(全文) 2020年11月2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主持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肝病网络研讨会第4次会议,主题为“肝纤维化”,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Scott Friedman教授进行了精彩演讲。Friedman教授是国际知名肝病专家、国际肝纤维化研究的奠基人、2009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主席,他在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领域有卓越成就。 NASH是导致肝纤维化的重要病因 肝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慢性肝病所致的共同通路。在亚洲及西方国家和地区,肝纤维化的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酒精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胆汁淤积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中,NASH是近年来流行率显著增加的慢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多数为单纯肝脂肪变(NAFL),有20%为NASH,伴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NAFLD活动度评分包括脂肪变、小叶炎症、气球样变和纤维化等4个组分,可用于评估NASH 的疾病严重度。NASH肝纤维化患者进展至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的风险显著增加。

对NAFLD患者随访300个月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进展期(≥3期)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相关死亡率显著增加,其中,4期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相关死亡率达到50%左右。在NASH的各个病理特征中,肝纤维化分期与肝病所致死亡的独立相关性最强。近二十年来,在美国导致HCC的各种肝病病因中,NASH是增长最快的肝病。 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肝星状细胞(HSC)激活是肝纤维化的核心事件。正常肝脏的HSC位于Disse腔,紧贴着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处于静止状态。肝损伤时,HSC被激活,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和肝内结构的重建。 在启动阶段,肝实质细胞受到损伤,邻近的肝细胞、库普弗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等通过旁分泌作用,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于HSC,使HSC激活,导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 激活后的HSC可自分泌细胞因子,使活化得以持续,在持续(perpetuation)阶段,HSC受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双重调节,维持激活状态,表现为增殖活性增加、收缩作用、纤维形成、基质降解改变、趋化聚集和释放炎性信号等。如果肝损伤消退,HSC可能由激活状态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安络化纤丸;肝纤维化;乙型肝炎 [key words] adefovir dipivoxil; anluohuanxian pill; liver fibrosis; hepatitis b 乙肝病毒感染已经成为危害全球的疾病,全球60多亿人口中有20亿左右感染,其中25%~40%的患者最终死于肝硬化或肝细胞癌肝纤维化是患者发生肝硬化早期的病理学基础。研究证实,若能及早有效地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有逆转的可能。目前在临床上常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 7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5~68岁,平均岁;病程6~32年,平均年。对照组35例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8~65岁,平均岁;病程5~29年,平均年。入选标准:①诊断均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及2006年《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证,兼血瘀表现[3]。②最近6个月内未使用抗病毒或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未合并hav、hcv、hdv、hev及hiv等感染,同时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严重疾病。在治疗前均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两组患者常规均予以维生素、能量合剂等综合保肝、对症和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商品名:阿甘定,福建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口服,1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安络化纤丸(森隆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口服,6 g/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48周。 观察指标 治疗前以及治疗48周后分别检查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包括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 ⅲ),检验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不良反应。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的ha、ln、pc ⅲ水平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的ha、ln、pc ⅲ水平较治疗前都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其中治疗组的血清ha、ln、pc ⅲ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更加显著(p<)。 不良反应 对照组3例并发腹泻及胃肠胀气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治疗

肝纤维化新型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新型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Hong Wei;Han Tao;Shi Zhemin;Zhang Kun 【期刊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年(卷),期】2019(027)006 【摘要】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过程,其导致的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的病死人数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増长?目前评估肝纤维化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肝组织学检查、影像学和血清学标志物,但是在临床应用上均有诸多局限性.近年有关非编码RNA和外泌体等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研究日益増多,且被认为是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分子标志物?现结合相关进展进行初步评估,以期为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Liver fibrosis is a common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z and the number of deaths from liver cirrhosisjiver failure and liver cancer is in creasing year-byyear worldwide.Presently z the detection methods to evaluate hepatic fibrosis mainly include hepatic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jmaging and serum markers z but all these have many limitations in clinical aspects.Recently z the「e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studie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on-coding RNA,exosomes and liver fibrosis that are considered as a new type of biomolecular markers with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Herein z we did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in conjunction with relevant advances to provide a ref ere nee for the early diag nosis and treatment of liver fibrosis. 【总页数】4页(411-414)

肝纤维化的影像学定量技术进展评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年7月第11卷第4期J Mol Diagn Ther,July 2019,Vol.11No.4?述评?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31724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8B0303110011);广东省医学科学技 术研究基金项目(A2018132)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广州市分子与功能影像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32 ★通信作者:罗良平,E?mail :tluolp@https://www.360docs.net/doc/408255448.html, 肝纤维化的影像学定量技术进展评述 马孟杰肖泽宇梁建业罗良平★ [摘要]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一个重要标志。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干预,有助于延缓其发 展甚至逆转病程。目前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是肝穿刺活检,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肝纤维化的诊断及 分期,但穿刺活检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取样误差及一系列潜在并发症。近年来,分子影像定量 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在肿瘤成像等领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其在肝纤维化定量检测中的应用,也受 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笔者回顾目前主流分子影像成像方法在肝纤维化定量诊断中的应用,对其优缺点 进行概述,以加深临床工作者对这些检查手段的认知。 [关键词]肝纤维化;分子影像;定量成像;磁共振成像 Advances of imaging quantitative techniques for liver fibrosis MA Mengjie ,XIAO Zeyu ,LIANG Jianye ,LUO Liangping ★ (Medical Imaging Center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Molecular and Functional Imaging Clinical Translational Laboratory ,Guangzhou ,Guangdong ,China ,510632) [ABSTRACT ]Liver fibrosis is an important sign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s.Liver fibrosis could be treated and even reversed if detected in early stages.At present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diagnosis of liver fibrosis is liver biopsy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liver fibrosis.However ,it also has some limitations ,such as sampling error and a series of potential complications.In recent years ,molecular imaging quantitative detection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imaging and other fields.The application in th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liver fibrosis has also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 this review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imaging in the quantitative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liver fibrosis was summarized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facilitate the better and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echniques we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Liver fibrosis ;Molecular imaging ;Quantitative imag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肝损伤,最终可导致不可逆的肝硬化。肝硬化治疗是世界性医学难题,除进行肝移植外,目前还没有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肝纤维化经过及时的临床治疗可以逆转其纤维化进程[1]。临床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最常采用的是Metavir 系统(metavir score system ),将肝纤维化分为F0?4:F0(无纤维化);F1(汇管区纤维化,但无纤维间隔);F2(汇管区纤维化,并有少量间隔);F3(间隔纤维化);F4(肝硬化)。导致肝纤维化的主要病理类型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和代谢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尽管2种病理类型的发展模式并不相同,但共同的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蛋白沉积与清除之间的不平衡[2]。细胞外基质蛋白沉积是肝脏对急慢性损伤的· · 249

肝病科 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

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门诊患者。 一、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积病(TCD编码:BNG043)。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纤维化(ICD-10编码:K74.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13页。 (2)西医诊断:参照2006年8月24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通过的《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 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常见证候: 肝胆湿热证 肝郁脾虚证 肝肾阴虚证 瘀血阻络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患者。 2.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标准,且未达到抗病毒治疗标准者(e抗原阳性者,HBVDNA<105copies/ml,ALT<2ULN;e抗原阴性者,HBVDNA<104copies/ml,ALT<2ULN)。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

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乙肝病原学(血清学标志物及HBVDNA水平)、甲胎蛋白; (3)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ⅣC、HA、LN及PⅢP含量); (4)腹部肝脏超声或CT。 2.如有条件应尽量做肝穿刺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肝纤维化程度。 3.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肝纤维化扫描,心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或中成药 (1)肝胆湿热证:清热化湿。 (2)肝郁脾虚证:疏肝健脾。 (3)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 (4)瘀血阻络证:活血化瘀,散结通络。 2.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3.其它疗法。 4.护理。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胁痛、乏力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 2.舌质暗红、舌边尖瘀点、舌下静脉曲张、肌肤甲错、蜘蛛赤缕等体征改善。 3.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及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和(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或肝纤维化扫描结果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费用者,退出本路径。 2.出现抗病毒指征应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进行抗病毒治疗,退出本路径。 3.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并影响疗效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TCD编码:BNG043、ICD-10 编码:K74.001)

肝纤维化超声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超声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过程,也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的主要中间环节。目前的研究认为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而肝硬化是不可逆的,因此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肝病的进展和预后都是极为重要的。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活检)是明确肝纤维化分期,衡量炎症活动情况的”金标准”,但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通常不易被患者接受,也不适用于肝纤维化评估的动态观察。因此,采用各种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方法必将成为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一种趋势,其中包括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标志物水平;也包括影像学方法,如超声、CT、磁共振、弹性成像等方法。本文就肝纤维化超声诊断的优缺点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标签:肝纤维化;活组织检查;血清学;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肝纤维化是由于肝脏内大量纤维增生同时伴有纤维降解不足和细胞外基质在肝内大量沉积所致[1]。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e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导致肝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破坏、发生肝纤维化的主要病因,并可继续进展为肝硬化,产生肝功能失调、门静脉高压症甚至肝癌等并发症。肝纤维化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可以减轻乃至逆转的。截至2009 年,中国大约9300 万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占全部人口的7.18%[2]。病毒性肝炎等慢性肝病持续发展可导致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而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缺乏典型和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不易被早期发现和诊断。因此,正确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和进展对临床判断预后和确定治疗方案都是十分重要的[3-8],同时成为减少慢性肝病死亡率的关键问题[9]。 肝穿刺活检(Liver Biopsy,LB)作为一种明确诊断的手段曾被广泛使用。但LB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5%,死亡率为1/10000~1/1000[1]。此外,肝穿刺活检需获取足够量标本,存在取样误差,在对肝组织进行分析时,也会因不同观察者的主观倾向而产生差异,难以重复进行,因此,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方法成为研究热点,同时具有准确简便、安全经济等优点,对明确诊断、疾病预后、评价疗效都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对近年肝纤维化的超声诊断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肝纤维化的诊断 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要从临床病史入手,应考虑以下相关指标:病因,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等。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酗酒,胆汁淤积等病因是决定病变特征和病变发展的基本要素,相关病因的长期存在可使肝纤维化持续进展,但目前尚缺乏不同病因与肝纤维化进展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病因引起肝纤维化的进程和影响因素是有差别的,临床特征通常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参考,因其对肝纤维化程度的滞后反映,预测价值有限,

2019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

2019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 摘要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各种损伤后细胞外基质(即胶原、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弥漫性过度沉积与异常分布的修复反应,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近年来对肝纤维化基础和临床研究及其认识方面有不少进展,我们为此组织了国内本领域相关专家,就肝纤维化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治疗及肝纤维化治疗药物临床开发应用形成共识,以便更好地指导肝纤维化诊断和治疗及药物研发。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或肝硬化(cirrhosis)在国际疾病分类-11(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1)为DB93.0。肝纤维化是指肝脏细胞外基质(即胶原、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 的弥漫性过度沉积与异常分布,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病理性修复反应,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结节性再生,形成假小叶结构即肝硬化,临床上出现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表现。肝纤维化组织学上是可逆的,肝硬化逆转较为困难,但仍有少部分可逆转[1]。 目前,肝活组织检查(简称肝活检)仍然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

尽管一些血清学诊断模型和瞬时弹性成像等无创性检测方法对肝纤维化 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肝纤维化治疗方面,尚未有公认特异有效的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剂。在药物临床研究方面,对于其目标人群、适应证、疗程、疗效判断标准及替代指标等方面尚待完善和统一。因此,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及药物开发研究等方面仍有不少分歧和争议,尚缺乏共识。2002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纤维化学组在曾民德、王泰玲和王宝恩等教授组织下,制定了《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2]。该共识对指导临床医师肝纤维化诊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近年来,肝纤维化基础和临床及其认识方面有不少进展,广大临床医师及相关人员迫切需要相关的知识,以指导临床诊疗、科研和学术交流,为此我们组织了国内本领域相关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年),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肝纤维化。随着肝纤维化诊断和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本共识将适时更新。 本共识采用共识分级的评估、制定和评价(GRADE)系统,对循证医学证据质量和共识级别(表1)进行评估[3]。在形成共识时,不仅考虑到证据质量,还要权衡干预的利弊与负担、患者偏好与价值观的可变性,以及资源合理利用、推荐措施的公平性与可实施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